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学导论复习材料

哲学导论复习材料

哲学导论复习材料
哲学导论复习材料

一、哲学起源与哲学和智慧的关系

1对存在的追求与探索是哲学诞生的起源之一,古希腊人认为.世上的万世万物看起来都是变化的.其实有一件事情是确定的.那就是一定有一种存在.他是万事万物的本源.万物皆来源于他.最后万物也皆回归于他.,

2对人类命运悲剧性的反思与探索.导致了哲学诞生的起源之一

3尼采认为古希腊哲学诞生于日神和酒神两种精神的冲突.代表和谐.光明.理性的日神和代表放纵.恣肆.狂欢的酒神.两种精神冲突则导致了哲学的诞生.

4哲学还起源于真人的出现.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可以从事哲学思考.而动物不可以.在哲学思考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追问存在.超越自我.反思批判精神都是人类所特有的.

5上帝给了我们有限的能力和无限的欲望.因此使追问得以实现.人类对有限与无限的思考.对此岸与彼岸的追求.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反映到文明上则是哲学的诞生.人类总有一种超越现实的行而上学冲动.有一种宗教皈依感.这也导致了哲学的出现

哲学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对死亡的行而上学的思考.

人总是希望超越有限,达到无限,为了这个目标,人首先就要对世界进行把握,才可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之一的哲学于是就出场了。

哲学与智慧关系

哲学与智慧的关系

第一,哲学就其本质而言,不是知识而是智慧

第二,哲学不仅仅是一种智慧,而且是对待全部智慧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就是对智慧本身不变的爱和不懈的追求。

第三,哲学追求大智慧。哲学智慧不是回答和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小智慧和小聪明,而是关于人类生存发展和安身立命的大智慧和大聪明。哲学的大智慧还体现在哲学的功能上。哲学的用处就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生活态度和生存智慧。

第四,哲学智慧是对“自明性”的分析。哲学是把人们习以为常的问题作为问题去追究,把人们视为不言而喻、不证自明的问题作为问题进行反思。

二、黑格尔七个比喻

第一,“庙里的神”。哲学照亮了人类的生活世界,使得人类生活显现出意义的灵光。第二,“厮杀的战场”。不同时代的哲学,以及同一时代的对生活意义具有不同理解的哲学,总是处于相互批判之中。第三,“花蕾、花朵和果实”。哲学思想之间的批判并不是一无所获的否定,而是如同花蕾、花朵和果实的自我否定一样,在否定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哲学的历史是哲学发展的历史。第四,“消化与生理学”。哲学的智慧并不是教人思维,而是使人自觉到思维的本性,掌握思想运动的逻辑,从而获得真理性的知识。第五,“黄昏起飞的密涅瓦的猫头鹰”哲学是一种反思的智慧,它是对认识的认识,对思想的思想,需要深沉的思考和深切的体验,因此哲学是在黄昏起飞。第六,“同一句格言”。真正掌握哲学智慧不仅需要慎思明辨的理性,而且需要体会真切的情感,需要丰富深刻的阅历。第七,“动物听音乐”。哲学不是现成的知识性的结论,如果只是记住某些哲学知识或使用某些哲学概念,那就会像动物听音乐一样,听到音调,却听不到真正的音乐。

三、哲学和其他方式的联系与区别

1.哲学与宗教两者都是人对自然界的依赖与掌握的双向适应关系的表现,但宗教是以幻化的思维方式把握世界,哲学则是以理论思维的方式把握世界。

宗教的本质是对神的信仰,它诉诸盲目的信从和情感的狂热,以达到对神的依赖。

哲学的本质则在于它是批判性的理性思考,所以它诉诸人与世界的现实关系。

2.哲学与常识常识的世界图景是以人们的经验的普遍性为中介的世界图景。常识的思维方式:非此即彼。常识的价值规范:狭隘性、保守性和极端性。

区别:(1)常识的经验性与哲学的超验性

第一,哲学是关于普遍必然性的知识,因而是一种源于经验但又超越经验的知识。

第二,哲学思维是要寻求对世界的统一性解释。

第三、哲学不是在经验的层面上去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而是在超越经验的层面上去反思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2)常识的表象性与哲学的概念性

在常识思维中,概念是围绕表象旋转的,为表象服务,而在哲学思维中,概念与表象的关系则颠倒过来,表象以概念为转移,为概念服务。

(3)常识的有限性与哲学的无限性

依附于经验的常识,总是面向有限性的经验,超越于经验的哲学则总是面向无限的存在。(4)常识的非批判性与哲学的批判性

常识只是对经验事实的描述,它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概念体系,因而不具有自我批判、自我反思和自我超越的能力。

(5)哲学的常识化与常识的哲学化

哲学的常识化是以哲学去变革和更新常识,使哲学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和普遍遵循的常识。常识哲学化,就是用经验常识去看待、理解、解释和运用哲学。

3、哲学与艺术

(1)哲学与艺术的共通点——对美的追求

一方面美是物质的感性存在,与人的感性需要、享受、感官直接相关;另一方面,美又有社会的意义和内容,与人的群体和理性相连。这都说明美的存在离不开人的存在。(2)哲学是艺术内涵的先导,而艺术又蕴含着哲学的理性思考

哲学意识决定了艺术的发展方向和审美趣味,而艺术形式反过来又影响着哲学的发展。

4.哲学与科学

(一)理论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一,它们作为理论思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和复杂的相似性;二,它们作为两种不同的理论思维方式,又表现为两个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的思想维度。

从历时态的角度看,人类的理论思维起源于对神话思维方式的超越,并形成于对经验的常识思维方式的超越。科学思维和哲学思维在这一过程中是同步形成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科学还以未分化的形态蕴含在哲学的母体中。

从同时态上来区分科学与哲学就是从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中区分科学与哲学的对象四、三大哲学

中国哲学特质:

首先,中国哲学传统的基本思路是穷神知化。其次,有着鲜明的辩证思维特点。再次,富有浓郁的社会情结和重德精神。西方哲学传统源于古希腊文明。印度哲学传统: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古印度的婆罗门教,印度哲学与宗教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它直接就是一种宗教。

五、三个认识论

1.先验论人人都有天赋这一理性能力,只要通过回忆、自觉、演绎就能达到真理性的知识。

2.经验论

经验论,又称经验主义.认为感性经验是一切知识和观念的唯一来源的哲学学说.经验论片面地夸大经验或感性认识的作用和真实性.贬低甚至否定理性认识的作用和真实性.

、先验论强调自明性直觉和演绎分析的方法。经验论强调从特殊到一般的观察、实验、归纳的方法。

3、唯理论片面强调理性作用的一种认识论学说。它与经验论或经验主义相对立,主要表现在认识的起源和可靠性问题上.一般说来,唯理论者不承认经验论者所主张的一切知识都起源于感觉经验的原则;他们认为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可靠知识不是、也不可能来自经验,而是从先天的、无可否认的“自明之理”出发,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到的。他们往往把这种“自明之理”,以及传统的形式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说成是人心中与生俱来的“天赋观念”.唯理论者认为,只有依靠理性直接把握到事物本质的那种

“理性直观知识”,或依靠理性进行逻辑推理得来的知识即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依靠感觉经验得来的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往往是错误认识的来源.

4、怀疑论

休谟认为,感觉经验从何而来是人类理性所完全不能解释的。我们永远不可能确定,感觉经验是对客观世界的反应,还是来自心灵的创造,还是由上帝所赋予。怀疑论的积极功能在于鼓励人们导向更为真实、深刻、彻底的确定性。

六、真理论

1.启示论真理观人们的真理只能从神的启示、信仰中得来。

2.符合论真理观凡是与客观事实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反之,就是谬误。

3.融贯论真理观逻辑演绎得来的真理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符合与否,真的实际上意味着最能与我们的经验和信念的整体网络相一致。

4.实用论真理观一个命题或某一理论是否为真就在于它能否让我们更好的行动,是否能为未来提供富有成效的出路。

5.主观论真理观主观真理就是依赖于主体及其信念的真理。

6.存在论真理观真理就是无蔽、开敞,是存在的澄明、显现。(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1.证实标准:人们获得的认识与客观事实是否相符合,能否在经验中得到证明。

2.经典标准:借助权威、经典来为自己的观点、理论提供真理性的辩护。

3.自明或自洽标准:思维自身的清楚明晰。

4.实用标准:一个观念是不是真理取决于能否使个人获得成功,是否能满足人的本能、冲动等非理性欲望。

5.公共承认或约定的标准:科学真理是由于大家同意才发生作用。

6.否证标准:一个理论的真理性就在于它是在一定条件下能被驳倒的。

7.实践标准:真理应该以沟通主客体的桥梁即实践来检验。

七、道德理论

(1)什么是道德?伦理学中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善恶问题,伦理学和道德哲学的基本功用

也就是帮助人们明辨善恶,追求善的价值。

(2)为什么应该做有道德的人?神意论:做有道德的人是天、上帝的旨意。人性论:道德正当性的根据在人性之中。

3.怎样做才是道德的?义务论认为,道德是一种普遍的原则,遵守它是人的责任与义务,而无论遵守的结果是有利还是有害。效果论认为,人的行为道德与否关键看行为的结果是否有利于增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德性论认为,成为一个有德者远比做道德的事更根本。

八、现代西方哲学的三大思潮

1科学主义,是一种以科学理性为标准的一种特殊的理性主义,主张以自然科学技术为整个哲学的基础,并确信它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哲学观点。盛行于现代西方。它把自然科学奉为哲学的标准,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和研究成果简单地推论到社会生活中来。科学主义在尊重科学经验与事实的名义下,推行不可知论和主观经验主义的基本特征在一定条件下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同时,也造成了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蔓延以及丧失终极关怀。2人文主义现代的人文主义开始于启蒙运动,在启蒙运动中人文主义被看做是不依靠宗教来回答道德问题的答案。在启蒙运动的人文主义中,超自然的解释一般被忽略,人们将这种人文主义也称为“世俗人文主义”。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核心思想,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也是资产阶级人

道主义的最初形式。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它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坚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创立并发展起来的。它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合理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以及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本体论的统一。包含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九、人性和人的本质问题

(一)人的天性

(二)人的类特性

人的精神属性是指人是有精神需要、精神能力以及精神生活的存在物。

人的社会属性,即突出人的群体性、交往性、合作性和归属性。

(三)人的本质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实践的类存在物。”随着现实的社会关系、实践方式及水平的变化,人的本质也是变化着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