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阿米阿斯教育】四年级数学下册课时7 乘法分配律的练习课

【阿米阿斯教育】四年级数学下册课时7 乘法分配律的练习课

【阿米阿斯教育】四年级数学下册课时7  乘法分配律的练习课
【阿米阿斯教育】四年级数学下册课时7  乘法分配律的练习课

备课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课时练习进步题

《数一数》练习 一、填空题。 (1)、10个一万是(),10个十万是(),10个一百万是(),10个一千万是(),5个一千万是()。(2)、从个位起,向左数第()位是千位,第()位是十万位,千万位是第()位。 (3)、6060600是()位数,在这个数中,最左边的6表示6个()。 (4)、个级的计数单位有()、()、()、();万级的计数单位有()、()、()、();亿级的计数单位有()、()、()、()。 (5)、一个数由1个千万,1个万,1个一组成,这个数是()。 二、按要求数数。 (1)、从九十六万起,一万一万得数,数到一百一十二万。 (2)、从八百八十万起,十万十万地数,数到一千万。 三、写出下面各数前后相邻的两个数。 (1)、________、 _______、 40000、________ 、 ______。 (2)、________、________、34299、________ 、________。 四、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个八位数,她的最高位是()位。

A、百万 B、亿 C、千万 (2)、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 A、数位 B、位数 C、计数单位 (3)、一亿是由()个十万组成的。 A、10 B、100 C、1000 D10000 (4)、9876543中的“8”表示8个() A、万 B、十万 C、百万 D、千万 《人口普查》练习 一、填空题。 (1)、我们在读数时,先读()级,再读()级,最后读()级,读万级或亿级时,要按照()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字,每级()的零都不读;每级中间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个零。 (2)、写数时,从()位写起,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 (3)、306759000这个数中的5在()位上,表示5个(),亿位上是(),表示()。 (4)、一个七位数,最高位上是6,最低位是3,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它是由6个()和3个()组成的。 二、.请读出下列数字。 134578919 读作: 376008704 读作: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课时亿以上数的认识同步测试B卷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课时亿以上数的认识同步测试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填空题。 (共7题;共19分) 1. (3分) (2020四下·蓬溪期中) 560700000读作________,改写成用“亿”做单位的数是________,如果把改写的数保留两位小数是________。 2. (3分)一个整数从右边起第五位是________位,第七位是________位,亿位在第________位。 3. (4分) 340029632是________位数,它的最高位是________位;4在________位上,它的右边一位是________位。 4. (1分) 4000360700读作________. 5. (5分) (2020四下·连云港期中) 8095000是有8个________、9个________和5个________组成的。这个数读作________,把这个数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近似数是________ 6. (2分)把下面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1) 7350000________ (2) 34000000000________ 7. (1分)这些数你会读吗? 5876408005读作:________ 二、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8. (2分) (2019四上·新会月考) 三十亿零八万零四十写作()

A . 300008040 B . 300080040 C . 3000080040 9. (2分)与70200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 A . 70201,70202 B . 70210,70190 C . 70199,70201 10. (2分) 506080901 读作() A . 五亿零六百零八万零九百零一 B . 五千六百八万九零一 C . 五零六零八零九零一 D . 五千六百八十万九零一 11. (2分) (2020四上·龙华期末) 下面各数中,“5”表示的数最大的是()。 A . 328652000 B . 52789610 C . 58679120 D . 7502376820 12. (2分) 170002088米读作() A . 一亿七千二百八十八米 B . 一亿七千万二千零八十八米 C . 一千七百万二千零八十八米 D . 一亿七万二千零八十

(完整word)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程说明书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授课时数:66课时 1、四则运算..................................6课时 2、位置与方向................................4课时 3、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11课时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1课时 5、三角形....................................7课时 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7、统计......................................2课时 8、数学广角..................................4课时 9、总复习....................................4课时 机动课时......................................30课时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编者在编写教材时体现了两方面的特点或理念。一是体现了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采处理好继

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有改革的新理念,又有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这是学习四年级下册数学学生的必选课本。 教材内容: 该教材含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方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总复等九大内容,另外加入营养午餐、小管家等内容一起学习,将会为学生的学习经历起到更丰富、更深入的效果,更有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 其中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以及三角形等内容更是对学生建立数学思想,分析、推理、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把数学运于生活实际的能力有深远影响,也是学生打下终生学习基础的最基本条件。 学习目标: 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2、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3、让学生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强化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5、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6、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7课时 解决问题

第5单元面积 第7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区别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2、提高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难点: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让学生从大到小说出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教师板书)说出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71页例7。 出示例7标识牌和问题。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我们怎样计算呢?怎样换算成平方米呢? 师生共同温习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 (1)较大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小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添几个“0”。 (2)较小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大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去掉几个“0”。

所以6400平方厘米=64平方分米 2、学习教材第72页例8。 出示例8。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生共同探求计算方法。 知道客厅的长和宽,也知道地砖是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可以先算出客厅地面的面积,再除以每块地中的面积,就可以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也可以先算出客厅的长和宽分别可以铺多少块地砖,然后再用乘法计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 方法一:6×3=18(平方米) 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3×3=9(平方分米) 1800÷9=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方法二:6米=60分米 3米=30分米 60÷3=20(块) 30÷3=10(块) 20×10=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教师:我们计算得对不对呢。下面来验证一下。 9×200=1800(平方分米),1800平方分米=18平方米正好与客厅的面积相等,解答正确。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在教材上完成第74页的第5题,集体订正。 2、判断下面各题,错的要说明原因。 (1)6平方米=60平方分米。 (2)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用8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4)用8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8平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7课时 解决问题(1)

第7课时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页例5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2.使学生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分析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用数学的意识。 3.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会根据题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景导入】 1.复习 (1)口算。 2+9= 8+7= 6+9= 11-2= 15-7= 15-6= 12-9= 15-8= 15-9= (2)填空。 5+ □=13 8+ □= 16 □+9=18 □+7=12 6+□=12 7+□=14 2.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踢球吗? 生:喜欢。 师:好!下面我们去看一看一(1)班和一(2)班同学进行踢球比赛的情况。 【新课讲授】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出示例5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1:一共有16人来踢球,已经来了9人。 生2:有一队踢进了4个球。生3:要求“还有几人没来”。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要求“还有几人没来?”应该用什么方法列式计算呢?请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小组内交流。汇报、交流。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解决“还有几人没来?”这个问题的。 生1:我用减法计算,算式是:16-9=7(人)。师:为什么用减法? 生1:因为要想知道还要来几人,必须从要参加踢足球的16人中去掉已经来了的9人,剩下的就是还要来的人数,所以用减法。 师:算式中的16、9和7分别代表什么? 生2:16代表要参加踢足球的总人数,9代表已经来了的9人,7代表还要来的人数。 师:说得很清楚。但是,“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没用上呀。 生2:因为题目是要求“还有几人没来”,与“踢进了4个球”没有关系,所以“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可以不用。 师:有道理,这告诉了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题目要求的问题来选择有用的条件,题目中往往有的条件是多余的,多余的条件不能用。 3.检验解答的正确性。 师:刚才我们用16-9=7(人)算出了还有7人没来,这个答案正不正确呢?谁能想办法验证一下? 生1:因为7+9=16(人),所以还有7人没来是正确的。 生2:因为没来的7人加上9人等于16人,所以解答正确。 师:这种用加法验证的方法很好。以后我们在解决问题时,算出答案后,要养成检验的习惯。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先让学生说说题目有几个已知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哪些条件有用,哪些条件是多余的,再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并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时练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时练 第1课时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1、填一填。 1、食品超市有85箱饮料,上午卖出26箱,下午又运来18箱,超市现在有( )箱饮料。 2、一辆轿车2小时行驶144千米,5小时能行驶( )千米。 3、计算78-33+15时,要先算( )法,再算( )法。计算15×200÷100时,要先算( )法,再算( )法。 4、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 )往( )的顺序计算。 2、比一比,谁最快。 (1) (2) 3 里填上适当的数,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 1 (2)37 + 168 97 列出综合算式: 列出综合算式: 4、脱式计算。 136+72-143 40×16÷8 328÷8×19 246-187+121 52÷4×17 630—198—35 5、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1)4节车厢一共装煤228吨,照这样计算,如果一列火车有18节这样的车厢,那么这列火车一共可以运煤多少吨? (2)小明5分钟跑了400米,照这样的速度,小明9分钟能跑多少米? 第2课时 四则混合运算

1 里填上“>”“<”或“=”。 27——76 345÷15× —17+2 366÷6×—13×6 144÷ 12÷÷11+18 1、看图列算式,并计算。 45 2倍 多15 (1)甲: 乙: ? (2)苹果: 香蕉: 每箱36千克 每箱40千克 ①苹果和香蕉一共有多少千克? ②香蕉比苹果重多少千克? 3里填上适当的数,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1)(2) 列出综合算式: 列出综合算式: 4、脱式计算。 380—120÷15 150×50—25×5 5、列综合算式并计算。 (1)275与25的积比它们的商多多少? (2)100减去72除以8的商,差是多少? 6、解决问题。 (1)火车8小时行驶600千米,汽车5小时行驶230千米,火车平均每小时比汽车平均每小时快多少千米?(列综合算式解答) (2)亮亮读一本童话书,前6天每天读12页,后4天每天读18页才读完,这本童话书一共有多少页? 第3课时 第1、2课时的综合练习

0949.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课时 练习课(教案)

第4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3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49~50页练习八第2、3、6~12*题。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准确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准确地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难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笔算下列各题。 124×29= 306×24= 520×30= 指三名学生板演,余者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2.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步骤和方法。 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再指名说一说。 3.教师针对前一课时学生在做练习题时出现的错误进行简要讲解。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第49页练习八第2题。 (1)课件出示教材练习八第2题。 (2)组织学生讨论已知信息,了解题目要求的内容。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检查。

(3)教师指出:森林是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我们要爱护森林,保护环境。 2.教材第50页练习八第8题。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题做得对吗?错在哪里?将错题改正在练习本上。 (2)学生独立改正,小组互相说说: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为了避免错误,可以怎样检验? (3)集体订正,交流计算方法、应注意的问题、检验的方法。 3.教材第50页练习八第10题。 课件出示第10题中各种观赏蔬菜,指名说一说各自的价格和卖出的盆数。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第(1)、(2)两题,并相互检查。 组织学生议一议:从表中你还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把自己的发现在班上交流。 4.教材第50页练习八第11题。 (1)课件出示教材练习八第11题。 (2)组织学生讨论已知信息,了解题目要求的内容。 分析:总共有四款不同价钱的电话机,分别是128元、108元、198元和210元,不变的条件是李老师带了3000元,要买15台同样的电话机。 共有四种购买方案:

{小学数学}第7课时解决问题1-[仅供参考]00001-

2021年{某某}小学 小 学 数 学 学 习 资 料 教师: 年级: 日期:

3、解决问题 第7课时解决问题(1) 课题:解决问题(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复习解决一步乘法的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想,看谁能很快解决下面的问题。 三(1)班同学,在做广播操时需站4队,每队12人,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读题,并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12×4=48(人) 答:三(1)班一共有48人. 教师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学习教材第52页例3. 出示例3. 教师:观察情景,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思路。学生汇报如下: (1)可以先求一箱保温壶能卖多少钱,再求5箱卖多少钱。 45×12=540(元)540×5=2700(元) (2)也可以先算出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再根据每个保温壶的价格求出一共卖了多少钱。

教师指名学生列式解答。 12×5=60(个)60×45=2700(元) 教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教师引导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 45×12×5=2700(元)12×5×45=2700(元)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每盒有2个球,每排5盒,求3排一共有多少个球。 2、每辆汽车每次运货物9吨,有6辆汽车,这些汽车4次运货物多少吨? 3、一中高级瓷砖每块13元,每箱有25块。小刚家装修时买了3箱一共要用多少元? 四、思维训练 1、菜市场运来5车黄瓜,每车70袋,每袋20千克。一共运来黄瓜多少千克? 2、光明小学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安装6盏日光灯。这些教室一共安装多少盏日光灯? 3、在一条公路的一边种树,先在一头种一棵树,以后每隔5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24棵就种到另一头了,这条路长多少米? 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时练

亿以内的计数单位及数位顺序表 一、填一填。 1、392008009是一个()位数,其中“3”在()位上,表示(),“2”在()位上,表示(),“8”在( )位上,表示( )。 2、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六位是()位,百万位在第()位,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 二、我来当包公:对的打“√”,错的打“×”。 1、万级包括的计数单位有万、十万、百万和千万。 2、在48后面添上八个0得到48万。 3、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都是数位。 4、由八十、八十万和八十亿组成的数为800080080。 三、左挑右选出真知——选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1、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是四个()。 A、计数单位 B、位数 C、数位 D、数 2、()是计数单位,()是数位。 A、万级B.十万C、百位

参考答案: 一、1、九亿 3个亿百万 2个百万千 8个千 2、十万七十 二、1、√ 2、× 3、× 4、× 三、1、A 2、B,C 亿以内数的读法 一、填一填。 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广东省人口最多,达到104303132人,读作___________ 2、7200000读作()。 3、3,4,8,和四个0,组成一个不读零的数是(),组成一个读三个零的数是()。 4、3400800是由3个()、4个()和8个()组成的,这个数读作()。 二、左挑右选出真知——选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1、下面各数中,一个零都不读的是()。 A、3000300 B、3003000 C、3030000 2、下面各数中,读零最多的是()。 A、606000 B、6060000 C、6060606 D、6060600 3、在下面各数中,一个零也不读的是()。 A、4000960 B、4008600 C、4080600 4、下面各数中,读两个零的是()。 A、606000 B、6060000 C、6060606 D、6060600 三、火眼金睛辨真伪:对的在()里打“√”,错的打“×”。 1、读数时读几个零,写数时就写几个零。()

(word完整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课程标准

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课程标准 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对于这些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在四年级时要对此前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如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对于这些相关的内容,本套实验教材在本册安排了“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两个单元。但是“四则运算”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则混合运算和四则运算的顺序。而关于四则运算的意义,则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的要求未进行概括,从而简化了教学内容,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的顺序是计算教学部分的重要基础知识。学生掌握四则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进行混合运算,不仅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了计算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做好准备,同时也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安排一般采用的是多次循环的编排方式。即在低年级逐步引入混合运算、直观描述运算顺序(如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四册,下同),接着逐步出现整数四则三步混合运算的各种情况(第五册~第八册),之后在高年级(第九册)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以整理和概括——出现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的概念,为学生初中时学习第三级运算做准备。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逐步形成列综合算式的能力;但是也造成了循环过多,比较烦琐,教学步子比较小,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不足等问题。 本套实验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改进了混合运算和运算顺序的编排方式。

2020最新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时练

四年级下册数学 课时练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第1课时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1、填一填。 (1)食品超市有85箱饮料,上午卖出26箱,下午又运来18箱,超市现在有( )箱饮料。 (2)一辆轿车2小时行驶144千米,5小时能行驶( )千米。 (3)计算78-33+15时,要先算( )法,再算( )法。计算15×200÷100时,要先算( )法,再算( )法。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 )往( )的顺序计算。 2、比一比,谁最快。 (1) (2) 3 里填上适当的数,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1 ) (2)37 + 168 97 列出综合算式: 列出综合算式: 4、脱式计算。 136+72-143 40×16÷8 328÷8×19 246-187+121 52÷4×17 630—198—35 +24 +29 -36 +80

可以运煤多少吨? (2)小明5分钟跑了400米,照这样的速度,小明9分钟能跑多少米? 第2课时 四则混合运算 1 里填上“>”“<”或“=”。 27—— 76 345÷15× —17+2 366 ÷6× —13×6 144 ÷12÷÷11+18 1、看图列算式,并计算。 45 2倍 多15 (1)甲: 乙: ? (2)苹果: 香蕉: 每箱36千克 每箱40千克 ①苹果和香蕉一共有多少千克? ②香蕉比苹果重多少千克? 3里填上适当的数,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1)(2 列出综合算式: 列出综合算式: 4、脱式计算。 380—120÷15 150×50—25×5 + —

5、列综合算式并计算。 (1)275与25的积比它们的商多多少?(2)100减去72除以8的商,差是多少? 6、解决问题。 (1)火车8小时行驶600千米,汽车5小时行驶230千米,火车平均每小时比汽车平均每小时快多少千米?(列综合算式解答) (2)亮亮读一本童话书,前6天每天读12页,后4天每天读18页才读完,这本童话书一共有多少页? 第3课时 第1、2课时的综合练习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6÷4×2= 9+12-7= 12-5×2= 6×8÷4= 15-5×3= 18÷9×6= 2、改正下面各题中的错误。 800-150÷5 16×6+38÷2 =650÷5 改正:=96+38÷2 改正: =130 =134÷2 =67 3、选择正确答案。 (1)一个数的4倍是160,这个数的8倍是多少?应列式为()。 A.160÷8×4 B.160÷4×8 C.160×4÷8 (2)小明读一本书,每天读15页,6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读9页,几天可以读完?列式是()。 A.15×6÷9 B.15×6×9 C.15×9÷6 4、脱式计算。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时练(含答案)

1.1 认读亿以内的数 一、我会填。 1.从个位起,第五位是()位,第()位是百万位,它的右边一位是()位,计数单位是()。 2.一个数千万位上和千位上的数都是3,其余各数位上的数都是0,这个数是()。 3.由5个百万,7个十万,8个百组成的数是 () 二、我会读。 90900704 读作 251600 读作 3985001 读作 三、按要求写数。 760500 8001003 90170 20451036 8800008 58005000 只读一个零:() 读两个零:() 一个零也不读:() 四、用3、5、6、0、0能组成哪些一个零都不读的五位数?

答案: 一、1.万七十万十万 2.30003000 3.5700800 二、九千零九十万零七百零四 二十五万一千六百 三百九十八万五千零一 三、只读一个零:(760500 8001003 90170 8800008) 读两个零:(20451036 ) 一个零也不读:(58005000 ) 四、35600 36500 53600 56300 63500 65300

1.2 亿以内数的写法 一、写出下列各数。 八万三千零八写作();一千零一十万二千写作() 七千万写作();三万写作(); 二、下面算盘上拨出的数是多少?写一写,读一读。 三、我会写。 1.全世界动物种类约九千二百个。写作:() 2.“世界家园”住宅小区占地约十二万八千平方米。写作: () 3.一天有八万六千四百秒。写作:() 4.四年级的语文书有二十万字。写作: () 5.巴西足球闻名世界,巴西的国土面积为八百五十一万一千九百六 十五平方千米。写作:() 四、数学乐园。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

四_级_数学_学科备课活页 第_ 6 章(单元)节 2 课时

一、复习导入,课前检测 并说一说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 2、从最低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3、得数的小数点要与竖式中的小数点对齐。 2、师布置任务: 师生自查、互查预习单第页。 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通过预习,我收获了什么?

(3)再议一议,在计算8.3-6.45时,被减数小数部分比减数的位数少,百分位怎样减?根据是什么? (4)你想提醒同学们在计算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8、全班女生大声清楚地朗读一遍自探提示,学生按要求自探。 三、解疑合探 思考好了请同学们坐好,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1、学生上黑板展示汇报讲解列竖式计算6.45+8.3的过程与方法。 位数不同的小数相加,应把小数点对齐,而不是把小数的末位对齐。 教师点拨: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为什么要在8.3的百分位添0,根据是什么?【小数的性质】) 2、学生板演自己计算8.3-6.45的竖式,讲解计算方法。 教师点拨: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 3、学生相互提问,讲清算理。 4、老师课件展示两个算式的算法算理。 4、小结: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只要将小数点对齐,其他就与整数加减法一样了。 计算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时,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0再加减。 现在同学们能不能结合例题说说计算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说后,老师课件出示总结语。

计算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要注意: 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 2、根据小数的性质,将位数较少的小数末尾添上0,变成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再进行计算。 3、得数的小数点要和竖式中的小数点对齐。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检验位数不同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一“添”:根据小数的性质,将位数较少的小数末尾添上0,变成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二“算”:依据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三“去”:如果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可以将0去掉。 五、布置作业 1、请完成典中点剩余习题。 2、预习新课,完成预习单页。 六、教学板书 答:一共花了14.75元。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课时 解决问题

第7课时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1页的例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反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及解题关键。 2.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正、反归一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教学准备】 课件。 【情景导入】 (课前,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调查各自所用的学习用品的价钱)1.教师:我想买些学习用品做奖品,但是不知道哪种好,价钱又合适。正好同学们做了调查,谁愿意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如:这种钢笔很好用,每支8元。 师问:我要买6支,需要多少钱?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一数量关系?列式:8×6=48(元)单价×数量=总价 2.教师:刚才我看到××的铅笔很好看,他告诉我买这3支铅笔共花了4元5角,我想买这样的10支,要花多少钱呢? 此时,学生可能会答出也可能答不出。如果有答对的,请他说说是怎样算的;如果没有,教师则问:要想知道10支这样的铅笔要花多少

钱,就要先求出什么?(单价) 根据哪一数量关系求单价?(总价÷数量=单价) 3.教师导入: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进行新课】 1.学习例8(第一问)。 (1)出示图片(画有8个碗,下面有一个问号),教师说:“妈妈买8个碗,你知道需要花多少钱吗?想一想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产生疑问或说出需要先知道每个碗多少钱。) (2)教师及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片(画有3 个碗,标出一共18元),教师说:“我告诉你买3个碗一共用了18元钱。现在你能解决了吗?” (3)个人试做,小组交流并汇报小组的想法。 思路:要想求8个碗多少钱?先求每个碗多少钱?再求8个一共多少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点拨,并做主要的板书。)(4)总结做法。 先求出每个碗需要多少钱? 18÷3=6(元) 再求出8个碗需要多少钱? 8×6=48(元) 这就是先归一,再归总的算法。 2.学习例8(第二问)。

2017年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王晶)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析: 本期所教的四年级,从上学期了解的情况来看,由于学生存在着年龄的差异,所以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由于智力、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以引导他们达到学段目标。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观察物体(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是: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五、全册教材分析: 1、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

【免费】四年级数学下-第5课时解决问题-人教

第5课时解决问题 1.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78+22)×15 -560 15×[42÷(3+11)] 36×(4×54÷8) 2.四(1)班的31人参加假日小队活动,为了环保出行,如何租车最省油? 可坐4人,耗油30升可坐9人,耗油50升 3.(易错题)某市电影院推出两种买票方案。 (1)杨老师和李老师带领实验小学四年级38名学生去看电影,选哪种方案划算? (2)如果是38个大人和2个儿童去看电影,选哪种方案划算? 4.育红小学要组织春游,共有1 5名教师和200名学生。下面有两种可以租用的车型。大车:限乘40人,每辆每天租金800元。 小车:限乘25人,每辆每天租金500元。 怎样租车最省钱呢?需要多少钱? 第5课时解决问题 1.加→乘→减加→除→乘 (78+22)×15 - 560 15×[42÷(3+11)] =100×15 - 560 =15×[42÷14] =1500-560 =15×3 =940 =45 乘→除→乘

36×(4×54÷8) =36×(216÷8) =36×27 = 972 解析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含有小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如果小括号里有两个运算符号,要按顺序进行计算,例如36×(4×54÷8),小括号里是4×54÷8,就按没括号的四则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先算乘,再算除,最后将得数乘36。如果一个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2. 31÷9=3(辆)……4(人) 50×3+30 =180(升) 答:租3辆大车和1辆小车最省油。 解析由题图可知,大车可坐9人,耗油50升,可得知大车每人耗油量5升多;小车可坐4人,耗油30升,小车每人耗油量是7升多,所以尽可能多安排大车降低耗油量也减少排放车辆。还有需要考虑的问题,不管租几辆车,要尽可能不空座位,这样每个人的耗油量会更低。31÷9=3(辆)……4(人),租3辆大车后,剩余的4人再租一辆小车,这样耗油量最少。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两个方面:一要注意考虑租哪种车耗油量少,二要注意尽量少空座位。 3.(1)方案一:40×2+20×38=840(元) 方案二:25×(38+2) =1000(元) 840元<1000元 答:选方案一划算。 (2)方案一:40×38+20×2=1560(元) 方案二:25×(38+2)=1000(元)1560元>1000元 答:选方案二划算。 解析初看上面两个方案,可能会有买团体票划算的错误认识,其实不然,经过计算后,我们发现第(1)题中选方案一买票划算,主要原因是40人里,成人仅有杨老师和李老师2人,儿童有38人。第(2)题中选方案二买票划算,因为40人里38人都是成人,买团体票,这38 个成人能省更多钱。 4. 800+500×7=4300(元) 答:租1辆大车和7辆小车最省钱,需要4300元。 个方案最合适。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时练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第1课时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1、填一填。 (1)食品超市有85箱饮料,上午卖出26箱,下午又运来18箱,超市现在有( )箱饮料。 (2)一辆轿车2小时行驶144千米,5小时能行驶( )千米。 (3)计算78-33+15时,要先算( )法,再算( )法。计算15×200÷100时,要先算( )法,再算( )法。 (4)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 )往( )的顺序计算。 2、比一比,谁最快。 (1) (2) 3里填上适当的数,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1(2)37 + 168 ×- 97 列出综合算式: 列出综合算式: 4、脱式计算。 136+72-143 40×16÷8 328÷8×19 246-187+121 52÷4×17 630—198—35 5、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1)4节车厢一共装煤228吨,照这样计算,如果一列火车有18节这样的车厢,那么这列火车一共可以运煤多少吨? (2)小明5分钟跑了400米,照这样的速度,小明9分钟能跑多少米? 第2课时四则混合运算 1里填上“>”“<”或“=”。 27——76 345÷15×—17+2

366÷6×2 245—13×6 144÷12÷6 121÷11+18 1、看图列算式,并计算。 45 2倍 多15 (1)甲: 乙: ? (2)苹果: 香蕉: 每箱36千克 每箱 40千克 ①苹果和香蕉一共有多少千克? ②香蕉比苹果重多少千克? 3 里填上适当的数,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1)(2 列出综合算式: 列出综合算式: 4、脱式计算。 380—120÷15 150×50—25×5 5、列综合算式并计算。 (1)275与25的积比它们的商多多少? (2)100减去72除以8的商,差是多少? 6、解决问题。 (1)火车8小时行驶600千米,汽车5小时行驶230千米,火车平均每小时比汽车平均每小时快多少千米?(列综合算式解答) (2)亮亮读一本童话书,前6天每天读12页,后4天每天读18页才读完,这本童话书一共有多少页? 第3课时 第1、2课时的综合练习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6÷4×2= 9+12-7= 12-5×2= 6×8÷4= 15-5×3= 18÷9×6= 2、改正下面各题中的错误。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六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探究理解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与反思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反馈预习 通过前面的学习了我们知道了在小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可以改变原小数的计数单位,但并不能改变它的大小。这是什么知识? 课前思考题:“在数字不变的情况下,要想改变68.32的大小可以怎么办?”谁说说你们的想法? 反馈:1、改变数字的顺序。2、不改变数字顺序,可以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板书:小数点位置的移动 在数字不变的情况下,要想改变68.32的大小有几种办法? 今天就来研究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关于这个内容你想了解什么? “移动的方向、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移动与变化的关系。” 教师板书:35.67 3.567356.7 3567比较大小. 订正后提问,这四个数有什么相同特点?(数字及排列顺序一样.)有什么不同?(小数点位置不同,大小不同.) 教师小结:可见小数点的位置直接影响到小数的大小.那么,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研究. 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 二、探究规律 1、我们先来研究小数点移动的方向。 小组合作: 1、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改变原小数的大小,并将移动的方向和得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2、说说小数点移动的方向与原小数大小变化有什么关系?

(一) 小数点右移68.32~683.2 :扩大。 小数点右移68.32~6832 :扩大。 小数点左移68.32~6.832 :缩小。 小数点左移68.32~0.6832 :缩小。 (二) 小数点向右移动,原小数扩大。 小数点向左移动,原小数缩小。 评价一下哪组写得好? 再说说发现的规律 板书: 原数小数点原数 缩小左移 . 右移扩大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研究出了小数点移动的方向与原小数大小变化关系? 小练:能根据要求手势表示小数点移动的方向吗? 左移、右移~原数(扩大、缩小、缩小、扩大、) 看老师手势说说原数变化:原数扩大、原数缩小、 哪组来给其它组出手势,同学判断。 2、把0.009扩大,手势表示? 知道原数扩大后可能是多少吗? 0.09、0.9、9、 你们得出的三个数一样吗? 都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却得到了不同的三个数,有什么想法吗? 右移一位、右移两位、右移三位、 你们又有什么发现了? 移动的位数不一样,原小数大小变化也不一样。 原小数的大小变化既与小数点移动方向有关还与小数点移动位数的多少有关,我们继续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可以借助什么单位研究?米 各组有这样一组等式和刚才填写在数位表下的数两种学具,请你们组选择一种学具 研究: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与原小数扩大的倍数有什么关系,小数点左移? 反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