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财务管理学》串讲笔记第三部分

自考《财务管理学》串讲笔记第三部分

自考《财务管理学》串讲笔记第三部分
自考《财务管理学》串讲笔记第三部分

自考《财务管理学》串讲笔记第三部分

第三章流动资产管理

一、流动资产管理概述:

1、流动资产的概念和组成:概念: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货者运用的资产。

组成:⑴货币资金;

⑵应收及预付款项;

⑶存货;

⑷短期投资。

2、流动资产的特点:⑴流动资产占用形态具有变动性;

⑵流动资产占用数量具有波动性;

⑶流动资产循环与生产经营周期具有一致性。

3、流动资产的周转:⑴周转次数:周转额

周转次数=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

⑵周转天数: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计划期日数

周转天数=周转额

月初流动资金占用额+月末流动资金占用额

月度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 2

三个月度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之和

季度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 3

四个季度流动资本平均占用额之和

年度流动资本平均占用额= 4

4、流动资金管理的意义和要求:意义:⑴加强流动资金管理,可以加速流动资金周转,减少流动资金占用,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

⑵加强流动资金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要求:⑴即要保证生产经营需要,又要节约、合理使用资金;

⑵管资金的要管资产,管资产的要管资金,资金管理和资产管理相结合;

⑶保证资金使用和物资运动相结合,坚持钱货两清,遵守结算纪律。

二、货币资金管理:

1、现金管理的原则:⑴钱账分管,会计、出纳分开;

⑵建立现金交接手续,坚持查库制度;

⑶遵守规定的现金使用范围;

⑷遵守库存现金限额;

⑸严格现金存取手续,不得坐支现金。

2、转账结算管理:⑴汇兑结算方式;

⑵托收承付结算方式;

⑶委托收款结算方式;

⑷支票结算方式;

⑸银行汇票结算方式;

⑹商业汇票结算方式:①商业承兑汇票;

②银行承兑汇票。

⑺银行本票结算方式。

3、货币资金的控制:⑴货币资金收支计划的编制:①货币资金收入;

②货币资金支出。

⑵货币资金最佳持有量的确定:①持有成本,指持有货币资金而损失的利息收入或因借款而支付的利息,这种损失又称为机会成本。它与持有的货币资金数量成正比;

②转换成本,指用有价证券等资产转换成货币资金而发生的固定成本,一般它与转换的次数成正比。

三、应收款项管理:

1、应收账款计划:⑴核定应收账款成本:①机会成本;

②管理成本;

③坏帐成本;

⑵编制账龄分析表。

2、信用政策:⑴信用期限;

⑵信用标准;

⑶现金折扣;

⑷收账政策。

3、应收账款日常管理:⑴调查客户信用状况:①企业财务报表;

②来自信用评估机构的资料;

③来自银行的资料;

④来自企业主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资料,对于这些资料需经过精选

才能使用。

⑵评估客户信用状况:①五C评估法:品质、能力、资本、担保品、行情。

②信用评分法。

⑶催收应收款项:

⑷预计坏帐损失,计提坏帐准备金:①销货百分比法;

②账龄分析法;

③应收账款余额比率法。

四、存货管理:

1、存货管理概述:定义: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备的物资。

管好存货的意义:⑴对存货进行管理,可以向各职能部门和各级单位提供管理信息;

⑵只有通过存货管理,才能实现存货效益最大化;

⑶存货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2、存货资金定额的核定:⑴定额日数计算法:①原材料资金定额的核定:

原材料原材料每日原材料计划原材料资金

资金定额=平均号用量×价格× 定额日数

a在途日数;

b验收日数;

c应计供应间隔日数;

d整理准备日数;

e保险日数。

②在产品资金定额的核定:

在产品资产品每日产品单位计在产品成生产金定额=平均产量×划工厂成本× 本系数×周期

③产成品资金定额的核定:

产成品资产品每日产品单位计产成品资金

金定额=平均产量×划工厂成本× 定额日数

⑵因素分析法:流动资上年度流动资金不合理平计划年度生

金定额=实际平均占用额-均占用额× 1± 产增减%×

加速流动资

1-金周转%

⑶比例计算法:①辅助材料、燃料资金定额的核定:

查定期某类辅助材料

某类辅助材料的实际平均占用额

占用额占耗用=查定期某类辅助材料×100%

额的比率的实际耗用额

某类辅助材计划年度某查定期某类辅助加速流

料资金定额=类辅助材料×材料占用额占耗×1-动资金

耗用额用额的比率周转%

②修理用备件资金定额的核定:

修理用计划年度使查定期修理备用件修理用

备件资=用的机器设×占用额占使用机器×1-备件压

金定额备的价值设备的价值的比率缩%

③低值易耗品资金定额的核定:

⑷余额计算法:流动资计划年度计划年度计划年度

金定额=期初余额+发生额-摊销额

3、存货日常管理:⑴存货归口分级管理:必要性:①有利于调动各职能部门、各级单位和职工群众管好用好存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存货管理同生产经营管理结合起来;

②有利于财务部门面向生产,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把存货的集中统一管理和分管紧密结合起来,使企业整个流动资金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实行归口分级管理的基本做法:

⑵生产储备资金的日常管理:供应部门:①拟订材料管理办法;

②制定各项材料资金定额;

③编制物资供应计划,签订订货合同;

④做好材料收发保管工作,处理超储积压材料;

⑤执行各项材料资金定额和采购资金定额;

⑥采取措施,加速材料资金周转。

各项材料资金管理,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⒈制定采购计划,搞好供需平衡,安排采购资金

① 确定和控制采购资金计划:a研究消耗情况;

b控制超储积压;

c搞好修旧自制;

d避免重复采购;

e落实处理积压。

② 确定最佳采购批量:

⒉加强到货验收,严格审核料款,做好资金结算工作:

① 财务部门每天都要按时取来托收单及所附发货票、货物运单等,为在承付期内办完结算工作创造条件;

② 财务部门要根据从银行取来的托收单,及时登记托收承付登记簿中的“托收记录”各栏;

③ 财务部门在登记托收承付登记簿的同时,对托收单及所附单据进行初步审核;

④ 供应部门在接到财务部门转来的托收单及所附发货票、货物运单以后,与订货合同核对,在“托收货款签付单”上签注意见;

⑤ 财务部门承付货款。

⒊正确编制用料计划,健全领料制度,控制材料耗用;

⒋加强库存材料管理,监督材料合理储存,切实掌握资金动态:

① 对企业全部材料实行分类管理;

② 严格出、入库制度,抓好材料收、发两个环节;

③ 实行储备资金定额下库制度。

⒌做好材料清查工作,积极处理超储积压,挖掘资金潜力。

⑶未完工产品资金的日常管理:生产部门:

① 拟订在产品和自制半成品管理办法;

② 制定和执行在产品、自制半成品的储备定额和资金定额;

③ 编制和执行生产作业计划;

④ 采取措施处理超储积压地未完工产品,加速在产品

资金周转。

在产品和自制半成品资金管理问题的做法原则:

⒈合理安排生产作业计划,认真组织成套性、同步化和多批次生产:

① 组织成套性生产;

② 组织同步化生产;

③ 组织小批量、多批次生产;

⒉加强半成品库的管理,监督半成品合理储存;

⒊控制生产周期,促进各生产环节之间的衔接和平衡,保持生产的均衡性,其管理形式:

① 生产流动卡管理形式;

② 实物周转券管理形式;

③ 台份管理形式;

④ 看板管理形式。

⒋控制生产消耗,节约生产费用:

① 控制材料费用;

② 控制工资费用;

③ 控制管理费用;

④ 控制废品损失。

⑷成品资金的日常管理:销售部门:①拟订产成品和外购商品管理办法;

②制定和执行产成品和外购商品的储备定额和资金定

额;

③ 正确制定销售计划,认真执行销售合同;

④采取措施,加速成品资金周转。

加强销售过程各环节的衔接配合,共同管好产成品资金:

① 正确指定产品销售计划,严格执行销售合同;

② 加强成品库的管理,监督产成品的合理储存;

③ 搞好销售结算工作,及时收回销售货款。

自考审计学各章复习要点

2013年自考审计学各章复习要点 注意黄色字体的部分是根据考试大纲缩减 第一章审计概论 第一节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一)审计的主体 审计主体,就是审计的执行者,即审计的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 (二)审计的授权者(或委托者) 审计的授权者泛指国家审计机关、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授权,单位主管机构和相关领导的授权,它是针对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而言的。 (三)审计的客体(对象) 审计的客体(对象)是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用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表现的全部或一部分经济活动。 (四)审计依据

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 (五)审计的目的 (六)审计的本质

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它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审计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为国家财政部门和各机构财务部门的下属机构。 的干涉,应独立地对被审查的事项作出评价和鉴定;其次又指审计人员要保持精神上的独立,自觉抵制干扰,对审计事项作出客观公正的结论。 (二)权威性 的权威性。审计机构或人员以独立于被审计者的身份进行工作,在审计的过程中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根据一定的准则、原则、程序进行,因此,审计人员出具的审计报告具有一定的社会权威性。 第二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汇总情况

名词解释 1.或有收费:是指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 2.审阅业务: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阅程序的基础上,说明是否注意到某些事项,使其相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阅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3.经营审计:注册会计师为了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对其经营程序和方法进行的评价。 4.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部机构或职员编制和提供的书面证据。如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管理层的声明书以及其他各种由被审计单位编制和提供的有关书面文件。 5.控制环境:控制环境包括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对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实施有效部控制和基础。 6.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指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获取的资料,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 7.应有关注: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职业谨慎,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证据的有效性,并对产生怀疑的证据保持警觉。 8.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时所必需遵循的行为规和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客观标准。 9.鉴证报告:注册会计师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鉴证报告,在鉴证报告中应当清楚地表达其

鉴证结论,对鉴证对象信息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证。 10.总体审计策略:是对审计的预期围和实施方式所作的规划,是注册会计师从接受审计委托到出具审计报告整个过程基本工作容的综合计划。 11.鉴证业务: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它主要包括审计业务、审阅业务与其他鉴证业务。 12.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 13.查询法:是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中的疑点和问题,通过向有关人员询问和质疑等方式来证实客观事实或书面资料,取得审计证据的一种方法。 14.独立性: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精髓,独立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做到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 15.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16.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合法性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公允性是指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17.存货监盘:是指注册会计师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盘点,并对已盘点的存货进行适当的检查。

最新审计学串讲讲义

审计学串讲讲义

前言【字体:大中小】【打印】第一部分试题分析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合计 题 量 20 20 2 2 1 3 38 分 值 20 20 4 10 10 36 100 二、课程内容概述 本门课程共设十四章内容可归纳为4篇,也就是4个组成部分,分别是: (一)审计的概述,包括第一、二、三章相关内容; (二)审计基础理论和方法(审计理论框架),包括第四、五、六、七、八章相关内容; (三)报表审计的实务操作,包括第九、十、十一章相关内容; (四)其他审计工作,包括第十二、十三、十四章相关内容。 其中,占分值较为突出的是第二、三部分内容,一般会涉及到70——80分的题量,但是仍以第二部分尤为重要。该部分是整个会计报表审计工作的基础理论部分,也是其他审计工作的基础依据,所以报表审计的实务操作是要以本内容为指导来实施的。因此,在多年审计自考试题中不难发现,虽然“案例分析题”的分值36分,但是其中直接涉及审计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就有一半分值。 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涉及选择题,分值在15分左右。考试分值最低的部分是第四部分,一般只占到8分左右。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审计学》自考试题的出题理念是“全面掌握、重点学习”。因此,建议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内容相结合,做到“以理论引导实践”。 第一章绪论【字体:大中小】【打印】 第二部分各篇内容的考试重点、难点 第一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 1.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

私有制是审计产生的客观条件之一。 财产所有者与财产经管者的分离是审计产生的另一个客观条件。 二、官厅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我国最早审计的形式以及发展历程。 审计的最初形态是官厅审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审计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就已经设立负责审计的官员,称为宰夫。 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审计监督制度——上计制度。 宋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我国的审计机构由“诸军诸司专勾司”更名为“审计院”,为“审计”一词的起源。 辛亥革命以后,北京的北洋政府在1914年设立“中央审计处”,南京的国民政府在1920年设立“审计院”(后改为审计部隶属监察院)。 三、社会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社会审计形式的产生标志。 1853年在苏格兰成立的爱丁堡会计师协会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审计执业团体。 我国的社会审计起源于1918年。谢霖在北京创办了我国第一家社会审计组织——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第二节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 一、审计的职能 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的职能。 (一)经济监督 经济效益审计中缺少严格的客观标准和明确的非界限。经济效益不具有监督的职能。 (二)经济评价 (三)经济监证 审计的经济鉴证职能指的是,通过鉴别被审单位经济活动和有关资料的性质,然后作出书面证明。社会审计是体现审计鉴证职能最明显的例子。 三、审计的作用 (一)制约作用 (二)促进作用 (三)证明作用 第三节审计的本质 审计的本质、对象、目的、职能和作用。 一、审计的对象

本科自考《审计学》重点复习资料

《审计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审计概论 本章重要考点串讲 考点一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一、审计的定义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远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审计的特征 审计的特征征集中体现在独立性和权威性方面。 考点二审计的分类和方法 一、审计的分类 (一)按审计的主体分类 审计主体,即审计的执行者,按审计主体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类。 (二)按审计目的和内容分类 按审计的目的和内容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合规性审计三类。 (三)按审计实施的时间分类 按审计与被审计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审计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三类。 (四)按审计执行的地点分类 按执行的地点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两类。 (五)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 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审计可分为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三类。 二、审计的方法 我国的审计方法体系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1、按审查书面资料的顺序划分,可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 2、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数量和范围划分,可分为抽查法和抽查法。 3、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技术内容划分,可分为审阅法、核对法、分析法、复算法等。 (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是主要用于证实客观事物形态、性能、数量和价值的方法。目前,审计中常用的有盘点法、调节法、观察法、查询法和鉴定法。 考点三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一、审计的职能 (1)经济监督职能 (2)经济评价职能 (3)经济鉴证职能 二、审计的作用 (1)制约作用 (2)促进作用 (3)证明作用 本章典型试题串讲 [单选]审计最本质的特性是独立性。 [单选]依据我国1982年宪法,1983年在国务院设立的审计署。 [单选]我国第一家社会审计组织的创办人是谢霖。 [单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单选]国家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审计三者最大的区别体现在审计主体。 [单选]从审计独立性、有效性来讲,企业内部审计最有效的领导是董事会。 [单选]从方法论的角度,注册会计师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称为风险基础审计。 [多选]审计的特征集中体现在独立性、权威性。 [多选]审计按照主本分类,可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 [多选]在选用审计方法时,应注意应与审计的特定目的上适应,应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条件和实际需要相适应,应与审计主体的性质和任务相适应等。 [多选]审计的职能主要有经济监督职能、经济评价职能、经济鉴证职能。 [名词]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名词]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 [名词]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检查和分析审计对象、收集审计证据,并依据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从而实现审计目标的各种专门手段的总称。 [名词]顺查法是按照会计核算的处理顺序依次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顺查法主要适用于规模较小,业务量较少或内部控制制度较健全的单位,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名词]查询法是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中的疑点问题,通过向有关人员询问和质疑等方式来证实客观事实或书面资料,取得审计证据的一种审计方法。查询法有面询和函询两种。 [名词]审计职能是指审计本身固有的内在功能。多数人认为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的职能、经济评价的职能和经济鉴证的职能。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题(终极版)

审计:是为了查明有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定与既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收集和评估证据。并将结果传达给利害关系人的系统过程。 管理层的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做出明确或隐含的表达,反映了管理层在处理各种经济活动及经济事项时,遵循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法规的范围、程度及结果。 标准审计报告:是指包括标准措辞的引言段、范围段和意见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不附加任何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修正性用语。 公布目的审计报告:一般是用于对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等非特定利益关系者公布的附送财务报表审计报告。 非公布目的的审计的报告:一般是用于经营管理、合并或业务转让、融通资金等特定目的而实施审计的审计报告。 简式审计报告:又称为短式审计报告。它是注册会计师对应公布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后所编制的简明扼要的审计报告。 像是审计报告:又称长式审计报告。它是指对审计对象所有重要经济业务和情况都要做详细说明和分析的审计报告。 审计证据:是指注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适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做出的记录。 永久性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相对稳定,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并对以后审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和直接作用的审计档案。 当期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在各年之间经常变化,主要供当期审计使用和下期审计参考的审计档案。 重要性: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联通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审计模式 法等要素的组合 风险基础审计试的程度和范围。 审计风险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 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结论,与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 抽样单元:构成总体的个体项目 随机数表:也称乱数表,是由随机生成的从09随机的 系统选样:也称等距选样,是指按照相同间隔从审计 对象总体中等距离地选取样的一种选样方法。采用系统选样法,首先计算选样间距 ,确定选样起点,然后再根间距顺序地选取样本。 随意选样:也称任 意选样,是指注册会计不带任何偏见地选取样本,即注册会计师 考虑样本项目的性质、大小、外观、位置其他特征而选取总体项目 PPS 抽样:也称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是一运用属性抽样原理对货币金额而不是对生率得出 结论的统计抽样方法,也被称为额加权抽样j 货币单位抽样,累计货币金抽样,以及综合属性变量抽样等 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在设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重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各类交易、账户 余额、列报(包括披露,同)认定层次考虑重大错报风险 内部控制 :由企业董事会或类似的决理结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在合理保证实现 特定目标的一系列控制动 控制测试:对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 管理 建议书:注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针对审计过程中已注意到的,可能导致被审计单 位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提出 书面建议 审计业务约定书: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 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 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分 析程序:注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 务信息作出评价 实质性程序: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 函证 :直接发函给被审计单位的债务人,要求核实被审计单位应收账款的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审计方法 会计估计:指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出的判断。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应当对其作出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会计估计负责 关联方及其交易:为了确定关联方及其交易是否真是存在、关联方交易的记录是否适当、关联方交易的会计处理是否适当以及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披露是否恰当 持续经营假设:是指被审计单位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假定其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会继续下 去,不拟也不必终止经营或破产清算,可以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 期后事项:是只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事项以及审计报告日后发现的事实 审计准则: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所必须恪守的行为规范的专业指南,也是判断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准绳。 职业道德:是某一职业组织以公约、守则等形式公布的,其会员自愿接受的职业行为标准 法律责任: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一种责任,是行为人有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或仅因法律规定,而承担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管理层: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执行负有管理责任的人员或组织 验资工作底稿:验资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 财务报表审阅:指注师接受委托,在实施审阅程序的基础上,说明是否注意到某些事项,使其相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重大方面公允的反映被审阅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鉴证业务 简答题 鉴证业务设计的三方关系人:注册跨及时、责任方、预期使用者 审计主体的分类:注册会计师审计、政府审计、内部审计 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独资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合伙会计师事务所 美国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鉴证服务、其他保证服务和非保证服务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业务:审计、审阅、审核、执行商定程序、税务服务、管理咨询、会计服务 财务报表验证阶段:财务报表的验证阶段依据所侧重的财务报表内容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资产负债标验证阶段和会计报表验证阶段。 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注师应做到:1、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规范,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并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2、注师应当遵守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3、注师应当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 与交易事项相关的管理层 产负债表所列的各项资产、负债、权益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存在,损益表所列的各项收入和费用在会计期间内是否确实发生。2、完整性。是指在会计报表应该列示所有交易和各项是否都列入了。3、权利和义务。是指在某一特定日期各项资产是否确属审计单位的权利,各项负债是否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4、估价或分摊。是指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要素按照适当的金额列入会计报表。5、表达与披露。是指被审计单位已经正确列示、说明和披露会计报表的各个组成项目、附注及说明。 审计报告的作用:1、鉴证作用。注师签发审计报告,不同于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报告,是以超然独立的第三者身份,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合法性、公允性发表意见。2保护作用,注师会计师通过审计,可以对被审计单位出具不同类型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以提高或降低财务报表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被审计单位的财产、债权和股东的权益及企业厉害关系人的利益起到保护作用。3、证明作用,审计报告是对注师审计任务完成情况及其结果所做的总结,它可以表明审计工作的质量并明确注师审计责任。 审计报告种类:1、按照审计报告的性质分类,可分为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2、按照审计报告的目的分类,可分为公布目的的审计报告和非公布的审计报告。3、按照审计报告的详略程度,可分为简式审计报告和详式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的类型: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审计证据的特征:充分性和适当性(相关性和可靠性) 审计证据的分类:1、按外形特征划分。分为实物证据、文件证据、口头证据和环境证据。2、按来源不同划分为外部证据和内部证据。3、按获取的证据对审计结论的支持程度划分为正面证据和反面证据。 收集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1、风险评估程序。通过风险评估程序,注师可以确定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明确审计工作中需要特别考虑的领域,为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提供公钥基础,从而可以帮助注师合理利用审计资源、提高工作效率。2、控制测试,其目的在于测试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在防止、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从而支持或修正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据以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3、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审计证据的评价 审计证据评价的基本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这是审计证据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2、合理怀疑原则,即要求以合理怀疑的态度,在事实的基础上,以科学的假设为前提,运用因果分析、逻辑推理的方法,对造成证据缺陷的原因、过程、结果进行假设,以便找出证据缺陷途径2、恰当分析原则。及要求分析问题时,应恰如其分地给予评价,做到具体问题分析、综合分析,并认真分析和妥善解决审计证据与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之间的矛盾。 审计证据评价需考虑的因素:审计证据的评价主要针对证据是否符合充分性和适当性,能否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满足审计目的和要求。(1)审计证据的特性。适当性:相关性和充分性。(2)审计证据的经济性(3)审计证据评价中是职业判断。1、审计准则2、职业竞争3、法律诉讼4、审计客户的具体情况 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1、审计工作底稿是链接整个审计工作的纽带2、审计工作底稿是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3、审计工作底稿是明确审计责任,评价、考核注师专业胜任能力与工作业绩的依据4、审计工作底稿便于进行审计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查5、审计工作底稿 1、重要性原概念中的 2、重要性包括对 3、确定重要 4、重要 5、对 3)(38(2判断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3)评价样本结果:前者运用概率论和职业判断评价样本结果,后者3)对集团财务 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b 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2)总体审计策略(a 制动总体审计策略的目的b (3)具体审计计划的主要内容(4)对计划审计工作的记录(a 对总体审计策略的记录b 对具体以及其他外部因素(2)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3)了解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4)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5)了解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6)被审单位的内部3)组织结构 2)重大和异常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3)在新领域和缺乏权威行标准或共识的领域,采用重要会计政策产生的影响(4)会计政策的变更(5)被审计单位何时采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性(3)设计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的特征(4)被审计单位采用的特定控制的性质(5)注师是否拟获得审计证据,以确定内部控制在防 2)企业文化(3)人力资源政策(4)内部审计机制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制的运用(3)检查文件和报告(4)追踪交易在 制的运行是有效的(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 制的频率(2)在所审计期间,注会拟信赖控制运行有效性的时间长度(3)为证实控制能够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所需要获取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4)通过测试与认定的其他控制获取的审计证据的范围(5)在风险评估时拟信赖控制运行有效性的程度(6)控的规定,充分体现了风险基础审计模式理论的精髓。由于被审计单位的行业风险、经营风险均有可能引发审计风险乃至审计失败,因此,在审计实务中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成为审计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并且为重其环境(2)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3)在审计结束识别风险(2)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3)考虑识别的风险是否重大(4)考虑识别的风险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2)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3)提供更多的督导(4)提高审计程序的不选择高度汇总的财务数据层次进行分析,也可以根据重大错报风险的性质和水平调整分析程序(2)需要对什么幅度或性质的偏差张开进一步据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未审计财务报表填列(2)有些财务报表项目往往会为调整这些审计差异所作的会计分录中多次出现,因此,要进行重分类汇总(3)在编制完试算平衡表后,应注意核3) 部控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3)实施进一步审a 通过交易和财务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所确认的为更正错报,即“已知错报”b 通过运用审计抽样技术所估计的未更正预计错报c 通过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发现和运用其他审计程序所量化的其他估计错报(2)确定可能的错保金额的影响程度a 这里的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是指审计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b 这里的可能错报总额一般是指各财务报表项目可能的错报金额的汇总数,但也可能包括上一期间任何未更正可量,提高审计效果和效率;为被审计单位提供更a 首次接受委托的沟通b 签订业务约定书时的沟通c 编制审计计划时的沟通(2)审计实施阶段的沟通事项a 审计计划中确定的需要其协助的工作b 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对有关事项的解释、声明及提供的其他证据c 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较高的财务报表认定d 已发现的重大错误、舞弊或可能违反法

自考审计学知识点汇总图文稿

自考审计学知识点汇总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审计复习题 1.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审计分为哪几 类? 答: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 使用的技术分类,审计可分为三 称为详细审计,是在被审计单位 规模较小、业务较少、账目数量 不多以及审计技术和方法不发达 的特定审计环境下产生的。第二 2.审计按照审计主体分类分为 哪几类? 答:审计按照审计主体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主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 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第二类职审计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 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 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能过 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其内部 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 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第 为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 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 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 审计。 3.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 本原则包括哪些? 答: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 是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的灵魂,所谓独立性,是指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客观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力求公平,不因成见或偏见、利益冲突和他人影响而损害其客观 性。公正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在 提供专业服务时,应当坦率、 专业胜任能力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能够胜任承接的工作,应有关注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职业谨慎,以质疑 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证据的有效性,并对产生怀疑的证据密性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客户的 沟通,必须建立在为客户信息 师的行为应符合本职业的良好声誉,不得有任何损害职业形 象的行为。这一义务要求注册会计师履行对社会公众、客户 遵照相关的技术准则提供专业服务。其中,应当遵守的技术准则有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

【精编_推荐】全国年度审计学自考真题

全国2008年4月自考审计学真题

课程代码:0016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第一家社会审计组织的创办人是() A.潘序论 B.谢霖 C.徐永祚 D.奚玉书 2.下列各项审计中,独立性最强的是() A.国家审计 B.民间审计 C.内部审计 D.政府审计 3.不定期审计一般适用于() A.财务报表的初次审计 B.财务报表的继续审计 C.财经法纪审计 D.年度决算审计 4.审计机关自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将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送达被审计单位和有关单位的期限是() A.30天 B.15天 C.7天 D.3天 5.下列各项中,属于注册会计师审计“其他责任”职业道德的是() A.不得对未来事项可实现程度作出保证 B.不得以不正当手段与同行争揽业务 C.不限制外地事务所在本地承接业务 D.不允许他人借用本人、本所的名义承接业务

6.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下列认定中,审计人员通过分析存货周转率最有可能证实的是() A.估价和分摊 B.权利和义务 C.存在或发生 D.表达和披露 7.审计人员获取的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口头答复所形成的书面记录,属于() A.书面证据 B.实物证据 C.口头证据 D.环境证据 8.下列审计证据中,其证明力由强到弱排列的是() A.注册会计师自编的分析表、购货发票、销货发票、管理当局声明书 B.购货发票、销货发票、注册会计师自编的分析表、管理当局声明书 C.销货发票、管理当局声明书、购货发票、注册会计师自编的分析表 D.注册会计师自编的分析表、销货发票、管理当局声明书、购货发票 9.下列各项随机选择方法中,确定了第一个号码后,以后各个样本号码也就随之全部确定的是() A.编号选样 B.随机数表选样 C.分层选样 D.系统选样 10.由于公司建立的内部控制只能为会计报表的公允性提供合理保证,并且存在着固有限制,所以,审计风险模型的控制风险始终() A.小于零 B.大于零 C.大于1 D.小于1 11.当审计人员评价某企业内部控制为最高信赖程度时,对其实质性测试的工作为() A.不需 B.有限 C.中等 D.更多

自考审计学模拟题及答案

自考审计学模拟题及答案

自考审计学模拟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审计是股份制的产物 B.审计的最初形态是社会审计 C.世界上第一位社会审计人员是谢霖 D.“上计制度”是在中国隋、唐年间形成的一种官厅审计 2.会计师事务所对无法胜任或不能按时完成的业务,应()。 A.聘请其它专业人员帮助 B.转包给其它会计师事务所 C.减少业务收费 D.拒绝接受委托 3.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均是外部审计,但两者在许多方面存在区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审计方式上,政府审计是强制审计,社会审计是受托审计 B.政府审计是无偿审计,而社会审计是有偿审计 C.政府审计所依据的准则是国家审计准则,社会审计所依据的是独立审计准则 D.在独立性上,政府审计体现的是双向独立,社会审计体现的是单向独立。 4.世界各国的国家审计机关按其组织形式和领导关系,大致能够分为三种类型。下列国家审计机关属于议会领导的是() A.瑞典的国家审计局 B.菲律宾的审计委员会 C.西班牙的审计法院 D.中国的审计署 5.下列各项中,属于注册会计师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的是() A.注册会计师应当对执业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保密,并不得利用其为自己或她人谋取利益 B.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其能力进行广告宣传,但不得诋毁同行 C.注册会计师应按照业务约定和专业准则的要求完成任务 D.不得以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身份对未审计事项发表意见 6.被审计单位当年购入重型机床一台,会计部门记账时,漏记了该重型机床的运费,则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违反的“认定”是() A.估价或分摊 B.权利和义务 C.存在或发生 D.表示和披露 7.注册会计师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业务获取的下列审计证据中,可靠性最强的证据是() A.购货发票 B.应收账款函证回函 C.销货发票 D.采购合同副本 8.按照来源,审计证据能够分为外部证据和内部证据,下列各项中属于外部证据的是() A.管理当局声明书 B.收料单 C.银行对账单 D.董事会会议记录 9.在下列审计一般方法中,运用随机原则和数理统计方法的是() A.详查法 B.任意选样法 C.判断选样法 D.随机选样法 10.为了获取有关控制风险的证据,注册会计师一般选择的程序是() A.函证 B.分析性复核 C.检查 D.计算 11.注册会计师要采用系统选样法从张编号为0001到的凭证中,选出100张作为样本。假定注册会计师确定随机起点为15,那么,她所选取的第三张凭证的编号是() A.45 B.85 C.55 D.115 12.注册会计师函证应付账款时,下列对象中最不应考虑的是() A.较大金额的债权人

自考审计学各章重点.

自考审计学各章复习要点 注意黄色字体的部分是根据考试大纲缩减 第一章审计概论 第一节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一)审计的主体 审计主体,就是审计的执行者,即审计的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 (二)审计的授权者(或委托者) 审计的授权者泛指国家审计机关、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授权,单位主管机构和相关领导的授权,它是针对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而言的。 (三)审计的客体(对象) 审计的客体(对象)是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用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表现的全部或一部分经济活动。 (四)审计依据 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 (五)审计的目的 (六)审计的本质 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审计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部门和各机构财务部门的下属机构。

独立地对被审查的事项作出评价和鉴定;其次又指审计人员要保持精神上的独立,自觉抵制干扰,对审计事项作出客观公正的结论。 第三. (二)权威性 审计机构或人员以独立于被审计者的身份进行工作,在审计的过程中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根据一定的准则、原则、程序进行,因此,审计人员出具的审计报告具有一定的社会权威性。 第二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上计”制度,可以说是审计制度的雏形,秦汉时期是我国审计的确立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审计模式。二是“上计”制度日趋完善。三是审计地位提高,职权扩大。 (二)国外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和权威性很小。 二、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二)国外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威性。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918年9月7日,谢霖在北京创办了我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这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正式诞生。 (二)国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详细审计阶段 产生于英国,又称为英国式审计 2、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

审计学自考考试重点整理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审计特征----独立性和权威性独立性①机构独立;②业务工作独立;③经济独立。 启示:1.注会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2.注会审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3.注会审计具有客观、独立、公正的特征。 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盘点法、调节法、观察法、查询法、鉴定法 审计具有经济监督职能、经济鉴证职能和经济评价职能 审计的作用审计具有制约作用、促进作用、证明作用。 注会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注册会计师职业纪律、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等的总称。 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1.独立、客观、公正(结合第二节独立性)2.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关注①专业胜任能力的获取②专业胜任能力的保持)3.保密)4.职业行为②对客户的责任:竭诚为客户服务,按照业务约定履行对客户的责任;秘密保密,并不得利用其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以或有收费形式为客户提供鉴证服务。)5.技术责任 独立性:要求形式上的和实质上的独立。影响因素:经济利益、自我评价、关联关系和外界压力 收费考虑因素:服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所需人员的水平和经验、所需时间、所需承担的责任。 审计质量——审计工作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 审计质量控制——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符合注会执业准则的要求对审计的各种业务活动或行为进行有计划的监督、综合和协调的一种活动或行为。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内控制度 在审计实务中,主任会计师对质量控制制度承担最终责任,在制度上保证了质量控制制度的地位和执行力 业务执行:指导、监督和复核 被审计单位方面的责任——错误、舞弊与违法行为、经营失败 注册会计师方面的责任----违约、过失和欺诈的含义。 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诉讼的具体措施:1.完善我国目前现有的法律法规2.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和专业标准的要求3.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4.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5.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6.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7.聘请熟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律师 我国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将审计作为一项系统工作或活动所期望实现的目标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 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审计具体目标——在审计总目标的基础上,对具体的审计项目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或期望取得的最终结果,它是对审计总目标的具体化。 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的关系:1.具体审计目标是根据认定来确定.)2.对应关系)3.具体目标是对认定的确认 审计程序:接受业务委托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2.计划审计工作)3.实施风险评估程序)4.实时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5.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审计业务约定书:指会计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定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重要性——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 审计重要性运用的情形:①审计计划阶段,此时重要性被看做是审计所允许的可能或潜在的未发现错报或漏报的限度②评价审计结果时,此时重要性被看做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或漏报是否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的标志。 计划阶段确定重要性水平: 1.从数量方面考虑重要性:(1)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表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2.从性质方面考虑重要性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反向关系。 3.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注会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能够准确计量的错报。 推断误差——注会对不能明确、具体地识别的其他错报的最佳估计数 ①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注会可以发表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②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超过或接近重要性水平或低于但接近于重要性水平: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要求管理层调整财务 报表降低审计风险,如果管理层拒绝调整相爱无报表并且扩大范围的结果不能使注会认为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不重大,则考虑出具非无法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若汇总数接近,则考虑是否可能超过了 计划审计工作——指注会为了完成年度财务报表的审计业务,大道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对审计工作所作的合理规划和安排,即制定审计计划。 2、初步业务活动:①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股东、管理层和治理层是否诚信,项目组是否具备执行审计业务的专业能力以及必要的时间和资源,会计事务所和项目组能否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②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包括评价独立性③及时签订或修改审计业务约定书。 3、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和方向,并指导制定具体审计计划。 内容:①向具体审计领域调配的资源②想具体审计领域分配资源的数量③何时调配这些资源④如何管理、指导、监督这些资源的利用

全国自考审计学真题与答案

2007年4月全国自考审计学真题参考答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审计最本质的特性是(D) A.监督性 B.鉴证性 C.评价性 D.独立性 2.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三者最大的区别体现在(B) A.审计内容 B.审计主体 C.审计客体 D.审计目的 3.在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下,审计师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执行审计程序时,不应改变审计 () A.目标与范围 B.对象与职能 C.作用与任务 D.职能与方式 4.审计的最基本的证据形式应是(A) A.实物证据 B.书面证据 C.环境证据 D.口头证据 5.被审计单位借入了长期负债,在年末计算利息的时候算错了相应的利息金额,则被审计单 位管理当局违反的“认定”是(C) A.估价或分摊 B.权利和义务 C.存在或发生 D.表达与披露

6.下列有关审计证据可靠性的表述中,注册会计师认同的是() A.内部证据在外流转并获得其他单位承认,则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B.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有助于审计结论的形成,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C.环境证据比口头证据重要,属于基本证据,可靠性较强 D.书面证据与实物证据相比是种辅助证据,可靠性较弱 7.针对完整性的认定,一般宜采用() A.顺查法 B.逆查法 C.详查法 D.抽查法 8.注册会计师希望采用系统随机选样法,从连续编号的0001至2000的收料单中选出100张作为样本,假定注册会计师确定的随机起点为542,则最大的样本编号为() A.1982 B.1986 C.1988 D.1998 9.既能查证实物证据,又能查证环境证据的审计技术方法为() A.观察 B.计算 C.分析性复核 D.监盘 10.下列职务中,不属于不相容职务的是() A.授权业务与执行业务 B.记录业务与审核业务 C.记录资产与保管资产 D.授权业务与审核业务 11.注册会计师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应当() A.在审计报告中说明 B.发表保留意见 C.发表否定意见

最新10月全国自考《审计学》试卷及答案汇总

2014年10月全国自考《审计学》试卷及 答案

2014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审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6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的过程中,审计报告使用人从股东扩大到债权人是 在【】 A、详细审计阶段 B、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 C、财务报表审计阶段 D、抽样审计阶段 2、下列关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表述,不正确 ...的是【】 A、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责任仅对委托人而言,不涉及其他群体 B、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C、注册会计师审计是由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实施的审计 D、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的是提高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 3、书面证据通常不能 ..通过【】 A、检查取得 B、分析程序取得 C、观察取得 D、函证取得 4、财务报表审计质量的权威性标准的是【】 A、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B、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

C、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 D、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 5、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内容的是【】 A、鉴证目标 B、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 C、三方关系人 D、鉴证报告 6、下列属于违反会计师事务所对业务工作底稿所包含的信息予以保密责任的【】 A、根据有关规定,会计师事务所为法律诉讼准备文件 B、接受注册会计师协会依法进行的质量检查 C、利用所获知的涉密信息为子女谋利益 D、根据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向监管机构报告发现的违反法规行为 7、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负有责任的是【】 A、会计师事务所 B、注册会计师 C、被审计单位财会人员 D、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 8、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是【】 A、对其出具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B、对其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C、对其出具的管理建议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D、对其助理人员的工作负责 9、下列认定中,与各类交易和事项无关的是【】 A、截止认定 B、权利认定 C、准确性认定 D、分类认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