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保健课第一讲
- 格式:ppt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59
体育保健课教案公开课第一章:体育保健课的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体育保健课的意义和作用。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保健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对体育保健的兴趣和意识。
1.2 教学内容体育保健课的定义和意义。
体育保健课的作用和价值。
基本体育保健知识和技能。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体育保健课的定义、意义和作用。
示范法:展示基本体育保健知识和技能。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体育保健的重要性。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体育保健课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和原因。
让学生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培养学生对运动损伤的预防意识和处理能力。
2.2 教学内容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和原因。
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原因和处理方法。
示范法:展示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技巧。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经验。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运动损伤的预防意识和处理能力。
第三章:营养与健康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营养知识和健康饮食原则。
3.2 教学内容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基本营养知识。
健康饮食原则。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基本营养知识和健康饮食原则。
示范法:展示健康饮食的实际操作。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营养与健康的重要性。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营养与健康的认识程度。
第四章: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掌握运动对人体生理系统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运动生理学的兴趣和认识。
第一讲体育卫生理论课体育运动与大学生的身体发展教学内容一、大学生身体形态和机能发展的特点大学时期是人生最宝贵的青年期,最有特色的黄金时期,是一个充满生机,具有朝气逢勃向上趋势的时期。
世界各国对青年期的划分不尽相同,我国通常把青年期分为:青年初期:14—17岁青年中期:18—22岁青年晚期:13—28岁普通高校在校学生年龄相当于青年中期,此阶段身体形态和机能发展的特点表现有如下四个方面:(一) 身体形态发育特点身体形态通常指:体格:指人体的身高、体重、胸围、坐高、肩宽等体型:指人体各部位之间的比例姿势:指人的坐、立、行走的姿势身体形态发育的特点:由于体内激素的变化和作用:肌肉纤维变粗,肌肉的横断面增加,肌肉重量和肌肉力量都明显增加接近成人水平。
特点:1、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而且是不平衡,总的趋势开始快,后期减2、第二性征出现男女青年在外部形态上出现明显差异男性:声带加宽、发育低沉,肩部增宽,胸部呈前后扁平,须毛丛生,骨盆相对窄小,显得壮实。
女性:乳房增大突出,声带变长,嗓音尖细,臂部增大,肢体柔软而丰富。
男女大学生第二性征的出现,表明生理发育的逐渐成熟。
为担负繁重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适应条件困难的环境变化和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校期间的大学生,身体形态仍处于未完全发育成熟。
因此,如果进行全面身体锻炼,就能使体格、体型、姿势得到金面发展,使体格更加健壮、体形匀称。
(二)身体机能发育的特点身体机能通常指:血压120/80mmhy脉搏70-80次/分肺活量2500-3500m11、心血管系统体现于血压、脉搏的情况心血管系统是人体各系统发育最晚完成的系统,虽然发育较各系统为晚,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作用上已达到或接近成年人的水平。
所以,大学生在参加激烈运动或承担繁重体力种脑力劳动时均可有能力完成。
是否说明接近成人的水平,从下面的数字可以表明心血管系统的形态和机能的发育水乎。
(1) 心脏重量约:300—400克(2) 心脏容积:240—250ml(3) 心率:70-80次/分(4) 血液量占体重:7—8%(5) 每搏输出血液量:60ml由于激素的作用和心脏发育速度增快,血管相对于落后,个别人出现高血压现象,有的收缩压接近150mmHy(一般不超过150mmHy),而且有起伏状况,舒张压保持在正常范围,这种现象称为:青春性高血压。
第一讲运动中的有关常识1、运动量怎样安排才算合适无论是体育锻炼还是运动训练,都存在一个合理安排运动量的问题。
在群众体育锻炼中,锻炼效果好坏,也往往取决于运动量的大小。
因为运动量过小,不用动员内脏器官的潜力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担负下来,这样就达不到提高内脏器官功能的目的,因而锻炼的效果甚微。
相反,如果运动量过大,在安排时又缺乏必要的节奏,长此下去就会超过人体生理负荷的极限不仅达不到增强体质的锻炼目的,往往还会对锻炼者的健康有不利影响,并对学习或工作造成影响。
怎样安排运动量才算是合适呢?一般可以用客观生理指标的测定和锻炼者的主观感觉来分析,便可知道运动量安排是否合适。
客观生理指标的测定:目前常用指标包括锻炼前后及安静时的脉膊、血压、体重、肺活量、心电图、尿蛋白、血色素等指标。
测量脉搏是最简便易行、且最能反映机体情况的一个指标,如果安静时的脉搏与以往比较是逐渐下降或者不变,则表明机体反应良好,运动量安排合适,并且还有潜力。
每分钟脉搏的正常变化幅度为2~6次。
如脉搏频率超过10次/分以上,说明机体反应不佳,如无疾病或其它原因,则说明运动量过大,应予以调整。
安静时正常的血压变动范围应在10毫米汞柱以内,体重不超过0.5千克。
如血压明显升高,肺活量显著下降,体重持续减轻,且减轻幅度超过正常体重的1/30时,说明运动量有可能安排不当,要引起注意。
尿蛋白也是评定运动量是否适宜的一个常用指标。
可以连续地测定训练后或次日晨的尿蛋白的量,如果训练的开始阶段增加,而后逐渐减少,这说明锻炼者对运动量从不适应到适应,是一个好现象。
如果开始时增加,而后数量不仅不减少,反而逐渐增加,恢复也慢,这说明身体不适应,所安排之运动量应予以及时调整。
主观感觉:其内容包括自我感觉、睡眠、食欲、锻炼欲望等。
如果锻炼后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有劲,睡得熟,吃得香,很想参加运动。
锻炼后肌肉有轻度酸痛,并有疲劳感,但经过一夜的休息次日晨即可恢复正常,则说明运动量安排合适。
《体育保健学》理论课教学基本知识点第1章体格检查(运动员心脏)1、运动员心脏的特点;2、心脏杂音的概念、分类及生理性杂音的特点;3、运动员常见心律异常(窦性心动过缓/过速、呼吸性心律不齐、早搏)的判断及其临床意义。
第2章运动卫生(女子体育卫生)1、女运动员月经期的医学问题:月经初潮(概念、年龄和影响女子月经初潮的因素);经期反应类型;月经失调的概念及常见种类。
2、女子月经期卫生:经期运动的益处和一般卫生要求;经期训练比赛的合理安排;3、人工月经周期:概念和方法。
第3章体育运动的医务监督1、(1)健康分组:健康分组的依据;分组原则;注意事项;心脏杂音和血压增高分组举例。
(2)自我监督:自我监督的指标和内容--主观感觉及其内容;客观检查(基础P、体重)。
2、大运动量训练的医务监督:(常用生理指标及其意义)(1)P:(5点)(2)BP:(安静BP的变化)(3)UP:运动性尿蛋白的概念;影响尿蛋白的因素;尿蛋白在评价运动员机能状况和训练水平时的临床应用及其注意事项。
第6章运动性疾病1、晕厥:概念;原因和原理;主要征象;急救方法。
2、运动性贫血:概念;原因原理;诊断;特点;处理。
3、运动中腹痛:腹部脏器的解剖位置及体表投影;常见腹痛的原因原理、部位、性质;处理方法。
4、肌肉痉挛:概念;原因原理;处理方法;陆地及水中发生小腿抽筋的处理方法。
第7章运动损伤的处理和预防1、休克及其急救:休克的概念;运动引起休克的原因(出血、休克)、征象和急救原则。
2、关节脱位及临时急救:概念;分类;征象(肩、肘脱位的畸形特点)和临时急救。
3、骨折及临时固定:概念;分类;原因;征象(完全性骨折的特点);骨折临时固定的原则。
4、*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呼吸和心跳停止的判断;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和方法;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法;真死的征象。
(录象课)5、运动损伤的一般处理: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早、中、后期处理的原则和方法;伤后训练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体育保健学》课程笔记第一章体育运动与健康第一节健康概述一、健康的定义健康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一个包含身体、心理、社会和道德四个方面的完整状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健康可以具体描述为:1. 生理健康:指身体结构和功能正常,包括良好的身体发育、正常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能力。
2. 心理健康:指个体心理状态稳定,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情绪体验。
3. 社会健康:指个体能够适应社会环境,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4. 道德健康:指个体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能够遵守社会规范,对他人和社会负责。
二、健康的重要性1. 个人层面:健康是个人生活质量的保证,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条件。
2. 社会层面:健康的社会成员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有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和文明程度。
3. 经济层面:健康可以减少医疗支出,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4. 国家层面:国民健康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三、健康评价标准1. 生理健康标准:- 身体形态:如身高、体重、体型等。
- 生理功能:如心率、血压、肺活量、视力、听力等。
- 免疫力:如抗体水平、白细胞计数等。
2. 心理健康标准:- 情绪状态:如情绪稳定性、情绪调节能力等。
- 认知功能:如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
- 社会适应:如人际交往能力、应对压力的能力等。
3. 社会健康标准:- 社会参与:如参与社区活动、志愿服务等。
- 社会关系:如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等。
- 社会支持:如获得社会帮助和资源的能力等。
第二节体育运动对健康的影响一、体育运动对生理健康的影响1. 心血管系统:- 增强心脏泵血功能,提高每搏输出量。
- 改善血管弹性,降低血压。
-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
2. 呼吸系统:- 增强肺通气量和肺活量。
- 提高气体交换效率,增加氧气摄入量。
- 改善呼吸肌力量和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