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

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

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

一、引言

神经内科疾病是指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的疾病,包括神经、脑、脊髓、神经节和神经肌肉接头等组织的异常。此疾病常见于所有年龄段的人群,并常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和心理负担。本文将全面介绍神经

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以便医务人员能够更好地优化病患的生

活质量。

二、神经内科疾病分类

神经内科疾病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

2. 炎症性疾病:如脑膜炎、脑炎等。

3. 代谢性疾病:如脑血管痉挛、脑炎症等。

4. 肌肉疾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肌无力等。

5. 神经损伤:如周围神经损伤、脊髓损伤等。

三、神经内科疾病诊断

1. 详细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医生应仔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症

状出现的时间、病情的发展过程等。在体格检查时,医生通常会检查

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脑部触诊。

2. 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明确疾病的类型和

程度,例如血液检查、脑电图、磁共振成像等。

3. 生物组织检查:有时,医生需要进行生物组织检查以确定诊断,

如肌肉活检、脑脊液检查等。

四、神经内科疾病治疗

1. 药物治疗:根据神经内科疾病的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医生可以

开具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例如,对于高血压引起的脑血管疾病,医

生可能会开具抗高血压药物。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用于改善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的运动和感觉

功能。例如,对于肌无力患者,医生可以开具物理治疗计划来增强肌

肉力量。

3.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神经内科疾病,手术可能是必要的选择。例如,对于脑瘤患者,医生可能会推荐手术切除来缓解症状。

4. 心理支持:神经内科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

因此,心理支持和咨询在治疗过程中同样重要。

五、神经内科疾病预防

预防神经内科疾病的关键是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定期进行体检,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2.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入适量的营养素。

3. 做适度的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4. 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

5. 避免吸烟和酗酒等不良习惯。

6. 控制好体重,避免肥胖。

六、结论

通过本指南,我们希望提供一个全面且实用的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患者。在日常实践中,医生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以提高疗效和减轻患者的痛苦。

常见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部分神经内科诊疗指南 第一章偏头痛 第二章短暂脑缺血发作 第三章脑梗死 第四章脑出血 第五章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六章急性脊髓炎 第七章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第八章帕金森病 第九章重症肌无力 第十章癫痫 第十一章面神经炎 第十二章单纯疱疹病毒脑炎 第二部分神经内科技术操作规范 腰椎穿刺术 神经内科诊疗指南 第一章偏头痛 偏头痛(migraine)就是一种反复发作得血管性头痛,呈一侧或双侧疼痛,常伴恶心或呕吐,对光或声音刺激敏感,少数典型者发作前可出现各种视觉、感觉、运动等先兆。常有家族史。在女性中多见,常在青春期起病,少数在成人期或儿童期起病。根据不同得临床表现分为多种类型:普通型、典型、基底动脉型、眼肌

麻痹型、偏瘫型、视网膜、偏头痛等位症等。 【诊断】偏头痛诊断标准(国际头痛学会) 一、无先兆得偏头痛 1、至少5次下述2~4得发作 2、头痛持续4~72小时(未经治疗或无效得治疗) 3、头痛至少具有下列2个特征 (1)一侧性 (2)搏动性 (3)中等强度或剧烈(影响日常生活) (4)上楼或其她类似得日常活动使之加重 4、头痛中至少有下列得1项 (1)恶心与或呕吐 (2)畏光及畏声 5、至少有下列之一 (1)病史、体检包括神经系统检查显示非继发性头痛 (2)病史,及-或体检,与-或神经系统检查显示为继发性头痛,但被进一步检查所否定 (3)有继发性头痛,但首次偏头痛发作与引起继发性头痛得疾病在时间上无关 二、有先兆得偏头痛 1、至少2次下述2得发作。 2、下列4项中至少有3项 (1)有一次或多次完全可逆得先兆,先兆得症状表明局灶性大脑皮层与-或脑干功能障碍 (2)至少1种先兆逐渐出现超过4分钟或多种先兆依次出现 (3)先兆持续时间不超过60分钟(1种以上先兆,时间可按比例延长) (4)先兆后头痛与先兆间隔不定,少于60分钟(也可在先兆前或与先兆同时) 3、至少有下列之一 (1)病史、体检包括神经系统检查显示非继发性头痛。

常见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设计及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神经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 目录 第一部分神经科诊疗指南 第一章偏头痛 第二章短暂脑缺血发作 第三章脑梗死 第四章脑出血 第五章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六章急性脊髓炎 第七章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第八章帕金森病 第九章重症肌无力 第十章癫痫 第十一章面神经炎 第十二章单纯疱疹病毒脑炎 第二部分神经科技术操作规 腰椎穿刺术

神经科诊疗指南 第一章偏头痛 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呈一侧或双侧疼痛,常伴恶心或呕吐,对光或声音刺激敏感,少数典型者发作前可出现各种视觉、感觉、运动等先兆。常有家族史。在女性中多见,常在青春期起病,少数在成人期或儿童期起病。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多种类型:普通型、典型、基底动脉型、眼肌麻痹型、偏瘫型、视网膜、偏头痛等位症等。 【诊断】偏头痛诊断标准(国际头痛学会) 一、无先兆的偏头痛 1、至少5次下述2~4的发作 2、头痛持续4~72小时(未经治疗或无效的治疗) 3、头痛至少具有下列2个特征 (1)一侧性 (2)搏动性 (3)中等强度或剧烈(影响日常生活) (4)上楼或其他类似的日常活动使之加重 4、头痛中至少有下列的1项 (1)恶心和或呕吐 (2)畏光及畏声 5、至少有下列之一 (1)病史、体检包括神经系统检查显示非继发性头痛 (2)病史,及-或体检,和-或神经系统检查显示为继发性头痛,但被进一步检查所否定 (3)有继发性头痛,但首次偏头痛发作与引起继发性头痛的疾病在时间上无关 二、有先兆的偏头痛 1、至少2次下述2的发作。 2、下列4项中至少有3项 (1)有一次或多次完全可逆的先兆,先兆的症状表明局灶性大脑皮层和-

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

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 一、引言 神经内科疾病是指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的疾病,包括神经、脑、脊髓、神经节和神经肌肉接头等组织的异常。此疾病常见于所有年龄段的人群,并常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和心理负担。本文将全面介绍神经 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以便医务人员能够更好地优化病患的生 活质量。 二、神经内科疾病分类 神经内科疾病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 2. 炎症性疾病:如脑膜炎、脑炎等。 3. 代谢性疾病:如脑血管痉挛、脑炎症等。 4. 肌肉疾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肌无力等。 5. 神经损伤:如周围神经损伤、脊髓损伤等。 三、神经内科疾病诊断 1. 详细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医生应仔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症 状出现的时间、病情的发展过程等。在体格检查时,医生通常会检查 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脑部触诊。

2. 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明确疾病的类型和 程度,例如血液检查、脑电图、磁共振成像等。 3. 生物组织检查:有时,医生需要进行生物组织检查以确定诊断, 如肌肉活检、脑脊液检查等。 四、神经内科疾病治疗 1. 药物治疗:根据神经内科疾病的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医生可以 开具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例如,对于高血压引起的脑血管疾病,医 生可能会开具抗高血压药物。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用于改善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的运动和感觉 功能。例如,对于肌无力患者,医生可以开具物理治疗计划来增强肌 肉力量。 3.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神经内科疾病,手术可能是必要的选择。例如,对于脑瘤患者,医生可能会推荐手术切除来缓解症状。 4. 心理支持:神经内科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 因此,心理支持和咨询在治疗过程中同样重要。 五、神经内科疾病预防 预防神经内科疾病的关键是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定期进行体检,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2.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入适量的营养素。 3. 做适度的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神经内科诊疗规范和操作指南

神经内科诊疗规范和操作指南 目录 一、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3) 2、脑梗死 (4) 3、脑出血 (8) 4、蛛网膜下腔出血 (10) 5、病毒性脑炎 (12) 6、急性脊髓炎 (13) 7、吉兰-巴雷综合征 (15) 8、癫痫 (16) 9、癫痫持续状态 (18) 10、帕金森病 (21) 二、神经内科疾病操作规范 1、腰椎穿刺术 (23) 2、心肺复苏术 (25) 临床治疗指南疾病诊疗规范神经内科汇编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一、病史采集 1.发病年龄、诱因,发作形式、持续时间、复发形式。 2.恢复完全否,是否留有后遗症。 3.既往是否有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动脉炎等病史。 二、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体位、面色、全身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 (1)大血管搏动情况,有无杂音; (2)心脏有无杂音,节律规则否,大小等; (3)发作时体征。

三、辅助检查 1.头部CT、MRI检查; 2. 血糖、血脂、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凝血四项; 3. 颈动脉系统及心脏彩超,经颅TCD,必要时行DSA或MRA检查。 四、临床诊断 多数病人年龄50~70岁,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或高脂血症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突然发病,持续时间为5~20分钟,多在1小时内缓解,最长不超过24小时,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恢复完全,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构影像学(CT、MRI)检查无责任病灶;常反复发作,多为刻板性。凡临床症状持续超过1小时且神经影像学检查有明确病灶者不宜称为TIA。根据颈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不同而表现不同。 1.颈动脉系统TIA:单眼一过性黑蒙、失明,发作性偏瘫或单瘫,可伴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 2.椎基底动脉TIA:阵发性眩晕、恶心、呕吐,很少耳鸣,也可出现复视,眼震,共济失调,平衡障碍,构音障碍及交叉瘫。 3.实验室检查有时可发现高血压,高血糖,血液高凝等,有时也可发现心脏的节律异常及杂音等。 五、鉴别诊断 1.癫痫的部分性发作。 2.梅尼埃病。3.阿-斯综合征。 六、治疗 治疗目的:消除病因、减少及预防复发、保护脑功能。 病因治疗:如控制高血压,使血压<140/90mmHg,糖尿病患者伴高血压者血压<130/85mmHg。有效控制糖尿病HbAlC<6.5%、高脂血症(使胆固醇<5.2mmol/L,LDL<2.58 mmol/L)、血液系统疾病、心律失常等。对颈动脉有明显动脉粥样硬化斑、狭窄(>70%)或血栓形成,影响脑内供血并有反复TIA者,可行血管内介入治疗。 预防性药物治疗 (1)抗血小板聚集剂: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医院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隐袭起病,表现为的记忆力和认知功能持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可伴有各种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未明。 根据上述定义,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 一级医院 疑诊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转诊至二级医院。 二级医院 1.阿尔茨海默病的初步诊断、治疗; 2.已确诊的阿尔茨海默病需长期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患者; 3.中、晚期阿尔茨海默病无其它严重合并症仅需对症支持治疗的患者; 4.符合以下条件患者,转诊至三级医院:①阿尔茨海默病的初步诊断及治疗困难;②中、晚期阿尔茨海默病有其它严重合并症患者。 三级医院 1.所有阶段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治疗; 2.伴有各种内科疾病及其它神经系统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肺心病、心脑血管疾病、帕金森氏病、抑

郁症、焦虑症等阿尔茨海默病多学科的评估及治疗; 3.合并重要脏器功能损害及各种感染性疾病、中毒性损害、外科疾病需手术治疗等阿尔茨海默病的评估和治疗; 4.阿尔茨海默病中、晚期严重精神障碍的治疗; 5.符合以下条件患者,可转下级医院:①阿尔茨海默病诊断及治疗明确;②合并症已有效控制需长期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患者。 癫痫及癫痫持续状态 癫痫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患,是一组疾病,以大脑神经元反复突然过度放电所致的间歇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为特征。患者发作可表现为感觉、运动、意识、精神、行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或兼而有之。每次发作称为痫性发作,持续存在的癫痫易感性所导致的反复发作称为癫痫。在癫痫中,由特定症状和体征组成的、特定的癫痫现象称为癫痫综合征、癫痫持续状态(SE)或称癫痫状态,是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未完全恢复又频繁再发,或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不自行停止。长时间癫痫发作,若不及时治疗,可因高热、循环衰竭或神经元兴奋毒性损伤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各种癫痫发作均可发生持续状态,但临床以强直一阵挛持续状态最常见。全身性发作的癫痫持续状态(SE)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常伴有颅压增高表现。 根据上述定义,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

常见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常见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部分神经内科诊疗指南 第一章偏头痛 第二章短暂脑缺血发作 第三章脑梗死 第四章脑出血 第五章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六章急性脊髓炎 第七章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第八章帕金森病 第九章重症肌无力 第十章癫痫 第十一章面神经炎 第十二章单纯疱疹病毒脑炎 第二部分神经内科技术操作规范 腰椎穿刺术 神经内科诊疗指南 第一章偏头痛 偏头痛(migraine)就是一种反复发作得血管性头痛,呈一侧或双侧疼痛,常伴恶心或呕吐,对光或声音刺激敏感,少数典型者发作前可出现各种视觉、感觉、运动等先兆。常有家族史。在女性中多见,常在青春期起病,少数在成人期或儿童期起病。根据不同得临床表现分为多种类型:普通型、典型、基底动脉型、眼肌 麻痹型、偏瘫型、视网膜、偏头痛等位症等。 【诊断】偏头痛诊断标准(国际头痛学会) 一、无先兆得偏头痛 1、至少5次下述2~4得发作

2、头痛持续4~72小时(未经治疗或无效得治疗) 3、头痛至少具有下列2个特征 (1)一侧性 (2)搏动性 (3)中等强度或剧烈(影响日常生活) (4)上楼或其她类似得日常活动使之加重 4、头痛中至少有下列得1项 (1)恶心与或呕吐 (2)畏光及畏声 5、至少有下列之一 (1)病史、体检包括神经系统检查显示非继发性头痛 (2)病史,及-或体检,与-或神经系统检查显示为继发性头痛,但被进一步检查所否定 (3)有继发性头痛,但首次偏头痛发作与引起继发性头痛得疾病在时间上无关 二、有先兆得偏头痛 1、至少2次下述2得发作。 2、下列4项中至少有3项 (1)有一次或多次完全可逆得先兆,先兆得症状表明局灶性大脑皮层与-或脑干功能障碍 (2)至少1种先兆逐渐出现超过4分钟或多种先兆依次出现 (3)先兆持续时间不超过60分钟(1种以上先兆,时间可按比例延长) (4)先兆后头痛与先兆间隔不定,少于60分钟(也可在先兆前或与先兆同时) 3、至少有下列之一 (1)病史、体检包括神经系统检查显示非继发性头痛。 (2)病史,及-或体检,与-或神经系统检查显示为继发性头痛,但被进一步检 查所否定。 (3)有继发性头痛,但首次偏头痛发作与引起继发性头痛得疾病在时

神经内科诊疗指南 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内科是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以及监护和康复的学科。神经内科的临床诊疗指南是医务人员进行神经内科临床诊疗的重要参考。在神经内科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 需要掌握一些技术操作规范,下面将介绍有关技术操作规范的具体内容。 一、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操作规范 1.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时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掌握既往病史、家族史等情况,并检查患者的症状、体征等。 2. 体格检查前,应让患者放松身体,逐一进行检查,有助于发现疾病的早期症状。 3.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主要包括:神经系统形态检查,包括外形、颅内压力、洛依斯体征、震颤、意识等检查;切断感觉通路、神经束(又称萎缩性麻痹型面肌痉挛) 的检查;神经系统功能检查,包括运动、感觉、反射、共济等检查。 4.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时,应使用专业设备,如脑电图、神经肌肉电图、头部影像学等设备,以辅助检查。 二、神经影像学检查操作规范 1. 神经影像学检查进行前,应告知患者采用哪种影像学检查,准备要求,如饮食、睡眠等方面。同时,应询问患者对药物的过敏情况,告知其他细节。对于无意识患者,应事先进行肛门排气、膀胱排尿等操作。 2. 检查前,应使用专业设备检查病人的心脏、呼吸、脉搏等重要指标。依赖电子器材的设备操作应开启电源和搜寻网络。

3. 检查程序应符合规范,具体包括调整好检查设备的设置,例如调整好CT扫描位置,正确定位等。 4. 对于无创性检查,如CT、MRI等,应告知患者相关的检查内容及检查时注意 的事项,给予充分的配合,避免因过度紧张而影响正常检查。 5. 对于需要使用有创性技术进行的检查,如脑脊液检查、脑室造影等,必须告知患者可能的并发症,并且对患者进行充分的相关检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三、体液检查操作规范 1. 体液检查包括血液、脑脊液等,应确保血液、标本采集和传输的质量,以保证检查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 采血前,应选择好适宜的采血地点,并确定采血的部位,即防止采血失败及其不可预料的后果,例如淋漓不停。 3. 在采集体液之前,应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呼吸等,以确保安全。 4. 采集体液需要使用专用器械,如针头、引流、管道等,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执行,防止交叉感染和其他风险。 5. 采集体液后,在传输过程中,应保证标本不受污染,不会遭受变形等。 四、药物治疗操作规范 1. 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应根据具体病情给予合适的用药建议和治疗方案。

神经内科诊疗指南 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内科是临床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体神经系统的疾病和异常,如脑部疾病、神经肌肉疾病等。对于神经内科患者的诊疗,需要进行严格的技术操作 规范,下面介绍神经内科诊疗指南的技术操作规范。 1. 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是神经内科的重要诊疗手段,包括锤砧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等。在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技术操作规范: (1)仔细观察患者的姿势、表情、精神状态等。 (2)询问患者有关症状和病史,并记录相关资料。 (3)进行肌力和病理反射检查,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 (4)对于病情不明的患者,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神经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 2. 神经肌肉电图检查 神经肌肉电图检查是评估神经肌肉功能的常用方法,可用于诊断多种神经肌肉疾病。在进行神经肌肉电图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技术操作规范: (1)确诊检查前24小时内未接受快速作用神经肌肉阻滞剂的药物治疗。 (2)保持患者情绪稳定,放松肌肉。 (3)将电极粘贴在患者肌肉和神经上,进行神经肌肉电图检查。 (4)根据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神经肌肉功能。 3. 脑电图检查 脑电图检查是诊断脑部疾病的重要方法,可用于诊断脑电异常、癫痫等疾病。在进行脑电图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技术操作规范: (1)确保患者出现脑电波,床铺环境安静,以避免误诊。 (2)将电极粘贴在患者头部,进行脑电图检查。 (3)对于急性恶化的脑电图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治疗。 4. 脑血流动力学检查

脑血流动力学检查是评估脑血管病变的重要方法,可用于评估脑血流情况,诊断脑卒中等疾病。在进行脑血流动力学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技术操作规范: (1)评估患者的心脏、肺功能情况,排除可能的并发症。 (2)进行脑血流动力学检查,评估脑血流情况。 (3)对于检查异常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5. 神经内镜检查 神经内镜检查是通过镜子等工具对神经系统进行内窥镜检查,可用于诊断脑血管异常、颅内压增高等疾病。在进行神经内镜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技术操作规范: (1)确保患者情绪稳定,应避免患者紧张、恐惧等情绪。 (2)进行心电监护,定期检查患者生命体征。 (3)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不同的神经内镜检查方法。 (4)在检查过程中,应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止血、缩小血管等。 总之,在进行神经内科诊疗时,需遵守严格的技术操作规范,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对于治疗中出现的问题,还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神经内科疾病常规诊疗指南

神经内科疾病常规诊疗指南 引言 神经内科疾病是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疾病。本指南旨在提供神经内科疾病的常规诊疗方法和策略。 一、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包括详细询问病史、家族史、过敏史等,以及进行神经系统的感觉和运动检查、脑神经检查、脑脊液检查等。 二、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方法包括神经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等)、电生理学检查(包括脑电图、神经电图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等)等。 三、常见疾病的诊疗策略 1. 中风(脑卒中) - 早期抗凝治疗或溶栓治疗 - 降低危险因素的干预(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

-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等 2. 癫痫 - 抗癫痫药物治疗 - 外科手术治疗 - 管理癫痫发作的急救措施 3. 帕金森病 - 药物治疗,如多巴胺类药物 - 物理治疗,如运动疗法、物理疗法等- 手术治疗,如深部脑刺激术 4. 多发性硬化症 - 免疫调节剂的使用 -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等- 支持性治疗,如药物治疗症状 5. 颅脑外伤 - 急救措施,如清创、止血等 - 颅内压监测及调控

-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认知康复等 四、专科诊疗 对于一些特殊的神经内科疾病,如神经肌肉病、脊髓损伤等,可以转诊至相关专科进行进一步诊疗和治疗。 结论 本指南提供了神经内科疾病常规诊疗的指导,但具体诊疗仍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判断进行个体化决策。 注:本指南仅为参考,具体诊疗应咨询专业医生并遵循相关治疗指南。 参考文献: 1. 张三, 李四. 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 中国神经内科杂志, 20XX, XX(X): XXX-XXX. 2. 王五, et al. 神经内科疾病的辅助检查及诊断. 中华神经科学杂志, 20XX, XX(X): XXX-XXX.

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第一节吉兰巴雷综合征 【概述】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又称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是目前我国引起小儿急性弛缓性瘫痪的最常见原因。本病是一种急性免疫性周围神经病,感染或疫苗接种可诱发。周围神经内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以及神经纤维脱髓鞘、轴索变性。临床上以进行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为主要特征,常伴有颅神经受累,Ⅸ、Ⅹ、Ⅻ后组颅神经麻痹时引起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和咳嗽无力,易引起吸入性肺炎和窒息。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肌麻痹。本病感觉障碍相对较轻,以主观感觉异常和神经根痛为主。部分患儿可有一过性尿潴留,直立性低血压、窦性心动过速、出汗异常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病程自限,瘫痪进展期不超过4周,绝大多数患儿于数周或数月恢复,10%~15%患儿于起病后1年遗留不同程度的肌无力,个别患儿(1.7%~5%)急性期死于呼吸衰竭。 【病史要点】 1、病前2~4周是否有前驱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腹泻、出疹性疾病、流感、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或预防接种史。

2、起病形式,瘫痪发生的时间,瘫痪的部位和发展(多从双下肢开始,上行性发展,或由双上肢开始,下行性发展),瘫痪的程度和持续进展的时间,尤其应注意是否伴有流涎、呛咳、吞咽困难、声嘶、咳嗽无力,以及呼吸困难。 3、询问有无神经根痛,有无肢体的感觉异常,如手足发麻、疼痛,手套或袜套样的感觉减退。 4、询问有无一过性尿潴留,有无多汗等。 5、既往是否有过类似的瘫痪病史。 【体检要点】 1、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注意四肢肌力降低及其程度、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征阴性、有无早期出现的肌萎缩。有无颅神经麻痹,尤其是Ⅸ、Ⅹ、Ⅻ后组颅神经。 2、一般体检中注意血压、呼吸、心率,尤其注意有无呼吸肌麻痹,有无胸式呼吸或腹式呼吸的减弱或消失,有无青紫、呼吸困难及心律紊乱。 【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典型的脑脊液改变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正常,而蛋白含量增高。“蛋白-细胞分离”于病程后1周逐渐明显,第 2、3周达高峰。 2、神经传导功能检查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F波缺如或潜伏期延长;或神经传导波幅明显降低。

神经内科诊疗指南

神经内科诊疗指南

神经内科诊疗指南 1、中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10 2、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 3、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4、周围神经病疾病暨中国吉兰-巴雷综合征(格林-巴利综合征)诊治指南 5、癫痫诊治指南(含癫痫持续状态和抗癫痫药物的合理应用) 6、 AHA/ASA 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14) 7、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指南 8、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 9、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疗规范 10、头痛诊疗规范(诊断、鉴别诊断、相关检查及治疗) 11、神经肌肉接头疾病(重症肌无力) 12、运动神经元病暨中国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 13、脊髓疾病诊疗规范 14、神经康复治疗 15、颅高压诊疗规范 16、神经系统危急重症的抢救(昏迷、脑疝、呼吸机麻痹、癫痫持续状态)

中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10 卒中是目前世界上导致人类死亡的第2位原因,我国2004—2005年完成的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显示,脑血管病已跃升为国民死因的首位[1]。卒中也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本病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家庭和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痛苦。尽管近年脑血管病的诊疗技术已有很大进展,并较大程度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是由于绝大部分卒中患者的病理生理过程无法逆转,因此,减少卒中疾病负担的最佳途径还是预防,特别应强调一级预防,即针对卒中的危险因素积极地进行早期干预预防,减少卒中的发生。2007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向全国推广使用,其中包括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建议。基于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国外指南的更新[3-4],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对该指南进行全面修订,参考文献截至2010年12月。文中推荐级别和证据级别的标准与《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10》[5]一致。 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与不可干预两种,年龄和性别是两个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卒中的危险性持续增加,55岁以后每10年卒中的危险性增加1倍。世界各国普遍存在性别之间的明显差异,从总体看,卒中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1~1.5:1。此外,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还有种族和家族遗传性等。可干预的一些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大量饮酒、缺乏体力活动、颈动脉狭窄等。本指南对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不做赘述,只对可干预的主要危险因素分述如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