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构建行知高效课堂的起点

滨海园区东凌小学孙玉芳

实施有效备课活动,教师要在备课行动中处处体现有效备课行动理念,遵循有效备课行动原则,还要挑战传统,超越自己,大胆创新,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情感发展等方面出发,挖掘教材、创新教材,利用一切有效课程资源,搭建有效教学平台。我们认为有效备课行动主要是从学生、课程、情境、自身情况和设计等5个方面进行备课行动,在此基础上,创建教师备课资源包,对备课行动过程进行一次系统、完整的梳理。

1、备好学生——研究学生发展要策略

“备全体”。了解学生的内在特点,分析学生的个性品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研究导致学生成绩差异的原因,并制定个性化指导方案。

“备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进行思考的问题,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发现问题,教师整理并归纳、补填自己的预设,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需要进行二次教学设计,课上再通过小组交流和讨论,生成高质量的问题。

“备基础”。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教学,把握有效教学的真实起点。通过问卷形式调查和评价学生的《预习作业》,结合学生的学年度和年龄特征,全面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

“备能力”。了解学生的活动能力、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自主能力等,基本掌握学生能够达到的能力基础,

部分学生的能力倾向和能力水平。根据学生的能力特征,有针对性地合理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机会和环节。

“备情绪”。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在与学生接触中,了解、分析、记录学生们的情绪变化,调整方法,制定相应措施,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2、备好课程——开发有效课程资源策略

备课程,就是有效地进行课程资源整合。

“备目标”。研读、理解和应用《课程标准》,弄清楚本次教学让学生“学会什么?”确定目标话语要精确、明白、清楚、简洁。

“备教材分析”研究教材、整合课程、优化内容,以解决学生问题为核心,确定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找到教学关键;深刻挖掘课程内涵,解读课程,提炼出自己的见解,学会研究文本,分析与评价文本,学会提炼与升华意义,明确这堂课向学生“传递什么”。

3、备好设计——优化教学过程策略

备过程。结合教学实际,尊重学生发展需要,设计“让每一位学生都满意”的教学方案。“照顾差异”:为学生开展学习提供一种科学、有序、有效的学习程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照顾学生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学习,既要保证全体学生的学业成绩共同得到进步,还要保障个别特殊需要学生的进步与提高。“超越自我”:在继承基础上,结合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加以创新和开发,设计与安排要体现灵活性,在“活”字上下工夫,“从我做起”“设计属于我的教学过程”。

“备方法”。面向课程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和特点,面向教学对

象实际,针对不同学生,考虑教师不同的实际,创造教学上独有的“自我”,大胆实践,积极创新,选择与创新恰当的教学方法,有自己个性特色的教学方法。

“备拓展”。依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学习需要来创新性的选择和确定拓展性作业。

“备教案”。深思熟虑,标本兼顾,撰写教案。除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准点,教学过程与方法选择,教学时间,活动方式等,还增加了教学准备这一环节,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具学具的准备,二是预习提纲(导学单)的准备。

4、备好自己——提升教学效益策略

“备风格”。虚心学习和研究前人的研究成果,从中吸收有价值的,可借鉴的研究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和自己的个性特长,性格特征,培养自己的教学风格,注重教学风格的有效性。

“备期望”。关注学生差异,尊重每位学生个体,尤其是要关注学习表现上的“弱势群体”和所谓的“后进生”,让他们知道教师对每位同学都寄予最高的期望;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发挥外在诱因的作用,分析学生的基本需要,有针对性的找出需要点,采取相应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习兴趣,树立“我要做”的信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