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声声慢》练习#(精选.)

《声声慢》练习#(精选.)

《声声慢》练习#(精选.)
《声声慢》练习#(精选.)

《声声慢》练习

苏州吴县中学李君仁

A卷

双基再现

1.★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开辟.透辟.辟.邪辟.谣

B.颤.动颤.音颤.栗打颤.

C.劲.敌径.赛胫.骨靓.妆

D.看.护勘.误神龛.鸟瞰.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寻觅炒鱿鱼轻歌慢舞绿草如茵

B.绿阴肖像画乍暖还寒绿树成荫

C.树阴侃大山推杯换盏自负赢亏

D.阴凉出洋相计日成功梧桐细雨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将息:将要休息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憔悴损:枯萎凋谢

C.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情形

D.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敌:抵挡

4.★★★下面是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李清照是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工诗、文,更擅长词,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有词集《乐章集》传世。

B.晏殊是北宋仁宗朝的丞相,其词婉约含蓄,写景言情均属上乘,有词作《珠玉集》。C.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代表作有《雨霖铃》《八声甘州》等。

D.古人论词的风格,分豪放和婉约两派,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他们的词写得气魄大而无所拘束,是豪放派的代表;柳永、李清照、周邦彦等的词显得婉约含蓄,属于婉约派。

5.★★★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内容。

词是与诗并峙的文学体式,它起源于

,盛行于;由于原为配乐歌唱而写的歌词,故又称。词的别名还有、和。篇幅较长的常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节,叫“”或“”。

探究提高

阅读《声声慢》(节选),完成6~8题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6.★★“憔悴损”是写花还是写人的?

答:

7.★★★“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是写景的,同时也是抒情的,试作简

析。

答:

8.★★★“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愁包含了哪些内容?

答:

综合运用

9.★★★★请给下面的新闻加一个标题,要求能够概括主要内容,不超过18个字。

《新华每日电讯》报道:房地产市场的暴利,本质上是将城乡居民的辛苦钱聚集到了少数人手里。而这些少数人又将赚来的暴利,通过权钱交易、行贿受贿,拿到大量廉价的土地,继续赚取更多的暴利。这种赢者通吃的局面,不仅使社会财富分配严重畸形,而且形成了一个过分强调自身利益,为了实现自身利益不惜破坏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的“特殊利益集团”。答:

10.★★★★星期一上午,某电视台旅游频道来电话,邀请旅游协会李会长星期三晚上8点到2号演播厅,就成都市荣获“2006年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称号一事参加访谈,并希望在前一天晚上10点以前给电视台回电话(电话:36665888),以确认李会长能否参加。因李会长外出开会,如果你是协会的秘书,你怎样对第二天回来的李会长转述电话内容?

秘书对李会长说:

B 卷

比较阅读

读下面的甲乙二词,完成1~5题。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

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①,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②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柳永《八声甘州》)

注:①“颙望”即仰望;②“争”同“怎”。

1.★★两首词均写愁苦,一为流离失所之苦,一为羁旅之愁,但开头表达又有所不同,甲是;

乙是。

2.★★高明的诗人往往巧妙的点出季节,如甲中的“”就说明是春寒料峭时节;而乙中的“”也表明是肃杀的秋季。

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句表达的是:;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则是从对方角度设想,形象的刻画出妻子(或女友)

的心情。

4.★★★“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含义是:、“望故乡渺邈,

归思难收”与上片的关系如何?

答:

5.★★★下面是对甲乙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甲的抒情立足闺阁内,乙的抒情置身搂头栏杆旁,但由于写的是自己亲历的生活,故情词俱佳,感人至深。

B.“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一句与《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

C.甲乙两词中的“愁”都是抒情主人公惆怅愁苦的心境,二者的内涵是一致的。

D.两词景情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而拟人的运用,又赋予自然之物以人的情感,拓宽了词的意境;此外,乙中比喻的使用,也使抽象的感情具体可感了。

美文赏析

阅读下文,完成6~9题。

乡路带我回家

葛兆光

(1)“家”是一个具体的事物,“乡”是一个特定的地域,家乡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一样的感觉。四川人说到的家乡有一种又麻又辣又烫的味道,上海人的家乡梦里一定有越剧或评弹的声音。那个美国人丹佛在唱《乡路带我回家》时心里其实想的是他美利坚合众国那个乡村风情,可听得如痴如醉的中国人丹田里涌上来的一股乡思却是中国土地上的田园风光,秋风起,顿生鲈鱼莼菜之思。看来,没有人没有乡思。英国诗人潘恩的《家,可爱的家》,其实和中国陶渊明《归园田居》的意思是一样的,那种“East 0r west,H0me is best”的

情感,到处都是一样弥漫。

(2)不过,乡思究竟是不一样的。年纪轻的乡思是一回事,年纪大的乡思是一回事;历史短的乡思是“想家的时候”,历史长的乡思是“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中国人的乡思长得可以追溯到文学的源头,《诗·王风·君子于役》里一个远在异乡的人想起自己的家,就想起了那个“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的乡村黄昏景象。古人诗里那些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意象一而再再而三地让人想到自己的家。王维《渭川田家》写到“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就不免长叹“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式微》是《诗经》里的一首,其中有一句就是“式微式微,胡不归”。

(3)为什么不“归”?藏在中国人心里的那一个“归”字比起英文的“retum”和“go back to”来不知道多了多少内涵,它几乎是一个不可传译的字眼。陶渊明“守拙归园田”的“归”字背后,有中国人几千年来对自然的、对家庭的、对故乡的依恋,有中国人多少代以来寻找人生归宿的希望,这不仅仅是浪子回家,不仅仅是燕子归巢,还是一种对于都市喧嚣、对于世俗险恶、对于人心庸俗的深深失望。于是他们才把平静、朴素、单纯都寄托给了乡村,因为那才是一个人的“根”。没有人把这一份乡思贴在车水马龙和高楼大厦上,乡思似乎总是和现代科技背道而驰,从没有人把那一个能给人宁静的归宿想成是东京新宿地铁车站或纽约帝国大厦。追寻技术进步和生活富裕的人们总要在心里留下一块恬静而朴素的田园,就好像雕梁画栋的大观园里要有那么一个“勾起我归田之心”的稻香村一样。“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人总是有实用价值和永恒价值的两方面需求的。历史积淀愈厚的民族,大概这种思乡的情绪愈浓,就愈爱听那一首《乡路带我回家》。

(4)家毕竟是家。“人总有想家的时候”,但我们说的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家,而是弥漫在人们心中的归宿感。鲈鱼堪烩,莼菜可采,秋风每年都会吹落黄叶,每一个人都会有梦里的故乡,每一个梦里故乡都会有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亲切与温馨。当社会天翻地覆,时

代飞速变化时,人不止是需要向前奔跑,有时也需要回头望一望离自己越来越远的家乡。当红灯绿酒把人心放在搅拌机里搅得心烦意乱的时候,人就是需要一个平静的生活和家园的,这不仅是陶渊明时代古人的需要,也是计算机时代今人的需要。

(5)有人拍了一个电视剧叫《我爱我家》,很好。不过,在片子里只看到了家的热闹却没有体验到这个“家”的宁静,这让我很遗憾。流行歌曲从甜腻腻浓得化不开的卿卿我我中走出来,有人想尝试一下淡淡幽幽的乡思乡愁了,弯弯的月亮和童年的阿娇成了歌曲里的意象,这也很好。不过,有时词作者一个盹儿打过就把这乡思给忘了,浓浓的怀旧和淡淡的乡愁后面又突然接上一句“我的心充满惆怅,只因为古老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就让我觉得,也许现在的人毕竟不是“听雨僧庐下”的老人而是“听雨红罗帐”的少年。有少年的心态就不会真的回忆而只会真的幢憬。听那一夜雨声,“一任阶前点点到天明”的,是老人。那少年的乡愁,可能真是辛弃疾所说的“为赋新词强说愁”。

6.★★文中谈到中外游子的乡思之情“意思是一样的”,但又说“乡思究竟是不一样的”。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乡思究竟有哪些“不一样”。

答:

7.★★★文章第二段例析《诗·君子于役》《古诗十九首》中的意象后,再举王维的《渭川田家》为例时,为什么要特别提及《式微》的出处?

答:

8.★★★作者为什么认为乡村“才是一个人的根”?第(3)段中画横线的“实用价值”和“永恒价值”分别指什么?

答:

9.★★★作者评析了《弯弯的月亮》,认为当下流行歌曲所表现的乡愁是少年的“为赋新词强说愁”。你同意这样的立论吗?请说说理由。

答:

文采展示

10.★★★★《声声慢》里叠字的连用很有代表性,请结合学过的课文,说说叠字运用的好

处。要求:有观点、有例子,不少于200字。

高考模拟

11.★★★★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写一段树叶与阳光的对话。(07年高考四川卷)

早晨,树叶与阳光亲密地谈话。

树叶(感激地)说:(排比)阳光(谦逊地)说:(比喻)12.★★★★根据下列要求为漫画《大扫除》写一段文字。(07年高考四川卷)

要求:(1)概括说明画面主要内容。(2)点名漫画寓意。(3)40字-60字。

答:

A卷

双基再现

⒈C点拨:A“辟邪”中的“辟”读bì,其

余读pì;B前两个读chàn ,后两个读zhàn;

C都读jìng;D前三个读kān,最后一个读k

àn。

2.B.点拨:A.轻歌慢舞—轻歌曼舞C.自

负赢亏--自负盈亏D.计日成功--计日程功

3 A点拨:将息:休息。

4 A点拨:李清照是南宋词人,传世词作是《漱玉词》。

5唐代(朝)宋代(朝)曲子词诗余、诗之别裁和长短句“片”“阕”。

探究提高

6是指词人自己,因为“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由于词人在“寻觅无着”的愁绪里,连正常的起居都不正常,日渐憔悴。点拨:联系上片可以理解出来。

7“梧桐”、“细雨”、“点点滴滴”都是眼前景,同时又是抒情:秋雨梧桐更添愁绪,“点点滴滴”呈现在耳朵里,实际上滴在词人凄凉的心里和孤寂的灵魂里。点拨:从情景结合的角度理解。

8有思夫之愁、怀乡之意以及国破家亡之悲……点拨:结合背景作答。

综合运用

9答案示例:房地产市场已经形成“特殊利益集团”。点拨:注意关键词“房地产”、“利

益”等,在原材料中找关键句。

10答案示例:李会长,昨天某电视台旅游频道来电话邀请您明晚8时到电视台2号演播厅参加成都市荣获“2006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称号的访谈活动,能否参加,请您今晚10点以前回电话确认。电话号码是36665888。(称呼、人称转换共1分,时间准确1分,地点具体1分,事情叙述清楚1分,语言得体1分)李会长,昨天某电视台旅游频道来电话邀请您明晚8时到电视台2号演播厅参加成都市荣获“2006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称号的访谈活动,

能否参加,请您今晚10点以前回电话确认。电话号码是36665888。点拨:要注意称呼、人称转换,时间准确,地点具体,事情叙述清楚,语言得体。

B 卷

比较阅读

1甲是寓情于事和直接抒情;乙是融情于景情景合一。点拨:甲起首的“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主要是心理感受;乙开头的“暮雨”和“清秋”主要是写景。

2甲“乍暖还寒时候”、“满地黄花堆积”;乙“渐霜风凄紧”、“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点拨:对句子内容的理解。

3前者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浓重的思乡之情,使词人的心境更加黯然;后者这一细节形象地描

绘出妻子(女友)急切盼望丈夫(男友)归家的心情。点拨:结合语境理解,注意角度。

4前者写词人兀自坐着,无聊异常,天却故意不黑: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孤寂无聊的心境。后者与上片登高而望的凄凉景象联系起来,自然真切地展示了游子思归的凄苦心情。点拨:

前者是细节描写的作用,后者是章法上的严谨。

答案:5 C点拨:甲的“愁”内涵更丰富。

美文赏析

6.(1)地域区别,(2)思乡者阅历的区别,(3)民族历史文化积淀的区别。点拨:根据文意是关键。

7.(1)强凋中国人乡思传统悠长久远;(2)引出一个“归”字,导入下文。点拨:从意义和结构两角度理解。

8.在飞速变化的时代,人们在快:节奏“奔跑”过程中,会倦怠于喧嚣与险恶,于是渴望返璞归真,乡村宁静生活便成为人们构想的归宿,精神的家园。

实用价值——指人的物质追求

精神价值——指人的心灵归宿需求

点拨:联系现实及“根”的内涵作答。

9.答案示例:(1)同意。歌中所唱“惆怅”,抒发的并非归宿感,而是不满于“古老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家乡现代化速度还不快,跟不上时代步伐,也就是说并不是“回忆”,而只是“憧憬”,确实是少年心态的“强说愁”。

(2)不同意。词作者所抒发的乡愁并非本文作者所说的怀旧式乡愁(或“古典乡愁”),

而是希望家乡能摆脱古老的农耕社会模式,尽快融入现代化生活潮流。这是“时代在飞速变化”中的当今大多数游子的心愿。不能因为对故乡落后而惆帐,就认定不是真正的乡愁乡思。作者曲解歌词意旨,用据失当,立论欠稳。

点拨:此为开放式题目。考查学生思辨说理的能力。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①有判断(同意还是不同意),如果只答“同意”或“不同意”,不作任何展开,不可以;②有具体的推理、思辨过程和结论,如果只有一句话的结论而不出现说理过程,也不可以。

文采展示

10示例:叠字又叫重言,是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我国汉民族的语言文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叠字运用在诗文中,有的是形容词的叠用,突出事物的特征:如“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有的是名词的叠用,彰显事物对主人公的影响(或感受),如“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弦弦掩抑声声思,未成曲调先有情”;有的是动词的叠用,强化动作行为的震撼力,如“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不尽长江滚滚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等;李清照的《声声慢》更是将叠字运用到极致,将外在的环境(景物)与抒情主人公内在的情感巧妙对接,还能深化感情,文情并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就是如此。此外,叠字的运用还能使语言的节奏感更强,凸显作品的音乐美和建筑美。点拨:

联系学过的作品分类表达即可。

高考模拟

11示例:树叶:○1你用火一般的热情给我以新绿,给人们以温暖,给大地以光明,世界因你而流光溢彩。②你无私的关爱,慷慨的施与,温暖的呵护,是我的生命充满活力。

阳光:○1你是大地的外衣,不单是我,和煦的春风、绵绵的细雨也为你增添了美丽。②你是绿色的宝石,没有你的质地,在你身上也不可能闪烁我的光辉。点拨:注意二者的关系,用比喻和拟人辞格。

12答案示例:画面上有三个学生:女同学和男同学正大汗淋漓地打扫卫生,班长袖手旁观。

这幅画讽刺了不以身作则的班干部。点拨:看清人物身份、动作和神态。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