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河北省新乐市第一中学伏羲校区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河北省新乐市第一中学伏羲校区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河北省新乐市第一中学伏羲校区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河北省新乐市第一中学伏羲校区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王进辉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机械能守恒定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几个方面来介绍我的这节教学: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必修二第七章第八节,从知识发展的线索来

看,本节内容,既是对前面几节内容的总结,也是对后面能量守恒定律的铺垫。可见,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2)教材处理通过多个具体实例,猜想动能和势能的相互

转化关系,引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守恒条件的探究,联系重力势能和重力做功及弹

性势能和弹力做功的关系的学习,由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逐步深入,最后得出结论。

并通过应用使学生领会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3)教学重难点重点:明确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及应用解题。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条件,判断机械能

是否守恒。

二、学情方面在前几节中功、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和动能定理等内容的学习的基础

上,机械能守恒定律可谓呼之欲出,同学们可根据已学知识在适当引导下自行推导机械

能守恒的表达式。

三、教学模式+四、教学设计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模式:设计为五环教学

(导、思、绎、展、评),通过分组,让学生亲自经历推导机械能守恒的表

达式的过程,

下面我重点说一下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1、展示目标与导入新课通过多个具体实例,猜想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关系。通过视频,激发思考探究兴趣。2、情景体验,演绎推理(1)只受重力作用时的分析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自由下落,经过高度为h1的B点时速度为v1,下落到高度为h2的C点时速度为v2,试写出物体在B点时的机械能和在C点时的机械能,并找到这二个机械能之间的数量关系。

提出问题,小组互助探究:

①研究对象?

②研究过程?(可研究B—C过程)

③B—C过程动能定理表达式?

④B—C过程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⑤试写B点、C点机械能并比较,能否找到这两点机械能数量关系。

(2)延伸:只有重力做功时的分析:机械能还保持

不变吗?

(3)分析守恒条件(1)中若有空气阻力呢?能按1—5写表达式吗?说明机械能还保持不变吗?学生继续演绎推理,得到守恒条件。

(4)只有弹力做功时的分析

结论:系统内只有弹力做功时,物体系统内的机械能守恒

4、展示与评价,总结

师生共同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表达式

条件

首尾呼应:视频

五、巩固练习通过例题1例题2,评价学生学到的知识,巩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和应用步骤思路。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恳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lpmfoAAA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l p m f o A A A实验验证机 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https://www.doczj.com/doc/7b16607172.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下面我从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设计与板书设计;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物理学理论和应用方面十分重要,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为今后学习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守恒定律打下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但这种思想和有关的概念、规律,由于其抽象性强,学生要真正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还是很困难。 本节内容安排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之后,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理论上对机械能守恒定律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测量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及条件有深刻的认识。 学情分析 知识层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动能、重力势能等概念以及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定理、定律;知道功是能量转换的量度以及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能力层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打点计时器以及直尺等实验仪器。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终身发展需求)要求、本节教材注重探究性的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2、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过程与方法:1、经历实验设计的过程; 2、通过分组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协作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2、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具有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 3、体会守恒思想的重要意义。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体验实验设计的过程和亲自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 重点:1.尝试设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方案。 2、经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过程,学会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 难点:实验误差的分析 而对于实验条件的控制,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可能无法自己理解,得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所以实验误差的分析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教法突出以学生为本,因学论教。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指导实验,归纳结论。教学重视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需要引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发展学生探究、分析、实验、归纳的能力。运用学案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法学法: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通过学生分 组讨论,然后实验。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通过实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自动手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唐山一中2019—2020 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卷Ⅰ(选择题共 66 分) 一.选择题(共 44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计 66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北朝时均田法令规定奴婢和耕牛均可授田。到了隋代奴婢授田受到限制,耕牛授田逐步 取消,唐代则奴婢及耕牛均不得授田,妇女也不得授田。这从侧面反映了隋唐时期A.奴婢现象已经不复存在 B.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初步形成 C.儒学复兴影响均田法令 D.人口增加政府田亩不足分配 2.下面是某学者对古代中国主要朝代耕地、粮食及人口的信息统计表。对表中信息合理的 解释是 A.抑商政策阻碍了农业商品化发展 B.耕地增多推动人口增长 C. 明清时南北方经济发展严重失衡 D.人地矛盾逐渐得以缓解 3.有学者著文指出,16 世纪前后的中国,虽然有相对自由和富有弹性的土地和劳动力制 度,但商人阶层受到权力的压制、剥夺,纷纷“托庇于官僚政治之下”,财产权、经营权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没有成为一种反抗的力量,异化的力量。这主要说明 16 世纪前后的中国 A.土地和劳动力制度比较灵活 B.经济政策失调抑制社会发展 C.商人阶层深受权力阶层制约 D.商品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4.有研究表明,在 l842 年前,农村的制度、生产情况决定城市的制度、生活情况,是 1

农村领导城市。L842 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等首先在城市发生,然后扩展到农村,形成城市领导农村的局面。1842 年前后城乡经济地位的变化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经济结构的变动 B.城市化水平提高 C.农村经济的凋敝 D.城乡差距的扩大 5.下列资料反映出的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A. C.民族工业基础薄弱发展缓慢D.农业落后制约国家经济发展 6.1934 年,国民政府在广西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显示,22 县 48 村 2707 个农户中使用耕地3.3 公顷以上的只有24 户,占总数的0.9%。这一社会现象反映出当时广西地区A.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B.个体经济形式受到压制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传统耕作方式较为普遍 7.16 世纪到 18 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形成一种现象,工人工资水平高得惊人,而煤炭的 价格却极为便宜。于是,各行各业都绞尽脑汁来开发,尽可能多投入资本,多消耗煤炭,少雇用工人的新技术。这一现象反映了英国 A.行业垄断的初始形成 B.近代化启动对煤炭的依赖 C.劳资矛盾的日渐尖锐 D.动力革命启动的独特条件 8.下表反映了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单位:%)。表中信息表明 A.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B.亚非拉地区经济水平大大提高 C. 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 D.英国在欧洲的产品销售额下降 9.新航路开辟后,纷纷出现可以转让股权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其中最有名的是英 国东印度公司和 1602 年建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这类股份公司的出现主要适应了 A.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 B.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C.区域贸易中心的转移 D.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10.下表是欧美 18—19 世纪大事年表(部分)。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和说明,最符 2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说课稿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下面我从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物理学理论和应用方面十分重要,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为今后学 习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守恒定律打下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但这种思想和有关的 概念、规律,由于其抽象性强,学生要真正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还是很困难。 学生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已经理解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本节内容的主要目的是给学生增加实验探究与体验的机会,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因此,本节选择了一个简单而有效地特例:自由落体运动来进行验证。在实验中只需测出重物下降的高度和对应的速度,然后代入相关公式计算就可验证。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及实验误差的分析,要求学生不仅从理论上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而且通过实际观测从感性上增加认识,深化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学情分析 知识层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动能、重力势能等概念以及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定 理、定律;知道功是能量转换的量度以及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能力层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打点计时器以及直尺等实验仪器。具 备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终身发展需求)要求、本节教材注重探究性的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2、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体验验证过程和物理 学的研究方法。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最新】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最新】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人口负担系数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 之比,据该系数可得人口发展阶段分为“人口红利期”、“盘亏平衡期”、“人口负债期”。下图为“1950-2050年法国、日本和中国人口负担系数统计及预测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日本人口红利期最短B.法国人口负担系数变化最大 C.人口负债因老龄化所致D.中国目前人口红利较为丰厚 2.在我国人口红利将要消失的背景下,不合理的措施为() 1

A.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医疗保险体系 B.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减少人口流动 C.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D.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 下图示意我国某省2011~【最新】人口增长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人口数量变化最 大的一年是 A.【最新】B.【最新】 C.【最新】D.【最新】 4.2014-【最新】,该省人口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A.计划生育政策调整 B.城市房价增长快 C.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D.产业升级和转型 【最新】我国春运大数据预测报告显示,前往武汉、重庆、西安等地的人群最常退票或改签,也更容易捡漏、刷到余票,成为春运“变卦”城市。春运中,过半数人员可实现12小时内返乡,但前往贵港、贺州等地的春运回家“困难”城市也

不少,前十位广西独占5席。左图为春运“变卦”城市,右 图为春运回家“困难”城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形成春运“变卦”城市的直接原因是 A.服务业少,接待能力弱B.交通枢纽,运行车次多C.天气多变,车次变动大D.路况复杂,调度管理难6.为减少春运回家“困难”城市,广西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②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 ③推进房地产开发 ④增加高铁线路和车次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读我国华北平原某城示意图及该城近十年土地利用率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一物理竞赛练习题(B班)

合肥一中高一物理竞赛B 班平衡练习题(1) 1.如图所示,轻杆BC 的C 端铰接于墙,B 点用绳子拉紧,在BC 中点O 挂重物G .当以C 为转轴时,绳子拉力的力臂是( ) (A )OB (B )BC (C )AC (D )CE 2.关于力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力对物体的转动作用决定于力矩的大小和方向 (B )力矩等于零时,力对物体不产生转动作用 (C )力矩等于零时,力对物体也可以产生转动作用 (D )力矩的单位是“牛·米”,也可以写成“焦” 3.有大小为F 1=4N 和F 2=3N 的两个力,其作用点距轴O 的距离分别为L 1=30cm 和L 2=40cm ,则这两个力对转轴O 的力矩M 1和M 2的大小关系为( ) (A )因为F 1>F 2,所以M 1>M 2 (B )因为F 1M 2>M 3>M 4 (C )M 1>M 2=M 3>M 4 (D )M 1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第 第PAGE #页共17页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动量守恒定律说课 稿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1)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过有关机械能的基本概念,对“机械能”并不算陌生,接受起来相对轻松。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对“机械能”这一概念较初中有了更深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机械能守恒条的判定、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是教学的重点。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答相关的问题,这一内容在整个高中力学中又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物理学理论和应用方面十分重要,不同运动形式的转化和守恒的思想能指引我们揭露自然规律、取得丰硕成果。但这种思想和有关的概念、规律,由于其抽象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掌握。学生要真正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还是很困难。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建立在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教材上通过多个具体实例,先猜测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的关系,引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守恒条的探究,联系重力势能和重力做功及弹性势能与弹力做功的关系的学习,由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逐步深入,最后得出结论,并通过应用使学生领会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在教学设计时,力图通过生活实例和物理实验,展示相关情景,激发学

生的求知欲,引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通过建立物理模型,由浅入深进行探究,让学生领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并通过规律应用巩固知识,体会物理规律对生活实践的作用。 ②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以色列主要推广了喷灌和滴灌技术,把水送到植物最需要的根部,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水资源,实现了在荒漠上发展灌溉农业,举世瞩目。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节课我选用下面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注重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出的过程和基本的应用,一些变形的公式表达形式和应用方面的一些注意事项以及其深刻的内涵放到了下一课时讲,这样面向了全体学生,降低了教学起点,我觉得这也符合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 根据教材特点(注重思想性、探究性、逻辑性、方法性和哲理性)和学生的特点以及高中新课程的总目标(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终身发展需求)和理念(探究性、主体性、发展性、和谐性)和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特制定教学目标。: 为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引进一批优秀大学毕业生,优化北部新区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北部新区师资队伍实际,拟面向部分重点院校公开择优招聘20xx年免费师范毕业生。为确保此次招聘公开、公平、公正进行,特制定本简章。 (三)教学目标教师边讲解边说明: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二67)。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刘改霞 巨鹿县第二中学 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说课的主题是“机械能守恒定律”。下面我对这节课分五个方面进行说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过有关机械能的基本概念,知道了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对“机械能”并不算陌生,接受起来相对轻松。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对“机械能”这一概念较初中有了更深认识,并且对机械能的守恒的有了一个初步的猜想,结合重力势能和重力做功的关系,利用动能定理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这样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能量守恒定律是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对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是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基础之一;能量转化和守恒思想贯穿整个高中教材,是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的重要“工具”。机械能守恒是高中学生对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启蒙,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动量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是必须牢固掌握的一个重要规律。 2、教材处理 本节课选自高一物理必修2的第7章第8节,对比新旧教材发现,新版教材在讨论只有重力做功时,不仅列举了自由落体,而且增加了各种抛体运动,并拿物体沿光滑曲面滑下为例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使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有更全面的理解。由教材“做一做”小实验及多个具体事例,让学生找出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猜想转化过程中是否存在某种定量的关系,由定性分析到定量实例探究,再结合一般过程进行理论推导,然后总结出定律。这样做符合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并且在探究、推理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探索发现能力,领悟物理学研究方法和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3、重点和难点 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确定 (1)重点: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过程、理解定律的内容、明确定律条件、并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条件,进一步分析物体系统内所具有的机械能,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3)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采用“情景→问题→分析与活动→总结”的教学设计模式,以老师指导下的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也能使学生更好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这种运用归纳法的思想,从一个个典型的物理情景中总结出科学的结论。在随后的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中,证实了学生对守恒条件的认识和理解很准确到位。” 三、教学目标 (一)、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1、高中新课程总目标是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学生终身发展需要 2、教材特点; 3、所教学生总体思维能力、基础知识较薄弱 (二)、教学目标

【历史】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10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按照西周制度,各地诸侯治国理政都必须按“周礼”行事,语言上则以王畿的“雅言”为标准,这一做法 A. 实现了周王室对全国的直接控制 B. 维护了周天子的专制王权 C. 促进了各地区民众的文化认同 D. 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雏形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各地诸侯治国理政都必须按周礼行事,语言上则以王能的雅言为标准“这些统一行为规范和语言的规定,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故C项符合题意;A项,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室不能对诸侯实行直接控制,排除;B项,西周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不具备专制特征,排除;D项,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标志是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建立秦朝,排除。 2.王国维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此“制”是指 A. 宗法制 B. 嫡长子继承制度 C. 礼乐制 D. 分封制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为巩固王室地位实行分封体制,分封同性及异性诸侯国以拱卫王室,故D项正确;A项,题干未体现宗法关系,排除;B项,嫡长子继承制度为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礼乐制度的内容,排除。 3.《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这说明宗法制的重要特征是 A. 血缘亲疏关系决定政治地位

B. 兄终弟及 C. 大宗与小宗对立 D. 神权与王权结合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商纣得以继承权力的原因在于其身份为嫡长子,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体现了以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故A项正确;B项,题干未体现兄终弟及的继承模式,排除;C项,题干并未强调大宗与小宗对立局面,排除;D项,题干与神权无关,排除。 4.在秦朝朝议中,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据此可知朝议制度 A. 减少了君主决策的失误 B. 阻止了皇帝的恣意妄为 C. 保证中央机构的独立性 D. 标志秦代中央官制完善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依据题干“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可知朝议制度除了三公九卿这些高官之外,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朝议有有集思广益的功效,因此减少了君主决策的失误。在四个选项中,B选项因为朝议并没有法律化,不能阻止了皇帝的恣意妄为;而C、D选项皆不符合史实,因此本题选A。 5.《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 A. 分封制 B. 三公九卿制 C. 郡县制 D. 郡国并行制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反映了秦朝废分封行郡县,故排除A,选C;B是中央官制,无关;D是西汉初年

合肥重点学校一览表

合肥重点学校一览表:重点小学: 师范附小(桐城路与沿河路交叉口向北,附近站牌有10,120 ,131,138 ,142 ) 南门小学(南门小学在徽州大道的西侧,四牌楼站) 六安路小学(阜南路66号,市内乘109、801、168、221、126、15、4、14、10等路公交车在城隍庙北) 安居苑小学青阳路站下青阳路与贵池路交叉口 红星路小学红星路与寒山路交叉口(离黄山大厦站牌很近)重点初中: 42中(合肥市长江中路76号)119路4.3公里 安医附院四十二中 45中(老区138和131,坐到六安路口)新区在省博物馆向东10路4.9公里 38中(全椒路与大通路交叉口,附近站牌和 平广场附近)46中在滨湖新区 百脑汇电子电脑商城 )50中(南区合肥市西园新村西园路8号安大老区附近 西区:贵池路安居苑西村安居苑小区附近) 寿春安徽国际商务中心 寿春中学(濉溪路上南国花园小区旁边)48中(芜湖路与桐城路交叉口)芜湖路站牌 重点高中: 一类:一中(滨湖新区徽二路) 安徽国际商务中心合肥市第一中学 六中(寿春路252号10路坐到百花井下车,走到寿春路,往西走)合肥市长江路397号(以前的1中现在是6中)(蒙城路22号以前的4中现在是6中) 八中(桐城北路173号,北靠长江路主干道,南临环城河) 提前招生的私立学校168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始信路179号乘车路线:市内乘快901线或235路) 二类:七中(芜湖路106号)119路2.6公里 安徽国际商务中心七中球场 九中(合肥市长江路42中对面,附近公交站牌黄山大厦) 十中(合肥市市辖区和平路) 工大附中(工大南区里面)工大西门站牌安大附中(安大老区附近) 小学教材版本:苏教版(数学、语文)、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英语小学三年级开始)(小学一年级学的除外)初中教材版本:苏教版(语文)、沪科版(数学、物理、化学)、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英语) 高中教材版本:新课改人教版(语文、数学、化学、物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英语)安徽重点高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所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安徽大学——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1 一、说教材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九节。本节主要内容为:学生利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纸带,通过计算来验证重锤在下落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本节课,可以升华学生对上节课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又可以为接下来学习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定律打下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课意义重大。 基于该节课的内容和新课改的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分组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协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亲身的体验以及探究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以上教材地位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验数据的处理;难点是实验误差的分析。 二、说学情

该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以及条件,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打点计时器,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但是,对于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结果误差的分析还有所欠缺,所以我在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三、说教法 在教学活动中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实验法即通过实验学生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并结合讨论法,让学生在物理课上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 四、说学法 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学生不仅要学到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怎样自己学习。所以在课堂上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法来更好的掌握实验探究的内容。 五、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进行新课教学之前,复习导入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是什么,同时情景引入,播放田亮跳水视频。十米跳台跳水是种技术性极强的运动,如果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是否守恒?通过问题创设,一方面可以明确本节课的实验主题——机械能守恒,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很快被调动起来,有利于新课的教学。 环节二:新课讲授

安徽省高中排名

合肥市第一中学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安徽省重点中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俱乐部成员、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二、合肥168中学 合肥一六八中学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一所由合肥市教育局主管的公立全日制完全中学,安徽省示范普通高中。 三、六安第一中学 2020年高考成绩揭晓,经过全体毕业班师生的辛勤努力,六安一中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具体情况如下:1467人报考,达一本线1289人;600分以上591人,全省名列前茅。 四、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安徽省教育厅唯一直属省示范高中,原安徽省25所重点中学和6所安徽省理科实验班承办学校之一,是安徽省第一所“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实验学校”。 五、马鞍山第二中学 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单位、教育部全国百所重点联系学校之一、全国绿色学校、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安徽省重点中学、安徽省首所示范高中、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资质学校、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资质学校、复旦大学“望道计划”推荐资质学校。 六、安庆第一中学 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俱乐部成员、安徽省首批重点中学、安徽省示范高中、安徽省高中理科实验班承办学校。

以全面科学的评价模式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和信息化教学手段来推动和保障课程的实施,以保证课程质量。让学校走上了特色化发展之路。 八、淮北第一中学 淮北一中是首批省重点中学,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级示范高中,安徽省新课程实验样本校,教育部特色高中建设项目培育校。 九、芜湖第一中学 芜湖一中是安徽省老牌重点中学和省首批示范高中。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先后被评为省和国家级体卫工作先进学校、省教育干训实践考察基地、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等。 十、铜陵第一中学 安徽省重点中学,安徽省示范高中,中科大基础教育理科实验基地。先后被评为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第四、第五届文明单位、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学校、省绿色学校。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动量守恒定律说课 稿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1)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过有关机械能的基本概念,对“机械能”并不算陌生,接受起来相对轻松。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对“机械能”这一概念较初中有了更深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机械能守恒条的判定、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是教学的重点。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答相关的问题,这一内容在整个高中力学中又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物理学理论和应用方面十分重要,不同运动形式的转化和守恒的思想能指引我们揭露自然规律、取得丰硕成果。但这种思想和有关的概念、规律,由于其抽象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掌握。学生要真正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还是很困难。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建立在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教材上通过多个具体实例,先猜测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的关系,引出对机械能

守恒定律及守恒条的探究,联系重力势能和重力做功及弹性势能与弹力做功的关系的学习,由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逐步深入,最后得出结论,并通过应用使学生领会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在教学设计时,力图通过生活实例和物理实验,展示相关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通过建立物理模型,由浅入深进行探究,让学生领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并通过规律应用巩固知识,体会物理规律对生活实践的作用。 ②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以色列主要推广了喷灌和滴灌技术,把水送到植物最需要的根部,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水资源,实现了在荒漠上发展灌溉农业,举世瞩目。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节课我选用下面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注重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出的过程和基本的应用,一些变形的公式表达形式和应用方面的一些注意事项以及其深刻的内涵放到了下一课时讲,这样面向了全体学生,降低了教学起点,我觉得这也符合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 根据教材特点(注重思想性、探究性、逻辑性、方法性和哲理性)和学生的特点以及高中新课程的总目标(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终身发展需求)和理念(探究性、主体性、发展性、和谐性)和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2019-2020学年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试题 说明: 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将卷Ⅱ『答案』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Cl-35.5,K-39,Mn-55 卷Ⅰ(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食盐水 B. 过氧化钠 C. 浓硫酸 D. 空气『答案』B 『解析』 【详解】A. 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故A错误; B. 过氧化钠的分子式为Na2O2,是纯净物,故B正确; C. 浓硫酸是H2SO4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故C错误; D. 空气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组成的混合物,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B。 2.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NaCl B. 蔗糖 C. NH3 D. 氯气『答案』A 『解析』 【详解】A. 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所以NaCl 电解质,故A正确; B. 蔗糖是有机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不是电解质,故B错误; C. NH3只存在分子,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不能导电;NH3在水溶液中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NH3自身不能电离,NH3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 氯气只存在分子,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不能导电;在水溶液中与水反应生成氯化

氢和次氯酸,氯化氢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氯气自身不能电离,氯气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A。 3.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答案』B 『解析』 【详解】A、Na2CO3属于盐,不属于碱,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符合物质的分类,故B正确; C、SO3属于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 D、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答案』为B。 4. 下列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置换反应 B. 化合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答案』A 『解析』略 5.关于萃取实验操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用乙醇溶液萃取溴水中的溴 B. 分液操作主要用到分液漏斗 C. 加入萃取剂后要充分振荡并适当放气 D. 上层溶液从上口倒出 『答案』A 『解析』 【详解】A. 乙醇和水互溶,不能萃取溴水中的溴,故A错误; B. 萃取操作时,为防止倒出的液体不纯,两种溶剂必须从不同开口倒出,且必须容易控制倒出液体的量,分液漏斗符合这一特点,所以萃取操作时必须在分液漏斗中进行,故B正

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邢台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年级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的一个通项公式为(,),,1. ,数列 B. A. D. C. C 【答案】【解析】【分析】以为首项,其次数列各项绝对值构成一个以首先注意到数列的奇数项为负,偶数项为正,1 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从而易求出其通项公式. a,{【详解】∵数列,}各项值为,,,,n∴各项绝对值构成一个以1为首项,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an﹣2∴|1 |=n又∵数列的奇数项为负,偶数项为正, C故选:.【点睛】本题给出数列的前几项,猜想数列的通项,挖掘其n na.﹣11=(﹣)(2)∴n 规律是关键.解题时应注意数列的奇数项为负,偶数项为正,否则会 错. ) 2.,则若等差数列中,为(C. 4 D. 3 B. 6 A. 8 D 【答案】【解析】解: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知:

. 本题选择D选项. 1 ,则公差(7 )3.项和在等差数列,前中,已知D. -3 C. -2 A. 2 B. 3 B 【答案】【解析】 得列中前知项可已所和为因等差数,,以, B. ,故选 4,设等比数列中,前项和,已知 B. A.C. D. A 【答案】【解析】 ,成等比数列,则试题分析:因为是等比数列,所以

.即,故选A,解得,即考点: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其应用. ,则5.(的内角)所对的边分别是,已知 D. C. A. B.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变形得,根据余弦定理可求得由余弦定理可得答案. 【详解】根据题意,若, 则有:, ,整理得: 可得:,2 中,又在, .C故选:.【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话题2:途中遇险-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高考英语新题型读后续写、读写任务技巧突破专项课讲义

Lesson 2 读后续写(话题:途中遇险) 例题:阅读下面短文,根据所给情节进行续写,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On a bright, warm July afternoon, Mac Hollan, a primary school teacher, was cycling from his home to Alaska with his friends. One of his friends had stopped to make a bicycle repair, but they had encouraged Mac to carry on, and they would catch up with him soon. As Mac pedaled (骑行) along alone, he thought fondly of his wife and two young daughters at home. He hoped to show them this beautiful place someday. Then Mac heard quick and loud breathing behind him. “Man, that’s a big dog!” he thought. But when he looked to the side, he saw instantly that it wasn’t a dog at all, but a wolf, quickly catching up with him. Mac’s heart jumped. He found out his can of bear spray. With one hand on the bars, he fired the spray at the wolf. A bright red cloud enveloped the animal, and to Mac’s relief, it fell back, shaking its head. But a minut e later, it was by his side again. Then it attacked the back of Mac’s bike, tearing open his tent bag. He fired at the wolf a second time, and again, it fell back only to quickly restart the chase(追赶). Mac was pedaling hard now. He waved and yelled at passing cars but was careful not to slow down. He saw a steep uphill climb before him. He knew that once he hit the hill, he’d be easy caught up and the wolf’s teeth would be tearing into his flesh. At this moment, Paul and Becky were driving their car on their way to Alaska. They didn’t think much of it when they saw two cyclists repairing their bike on the side of the road. A bit later, they spotted what they, too, assumed was a dog running alongside a man on a bike. As they got closer, they realized that the dog was a wolf. Mac heard a large vehicle behind him. He pulled in front of it as the wolf was catching up fast, just a dozen yards away now. 注意: 1. 所续写短文的词数应为150左右; 2. 应使用5个以上短文中标有下划线的关键词语; 3. 续写部分分为两段,每段开头语已为你写好; 4. 续写完成后,请用下划线标出你所使用的关键词语。 Paragraph 1: The car abruptly stopped in front of him,… Paragraph 2: A few minutes later, the other two cyclists

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二 7.9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说课稿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下面我从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物理学理论和应用方面十分重要||,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为今后学 习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守恒定律打下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但这种思想和有关的 概念、规律||,由于其抽象性强||,学生要真正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还是很困难||。 学生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已经理解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本节内容的主要目的是给学生增加实验探究与体验的机会||,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因此||,本节选择了一个简单而有效地特例:自由落体运动来进行验证||。在实验中只需测出重物下降的高度和对应的速度||,然后代入相关公式计算就可验证||。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及实验误差的分析||,要求学生不仅从理论上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而且通过实际观测从感性上增加认识||,深化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学情分析 知识层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动能、重力势能等概念以及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定 理、定律;知道功是能量转换的量度以及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能力层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打点计时器以及直尺等实验仪器||。具 备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终身发展需求)要求、本节

教材注重探究性的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2、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体验验证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2、通过分组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协作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2、通过亲身实践体会||,领略探究过程中避繁就简的方法选择||,培养 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具有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体验实验设计的过程和亲自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 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难点:实验误差的分析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 1、类比、迁移法:类比以往学过的处理问题的方法||,进行知识迁移||,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2、问题驱动法:通过问题形成认知冲突||,思考中提炼方法||,讨论中反思优化||,进而构建新知;再由新的问题驱动下一轮探究||。 学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