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d建模的布线

3d建模的布线

3d建模的布线
3d建模的布线

3D建模中关于面部布线教程

日期 2011年10月28日星期五发布人豆豆来源朱峰社区

朱峰社区老师表示,讲究面部布线的一个最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表情动画。人物内心的各种不同的心理活动,主要是通过面部表情的变化反映出来。而面部变化最丰富的地方是眼部(眉毛)和口部,其它部位则相应的会受这两部分影响而变化。对于面部表情,必须把整个面部器官结合起来分析。单纯只有某一部分的表情不能够准确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的。清楚的分析理解面部肌肉的走向分布和收缩方式,十分有利于把握面部的模型布线。

游戏模型的面数有一定的限制,但是布线不够的话就不能很好的表现想要的表情,因此“合理和足够的线”这个要求,作为我们游戏项目表情的制作的重要的制作标准。

下图是张布线相对比较理想的模型截图。线的密度分配主要集中在活动区域比较强烈的嘴部和眼睛部位。布线走向符合面部肌肉的走向,特别是鼻唇沟划分比较明显且合理。

怎样才能做到合理且足够的布线:

1.要想合理布好线,布线的方式一定要与肌肉运动的方向相符合,否则很难表达出你想要的表情。

2.不要怕麻烦或吝啬,关键部位舍不得布线,没有足够的可控点,表情就肯定做不到位。

3.必须对设置、动画有一定了解,也就要知道运动原理和方式,才能控制好表情目标体模型的度。

面部的肌肉的观察和理解。

表情肌肉:面部表情肌属于皮肤,为一些薄而纤细的肌纤维。一般起于骨或筋膜,止于皮肤。收缩时牵动皮肤,使面部呈现出各种表情。

眼部和嘴部是面部最为活跃的区域,其它部位则相应的会受这两部分影响而变化。因此我们重点关注这2个部分的肌肉走向位置,和运动方式。

眼部:

a.眼部的环状眼轮匝肌,位于眼眶部周围和上、下眼睑皮下。其收缩时能上提颊部和下拉额部的皮肤使眼睑闭合,同时还在眼周围皮肤上产生放射状的鱼尾皱纹。闭眼、思考等表情都会影响到眼轮匝肌.

b.横向的皱眉肌和纵向的额肌,皱眉肌:在额肌和眼轮匝肌的之间靠近眉间的位置。其收缩时,能使眉头向内侧偏下的方向拉动,并使鼻部产生纵向的小沟。

c. 降眉肌:位于鼻根上部皱眉机内侧,其中还包括降眉间肌。当其收缩时可以牵动眉头下降,并使鼻根皮肤产生横纹。一般来说,皱眉肌和降眉肌是共同参与表情变化的,在愁闷、思考等表情中可以使这几组肌肉紧张收缩而产生锁眉的表情。

c.环状的口轮匝肌和放射状的提肌可以实现很多动作。因此嘴部的布线相对密集。

口轮匝肌:也称口括约肌,位于口裂上下唇周围。口轮匝肌可以看成是环形的肌肉,在位置上可以分成内、外两个部分,内圈为唇缘、外圈为唇缘外围。口轮匝肌内圈在收缩时,能紧闭口裂呈抿嘴的表情,外圈收缩,并在颏肌的作用下产生撅嘴的表情。

d.嘴角的模型线的穿插

嘴角的布线要注意上嘴唇和下嘴唇的穿插。笑肌和颧肌肉的起点是靠近下嘴唇的嘴角部。笑的时候牵动的是下嘴唇的末端,上唇是被动牵引。

e.尤其要注意鼻唇沟。

在布线时一定要有一条完整的环状线确定鼻唇沟。

在口部周围有称为鼻唇沟和颏唇沟的两条曲线,其是构与面部形态的主要特征,同时对面部表情的变化影响也比较大。鼻唇沟是由上唇方肌和颧骨的上颌突构成,其位置在鼻翼两侧至嘴角两侧。颏唇沟是由下唇方肌和颏隆凸构成,位于下唇边缘并向颏结节上缘逐渐消失。

鼻唇沟是将面颊部及颌分开的体表标志,鼻唇沟是由面颊部有动力的组织和无动力的组织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形成。人们的许多表情动作,如微笑、哭泣等,都是通过鼻唇沟形态的改变,而开始启动的。例如,微笑始于鼻唇沟周围的肌肉,当它们收缩时,上唇便朝着鼻唇沟向后方牵拉,由于颊部厚厚的皮下脂肪,使唇在鼻唇沟处遇到阻力,使鼻唇沟弯曲并且加深。同样,在哭泣、示齿、咀嚼等表情及动作中,都会伴随表现出鼻唇沟的弯曲及加深。

青少年时,面部表情及静止状态、鼻唇沟形态的变化及原状都会给人一种自然和谐的感觉。当年龄超过30岁时,面部逐渐出现衰老变化,尤其是鼻唇沟的加深最为明显,这是由于面部皮肤的松垂堆积于鼻唇沟的颊侧,再加以鼻唇沟30余年的频繁活动,故在静止状态

下,鼻唇沟逐渐加深、变宽及伸长。见下图,30岁男人有明显的鼻唇

沟。

这些肌肉的形状和走向为我们的布线提供很好的指导方向

其实当你真正按着肌肉方向走,布线的基本架构已经很明显了。做出来的模型就会很适合制作表情。

注意点:

a.如果一个模型布线合理,那么视觉上也是合理的。布线肯定是顺从肌肉和结构的。

b .特别需要注意鼻唇沟的位置。起于嘴角外测脸颊,终于鼻头软骨上端。线的密度上需要达到满足鼻唇沟变形隆起的需要。使之能达到饱满的形体。鼻唇沟的位置是否正确,决定着笑、

哭、怒的表情好

坏。

c.嘴角的穿插。嘴角的活动范围大,很多表情需要嘴角表现。嘴角需要足够的线来搭建。才能做出需要的表情。

d.脸颊5星点,这个5星点产生的原因是眼部环状眼轮匝肌和环状的口轮匝肌布线的交会点。把这个点放在需要移动点最少的位置。

e .脸侧的布线,应该遵循下颚骨的方向,和咬肌的方向进行布线。因为我们的项目的表情东

西。需要下颚骨动画和blend动画一起配合使用。

综合布线系统项目施工工艺规范流程

综合布线系统(PDS) 1.施工工艺流程 2.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及措施 1)电缆作弯 A.电缆作弯的方法: ◆用两手握住电缆侧面,从电缆的起弯点开始,缓缓地顺次将电缆弯作好。一般先弯小一些,然后将电缆的两端直线部分向外反弯一

下,以防电缆在绑好后变形。 ◆成堆电缆作弯,应采用电缆枕头(木模),这样既保证质量,也便于施工。 ◆电缆弯好后,可用废芯线将电缆临时绑好;但不可用裸铜线捆绑,以免勒伤电缆外皮。 ◆作弯时,应尽可能一次弯作好。要避免一再修改而致使电缆芯线绝缘受损,而且一再修改民更不易达到作弯的要求。 ◆作弯时,应多次从上下左右前后各个侧面观察作弯质量,及时纠正不当之处。尤其在绑最初几根电缆时,因电缆较少,容易变形,更应注意。 B.机架电缆作弯的作法: ◆机架电缆下线,最好在一处下线。电缆较多时,可考虑两处下线。 ◆已绑好的电缆,需将线把与作成端的端子板对齐,用废芯线将电缆捆在电缆支铁上。 ◆先弯好最里面的一条电缆(即离机架最近的一条电缆),并把它绑在列走道横铁上,再依次作弯其他电缆。机架电缆下弯的弧度应一致,作弯时可利用作弯模板比量。 C.大走道上下电缆弯的作法: ◆电缆在直走道上绑至距作弯的1~2根横铁时,须先将电缆弯作好后再继续绑下去,不应将电缆绑到起弯点时才开始作弯。 ◆先按规定位置作好第一条电缆弯,并以此为准作其他各条电缆

弯。 ◆靠近电缆弯的1~2根横铁,应绑得稍紧一些。在每层转变处不宜压得过紧,以免电缆弯将被压拓下来,致使电缆弯不成型。 D.捆绑电缆注意事项: ◆捆绑电缆前应检查核对每根电缆的起始部位、路由和站电缆截面图的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而且设计预留的空位不得遗漏。 ◆捆绑电缆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单根捆绑法或成组捆绑法。 ◆电缆一般应在一组放完后一次捆绑;电缆条数较多时,可分几次捆绑,每次不超过20~25条,布放好一部份即可捆绑一部份。如电缆堆需凑齐一组方能捆绑时,应将电缆用临时扎线捆扎成形。 E.捆绑电缆: ◆捆绑电缆前,一般先从配线架一端开始整理,将电缆位置对准,危重在支铁上作临时捆绑,经检查两端留长都能满足成端需要后,即可正式捆绑。正式捆绑可从一端开始向另一端顺序进行;如果电缆两头不编线时,也可从中间向两端捆绑,但不得从两端向中间捆绑。 F.电缆整理: ◆捆绑电缆时,应随绑随整理。 ◆电缆堆部分不平直时,可垫以木块,并用橡皮锤子轻轻敲打矫正。 ◆每组电缆放绑完毕后,即可将辅助支铁和临时捆扎线去掉。 ◆作大走道电缆弯用的辅助支铁,应在绑好一道悬空捆绑后方可取下。用钩针和穿针调整不规则的线扣,使其合乎要求。

强电弱电工程布线施工规范与工艺2015年最新版

强电弱电施工规范与工艺 一般规定 1、本章适用于办公楼配电箱户表后的室内强弱电电路布线及电器、灯具安装。 2、配电箱户表后应根据室内用电设备的不同功率分别配线供电;大功率家电设备应独立配线安装插座。 3、配线时,相线与零线的颜色应不同;同一住宅相线(L)颜色应统一,零线(N)宜用蓝色,保护线(PE)必须用黄绿双色线。 4、导线间和导线对地间电阻必须大于0.5MΩ。 5、各弱电子系统均用星型结构。 6、进线穿线管2~3根从户外引入家用信息接入箱。出线穿线管从家用信息箱到各个户内信息插座。所敷设暗管(穿线管)应采用钢管或阻 燃硬质聚氯乙烯管(硬质PVC管)。 7、直线管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60%,弯管的管径利用率应为40%~50%。 8、所布线路上存在局部干扰源,且不能满足最小净距离要求时,应采用钢管。 9、暗管直线敷设长度超过30米时,中间应加装过线盒。 10、暗管必须弯曲敷设时,其路由长度应≤15米,且该段内不得有S弯。连续弯曲超过2次时,应加装过线盒。所有转弯处均用弯管器完成,为标准的转弯半径。不得采用国家明令禁止的三通四通等。 11、暗管弯曲半径不得小于该管外径的6~10倍。 12、在暗管孔内不得有各种线缆接头。 13、电源线配线时,所用导线截面积应满足用电设备最大输出功率。 14、电线与暖气、热水、煤气管之间的平行距离不应小于300mm,交叉距离不应小于100mm。 15、穿入配管导线的接头应设在接线盒内,接头搭接牢固,涮锡并用绝缘带包缠应均匀紧密。 16、暗盒均应该加装螺接以保护线路。 主要材料质量要求 1、电器、电料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电器产品标准的有关规定。 ①电源线:根据国家标准,单个电器支线、开关线用标准2.5平方毫米线,主线用标准4平方毫米线; ②网络线:超五类UTP双绞线 2、电器、电料的包装应完好,材料外观不应有破损,附件、备件应齐全。 3、塑料电线保护管及接线盒、各类信息面板必须是阻燃型产品,外观不应有破损及变形。 4、金属电线保护管及接线盒外观不应有折扁和裂缝,管内应无毛刺,管口应平整。 5、通信系统使用的终端盒、接线盒与配电系统的开关、插座,选用与各设备相匹配的产品。

综合布线施工工艺

综合布线系统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依据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 1、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内楼宇自动化控制用综合布线系统安装工程。2、施工准备 2.1材料要求: 2.1.1对绞电缆和光缆型号规格、程式、形式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购销合同的规定。电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电缆外护套须完整无损,电缆应附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并应附有本批量电缆的性能检验报告(注:电缆标志内容:在电缆的护套上约以1m的间隔标明生产厂厂名或代号及电缆型号规格,必要时还标明秤年份。标签内容:电缆型号规格,生产厂厂名或专用标志,制造年份、电缆长度)。 2.1.2钢管(或电线管)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壁厚均匀,焊缝均匀,无劈裂,砂眼,棱刺和凹扁现象。除镀锌管外其它管材需预先除锈刷防腐漆(现浇混凝土内敷钢管,可不刷防腐漆,但应除锈)。镀锌管或刷过防腐漆的钢管外表完整无剥落现象,并有产品合格证。 2.1.3管道采用水泥管块时,应符合邮电部《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J39—90)中相关规定。 2.1.4金属线槽及其附件:应采用经过镀锌处理的定型产品。其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线槽内外应光滑平整,无孔不入棱刺,不应有扭曲、翘边等变形

现象,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2.1.5各种镀锌铁件表面处理和镀层应均匀完整,表面光洁,无脱落、气泡等缺陷。 2.1.6接插件:各类跳线、接线排、信息插座、光纤插座等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发射、接收标志明显,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2.1.7配线设备,电缆交接设备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光电缆交接设备的编排及标志名称应与设计相符。各类标志名称统一,标志位置正确、清晰。并应有产品合格证及相关技术文件资料。 2.1.8电缆桥架、金属桥架的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金属桥架镀锌层不应有脱落损坏现象,桥架应平整、光滑、无棱刺,无扭曲、翘边、铁损变形现象,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2.1.9各种模块设备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2.1.10交接箱、暗线箱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2.1.11塑料线槽及其附件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选用相应的定型产品。其敷设场所的环境温度不得低于-15℃,其阻燃性能氧指数不应低于27%。线槽内外应光滑无棱刺,不应有扭曲、翘边等变形现象,并有产品合格证。 2.2主要机具与测试设备: 2.2.1煨管器、液压煨管器、液压开孔器、压力案子、套丝机,套管机。 2.2.2手锤、錾子、钢锯、扁锉、圆锉、活扳子、鱼尾钳。 2.2.3铅笔、皮尺、水平尺、线坠灰铲,灰桶,水壶,油桶,油刷,粉线袋等。 2.2.4手电钻、台钻、钻头、射钉枪、拉铆、工具袋、工具箱、高凳等。 2.2.5测试仪表和设备、万用表,摇表,光时域反射仪,噪声测试仪,场强测试仪,电桥,网络分析仪等。 2.3作业条件: 2.3.1结构工程中预留地槽、过管、孔洞的位置尺寸、数量均应符合设计规定。 2.3.2交接间、设备间、工作区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房屋内装饰工程完工,地面、墙面平整、光洁,门的高度和宽度应不妨碍设备和器材的搬运,门锁和钥

综合布线系统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SGBZ-0704 综合布线系统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依据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 1、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内楼宇自动化控制用综合布线系统安装工程。 2、施工准备 2.1材料要求: 2.1.1对绞电缆和光缆型号规格、程式、形式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购销合同的规定。电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电缆外护套须完整无损,电缆应附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并应附有本批量电缆的性能检验报告(注:电缆标志内容:在电缆的护套上约以1m的间隔标明生产厂厂名或代号及电缆型号规格,必要时还标明秤年份。标签内容:电缆型号规格,生产厂厂名或专用标志,制造年份、电缆长度)。 2.1.2钢管(或电线管)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壁厚均匀,焊缝均匀,无劈裂,砂眼,棱刺和凹扁现象。除镀锌管外其它管材需预先除锈刷防腐漆(现浇混凝土内敷钢管,可不刷防腐漆,但应除锈)。镀锌管或刷过防腐漆的钢管外表完整无剥落现象,并有产品合格证。 2.1.3管道采用水泥管块时,应符合邮电部《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J39—90)中相关规定。 2.1.4金属线槽及其附件:应采用经过镀锌处理的定型产品。其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线槽内外应光滑平整,无孔不入棱刺,不应有扭曲、翘边等变形现象,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2.1.5各种镀锌铁件表面处理和镀层应均匀完整,表面光洁,无脱落、气泡等缺陷。

2.1.6接插件:各类跳线、接线排、信息插座、光纤插座等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发射、接收标志明显,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2.1.7配线设备,电缆交接设备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光电缆交接设备的编排及标志名称应与设计相符。各类标志名称统一,标志位置正确、清晰。并应有产品合格证及相关技术文件资料。 2.1.8电缆桥架、金属桥架的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金属桥架镀锌层不应有脱落损坏现象,桥架应平整、光滑、无棱刺,无扭曲、翘边、铁损变形现象,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2.1.9各种模块设备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2.1.10交接箱、暗线箱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2.1.11塑料线槽及其附件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选用相应的定型产品。其敷设场所的环境温度不得低于-15℃,其阻燃性能氧指数不应低于27%。线槽内外应光滑无棱刺,不应有扭曲、翘边等变形现象,并有产品合格证。 2.2主要机具与测试设备: 2.2.1煨管器、液压煨管器、液压开孔器、压力案子、套丝机,套管机。 2.2.2手锤、錾子、钢锯、扁锉、圆锉、活扳子、鱼尾钳。 2.2.3铅笔、皮尺、水平尺、线坠灰铲,灰桶,水壶,油桶,油刷,粉线袋等。 2.2.4手电钻、台钻、钻头、射钉枪、拉铆、工具袋、工具箱、高凳等。 2.2.5测试仪表和设备、万用表,摇表,光时域反射仪,噪声测试仪,场强测试仪,电桥,网络分析仪等。 2.3作业条件: 2.3.1结构工程中预留地槽、过管、孔洞的位置尺寸、数量均应符合设计规定。 2.3.2交接间、设备间、工作区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房屋内装饰工程完工,地面、墙面平整、光洁,门的高度和宽度应不妨碍设备和器材的搬运,门锁和钥匙齐全。 2.3.3设备间铺设活动地板时,板块铺设严密坚固,每平方米水平允许偏差不应大于2mm,地板支柱牢固,活动地板防静电措施的接地应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要求。 2.3.4交接间、设备间提供可靠的施工电源和接地装置。

综合布线六类线施工工艺

综合布线六类线施工工艺 本文从施工的角度出发,阐述六类布线系统在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重点论述了六类布线系统施工前准备,管路线缆的敷设及接地防护技术,以提高整个布线系统的抗干扰性、数据的保密性以及数据的传输速率。 六类布线系统在传输速率上可提供高于超五类2.5倍的高速带宽,在100MHz 时高于超五类300%的ACR值。在施工安装方面,六类比超五类难度也要大很多。六类布线系统的施工必须按照国际标准要求的规范去执行。因为“越是高级的铜缆对外界的环境就越敏感。随着传输速率的上升,安装施工的正确与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就越大”。不合理的管线敷设,不规范的安装步骤,不到位的管理体制,都会对六类布线的测试结果(包括物理性能和电气性能)带来影响,而且有些会成为难以修复的故障,甚至只能重新敷设一条链路来更替。 1、六类布线系统在施工时应注意的事项 1.1由于六类线缆的外径要比一般的五类线粗,为了避免线缆的缠绕(特别是在弯头处),在管线敷设时一定要注意管径的填充度,一般内径20mm的线管以放2根六类线为宜。 1.2严格遵守线槽的施工规范,保证合适的线缆弯曲半径。上下左右绕过其他线槽时,转弯坡度要平缓,重点注意两端线缆下垂受力后是否还能在不压损线缆的前提下盖上盖板。 1.3放线过程中主要是注意对拉力的控制,对于带卷轴包装的线缆,应把卷轴套在自制的拉线杆上,放线端应从卷轴箱内预拉出一部分线缆,以供在管线另一端抽取,预拉出的线不能过多,避免多根线在场地上缠结环绕。

1.4拉线工序结束后,两端留出的冗余线缆要整理和保护好,盘线时要顺着原来的旋转方向,线圈直径不要太小,用线卡固定在线槽、吊顶上或纸箱内,做好标注。 1.5在整理、绑扎、安置线缆时,冗余线缆不要太长,不要让线缆叠加受力,线圈顺势盘整,固定扎绳不要勒得过紧。 1.6在整个施工期间,严格按施工工艺流程组织施工,各工种要根据施工方案和施工网络计划组织施工,在其他后续工种开始前应完成本工种的施工任务。 2.在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施工前,必须仔细查阅其他专业的施工图纸,尤其是土建结构施工图、水、电、通风施工图。因为水平路由的长短将会对系统的等级有一定的影响,而土建结构施工图、水、电、通风施工图对水平布线子系统管线路由的走向影响最大。在审图时,应用比例尺在图纸上认真测量,为水平布线子系统找出最合理的路由走向,这样既节省水平线缆的长度,又避免与其他专业管路发生冲突,由于电气专业管线不可避免的要与其他各专业管路交叉重叠,水平布线子系统的水平管路在综合布线系统中所占的比例最大,若与其它专业管路处理不当,就会给电气施工带来极大的不便,发生矛盾的现象,给土建专业带来地面超高等问题。水平布线子系统的管路在预埋前,应认真作好图纸会审工作,并向施工做好技术交底,尽量避免与其它专业管路交叉重叠,发生矛盾。可利用AutoCAD绘出三维大样图,在大样图上注明其它专业管路的走向、标高以及各种管路的规格型号,制定出最优敷设管路的施工方案,满足管线路由最短,便于安装的要求。 目前水平布线有三种方法:钢管暗敷设法、吊顶内走线槽,线槽至信息点之间采用钢管连接方法、地面线槽暗敷设法,其中地面线槽暗敷设法适用于较高档的智

控制柜布线规范

控制柜布线工艺总体要求 一、线槽 1、保证主干线槽横平竖直,布放过线槽时保证线槽间接缝要对齐 2、线槽要布局合理、美观,布放按“目”字排列; 3、线槽用自攻螺丝固定时力矩要适当,不得将线槽拧变形。 4、线槽盖板切缝应垂直整齐,无毛刺和划伤,缝隙小于1mm。 5、1800*800*600的控制柜,采用5080的线槽 600*400*200的控制柜,采用3550的线槽 门上采用2535的线槽 二、模块布置 1、同类型模块要布放在一起,左右、上下要排列整齐,; 2、不同模块间布放要留有一定的间隔,以减少其相互间干扰,同时也是对各模块单元的划分; 3、不同种类的模块如高度或宽度不同,布放时在不影响其功能的前提下取两种模块的中线对齐。 4、模块布放安装时,应尽量将高度相同的部件放到一排,一是为了美观,二是为了布放线槽和接线时方便。 5、控制柜采用前维护式,所有模块应考虑到日后拆卸更换。 三、接线端子排 1、接线端子排一般排放在控制柜或控制台的最下方,如有接地铜条则接地铜条安装在最下方;

2、每排接线端子应有上下两条过线槽;(通常指信号线和控制线) 3、接线端子在所有线都接完之后要将空接线端子排上的螺丝拧紧,以免在运输过程中丢失, 4、接线端子在安装时应留有10%-15%的余量。 四、线号管 1、同一线径的线,采用同线径的线号管,如两根共用一个号码管可适当加粗; 2、线号管文字方向遵循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规则; 3、在接完所有线之后要将同一单元内所有套管对齐,文字朝外,以便与检修。 4、所有号码管统一长度为18mm,动力线字号为4号字,信号线为3号字。 五、线缆 1、动力线 动力线要根据接触器电流选择合适的线径,三相线路按黄、绿、红顺序排放,零线使用蓝色。 2、信号线 1.线缆走向要横平竖直,两端必须将冷压头(又名插针)压上; 2.线缆布置时要顺滑,避免硬拉乱扯,不能对器件产生拉扯力,为以后维修提供方便。 3.不在线槽内的线用缠绕管将其缠起来,保证外面只能看到标号、接头部份;

综合布线施工工艺(规范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料管暗敷设要求: 3.3.1.1暗敷管宜采用金属管或阻燃型硬质(PVC)塑料管,预埋在墙体中间的暗管内径不宜超过50mm,楼板中的暗管内径宜为15~25mm。直线布管30m处应设置拉线盒或接线箱。 3.3.1.2暗配管制转弯角度应大于90°,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弯角度不得多于二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在弯曲布管时每间隔15m处,应设置暗拉线盒或接线箱。 3.3.1.3暗配管转弯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如暗管外径大于50mm时,不应小于10倍。 3.3.2金属线槽地面暗敷设要求: 3.3.2.1在建筑物中预埋线槽,可根据其尺寸不同,按一层或二层设置,应至少预埋二根以上,线槽截面高度不宜超过25mm。 3.3.2.2线槽直埋长度超过6m或在线槽路由交叉、转弯时,宜设置拉线盒,以便于布放缆线和维修。 3.3.2.3拉线盒应能开启,并与地面齐平,盒盖处应采取防水措施。 3.3.2.4线槽宜采用金属管引入分线盒内。预埋金属线槽见图3.3.2.4所示。有关地面金属线槽安装施工工艺请按有关章节要求施工。 图3.3.2.4预埋金属线槽示意图 3.3.3格形楼板下暗敷设格形线槽和沟槽要求: 3.3.3.1格形线槽与沟槽构成请见图3.3.3.1所示。 图3.3.3.1格形线槽与沟槽构成示意图 3.3.3.2沟槽和格形线槽必须沟通。 3.3.3.3沟槽盖板可开启,并与地面平齐,盖板和信息插座出口处应采取防水措施。 3.3.3.4桥架敷设要求: 3.3. 4.1桥架水平敷设时,吊(支)架间距一般为1.5m~3m,垂直敷设时固定在建筑物构体上的间距宜小于2m。 3.3. 4.2桥架及槽道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50mm。 3.3. 4.3桥架及槽道水平度过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 3.3. 4.4垂直桥架及槽道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 3.3. 4.5两槽道拼接处水平度偏差不应超过2mm。 3.3. 4.6吊(支)架安装应保持垂直平整,排列整齐,固定牢固,无歪斜现象。 3.3. 4.7金属桥架及槽道节与节间应接触良好安装牢固。 3.3. 4.8金属桥架安装施工工艺请按有关章节要求施工。 3.3.5金属线槽敷设或阻燃型塑料线槽敷设有关安装施工工艺,请按有关章节要求施工。 3.4盒、箱稳注要求: 3.4.1信息插座安装; 3.4.1.1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插座面板有直立生活水平等形式,接线盒盖可开启,并应严密防水、防尘。接线盒盖面应与地面平齐。 3.4.1.2安装在墙体上,宜高出地面30mm,如地面采用活动地板时,应加上活动地板内净高尺寸。 3.4.1.3信息插座底座的固定方法以施工现场条件而定,宜采用扩张螺钉、射钉等方式。 3.4.1.4固定螺丝需拧紧,不应产生松动现象。 3.4.1.5信息插座应有标签,以颜色、图形、文字表示所接终端设备类型。 3.4.1.6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4.2交接箱或暗线箱宜暗设在墙体内,预留墙洞安装,箱底高出地面宜为500~1000mm。 3.5设备安装: 3.5.1机架安装要求:

综合布线施工工艺(规范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料管暗敷设要求: 3.3.1.1暗敷管宜采用金属管或阻燃型硬质(PVC)塑料管,预埋在墙体中间的暗管内径不宜超过50mm,楼板中的暗管内径宜为15~25mm。直线布管30m处应设置拉线盒或接线箱。 3.3.1.2暗配管制转弯角度应大于90°,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弯角度不得多于二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在弯曲布管时每间隔15m处,应设置暗拉线盒或接线箱。 3.3.1.3暗配管转弯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如暗管外径大于50mm时,不应小于10倍。 3.3.2金属线槽地面暗敷设要求: 3.3.2.1在建筑物中预埋线槽,可根据其尺寸不同,按一层或二层设置,应至少预埋二根以上,线槽截面高度不宜超过25mm。 3.3.2.2线槽直埋长度超过6m或在线槽路由交叉、转弯时,宜设置拉线盒,以便于布放缆线和维修。 3.3.2.3拉线盒应能开启,并与地面齐平,盒盖处应采取防水措施。 3.3.2.4线槽宜采用金属管引入分线盒内。预埋金属线槽见图3.3.2.4所示。有关地面金属线槽安装施工工艺请按有关章节要求施工。 图3.3.2.4预埋金属线槽示意图 3.3.3格形楼板下暗敷设格形线槽和沟槽要求: 3.3.3.1格形线槽与沟槽构成请见图3.3.3.1所示。 图3.3.3.1格形线槽与沟槽构成示意图 3.3.3.2沟槽和格形线槽必须沟通。 3.3.3.3沟槽盖板可开启,并与地面平齐,盖板和信息插座出口处应采取防水措施。 3.3.3.4桥架敷设要求: 3.3. 4.1桥架水平敷设时,吊(支)架间距一般为1.5m~3m,垂直敷设时固定在建筑物构体上的间距宜小于2m。 3.3. 4.2桥架及槽道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50mm。 3.3. 4.3桥架及槽道水平度过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 3.3. 4.4垂直桥架及槽道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 3.3. 4.5两槽道拼接处水平度偏差不应超过2mm。 3.3. 4.6吊(支)架安装应保持垂直平整,排列整齐,固定牢固,无歪斜现象。 3.3. 4.7金属桥架及槽道节与节间应接触良好安装牢固。 3.3. 4.8金属桥架安装施工工艺请按有关章节要求施工。 3.3.5金属线槽敷设或阻燃型塑料线槽敷设有关安装施工工艺,请按有关章节要求施工。 3.4盒、箱稳注要求: 3.4.1信息插座安装; 3.4.1.1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插座面板有直立生活水平等形式,接线盒盖可开启,并应严密防水、防尘。接线盒盖面应与地面平齐。 3.4.1.2安装在墙体上,宜高出地面30mm,如地面采用活动地板时,应加上活动地板内净高尺寸。 3.4.1.3信息插座底座的固定方法以施工现场条件而定,宜采用扩张螺钉、射钉等方式。 3.4.1.4固定螺丝需拧紧,不应产生松动现象。 3.4.1.5信息插座应有标签,以颜色、图形、文字表示所接终端设备类型。 3.4.1.6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4.2交接箱或暗线箱宜暗设在墙体内,预留墙洞安装,箱底高出地面宜为500~1000mm。 3.5设备安装:

综合布线安装工艺要求

综合布线安装工艺要求 安装工艺要求 6.1工作区 6.1.1工作区信息插座的安装宜符合下列规定: 1安装在地面上的接线盒应防水和抗压。 2安装在墙面或柱子上的信息插座底盒、多用户信息插座盒及集合点配线箱体的底部离地面的高度宜为300mm。 6.1.2工作区的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1个工作区至少应配置1个220V交流电源插座。 2工作区的电源插座应选用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保护接地与零线应严格分开。 6.2电信间 6.2.1电信间的数量应按所服务的楼层范围及工作区面积来确定。如果该层信息点数量不大于400个,水平缆线长度在90m范围以内,宜设置一个电信间;当超出这-范围时宜设两个或多个电信间;每层的信息点数量数较少,且水平缆线长度不大于90m的情况下,宜几个楼层合设一个电信间。 6.2.2电信间应与强电间分开设置,电信间内或其紧邻处应设置缆线竖井。 6.2.3电信间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5m2,也可根据工程中配线设备和网络设备的容量进行调整。 6.2.4电信间的设备安装和电源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6.3.8条和第6.3.9条的规定。 6.2.5电信间应采用外开丙级防火门,门宽大于0.7m。电信间内温度应为10~35℃,相对湿度宜为20%~80%。如果安装信息网络设备时,应符合相应的设计要求。 6.3设备间 6.3.1设备间位置应根据设备的数量、规模、网络构成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6.3.2每幢建筑物内应至少设置1个设备间,如果电话交换机与计算机网络设备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场地或根据安全需要,也可设置2个或2个以上设备间,以满足不同业务的设备安装需要。 6.3.3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与外部配线网连接时,应遵循相应的接口标准要求。 6.3.4设备间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备间宜处于干线子系统的中间位置,并考虑主干缆线的传输距离与数量。 2设备间宜尽可能靠近建筑物线缆竖井位置,有利于主干缆线的引入。 3设备间的位置宜便于设备接地。 4设备间应尽量远离高低压变配电、电机、X射线、无线电发射等有干扰源存在的场地。 5设备间室温度应为10~35。C,相对湿度应为20%~80%,并应有良好的通风。6设备间内应有足够的设备安装空间,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0m2,该面积不包括程控用户交换机、计算机网络设备等设施所需的面积在内。

整机布线要求初稿

整机布线要求初稿 一. 使用的布线物料 1. 布线选用的各种物料外形尺寸及使用场合如下表: M 型线夹L: 12.7 W: 12.7 H: 13.4 用于空间较小,总直径不超过Φ9mm的线材固定;要将线完全卡入线扣中 M 型线夹L: 20 W: 20 H: 21.5 用于总直径不超过Φ12mm 的线材固定;要将线完全卡入线扣中 Ω型线扣L: 20 W: 20 H: 33 用于空间较大,总直径不超过Φ14mm的线材固定;要将线扣两边交叉相互扣紧 单导铝箔L: 100 W: 60&80 固定LVDS,AC&DC 电源线,同时有很好的抑制辐射作用 电线固定架L: 24.8 W: 17.8 L1:87.94 用于空间较大,总直径不超过Φ22mm的线材固定;需将绑带拉紧扣好 扎线固定座L: 20 W: 20 H: 6 配合扎线扣使用,常固定磁环等较重元件 扎线扣W: 4.8 T: 1.3 L: 160 配合扎线固定座使用,常固定磁环等较重元件 扎线扣W: 2.4 T: 1.0 L: 95 用于将多根线扎在一起,或者将线材绑在穿孔结构件上,最大捆绑直径不超过Φ20mm 需将线扣拉紧 玻纤胶带W: 50 T: 0.15 L: 5500 用于粘贴固定线材,一般分成7~8cm/段使用,当线材较多时(总直径超过Φ12mm )需加或改用线扣固长胶带定;粘贴后要将两端抚平压紧,贴合 部分应大于2cm 2. 注意事项: a) 各种贴线扣及胶带的粘贴要求参见粘贴工艺部分。 b) 绒纸不宜使用在电源板、AC插座等有安全隐患的地方。 二布线EMC要求 1. 位置要求 整改EMC时需要考虑布线的工艺合理性,如布线的可操作性及整洁美观等;生产中必 需严格依照工艺文件的位置要求进行走线、固定磁环及贴导电布铝箔等,否则可能会影响EMC效果。

强弱电布线施工规范与工艺.doc

强弱电布线施工规范与工艺(适用于强电与弱电改造) 一、一般规定 1 、本章适用于住宅单相人户配电箱户表后的室内强弱电电路布线及电器、灯具安装。 2 、配电箱户表后应根据室内用电设备的不同功率分别配线供电;大功率家电设备应独立配线安装插座。 3 、配线时,相线与零线的颜色应不同;同一住宅相线(L )颜色应统一,零线(N )宜用蓝色,保护线(PE )必须用黄绿双色线。 4 、导线间和导线对地间电阻必须大于0.5M Ω 。 5 、各弱电子系统均用星型结构。 6 、进线穿线管2~3 根从户外引入家用信息接入箱。出线穿线管从家用信息箱到各个户内信息插座。所敷设暗管(穿线管)应采用钢管或阻 燃硬质聚氯乙烯管(硬质PVC 管)。 7 、直线管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60% ,弯管的管径利用率应为40%~50% 。 8 、所布线路上存在局部干扰源,且不能满足最小净距离要求时,应采用钢管。 9 、暗管直线敷设长度超过30 米时,中间应加装过线盒。 10 、暗管必须弯曲敷设时,其路由长度应≤ 15 米,且该段内不得有S 弯。连续弯曲超过2 次时,应加装过线盒。所有转弯处均用弯管器完成,为标准的转弯半径。不得采用国家明令禁止的三通四通等。 11 、暗管弯曲半径不得小于该管外径的6~10 倍。 12 、在暗管孔内不得有各种线缆接头。 13 、电源线配线时,所用导线截面积应满足用电设备最大输出功率。 14 、电线与暖气、热水、煤气管之间的平行距离不应小于300mm ,交* 距离不应小

于100mm 。 15 、穿入配管导线的接头应设在接线盒内,接头搭接牢固,涮锡并用绝缘带包缠应均匀紧密。 16 、暗盒均应该加装螺接以保护线路。 二、主要材料质量要求 1 、电器、电料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电器产品标准的有关规定。 ①电源线:根据国家标准,单个电器支线、开关线用标准1.5 平方毫米线,主线用标准 2.5 平方毫米线;空调插座用4 毫米平方线; ②背景音乐线:标准 2 ×0.3 平方毫米线 ③环绕音响线:标准100-300 芯无氧铜 ④视频线:标准AV 影音共享线 ⑤网络线:超五类UTP 双绞线 ⑥有线电视线:宽带同轴电缆 2 、电器、电料的包装应完好,材料外观不应有破损,附件、备件应齐全。 3 、塑料电线保护管及接线盒、各类信息面板必须是阻燃型产品,外观不应有破损及变形。 4 、金属电线保护管及接线盒外观不应有折扁和裂缝,管内应无毛刺,管口应平整。 5 、通信系统使用的终端盒、接线盒与配电系统的开关、插座,选用与各设备相匹配的产品。 三、施工要点: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标准新版

项目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1本标准适用于上海方擎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所承接的所有系统安装工程。 2 施工准备 1人员架构:项目负责人电话现场施工负责人电话 2安全培训:施工人员安全防护培训施工安全培训 3 材料,设备: 1 传输部分:线缆、光缆、连接头等 2 机房部分:交接箱、机柜、各类配线架、配线模块、跳线等。 3 终端部分:信息插座、光纤插座、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多用户信息插座。 4 镀锌材料:镀锌钢管、镀锌线槽、金属膨胀螺栓、金属软管、接地螺栓。 5 其他材料:接线盒、地面插座、塑料线槽及其附件。塑料线槽其敷设场所的环境温度不得低于-15℃,其阻燃性能氧指数不应低于27%。 6上述设备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设计及合同要求,并附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性能检验报告及“CCC”认证标识等。线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 4 技术准备 1施工图纸齐全。 2施工方案编制完毕并经审批。 3施工前应组织施工人员熟悉图纸、方案及专业设备安装使用说明书,技术交底。 5施工面组成

综合布线系统可分为建筑群子系统、干线(垂直)子系统、配线(水平)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由信息插座、信息终端设备及相应的适配器、连线组成。 6线槽、桥架敷设 1线缆桥架、线槽宜距离地面2.2m以上安装,桥架顶部距顶棚或其他障碍物(强电桥架,消防等)不应小于30cm。 2线缆桥架、线槽垂直敷设时,在线槽或者桥架上端下端每隔1.5M进行固定 3线缆桥架平行敷设时要求每隔2m进行固定,水平垂直不的大于5cm 4垂直桥架及线槽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偏差不应超过3mm。 5丝杆安装应保持垂直,整齐牢固,无歪斜现象 6线缆桥架、线槽的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70%。 7桥架及线槽的安全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规定,左右偏差不应超过50mm。 8桥架及线槽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 9线缆桥架、线槽水平,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首、尾、转弯处进行桥架接地 10两线槽拼接处水平度偏差不应超过2mm。 7 管线的敷设 1暗管敷设:暗管敷设宜选用阻燃硬质PVC管或镀锌钢管,管道的截面利用率应为40%~50%。 2暗敷线槽宜采用金属线槽,线槽的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70%。线槽高度不宜超过25mm。线槽的长度超过6m或线槽拐弯处宜设置过线盒。 3建筑物内横向布放的暗管管径不宜大于25mm,天棚里或墙内水平、垂直敷设管路的管径不易大于4cm。 8 线缆敷设 1缆线布放两端应贴有标签,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

弱电配管布线施工工艺要求

弱电配管施工工艺要求 1、管子安装前必须消除管内毛刺和铁锈并做防锈处理,钢管内壁要求平滑、不应有扁曲或节痕,管口要求挫光。电线管的连接必须采用束结连接,焊管采用套管连接,管子需用钢锯切断,严禁用火焰、电焊切割。 2、直线(水平或垂直)敷设电缆管或用户线管,长度超过30m应加装过路箱,管路弯曲敷设两次也应加装过路箱,以方便穿线施工。过路箱应设置在建筑物内的公共部分,宜为底边距地0.3~0.4米或距顶0.3米。 3、暗配管管路宜沿最短的路由敷设,尽量减少弯曲。在相邻拉线盒之间,严禁“S”弯或“U”弯。进入墙体或凝泥土构件内的暗配管,其表面保护层不应小于15mm. 4、埋于地下的电线管道不宜穿过设备基础,在穿过建筑物基础时应加保护套管,管子在穿过伸缩缝或沉降缝时,应装接线盒,金属软管等补偿装置,并做好接地柔性跨接。 5、电管的弯头应用符合要求的弯管器弯制,弯头应呈圆弧曲线,弯曲处不得产生皱裂现象,椭圆度不得超过管径的10%。弯曲半径一般要求不小于管外径的6倍,埋设在地下或混凝土楼板内时应不小于管外径10倍,预埋混凝土内的电管尽量在二层钢筋之间,埋设于楼板内的电管应尽量避免重叠。 6、钢管采用套管连接时,套管长度宜为管径的1.5—3倍,管口必须对准,须满焊,可不再跨地线;采用焊接连接时,焊缝应牢固严密,连接处的内表面应光滑、平整。薄壁钢管的连接必须用丝扣连接,扣连接时拧进丝扣长度宜接近1/2管接头的长度,不应少于5扣,外露丝扣应为2—3扣,严禁采用熔焊连接。禁对口焊接,镀锌和壁厚2mm以下的钢管不得采用套管溶焊连接。 7、管与盒的连接采用焊接,管口应高出盒内壁3-5mm,焊后需补涂防腐漆;管盒连接采用锁紧螺母固定,管螺纹宜外露2-3扣。 8、管与管、管与盒连接,应作好接地处理,丝扣连接应采用不小于Φ6圆钢进行跨接,以保证接地良好,暗配管采用金属管时,管路应做整体接地连接,穿过建筑物变形缝时,应有接地补装置,焊缝均匀牢固。 9、建筑物内预埋管线应随土建施工预埋,应避免在高温、高压、潮湿及有强烈震动的位置敷设。预埋管与其他管线的最小净距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其他管线的相互关系电力线路压缩空气管给水管热力管(不包封)热力管(包封)煤气管备注 平行净距 150 150 150 500 300 300 间距不足时应加绝缘层,应尽量避免交叉 交叉净距 50 20 20 500 300 20 10、采用套管连接预埋于混凝土中的钢管,其连接处应作防漏处理,以防浇注时灰浆流入堵塞管路。管路接头、管路进出箱盒处,要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以防水泥沙浆或其他建筑材料进入管路或箱盒里。 11、暗配管线尽量避免穿越建筑物的变形缝(沉降或伸缩缝),设计时可在变形缝两侧分别设垂直主干系统自成单元。如必须穿越变形缝时,暗配管线应做伸缩或沉降技术处理。 12、施工工艺流程: 管路敷设

弱电布线施工规范与工艺

弱电布线施工规范与工艺(适用于强电与弱电改造) 一、一般规定 1 、本章适用于住宅单相人户配电箱户表后的室内强弱电电路布线及电器、灯具安装。 2 、配电箱户表后应根据室内用电设备的不同功率分别配线供电;大功率家电设备应独立配线安装插座。 3 、配线时,相线与零线的颜色应不同;同一住宅相线(L )颜色应统一,零线(N )宜用蓝色,保护线(PE )必须用黄绿双色线。 4 、导线间和导线对地间电阻必须大于0.5M Ω 。 5 、各弱电子系统均用星型结构。 6 、进线穿线管2~3 根从户外引入家用信息接入箱。出线穿线管从家用信息箱到各个户内信息插座。所敷设暗管(穿线管)应采用钢管或阻 燃硬质聚氯乙烯管(硬质PVC 管)。 7 、直线管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60% ,弯管的管径利用率应为40%~50% 。 8 、所布线路上存在局部干扰源,且不能满足最小净距离要求时,应采用钢管。 9 、暗管直线敷设长度超过30 米时,中间应加装过线盒。 10 、暗管必须弯曲敷设时,其路由长度应≤ 15 米,且该段内不得有S 弯。连续弯曲超过2 次时,应加装过线盒。所有转弯处均用弯管器完成,为标准的转弯半径。不得采用国家明令禁止的三通四通等。 11 、暗管弯曲半径不得小于该管外径的6~10 倍。 12 、在暗管孔内不得有各种线缆接头。 13 、电源线配线时,所用导线截面积应满足用电设备最大输出功率。 14 、电线与暖气、热水、煤气管之间的平行距离不应小于300mm ,交* 距离不应小于100m m 。 15 、穿入配管导线的接头应设在接线盒内,接头搭接牢固,涮锡并用绝缘带包缠应均匀紧密。 16 、暗盒均应该加装螺接以保护线路。

电气控制柜布线工艺要求和常见问题

电气控制柜布线工艺要求和常见问题 1电气控制的布线工艺要求 1、电气柜布线应横平竖直,配置坚牢,分布均匀,变换布线走向时应垂直布放。 2、二次回路线应远离飞弧元件,并不能影响其他电器元件的操作。 3、二次回路线不能从母线间穿过,线的连接布放均应牢固可靠,整洁美观。 4、二次回路连接线中间不应有接头,连接接头只能在元器件的接线端子上或接线端子排上。 5、硬导线的剥线长度不宜过长,约10 mm为宜,两线连接后应用热缩管固定导线的连接部分。 6、每个电器元件的接线端子上最多允许连接两根线,每节接线端子上的连接线一般只允许连接一根,如果必须连接两根导线,则连接处必须牢固可靠。 7、多导根线端连接应加冷压端头接线,截面面积小于1m㎡的单股弱电回路导线,应采用锡焊或其它合适的方式接线。 8、软导线应先套上线鼻子压紧后再插到端子里,铜线芯不要裸露在外面,且要压紧,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不能压坏绝缘层和导线露铜过长。 9、剥去绝缘层的导线两端都要套上编码套管,从一端接线端子到另外一端接线端子,必须用导线连接起来,且中间不能有接头。

10、布线时小心操作,不能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层。 11、导线与柜体金属有摩擦时,需加橡胶垫圈加以保护电缆。 12、安装配铜排时应戴手套,防止静电反应。 13、同一水平面的导线安装高度应一致,不能交叉。非交叉不可时,该根导线应在接线端子引出,水平架空穿过,必须走线合理。 14、导线连接在面板上时,应加塑料管或安装线槽,为防止锋利的边缘割伤导线绝缘层,电气柜出线部分必须加塑料护套。 注:铜母线载流量选择需查询有关资料,绝缘导线成束状在线槽布放时,或防护等级要求较高时,应适当考虑空间余量。 2电气装配常见问题图解 案例一 电气装配存在的问题: 1、强电端子正在信号端子的下方,间距很小。 2、强电线与信号线平行敷设在同一线槽内。 3、柜体进线电缆没有电缆架抱箍固定,亦没有屏蔽接地。 4、柜体接地母排没有使用。 5、强弱电端子未做有效分隔。 案例二

布线工艺要求

布线工艺要求 -- 通过布线认证测试的基础 布线工程的质量大多数情况下是要靠现场的施工工艺来保证的,一个布线工程能否顺利通过验收测试,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布线中的工艺水平。这里针对布线中的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布线施工的工艺要求。 水平电缆敷设 在敷设之前,先检查所有管槽是否已经完成并符合要求,路由及拟安装信 息口的位置是否与设计相符; 核对电缆的规格和型号; 在管里穿线时,要避免电缆受到过度拉引,每米的拉力不能超过 7 公斤, 必要时可在管内加少量滑石粉以减少线揽与管内壁之间的磨察; 水平线槽中敷设电缆时,电缆应顺直,尽量避免交叉; 布线事不能伤保护套和踩踏线缆; 水平线缆在信息输出口处预留 30-50cm ; 水平线缆敷设时,两端应做好标签,填好放线记录表; 对于有安装天花的区域,所有的水平线缆敷设工作最好在天花施工前完成; 所有线缆不应外露。 垂直主干敷设 垂直主干敷设时一定要避免因电缆自重使电缆受到过大的拉力; 垂直主干自上而下敷设时,每隔三层须将电缆全部抽回楼面,绑扎好上面 的电缆后再向下敷设; 垂直线槽中敷设主干电缆时,每隔 1.5-2 米应绑扎固定,水平电缆在垂直 线槽中敷设时应每 20 根绑扎一捆,然后每隔 1.5-2 米进行绑扎固定。 主干电缆弯曲半径为电缆外径的 10 倍,在线槽中排布整齐,电缆在绑扎时 松紧适度,不可绑扎得过紧; 垂直主干在两端预留 5-6 米; 敷设垂直主干时应做好标签,并填好放线记录; 所有线缆不应外露。 光缆敷设 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 15 倍,在施工过程中应至少于 20 倍; 布放光缆时,光缆盘转动应与布放速度同步,光缆索引的速度一般每分 15 米; 布放光缆时,光缆出盘处要保持松弛的弧度,并保留缓冲的余量,又不宜过多,避免光缆出现背扣; 光缆在两端预留长度为 5-10 米; 敷设光缆时应做好标签,并填好放线记录; 所有光缆不应外露。 配线架安装及端接

综合布线施工工艺标准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SGBZ-0704 综合布线系统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依据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 1、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内楼宇自动化控制用综合布线系统安装工程。 2、施工准备 2.1材料要求: 2.1.1对绞电缆和光缆型号规格、程式、形式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购销合同的规定。电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电缆外护套须完整无损,电缆应附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并应附有本批量电缆的性能检验报告(注:电缆标志内容:在电缆的护套上约以1m的间隔标明生产厂厂名或代号及电缆型号规格,必要时还标明秤年份。标签内容:电缆型号规格,生产厂厂名或专用标志,制造年份、电缆长度)。 2.1.2钢管(或电线管)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壁厚均匀,焊缝均匀,无劈裂,砂眼,棱刺和凹扁现象。除镀锌管外其它管材需预先除锈刷防腐漆(现浇混凝土内敷钢管,可不刷防腐漆,但应除锈)。镀锌管或刷过防腐漆的钢管外表完整无剥落现象,并有产品合格证。 2.1.3管道采用水泥管块时,应符合邮电部《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J39—90)中相关规定。 2.1.4金属线槽及其附件:应采用经过镀锌处理的定型产品。其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线槽内外应光滑平整,无孔不入棱刺,不应有扭曲、翘边等变形现象,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2.1.5各种镀锌铁件表面处理和镀层应均匀完整,表面光洁,无脱落、气泡等缺陷。 2.1.6接插件:各类跳线、接线排、信息插座、光纤插座等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发射、接收标志明显,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2.1.7配线设备,电缆交接设备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光电缆交接设备的编排及标志名称应与设计相符。各类标志名称统一,标志位置正确、清晰。并应有产品合格证及相关技术文件资料。 2.1.8电缆桥架、金属桥架的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金属桥架镀锌层不应有脱落损坏现象,桥架应平整、光滑、无棱刺,无扭曲、翘边、铁损变形现象,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2.1.9各种模块设备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2.1.10交接箱、暗线箱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2.1.11塑料线槽及其附件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选用相应的定型产品。其敷设场所的环境温度不得低于-15℃,其阻燃性能氧指数不应低于27%。线槽内外应光滑无棱刺,不应有扭曲、翘边等变形现象,并有产品合格证。 2.2主要机具与测试设备: 2.2.1煨管器、液压煨管器、液压开孔器、压力案子、套丝机,套管机。 2.2.2手锤、錾子、钢锯、扁锉、圆锉、活扳子、鱼尾钳。 2.2.3铅笔、皮尺、水平尺、线坠灰铲,灰桶,水壶,油桶,油刷,粉线袋等。 2.2.4手电钻、台钻、钻头、射钉枪、拉铆、工具袋、工具箱、高凳等。 2.2.5测试仪表和设备、万用表,摇表,光时域反射仪,噪声测试仪,场强测试仪,电桥,网络分析仪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