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外现代文阅读(初中)

课外现代文阅读(初中)

课外现代文阅读(初中)
课外现代文阅读(初中)

散文阅读训练专题

(一)城市里的树

树是城市的客人,树要在客人家度过一生。

树的故乡在山林和旷野,那里有鸟语花香,有潺潺溪水,有它们相濡以沫的兄弟姐妹。如果它们的数量足够多,就构成了森林。自从有了城市,树的家族中一部分成员就背景离乡,来到城市的大街小巷。树一到城市,面临的是另一种森林--由高楼大厦构成的丛林。这里没有鸟语花香,只有车水马龙;没有潺潺溪水,只有钢筋水泥。从此,树看不见了土地。

人把自己弄得彻底与大地隔绝,而树永远需要脚踏实地。但是水泥、柏油、砖块把土地覆盖,像古代犯人脖子上的枷板,把树干和树根隔开。水,泥,这是多么柔软的两个字眼,但组合成一个词时,就成为最坚硬的一种东西。城市的路面是不吸水的,每到下雨时,我看到雨水滚滚而流,流进下水道,而不是树根,我就想树渴了怎么办?因为有了坚固的路面,城市的树也就不会"落叶归根",树把叶子生出来,但叶子却找不到根,它们随风而飘,就像丢失的找不到父母的孩子。

人们不会给一棵起一个名字,树总是以类的名义而存在,比如梧桐、白杨、松柏。其实每棵树也像每个人一样是不同的。城市的树不能像山林里的树那样自由生长,经常会被修剪,砍去旁逸斜出的枝条,这种修剪不是为了让树成材,而是嫌那些多余的枝条碍事。但修剪是人的事,而长成什么样子是树的事,树永远不会按照人的意志去生长,去改变。现在的树与一千年前的树没有区别,但现在的人与一千年前的人已大不一样,绝大多数的人都在按照别人的意志生活。

城市的树身上,经常贴满了办证电话、招聘启事、治病广告。树不但受着污染,有时还得承受疼痛。

城市的道路不断在拓宽,而每次拓宽道路对树来说都可能是一次灾难,因为道路拓宽后原来在路边的树就处于了路中间,这些树要么被砍伐,要么被重新移到新道路和边上,反正树永远只能靠边站。但是人挪活,树挪死。树被移动后,等于经历了一场浩劫,它枝头上原先的枝条要被全部砍掉,这就像一个得了重病的人做化疗、放疗后会失去一头的秀发。多年前一次出差路过山西的一个小城,突然看见一条主干道的中央长着一棵粗壮的古树,人流车流都绕着这棵树走。这是我见过的唯一一棵长在路中间的树。我猜想,这座城市当年修这条路时,可能有关部门对这棵树的去留进行过激烈的争论,最终他们决定留下这棵树,因为这棵树的年龄比这座城市里所有的人、建筑都要老。一瞬间我竟然有一种感动,觉得这个城市的人真伟大。

树在城市,一生过得伤痕累累。有一次在西郊的路上,我看见一棵合抱的梧桐树被除数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拦腰撞断。生活中,我常常发现一些善良、正直的人受到伤害,很长时间我想不通这是为什么。看见这棵被撞断的树后,我相通了:善良而正直的人与善良而正直的树会有同样的遭遇。因为善良他们都手无寸铁,虽然他们不会伤害别人,但别人却有可能欺负他们。因为正直,他们都不会弯曲和躲闪,伤害来临时,会受伤更重。

我每天都会看见树,看见树的时候常常眼睛发潮,总是充满伤感。城市里的树就像进城的农民工,无依无靠。它们受尽委屈,却毫无怨言,受尽伤害,却充满宽容。树最终会原谅一切,自己把伤口愈合。如果城市里没有树,只有柏油马路、钢筋水泥、高楼大厦,那么城市将会是多么地坚硬和干枯。正是树摇曳的身姿、葱茏的绿意,给了我们温柔、诗情、生动和美。

树一辈子站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不言不语,一世沉默。你如果与一棵树交上了朋友,他会永远站在那里等你

1、作者描绘“城市里的树”具有哪些特点?请分条归纳。(4分)

2、下面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树被移动后,等于经历了一场浩劫,它枝头上原先的枝条要被全部砍掉,这就像一个得了重病的人做化疗、放疗后会失去一头的秀发。

3、如何理解“现在的树与一千年前的树,没有区别,但现在的人与一千年前的人已大不一样”这句话的含义?(4分)

4.作者说“我每天都会看见树,看见树的时候常常眼睛发潮”,其中的原因是什么?结合上下文

(二)最美的月亮

①那个中秋节他和母亲是在医院度过的。

②母亲的手术是临近中秋节做的。母亲感到身体不适,本来以为是老毛病,但医院检查结果竟然是癌症。在他小的时候,家境贫寒,母亲总是忍受着饥饿和痛苦,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年幼的他,独自支撑了这个家。他觉得不能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不是害怕母亲经受不住打击,而是害怕母亲拒绝治疗。他的孩子刚满2岁,妻子下岗了,他的收入是全家人唯一的经济来源。没有工作的母亲知道家里艰辛,很早以前就说过,如果患上癌症,就不治疗,因为她认为那样既浪费了钱也救不了命。

③他很孝顺,便和妻子哄着母亲说是小病能治好,但需要做手术,这样才把母亲骗进了医院。从手术室出来,经过他三天三夜的细心护理,母亲逐渐清醒过来,那天正是中秋节。母亲住院一个星期时间,他每天只吃一顿饭,即便这样,仍然花光了所有的积蓄。现在他身上已经没钱了,只盼着妻子快点借到钱送来。

④夜晚,病房里冷冷清清,他守在母亲身边,同房的病人都回家团圆了。细心的他怕母亲触景.伤情,就问母亲想吃点什么,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的母亲只是说:“扶我下床,我想看一下月亮,不知道明年还能不能看到。”他听得眼眶一阵发酸,流下了泪,然而他知道,母亲这个时候是万万不能移动的。思索了片刻之后,他有了一个决定。继而叮嘱母亲不要乱动,就转身离开了。

⑤街上华灯初上,到处洋溢着喜庆热闹的气氛,唯独他行色匆匆,孤单而焦急。饭店、小卖店、电子游戏室,他一个店铺接一个店铺地问:“有一个小时50元的工作吗?”但是店主们的回答都令他大失所望。终于,在一家搬运站里找到了10吨待搬的水泥。一袋水泥100斤,搬1吨6元。

他挽起衣袖开始玩命地把一袋又一袋水泥从小山似的堆上扒到肩上,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半个小时就把那10吨水泥搬到了车上。等到接过60元工钱的时候,才感到双腿如铅、头昏眼花,仿佛随时都可能晕倒,但他坚强地忍受着。

⑥他将挣来的钱买了一个深颜色的脸盆,剩下的钱全部买了月饼。他抱着脸盆和月饼回到了医院。路上他抱得紧紧的,生怕磕碰到怀里的月饼和脸盆,仿佛那是抱着母亲的命,回到病房,他把月饼摆在桌子上,然后掰开一个月饼,把最柔软的一块月饼馅递到母亲嘴边。看着脸色憔悴、满头大汗的儿子,母亲含着泪.说:“我不吃,这病咱也不治了。”他笑着说:“你看看今年的月亮多圆多亮啊,您肯定会好的!”他端过盛满清水的脸盆放到母亲床前,月光展开透明的翅膀跃进盆里,圆圆的月亮随着盆里的波纹在水里行走,上下翻腾。

⑦看着水中晶莹而富有生命的月亮,望着眼前的儿子,母亲心情好了许多:“真好看呢,比往年都好看。”他拉着母亲的手说:“明年您还要陪我看月亮!”母亲郑重地点点头。

⑧那一夜,母亲睡得非常安详,似乎已经远离了病痛。窗外月亮静静地悬挂着,虽然光芒依旧纤弱,但却仿佛迸射出了一种足以撕破无边黑暗的光明..,一种足以融化天山冰雪的温暖..

⑨母亲开始配合每项治疗,出院时医生告诉他说:“这次手术做得很成功,你母亲能够再活10年甚至康复。”

⑩又是一年中秋,天上的月亮又圆了。母亲对儿子说:“去年在医院里看到的月亮是我这辈子看过的最美丽的月亮。”

1.简要概括文中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儿子。(4分)

2.结合语境,对文中画线句子做简要赏析。(4分)

月光展开透明的翅膀跃进盆里,圆圆的月亮随着盆里的波纹在水里行走,上下翻腾。

3.结合上下文,理解第⑧段中“光明”和“温暖”的含义。(4分)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第③段中“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为下文中秋夜晚去挣钱埋下伏笔,做好铺垫。B.第④段的“泪”是因为儿子心疼担心母亲,害怕失去母亲;第⑥段的“泪”是因为母亲知道自己患了癌症,想彻底放弃治疗又不想结束生命的矛盾、痛苦的心理。

C.第⑤段“街上华灯初上,到处洋溢着喜庆热闹的气氛,唯独他行色匆匆,孤独而焦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强调了他的孤单和无奈,加重了情感色彩。

D.本文最后一段和鲁迅笔下的《社戏》结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都有深化中心的作用,都代表了美好的回忆,表达了一种美好的追求。

(三)作文课

①今天上作文课,老师说。讲课之前我先读两篇同学的作文,这两篇作文是我们上一堂作文课布置的作业,作文的题目是《灯光》。在读这两篇作文之前,我已经征得了这两位同学的同意。谢谢他们。

②我先读王枣花同学的作文。

③同学们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了王枣花身上。王枣花是大半年前插班进来的,同学们只知道王枣花是从农村来的,她的父母在这个城市里打工,干什么活却不知道。坐在后排的王枣花低着头,一只手不停地揉搓着胸前的纽扣。

④我的父母都是残疾人,老师开始读王枣花的作文,因此他们在城市里找不到工作,他们只能靠捡废品卖钱。下午放学后,做完作业我也帮父母去捡废品。爸爸虽然只有一条腿,但三轮车却骑得很好,载着我和妈妈一路飞驰。冷风掠过面颊,落叶在车轮下旋转。那时候城市里的灯光已经亮了,家家户户都吃完了饭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我和爸爸妈妈从一个小区到另一个小区,从一只垃圾箱到另一只垃圾箱。我们先把垃圾箱里的纸箱、木板、旧铁丝捡出来,再把城里人装垃圾的塑料袋一个个解开,把里面的矿泉水瓶、饮料瓶、易拉罐、装牛奶的纸盒和废纸捡出来,分别装进蛇皮袋中,然后重新把垃圾装好,把垃圾箱周围打扫干净。城市的夜晚很明亮,但几乎所有的灯光都不是为捡废品的人而亮的,因此妈妈只好准备了一只手电筒,为了节省电池手电筒的光常常很弱,我们只能在手电筒很弱的灯光中捡废品。只有一个地方除外,这个地方有几个很大的垃圾箱,我们每天都能在这里得到不小的收获。这几个垃圾箱在一个叫“阳光花园”的小区里,本来那里离路灯很远,应该很黑,但是离垃圾箱不远的一栋楼房的三楼阳台上总是亮着一盏灯,那盏灯好像是专门为我们而亮的,我知道这当然不是。因为我们与那户人家素不相识,他们也不知道我们天天来这里捡废品,虽然城市很大人很多,但是谁会去注意捡废品的人呢?就是知道他们也不会为一家捡废品的贫穷外乡人照明。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感谢他们,每次捡完废品离开那里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都会抬起头来看看那户人家,然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开。这时候我总是在心里默默地祝福他们,因为他们无意中帮了我们的忙。

⑤王枣花的作文读完了,同学们的目光再次落到王枣花身上,王枣花的头垂得更厉害了。教室里没有一点声音。

⑥下面我读牛娜的作文,老师说。

⑦春节的时候爸爸买了两只灯笼挂在阳台上,春节的那几天灯笼彻夜都亮着。红红的灯笼真好看,很多小朋友都羡慕我。春节过完了,妈妈让爸爸把灯笼摘下来,因为这样太浪费电了。虽然我心里不大乐意,但为了节约用电还是同意了。爸爸非常理解我的心情,吃完晚饭,又看了一会儿电视,爸爸才在妈妈的一再催促下磨磨蹭蹭准备去摘灯笼。我给爸爸搬了一把椅子放到阳台上,因为灯笼太高了。就在我准备回房间的时候,突然听到楼下不远的地方传来一阵说笑声。我站在阳台上往楼下一看,是一对捡废品的夫妻,他们身边还有个好像与我年龄差不多的孩子。由于光线不是太好,我看不清他们的面目,也看不清那个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大概已经工作了很久,这会儿累了也饿了,因为我看见三轮车上高高地堆满了他们捡来的废品。做妈妈的从三轮车上拿出一只塑料桶,那里面盛着水,他们一家三口从塑料桶里接着水洗了手,然后开始吃东西。他们吃的什么我看不清,但是他们吃得很香。那对夫妻一边吃东西一边说笑着,好像他们不是捡废品的,而是这个城市的白领。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在这样一个寒冷漆黑的夜晚,他们从垃圾箱中翻捡着废品,吃着自带的干粮,却有说有笑,我为他们乐观的精神感动了。吃完东西,

做妈妈的又从三轮车上取出一只暖瓶,他们只有一个杯子,三个人从暖瓶里倒了热水轮流着喝。吃完喝完,他们开始忙碌起来。这时候爸爸过来了,我指着楼下让爸爸看,不一会儿妈妈也过来了,问我们在看什么,爸爸为什么还不把灯笼摘下来。爸爸又指着楼下让妈妈看。妈妈没再说让爸爸把灯笼摘下来,后来我们就回到了房间。

⑧爸爸说,要不留下一只灯笼吧,不然他们看不见,怪不容易的。妈妈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儿又说,把灯笼摘掉装一只灯泡吧,这样光线会更好。爸爸点了点头。我为爸爸妈妈高兴,因为他们做了一件好事。同时我也为那一家捡废品的人家高兴,因为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有一盏灯是专门为他们点亮,虽然他们并不知道。

⑨作文读完了,教室里更加安静了。突然,从教室的后排座位上传出一阵轻轻的哭泣。

1.阅读⑦⑧两段,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4分)

2.请你说说第③段划线句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3. (4分)第④段中画浪线的句子属于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4.下面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王枣花低头不停揉搓胸前的纽扣一句,神态和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她此时的紧张和害羞。

B.第④段“恋恋不舍”一词,形象写出了枣花一家对灯光的留恋和对幸福温暖的家的向往。

C.三个人从暖瓶力倒了热水轮流喝的细节,传神地描绘了王枣花一家虽贫穷但温馨的生活。

D.本文通过两篇学生作文展开故事叙述,而叙述的故事有着惊人的巧合,从巧合中让人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淳朴真情,可谓构思巧妙。

E.小说中的老师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物形象,他通过一节作文课让孩子们懂得了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心。

(四)一元钱,两份暖

每一天早上,女孩都来他的窗口买一元钱的煎包。

那时物价还没上涨,一元钱,可以买六个煎包,女孩很娇小,饭量应该不大。可每次,他都会给她刻意挑选大一点的。

因为,他能看出,女孩的家境不太好,穿的衣服虽然很干净,但都很旧了,手里拎着一个小水壶。不像其他孩子,穿崭新的衣服,手里拿着可乐、牛奶、纯净水。每天早上,她都步行上学,路一定不近,女孩光洁的额头有亮闪闪的汗珠。

春天到了,物价涨得厉害。他是小本生意,利润很薄,涨价后,六个煎包卖一元钱,要赔钱了。算来算去,他将价格定在一元钱四个。

那天早上,他在一张硬纸壳上写了新的价格:一元钱四个。

七点多,吃早餐的孩子一双一对地挤在他的小窗口。有孩子念了他纸上的通告,转头对同伴说,煎包涨价了。后面的孩子开始翻着包往外拿钱,并没有谁因为这提出质疑。

女孩走到窗口的时候,几个孩子刚刚离开。他先是愣了一下

.......,然后一把将放在窗口的纸板拿了回来。

她用手抹了一把汗,然后笑着递过一元钱硬币。他爱怜地责备女孩:“又跑,这么热的天。”然后利落地夹起六个煎包放在纸袋里。

女孩接过来,照例说声“谢谢叔叔”。那寻常的一刻,看着女孩的背影,他的心,却有些不寻常的感动。

之后的一段时间,每天早上,只要远远看到女孩,他就会把那张纸板收起来。依旧收着女孩的一元钱,给她六个煎包。

后来,所有的顾客都熟悉了新的价格,他就彻底地将纸板收回了。只有女孩,一直蒙在鼓里。

可是有天早上,他却没有看到女孩那张笑吟吟的脸。

第二天,女孩也没有来,第三天,第四天……他的心从失落到担忧,他想女孩是不是出了什么事了?

又一天早上,他跑到学校门口等着。大概过了半个小时,他看到女孩,一路小跑着,径直跑进了校门。

他松了一口气,想,一定是女孩子吃厌了煎包,改吃别的东西了……然后又开始有些心疼起来,因为他再不能偷着给她两个煎包的照顾了。

春天过去了,转眼到了夏天。忽然有一天,女孩又出现在了他的窗口。她唤他“叔叔”,并递上一枚硬币,他愣了一下,接着飞快地挑选了六个煎包放入纸袋。女孩笑起来:“叔叔,您给多了,应该是四个。”

女孩狡黠地笑:“叔叔,您的煎包早就涨价了,我知道的。这段时间,一直是同学帮我带的。四个就够了,您的煎包大,我能吃饱。”

他张着嘴巴,心里却被重新涌入心底的暖意哽咽住了,四十多岁的男人一下子涌出了眼泪。他根本想不到,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竟然把他所给予的爱,悄悄地还给了他。

女孩还在说:“叔叔,我考上高中就不在这里读了,等以后有空,我还来吃您的煎包……”他背对女孩应着,却终于掩饰不住,任眼泪落了下来。

一元钱就这样被分成两份温暖。他知道,从此以后,不管生活怎样艰辛,他和这个孩子,都会勇敢地面对,并努力地给予身边的人更多爱和温暖。

1.概括文中“他”的形象,并举实例作简要分析。(6分)

2.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加点语句“他先是愣了一下”的原因。(2分)

3.品味两处划线句,并按要求回答。(4分)

①句中“狡黠”好在哪里?(女孩狡黠地笑:“叔叔,您的煎包早就涨价了,我知道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