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百分数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百分数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百分数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百分数知识点总结

五、百分数

1、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千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千分之几)

2、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①、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不能带单位;

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表示具本数时可以带单位。

②、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分数的分子不能是小数,只能是除0以外的自然数。

3、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成百分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2)百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同时去掉百分号

4、百分数的和分数的互化

(1)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否100的分数,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2)分数化成百分数:

①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分母扩大或缩小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形式。

②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5、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一)一般应用题

2、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数量关系式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中的关系式相同:

(1)分率前是“的”: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10的10%是多少

(2)分率前是“多或少” :单位“1”的量×(1+—分率)=分率对应量比10多(少)10%

3、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已知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

解法:(建议:最好用方程解答)

(1)方程:根据数量关系式设未知量为X,用方程解答。

(2)算术(用除法):分率对应量÷对应分率= 单位“1”的量

4、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两个数的相差量÷单位“1”的量× 100% 或:求多百分之几:(大数÷小数– 1)× 100%

②求少百分之几:(1 - 小数÷大数)× 100%

(二)、折扣

1、折扣:商品按原定价格的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折扣。通称“打折”。

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八折==80﹪,六折五=0.65=65﹪

2、一成是十分之一,也就是10%。三成五就是十分之三点五,也就是35%

(三)、纳税

1、纳税: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纳税的意义: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安全等事业。

3、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4、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5、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应纳税额= 总收入×税率

(四)利息

1、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法。

2、储蓄的意义: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3、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4、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5、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6、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7、注意:如要上利息税(国债和教育储藏的利息不纳税),则:

税后利息=利息-利息的应纳税额=利息-利息×利息税率=利息×(1-利息税率)

①甲是50,乙是40,甲是乙的百分之几?(50是40的百分之几?)50÷40=125%

②甲是50,乙是40,乙是甲的百分之几?(40是50的百分之几?)40÷50=80%

③乙是40,甲是乙的125%,甲数是多少?(40的125%是多少?)40×125%=50

④甲是50,乙是甲的80%,乙数是多少?(50的80%是多少?)50×80%=40

⑤乙是40,乙是甲的80%,甲数是多少?(一个数的80%是40,这个数是多少?)40÷80%=50

⑥甲是50,甲是乙的125%,乙数是多少?(一个数的125%是50,这个数是多少?)50÷125%=40

⑦甲是50,乙是40,甲比乙多百分之几?(50比40多百分之几?)(50-40)÷40×100%=25%

⑧甲是50,乙是40,乙比甲少百分之几?(40比50少百分之几?)(50-40)÷50×100%=20%

⑨甲比乙多25%,多10,乙是多少?10÷25%=40

⑩甲比乙多25%,多10,甲是多少?10÷25%+10=50

?乙比甲少20%,少10,甲是多少?10÷20%=50

?乙比甲少20%,少10,乙是多少?10÷20%-10=40

?乙是40,甲比乙多25%,甲数是多少?(什么数比40多25%?)40×(1+25%)=50

?甲是50,乙比甲少20%,乙数是多少?(什么数比50多25%?)50×(1-20%)=40

?乙是40,比甲少20%,甲数是多少?(40比什么数少20%?)40÷(1-20%)=50

?甲是50,比乙多25%,乙数是多少?(50比什么数多25%?)40÷(1+25%)=40

关于百分数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百分数的知识点总结 篇一:关于百分数的知识点总结 1、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千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千分之几) 2、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①、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不能带单位; 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表示具本数时可以带单位。 ②、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分数的分子不能是小数,只能是除0以外的自然数。 3、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成百分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2)百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同时去掉百分号 4、百分数的和分数的互化 (1)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否100的分数,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 (2)分数化成百分数: ①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分母扩大或缩小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形式。

②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5、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一)一般应用题 2、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数量关系式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中的关系式相同: (1)分率前是“的”: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10的10%是多少 (2)分率前是“多或少”:单位“1”的量×(1+—分率)=分率对应量比10多(少)10% 3、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已知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 解法:(建议:最好用方程解答) (1)方程:根据数量关系式设未知量为X,用方程解答。(2)算术(用除法):分率对应量÷对应分率= 单位“1”的量 4、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两个数的相差量÷单位“1”的量× 100% 或:求多百分之几:(大数÷小数– 1)× 100%②求少百分之几:( 1 - 小数÷大数)× 100% (二)、折扣

小学六年级比与比例知识点梳理

复习课:比和比例 知识点三:求比值和化简比 1、 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 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 例关系。正比例的关系式: k x y =(一定) 2、 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 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反比例的关系式:k xy =(一定) 3、 判断正、反比例的方法:一找二看三判断 (1) 找变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2) 看定量,分析这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商一定还是积一定。 (3) 判断: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如果商和积都不是定量, 就不成比例

知识点五: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1、 按比例分配问题 (1)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把一个量按照一定的比分配成几部分,求每个部分数量各是多少的 应用题叫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 解题方法 一般方法:把比转化成为分数,用分数方法解答,即先求出总分数,然后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少的解题方法,分别求出各部分的量是多少 归一法:把比看做分得的分数,先求出各部分的总分数,然后再用“总量÷总份数=平均每份的量(归一)”,再用“一份的量?各部分量所对应的份数”,求出各部分的量。 用比例知识解答:首先设未知量为。再根据题中“已知比等于相对应的量的比”作为等量关系式列出含有x 的比例式,再解比例求出x 。 2、 用正、反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1)分析数量关系。判断成什么比例。(2)找等量关系。如果成正比例,则按等比找等量关系式;如果成反比例,则按等积找等量关系式。(3)解比例式。设未知数为x ,并代入等量关系式,得正比例式或反比例式。(4)解比例。(5)检验并写出答语。 精讲典型题 例题1 (1) 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4天,乙单独做要5天完成,甲和乙的工作效率比是(): () (2) 把2米:4厘米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 例题2 汉江码头第一货场有750吨货物,分给两个运输队运到另一货场。甲队有载重6吨的汽车6辆,乙队有载重8吨的汽车3量,按两个队的运输能力分配,甲、乙两队各应运货多少吨? 巧练考点题 1. 请你填一填 (1)2.1:0.9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 (2)甲乙两数的比是4:5,甲数是乙数的(),乙数是甲乙和的() (3)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比值是1.5,这个比是() (4)4.5与它的倒数的比是() (5)()÷24= 8 3 =24:()=()% (6)如果a ?7=b ÷2(a 、b 都不为0),那么a :b =():() (7)除数、被除数的比是1:3,被除数、除数、商的和是35,被除数是() (8)一汽车工人加工一批零件,如下表

(完整版)小学六年级比和比例知识点复习

比和比例知识点 1、基本概念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是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的后项不能为0。 (2)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分数的大小不变。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3)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0除外),商不变。 (4)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它们的比值不变。 (5)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6)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如(5和7,7和9)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 (7)比的化简∶用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或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 求比值: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8)比例∶①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有四个项,分别是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在3∶4=9∶12中,其中3与12叫做比例的外项,4与9叫做比例的内项。比例的四个数均不能为0。 (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10)比、比例、比例尺、百分数的后面不能带单位。 (11) “比”进行分配。 基本方法:1. 先求出总份数,先求出每份数,再求每份数分别占各部分的几分之几。 2.然后用总量乘 以每份数分别占各部分的几分之几,求出各部分的数量。 2、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1)用字母表示∶ x y = k (一定) (2)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同时扩大,同时缩小,比值不变。 3、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反比例关系。 (1)用字母表示∶xy=k (一定) (2)反比例关系的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缩小,一种量缩而另一种量则扩大,积不变。例如:图上距离一定,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是否成反比例。

小学六年级比例知识点复习(1)

比例 一、知识要点 1、基本概念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是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 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的后项不能为0。 (2)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分数的大小不变。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3)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0除外), 商不变。 (4)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它们的比值不 变。 (5)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6)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如(5和7,7和9,8和9) 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 (7)比的化简∶用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或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 (8)比例∶①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4=9∶12)。 比例有四个项,分别是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在3∶4=9∶12中,其中3与12叫做比例 的外项,4与9叫做比例的内项。比例的四个数均不能为0。 (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10)比、比例、比例尺、百分数的后面不能带单位。 2、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 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1)用字母表示∶x y = k (一定) (2)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同时扩大,同时缩小,比值不变。例如∶汽车每小时行 驶的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是否成正比例。 路程 例如∶ = 速度 时间 速度 × 时间 = 路程 路程 = 时间 速度 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关系 当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关系

(完整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知识点

第四章 比 一、比的基本概念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两个同类量的比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两个有联系的不同类量的比表示一个新的量 2、比的符号和读、写法 10 15是分数形式的比,是比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3、比的各部分名称 (1)比的前项: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 (2)比的后项: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后面的数 (3)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 4、求比值的计算方法: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比值可用分数、小数或整数表示 5、比和比值的联系与区别 都可以用分数形式表示:5 3既可表示3:5,又可表示3:5的比值;比表示两个数的一种关系,比值是一个数;比只能写成a:b 或b a 的形式,比值可以是分数、小数、整数 6、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1)联系 a:b=a ÷b=b a ( b ≠0) 除法 被除数 ÷ 除数 商 分数 分子 — 分母 分数值 比 前项 : 后项 比值 (2)区别 ①意义不同:比表示两个量的一种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则是一个数 ②表示方法不同:除法算式不能用分数表示;比可以用分数表示;但分数不一定表示两个量的比 ③结果表达不同:除法要求出商;比只有求比值才求出商;分数本身就是一个数值 7、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 比的前项=比的后项×比值 比的后项=比的前项÷比值 8、转化法解决问题:把不变量看作单位“1” 小明读一本书,已读页数和未读页数只比是5:4.如果再读27页,已读与未读只比为2:1,求这本书多少页 2:(1+2)=32 5:(5+4)=95 27÷(32-9 5)=243(页) 二、比的基本性质 1、、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同样适用于连比 2、化简比的意义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和比例复习

比和比例章节复习 知识点一: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 1.( )叫做比例。 2.(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 )叫做解比例。 4.两个比的( )相等,这两个比就相等。 知识点二:正反比例的比较和应用 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正比例关系。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为: x y = k (一定)。 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反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为:x ×y = k (一定)。 正比例的图像是直线,反比例的图像是曲线。 例题讲解: 一、判断下列量是否是正反比例关系 1.如果工作时间一定,那么工作总量与工作效率成( )比例关系。 2.如果工作总量一定,那么工作时间与工作效率成( )比例关系。 3.汽车的耗油量一定,油箱中汽油的数量与行驶的路程成( )比例关系。 4.出售小麦的单价一定,出售小麦总量与总钱数成( )比例关系。 5.体操比赛的总人数一定,每排人数与排数成( )比例关系。 例2、实际应用

1、一根电线,长70米,重15.4千克,现有这种电线940米,重多少千克? 2、100千克小麦可磨出面粉85千克,照这样计算,6吨小麦可以磨出面粉多少千克? 3、同学们做操,每行站15人,正好站12行。如果每行站9人,可以站多少行? 4、给一间房子铺地,如果用边长6分米的方砖,需要80块。如果改用边长8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知识点三、比例尺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这幅图的比例尺。 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 比例尺 1. 数字比例尺 如:1:3000 000 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3000 000厘米。注意统一单位。 2. 线段比例尺 3. 比例尺的应用 比例尺的关系式: 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 = 比例尺 变形: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 × 比例尺 实际距离 = 图上距离 ÷ 比例尺 特别地:单位要统一 注意:比、比例、比例尺、百分数的后面不能带单位。 比例尺应用。 1、( )和( )的比叫做比例尺。 2、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也就是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 3、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00倍,这幅设计图的比例尺是( )。 4.求比例尺。 1、在一幅地图上量得北京到武汉的距离是8厘米,而北京到武汉的实际距离是1152千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2、有一种精密仪器,其零件的长度是5毫米,画在图纸上的长度是8厘米,求这张图纸的比例尺。

百分数知识点归纳教学教材

第六单元百分数 一、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一)、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是指的两个数的比,因此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二)、百分数和分数的主要联系与区别: 联系:都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 区别:①、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不能带单位; 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表示具体数时可以带单位。 ②、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分数的分子不能是小数,只能是除0以外的自然数。 3、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读作百分之。 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一)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成百分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数位不够用0补足),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2. 百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数位不够用0补足),同时去掉百分号。 (二)百分数的和分数的互化 1、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 2、分数化成百分数: ①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分母扩大或缩小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形式。 ②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建议用这种方法) (三)常见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三、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一)一般应用题 1、常见的百分率的计算方法: 一般来讲,出勤率、成活率、合格率、正确率能达到100%,出米率、出油率达不到100%,完成率、增长了百分之几等可以超过100%。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结果写为百分数形式。 例如:例如:男生有20人,女生有15人,女生人数占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列式是:15÷20=15/20=75﹪ 3、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数量关系式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中的关系式相同: (1)百分率前是“的”:单位“1”的量×百分率=百分率对应量 (2百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数量关系: 单位“1”的量×(1±百分率)=百分率对应量 4、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已知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方法与分数的方法相同。 解法:(1)方程:根据数量关系式设未知量为X,用方程解答。 (2)算术(用除法):百分率对应量÷对应百分率= 单位“1”的量 5、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方法与分数的方法相同。只是结果要写为百分数形式。看百分率前有没有比多或比少的问题; 百分率前是“多或少”的关系式: (比少):具体量÷(1-百分率)= 单位“1”的量; 例如:大米有50千克,比面粉树少50﹪,面粉有多少千克。 列式是:50÷(1-50﹪) (比多):具体量÷(1+百分率)= 单位“1”的量 例如:工人做110个零件,比原计划多做了10﹪,原计划做多少个? 列式是:110÷(1+10﹪)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六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念总结 1.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3.分数乘法意义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整数:数形结合、转化化归 5.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6.分数的倒数 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7.整数的倒数 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1/12,12是1/12的倒数。 8.小数的倒数: 普通算法:找一个小数的倒数,例如0.25,把0.25化成分数,即1/4,再把1/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1 9.用1计算法:也可以用1去除以这个数,例如0.25,1/0.25等于4,所以0.25的倒数4,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分数、整数也都使用这种规律。

10.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11.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2.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13.分数除法应用题:先找单位1。单位1已知,求部分量或对应分率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14.比和比例: 比和比例一直是学数学容易弄混的几大问题之一,其实它们之间的问题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比,等同于算式中等号左边的式子,是式子的一种(如:a:b);比例,由至少两个称为比的式子由等号连接而成,且这两个比的比值是相同(如:a:b=c:d)。 所以,比和比例的联系就可以说成是:比是比例的一部分;而比例是由至少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组合而成的。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是比的意义。比例有4项,前项后项各2个. 15.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 比的性质用于化简比。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只有两个项:比的前项和后项。 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个项: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 16.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比例的性质用于解比例。

六年级数学毕业复习_比和比例知识点复习过程

六年级数学毕业复习_比和比例知识点

比和比例知识点

---------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或不成比例 一、写(写出数量关系式) 1、根据数量间的关系或公式,写出数量关系式。

如,①宽一定,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是否成正比例。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得到“宽(一定)长 长方形的面积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是相关联的量,宽一定,也就是它们的比值一定,所以“宽一定,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是成正比例”。 ②圆锥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是否成反比例。根据“底面积×高×3 1=圆锥的体积”得到“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3”,因为底面积和高是相关联的量,圆锥的体积一定,“圆锥的体积×3"的结果也一定,就是底面积和高的积一定(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3(一定)),所以圆锥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是成反比例。 2、注意:写出的数量关系式,其中的一边(左边)只能有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不能有多余的量和数字。 如,“(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的左边就多了×2,应变为“(长+宽)=2 长方形的周长” 又如,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变,面积和高。可以这样写关系式: (a +b )×h ÷2=s →(a +b )×h ÷2÷h=s ÷h →(a +b )÷2 =s ÷h → s ÷h=(a +b )÷2,因为上底和下底不变,(a +b )÷2的结果也是一定的,所以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变,面积和高成正比例。 3、还有些数量之间是无法写关系式的。 如,“小明的身高和跳高的高度成正比例”是无法写出关系式的。 二、看(1、看是否相关联2、看是否能变化3、看是否商(积)一定)

小学百分数知识点总结

小学百分数知识点总结 一、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注:百分数是专门用来表示一种特殊的倍比关系的,表示两 个数的比,所以,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百分数不能 带单位。 1、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1)联系:都可以用来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 (2)区别: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表示倍比关系,不表示具 体数量,所以不能带单位。分数不仅表示倍比关系,还能带 单位表示具体数量。 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分数的分子只以是整数。 注: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所涉及问题基本和分数问题 相同,分母是100的分数并不是百分数,必须把分母写成“%”才是百分数,所以“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这句话 是错误的。“%”的两个0要小写,不要与百分数前面的数 混淆。一般来讲,出勤率、成活率、合格率、正确率能达到100%,出米率、出油率达不到100%,完成率、增长了百分之 几等可以超过100%。一般出粉率在70、80%,出油率在30、40%。 2、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1)百分数化小数: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去掉“%”。(2)小数化百分数: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

(3)百分数化分数: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化简成最简分数。 (4)分数化百分数:分子除以分母得到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然后化成百分数。 (5)小数化分数:把小数成分母是10、100、1000等的分数再化简。 (6)分数化小数:分子除以分母。 二、百分数应用题 1、求常见的百分率如:达标率、及格率、成活率、发芽率、出勤率等求百分率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增加了百分之几、减少了百分之几、节约了百分之几等来表示增加、或减少的幅度。 求甲比乙多百分之几(甲-乙)÷乙 求乙比甲少百分之几(甲-乙)÷甲 3、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单位“1”)×百分率 4、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部分量÷百分率=一个数(单位“1”) 5、折扣折扣、打折的意义: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6、纳税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最新六年级比和比例复习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比和比例 知识点: 2、按比分配的实际应用: 例:一辆货车和一列客车同时从相距135km的两地相向而行,经过1.5小时相遇。已知货车和客车的速度比是7:8,求货车行驶速度。 135÷1.5×=42 3、比例综合应用: 例:在一幅比例尺为1:4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浙江湖州到山东日照的图书距离为15cm。陈老师早上6:00从湖州出发开车去日照旅游,下午2:00到达目的地。途中陈老师开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75 练一练: 1、北京到济南高速公路距离大约为430km,北京到天津大约为120km。一辆汽车 从北京出发开往济南,当行驶到天津时用了1.5小时。按照这个速度,北京到济南全程需要多少小时? 5.375 2、刘大伯家养鸡、鸭、鹅共1800只,这三种家禽的只数比是5:3:1.刘大伯家 养鸡、鸭、鹅各多少只?

3、为创建海华公司,张、王、李三人分别投资100万元、120万元和80万元。在他们三人的共同努力下,到年末,公司共盈利60万元,你认为该如何合理分配这笔钱,每人分别得多少? 4、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城之间的距离是2.4厘米。在 A、B两城之间有一中途停靠站C,A、B两城到C站的距离比是7:5。一辆汽 车从B城到C站共用了0.6小时,求这辆汽车的速度。 5、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55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乙速度比为 10:7,两人相遇时各行了多少千米? 6、小淘气看一本科技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42页,这时看了的 页数与剩下的页数比是2:5,这本科技书一共有多少页? 7、某车间生产了甲、乙、丙三种配套机件共1280只,其中甲乙两种机件只数的 比是3∶2,丙种机件比甲种多80只,丙种机件生产了多少只?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知识点总结 我们可以把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分成两种类型:求分率、百分率的题目和求数量的题目。以下所有类型的应用题的解决,都有一个步骤:1、先一定要确定单位12、然后看问题,明确这道题是求哪个类型的题目3、最后按照不同的方法解答。 1、求分率、百分率的应用题。 (1)求“一个数是(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或占前面的数量除以是或占后面的数 (22(1)求另一个数量(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题目也属于这种类型)先一定要确定单位“1”,然后找到表示问题的分率或百分率,再用单位“1”数量×表示问题的分率或百分率就可以求出答案来了。当然这种问题也有稍复杂的情况,题中的分数不一定就表示最后的问题的分数,要求出最后的问题,你有可能先要求出其他数量或者分数。所以做这种题目一定要看清问题,根据问题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 方法:单位“1”数量×表示问题的分率(百分率)=另一个数量 举例:1、六(1)共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占25 ,男生有几名?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2、六(1)女生有25人,男生比女生少15 ,男生有几人? 3、六(5)班有男生30人,女生是男生的80%,女生有几人? 4、六(5)班有男生30人,女生比男生少20%,女生有几人? 5、家禽饲养场里鸡有200只,鸭是鸡的710,鹅比鸭少27 ,鹅有几只? (2)求“单位1的数量”,先明确这一题是不是求“单位1”的题目,然后找到已知的具体数量,并找出与之相对应的分数或百分数,再用除法计算。有些题目里你会发现有很多个分数或百分数,或者有很多个数量,具体的数量和相对应的分数不是直接可以找到的,需要你先理解题目的意思,根据问 23材? 456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知识点 1、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后项不能是零。比的前项除以 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 数表示,还可能是整数。 3、比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4、比与分数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5、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6、求比值和化简比 (1)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2)化简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7、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8、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向的 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10、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11、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12、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 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 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 = k (一定) y x 13、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 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 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 ×y=k (一定)

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知识点整理.doc

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知识点整 理 本单元主要延续了我们之前学过的百分数的认识一课,下面我把知识点进行以下归纳总结。 有两个数,分别为a&b,并两数均不为0.{除号用/表示,/为分数中的代分数线,如b除以a等于a分之b等于a/b}求a是b的百分之几,a/b 求b是a的百分之几,b/a 求a比b多百分之几,{a-b}/b或a/b-1 求a比b少百分之几,{b-a}/b或1-a/b 口诀:求单位1用除法,已知单位1用乘法。增加就用加,减少就用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利息/本金=利率} 盈利率={售价-进价}/进价 易错点: 1.一件商品的价格,先提价百分之a,再降价百分之a,价格降低了。 2.利息税在收利息时上缴国家的钱, 2019-03-10 本单元主要延续了我们之前学过的百分数的认识一课,下面我

把知识点进行以下归纳总结。 有两个数,分别为a&b,并两数均不为0.{除号用/表示,/为分数中的代分数线,如b除以a等于a分之b等于a/b}求a是b的百分之几,a/b 求b是a的百分之几,b/a 求a比b多百分之几,{a-b}/b或a/b-1 求a比b少百分之几,{b-a}/b或1-a/b 口诀:求单位1用除法,已知单位1用乘法。增加就用加,减少就用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利息/本金=利率} 盈利率={售价-进价}/进价 易错点: 1.一件商品的价格,先提价百分之a,再降价百分之a,价格降低了。 2.利息税在收利息时上缴国家的钱, 2019-03-10 本单元主要延续了我们之前学过的百分数的认识一课,下面我把知识点进行以下归纳总结。 有两个数,分别为a&b,并两数均不为0.{除号用/表示,/为分数中的代分数线,如b除以a等于a分之b等于a/b}求a是b的百分之几,a/b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知识要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知识要点 比例知识要点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知识要点: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7、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2:1=6: 8、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9、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例如:由3:2=6:4可知34=2或者由x1。5=y1。2可知x:y=1.2:1.5。 10、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

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例如:3:x=4:8,内项乘内项,外项乘外项,则:4x=38,解得x=6。 11、正比例和反比例: (1)、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例如: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因为: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②、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因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一定)。 ③、圆的面积和半径不成比例,因为:圆的面积半径=圆周率和半径的积(不一定)。 ④、y=5x,y和x成正比例,因为:yx=5(一定)。 ⑤、每天看的页数一定,总页数和天数成正比例,因为:总页数天数=每天看页数(一定)。 (2)、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初中数学百分数知识点总结

百分数知识点总结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一个数÷另一个数×100%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 (一个数-另一个数)÷另一个数×100% 可概括为:(大数-小数)÷小数×100% 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 (另一个数-一个数)÷另一个数×100% 可概括为:(大数-小数)÷大数×100% 4、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单位“1”的量×百分之几=百分之几对应量 5、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单位“1”的量×(1+百分之几)=(1+百分之几)对应量 6、求比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单位“1”的量×(1-百分之几)=(1-百分之几)对应量 7、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百分之几对应量÷百分之几=单位“1”的量 8、另外还有“已知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其解法类似于第7类,还可以根据相关条件列方程解答。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9、分数应用题:关键是找标准量,即单位“1”。若单位“1”已知,用乘法计算;若单位“1”未知,用除法计算。 求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的解题规律:(甲-乙)÷乙 已知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甲的解题规律: 乙×(1+几分之几)乙×(1-几分之几) 已知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乙的解题规律: 甲÷(1+几分之几)甲÷(1-几分之几)

百分数应用题:浓度问题类型归类 糖与糖水重量的比值叫做糖水的浓度;盐与盐水的重量的比值叫做盐水的浓度。我们习惯上把糖、盐、叫做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把溶解这些物质的液体,如水、汽油等叫做溶剂。把溶质和溶剂混合成的液体,如糖水、盐水等叫做溶液。一些与浓度的有关的应用题,叫做浓度问题。 浓度问题有下面关系式: ①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②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浓度 ③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浓度 ④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⑤溶剂质量=溶液重量×(1–浓度) 浓度问题类型题: 1、“稀释”问题:特点是加“溶剂”,解题关键是找到始终不变的量(溶质)。 例1、浓度为25%的盐水120千克,加多少水能够稀释成浓度为10%的盐水? 2、“浓缩”问题:特点是减少溶剂,解题关键是找到始终不变的量(溶质)。 例2、要从含盐12.5%的盐水40千克中蒸去多少水分才能制出含盐20%的盐水? 例3、在含盐0.5%的盐水中蒸去了236千克水,就变成了含盐30%的盐水,问原来的盐水是多少千克? 3、“加浓”问题:特点是增加溶质,解题关键是找到始终不变的量(溶剂)。 例4、浓度为10%的糖水300克,要把它变成浓度为25%的糖水需要加糖多少克? 4、配制问题: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配制成新溶液(成品),解题关 键是分析所取原溶液的溶质与成品溶质不变及溶液前后质量不变,找到两个等量关系。例5、浓度为70%的酒精溶液500克与浓度为50%酒精溶液300克,混合后所得到的酒精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例6、20%的食盐水与5%的食盐水混合,要配成15%的食盐水900克.问:20%与5%食盐水各需要多少克? 例7、在浓度为50%的硫酸溶液100千克中,再加入多少千克浓度为5%的硫酸溶液,就可以配制成浓度为25%的硫酸溶液? 4、配制问题: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配制成新溶液(成品),解题关 键是分析所取原溶液的溶质与成品溶质不变及溶液前后质量不变,找到两个等量关系。例5、浓度为70%的酒精溶液500克与浓度为50%酒精溶液300克,混合后所得到的酒精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例》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例》知识点整理 第三单元:比例 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2:1=6:3 2、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3、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例如:由3:2=6:4可知3×4=2×6;或者由x×1.5=y×1.2可知x:y=1.2:1.5。 4、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例如:3:x=4:8,解:4x=3×8 x=6。 4、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y/x=k(一定)例如: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因为:路程÷时间=速度(一定)。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因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一定)。圆的面积和半径不成比例,因为:圆的面积÷半径=圆周率和半径的积(不一定)。 y=5x,y和x成正比例,因为:y÷x=5(一定)。每天看的页数一定,总页数和天数成正比例,因为:总页数÷天数=每天看页数(一定)。 5、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x×y=k(一定)例如: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因为:速度×时间=路程(一定)。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因为:单价×数量=总价(一定)。长方形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成反比例,因为:长×宽=长方形的面积(一定)。40÷x=y,x和y成反比例,因为:x×y=40(一定)。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烧的天数成反比例,因为:每天烧煤量×天数=煤的总量(一定)。6、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例如:图上距离2cm,实际距离4km,则比例尺为2cm:4km,最后求得比例尺是1:200000。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比例尺;例如:已知图上距离2cm和比例尺,则实际距离为:2÷1/200000=400000cm=4km。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小学六年级--比和比例知识点梳理

复习课:比和比例 … 知识点三:求比值和化简比 知识点四: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 1、 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 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 例关系。正比例的关系式: k x y =(一定) 2、 ~ 3、 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 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反比例的关系式:k xy =(一定)

4、判断正、反比例的方法:一找二看三判断 (1)找变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2)看定量,分析这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商一定还是积一定。 (3)判断: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如果商和积都不是定量,就不成比例 《 知识点五: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1、按比例分配问题 (1)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把一个量按照一定的比分配成几部分,求每个部分数量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解题方法 一般方法:把比转化成为分数,用分数方法解答,即先求出总分数,然后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少的解题方法,分别求出各部分的量是多少 归一法:把比看做分得的分数,先求出各部分的总分数,然后再用“总量÷总份数=平均每份的量(归一)”,再用“一份的量?各部分量所对应的份数”,求出各部分的量。 用比例知识解答:首先设未知量为。再根据题中“已知比等于相对应的量的比”作为等量关系式列出含有x的比例式,再解比例求出x。 2、; 3、用正、反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1)分析数量关系。判断成什么比例。(2)找等量关系。如果成正比例,则按等比找等量关系式;如果成反比例,则按等积找等量关系式。(3)解比例式。设未知数为x,并代入等量关系式,得正比例式或反比例式。(4)解比例。(5)检验并写出答语。精讲典型题 例题1填空 (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4天,乙单独做要5天完成,甲和乙的工作效率比是():() (2)把2米:4厘米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 分析:(1)要求甲乙的工作效率比,关键是要根据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求出甲、乙的工作效

【数学】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和反比例 测试题含答案及知识点

【数学】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和反比例测试题含答案及知识点 一、比例和反比例 1.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得的树高和它的影长如下表: 树高/米2346… 影长/米1.62.43.24.8… (2)树高和影长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3)量得一颗大树的影长是10.4米,这棵大树有多高? 【答案】(1) (2)解:成正比例。 因为 =1.25, =1.25, =1.25, =0.8(一定), 所以,树高和影长成正比例。 (3)解:设这棵大树的高度是x米。 = 1.6x=2×10.4 1.6x=20.8 1.6x÷1.6=20.8÷1.6 x=13

答:这棵大树的高度是13米。 【解析】【分析】(1)观察统计图可知,横轴表示树高,竖轴表示影长,据此先描点,再连线,据此作图; (2)分别用树高:影长,求出比值,当比值一定时,成正比例,据此判断; (3)根据题意可知,设这棵大树的高度是x米,用树高:影长=树高:影长,据此列正比例解答. 2.把一瓶果汁平均分成若干杯,分的杯数和每杯的果汁量如下表。 分的杯数/杯6543 每杯的果汁量/mL100120()200 (2)分的杯数和每杯的果汁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3)如果把这些果汁平均分成10杯,每杯的果汁量是多少毫升? 【答案】(1)150 (2)解:成反比例,因为每杯的果汁量×分的杯数=果汁总量。 (3)解:6×100÷10=60(毫升) 答:每杯的果汁量是60毫升。 【解析】【解答】解:(1)100×6÷4=150(mL) 【分析】(1)这瓶果汁的总量不变,用总量除以4即可求出每杯的容量; (2)根据正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确定这两个量的关系; (3)用果汁总量除以10即可求出每杯果汁的容量。 3.如果竹竿左右两边拴上重物A和B,竹竿平衡。已知A物体重180g,B物体重多少克? 【答案】解:180×5÷3=300(克) 答:B物体重300克。 【解析】【分析】观察可知,重物A距离支点5格,重物B距离支点3格,根据重物A的质量×重物A离支点的距离=重物B的质量×重物B离支点的距离,重物的质量和距离成反比例,据此用重物A的质量×重物A离支点的距离÷重物B离支点的距离=重物B的质量,据此列式解答. 4.两个咬合在一起的齿轮,主动轮有50个齿,每分钟转100转;从动轮有20个齿,每分钟转多少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