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百老汇地文化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百老汇地文化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百老汇地文化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百老汇地文化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百老汇的文化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一、前言

在现代戏剧史上,美国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堪称无可挑剔的独特样本。戏剧文化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在这两座大都市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百老汇是一条宽22至45米,长达50里,两旁大厦林立,高楼蔽日的繁华大街。在第七大道与43街交汇处有一条细长的广场,它就是百老汇的心脏——“时报广场”(Times Square)。它的周围,被称为剧院区,遍布着大大小小40多家剧院,这些灯火璀璨的建筑群落成为纽约一道独特绚丽的风景。所谓“伟大的荧光带”,就是指百老汇从那个年代开始的繁荣景象。

观光客到纽约有3件事必不可少,那就是攀自由女神、登帝国大厦、看百老

汇音乐剧。百老汇对纽约经济的影响不仅在于票房创造的价值,还包括解决无数就业机会,最重要的是,艺术提升了纽约市民的生活质量和文化水准,让他们以生活在纽约而自豪。一些西方学者将百老汇音乐剧视为一种不入流、四不像的大杂烩。与传统意大利歌剧、芭蕾舞剧相比,它就像一个不修边幅而又腰缠万贯的暴发户;与最大众化的娱乐形式马戏、杂耍、脱口秀相比,它又太正规,需要有专业剧场,需要专业乐队现场演奏、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事实上,通俗而不庸俗,不断求新求变,尽一切可能满足大众的喜好,正是美国文化的基本特征。百老汇音乐剧具备美国文化的“大熔炉”特点。什么是城市的文化性格?在余秋雨看来:“文化性格就是在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上的一个长久阅历,时间比较长的阅历就变成了性格。”

在美国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启示下,中国的某些城市,如:、、,能否形成自己的文化性格,创造自己的商业奇迹?这是时间能够回答我们的问题,那就让我们探寻百老汇的文化发展历程,找寻一些启示吧。

二、百老汇概况

(一)发展历程

百老汇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19 世纪初。当时的百老汇大道就已经成为美国戏剧艺术的活动中心。建立于公元1810 年的Park Theater是现今纽约百老汇剧院的始祖,第二间剧院The Broadway在1821年才出现于百老汇大道上。百老汇在这期间的戏剧风格受到当时欧洲维多利亚风格的影响极大。随着第一次

世界大战的结束,百老汇剧院文化于二十世纪20年代开始迅速蓬勃发展,20年代末,是百老汇艺术的鼎盛时期,1925年这里的剧院达到80家之多,但这种好景却被19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而划上句号。纽约新政府上台后,意识到一个充满生机的时代广场和百老汇产业将促进城市的发展。于是,政府进行了一系列干预,打击犯罪、清理色情场所,让人们恢复安全感。此外,政府收购了7家剧院,建立‘时代广场联盟’的非营利机构,每年在时代广场庆祝新年拉拢人气。百老汇的戏剧慢慢回归,时代广场又成为纽约市的文化娱乐中心。

随着历史文化再次演进变迁,现今的Broadway 不仅是一条贯穿纽约曼哈顿岛南北向的马路,更是剧院或是欣赏戏剧的代名词。

(二)现状

百老汇的中心地带是在第42街“时代广场”附近,周围云集了几十家剧院,中段是美国商业性戏剧娱乐中心,因而百老汇这一词汇已成为美国戏剧活动的同义语,而今,它也是美国现代歌舞艺术、美国娱乐业的代名词。纽约有100多个舞蹈团、近60个音乐团体,都常驻于百老汇剧院区进行演出。百老汇剧院区上演的剧目有6大类,根据所占比例,依次为音乐剧、音乐喜剧、话剧、喜剧、舞蹈音乐会和个人秀。

百老汇大街两旁分布着几十家剧院,在百老汇大街44街至53街的剧院称为百老汇,而百老汇大街41街和56街上的剧院则称为外百老汇。百老汇上演的是经典的、热门的、商业化的剧目,外百老汇演出的是一些实验性的、还没有名气的、低成本的剧目,但这种区分越来越淡化,于是又出现了“外外百老汇”。百老汇大道每年都有几百万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到纽约欣赏百老汇的歌舞剧。

有人称“百老汇”是歌舞剧的嘉年华,来到百老汇,做一次艺术贵族,这里

每天上演着众多剧目,总有一款适合你。也有人称百老汇是“纽约艺术的天堂”,步入百老汇,大道两旁的海报都是关于戏剧的。来这里的行人,要么是来看戏的,要么是来演戏的。“百老汇”更是世界戏剧的中心,对于每一个舞台演员来说,百老汇都是一个圣地,是世界戏剧的中心。

(三)百老汇(Broadway)的三个概念

1.地理概念:指纽约时代广场附近12个街区以的38家剧院,即“百老汇剧

院区”

2.诞生于百老汇地区的艺术形式,即“百老汇音乐剧”

3.整个百老汇所蕴含的产业链,包括在纽约市以外的地区以演出百老汇剧目为

主的剧院

总的来说,百老汇是西方戏剧行业的一个巅峰代表,在戏剧和剧场这个行业代表着最高级别的艺术成就和商业成就。

(四)百老汇奖项

美国剧联于1946年以美国著名女演员兼导演安托尼特-佩雷的名字设立了托尼奖,相当于电影界的奥斯卡奖,每年颁发19项给百老汇戏剧,有最佳戏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女演员奖、最佳男女配角奖、最佳音乐剧本奖、最佳音乐剧导演奖、最佳音乐剧总谱奖、最佳音乐剧歌词奖、最佳音乐剧舞蹈编导奖、最佳音乐剧男女演员奖、最佳舞美设计奖、最佳灯光设计奖、最佳音乐剧男女配角奖、最佳重演剧目奖和特别奖。当前,此奖在美国剧院和演出人联盟以及美国剧联的领导下,由12位剧评家和学者组成的提名委员会提名,最后由戏剧艺术家组织的600多名成员投票表决得出,获奖者只领取金质奖章,无奖金。

(五)外百老汇

外百老汇是指纽约商业性戏剧中心之外的戏剧活动,多半由一些剧团在第41街至第56街的剧院或租用的旧厅堂和地下室演出。它早在20世纪初就曾以先锋派姿态出现,主要特征是以较低成本进行戏剧实验,并为百老汇不加赏识的戏剧工作者提供演出机会。两座早期知名的外百老汇剧院都成立于纽约格林威治村。其一是1914年成立的华盛顿广场剧院,演出一些为商业性剧院忽视而具有艺术价值的戏剧,后于1919年演变成剧院,在提高美国戏剧的水平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其二是普罗文斯顿剧社,由华盛顿广场剧院的一些成员于1915年在马萨诸塞州普罗文斯顿建立,旨在“给美国剧作家提供一个自由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1916年移至格林威治村,一直活跃了十几年,尤以首先演出E.奥尼尔的剧作而闻名。

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外百老汇曾是上演工人戏剧和具有左翼政治思想的剧作的场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外百老汇不仅上演新剧目,也复演百老汇演出失败的剧目,而且勇于在导、表演和演出风格上进行大胆探索,从而形成一个声势浩大的外百老汇运动。

三、发展要素

(一)发展要素——百老汇剧场

百老汇各剧场规模大小不一,但遵循先演出创作再进行舞台、观众席等功能设计原则,因此形成非常明显的剧院与剧目之间的映射关系。某一剧院专以经营某剧而闻名。这种运作方法其实也是由于音乐剧本身舞台、灯光等制作的复杂性,这些固定的道具布景除了巡回演出之外,一般是不会搬到别的剧院使用的。由此

也形成了非常独特的百老汇音乐剧运行模式

每家剧场可容纳500到2000名观众不等,主要上演大成本、大制作的歌舞戏剧舞台布景富丽堂皇,各种现代化的科技手段,配合声响、灯光,使得舞台表演变幻莫测。

(二)发展要素——观众

百老汇歌剧已经成为纽约市文化产业中的支柱之一。它的表演形式融舞蹈、音乐、戏剧于一体,有些剧目更是融艺术与大众品味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娱乐性;观赏百老汇歌剧成为每一个来纽约市参观、访问、旅游的人不可或缺的节目。

1.观众分布

观众分布

涨幅人数每年上涨3%

地区40%是纽约人,其余为游客;

性别64%的观众是女性

2.观众特征:

1)年龄偏大

2)中产阶级及以上

3)受教育程度较高,对艺术文化兴趣浓厚

(三)发展要素——企业

百老汇集团所经营的戏剧产业包括演出相关的创意、制作、表演、宣传、售票、融资投资、法律服务、人才培训、行业管理等完整的体系和产业链,掌控百老汇剧场群的主要资本集团

舒伯特集团、尼得兰德集团、朱詹馨戏剧集团、迪斯尼集团、明晰频道娱乐公司

百老汇的公司和企业主要分为三种:

1.剧院经营商:一般拥有或者长期租用剧院,并负责剧院的日常工作等技术方

2.制作商:开发并创作百老汇节目的公司,一方面要负责获取所有的创作作品

的法律权利包括知识产权等,另一方面要负责筹集资金,还要监督节目的开发过程以保证节目的成功

3.节目经纪商:制作商和剧院经营商之间的中间人

(四)发展要素——剧目

百老汇剧目剧情较多地反映了时代特征,或政治色彩强烈。百老汇上演的剧目有几十种,其中以“悲惨世界”、“美女与野兽”、“歌剧魅影”、“西贡小姐”、“国王与我”等等剧目最为出色。那里上演的剧目,往往是一演就是7-8年,10几年。

拿“猫”剧来说,从1982年10月开始上演到2000年6月落幕,上演事件长达18年之久。以1997年的统计数字显示,“猫”剧以“从现在乃至永远”(From now to ever)为广告语,为纽约市带来滚滚财源。“猫”剧上演了7397场,售出剧票3000万,票房收入约3.8亿美元,并带动附近社区相关行业(餐馆业、酒吧业、礼品业等等)的经济增长达30亿美元。而整个百老汇地区,每年的票房总收入为12亿美元左右。每一剧票的价钱,按照美国的人的收入标准来衡量,并不贵。如果到位于时报广场的售票处(TKTS)购买当日的余票,价格还会更便宜。

近年在百老汇演出的著名剧目有《狮子王》(1998年东尼奖最佳音乐剧得主)、《歌剧魅影》、《猫》、《悲惨世界》、《西贡小姐》等,《泰坦尼克号》(1997年东尼奖最佳音乐剧得主)因为同名电影的推波助澜而蔚成一股风潮。

《西贡小姐》系意大利歌剧《蝴蝶夫人》的越南版,讲述了一个美国大兵对西贡少女始乱终弃的故事。身为男主角,王洛勇自然大力推荐此剧。不过这台剧确有目不暇接的视觉效果,如剧末满场如假包换的直升机从舞台上起飞,令观众眼花缭乱。该剧剧情通俗感人,即使不懂英语也能了解剧情的发展。女主角弃妇式的哀怨,与其子之间的亲情,很容易打动人心。

歌剧魅影

韦伯在《歌剧魅影》中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他的音乐天分。全剧大胆采用轻歌剧风格为基调,以戏中戏的形式穿插经典的意大利歌剧片段,使之与现代流行音乐元素完美糅合,被戏剧评论界认为是一部雅俗共赏的经典之作。

韦伯同时期的另一部音乐剧《猫》同样好评如潮。该剧以20多种语言在全球巡回演出20多年,在音乐剧中表演时间之长仅次于《歌剧魅影》。

音乐之声

四、百老汇音乐剧的商业模式

(一)巡演增加演出场次,赢利之余,进行市场推广;

百老汇剧院区的所有剧院每年统筹安排旗下演员进行巡演,巡演剧目以音乐剧为主,一般会在当地的剧院或其他表演场地进行一个“百老汇演出季度”的演出,通常包含4~6场表演。

巡演对于百老汇剧院区而言,不仅仅在于经济回报,更重要的是赢得了国际知名度,吸引了更多新观众。

选择合作城市的标准

生产发展的基本条件

1)充足的人口产生基本消费人群,发达的工业产生大量的中产阶级和市民阶层。这一经济、人口因素是基础的基础纽约市恰恰具备了这一条件。

2)整体经济状况和安全环境良好。人们有心情来看戏,有能力来看戏,有胆量来看戏。纽约作为国际现代大都市,其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园区的生存提供了保障。

3)文化氛围宽容多元,鼓励革新创造,允许成功与失败。吸引世界各地人

才向此聚集。纽约有世界上五125个以上的民族移民和文化展示,超过其他任何一个城市。

(二)建立院线,规模运作,实现产业化运作

1.百老汇剧院区的38个剧院在财务上是相互独立的,而且大部分是商业性的

剧院。

2.1930年成立美国剧院和制作人联盟(League of American Theaters and

Producers,Inc.),作为美国商业剧院业的行业协会。

3.联盟成员包括百老汇剧院区的所有剧院业主和经营者、制作人、演出者、经

理人以及巡回演出的剧团管理者。

4.每年,联盟及其成员将百老汇剧院区的剧目推向将近2500万市民的纽约,

及美国和加拿大的一百四十余个城市。

5.联盟下属的售票中心将所有百老汇剧院区正在和即将上演的剧目的信息聚

集起来,通过、广告等方式向观众发布,观众可方便地订票、购票。同时,还为观众准备了演出宣传册、预告片等便于观众选择的其他服务。

(三)百老汇经济效益

百老汇经济影响力主要核心来源是来自其它城市的观众, 因为他们会为纽约本地经济带来”新”的收入. 这些收益不仅只是百老汇, 也包括其它旅游相关行业, 比如酒店, 出租车和餐饮业。

五、百老汇成功因素

(一)大量的需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动力

80年代,纽约曼哈顿百老汇大街上开始陆续出现了一批剧场和音乐厅。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纽约市更成为美国最富有的城市,娱乐消费的需求大增,推动了戏剧区更快的发展。

(二)政府的管理推动了园区的顺利发展

百老汇戏剧产业园区的发展处于自发的状态,20世纪80年代起,纽约市政府开始下决心整治戏剧区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在推动戏剧区健康发展和戏剧产业的振兴中起重要作用。

(三)完整的产业链保证了园区创新能力的经久不衰

园区已形成了完整的创意产业链,从上游的创意、策划、投资、剧场整修,到演出组织、演员培训、票房推销、宣传活动、纪念品销售等,都按照社会化规模生产。

(四)企业融资渠道广,投资风险低

百老汇戏剧创作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风险投资、社会赞助、个人捐助、政府拨款、票房收入等,而票房收入的比例较小,风险投资是其主要资金来源。

(五)法律保护体系完善

百老汇戏剧产业完全按市场经济规则运营,其运营过程中遵循严格的法律。剧目制作人与演员、乐队、编导都签订详细的演出合同,还要与工会、剧场、保险公司、宣传公司、票房促销公司等签订各种契约。

(六)创作主体的多样化

由于市场竞争机制的存在,百老汇戏剧产业在创作上始终密切跟踪观众的反映和票房的销售情况,其主题与表现形式不断发生变化。

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里,不同时期的百老汇戏剧有着不同的创作主题和表现形式,其与当时的社会结构、文化思潮的多元化暗相呼应,不拘泥于一种模式或套路,也正是这种不断创新和变化的创作思路与艺术形式让百老汇戏剧的生命力长久而坚实。

六、百老汇戏剧产业园资本运营模式分析

百老汇戏剧产业园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其特有的演艺资本运营模式,以下主要从剧场分布、资源配置、剧目投资、产业运作、创作主题和表现形式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剧场分布集群化

密集的分布创造出相互烘托、相互宣传、相互刺激的气氛,扩大了观众的整体数量。密集的剧场分布形成一个剧场群落,对于培养戏剧观众和戏剧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2.资源配置专业化

这里指的是与百老汇园区戏剧产业有关的所有资源,从上游的创意、策划、投资、剧场整修,到演出的组织,演员的培训、票房的推销、宣传活动的组织、纪念品的销售等,都是按照社会化规模生产进行细致分工的。

具体说来,组成戏剧产业链中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有若干个同一类专业的公司承接这一项业务,而每一个公司又都可以与产业链中的上一链和下一链的其他公司签订短期或长期的协议,一般是一个剧目就组成一条单独的产品线。因此,剧场的拥有者可以与不同的制作公司签不同的剧目;制作公司可以与不同的创作

班子签不通的创意;演员可以与不同的制作人签不同的演出合同,等等。实际上,这里存在的是一种交叉的自由组合结构,每一个产业元素都可以按不同的需要与其他产业元素搭配以产生最佳的效益。百老汇有成百上千个细分化的专业公司,他们为戏剧的需要做着各自的工作。他们之间根据不同的戏剧进行优化整合。在公司下面还有一大批自由的专业人员,他们在戏剧区外流动,与不同的公司和戏剧项目组签约,形成了一个保持戏剧繁荣的金字塔结构。

3.剧目投资风险化

美国一般文化戏剧团体的资金来源是社会赞助、个人捐助、政府拨款、票房收入。百老汇的资金主要靠风险投资,由各种风险投资基金进入剧目的创作、制作和演出过程。剧目的效益直接影响投资人的回报。故投资者从创意开始就全称介入。

故投资者对剧目的市场性有极大的敏感,往往从创意开始就全程介入,一般是就每个具体的剧目组成一个专门的股东董事会,对制作人的决策进行审核批准。演员、作曲、作词、剧场老板、制作人本身都能成为股东,一些外来的金融公司也能参股。一旦一台畅销剧目的行情下滑,董事会就会迅速对市场进行评估,决定该剧的生死存亡。

当然,由此带来的戏剧产业特色是注重贴近观众需要,符合并一定程度引导观众的审美消费。百老汇音乐剧的特色就是因时因势地“变”。

4.产业运作法制化

4.1法制化管理

在法制化的市场经济下运行的百老汇戏剧产业是一切按照既定的法则,按一般市场经济的法则进行,优胜劣汰。剧目的指定人是一个核心环节,他要与演员、

乐队、编导每一个人签订详细的演出合同,还要与工会、剧场、保险公司、宣传公司、票房促销公司等签订各种契约。

4.2戏剧的法律保护

法律保护特别体现在戏剧方面。保护了,实际也就是保护了创造,保护了艺术人员创意创作的积极性,保护了产业的生存基础。

4.3从业人员利益的法律保障

尽管每个人都是单独签约的,但是各先关行业都有工会组织,负责与资方谈判。投资方的责任义务,自然也是在法律的框架实行。

5 创作主题生活化和表现形式多样化

百老汇戏剧产业在创作上始终密切跟踪观众的反应和票房的销售情况,观众的需动态变化的,这就决定了其主题与形式也总是处于变化当中,绝不拘泥于一种模式或套路。也正式这种不断创新和变化的创作思路与艺术形式让百老汇戏剧的生命力变得长久而坚实。

5.2宣传技巧

百老汇在广告的设计与展示上高招迭出。有的广告甚至在开演几年前就杀将出来,铺天盖地,尽人皆知,有的暗里策划,进行极富创意的正反炒作,撩拨你的神经,激活你的好奇心,更有一种逼你没商量的路数。广告费一般由广告公司颠付,最后视广告效益付款。

6.品牌管理

1)通过直接组织畅销剧目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扩大票房的同时扩大影响。 2)通过各种口碑、媒体的宣传、包办戏剧奖项以及培养输送演艺人才到全国各地等方式发散能量。

七、能否成功?

现代戏剧谷是市静安区立足优化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文化生态、寻求以创意推动城市转型的新路径,依托丰富的历史人文底蕴、发达的商业商务经济、集聚的戏剧文化资源、优越的核心产业区位等优势,于2009年成立的以戏剧产业为特色的功能型社会公共服务平台,是市首批15家文化产业园区之一。现代戏剧谷采用“政府主导推动,专业机构运营,社会资源参与”相结合的市场运营模式,实施以品牌为驱动的战略规划,于建设初期启动了五大产业功能集成平台与三大文化公益项目。五大产业功能集成平台包括:

戏剧演季平台。

2、戏剧资助平台。

3、戏剧资讯平台。

4、剧评奖平台。

5、科技服务平台。

三大文化公益项目包括:

1、社区戏剧教育。以“戏剧化生存”为主题,通过戏剧名家讲座互动等形式,对社区居民等社会群体开展公益性的戏剧普及和教育活动。2010年,举办了4场戏剧讲座,吸引了2000多人次参加。

2、青年优才计划。积极培育和扶持富有潜力的民间剧社和青年戏剧人才,为青年戏剧人搭建一方开阔、多元、可持续发展的展示、交流和成长平台。2010年“京港沪三城青年戏剧导演作品世博展演季”是“青年优才计划”的首个落地单项。

3、白领戏剧节庆。推出“白领戏剧节”,利用静安寺广场、商务楼宇、剧院等资源,以广

场戏剧表演、剧场戏剧观摩、现场戏剧互动的方式,吸引大批白领参与戏剧体验活动。“静安现代戏剧谷”在戏剧导演赖声川看来,“是一充满潜力的图像”。通过伦敦与纽约的经验,他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戏剧本身:“只要你有好戏,就有人来看戏。看戏的人多了,才可以养剧场。我们能不能享受到静安区有10个剧场每天晚上爆满的1万多个观众?我当然说是有可能,但是关键是演什么戏。”

当高档商场、写字楼、奢侈品牌旗舰店、五星级酒店不断入驻市静安区之后,如何在这块繁华区域探寻更深层次的文化诉求,成为“静安现代戏剧谷”的重任。能否成为下一个戏剧产业基地,这是尚难以回答的问题。

八、总结与反思

(一)百老汇发展带给我们的启示:

第一,促进演艺产业集群化发展。我国在发展演艺业时,政府应引导演艺业聚集,形成产业集群。使得剧团,以及为产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相关服务业,高度密集地聚集在一起。产业集群中剧团间能够相互衬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第二,政府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扶持民营剧团,形成一个良好的创作氛围,使我国的商业剧与非营利戏剧能够有机结合,为我国的演艺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政府应该积极促进终端开放,鼓励剧场与民营剧团签订长期的租赁合同,防止我国民营剧团“居无定所”。

第三,建立经典剧目的经营机制。我国演艺业应建立生产经典剧目的机制,以经典剧目来取得高额回报。我国大的营利性剧团可以采取并购具有活力的小

剧团,使剧团获得持续的创新力。同时,应以剧本容为中心,聚集资本,串起产业链,激活剧院。除了自主创造之外,还可以引进国外的经典剧目。

第四,进一步保护,建立良好的法律环境。良好的保护法律环境可以使我国演艺业得以良性发展。构成非常复杂,池中有多种人,比如原始的作曲家、作者、导演、灯光设计、音响设计、服装设计、舞美布景设计等。对于利润的分配都需要良好的法律环境来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总结

戏剧研究者们可以在各种表演形式中找到音乐剧的源头,杂技、马戏、轻歌剧、喜剧、黑人剧等等。每一部百老汇音乐剧都有自身特点,每一个故事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和表现形式,没有一成不变的程式化表演,更没有不可逾越的表演模式。这里熔美声、通俗与流行于一炉,其中有古典意大利歌剧,也有爵士乐和摇滚乐;有芭蕾,也有踢踏舞、迪斯科和各种现代舞;有皮影、木偶、杂技、高跷等等舞台表现形式;也有综合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手段创造的现代化舞台艺术效果。

大卫-莱特博帝提出疑问:为什么那么多年来,世界上只有百老汇和伦敦西区,没有第三个城市照抄成功的案例?“任何战略的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被模仿,但舞台艺术是一个例外,它的质量不是那么好模仿的。伦敦戏剧区的繁荣,主要是由卓越的专业艺术家们所驱动的。”

百老汇音乐剧的辉煌源于自由创作之精神。正如美国音乐剧史学者斯坦雷·格林所说:“音乐剧是一个吸引人的字眼,凭其涤荡心胸的律动节奏,光怪陆离的艺术效果,令人陶醉的戏剧故事,已经成为一种与众不同的日用商品,被全世界的人们认同和喜爱着。纵然它的形式本身派生于其他门类,但是它依然成为了一枝盛开的的艺术奇葩。中国戏剧文化产业发展未来之路任重道远,我们要博采众长,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以发展彰显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

大三_英国文学史(绝对标准中文版)

英国文学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现实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力量对文学发生着影响,文学内部遵循自身规律,历经盎格鲁-撒克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历史阶段。下面对英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作一概述。 一、中世纪文学(约5世纪-1485) 英国最初的文学同其他国家最初的文学一样,不是书面的,而是口头的。故事与传说口头流传,并在讲述中不断得到加工、扩展,最后才有写本。公元5世纪中叶,盎格鲁、撒克逊、朱特三个日耳曼部落开始从丹麦以及现在的荷兰一带地区迁入不列颠。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给我们留下的古英语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是《贝奥武甫》(Beowulf),它被认为是英国的民族史诗。《贝奥武甫》讲述主人公贝尔武甫斩妖除魔、与火龙搏斗的故事,具有神话传奇色彩。这部作品取材于日耳曼民间传说,随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传入今天的英国,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诗是8世纪初由英格兰诗人写定的,当时,不列颠正处于从中世纪异教社会向以基督教文化为主导的新型社会过渡的时期。因此,《贝奥武甫》也反映了7、8世纪不列颠的生活风貌,呈现出新旧生活方式的混合,兼有氏族时期的英雄主义和封建时期的理想,体现了非基督教日耳曼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两种不同的传统。 公元1066年,居住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人在威廉公爵率领下越过英吉利海峡,征服英格兰。诺曼底人占领英格兰后,封建等级制度得以加强和完备,法国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法语成为宫廷和上层贵族社会的语言。这一时期风行一时的文学形式是浪漫传奇,流传最广的是关于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1375-1400)以亚瑟王和他的骑士为题材,歌颂勇敢、忠贞、美德,是中古英语传奇最精美的作品之一。传奇文学专门描写高贵的骑士所经历的冒险生活和浪漫爱情,是英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成熟阶段一种社会理想的体现。 14世纪以后,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较快,市民阶级兴起,英语逐渐恢复了它的声誉,社会各阶层普遍使用英语,为优秀英语文学作品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杰弗利·乔叟(Geoffrey Chaucer, 1343-1400)的出现标志着以本土文学为主流的英国书面文学历史的开始。《坎特伯雷故事》(The Canterbury Tales)以一群香客从伦敦出发去坎特伯雷朝圣为线索,通过对香客的生动描绘和他们沿途讲述的故事,勾勒出一幅中世纪英国社会千姿百态生活风貌的图画。乔叟首创英雄诗行,即五步抑扬格双韵体,对英诗韵律作出了很大贡献,被誉为"英国诗歌之父".乔叟的文笔精练优美,流畅自然,他的创作实践将英语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文学水平,推动了英语作为英国统一的民族语言的进程。 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5世纪后期-17世纪初) 相对于欧洲其他国家来说,英国的文艺复兴起始较晚,通常认为是在15世纪末。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思想体系被称为人文主义,它主张以人为本,反对中世纪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提倡积极进取、享受现世欢乐的生活理想。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 1478-1535)是英国最主要的早期人文主义者,他的《乌托邦》(Utopia)批评了当时的英国和欧洲社会,设计了一个社会平等、财产公有、人们和谐相处的理想国。Utopia现已成为空想主义的代名词,但乌托邦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进行严肃思考的结果。《乌托邦》开创了英国哲理幻想小说传统的先河,这一传统从培根的《新大西岛》(The New Atlantis)、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勃特勒的《埃瑞璜》(Erewhon)一直延续到20世纪

西方文化的发展历程教学提纲

西方文化的发展历程 西方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产生了许多变化,具有了丰富多样的特征,但其主流文化仍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统一的趋势。 西方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重要时期,分别为: 古希腊、罗马时期,是西方文化的起源阶段,形成了希腊精神。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时期,西方文化发展的黑暗时期,但形成了西方文化的另一重要支柱——基督教精神。 近代文化时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希腊精神得以复兴,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宗教改革,促使宗教走向市俗化,西方文化两大支柱共存、共荣。 现代文化时期,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科技革命的推动,西方文化走向了现代化,民主主义、科学主义、理性精神占居了统治地位。 下面是西方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基本精神。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西方文化 史家一般认为西方文明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说,古希腊是西方人的“家园”。爱?麦?伯恩斯与菲?李?拉尔夫在《世界文明史》中也认为:“在古代世界的所有民族中,其文化最能鲜明地反映出西方精神的楷模者是希腊人。没有其他民族曾对自由,至少是对其本身,有过如此炽烈的热心,或对人类成就的高洁,有过如此坚定的信仰”。伊迪斯汉密尔顿在谈到大希腊时也说,那时创造的艺术作品与所产生的思想观念,直到现在都没有被人们所超越,西方几乎所有的艺术与思想都有他们的烙印。也许这些说法多少有些夸张,但整个西方文化深受古希腊文化的影响是肯定的,希腊精神成为了西方文化的重要精神支柱。 希腊精神的核心是民主精神、法治精神、科学精神和自由精神。 1、民主精神 古希腊精神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就是它的民主精神。古希腊民主精神的基本原则是主权在民,最高权力属于人民。定期举行的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国家大事都由人民的意志表决决定,任何个人不得凌驾于人民之上。“轮番为治”与公民大会是“主权在民”原则的落实处。人民轮流参加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处理国家事务,审理案件,调解纠纷是为“轮番为治”。

百老汇经营模式的启示

百老汇经营模式对中国音乐剧发展的启示 目录 中文摘要....................................................................................I ABSTRACT..............................................................................II 绪论 (1) 一、百老汇——百老汇的发展与成熟 (1) (一) 百老汇的由来 (1) (二) 百老汇的“大萧条“ (2) (三) 百老汇的市场策略 (3) (四) 金融危机下的百老汇 (4) 二、音乐剧——富有生命力的“朝阳艺术 (5) (一)音乐剧的起源 (5) (二)音乐剧的分类 (6) (三) “朝阳”的艺术,“朝阳”的产业 (7) 三、中国音乐剧的现状分析 (7) (一) 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初期 (8) (二) 中国音乐剧现状 (8) 四、中国音乐剧发展对策分析 (9) (一) 中国音乐剧存在问题 (9) (二) 百老汇对中国的指导意义 (9)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后记 (13)

绪论 现今,音乐剧正以一种新的时尚潮流侵袭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身边无不充斥着音乐剧的典范,“歌剧魅影”“猫”“悲惨世界”“西贡小姐”四大名剧的出现更是让我们惊叹,让我们震惊之余无不感叹造物主的神奇,它带给我们如此精彩,如此与众不同的,如此美丽的演出,使得我们在感叹之时也为之感动着。虽然四大名剧都是英国人的作品,但是将作品推向世界的却是百老汇,也是百老汇运用商业化的运作将那些优秀的剧目长久不息的繁衍下去,使之经久不衰,成为传世精品。而我们正要学习他们的商业手段,发展属于中国的“音乐剧”。 一、百老汇——百老汇的发展与成熟 (一)百老汇的由来 百老汇音乐剧令百老汇大道逐渐成为美国娱乐业的中心。在全盛期,该地区的剧院总数多达80家。早在1893年的时候,美国人每年在这一带“贡献”的娱乐费用,就已经高达600万美元了。音乐剧起源于英国,所以伦敦西区的剧院常常被人们成为音乐剧的故乡。后来,英国的歌舞随着巡回演出团来到了美国,1866年,在纽约上映了一部综合了喜歌剧、闹剧和芭蕾舞特点的戏黑钩《黑钩子》,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连续演出长达25年之久,并被后人公认为第一部摆脱了歌剧意义的音乐喜剧,也正式这出戏带动了美国本土的剧作家及演员的创作之势,同时为现在人们所俗称的“百老汇音乐剧”奠定了基础。 百老汇的由来也是从这里开始的,百老汇大街的开发初期,只是一条平凡的道路,住着一些开荒者,19世纪逐渐有剧院进驻这块区域。百老汇(Broadway),原意为“宽阔的街”,是指纽约市中以巴特里公园为起点,由南向北纵贯曼哈顿岛,全长25公里的一条长街。我们所称的百老汇,如果从地理上看,它处于纽约的繁华地段,向北抵达第59街,向南直走到第40街;东到第六大道,西到第九大道,而这些街区中剧院和音乐厅更加密集的则是在第7和第8大道之间,这里是百老汇的精华所在。但是,百老汇艺术的灵魂很难说是在哪条街上,哪个剧院里,一些分散在别处的剧院也会被算作百老汇圈子里的。有学者认为,实际上存在着两个百老汇的概念,一个是作为“硬件”的百老汇,另一个是作为“软件”的百老汇。更明确点说,一个是作为街区的百老汇,有霓虹灯和装修豪华的剧场,另一个则是一种无形的百老汇,则是指一种艺术表现的方式,也可以说是模式,也是一种商业运作的机制,就是那个圈子里的一些艺人,也是渗透在美国

百年中国的英国文学史书写研究

百年中国的英国文学史书写研究 本论文以中国大陆的英国文学史为研究对象,考察从民国时期到当前近百年间英国文学史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些变迁?和西方的英 国文学史书写有何不同?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体现了哪些特征?等等。论文运用文学史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从文学观念、文学史观、文学史书写体例和文学史经典建构四个方面讨论了英国文学史在国内 的发展历程,最后选取了不同时期的四个个案,来进一步说明以上讨 论的问题。除绪论和结语,论文主体部分共分5章。绪论部分简略地介绍了英国文学史在中国书写的学科背景,英国文学史在中国的发展概况,研究现状,写作目的,写作思路等。第一章从文学观念的角度讨论英国文学史的书写问题,说明文学观念是如何影响和决定着文学史家对材料的选择和处理,并对比了西方的几部英国文学史来说明中国的英国文学史在文学观念上的书写特色和所受影响。近代意义上的文学观念是西方传入的纯文学观,纯文学观念对国人影响极大,国内的 大部分英国文学史都坚持纯文学观念,收入的是诗歌、小说、戏剧和散文。泛文学观念影响下文学史把历史、哲学、书信、日记、箴言、小册子都纳入文学史料的范围内。后理论时代的大文学观念对国内英国文学史书写最大的影响就是收入了原来的亚文学类属的文本,妇女文学、地区文学、族裔文学、通俗文学进入文学史,而跨学科性质的文学史在国内并未出现。第二章从文学史观的角度讨论了英国文学史书写问题,并分为二个主要的时期,即民国时期以进化论为主导的文 学史书写和建国后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为主导的文学史书写。无论是

进化论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文学史观在进入中国后,和中国的社 会现实相结合,本着改变落后,争取富强的目的,被变形处理。以进化 论为指导的英国文学史书写强调文学与国民性的关系,以开民智,启 民力为目的,旨在改变中国国民素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文学史观最 初一度变成阶级论的文学史观,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被打上阶级的烙印。进入新时期后,文学史的书写则强调社会经济、政治背景,作家生平, 作品的思想内容,也适当强调作品的艺术特征。最后一节针对英国文 学史书写中的史观问题提出了以人性论为指导的文学史书写问题。第三章首先从文学史的书写体例角度讨论了英国文学史书写中的分期 和撰写体例问题,对比了西方的几部英国文学史,找出异同并阐明了 原因。在分期上,国人倾向于大杂烩式的分期模式,即政治朝代+世纪+文艺思潮等混合体模式。在撰写体例上,受传统史书书写的影响,作家纪传体模式盛行,其次便是分类合编体。而评论体和辞典体则凤毛麟角,应用极少。第二节针对国内分期问题提出了以文学思潮、文学传 播方式为依据的分期模式,针对撰写体例问题提出了以编年体、故事 体为模式的撰写方式。第四章从文学史经典建构的角度讨论了百年来中国的英国文学史经典演变过程和中国文学传统对经典建构的影响 问题。发现中国的英国文学史经典是一步步中国化的过程,是历史、 现实、文化和意识形态共同作用的产物,在经典的选择、经典作家的 评价和经典作品的阐释上都有异于英国本土的文学史。第五章选取了中国不同时期四个比较独特的英国文学史书写案例来进一步说明以 上问题,以期从中窥见出百年来英国文学史在中国(大陆)书写历程和

中西文化比较考试题及答案

1.请从中西视域阐述文化的含义,并比较文化与文明的差异。 答:“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引申为涵盖、反映社会、自然现象的条理及规律性。“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文”与“化”方合成一个整词,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本属精神领域之范畴。西方的“文化”,英文“culture”和德文的“kuctur”都由拉丁文“cultura”衍化而来,原意指耕作土地(故园艺学在英语为Horticulture),后来逐渐引申出神明崇拜、性情陶冶、品德教化等,这就与古汉语中“文化”所具有的“文治教化”的义项日益接近。用《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上的话说:“文化一词的中西两个来源,殊途同归,今人都用来指称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随着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差异,现在“文化”已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称作“大文化”。“大文化”指的是人类自身的一切精神性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包括认识的(语言、哲学、科学、教育)、规范的(道德、法律、信仰)、艺术的(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器用的(生产工具、日用器皿以及制造它们的技术)。社会的(制度、组织、风俗习惯)等等。广义的“文化”从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上立论,认为正是文化的出现“将动物的人变为创造的人、组织的人、思想的人、说话的人以及计划的人”,因而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统统摄入“文化”的定义域。 与广义“文化”相对的,是狭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作“小文化”。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是狭义“文化”早期的经典界说。在汉语言系统中,“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亦属于“小文化”范畴。《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文化”的释义,即“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当属狭义文化。一般而言,凡涉及精神创造领域的文化现象,均属狭义文化。 由于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文明”随之而来。“文明”在中国的古典中频频出现,并与“文化”词义相近。《尚书·舜典》中有“溶哲文明”,《易·乾·文言》中有“见龙在田, 天下文明”之语。唐朝经学家孔颖达对上述两句的疏解是“经天纬地曰文, 照临四方曰明。”与“文明”对译civilization, 来源于拉丁文sivis (市民)或civilitas(都市), 表示城市生活的秩序和原则, 是相对未开化、野蛮而言, 也有启蒙、教化、不落后于时潮之意。近代中国人最早诊释的是清朝第一任驻英公使郭篙熹。他在1878年所写的日记中, 把civilized、half civilized、barbaian、相对应地称之为“教化、半教化、无教化”, 虽未出现“文明”等译词, 但也相当于“文明、半文明、野蛮”的概念。到十九世纪末, 黄遵宪、康有为、孙中山、梁启超等人大量采用日本译词, 频繁使用与“野蛮、半开化”相对应意义上的“文明”一词。“文明”引申后意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以及到达这一状态的过程,其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民族意识、技术水准、礼仪规范、宗教思想、风俗习惯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等等。 总而言之,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而文明则是

《中西文化比较》题库标准答案

《中西方文化比较》题库答案 1.首先,文化可以看作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有机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它可以涵 盖人类有史以来所进行的全部社会性活动及成果,既包含人类所有的历史遗产,也包括还在不断演化和创造中的整个文化进程。从形态入手对文化加以划分,可以将它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技术文化等几大块。倘若从意义层面对文化进行剖析,又可以将文化分为表层文化现象和深层文化要素。无论对文化作怎样的阐述和分类,我们仍然需要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其次,民族性和地域性是文化的重要特征。不同的人类群体由于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地缘因素带来的不同的文化共生关系的影响,常常会形成不同的价值系统、思维模式和行为倾向。第三,文化还具有规则性。它可以依靠明确外显的规范(如法律、制度、习俗及文化产品等)或隐含的形式(如思维模式、心理惯性、价值系统等)来引导或约束个人行为,促使某种既定的行为准则得到特定社会中大多数成员的自觉遵从。第四,文化是历史继承的,它能够通过代代相传的不断积累形成特定的文化传统。第五,尽管我们已承认每一种特定的文化都具有维护其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内在力量,但我们还是要指出:一定民族的文化形态是可以变迁的。 2.一种文化背景下的哲学,往往强烈地体现着此种文化群体的思维方式。而思 维方式因人而异,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之间,其差异更为明显。中西哲学不同的思维方式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重直觉与崇尚逻辑。“天人合一”精神是中国哲学精神的体现,它将世界视为独立与人之外的纯粹客体,不重视对客体一般本质的抽象及对普遍真理的认识,而讲究结合理智、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机制来对世界、对生活、对人生进行体验。此种体验中虽然包含认知的因素,但更多采用的是一种非逻辑思维,无需遵循概念、判断、推理的一般程序和思维规律,即一种直觉思维。西方哲学既遵循“主客二分”模式,相应地就需要主体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的逻辑思维,借助理性,从感性、现象、个别的材料中抽取本质、一般的东西,从而越过客体之现象,抵达现象背后的本质、本体,也即普遍真理。第二,重模糊与尚精确。与直觉思维方式相关,中国哲学在把握客观世界是表现出瞬息而现、灵活多样的特点,注重定性而非定量分析,也即运用的是模糊思维。相比之下,西方人崇尚科学和理性,注重思维活动的严格性、明晰性和确定性,注重思维方式的数学化、形式化、公式化、符号化和语言的逻辑性,思维方式也必然带有精确性。第三,重整体与尚个体。中国的“天人合一”既不把世界看作独立于人之外的纯粹客体,也不抛弃对象的感性及个别存在,同时也不停留或执著于感性存在,它是理智、情

百老汇的文化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百老汇的文化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一、前言 在现代戏剧史上,美国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堪称无可挑剔的独特样本。戏剧文化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在这两座大都市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百老汇是一条宽22至45米,长达50里,两旁大厦林立,高楼蔽日的繁华大街。在第七大道与43街交汇处有一条细长的广场,它就是百老汇的心脏——“时报广场”(TimesSquare)。它的周围,被称为剧院区,遍布着大大小小40多家剧院,这些灯火璀璨的建筑群落成为纽约一道独特绚丽的风景。所谓“伟大的荧光带”,就是指百老汇从那个年代开始的繁荣景象。 观光客到纽约有3件事必不可少,那就是攀自由女神、登帝国大厦、看百老汇音乐剧。百老汇对纽约经济的影响不仅在于票房创造的价值,还包括解决无数就业机会,最重要的是,艺术提升了纽约市民的生活质量和文化水准,让他们以生活在纽约而自豪。一些西方学者将百老汇音乐剧视为一种不入流、四不像的大杂烩。与传统意大利歌剧、芭蕾舞剧相比,它就像一个不修边幅而又腰缠万贯的暴发户;与最大众化的娱乐形式马戏、杂耍、脱口秀相比,它又太正规,需要有专业剧场,需要专业乐队现场演奏、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事实上,通俗而不庸俗,不断求新求变,尽一切可能满足大众的喜好,正是美国文化的基本特征。百老汇音乐剧具备美国文化的“大熔炉”特点。什么是城市的文化性格在余秋雨看来:“文化性格就是在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上的一个长久阅历,时间比较长的阅历就变成了性格。” 在美国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启示下,中国的某些城市,如:上海、南京、西安,能否形成自己的文化性格,创造自己的商业奇迹这是时间能够回答我们的问题,那就让我们探寻百老汇的文化发展历程,找寻一些启示吧。 二、百老汇概况 (一)发展历程 百老汇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19世纪初。当时的百老汇大道就已经成为美国戏剧艺术的活动中心。建立于公元1810年的ParkTheater是现今纽约百老汇剧

中西文化比较作业

9. 试析“天人合一”与“物我二分”的文化内涵。 天人合一、物我两分其实讲的是天(物)与人(我)关系的双重属性,即合一性和两分性。“天人合一”就是遵守自然规律; 所谓“天人合一”是人与天道本质的生养、赞化、共运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整一、协调有机的联系。“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中国文化强调人对自然的顺应、协调和感恩,以人与自然的亲和为其文化的价值基础。 作为认识论的基本范畴,“天”是指认识对象、客体,“人”是指认识主体。“天人合一”则是指认识主客体相互依存,相互包容的一体关系。中国哲学的本体是整一的,无论称其本体为天、为道、为太极、阴阳,或为理、为心、为气,都具有“大全”、“一”的性质。 作为社会关照的社会观,“天”是人格化的、有德性的实体,它是一切社会法则和价值的来源。所谓“天人合一”是指天道法则与社会法则、天道模式与社会模式的一体性。其体现的是天道与人道的一致,是人道对天道的遵从。 作为对神秘力量探测的宗教观,“天”是人事不能及,无能为力之事的终极原因,是“天命”、“命数”、“命运”。所谓“天人合一”是说天主宰着人事的成败,而人能以至诚求得神助,天人是共运的关系。 “天人合一”成为中国哲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命题,它构成了一个阴阳、天人、形神、理物、道器、内外等重大范畴统一的宇宙;它培育起广土大众的文化;它向往大同社会,中央集权;它崇尚秩序,追求和谐;它倡导“知行合一”的实践原则;它反对口是心非;它包含对家人的关怀和责任,对乡土的眷恋与皈依。 “物我二分”就是物为我用。 西方文化创立了人与自然分离的哲学认识,即主客对立的二元世界。 “物我二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这也是西方文化的突出特征。 “物我二分”在认识论上表现为主客体的对立二分。它强调两种实体彼此对立,谁也决定不了谁。这样主客的二元对立就成了西方哲学思维的基本前提,构成了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主题与客体,感性与理性,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等二元对立的哲学范畴。 “物我二分”在对社会关系的认识上,西方文化的观念是个人是自由独立的,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而群体则注重共同目标。社会共同利益的原则对个人个性原则无疑是一种限定、制约和压制。而个性原则、创造精神则总要反抗这种束缚。他们都强调了个人与社会群体在利益立场上的根本差别与对立,也强调了人对社会群体的依赖关系。 “物我二分”还表现为人自身的分裂。如同自然界的存在有质料因和形式因,理念世界与现实世界,实体与非实体,人的存在也有理性与物性,心与物或灵与肉的二元对立。 “物我二分”的逻辑前提导致了一个分裂的宇宙,由此西方人建立起无数对立的范畴: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与社会,人与神,灵与肉,有限与无限;主体与客体,实体与属性,质料与形式;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理性与经验,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 天人合一、物我两分最终反映了贯穿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始终的阴阳互生互化,矛盾对立统一,反映了形而上之“道”与形而下之“器”之间、天地人“三才”之间的辩证关系。 12.试析基督教的神人观与中国宗教文化的天人观之间

2017尔雅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20) 35' 44'' 题量: 100 满分:100.0 截止日期:2017-12-15 23:59 一、单选题 1 《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 ?A、 天地 ? ?B、 阴阳 ? ?C、 男女 ? ?D、 日月 ? 我的答案:D 2

从气候角度来说,中原一带的肥厚土壤主要是受到()的影响。 ?A、 太平洋暖湿气流 ? ?B、 副热带高压带 ? ?C、 西伯利亚冷气流 ? ?D、 温带季风 ? 我的答案:C 3 认为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的经验主义代表人物是()。 ?A、 笛卡尔 ? ?B、 霍布斯

? ?C、 洛克 ? ?D、 斯宾诺莎 ? 我的答案:C 4 西方产生了帮主制主要是为了约束太强的()。 ?A、 理性主义 ? ?B、 唯物思想 ? ?C、 专制心态 ? ?D、 共和意识 ? 我的答案:C

5 乔姆斯基认为,所有的句子具有()。 ?A、 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 ?B、 表义结构和表形结构 ? ?C、 文化结构和环境结构 ? ?D、 主观结构和客观结构 ? 我的答案:A 6 第一次农业革命开始于()。 ?A、 第二冰期结束 ? ?B、

第三冰期结束 ? ?C、 第四冰期结束 ? ?D、 第五冰期结束 ? 我的答案:C 7 地球上环境变迁最敏感的地带位于()之间。 ?A、 北纬30°-40° ? ?B、 南纬30°-40° ? ?C、 北纬40°-50° ? ?D、 南纬40°-50° ?

我的答案:A 8 索绪尔的()主要强调的是从静态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变化。 ?A、 历时语言学 ? ?B、 短暂语言学 ? ?C、 共时语言学 ? ?D、 纵向语言学 ? 我的答案:C 9 关于阴谋诡计,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国不存在大量阴谋诡计的现象 ?

【精选】演艺经营与管理

文化产业学院 百老汇的产业发展对中国话剧的启示 姓名:郭竞红 学号:1104022117 指导教师:王岚 成绩: 2014年6 月4 日

百老汇的产业发展对中国话剧的启示 美国是世界文化产业的领军人物,它依托其强大的经济、政治、军事和科技优势,占据着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半壁江山。以2004年为例,参与制造和生产娱乐文化产品、商品和服务的产业产值为5650亿美元,占美国总产值的2.9%。而时至今日,美国的知识经济总量业已超过了其航天产业排列第一位。成功的经验总是值得借鉴,下面笔者就将以纽约百老汇为案例,分析美国文化产业中的典型——几经兴衰的百老汇,以及对于我国话剧演出的借鉴和启示。 一、百老汇概览 被世人称之为“伟大的白色大道”(The Great White Way)的百老汇,位于纽约曼哈顿区,以时代广场为中心向外辐射的10个街区范围内,分布着39家著名剧院,亦有“剧院区”之称。声名远播的百老汇,创造着世界顶级的舞台表演,其中大部分演出是音乐剧,另一部分是话剧,在百老汇演出季期间每周会演出8场(周六、周日各演出2场,周一休息),全世界各地大量的旅游者被这里经久不衰的演出剧目所吸引,纷至沓来。 二、百老汇的产业化发展 (一)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 1.标准化管理模式实现规模效应 百老汇在进行剧目创作生产时运用制作人制度和以剧院经营管理为核心的标准化运营模式,以剧院集团为核心,完成从剧目创作、投资制作,到演员组织、票房推广和剧院演出一系列的环节,从而实现了一次投入,多年产出的规模效应,创造了非凡的业绩。 剧场管理方面,百老汇的音乐剧演出与剧场有着密切的关联,某一剧场因为某一剧目而闻名不衰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一现象一方面是由于音乐剧自身对舞台、灯光等复杂要求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由百老汇音乐剧的运作模式决定的。 百老汇的三大剧场集团:舒伯特集团、倪德伦集团和朱詹馨集团掌握了百老汇39家商业剧场中的31家,他们既是剧场的所有者,更是剧目的经营者。对于剧场的管理,剧场集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剧场的打造。百老汇的剧场历史悠久,不乏标志性建筑和旅游胜景。剧场集团更是不断对剧场进行精品打造,从外观设计到内部实用效果,剧场本身就成为知名的景点或品牌的重要组成。第二,剧场与剧目的绑定经营。这种固定的演出关系,首先可以保证剧目有固定的场所进行常年的演出,避免了由于场地档期的原因对演出的时间安排产生不必要的影响;其次可以根据不同的剧场条件量身打造演出所需要的各类舞台设备,最大限度地利用剧场优势和实现演出效果;再次也避免了搬运和不断调整舞台及灯光音响设备而产生的巨额费用。第三,将艺术实现工业化流程运作。固定的演出场所,使剧场集团可将演出过程交付固定的合作团队完成,用工业化生产的作业方式达到利益的最大化。 制作人制度方面,百老汇由成熟的制作人或团队对剧目进行评估和运作,同时抛弃短期效益,而将目光投向5-10年的运营周期是百老汇音乐剧的又一大特点。 标准化管理模式方面,百老汇音乐剧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把艺术创作标准化管

百老汇地文化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标准 百老汇的文化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文案. 标准 一、前言 在现代戏剧史上,美国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堪称无可挑剔的独特样本。戏剧文化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在这两座大都市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百老汇是一条宽22至45米,长达50里,两旁大厦林立,高楼蔽日的繁华大街。在第七大道与43街交汇处有一条细长的广场,它就是百老汇的心脏——“时报广场”(Times Square)。它的周围,被称为剧院区,遍布着大大小小40多家

剧院,这些灯火璀璨的建筑群落成为纽约一道独特绚丽的风景。所谓“伟大的荧光带”,就是指百老汇从那个年代开始的繁荣景象。 观光客到纽约有3件事必不可少,那就是攀自由女神、登帝国大厦、看百老文案.标准 汇音乐剧。百老汇对纽约经济的影响不仅在于票房创造的价值,还包括解决无数就业机会,最重要的是,艺术提升了纽约市民的生活质量和文化水准,让他们以生活在纽约而自豪。一些西方学者将百老汇音乐剧视为一种不入流、四不像的大杂烩。与传统意大利歌剧、芭蕾舞剧相比,它就像一个不修边幅而又腰缠万贯的暴发户;与最大众化的娱乐形式马戏、杂耍、脱口秀相比,它又太正规,需要有专业剧场,需要专业乐队现场演奏、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事实上,通俗而不庸俗,不断求新求变,尽一切可能满足大众的喜好,正是美国文化的基本特征。百老汇音乐剧具备美国文化的“大熔炉”特点。什么是城市的文化性格?在余秋雨看来:“文化性格就是在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上的一个长久阅历,时间比较长的阅历就变成了性格。” 在美国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启示下,中国的某些城市,如:、、,能否形成自己的文化性格,创造自己的商业奇迹?这是时间能够回答我们的问题,那就让我们探寻百老汇的文化发展历程,找寻一些启示吧。 二、百老汇概况 (一)发展历程 百老汇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19 世纪初。当时的百老汇大道就已经成为美国戏剧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1.编号:01015065, 01015096 (翻译方向); 02015055,02015106 (教育方向) 2.层次与学制:本科, 四年制 3.总学时:68 4.学期与周学时:第五,六学期;周学时: 2 5.学分:2 6.执笔人:夏丹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为英语(翻译,教育方向)专业必修课。 该门课程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旨在使学生从英国历史、语言、文化发展的角度,掌握英国文学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学、文化思潮,文学流派,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同时帮助学生对英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并通过介绍一些最基本的文化理论和批评方法,对部分在思想上艺术上有代表性,有影响的作家及作品进行分析、导读,增强学生对英国文学的形成和发展的理解,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课程的要求:学完本课程,学生应该掌握如下能力: ①对于英国文学史有整体性的把握; ②掌握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③独立完成千字左右的文学作品评析的英文论文; ④掌握文学概念和相关文学流派的专业知识。 2.质量标准:在第五学期完成英国文学史中从中古时期到启蒙时期的文学流派及相关作家,完成两篇以上的英文作品分析论文;第六学期完成从浪漫主义时期到现代主义文学相关内容的学习,并整体把握整个英国文学史的脉络,完成三篇以上的英文作品分析论文。同时检验学生是否了解、认识英国文学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化、文学流派、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了解英国文学的发展历史,并能够用最基本的文化理论和批评方法,理解、分析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文学修养。 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五学期: 第一章序言 (2 学时) 使学生对英国文学史和主要流派具有提纲挈领的认识。 第二章中古世纪时期(2学时) 使学生掌握英国文学的起源及其形式和主要代表作品 第三章杰弗里?乔叟 (2学时)

1-中西文化比较(导论)

附件1:武汉纺织大学课程教案 中西文化比较 导论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通过学习,了解“文化”的概念、内涵及其特征; 2、了解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 3、理解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中进行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文化的特质; 2、文化与文明的区别 三、教学学时:4 四、讲稿: 世界文化通常被分为四大体系:一是西方文化体系,覆盖欧美、澳洲;二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覆盖西亚、中亚、北非、中非以及南亚、东南亚;三是印度文化文化体系,覆盖南亚,影响东南亚;四是中国文化体系,覆盖和影响整个东亚。在四大文化体系中,领先于世界文明的,最早是古希腊,随后是中国,再次是欧洲。古希腊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就已经进入奴隶社会,其青铜、冶铁、造纸术的发明领先于世界。中国约公元前476年进入封建社会,在公元3—15世纪,保持着世界领先的科技水平(李约瑟语),为世界文明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来,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扩张。 长期以来,在西方中心主义观念的支配下,一些西方政治家和学者甚至认为,在意识形态对抗结束之后,各民族之间在经济贸易、旅游、媒体通信等方面的相互作用的增长正在产生一种共同的世界文化,随之而来的应当是一个以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制和自由主义价值观的普及为基础的全球一体化的时代。 然而,科索沃上空轰鸣的飞机、阿富汗化为灰烬的巴米扬大佛、耶路撤冷的爆炸、伊拉克的炮火,都让我们不能不看到这表面繁荣下潜伏的危机。冷战结束十多年来,由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导致的地区性冲突与局部战争愈演愈烈,尤其是其中一些国家内部的冲突多数与文化有关。俄罗斯与美国的冲突,中国崛起与美国重返亚太遏制中国,既有国家利益冲突的原因,也有文化差异的因素。 自有文明以来,人类曾经历过各种形式的文明间的碰撞与交流。从丝绸之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学习心得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学习心得 本学期我们上了《中西文化比较研究》这门课,跟着刘勃老师学习了中外各种文化,第一节课我就被刘老师生动幽默的讲课深深吸引了,通过一学期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老师一开始便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人是谁?何谓文化?何谓中国?何谓西方?通过这些问题的讲解,让我明确了接下来的学习方向,让我以更为客观更为全面的看待问题。 学习这门课程的开始,我便碰到了一个陌生又熟悉的词——轴心时代。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个“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韩非子、墨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制度,变法,各种局势的变化在高中上历史课时已有涉及,高中时的学习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这次的学习则充分调动了我的兴趣,课上老师各种生动的例子更是加深了我们的理解。接着讲的便是古希腊与希腊化世界,讲了希腊的城邦与希腊的民主制度。而最让我感兴趣的却是希腊的神话,希腊神话是古希腊民族关于神和英雄的故事总汇。它将现实生活与幻想交织在一起,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包罗万象的瑰丽世界,生动地描绘了古希腊人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作为文学艺术的永恒题材而流传下来。 讲完制度变开始讲思想,中国的百家争鸣,希腊的哲学。虽说百家争鸣,但是在学说和流派上真正能称上“家”的,正如《汉书·艺文志》中所谓“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即除了后来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并影响到寻常百姓的儒家而外,还有道家、墨家、法家、纵横家、名家、阴阳家、杂家、农家(所谓“三教九流”之“九流”)。而值得注意的是:这八家在当时都是与儒家学说旗鼓相当影响相近的学派,并且和儒家一道成为中华文明的源头。说到古希腊哲学,则不得不推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其中我最感兴趣的便是苏格拉底反诘法,他以不断提问的方式来不断的完善一个概念,达到定义的目的,由此可见西方哲学及其注重逻辑。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懂得:不论中西文化存在什么样的差异,我们都应以开放的心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更好的为我们国家的繁荣发展服务。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1)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影响中国数千年的一整套行为规范是: 1.0分 ?A、 礼 ?B、 和 ?C、 衷 ?D、 孝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2 中国学者在翻译西方诗作过程中容易把译文变得更加()。 1.0分 ?A、 平实 ?B、 口语化 ?C、 华丽 ?D、 书面化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 黑格尔提出的唯心主义提倡的是()。 1.0分 ?A、

思维 ?B、 原型 ?C、 理论 ?D、 精神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 ()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0.0分 ?A、 亚里士多德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安提西尼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D 5 中西文化演进的七大律不包括()。 1.0分 ?A、 互根律 ?B、 互抗律 ?C、 互助律 ?D、 互证律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 在年龄较小的人群中适宜采用死记硬背的记忆方法的原因是他们()。 1.0分 ?A、 机械记忆能力强 ?B、 理解记忆能力强 ?C、 理性思维能力强 ?D、 感性思维能力强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7 关于权威学者或舆论的话语结构,说法错误的是()。 1.0分 ?A、 可能改变整个民族的思想 ?B、 可能对人的思维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C、 对这些抱有质疑态度才能彻底解放思想 ?D、 能够促进民族思想地发展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 导致地球10万年左右的周期性冰期变化的是()的循环。 1.0分 ?A、 地球与太阳 ?B、 太阳系与银河系本星系团

?C、 本星系团与银河系 ?D、 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9 根据辜正坤老师的观点,中华文化大概存在了()左右。 1.0分 ?A、 3000-5000 ?B、 5000-7000 ?C、 7000-9000 ?D、 9000-10000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0 下列不属于中原文化特点的是: 1.0分 ?A、 顺应自然 ?B、 家庭小工业 ?C、 草场文明 ?D、 内陆贸易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1 相较于西方,中文受到语意的影响体现于它更具有()。

用“创意”改变经营模式,赢取市场!

用“创意”改变经营模式,赢取市场! 一家企业,要获致非凡的成就,方法很多,但是,在全球化的企业经营领域,没有“创意”,你就很难和竞争对手“差异化”,赢得顾客的第一眼和第一笔生意。 “创意”,是杀手竟争纪元的重要生存之道。 当今,唯有敢用创意改变公司运作模式,提供顾客耳目一新的体验,并且和竞争对手走迥然不同道路的人,才有机会成为人赢家。所以,如果你要成功,一定要经常打破规则,培养创造性的态度,在不寻常的地方寻找新的观念,总之,创造性的态度可以使我们更易于接受各种不同的可能性和 改变。 环顾我们四周,无论是工作场所或居家环境,每个人都“身处在创意事物中”,睁开双眼看―看,我们周遭的东西,比如说:飞机、地铁、电梯、汽车,行动电话、互联网、迷你笔记型电脑、LCD电视……那一样不是人类文明别出心裁创意的“创造、管理和运用观念”的成果? 创意,就是创造一笔大生意 “创意”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新的点子”,它

是创造性思考的智慧结晶,它和生命的创造一样有趣。 有创意的点子、发明,并不是突然蹦出来的,而是不断地经由思维、萌芽,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思索各种可能性,然后去芜存菁评估后,挑出实际的解答,从事“研发”过程,才孕育而成的晶华。 一个好的创意,不但可以制造许多的“乐趣、机会”, 而且更是创意下的“最大获利者”。 你一定知道“迪士尼公司”(Walt Disney)吧! “迪士尼公司”可以说是当今全球最大、最有名的娱乐王国。 提到“迪士尼”,我们马上会想到它和皮克斯(Pixar)动画工作室合作推出的动画片包括:[超人特攻队](Thelncredibles)、[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坐山危机](A Bug’s Life)、(玩 具总动员1.2)(ToyStory 1.2)、[怪兽电力司公司](Mousters,Inc),每一部作品,在美国一上映就票房亮丽,全美票房飙 破三亿美元大关,令同业个个跌破眼镜,几乎每一部动画都成为美国影史最卖座动画电影。 目前,迪士尼除了拥有影视创作等多家公司之外,并同时拥有迪士尼主题乐园及设施、迪士尼商品、迪士尼唱片、出版及软件公司,当然还包括相当著名的迪士尼电视电台播送网,堪称是全球最受瞩目的娱乐业巨人。 人家都知道创办人华特?迪士尼本人是一位梦想实现家,而且他也是公司的创意来源。在他在世之前,他凭着本身创

中西文化差异之心理差异

从中西文化差异看心理咨询中国化的必要性关于文化的概念界定有很多,但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文化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人的有意识活动,主动地改变自然物;二是自然物在人的活动作用下改变了面貌和秩序,变成了“文化物”;三是文化与人相互界定、互为前提、相互建构。可以说,文化的意义由人的心理活动赋予,同时又制约着人的心理和行为。学者们从文化内涵与社会化等方面分析文化对人们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发现个体的动机兴趣、价值体系、思想观念等无不打上文化的烙印。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有各自鲜明的特点,二者的差异导致了中国人和西方人在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心理活动上呈现出各自旗帜鲜明甚至是迥然不同的特点。正如香港着名心理学家彭迈克所说:“心理学不幸是西方人创建的,结果,西方的心理学研究了太多的变态心理和个性行为。如果心理学是由中国人创建的,那么它一定是一门强调社会心理学的基础学科。”西方心理学和心理咨询建立在西方文化基础之上,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中国文化的独特性要求中国心理咨询的发展必须走中国化的道路。 一、价值取向的差异 与欧洲的长期分散、混乱不同,中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绝大部分时间处于统一、有序的状态中。在“大一统”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中,中国人形成了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认为个人是集体中的一员,个人应该与集体保持一致,集体意志高于个人意志。而西方则推崇个人主义,更重视个人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个人利益是集体利益的前提。在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下,中国人在观念上认为个人是微不足道的,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情绪上压抑自己,不在他人面前轻易表露情感;行为上遵守群体的规范,追求共性。在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下,西方人在观念上认为个人应该追求自由和民主;情绪上主张表达情绪,不压抑情绪;行为上强调个性,追求标新立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