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病的中药治疗

常见病的中药治疗

常见病的中药治疗
常见病的中药治疗

常见病的中药治疗

内科病症

一、感冒:

(一)含义:感受触冒风邪为主的六淫之邪和时行病毒,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喷 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内科常见疾病。

(二)病因病机

1. 病因 :以风邪为主因

(1) (2) (3) (4)

2. 病

机 (1) (2) (3)

(4)

(5)

程中且可见寒与热的转化或错杂。

(三)分类及用药

1. 风寒感冒: 包括风寒表实证和风寒表虚证。

( 1 )风寒表实证 证候特点:轻者仅见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流涕清稀,咽痒,咳嗽,痰白,舌苔薄白, 脉浮。重者可伴恶寒发热,无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脉浮而紧。 证机概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内闭,肺气不宣。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 代表方剂:荆防败毒散。

常用中成药: 荆防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伤风停胶囊、表实感冒颗粒、 风寒感冒颗粒、感冒软胶囊、感冒疏风丸、都梁丸、小儿清感灵片等。

正柴胡饮颗粒

【药物组成】柴胡、陈皮、防风、甘草、赤芍、生姜。

【功能主治】发散风寒,解热止痛。用于外感风寒 初起,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 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等症。适用于流行性感冒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见 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0g 或3g (无糖型),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 2)风寒表虚证 证候特点:恶风发热,汗出,头痛,或有项强,咳喘,咳痰稀白,舌苔薄白,脉浮缓。 证机概要:风寒袭表,营卫失和,肺气不利。

治法:辛温解表,调和营卫。

代表方剂:桂枝汤。 常用中成药: 桂枝合剂

【药物组成】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2. 风热感冒: ( 1 )风热犯表证 证候

特点:身热较著,微恶风,无汗或有汗不畅,咳嗽,痰粘或黄,咽燥,或咽喉红肿 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证机概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

治法:辛凉解表。 代表方剂:银翘散。 常用中成药: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风六淫 风邪常兼夹它邪致病:寒、热、暑湿、湿、燥; 时

行病毒;

生活起居失当 ; 正气虚馁,卫外不固。

发病:卫气之强弱及感邪的轻重 病位:主要在肺卫。 病性:一般以实证居多,若素体正虚,

又感外邪,为本虚表实证。 病势:邪袭肺卫,多以表证为主,很少发生传变。 病机转化:初

起多见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 外邪束表犯肺,肺卫功能失调。在病

桂枝合剂、表虚感冒颗粒,等等。

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大枣。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用于外感风邪,头痛发热,鼻塞干呕,汗出恶风。 口服,一次 10?15ml ,—日3次。

包括风热犯表证及暑湿伤表证。

热感冒颗粒、桑菊感冒片、双黄连口服液、莲花清瘟胶囊、黄氏响声丸、芎菊上清丸、小儿解表颗粒、儿童清热口服液等。

双黄连口服液【药物组成】金银花、黄芩、连翘。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咳嗽,咽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支(20ml), —日3次。

(2)暑湿伤表证证候特点:身热,微恶风,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粘,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粘腻,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证机概要:暑湿伤表,表卫不和,肺气不清。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代表方:新加香薷饮。常用中成药:藿香正气水、沙溪凉茶、纯阳正气丸、香苏正胃丸、暑湿感冒颗粒、六合定中丸、龙虎人丹等。

藿香正气水

【药物组成】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白芷、苍术、厚朴(姜制)、生半夏、茯苓、陈皮、大腹皮、甘草浸膏。

【功能主治】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半支-1支,一日2次,用时摇匀。胶囊:口服,一次2?4粒, 一日 2 次。滴丸:口服,一次1~2袋,每日2次。

3.表里同病证候特点:寒热往来;或既有表证,又有里热,恶寒发热,口苦咽干,鼻塞声重,口渴,咽痛,咳嗽气急,痰黄而稠,心烦,或见溲赤便秘。

治法:表里双解;内外同治。常用中成药:防风通圣丸;柴胡口服液;小柴胡颗粒等。芩翘口服液

【药物组成】黄芩、连翘、荆芥、野菊花、玄参、水牛角、大黄(酒炙)、皂角刺、蜂房。【功能主治】疏风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止痛。用于急性咽炎、急性充血性扁桃体炎属内有郁热、外感风邪证者,症见:咽痛或吞咽痛,咽干灼热,口渴多饮、咳嗽,痰黄,便干,尿黄,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有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ml,—日3次。急性咽炎者,5天为一疗程,急性充血性扁桃体炎者,7 天为一疗程。

4.体虚感冒:包括气虚感冒、阴虚感冒、阳虚感冒和血虚感冒。

( 1 )气虚感冒证候特点:恶寒发热,或热势不盛,但觉时时畏寒,汗自出,头痛,鼻塞,咳嗽,痰白,咯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证机概要:素体气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袭。

治法:益气解表。代表方剂:参苏饮。

(2)阴虚感冒

证候特点: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或睡时盗汗,头痛,心烦,口干咽燥,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

治法:滋阴解表。

代表方剂:加减葳蕤汤。

(3) 阳虚感冒

证候特点:阵阵恶寒,甚至蜷缩寒战,或稍见发热,无汗或自汗,汗出则恶寒更甚,头 痛,骨节冷痛,面色苍白,语声低微,四肢不温,舌淡胖苔白,脉沉无力。

证机概要:素体阳虚,风寒外袭。

治法:助阳解表。

代表方剂:再造散。

(4) 血虚感冒

证候特点:头痛,身热,恶风,无汗或汗少,面色不华,唇甲色淡,指甲苍白,心悸, 头晕,舌淡苔白,脉细或浮而无力。

证机概要:素体血虚,邪犯肌表。

治法:养血解表。

代表方剂:葱白七味饮。

二、痰饮

(一) 基本概念

1. 痰饮

无形之痰饮一一只见其症,不见其形。(广义)

主要通过病理反应来确定,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心悸气短、神昏癫狂等

百病皆由痰作祟,怪病多由痰作祟 化痰治百病怪病

有形之痰饮——视之可见、触之可及、听之有声的痰浊(狭义)和饮液。指肺及呼吸道 的分泌液,由咳吐而出。

2. 化痰止咳平喘药:是指以化痰止咳药为主组成, 具有消除痰饮、镇咳作用,治疗各种 咳嗽喘息的一类药物。 可分为温化寒痰、清热化痰、理肺止咳、润肺化痰、平喘等五 类。

(二) 痰饮的病因病机

属于中医学“咳嗽”、 “喘证”等疾病范围。 痰的产生多由外感六淫、饮食所伤及内

伤七情等,引起肺、脾、肾各脏气化功能失常所致。肺主治节,若肺失宣肃,津液不化, 则可凝聚成痰;脾主运化,脾胃受伤,运化无权,水湿内停,则可凝聚成痰 ;肾司开阖, 肾阳不足,开阖不利,水湿上泛,亦可聚而为痰。由于痰的生成原因不同,所以有寒痰、 热痰、湿痰、风痰、郁痰、顽痰之异。痰留于体内,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或阻于肺, 或停于胃,或蒙心窍,或郁于肝,或动于肾,或流窜经络,引致诸多病证的发生,症状 表现各不相同。

(三) 用药

1. 温化寒痰剂

☆二陈丸 ☆小青龙合剂(颗粒、胶囊、口服液)☆祛痰

止咳颗粒

☆通宣理肺丸(颗粒、胶囊、口服液)

☆通宣理肺咳液(口服液) ☆橘红痰咳液(煎膏、颗粒)

二陈丸

【药物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用于痰湿停滞,咳嗽痰多,胸皖胀闷,恶心呕吐。

【症状】咳嗽痰多, 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 ,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 苔白 滑或腻,脉滑。

【方 解】 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橘红:燥湿化痰,理气行滞; 茯苓:健脾渗 湿;甘草:健脾和中; 生姜:制半夏之毒,化痰降逆,和胃止呕;乌梅:收敛肺气。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9?15g , —日2次。

2. 清热化痰剂

☆杏苏止咳糖浆(颗粒、囊、片) ☆杏苏止咳糖浆(胶囊、口服液) ☆止咳橘红颗粒

☆强力枇杷露 ☆二母宁嗽丸(片) ☆急支糖浆 ☆止咳化痰颗粒

【药物组成】酒黄苓、瓜篓仁霜、半夏、

胆南星、陈皮、苦杏仁、枳实、茯苓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用于肺热咳嗽,痰多黄稠,胸皖满闷。

【症状】咳嗽气喘,咯痰黄稠,胸膈痞闷,甚则气急呕恶,烦躁不宁,舌质红,苔黄腻, 清热化痰; 瓜蒌仁:润肠; 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化痰,通便; 枳

实:行气化痰; 半夏,陈皮,茯苓:化痰止咳(二陈汤);姜汁: 玄参200g 麦冬120g 川贝母80g 牡丹皮80g 白芍 甘草40g

【功能与主治】养阴清肺,清热利咽。用于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痰

中带血。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

4. 理肺止咳剂 ☆蛇胆川贝散 ☆蛇胆川贝液(散、胶 囊、软胶囊) ☆蛇胆川贝枇杷膏 ☆牛黄蛇胆川贝液(散、胶囊、滴丸) ☆蛇胆陈皮散(胶囊、片) ☆蛇胆陈皮口服液 蛇胆川贝散 【处方】蛇胆汁100g

【功能与主治】清肺,

【用法与用量】 口服,

祛痰。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根:止痢。用于肠炎痢 25?

50g ,水煎服;6?12g ,用40%乙醇浸服。

亦称“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泻出如水样。古人将大 便溏薄者称为“泄”,大便如水注者称为“泻”。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 季多见。本证可见于多种疾病,临床可概分为急性泄泻和慢性泄泻两类。

☆急支颗粒

☆清气化痰丸

☆痰咳净散(片)

清气化痰丸 ☆橘红丸(颗粒、胶囊) ☆肺力咳合剂(胶囊) ☆矽肺宁片 脉滑数。

【方解】胆南星: 黄苓:清热泻火; 和

胃止呕。

【用法与用量】 3. 润肺化痰剂 ☆养

阴清肺丸 ☆蜜炼川贝枇杷膏 养阴清肺丸 【处方】地黄200g 80g 薄荷50g 口服,一次6?9g ,一日2次;小儿酌减。

☆利肺片

☆养阴清肺膏(糖浆、口服液)

2次。

☆枇杷叶膏

☆祛痰灵口服液

☆消咳喘颗粒(胶囊、片)

☆金养麦片 ☆克咳胶囊 ☆消咳喘糖浆 5.平喘剂

☆ 止嗽定喘口服液

☆蛤蚧定喘丸 ☆ 消咳喘糖浆

☆固本咳喘片 ☆ 桂龙咳喘宁胶囊

☆咳喘宁合剂(片、口服液) ☆ 海珠喘息宁胶囊

☆苓桂咳喘宁胶囊 ☆ 海珠喘息定片

☆喘可治注射液 ☆ 苏子降气丸

☆止喘灵口服液(注射液) ☆ 定喘膏

☆复方川贝精胶囊(片) 消咳喘糖浆

【处方】满山红 【功能主治】 疾。

【用法用量】

三、泄泻

(一)含义: 叶:止咳,

川贝母600g 止咳,除痰。用于肺热咳嗽,痰多。

一次0.3?0.6g ,一日2?3次。

导功能失常,

黄连素片等。

2. 慢性泄泻: 清浊不分而下。常用中成药:四君子丸、香砂养胃丸、参苓白术散等;

或情志不调,肝失疏泄,横逆乘脾,运化失常,而成泄泻;或肾阳亏虚, 命门火

衰,不能温煦脾土,腐熟水谷,而致下泄。常用中成药:四神丸、附子理中丸、 济生丸。

四、失眠

(一) 含义:即睡眠失常。失眠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或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 虚胆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 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 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二) 病因病机:

1. 情志所伤或由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郁化火,邪火扰动心神,心神不安而不寐。 或由五志过极,心火内炽,心神扰动而不寐。或由思虑太过,损伤心脾,心血暗耗,神 不守舍,脾虚生化乏源,营血亏虚,不能奉养心神。

2. 饮食不节脾胃受损,宿食停滞,壅遏于中,胃气失和,阳气浮越于外而卧寐不安。

3. 病后、年迈久病血虚,产后失血,年迈血少等,弓I 起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 安而不寐。

4. 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素体阴盛,兼因房劳过度,肾阴耗伤,不能上奉于心,水火不 济,心火独亢;或肝肾阴虚,肝阳偏亢,火盛神动,心肾失交而神志不宁。

(三) 分类及用药

1. 阴虚火旺型: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膝酸软,口干津少,五心 烦热。 治法:滋阴养血,清心安神

常用中成药: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等。

2. 心脾两虚型: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无华。 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常用中成药:归脾丸;安神补心片;复方阿胶浆等。

3. 心胆气虚型:失眠多梦,易惊醒,胆怯心悸,遇事善惊,气短倦怠,小便清长。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常用中成药:安神定志丸;复方枣仁胶囊等。

其他科常见病证

一、月经不调. (一) 含义:也称月经失调,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常见病,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 常,或是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病因可能是器质性病变或是功能失常。

(二) 病因病机:泄泻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胃和大小肠。其致病原因,有感受外邪、饮

食不节、情志所伤及脏腑虚弱等,脾虚、湿盛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两者互相影, 互为因果。

(三) 分类及用药

1.急性泄泻:因饮食不节,进食生冷不洁之物,损伤脾胃,运化失常。常用中成药:保 和丸、健胃消食片、沉香化滞丸等;

或暑湿热邪,客于肠胃,脾受湿困,邪滞交阻,气机不利,肠胃运化及传 以致清

浊不分,水谷夹杂而下,发生泄泻。常用中成药:香连丸、苓连片、

由脾胃素虚,久病气虚或外邪迁延日久,脾胃受纳、运化失职,水湿内停,

(二)病因病机:

1.气虚不固或热扰冲任;

2.实证或因寒凝血瘀、冲任不畅;或因气郁血滞、冲任受阻;虚者因气血亏损,或阳气虚衰,以致血源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溢满;

3.冲任气血不调,血海蓄溢失常,多由肝气郁滞或肾气虚衰所致。

(三)分类及用药

1.月经先期

(1)血热型:

1)实热:月经提前,量多色深红,心胸烦闷,面红口干,尿黄便结,舌红苔黄。常用中成药:黄连胶囊;宫血宁胶囊;固经丸。

2)虚热:月经提前,量少色红,两颧潮红,手足心热,舌红苔少。

常用中成药:知柏地黄丸;百合固金口服液。

3)肝郁化热: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色红或紫,或夹有血块,经行不畅,乳房、胸胁、小腹胀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常用中成药:黄连胶囊;宫血宁胶囊;固经丸。

(2)气血亏虚型:月经提前,量多色淡,神疲肢软,心悸气短,或见纳少便溏,小腹空坠感。常用中成药:归脾丸;黄芪精口服液;补中益气口服液等。

2.月经后期

(1)血寒型:月经延后,量少色暗,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或见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常用中成药:阳和丸;附子理中丸等。

血虚型:月经延后,量少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常用中成药: 八珍益母丸;复方阿胶浆等。

(2)气滞型:月经延后,量少色暗有块,小腹胀痛,胸胁乳房作胀。常用中成药:逍遥丸等。

3.经期延长

⑴气虚型:月经淋漓不尽,神疲乏力,心悸少寐,纳少便溏。常用中成药:归脾丸等。血热型:月经淋漓不尽,量少色红,两颧潮红,手足心热,舌红苔少。常用中成药:黄连胶囊;宫血宁胶囊;固经丸。

4.痛经

(1)气滞血瘀型: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伴有乳胁胀痛,经量少而不畅,色黑有血块。常用中成药:益母草颗粒;调经丸等。

(2)寒湿凝滞型: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或见畏寒肢冷,经量少,色紫暗,有血块,伴有四肢不温,小便清长等。常用中成药:痛经丸;艾附暖宫丸等。

(3)气血亏虚型:

主症:经期或经后隐痛,喜按压,经量少而质稀,腰膝酸软,心悸气短,头晕眼花。常用中成药:归脾丸;黄芪精口服液;补中益气口服液;妇康片等。

(4)肝肾亏虚型:经后隐痛,经量少色淡,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常用中成药:枸杞菊地黄丸;妇科白凤口服液;妇科宁坤丸等。

二、小儿厌食症

(一)含义:是指小儿见食不香、食欲不振或胃纳不佳,甚则拒食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病症。

(二)病因病机

小儿厌食症属于中医学“内伤”范畴。发病原因主要由于饮食不当、他病伤脾、先天不足、情志失调所致。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胃。病机可概括为:脾胃不和。

(三)分类及用药

1.积食伤脾:面黄肌瘦,毛发稀疏,精神不振,困倦喜卧,脘腹胀满,食则呕吐,手足心热,烦躁易怒,口干,夜寐不宁,大便溏薄或干结,舌苔浊腻,脉滑。常用中成药:肥儿丸,健胃消食片,复方鸡内金片。

2.虫积伤脾:面黄肌瘦,毛发稀疏,精神不振,困倦喜卧,脘腹胀满,时有腹痛,位于脐周,大

便常规可见虫卵,舌淡苔薄,脉细弱。常用中成药:驱虫消食片,乌梅丸等。

3.脾胃气弱:面色黄暗无华,形体消瘦,发结如穗,精神萎靡,纳呆厌食,睡卧露睛,脘腹胀满,大便完谷不化,舌质淡红,苔腻,脉濡细而滑。常用中成药:参苓白术散,黄芪精口服液等。

4.气血两虚:面色晄白,唇干口渴,头大颈细,骨瘦如柴,腹部凹陷,发育迟缓,神疲困倦,哭声无力,纳呆厌食,大便溏泻,脉细弱无力。常用中成药:八珍口服液,复方阿胶口服液等。

5.胃阴不足:面色萎黄,多饮少食,口燥咽干,倦怠无力,肌肉消瘦,皮肤干燥。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津,脉细无力。常用中成药:小儿健脾颗粒,健儿素颗粒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