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备运营风险管理

设备运营风险管理

设备运营风险管理
设备运营风险管理

设备运营决策风险管理问责制度

(草案)

为进一步加强对无锡地铁对设备及运营管理决策风险管理,规避地铁建设以及今后运营中的风险,转变各部门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落实各部门领导及员工的工作职责,结合设备、运营管理的工作特点于实际,强化对管理风险的事先规避,特制定本问责制度,本制度适用范围暂定为设备物资部与运营筹备部职责管辖范围内的业务。

一、目的及意义

1.1《设备物资部及运营筹备部风险管理问责制度》(以下简称问责制度)是指公司负责领导或工作分管领导对其管辖范围内各部门领导和员工承担管理职责和义务的履行情况,实施并要求其承担相应风险后果的一种责任追究制度。

1.2该责任包括隐患排查、风险规避与风险处置的技术责任、商务责任;同时工

作分管领导对其管辖范围内各部门领导和员工还应接受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监督,以保证

责任的实现。从而使我们正真落实建设以高安全为第一位的“三高原则”,实现“建一流地铁、创运营典范”的最终目标。

1.3建立问责制度的目的及意义在于规范部门领导和员工的责权,有多大的“权”就担多大的“责”,强化大家的责任意识;加强设备与运营部门对风险的协同防范与运营保

障能力,加强部门间沟通于协作。

二、总体原则

2.1明确责任,逐步建立起设备部及运营部安全风险防范治理架构,明确各职能部门的风险管理的职责权限。

2.2主动规避,建立有效的安全隐患排查、风险评估、风险规避机制,对可能导致的

设备及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分析和控制。

2.3持续改进,逐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定期评价及考核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对责任人进行考核,持续改进安全及风险保障制度及方案,进而开展对安全风险的自我问责方式。

三、问责机制

3.1运营、设备部门领导分别为各自决策安全管理风险的第一责任人,责任人要将安全责任分解细化,从室经理向下,层层落实风险安全责任,强化风险安全管理执行力。

3.2运营、设备部门领导在当前阶段要将安全决策管理意识落实到每一项目具体管理工作中去,当务之急的任务是建立安全决策管理体系,每一个重大技术、商务决策都要考虑可能的技术责任、商务责任,要考虑可能的项目实施风险、设备管理风险、运营安全风险。将安全决策管理纳入部门正常管理与决策的范畴内,并建立起检查、激励、考核、约束机制。在各项目工作流程重要节点中落实。

3.3运营、设备部门要成立设备、运营安全风险管理协调小组(各选联络牵头人员1-2名,由部门领导专门负责),逐步落实部门各层级安全保障承诺。

四、风险管控

4.1管控范围

运营筹备部、设备物资部门应对其部门职责范围内的设备物资的技术决策、商务决策承担技术责任、商务责任,要对可能带来的项目实施风险、设备管理风险、运营安全风险进行控制。

4.2管控节点

运营筹备部、设备物资部门应对其部门在相应职责范围内重要工作流程节点,如招标范围、资格预审方案、招标方案、关键技术需求、甲控品牌要求、合同签订、样机监造、设备及工程验收、设备及工程调试与试运行依据各自主张及建议提交各自的隐患来源及风险评估表,纳入对隐患及风险的管控体系。

4-1 重点管控范围与节点表

4.3隐患来源

运营筹备部、设备物资部门应对其部门职责范围内商务及技术决策可能地带来的项目实施隐患、设备管理隐患、运营安全隐患这三个方面进行排查,对计划隐患、管理隐患、运营隐患、设施意外类别进行分析。

计划隐患,是指该技术或商务决策可能对工程项目实施计划造成拖延、最终影响运营开通的隐患。

管理隐患,是指该技术或商务决策可能对工程项目实施管理造成困难的隐患。

运营隐患,是指该技术或商务决策可能对未来运营、维护实施管理造成困难的隐患。

设施意外,是指该技术或商务决策可能对设备系统造成的隐患。

4-2 重点隐患清单表

4.4风险评估

运营筹备部、设备物资部门应对所排查出来的隐患,加以正确的评估分级,积极排查可能因盲目决策可能新带入的相关风险。

依据国家规范GB/T21562-2008,对风险评估分级定义如下:

R1 级别,频繁发生并会有十分严重影响后果必须消除的风险。

R2 级别,必须将该风险降低到实际可接受水平的风险。

R3 级别,可以忍受,但依据无锡地铁的品质要求、服务质量、运营效率要求仍然应尽量消除的风险。

R4 级别,可以接受,但应引起参与方注意的风险。

4-3 风险级别与”三高”原则的关系

注:对“高安全、高品质、高效率”要求,符合表中同列的任何一项目,即可认定为该级别。

结合上述隐患表,及各类隐患风险的严重后果,对风险可能的级别定义如下:

4-4 风险级别表

4.4明确责任

风险管理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是分清责任,责权共担,公司分管领导、运营筹备部、设备物资部门领导及员工,应对其部门职责范围内商务及技术决策可能地带来的隐患分清

责任,规避风险,为此本规定了设备部、运营部内部相关决策责任认定原则,其认定原则的核心在于:谁引入隐患谁负直接责任,其上层管理单位要负管理责任。

责任分类

直接责任人:直接责任是隐患的引入者或是带有风险或带有隐患方案的提出者或发起者。或在执行管理其职责范围内项目时,对他人提出的管理责任范围内的隐患风险不理会或无及时正当解释的人及单位。

管理责任人:管理责任人是直接责任人的直接或间接的管理者。

连带责任人:对含有已知风险或隐患的方案或决策盲目表示认同,但又没有或不制定或加强相关的防范措施,或者对他人提出的合理规避及防范措施不理会或不按时执行的人及单位。。

如果含有隐患的决策方案,一旦真的发生风险,优先按以上原则进行追溯,情节特别严重、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据公司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4-4 设备及运营风险与责任分析表

符号说明:●:表示负有主要直接责任

◎:表示负有直接或间接管理责任

○:表示依据实际情况可能负有连带责任

五、决策与保障

实施《问责制度》的目的在于更好地科学决策,实施本规定后,在设备、运营部职能范围内的每一个涉及运营及设备风险的重要节点,应按本《问责制度》进行风险把控。

5.1决策流程:

1)首先由提议方或项目牵头方提出需要审批的管理方案(如:招标申请、资格预审、招标文件、合同流转、付款申请、设计联络、合同变更、工程计量)。

2)由提议方或项目牵头方的所在部门安排相关专业人员做好《隐患分析管控表》,经部门领导批准后,报运营安全风险管理协调小组。

3)由主要隐患或风险的承受部门牵头。组织设备、运营安全风险管理协调小组及相关专业单位管理人员,讨论得出《风险管理责任表》,经两部门领导签字后报分管领导批准。

5.2 风险确定:

1)主要隐患或风险的承受部门有权对原来《隐患分析管控表》提出异议,或提出新的《隐患分析管控表》加以补充。

2)小组对风险项目及等级存在不同意见时,对R3/R4等级的意见以少数服

从多数的原则为准。

3)对R1/R2等级的意见一定要以风险最终承担方的意见为准。

4)部门领导如认为《风险管理责任表》中风险定级考虑过高,两个部门领导都可以要求调低,但如今后发生预料中的高级别的风险,该部门

领导应承担一定的直接责任。

部门领导如认为《风险管理责任表》中风险定级考虑过低,部门领导可以要求调高,如另一个部门不接受,如将来发生该高级别的风险,

则另一个部门领导也应承担直接责任。

5.3规避与承担:

设备及运营领导及部门经理建议依据以下原则进行风险规避把控:

1)风险的发起者:

A.既不在设备也不在运营部门职责范围内商务及技术决策,应让其它部门或

单位提出,让真正风险的方案发起者和提出者承担主要风险,设备、运营

部门部门要协调沟通,共同作好风险防范。

B.在设备或运营部门职责范围内商务及技术决策,需要由咨询单位、集成单

位、供应商承担的一些主要责任,应让其成为含风险的方案发起者和提出

者,部门承担管理责任,不要承担不该部门承担的主要责任。

C.确实需要由设备或运营部本部门做出的商务及技术决策,应主动分析隐患,

主动提出规避或降低风险的办法。

2)风险的承受者:

A.风险的承受者既不在设备部也不在运营部门职责管理范围的单位,应主动告知风险

的承受者可能的隐患或提出规避或降低风险的办法。

B.风险的承受者是设备部或运营部门,或在设备部或运营部职责管理范围的单位,应

主动分析隐患,主动提出规避或降低风险的办法,并及时告知风险发起方进行整改。

3)风险发起者与风险的承受者均在设备部和运营部内部:

属于设备或运营部门职责范围内商务及技术决策,该决策可能会对对方部门陷入风险时,风险的方案提出者,应首先征求另外一部门的意见,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共担风险,如不能达成一致想法,应先由分管领导协调,达成一致意见。

如达不成一致意见,上交公司领导层面领导决策。否则一切后果由风险发起者所在部门承担。

5.4 审批原则:

分管领导将此作为批准提议方或项目牵头方所提出管理方案的一个依据,并依此作为后续的风险控制及责任认定的参考依据。

《设备物资部及运营筹备部风险管理问责制度》采取零申报制度,如果提议方或项目牵头方提出管理方案不涉及隐患及风险,应上报经相关人员签字的《隐患分析管控表》、《风险管理责任表》空表格。如对《4-1 重点管控范围与节点表》主所列出的重要管控节点内容没有上报或越级上报,由此引起的相应风险后果应由全部由提议方或项目牵头方的主管部门领导承担。

分管领导对《风险管理责任表》中风险认定或等级有异议时,可要求设备、运营安全风险管理协调小组再次进行修改完善。

如果《风险管理责任表》中存在R1 级别的风险,相应的方案或决策将被否决。

如果《风险管理责任表》中存在R2 级别的风险,提议方或项目牵头方必须有令人信服的可控措施,使风险承受方可将风险降低到实际可接受水平,否则相应的方案或决策将被否决。

如果《风险管理责任表》中存在R3 级别的风险,提议方或项目牵头方、风险承受方必须有后续改进或预防措施,否则相应的方案或决策被退回修改。

如果《风险管理责任表》中存在R4 级别的风险,提议方或项目牵头方、风险承受方必须有相关注意事项或建议。

各部门领导如对风险管理存在异议,应及时与分管领导直接沟通解决,解决不成再上交公司领导协调。

此草案计划在本月经两个部门讨论,报送公司领导后在设备、运营部门内部试行,并逐步作为今后对部门内部考核的依据之一。

附件1 隐患分析管控表

注:*为必填项目

附件2 风险管理责任表(注:*为必填项目)

设备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

第七章设备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 第一节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一 一、项目风险的概念 (一)风险的定义 风险是与人类活动相生相伴的,风险无所不在。企业面临经济风险,技术风险、环境风险;个人面临疾病、失业、意外事故等风险。进行任何经济、社会活动,包括工程项目的实施都有风险。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这就要求包括设备监理工程师在内的项目各参与方正视风险、研究风险,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建立风险管理的体系。 对风险的定义有很多种,传统上的风险定义总是将风险和灾害或损失联系在一起,我国工程管理界长期以来的风险定义也认为风险是意外损失或损害发生的可能性。 以上的风险定义强调风险是由不确定性造成的负面效应引发的,该定义专注于风险的负面影响,即风险是有害的,会给工程项目带来威胁。事实上,与风险相对的是机遇,任何不确定性也同时孕育着机会,即正面效应,如材料价格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如果材料价格上涨,会使得工程造价升高;而如果材料价格下降,项目还能因此受益。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性组织开始接受“风险是中性的”这一概念,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风险为“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其后果的组合”;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的定义是“风险是一种不确定的事件或条件,一旦发生,会对至少一个项目目标造成影响”.显然,上面的这两种风险定义方式均将风险视为中性的,即风险造成的后果可能是消极的,也可能是积极的,后果为消极的是威胁,后果为积极的是机

会。 从设备监理工程师管理风险的目的是帮助业主回避或降低设备工程风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来说,设备监理管理的风险更多地可能带来损失的一面,这也是国内工程管理行业处理风险的惯例。虽然这种处理方式看起来较为稳妥,但实际上由于只重视损失的一面,而完全放弃可能的机会,造成风险管理总体上的一种不平衡。例如,对待材料、设备价格变动的风险,一部分工程业主采用的方式是以固定总价合同形式将价格变动的风险转移给承包商,看似业主完全不承担风险,但实际上这种方式是一种以多支付风险金换取承包商接受该项风险的方式,而且承包商在接受该风险后对材料、设备也大多采用即时采购的方式,被动接受市场价格的变动。如果材料、设备价格不变或下降,则风险金转为承包商的超额利润,价格上涨则承包商可以用风险金来补偿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损失,显然,这种消极的处理方式除了利用业主和承包商在价格变动趋势判断的信息不对称可以略微降低损失外,并没有给业主和承包商带来实质的好处。实际上,如果从主动干预风险、正确理解风险可能带来利益或损失的角度考虑问题,对大宗材料的价格管理至少可以利用期货市场,采用套期方式主动锁定风险利润或损失,从而达成预期目标。 对风险概念的进一步的解释包括了以下几个更深层次的含义: (1)风险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是一种客观存在,人们事前无法确认其在何时何地发生; (2)风险是中性的,可能带来的影响既可能是负面的,也可能是正面的,但人们关注的是不希望的事件或活动的结果,即损失或负面影响; (3)事件或活动的后果与事前的预期(目标)存在不一致和偏差,结果偏

商户运营风险管理

商户运营风险管理 第一节商户活动监控与跟踪 一、新商户监控 对新发展的商户,在签约后的半年内高度关注其交易情况,监控的指标如下:监控指标异常迹象监控原因 日交易额和日交易笔数·交易金额、交易频率或类型异常变动 ·商户结算账户余额突然从每周变化变 为每日变化,变化幅度异常 ·销售总额和平均单笔交易金额与商户 申请表中的预期不符 表明可能为恶意倒闭商 户、商户套现或其他欺诈 行为 大额整数交易·过多的大额整数交易表明可能在进行套现或 其他欺诈性交易 同日同一卡号在同一商户的频繁交易·同一卡号刷卡金额不断降低,前部分的 交易都不成功 ·连续的小额交易 ·交易金额突增 ·连续卡号或同- BIN号的集中交易 有可能是测试卡或伪卡 集中使用 授权活动·出现非正常营业时间的授权请求 ·一日内出现同一卡号的金额不断减少 的多次授权请求 ·多次请求授权,但实际达成的交易没有 或很少 ·授权拒绝率非常高有可能是卡号测试欺诈、分单或其他不恰当的交易处理 出现伪冒交易·发卡行或信用卡组织通知商户有伪冒 交易重新评估商户出现伪冒交易的机会,评估商户警觉性及受理卡业务的能力 分析伪冒交易·商户未能提供伪冒交易的过程,或交易 过程并不合理 ·商户未能出示交易发票等证明交易内 容,或发票属另一公司名称 ·交易的货物并非可轻易变现的类别商户可能与犯罪分子勾结,以伪卡进行欺诈交易

二、日常商户监控 日常商户监控是对识别商户欺诈情况的持续性工作。常用的监控指标如下:监控项目具体指标 交易活动·总交易额异常变化 ·交易笔数异常变化 ·单笔交易的平均金额 ·日交易总额超过事先设定的最高限额参数·日交易笔数超过事先设定的最高限额参数·长期没有交易的商户突然有交易清算 授权活动·日授权金额超过预先设定的最高限额参数 ·同一卡号的多次授权或同一卡号金额不断减少的多次授权请求 ·日授权笔数超过预先设定的最高限额参数 ·日被拒绝授权比重超过预先设定的最高限额参数·日被批准授权比重超过预先设定的最高限额参数·日手输卡号的交易比重 ·同- BIN号发生的交易所占比重过高 ·可以识别的连续卡号的交易 退单·月度最高退单率和退单笔数的商户·不同MCC下不同的退单笔数 ·不同MCC下不同的退单金额比率·主要退单类型 退货·日退货总金额·日退货金额比率·日退货笔数比率 调单请求·商户被要求调取原始交易单据/复印件的数量·商户每周被调单数量和笔数的变化情况 交易签单·单笔交易的平均金额超过设定的参数 ·低于交易底限以下的交易签单比率过高 ·对于POS商户,出现过多的手输交易单据·对于POS商户,出现过多的手工压单交易单据·出现相同金额的签购单数量 ·同一卡号出现多笔交易单据 ·过多的非国内交易/授权 结算账户余额·超过预先设定的正常状况下的账户余额最上限的变动 ·6个月内或更长时间内的首次账户余额变动 ·手工压单商户的销售额变动 ·EDC商户的销售额变动

企业经营风险防范

企业经营风险及防范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它的发展和壮大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还为国家增加了税费收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市场主体鱼龙复杂,不讲诚信现象依然存在,有些企业缺少防范意识,对经营活动中的法律问题了解甚少,导致经营风险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 一、对合作伙伴资信情况考察不细,导致上当受骗 目前,有些公司是国有企业独家投资或者合资开办的,但大多数商贸公司是公民个人开办的。一些不法商人,在申办公司时,伪造资本证明资料,骗得注册,或者借用他人资金注册后又予抽逃,属于典型的“空壳”公司。这类公司没有正式、真实的帐册,开办者往往把公司的有效资产落到自己或者亲属的名下,债务由公司承担,个人不承担任何责任。由于一些企业对合作公司的资信情况缺乏细致、深入的调查了解,投入资金或者供给货物后,便被不法商人占有、转移或者挥霍,无法收回。就是起诉到法院,由于股东虚假注册、抽逃资本和非法占有公司资产的证据难于收集,也无法追究股东的责任。如有两家公司签订了合作经营煤炭合同,一公司出资50万元,另一公司负责经营,利润共享,实际上是借贷关系。负责经营的公司是王某用其父母的身份证,以其父母的名义开办的,其任经理。王某开办公司的注册资金是向亲友筹借的,验资后即抽回偿还了借款。出资公司50万元到帐后,王某用20万元偿还了债务,其他款项因欠税被税务部门扣划。其提出要想继续运作,必须追加投资,使出资公司骑虎难下。 二、法律关系不清,对经营活动把握不准,风险增大 法律关系不清,错定合同性质和名称,导致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及应承担的责任无法确定。如,某集体企业与一民营公司做买卖,集体企业出资40万元,由对方购买煤炭,提供储煤场地和工具,集体企业负责销售煤炭,利润三七分成,属于合作经营合同。而在操作中,集体企业却与民营公司签订了煤炭购销合同和场地使用合同。在合同履行中,该民营公司擅自在煤炭中掺入沙石,强行销售煤炭,集体企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无论从买卖合同,还是从场地租赁合同,对方均无违约之处,无法追究对方责任。如果以合作经营签订合同,则对方存在严重违约,依法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对方赔偿损失。 三、乐观签约,缺乏风险评估及保护措施,一旦形成纠纷,损失难免 在经营中,缺乏对经营项目风险评估,好多项目没有对合作伙伴的资产、经营、信誉情况进行评估,没有对发生纠纷解决途径、方法进行必要的研究和效果上的考量。签订合同时,没有约定纠纷解决的方式,或者约定了不利于己方的解决方式。大多数合同没有要求对方提供担保,或者虽然对方提供了担保,但因未依法办理登记手续而归于无效。 四、盲目联营,陷入联营陷阱 资金实力强的企业,往往是各方招商引资的对象,面对复杂的情况,稍有不慎,一旦投入资金,便会陷入矛盾和纠纷之中。如,某公司用600万元购买某商城的房屋,并以此为投资,与该商城联营设立公司,经营装饰材料市场。由于联营前,没有认真调查商城对市场房屋是否享有所有权,也没有将房屋产权办到联营公司名下,导致在以后的经营中纠纷不断,市场的投资人、施工单位通过诉讼手段取得了对市场房屋的租赁收费权,致使联营公司无房可管,无费可收,造成该公司600万元投资被架空。 五、对合同履行重视不够,导致后续工作被动 有的企业对合同的履行不够重视,导致合同不能履行的责任不清,应收帐款得不到及时收回。如某建筑企业为某大学城建设校舍,部分校舍已投入使用,拖欠工程款上千万元。由于建设方拖欠设计院、勘探等部门费用,这些部门拒绝向建筑企业提供有关资料,致使无法形成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建设方以建筑企业不提供竣工验收报告为由,拖延对工程的验收和决算。工程没有决算,就无法确定建设方欠款确切的数额,作为施工方的建筑企业就无法主张

安全风险管理基础知识.

安全风险管理基础知识 1、安全的定义 为“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安全意味着不危险。 安全是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接受的风险的伤害和损失。 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人员伤亡、职业病或设备、设施损害或环境危害的条件,是指安全条件。不因人、机、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失效、人员伤害或其他损失,是指安全状况。 2、现代安全管理体系的精髓 以人为本、风险预控、闭环管理、持续改进。 3、现代安全管理的特征 强调安全生产以人为本 4、危险的定义 既事物所处的一种不安全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将可能导致某种事故或一系列的损害或损失事件。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5、风险的定义 风险是衡量危险性的指标,风险是某一有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故后果的组合。当危险暴露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时就成为风险。 风险(R)具有概率和后果的二重性,风险可用损失程度(c)和发生概率的函数(p)来表示:R=f(p,c) 6、事件的定义 造成或可能造成事故的事情。注:事件包括未遂过失。 7、事故的定义 造成死亡、疾病、伤害、环境污染、财产损失或其它损失的意外事件。 8、隐患的定义 是指任何能直接或间接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场所环境破

坏或其组合的对工作标准、实务、程序、法规、管理体系绩效等的偏离。 隐患与风险是一对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的概念。 隐患→暴露在人类的生产作业活动中→风险→控制失败→事故 9、风险的分类 按风险的来源可分为: 自然风险、技术风险、社会风险、文化风险(如腐朽思想、不良生活习惯:酗酒、吸烟等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 10、风险与危险的关系 危险是风险的前提。没有危险就没有风险。风险与危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有时虽然有危险存在,但不一定要冒此风险。例如:人类要应用核能,就有受辐射的危险,这种危险是客观固有的。但在实践中,人类采取各种措施使其应用中受辐射的风险小些,甚至人绝对地与之相隔离,尽管它仍有受辐射的危险,但由于无发生的渠道,所以我们并没有受辐射的风险。 这里说明了人们应该关心的是“风险”,而非“危险”,因为直接与人发生联系的是“风险”,而“危险”是事物客观的属性,是风险的一种前提表征。我们可以做到客观危险性很大,但实际承受的风险较小。 11、危险与安全的关系 危险与安全是相对的。在生产过程中,它们是人们从是否可能遭受伤害、职业病、健康损坏、环境破坏和其他损失的角度,对生产环境以及设备(设施)、场所、人员、物料的认识。 例如,按照《高处作业分级》(BGT3608-93)的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称为高处作业。 生产人员在进行高处作业时,要求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或安全防护设备(用品),以防止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12、不安全行为 一般指明显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直接导致事故发生。

养老院运营安全风险管控细则

养老院之所以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主要是因为在养老院生活的老人不仅是身体机能不好,免疫力低,而且是不断下降的。对一位老人的照顾过去一直是没有问题的,可慢慢的就不行了,要采取更多的措施,这也是各级政府部门对养老院的安全常抓不懈的原因。一旦出现问题,轻则带来信誉损失,重则出现责任事故,经济损失。所以养老院的风险管理不是一件需要处理的事情,它不只是在建设期的基础设施保障,更多的是在运营中过程中的常抓不懈。从老人身体这方面在日常管理中需要每半年对老人进行一次评估,来确定老人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是否需要变动老人的护理级别和饮食供应。另一方面,院长要高度重视风险管理,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让全员上下都能谨慎、严格的执行风控措施,才能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处理好高风险事件,避免造成损失。 在自营养老院的日常管理中提炼了风险管控的综合体系,在公共环境、设施设备、护理、后勤、卫生、日常活动各方面的管理中贯穿风险防控措施。一级风险管控是由院长牵头,副院长分工负责风险管控工作及全院层面的重大风险防范工作。二级是由护理部、医护部、营销部、后勤部日常操作层组成。三级是通过绩效考核,行政部门和老人反馈形成管理监督的风险管控层面。 管理层对风控的态度实质上是起决定作用。管理层对风控不敏感,整个风控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出不出事就看运气了。只有管理层对风控有高度的敏感性,接下来的各种措施才能起到相应的效果。具体的方面有:通过不断完善养护院硬件设施,减少风险点,建立健全反应手段;对全体员工实施安全教育与风险防范的培训,提高员工应对能力,减少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制度、流程管理中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形成日常操作和监督标准建立风控可操作性。 在二级管理层面,日常操作规程中对高风险点要有特别措施,比如特殊老人

运营管理工作如何做好全行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之间的科学平衡

凝心聚力抓管理求真务实促转型 -----运营管理工作如何做好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的科学平衡根据董事长在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的2014年我行“战略转型,提速发展建设质量效益型现代化商业银行”的目标,要求全行牢固树立“效益、风控、和谐”三大观念,围绕战略抓落实,加速发展增效益,在继续深化转型发展的进程中防控风险,提质增效,全面开创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运营管理作为银行各项业务的基础平台,在操作风险管理中承担着过程控制的关键职责,是全行的服务支撑部门。我部将围绕”防风险、促转型、优服务”三大主题,按照“运营有序,保障有力,风控有效,服务有名”的总体工作思路,秉承“以人为本,技术领先,价值创造,科学布局”的运营理念,完善现代运营管理体系,强化集中管理,以先进的服务理念,完善的服务设施,扎实的服务管理、过硬的专业素质为提升服务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全行前台产品营销和客户服务做好保障支持工作,同时不断强化风险闸口作用,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努力实现运营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加快促进转型升级,筑牢科学发展机制。 一、充分认识实现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科学平衡的重要意义,树立先进的风险管理观念 银行是经营信用和风险的特殊行业,如何在风险控制和业务发展之间取得平衡是银行业的典型问题。业务发展应该是在控制风险前提下的理性发展,风险防范是在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全面风险

管理。加快业务发展是为了增强我们的抗风险能力,风险防范是为了保持业务健康持续的发展,因此在业务运行的同时,既要有效控制风险,又要确保提高业务发展速度,从而最终提升银行的价值创造能力。商业银行的价值和收益直接体现在对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上。寻求保持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的相对平衡,以最小的风险代价换取最大程度的业务发展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目标。 操作风险是银行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之一,是指因内控、系统及运营过程中的错误或疏忽而可能导致潜在损失的风险,包括办理业务时出了差错、内部人员的作案、外部欺诈、各种系统发生的故障以及不可抗力等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具有分布广泛、涵盖全部业务、隐蔽性较强的特点,每一个业务点都是操作风险点, 每一名员工都是操作风险防范的第一责任人,任何一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业务操作上的违规,都可能造成巨大的风险和损失。因此大家要充分认识到自身责任的重大以及加强操作风险防范意识的重要性。要坚信风险的控制过程能给银行带来价值,引导全体员工树立对风险管理的认同感,真正意识到风险管理人人有责,使风险意识突破传统的部门界限真正融入全行各个部门、各级支行及每位员工的行为规范和工作习惯之中。 我行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与农信社时期较为单一的业务种类不同,产品业务种类不断推陈出新,各种新系统、新设备也不断上线,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也相应随之更新,提高操作风险防控水平刻不容缓。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全行柜面业务操作不断规范,内控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会计核算质量逐步提高,但是违规操作仍时有发生,部分内勤员工操作风险意识有待加强,业务操作有待进一步规范,内控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发展业务的同时要以

运营风险管理办法

运营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防范、控制和化解公司在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中,随时可能发生或出现的风险与危机, 保证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公司经营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公司法》、《企业内 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 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及各子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风险,是指在公司未来发展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对公司实现其战略及经营目标 的影响。 第四条本办法中所称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公司围绕战略目标,通过在管理的各环节和经营过程中 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为实现风 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第二章风险管理的目标、原则与框架 第五条公司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 (一)保证经营的合法合规及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二)保证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 (三)确保公司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保护公司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 遭受重大损失; (四)保证公司内外部,尤其是公司与股东之间实现真实、可靠的信息沟通,包括编制和提供真实、可 靠的财务报告; (五)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使全体员工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第六条公司风险管理应当遵循全面、重要、合理、制衡、独立的原则,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一)全面性:风险管理应当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统一;覆盖公司的所有业务、部门和人员,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确保不存在风险管理的空白或漏洞。 (二)重要性。风险管理应当在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合理性:风险管理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风险状 况及公司所处的环境相适应,以合理的成本实现风险管理目标。 (四)制衡性:风险管理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办法及简介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为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规范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与管控,防范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 第三条【责任主体】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生产经营单位”,包括直接从事生产经营行为的事业单位)是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实施主体,应依法依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制度,开展本单位管理范围内的风险辨识、评估等工作,严格落实重大风险源报备和控制责任,有效防范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 第四条【监督责任】交通运输部指导全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地方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有关部属单位指导管辖范围内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负有直接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管辖范围内生产经营单 位重大风险源报备信息处理及其监督抽查工作。

第五条【工作原则】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应坚持“企业为主、行业引导、突出重点、科学管控”的原则。 第二章风险源分类分级 第六条【风险源定义】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源(以下简称“风险源”)是指因其本身不可消除的属性,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能造成发生人员伤亡、环境破坏、负面社会影响、财产损失的交通基础设施、运输储存装备、运输储存对象、建设工程等客观存在的交通运输管理单元。(安全生产法定义的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结合交通运输实际,对风险源定义在内涵和外延上较危险源均有所拓宽)第七条【分类】风险源分为道路运输、水路运输、城市客运、港口营运、交通工程建设、收费公路运营和其他等七个类型。每个类型可根据业务属性进一步细分为若干类别。 第八条【分级】风险源等级按照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大小、风险事件后果严重程度和生产经营单位对风险源的管控难 度大小,由高到低依次分为重大、较大、一般和较小四个等级。 第九条【分级原则】重大风险源是指发生风险事件概率、危害程度和管理控制难度均为大的风险源;

物业设备设施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探究

物业设备设施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探究 摘要:设施管理在物业企业管理中属于一项隐形的服务,然而设备设施管理却是物业企业管理所有项目的前提及保障。伴随着设备设施种类的不断增加,其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增加了设备设施的维护及管理工作量。物业企业应重视设备设施管理风险,并正确的规避这些风险,树立风险意识,做好防控措,为业主提供最佳的服务。 关键词:物业设备设施管理;风险管理 1导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物业是协助业主管理好商业空间和设施的外聘部门,给大家提供工作和生活上的方便。而在物业设施设备的管理当中,有许多风险因素的存在。怎样才能对这些风险因素加以高效的管理,是物业设备设施的管理工作当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值得广大从业人员积极探索。 2风险管理的概念 目前对风险的定义为以下两点:①风险与出现的损失有着不确定的关系;②在给定情况及特定的时间内可能或发生结果之间的差异。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和产生损失的后果两个特征。 3物业设备设施的管理风险类别 3.1人 人的不安全管理风险因素主要包含违章操作、对工作体制以及纪律加以违反的行为,比如在实施高压电器维护的工作当中,在拉闸之后并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放电操作、带病上岗或者上班时间脱岗、业主在装修的过程当中私自乱接的行为等。 3.2物 这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含物业设备设施已然处在了一个不安全的状态当中。例如水泵在经过长时间的运行之后没有进行自动切换、电梯的保护装置出现失效的情况而被短接、消防管道严重缺水等。 3.3环境 环境方面的不安全因素指的主要是在物业设备设施处在的环境当中已然出现了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比如低压配电室因为没有配备通风系统而导致温度过高、水泵房当中蓄水池溢流报警装置出现失灵的情况、配电室的电缆沟之内长期出现积水、化粪池当中的一氧化碳气体严重超标等。 4物业设备设施管理中遇到的困难 专业、标准、规范的管理不仅有效的提高了物业管理的质量,更为小区业主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也降低物业的运行成本。然而在实际管理中也会遇到困难:①现代化的建筑较高,且小区业主较多,想要更好的管理好物业,就要保证其设备、系统正常的进行运转,保证小区内生命与财产的安全;②现代化的建筑配备较为复杂、高科技的设备设施,设备管理的起点就比较高,物业需要配备专业的维护团队;③现代化建筑通常为3A、5A级,具有多功能化的特点,采用了较多的智能化、自动化系统,因此要求物业管理队伍具有较高的素质。 5物业设备设施管理的内容

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蒋锡麟 认识运作风险 我们要管理企业内部运营过程中的风险,首先需要认识和理解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其表现形式。什么是运作风险,一般而言,是指这样一些风险,它们一旦兑现,不仅造成现有财产的损失、人员伤亡,而且造成企业正常营业的中断,产生经营收益的减少;还造成相关利益者如社区、环境、政府等的连带损失。如何理解企业运作风险? 案例一:沧州大化TDI车间爆炸造成数人死亡,公司营业中断事件 2007年5月11日13时28分,沧州大化(600230)的控股子公司——沧州大化TDI有限责任公司硝化车间的硝化装置发生爆炸,造成5人死亡,80人受伤,其中14人重伤;厂区内供电系统严重损坏;附近村庄几千名群众疏散转移。沧州大化公司现有业务营业中断,新建项目无法按期投产;由于TDI公司对沧州大化的利润贡献超过50%,事故将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公司股票被停牌12个交易日。 根据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的认定,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硝化车间的一硝化系统在处理系统异常时,酸置换操作使系统硝酸过量,甲苯投料后,导致一硝化系统发生过硝化反应,生成本来应在二硝化系统生成的二硝基甲苯和不应该产生的三硝基甲苯(TNT)。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故?一是该公司生产、技术管理混乱,工艺参数控制不严,对异常工况处理时不能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二是技术人员能力不足,不能对装置的异常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在生产装置长时间处于异常状态、工艺参数出现明显异常的情况下,不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技术措施纠正偏

差,导致事故发生。三是工人技术培训不够,操作人员对异常工况的处理能力不足,缺乏应对的知识和方法。四是出工厂布局不合理,消防水泵设计不合理。(根据媒体报道整理) 从上述风险事故案例中,我们发现,发生风险兑现的原因,不外乎组织、人员、管理流程、技术等方面的因素。而这些因素都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可以管理的。 所以,结合国际上一些行业组织对其行业风险的分类和定义,可以认为,那些由于企业不当或失败的内部流程、员工的人为错误或、管理不当(组织结构设计不完善、职责与权限的配置不合理等)、外部事件等导致损失的风险称之为企业运作风险。企业运作风险包含四个基本因素,即人员、流程、系统和外部事件,它们构成了企业运作风险管理的重点。运作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规范、监视和分析组织内部的各种流程,同时将人和系统的因素考虑到流程之中。 基于上述定义,企业运作风险大致可分为组织、流程、技术、员工、外部风险五类。 组织风险源于企业管理层的更迭、企业文化与沟通、组织结构与责权配置、企业持续发展计划。 流程风险源于企业业务和管理流程中的薄弱环节。如案例一中的工艺参数控制不严,后文案例二中的不按安全规程使用设备和设备维护的不善等。 技术风险源于企业运营过程中技术上的不完善或技术失败、管理软硬件上的欠缺。 人员风险源于员工的素质和能力的不佳、员工与雇主之间的利益冲突等。如案例一中操作层面的员工由于素质问题,缺乏应对异常工况的必备知识。技术人员不能对异常现象做出正确判断并采取措施;员工违规操作等。 外部风险源于企业外部环境。如自然灾害、政府监管政策法规的变化、外部欺诈等。 运作风险分析方法 管理运作风险的关键是正确认识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通过控制引发风险事件的关键因素(KRI)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分析引发风险事件关键因素(KRI)的方法主要有:

安全风险管理

第五章安全风险管理 随着铁路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应用,以及既有线大面积提速、高速铁路的不断投入运营,铁路安全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的风险种类和风险水平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面推行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大力提升铁路安全工作水平是新形势下解决安全问题的最佳途径,也是铁路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迫切需要。铁路开展安全风险管理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就是要通过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增强安全风险的防范意识,构建安全风险的防控体系,达到强化安全基础、最大限度减少或消除安全风险、确保铁路安全的目的。 第一节安全风险管理的起源及其发展 一、安全风险管理的起源及发展 自从有了人类,便有了风险,风险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虽然几千年前人类就认识到了风险的存在,但一直到18世纪,“风险”一词才被提出来研究。 到了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企业风险管理的思想开始萌芽。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保险部首先提出风险管理的概念。1932年,美国几家大公司成立纽约保险经纪协会,定期

讨论有关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该协会的成立标志着风险管理学科的兴起。 二战以后,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材料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企业间竞争加剧,面临的风险日益凸显,进行风险管理的要求与日俱增。1963年和1964年,美国先后出版了《企业的风险管理》和《风险管理与保险》等专著,正式拉开了风险管理学系统研究的序幕。 20世纪70年代初期,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从欧美发达国家传入亚洲,20世纪80年代后期传入我国。虽然我国对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些年来发展势头很猛。特别是2006年6月,我国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标志着我国拥有了自己的全面风险管理指导性文件,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与应用的新阶段。 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实践看,安全风险管理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铁路、石油、电力、核工业、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其中,在铁路安全管理实务上,承认运输活动具有安全风险并制定相关运输安全法制化的规则,以强制运输主体进行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美国、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主流做法。交通运输安全风险管理报告已经被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作为法定营运审查文件。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已经是包括铁路在内的交通运输业的营运条件。可见,安全风险管理在铁路及各种交通运输中具有极其重要

物业工程风险识别

物业工程风险识别 一、物业设施设备的风险分类 物业设施设备的风险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不安全因素。 1)人的不安全行为有:①不按操作规程进行设备检修和操作; ②不按管理要求私自脱离岗位;③醉酒、带病上岗;④不按要求设置警示标牌;⑤不按规定参加培训;⑦业主违规装修,⑧私拉乱接电力线路等。 2)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①设施设备应当设置而未设置防护装置;②电力变压器长时间超负荷运行;③电梯安全回路被任意短接; ④照明控制箱门没有上锁且没有警示标识;⑤消防管网缺水;⑥某设备阀门没有在正常状态等。 3)环境不安全因素包括:①机房因无通风空调设备温度超过45℃; ②电梯底坑集水坑排水管与外部出水口形成倒坡,积水无法排出;③配电房电缆地沟长期积水;④操作规程不健全或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⑥化粪池一氧化碳超标等。 将这些风险按其产生的原因也可以归纳为设施设备固有风险、维护不当造成的风险以及人为原因造成的风险。 二、设施设备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与要求 设施设备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

①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②进行风险评估;③制定风险管理策略;④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⑤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上述流程中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尤为关键。它是通过对风险信息的整理和评估,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把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使得设施设备趋于本质安全。例如对于设施设备固有风险,应该采取改造、绝缘、隔离、警示、上锁、监护、钥匙管理等措施加以规避。对于维护不当造成的风险要采取加强巡查力度和现场指导、强化流程制度管理和落实奖罚制度、实施预防性维修、实施恢复性维修、外包方监管等措施防止设备故障风险。对于人为造成的风险,应该采取同操作者进行思想沟通、员工身体健康检查、工作合理调配、操作规程的熟悉、演练、双岗监护等方式提高操作者的状态和专业素养,防止设备误操作风险。 三、物业设施设备风险防范措施 1)设置薄弱环节:在设备中设置薄弱环节的目的,就是以最小的损失换取整个设备的安全。例如电路中的保险丝,以及煤气发生炉里面的防爆膜就是这种设备的薄弱环节。 2)设置防护屏障:在有害或危险因素作用的范围内,可以设置屏障,以达到人体防护的目的。 3)利用警告或警示信息:可以利用声、光、色、标志等手段,在设备中设置技术信息目标,以达到人体和设备安全的目的。 4)距离防护:当有害或危险因素的伤害作用随着距离而减时,可以采取人体远离有害或危险因素的方法,以提高安全程度的目的。

运营风险管理控制制度

运营风险管理控制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 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运营风险管理控制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公司规范、稳健的运作,牢固树立合法合规经营的理念和风险控制优先的意识,培养从业人员的合规与风险意识,营造合规经营的制度文化环境,保证公司及其从业人员诚实信用、勤勉尽责、恪尽职守,防范和控制公司经营及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法律文件及相关监管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风险,是指对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不确定因素。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风险管理,是指围绕公司经目标,对日常经营和业务开展过程中的风险 进行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的基本过程。 第二章基本原则 第四条风险管理应贯穿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检查弥补的指导思想。 第五条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是: 1、确保公司的经营与业务开展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监管机关的相关规定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2、确保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和管理资产的安全完整。 3、在合理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实现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4、确保股东及客户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维护公司的信誉及良好形象。 第六条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 1、全面管理与重点监控相统一的原则。建立覆盖所有业务流程和操作环节,能够对风险进 行持续监控、定期评估和及时预警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同时根据公司实际有针对性地实施 重点风险监控,及时发现、防范和化解对公司经营有重要影响的风险。 2、独立集中与分工协作相统一的原则。建立全面评估和集中管理风险的机制,保证风险管 理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同时强化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主体职责,在保证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与 业务部门分工明确、密切协作的基础上,使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平行推进,实现对风险的过程控制。 3、充分有效与成本控制相统一的原则。建立与自身经营目标、业务规模、资本实力、管理 能力和风险状况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体系,同时合理权衡风险管理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合理配置风险管理资源,实现适当成本下的有效风险管理。

运营风险控制制度

运营风险控制制度 第一章总则 为规范公司风险管理,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证公司安全稳健运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公司章程》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本制度旨在公司为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一)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 (二)实现公司内外部信息沟通的真实、可靠。 (三)确保法律法规的遵循。 (四)提高公司经营的效益及效率。 (五)确保公司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使其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 第二条公司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公司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 第三条按照公司目标的不同对风险进行分类,公司风险分为:战略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 (一)战略风险:没有制定或制定的战略决策不正确,影响战略目标实现的负面因素。 (二)经营风险:经营决策的不当,妨碍或影响经营目标实现的因素。 (三)财务风险:包括财务报告失真风险、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和舞弊风险。 1.财务报告失真风险 没有完全按照相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规定组织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没有按规定披露相关信息,导致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 2.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 没有建立或实施相关资产管理制度,导致公司的资产如设备、存货和其他资产的使用价值和变现能力的降低或消失。 3. 舞弊风险

以故意的行为获得不公平或非正当的收益。法律风险:没有全面、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影响合法性目标实现的因素。 第四条按风险能否为公司带来盈利机会,风险可分为纯粹风险和机会风险。第五条按照风险的影响程度,风险分为一般风险和重要风险。 第六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本部及下属子公司。 第二章风险管理及职责分工 第七条公司各职能部门为风险管理第一道防线;公司决策委员会为风险管理第二道防线;董事长为风险管理第三道防线。 第八条公司项目投资部在风险、控制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 (一)公司项目投资部按照公司内控部门制定的风险评估的总体方案,根据业务分工,配合内控项目组识别、分析相关业务流程的风险,确定风险反应方案。(二)根据识别的风险和确定的风险方案,按照公司确定的控制设计方法和描述工具,设计并记录相关控制,根据风险管理的要求,修改完善控制设计。包括:建立控制管理制度,制定业务流程,编制风险控制文档和程序文件等。 (二)组织、监督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发现、收集、分析控制缺陷,提出控制缺陷改进意见并予以实施,对于重大缺陷和实质性漏洞,立即向项目投资部负责人汇报,同时向公司内控项目组反馈情况,以便公司内控项目监控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情况。 (三)配合内部审计等部门对控制失效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第九条子公司、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和职责分工的设置,分别参照上述第八条、第九条的规定制定。 第三章风险管理初始信息的收集 第十条广泛、持续不断地收集与公司风险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内部、外部初始信息,包括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测,应把收集初始信息的职责分工落实到各有关职能部门。

设备运营风险管理

设备运营决策风险管理问责制度 (草案) 为进一步加强对无锡地铁对设备及运营管理决策风险管理,规避地铁建设以及今后运营中的风险,转变各部门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落实各部门领导及员工的工作职责,结合设备、运营管理的工作特点于实际,强化对管理风险的事先规避,特制定本问责制度,本制度适用范围暂定为设备物资部与运营筹备部职责管辖范围内的业务。 一、目的及意义 1.1《设备物资部及运营筹备部风险管理问责制度》(以下简称问责制度)是指公司负责领导或工作分管领导对其管辖范围内各部门领导和员工承担管理职责和义务的履行情况,实施并要求其承担相应风险后果的一种责任追究制度。 1.2该责任包括隐患排查、风险规避与风险处置的技术责任、商务责任;同时工 作分管领导对其管辖范围内各部门领导和员工还应接受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监督,以保证 责任的实现。从而使我们正真落实建设以高安全为第一位的“三高原则”,实现“建一流地铁、创运营典范”的最终目标。 1.3建立问责制度的目的及意义在于规范部门领导和员工的责权,有多大的“权”就担多大的“责”,强化大家的责任意识;加强设备与运营部门对风险的协同防范与运营保 障能力,加强部门间沟通于协作。 二、总体原则 2.1明确责任,逐步建立起设备部及运营部安全风险防范治理架构,明确各职能部门的风险管理的职责权限。 2.2主动规避,建立有效的安全隐患排查、风险评估、风险规避机制,对可能导致的

设备及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分析和控制。 2.3持续改进,逐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定期评价及考核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对责任人进行考核,持续改进安全及风险保障制度及方案,进而开展对安全风险的自我问责方式。 三、问责机制 3.1运营、设备部门领导分别为各自决策安全管理风险的第一责任人,责任人要将安全责任分解细化,从室经理向下,层层落实风险安全责任,强化风险安全管理执行力。 3.2运营、设备部门领导在当前阶段要将安全决策管理意识落实到每一项目具体管理工作中去,当务之急的任务是建立安全决策管理体系,每一个重大技术、商务决策都要考虑可能的技术责任、商务责任,要考虑可能的项目实施风险、设备管理风险、运营安全风险。将安全决策管理纳入部门正常管理与决策的范畴内,并建立起检查、激励、考核、约束机制。在各项目工作流程重要节点中落实。 3.3运营、设备部门要成立设备、运营安全风险管理协调小组(各选联络牵头人员1-2名,由部门领导专门负责),逐步落实部门各层级安全保障承诺。 四、风险管控 4.1管控范围 运营筹备部、设备物资部门应对其部门职责范围内的设备物资的技术决策、商务决策承担技术责任、商务责任,要对可能带来的项目实施风险、设备管理风险、运营安全风险进行控制。

物业工程风险

物业工程管理风险 一、物业设施设备的风险分类 物业设施设备的风险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不安全因素。 1)人的不安全行为有:①不按操作规程进行设备检修和操作;②不按管理要求私自脱离岗位;③醉酒、带病上岗;④不按要求设置警示标牌;⑤不按规定参加培训;⑦业主违规装修,⑧私拉乱接电力线路等。 2)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①设施设备应当设置而未设置防护装置;②电力变压器长时间超负荷运行;③电梯安全回路被任意短接; ④照明控制箱门没有上锁且没有警示标识;⑤消防管网缺水;⑥某设备阀门没有在正常状态等。 3)环境不安全因素包括:①机房因无通风空调设备温度超过45℃; ②电梯底坑集水坑排水管与外部出水口形成倒坡,积水无法排出;③配电房电缆地沟长期积水;④操作规程不健全或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⑥化粪池一氧化碳超标等。 将这些风险按其产生的原因也可以归纳为设施设备固有风险、维护不当造成的风险以及人为原因造成的风险。 二、设施设备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与要求 设施设备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 ①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②进行风险评估;③制定风险管理策略;④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⑤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上述流程中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尤为关键。它是通过对风险信息的整理和评估,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把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使得设施设备趋于本质安全。例如对于设施设备固有风险,应该采取改造、绝缘、隔离、警示、上锁、监护、钥匙管理等措施加以规避。对于维护不当造成的风险要采取加强巡查力度和现场指导、强化流程制度管理和落实奖罚制度、实施预防性维修、实施恢复性维修、外包方监管等措施防止设备故障风险。对于人为造成的风险,应该采取同操作者进行思想沟通、员工身体健康检查、工作合理调配、操作规程的熟悉、演练、双岗监护等方式提高操作者的状态和专业素养,防止设备误操作风险。 三、物业设施设备风险防范措施 1)设置薄弱环节:在设备中设置薄弱环节的目的,就是以最小的损失换取整个设备的安全。例如电路中的保险丝,以及煤气发生炉里面的防爆膜就是这种设备的薄弱环节。 2)设置防护屏障:在有害或危险因素作用的范围内,可以设置屏障,以达到人体防护的目的。 3)利用警告或警示信息:可以利用声、光、色、标志等手段,在设备中设置技术信息目标,以达到人体和设备安全的目的。 4)距离防护:当有害或危险因素的伤害作用随着距离而减时,可以采取人体远离有害或危险因素的方法,以提高安全程度的目的。 5)时间防护:通过缩短人体处于有害或危险因素之中的时间来实现的。如果能将这种时间缩短到安全限度内,那么就可以大大减少

企业内部运营过程中的风险与管理

[运作风险管理并不是游离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之外的管理与控制活动。相反,它贯穿于企业运营活动的全过程。] 莫让风险管理游离在企业运营之外 赵明蒋锡麟 我们要管理企业内部运营过程中的风险,首先需要认识和理解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其表现形式。什么是运作风险,一般而言,是指这样一些风险,它们一旦兑现,不仅造成现有财产的损失、人员伤亡,而且造成企业正常营业的中断,产生经营收益的减少;还造成相关利益者如社区、环境、政府等的连带损失。如何理解企业运作风险? 案例一:沧州大化TDI车间爆炸造成数人死亡,公司营业中断事件。 2007年5月11日13时28分,沧州大化(600230)的控股子公司——沧州大化TDI有限责任公司硝化车间的硝化装臵发生爆炸,造成5人死亡,80人受伤,其中14人重伤;厂区内供电系统严重损坏;附近村庄几千名群众疏散转移。沧州大化公司现有业务营业中断,新建项目无法按期投产;由于TDI公司对沧州大化的利润贡献超过50%,事故将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公司股票被停牌12个交易日。 根据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的认定,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硝化车间的一硝化系统在处理系统异常时,酸臵换操作使系统硝酸过量,甲苯投料后,导致一硝化系统发生过硝化反应,生成本来应在二硝化系统生成的二硝基甲苯和不应该产生的三硝基甲苯(TNT)。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故?一是该公司生产、技术管理混乱,工艺参数控制不严,对异常工况处理时不能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二是技术人员能力不足,不能对装臵的异常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在生产装臵长时间处于异常状态、工艺参数出现明显异常的情况下,不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技术措施纠正偏差,导致事故发生。三是工人技术培训不够,操作人员对异常工况的处理能力不足,缺乏应对的知识和方法。四是出工厂布局不合理,消防水泵设计不合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