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时间计算题

时间计算题

时间计算题

1、春蕾画展每天的开放时间是8:00~17:00.这个画展每天展出多长时间?

2、六一儿童节汇报演出经过2小时10分钟,在16时40分结束,演出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3、爸每天上午8:00上班,下午17:00下班,中午休息1小时,爸爸一天工作多少小时?

4、从金口河开往乐山的火车,8时开车,当日15时50分到达,路上共用了多长的时间?

5、课外小组14: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钟结束,结束是什么时候?

6、春风饭馆营业时间(午餐11:00~14:00,晚餐 17:00~20:30),一天营业多长的时间?

7、博物馆开放的时间是(上午 9:00~11:00,下午 14:00~16:00),每天开放的时间多长?

8、永和小学上课时间(上午 8:20~12:00, 下午:14:00~15:30),你在学校上课多长的时间?

9、洋洋每天晚上9:20,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他一共睡了多长的时间?

10、一场篮球赛,从11:20开始,经过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

11、一场足球赛,上下半场各用了45分钟,中场休息15分钟,这场足球赛什么时候结束?

12、一场电影从13:40开始,放映了110钟,这场电影什么时候结束?

13、汽车上午9:30出发,晚上8时30分到达,共行驶了660千米,汽车平均时行驶多少千米

14、一辆汽车8:30从甲地出发,15:30到达乙地,甲乙两地的公路长406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5、火车8:21从车站开出,火车站规定开车前10分钟停止检票,小明要坐这车到北京,从住处到火车站要走20钟。他最迟在什么时候从住处出发才不会误火车?

16、芳芳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语文88分,数学96分,地理93分,外语考试成绩95分,求4科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17、小红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分别得95分、92分和98分,小红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18、小红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的平均分是94分,她语文得了90分,数学和英语共得了多少分?数学、英语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19、一班有40个学生,二班有42个学生,三班有45个学生,开学后又转学来了11个学生,怎样分才能使每班学生人数相等?

第六章_时间数列练习题及解答

《时间序列》练习题及解答 一、单项选择题 从下列各题所给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编号(A、B、C、D)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构成时间数列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A、主词和宾词 B、变量和次数 C、时间和指标数值 D、时间和次数 2、最基本的时间数列是()。 A、时点数列 B、绝对数数列 C、相对数数列 D、平均数数列 3、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A、相对数数列 B、时期数列 C、平均数数列 D、时点数列 4、时间数列中的发展水平()。 A、只能是总量指标 B、只能是相对指标 C、只能是平均指标 D、上述三种指标均可以 5、对时间数列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指标是()。 A、发展水平 B、平均发展水平 C、发展速度 D、平均发展速度 6、由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其假定条件是研究现象在相邻两个时点之间的变动为()。 A、连续的 B、间断的 C、稳定的 D、均匀的 7、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共同点是()。 A、两者均是反映同一总体的一般水平 B、都是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 C、两者均可消除现象波动的影响 D、共同反映同质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一般水平 8、时间序列最基本的速度指标是()。 A、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速度 C、增长速度 D、平均增长速度 9、根据采用的对比基期不同,发展速度有()。 A、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 B、环比发展速度与累积发展速度 C、逐期发展速度与累积发展速度 D、累积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 10、如果时间序列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则宜配合()。 A、直线模型 B、抛物线模型 C、曲线模型 D、指数曲线模型 该商场第二季度平均完成计划为()。 A、100%124%104% 108.6% 3 ++ = B、 506278 108.6% 506278 100%124%104% ++ = ++ C、 506278 100%124%104%92.1% 506278 ++ = ++ D、50100%62124%78104% 109.5% 506278 ?+?+? = ++ 12、增长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A、=增长量 增长速度 基期水平B、= 增长量增长速度 期初水平

专题一:时间计算

专题一:时间计算 一、考纲透析 1.什么是地方时,它是如何产生的。 2.地方时如何计算。 3.在光照图上的地方时信息有哪些。 4.区时的概念,时区是如何划分的,重要的时区有哪些。 5.已知经度,如何求所在时区? 6.区时如何计算? 7.北京时间是北京的地方时吗?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8.日界线有几条,如何求出日界线。 9.如何判断新旧一天的范围。 二、体验高考 (2008全国卷)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完成1-4题。 1.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A.北半球、10月 B.南半球、5月 C.北半球、5月 D.南半球、8月 2.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 A.30°~40 ° B.45°~55° C.5°~15° D.60°~70° 3.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 A.12月、17时30分 B.9月、17时 C.6月、4时30分 D.4月、5时 4.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Q点在该经线上 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 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 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 5.(2010·全国II卷9题)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当日,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看出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A.10时 B.13时C.16时 D.19时

(2011·重庆卷10-11题)某地北京时间6月22日6时左右日出,13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约83°。回答6~7题。 6.该地最可能是 A.北京B.沈阳C.成都 D.海口 7.该地当天上午太阳高度角达到36°时,布宜诺斯艾利斯(西四区)的区时约为 A.6月21日9时 B.6月21日21时C.6月22日9时 D.6月22日21时8.(2010·天津卷1题)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2010年4月30日20时10分举行,下列城市能收听、收看到现场直播的时间是 A.纽约——4月29日清晨 B.新加坡——4月30日上午 C.伦敦——4月30日中午 D.巴西利亚——4月29日下午 9.(2010·福建卷11题)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4月30日20时(北京时间)隆重开 幕,本届世博会将历时184天。设P点为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当世博会开幕时,P点所在地盛行东南风。世博会开幕时,与P点位于同一时区的地点是

最新小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时间计算应用题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时间计算应用题 1、同学们进行60米寒跑,王乐用了12秒,张鹏用了10秒,李鑫用了13秒,谁跑得最快, 谁跑得最慢? 2、程鲁早上7时59分10秒到学校,张兰7时59分38秒到校,他俩谁先到学校,早到多 少时间? 3、在100米赛跑中,小明比小方快3秒,小方比小刚慢2秒,你能排出他们三人的名次吗? 4、现在的时间是4时20分,再过1时30分是几时几分? 5、现在是下午2时30分,40分钟以前是几时几分? 6、赵宁口算一道题,需要5秒,6分钟能口算多少道题? 7、同学们去春游,早晨8:20出发,下午3:20回来,共用了多少时间? 8、李军早上7:40到校,中午11:40放学,下午2:00上学5:00放学,他一天在学校 多少时间? 9、胖胖家到少年宫要走15分钟,他要看上午9:00的演出,最晚应当什么时间从家出发? 10、同学们看电影《海底总动员》,看完这部电影需要2时30分,如果下午2时30分开映, 放映结束时应该是什么时间? 11、一场足球比赛需要90分钟,如果想在下午5时结束,这场足球赛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始? 12、李静每分钟写3个大字,从7时20分到7时35分,他可写多少个大字? 13、工人师傅要做960个零件,从上午8;:00开始,到下午2:00完成,平均每小时做多 少个? 14、李师傅做一个零件要用9分钟,做6个零件,从下午4:00开始,要到下午几时几分才 能完成任务? 汽车每隔10分钟一班,妈妈想搭8时45分的一班车,到达车站时,已是8时47分,好要等多少分钟,才可以搭乘下一班汽车?2014-201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 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体育课进行打篮球活动后,同学们对“篮球在地面上反弹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讨论,有些同学猜想:反弹的高度可能与球内空气足与不足有关:有些同学猜想:反弹的高度可能与手拍打球的力度有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问问题 B.进行猜想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2.“闻其声,知其人”,这里通过声音识别人的主要依据是()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 3.“以卵击石”,卵破的施力物体是() A.石B.卵C.人D.手 4.同学们通过学习物理养成了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对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你认为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5s B.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D.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为260cm 5.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B.物理书从家里拿到学校,书质量不变 C.1kg铁比1kg棉花质量大D.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粉笔质量不变

统计学题目ch8时间数列

(一) 填空题 1、时间数列又称数列,一般由和两个基本要素构成。 2、动态数列按统计指标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和三大类,其中 最基本的时间数列是。 3、编制动态数列最基本的原则是。 4、时间数列中的四种变动(构成因素)分别是:、、、和 5、时间数列中的各项指标数值,就叫,通常用a表示。 6、平均发展水平是对时间数列的各指标求平均,反映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的平均水平或代表性水平,又称:平均数,或平均数。 7、增长量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增长量和增长量,各增长量之和等于相应的增长量。 8、把报告期的发展水平除以基期的发展水平得到的相对数叫,亦称动态系数。根据采用的基期不同,它又可分为发展速度和发展速度两种。 9、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有法和法两种。 10、某企业2000年的粮食产量比90年增长了2倍,比95年增长了0.8倍,则95年粮食产量比90年增长了倍。 11、把增长速度和增长量结合起来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指标是:。 12、由一个时期数列各逐期增长量构成的动态数列,仍属时期数列;由一个时点数列各逐期增长量构成的动态数列,属数列。 13、在时间数列的变动影响因素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因素是,举出三种常用的测定方法、、。 14、若原动态数列为月份资料,而且现象有季节变动,使用移动平均法对之修匀时,时距宜确定为项,但所得各项移动平均数,尚需,以扶正其位置。 15、使用最小平方法配合趋势直线时,求解 a、b参数值的那两个标准方程式为。 16、通常情况下,当时间数列的一级增长量大致相等时,可拟合趋势方程,而当时间数列中各二级增长量大致相等时,宜配合趋势方程。 17、用半数平均法求解直线趋势方程的参数时,先将时间数列分成的两部分,再分别计算出各部分指标平均数和的平均数,代入相应的联立方程求解即得。 18、分析和测定季节变动最常用、最简便的方法是。这种方法是通过对若干年资料的数据,求出与全数列总平均水平,然后对比得出各月份的。 19、如果时间数列中既有长期趋势又有季节变动,则应用法来计算季节比率。 20、商业周期往往经历了从萧条、复苏、繁荣再萧条、复苏、繁荣……的过程,这种变动称为变动。 (二) 单项选择题 1、组成动态数列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 A、时间和指标数值 B、变量和次数(频数) C、主词和宾词 D、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 2、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 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 B.职工按工资水平分组形成的数列 C.企业总产值按时间顺序形成的数列 D.企业按职工人数多少形成的分组数列 3、下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是( )。 A、某工厂各年工业总产值; B、某厂各年劳动生产率; C、某厂历年年初固定资产额 D、某厂历年新增职工人数。 4、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 A、时期数列 B、相对数时间数列 C、平均数时间数列 D、时点数列 5、工人劳动生产率时间数列,属于( )。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相对数时间数列 D、平均数数列

时间计算题

地球自转一周360°用掉24h,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时间计算尺度。1=°4min ,15°=1h。地球自西向东转,所以太阳光总是从东方扫向西方。所以,东方总先见到太阳,先正午,后天黑,即时间东方比西方要早。每条经线都把太阳位于其天顶时当做正午12点,两个正午之间划分为12个小时,于是每条经线都有自己的时间标准。这样由于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 如果我们知道了A地的地方时,如何计算出B地的地方时?B地的地方时=A地的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1°,如果B在A的东面则用加,在西面则用减。经度差的计算,若都是在东/西经区则减,若分属东西经区则加。

【几个练习题练练。学习千万不可眼高手低,注重基础很重要,还记得老师说的那个基础练出的状元彭蔚吧!】 1、当120oE为11点时,求140E为几点?(12:20)2、当20oE为1 点时,求40 oW为几点?(前一天21点)3、当80oW为16点时,求70oE为几点?(第二天2点) 时区的换算 全球360个经度,若用360个时间标准,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麻烦。于是,我们人为将地球360个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对应24h每天,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经度15°。

【有了划分的时区,计算两地的时间差我们可以先求出两地所在时区,再用时区差来计算】 中央经线:每个时区正中央的那根经线。0°经线是中时区的中央经线。其他各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是15度的整数倍,即15°乘以该时区的编号数。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120°E (15°×8=120°)。①若所得余数<7.5°相除所得商为时区数②若所得余数> 7.5°时区数为所得商+1。 时区差有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用时区数轴,这两种方法也适合地方时计算】 ⑴在零时区两侧(或同在东时区或同在西时区)的换算:所求地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的时区差。加减号选取的原则:东加西减时区差求法:同减异加若两地同时位于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减;若一个位于东时区,一个位于西时区,则加.如下图1。要注意的是,如果计算结果小于24小时,那么日期不变,时间也不变.如果计算结果大于24小时,那么日期

《统计学》 时间数列

第五章时间数列 (一)填空题 1、增长量可分为逐期增长量、累积增长量。两者的关系是累积增长量是相应的逐期增长量之和。 2、时间数列按其排列的指标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绝对数时序)、相对指标时间数列(相对数时序)、平均指标时间数列(平均数时序)三种,其中总量指标时间数列是基本数列。 3、根据时间数列中不同时间的发展水平所求的平均数叫平均发展水平,又称序时平均数。 4、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有水平法和累计法。且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一般是不相同的。必须按照动态数列的性质和研究目的来决定采用哪种方法。如果动态分析中侧重于考察最末一年达到的水平,采用水平法为好;如果动态分析中侧重于考察各年发展水平的总和,宜采用累计法。 5、进行长期性趋势测定的方法有时距扩大法、移动平均法、趋势线配合法、曲线趋势的测定与分析等。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某企业2000年利润为2000万元,2003年利润增加到2480万元,则2480万元是( A ) A. 发展水平 B. 逐期增长量 C. 累积增长量 D. 平均增长量 2、对时间数列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是(A) A、发展水平 B、发展速度 C、平均发展水平 D、增长速

度 3、已知某企业连续三年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6%,7%,8%,则该企业这三年的平 均增长速度为 ( D ) A. B. 4、序时平均数又称作( B ) A 、平均发展速度 B 、平均发展水平 C 、平均增长速度 D 、静 态平均数 5、假定某产品产量2002年比1998年增加50%,那么 1998-2002年的平均发展速 度为( D ) 6、现有5年各个季度的资料,用四项移动平均对其进行修匀,则修匀后的时间数 列项数为( B ) A 、12项 B 、16项 C 、17项 D 、18项 7、累积增长量与其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的关系是( A ) A. 累积增长量等于其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和 B. 累积增长量等于其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积 C. 累积增长率与其相应增长量之差 D. 两者不存在任何关系 8、最基本的时间数列是( A ) A 、绝对数时间数列 B 、相对数时间数列 C 、平均数时间数列 D 、时点数列 %8%7%6??%8%7%6++

三年级数学时间计算练习题

三年级数学时间计算练习题 一、我会填 148秒=()分()秒3分12秒=()秒90分=()时()分 100分=()时()分1时=()分4小时=()分 2分=()秒65秒=()分()秒75秒=()分()秒 80分=()时()分1分=()秒3分21秒=()秒 2时12分=()分60分=()时 二、比较大小 1时○100分60分○1时60秒○1时1分○10秒 2时○120分300分○3时5分○500秒240秒○4分4时○4分1分30秒○100秒1时○60分1分○100秒 10分○1时6分○36秒7分○70秒40秒○4分 250秒○4分150分○2时3时○240分250分○2时20分1分20秒○80秒90分○1小时30分180分○3小时 三、计算: 11时50分—7时40分= 7时50分—15分= 10时40分+60分= 12时10分—11时40分= 11时30分—8时30分= 7时15分+45分=

2时50分—2时5分=1时20分+40分= 11时50分—6时= 5时45分—40分= 8时30分+50分= 9时10分—6时40分= 10时50分—7时30分= 9时25分+45分= 4时30分—2时25分= 1分-40秒= 35秒+25秒= 80分+40分= 2时-30分= 38分+23分= 1时-56分= 2分18秒+76秒= 1分35秒+100秒= 40秒+20秒= 23分+27分37秒= 4分17秒+54分83秒= 2时35分-47分= 1时45分-45秒= 74分24秒-84秒= 7时28秒+32分= 5分4秒+96秒= 10时-8时96秒= 2分30秒-150秒= 300分-3时= 四、解决问题。 1、小兰去上学,7:35从家出发,7:50到校。她从家到学校要走多长时间? 2、少先队员去李奶奶家打扫卫生,下午3:30开始,4:10结束,共用了多少时

总时差双代号网络图时间计算参数-计算题及答案

总时差(用TFi-j表示),双代号网络图时间计算参数,指一项工作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所具有的机动时间。用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LSi-j与最早开始时间ESi-j之差表示。 自由时差,指一项工作在不影响后续工作的情况下所拥有的机动时间。用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与该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之差表示。 网络图时间参数相关概念包括: 各项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最迟开始时间、最早完成时间、最迟完成时间、节点的最早时间及工作的时差(总时差、自由时差)。 1总时差=最迟完成时间—尚需完成时间。计算结果若大于0,则不影响总工期。若小于0则影响总工期。 2拖延时间=总时差+受影响工期,与自由时差无关。 3自由时差=紧后最早开始时间—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 自由时差和总时差-----精选题解(免B) 1、在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如果其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且工作i-j的完成节点j在关键线路上,则工作i-j的自由时差()。 A.等于零 B.小于零 C.小于其相应的总时差 D.等于其相应的总时差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自由时差和总时差的概念。由于工作i-j的完成节点j在关键线路上,说明节点j为关键节点,即工作i -j的紧后工作中必有关键工作,此时工作i-j的自由时差就等于其总时差。 2、在某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工作M的最早开始时间为第15天,其持续时间为7天。 该工作有两项紧后工作,它们的最早开始时间分别为第27天和第30天,最迟开始时间分别为第28天和第33天,则工作M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天。 A.均为5 B.分别为6和5 C.均为6 D.分别为11和6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是考六时法计算方法 1、工作M的最迟完成时间=其紧后工作最迟开始时间的最小值所以工作M 的最迟完成时间等于[28,33]=28 2、工作M的总时差=工作M的最迟完成时间-工作M的最早完成时间等于28-(15+7)=6 3、工作M的自由时差=工作M的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减工作M的最早完成时间所得之差的最小值: [27-22;30-22]= 5。 3、在工程网络计划中,判别关键工作的条件是该工作()。

三年级数学《时间的计算》练习题资料讲解

三年级数学《时间的计算》练习题

时间的计算练习题姓名 一、在()里填上时间单位。 1. 一节数学课上了40()。小红上午在校时间约4 ()。 2. 小芳跳绳20下用了15()。课间休息10()。 3. 小明吃饭用了20()。小明做20道口算题用了2 ()。 4. 爸爸每天工作约8()。王艳跑50米用了10()。 5. 南京乘火车去上海用了5()。晚间新闻联播时间大约是30()。 6. 看一场电影用了90()。做一次深呼吸大约7 ()。 7. 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了5()。夏天午睡大约1()。 8. 脉搏跳10次用了8()。跑100米需要13()。 9. 小红下午在学校的时间是2()。一集电视剧的播放时间是50()。 10. 小惠每天晚上睡觉9()。小芳早晨起床穿衣服大约用了5 ()。 11. 学生一天在校时间大约是6( )。爷爷每天晨练1()。

12.运动会上,小明跑60米用了12()。 二、填空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其中()是最小的时间单位。 2.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了()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3.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小格,分针走了()一小格;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小格,是()分。 4. 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 5. 8:30:25是()时()分()秒。 6. 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加上()分钟就是一小时。 8. 时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时;分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分,等于()时;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秒,等于()分。 9. 分针走半圈是()分,时针走半圈是()时,秒针走半圈是()秒。

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

造价师土建复习: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 (四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此部分看着乱,实际很简单,理清思路也不会很难 1、网络图的计算十分重要。想对网络图进行计算,首先要从它们的基本概念入手,通过分析基本概念就可以得出计算的原理和公式。有的同志经常对基本概念一扫而过,直接去做网络计算题目,这样事倍功半。所以我们要从基本概念入手进行分析。 2、工作最早开始时间,是本工作所有的紧前工作,本工作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紧前工作,但是需要所有的紧前工作都结束,本工作才可能开始,如果有一个紧前工作没有完成,那么本工作也就不可能开始。所以我们计算工作最早开始时间时要顺着箭线方向依次计算,有两个以上紧前工作的,取所有紧前工作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为本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顺着箭线计算,依次取大”。起始结点工作最早开始时间为0。 3、工作最早完成时间是指本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加上本工作必须的持续时间,可以和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同时计算。终点节点的最早完成时间就是该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我们一般以这个计划工期为工期要求。 4、工作最迟完成时间是指不影响整个任务按期完成的条件下,本工作最迟完成的时间。最后一个工作的终点节点的最早完成时间(计算工期就是最后一个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 5、用最迟完成时间减去工作的持续时间就是该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最迟开始时间的含义简单理解就是如果本工作不能在这个时间开始,那么就会影响整个任务的完成,也就是要拖延计算工期。对于最迟开始时间计算的程序是:“逆着箭线计算,依次取小”。 6、总时差,总时差是指一个工作在不影响总工期的条件下,该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计算公式是最迟开始时间减最早开始时间或者最迟完成时间减最早完成时

《简单的时间计算》练习题

练习题 1.想一想,填一填。 (1)时针从12起走到5,是( )小时; 时针从2起走到9,是( )小时。 (2)分针从12起走到4,是( )分钟; 分针从3起走到9,是( )分钟。 2.在○内填上 “>”“<”或“=”。 1时○100分 1时40分○60分 150分○2时 300分○5时 4时○4分 2时25分○225分 3.做晚餐。 1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合理地安排时间做好三件事,算一算,最少需要多少分钟? 4.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辆火车从7:15出发,行驶了3小时20分到站,到站时刻是( ) ①10:55 ②10:35 ③11:25 (2)水上游艇每次限坐20分钟,小明11:30下艇,想一想他上艇的时刻( ) ①11:50 ②11:10 ③10:50 5.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1)一人唱一首歌要3分钟,5人合唱这首歌要15分钟。 ( ) (2)小明下午2:00到校,4:30分放学,在校时间是2小时30分。( ) (3)12时整,时针、分针重合。( )

参考答案: 1.想一想,填一填。 (1)时针从12起走到5,是( 5 )小时; 时针从2起走到9,是( 7 )小时。 (2)分针从12起走到4,是( 20 )分钟; 分针从3起走到9,是( 30 )分钟。 2.在○内填上 “>”“<”或“=”。 1时< 100分 1时40分>60分 150分>2时 300分= 5时 4时>4分 2时25分<225分 3 15分钟 10分钟 5 分钟 合理地安排时间做好三件事,算一算,最少需要多少分钟? 先烧水,烧水的同时再摘菜、淘米,一共需要15分钟。 4.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 (1)一辆火车从7:15出发,行驶了3小时20分到站,到站时刻是( ② ) ①10:55 ②10:35 ③11:25 (2)水上游艇每次限坐20分钟,小明11:30下艇,想一想他上艇的时刻(③ ) ①11:50 ②10:50 ③11:10 5.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1)一人唱一首歌要3分钟,5人合唱这首歌要15分钟。( × ) (2)小明下午2:00到校,4:30分放学,在校时间是2小时30分。( √ ) (3)12时整,时针、分针重合。( √ )

(word完整版)三年级数学时间应用题

1.小明早上10出去,经过4个小时33分回来,现在几点? 2.一个马拉松运动员6点从起点出发,经过89分钟后到终点,现在几点? 3.小明9点出去郊游,下午3点回来,补习了多久? 4.莉莉要去北京旅游,上午6的火车,第二天下午5点到,火车开了多久? 5.小王下午3点开始玩电脑,到5点25分关电脑,他玩了多久? 6.妮妮晚上6点56分出去骑单车,晚上8点41分回来,出去了多久? 7.白白上午5点17分出去,经过165分钟后回来,他回来是几点? 8.飞飞下午2点16分出外吃饭,下午4点34分回来,经过多少分钟? 9.小芊上午9点出外,经过5个小时,小芊回到家,这是几点? 10.幻幻下午2点去上学,下午5点27分回家,他上了几小时的课?

11、同学们进行60米寒跑,王乐用了12秒,张鹏用了10秒,李鑫用了13秒,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 12、程鲁早上7时59分10秒到学校,张兰7时59分38秒到校,他俩谁先到学校,早到多少时间? 13、在100米赛跑中,小明比小方快3秒,小方比小刚慢2秒,你能排出他们三人的名次吗? 14、现在的时间是4时20分,再过1时30分是几时几分? 15、现在是下午2时30分,40分钟以前是几时几分? 16、赵宁口算一道题,需要5秒,6分钟能口算多少道题? 17、同学们去春游,早晨8:20出发,下午3:20回来,共用了多少时间? 18、李军早上7:40到校,中午11:40放学,下午2:00上学5:00放学,他一天在学校多少时间? 19、胖胖家到少年宫要走15分钟,他要看上午9:00的演出,最晚应当什么时间从家出发? 20、同学们看电影《海底总动员》,看完这部电影需要2时30分,如果下午2时30分开映,放映结束时应该是什么时间?

时间计算题汇总

地理时间计算部分专题练习 1、9月10日在全球所占的围共跨经度90°,则时间为:( ) A. 10日2时 B. 11日2时 C. 10日12时 D. 11日12时 3、时间为2008年3月1日的2点,此时与处于同一日期的地区围约占全球的:( ) A. 一半 B. 三分之一 C. 四分之一 D. 五分之一 4、图中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若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8日,甲地为( ) A.7日4时 B.8日8时 C.7月8时 D.8月4时 2004年3月22日到4月3日期间,可以看到多年一遇的“五星连珠”天象奇观。其中水星是最难一见的行星,观察者每天只有在日落之后的1 小时才能看到它。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中心点为极地。回答5—7题 5.图4中①②③④四地,可能看到“五星连珠”现象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在新疆的吐鲁番(约890 E )观看五星连珠现象,应该选择的时间段(时间)是( ) A .18时10分至19时 B .16时10分至17时 C .20时10分至21时 D.21时10分至22时 7.五星连珠中,除了水星外,另外四颗星是( ) A .金星、木星、土星、天狼星 B .金星、火星、木星、海王星 C .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D .金星、火星、土星、木星 (2002年)下表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8-10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长 5∶30 9∶09 11∶25 13∶56 8、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9、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10、造成四起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地球的公转 ②地球自转 ③黄赤交角的存在 ④地方时的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002年1月1日,作为欧洲联盟统一货币的欧元正式流通,这将对世界金融的整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回 答4-5题: 11、假定世界各金融市场均在当地时间上午9时开市,下午5时闭市。如果某投资者上午9时在法兰克福(东经8.50 )市场买进欧元,12小时后欧元上涨,投资者想尽快卖出欧元,选择的金融市场应位于:( ) A.东京(东经139.50 ) B.(东经1140 ) C.伦敦 D.纽约(西经740 ) ① ④ ② ③

人教版三年级时间计算应用题精选

人教版三年级时间计算应用题精选 1、小兰去上学,7:35从家出发,7:50到校。她从家到学校要走多长时间? 2、奶奶今天早上6:30去活动中心锻炼身体,比昨天提前了10分钟。她昨天什么时间去锻炼身体的? 3、玩具厂的王师傅1小时可以做8个玩具,他从8时到11时可以做多少个玩具? 4、少先队员去李奶奶家打扫卫生,下午3:30开始,4:10结束,共用了多少时间? 5、工人张师傅6分钟做了54个零件,李师傅每分钟比张师傅多做2个零件.李师傅每分钟做几个零件?

6、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钟,他每天要在7:40到校,他应该在什么时候从家出发,才能准时到校? 7、杨师傅4小时做了36个零件,张师傅每小时比杨师傅多做3个零件,张师傅每小时做多少个零件? 8、一场大雨从9:20开始下,到10:55雨停止.共下了几小时几分? 9、王华上午在校3小时20分,下午在校2小时30分.他一天在校多长时间?上午比下午多多少时间? 10、1人唱歌要2分钟,18人合唱这首歌要多长时间? 11、妈妈做米饭用15分钟,择菜、洗菜5分钟,做菜用5分钟,做完这些事,妈妈最少需要多长时间?

12、足球比赛分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45分钟,下半场跟上半场的时间一样,中间休息15分钟,全场比赛需要多少时间? 13、汽车每隔6分开出一班,妈妈想搭8:45的一班汽车,到达车站时,已经是8:48分,她要等待几分钟才能够乘下一班汽车? 14、小青到学校要走15分钟,他每天早晨要在8:35到校,他至少应在几时几分从家出发? 15、这是游泳馆夏季营业时间表,游泳馆全天营业多长时间? 营业时间: 上午:9:30-11:50 下午:1:00-8:30

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计算

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计算 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计算 双代号网络图是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网络计划形式。它是以箭线及其两端节点的编号表示工作的网络图。 双代号网络图中的计算主要有六个时间参数: ES:最早开始时间,指各项工作紧前工作全部完成后,本工作最有可能开始的时刻; EF:最早完成时间,指各项紧前工作全部完成后,本工作有可能完成的最早时刻 LF:最迟完成时间,不影响整个网络计划工期完成的前提下,本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 LS:最迟开始时间,指不影响整个网络计划工期完成的前提下,本工作最迟开始时间; TF:总时差,指不影响计划工期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FF:自由时差,不影响紧后工作最早开始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一般采用图上计算法。下面用例题进行讲解。 例题:试计算下面双代号网络图中,求工作C的总时差?

早时间计算: ES,如果该工作与开始节点相连,最早开始时间为0,即A的最早开始时间ES=0; EF,最早结束时间等于该工作的最早开始+持续时间,即A的最早结束EF为0+5=5; 如果工作有紧前工作的时候,最早开始等于紧前工作的最早结束取大值,即B的最早开始FS=5,同理最早结束EF为5+6=11,而E工作的最早开始ES为B、C工作最早结束(11、8)取大值为11。 迟时间计算: LF,如果该工作与结束节点相连,最迟结束时间为计算工期23,即F的最迟结束时间LF=23;LS,最迟开始时间等于最迟结束时间减去持续时间,即LS=LF-D; 如果工作有紧后工作,最迟结束时间等于紧后工作最迟开始时间取小值。 时差计算: FF,自由时差=(紧后工作的ES-本工作的EF); TF,总时差=(本工作的最迟开始LS-本工作的最早开始ES)或者=(本工作的最迟结束LF-本工作的最早结束EF)。 该题解析: 则C工作的总时差为3.

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精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课堂授课计划 教师(签名):教研室审批:年月日

3.5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 计算方法:图上计算法、分析计算法、表上计算法、矩阵计算法、电算法等。只讲解图上计算法。 1、双代号网络计划各项时间参数的分类及表示符号 设有线路h→i→j→k: (1)节点的时间参数 ①节点的最早时间(TE )。 i )。 ②节点的最迟时间(TL i (2)工作的时间参数 ①工作的持续时间(D ) i,j ) ②工作的最早可能开始时间(ES i,j ) ③工作的最早可能完成时间(EF i,j ④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LS ) i,j ) ⑤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LF i,j ) ⑥工作的总时差(TF i,j ) ⑦工作的自由时差(FF i,j (3)网络计划的工期 ),由时间参数计算确定的工期,即关键线路的各项工作总 ①计算工期(T C 持续时间。 ),根据计算工期和要求工期确定的工期。 ②计划工期(T P ③要求工期(T ),指合同规定或业主要求、企业上级要求的工期。 r 2、时间参数的计算 时间参数在网络图上的表示方法:P60(图3-40)。 以下内容结合P61(图3-41)讲解: (1)节点最早时间(TE ): i

(2)节点最迟时间(TL i ) (3)工作的最早可能开始时间(ES i,j ):ES i,j = TE i (4)工作的最早可能完成时间(EF i,j ):EF i,j = TE i + D i,j (5)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LF i,j ):LF i,j = TL j (6)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LS i,j ):LS i,j = LF i,j - D i,j = TL j - D i,j (7)工作的总时差(TF i,j ):它是指在不影响后续工作按照最迟必须开始时间开工的前提下,允许该工作推迟其最早可能开始时间或延长其持续时间的幅度。 TF i,j = TL j - TE i - D i,j = LF i,j - EF i,j = LS i,j - ES i,j (8)工作的自由时差(FF i,j ):它是指在不影响后续工作按照最早可能开始时间开工的前提下,允许该工作推迟其最早可能开始时间或延长其持续时间的幅度。 FF i,j = TE j - TE i - D i,j = TE j - EF i,j 3、利用时间参数确定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 总时差TF i,j = TL j - TE i - D i,j ,其计算差值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TF i,j = TL j - TE i - D i,j >0,说明i-j这项工作存在机动时间,是非关键工作。 (2)TF i,j = TL j - TE i - D i,j =0,说明i-j这项工作不存在机动时间,是关键工作。 (3)TF i,j = TL j - TE i - D i,j <0,说明i-j这项工作存在负时差,说明了i-j这项 工作持续时间确定的不合理,没有满足总工期的要求,应采取措施缩短本工作的持续时间。 由关键工作组成的线路就是关键线路。关键线路通常用双线或粗线表示。【练习题1】计算图示双代号网络图的各项时间参数。

第五章时间数列 练习题

第二部分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数列中,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 A ·平均数时间数列 B ·相对数时间数列 C ·时期数列 D ·时点数列 2.在时间数列中,作为计算其他动态分析指标基础的是 ( )。 A ·发展水平 B ·平均发展水平 C ·发展速度 D ·平均发展速度 3.已知各时期发展水平之和与最初水平及时期数,要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应采用( )。 A ·水平法 B ·累计法 C ·两种方法都能采用 D ·两种方法都不能采用 4.已知最初水平与最末一年水平及时期数,要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应采用 ( )。 A ·水平法 B ·累计法 C ·两种方法都能采用 D ·两种方法都不能采用 5.假定某产品产量2004年比1994年增加了235%,则1995一2004年平均发展速度为( )。 A ·9%135 B ·10%335 C ·10%235 D ·9%335 6.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是 ( )。 A.环比发展速度等于定基发展速度减1 B.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之和 C.环比发展速度等于定基发展速度的平方根 D.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7.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是 ( )。 A ·环比增长速度之和等于定基增长速度 B ·环比增长速度之积等于定基增长速度 C ·环比增长速度等于定基增长速度减1 D ·二者无直接代数关系 8·某企业的职工人数比上年增加5%,职工工资水平提高2%,则该企业职工工资总额比上年增长 ( )。 A·7% B·7.1% C·10% D·11% 9·总速度是 ( )。 A ·定基发展速度 B.环比发展速度 C ·定基增长速度 D.环比增长速度 10·以1980年为基期,2004年为报告期,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应开( )次方。 A·26 B·25 C.24 D.23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数列中,属于时期数列的是 ( ) A ·四次人口普查数 B ·近5年钢铁产量 C ·某市近5年企业数 D ·某商店各季末商品库存量 E ·某商店1990一2004年商品销售额 2·已知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和时期数,就可计算 ( )。 A ·平均发展速度 B ·平均发展水平 C ·各期定基发展速度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计算练习题

一、填空。 1、钟面上有( )个大格(从一个数到下一个数),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小时,时针走一大格,分钟正好走一圈,是( )分钟。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1圈,是( )秒。 2、1小时=( )分 1分=( )秒 4小时=( )分钟 7分钟=( )秒 3、 35秒+25秒=( )秒=( )分 1分-40秒=( )秒 80分+40分=( )分=( )小时 2时-30分=( )分 4、填上“>””<”或“=”。 3时( )300分 250分( )5小时 60秒( )60分 10分( )600秒 120分( )2时 70分( )7时 5、中古友谊小学每天早晨8:00上晨检,8:10下晨检,晨检用了( ).8: 10开始上第一节课,8:50下课,第一节课用了( )。 6、(3)百佳超市早上8:30开始营业,晚上10:30休息,百佳超市一天营 业的时间是( )时。 (1)从9:50到1:00经过了多长时间? (2)从8:45到11:20经过了多长时间 (3)百佳超市早上8:30开始营业,晚上10:20休息,百佳超市一天营业的时间是( )时。 在钟面上秒针走了3个数字,走了( )秒,走了8个数字是走了( )秒。 8、从上海开往南京的火车,甲车是6:50开,乙车是7:30开,( )车开的早。

9、在100米赛跑比赛中,小菊用了14秒,小梅用了16秒,小桃用了13秒,小丽用了12秒,小兰用了17秒。冠军是( ),亚军是( ),季军是( )。 二、在( )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35( )。 2、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是6( )。 3、小新跑60米要12( )。 4、工人叔叔每天工作8( )。 5、从上海坐火车到北京要17( )。 6、李勇从家走到学校要15( )。 7、这场雨真大!整整下了3( )。 三、判断(正确的在( )里打“√”,错的打“×” ) 1、2小时=20分。( ) 2、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5分钟。( ) 3、时针在5和6之间,分针指着9,是6:45。( ) 4、时针和分钟都指着12时是12时整。( ) 5、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 6、小军做50道口算题用了128分钟。 ( ) 7、飞机2:30起飞,3:10分在机场降落,飞机飞了1小时20分。 ( ) 四、选择题。 1. 秒针走一圈就是( ) A.60分 B.1小时 C.60秒

工程网络图时间参数最简单计算方法

一、 工程中为什么要使用网络图 工程中常用横道图和网络图表示工程进度计划,横道图又叫甘特(GANTT )图,由于其不能反映出工作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不能明确反映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不能 反映工作所具体的机动时间,看不到潜力所在,故存在很大 的局限性,在工程上使用较少。 工程中应用最多的是网络图,与横道图相比网络图有以下几个优点: 1、网络计划能够明确表达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 2、通过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可以找出关键线路和 关键工作。 3、通过时间参数的计算,可以明确各项工作的机动时间。 4、网络计划可以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计算优化、调整。 由于网络图有上述优点,因此得到普遍应用。 大家在大学里可能学过相关知识,但由于未经常性使用,就又忘掉了。即便没忘,也可能不会在具体的工程中使用, 通过这次讲座,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学员参加注册监理工 程师或注册建造师考试都可运用此法答题,有心者可进一步 研究学习。 九、网络图的时间参数计算<双代号网络图最为常用,故讲双 代号网络图> 十、先讲几个名词:工艺关系、组织关系、紧前工作、紧后

工作、平行工作、先行工作、后续工作、关键工作、关键线路、线路、总工期。 例: 支模 1 扎筋 1 ①②③ 3 天 2 天 砼1 天 支模 2 3 天 扎筋 2 砼 ④⑤⑥ 1 天 2 天 支模1 扎筋 1 砼1 之间为工艺关系(这是施工程序决定的) 支模1 支模2 扎筋 1 扎筋 2 等是组织关系(这是人为组织形成的,支模可以不分段,可以分若干段等) 相对于某工作而言,紧排在其前的工作为该工作的紧前工作。 相对于某工作而言,紧排在其后的工作为该工作的紧后工作。 相对于某工作而言,与该工作同时进行的工作为该工作的平行工作。 相对于某工作而言,排在其前(包括紧排在其前)的工作为该工 作的先行工作。 相对于某工作而言,排在其后(包括紧排在其后)的工作为该工 作的后续工作。 关键线路上的工作为关键工作。 线路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为关键线路。 线路有若干条,除关键线路外,其余可简称线路。 关键线路的长度,就是总工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