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红军长征对贵州产生的影响

论红军长征对贵州产生的影响

论红军长征对贵州产生的影响
论红军长征对贵州产生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b16351585.html,

论红军长征对贵州产生的影响

作者:王春华

来源:《人民论坛》2015年第26期

【摘要】红军进入贵州,对贵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红军进入贵州,将革命的火种播撒在这片高原热土,产生了以下影响:红军长征转战贵州对当地经济的影响;红军对遵义民间信仰文化的影响;红军长征转战贵州促进了先进思想的传播。其次,国民党中央军尾随红军进入贵州,蒋系势力进入贵州,使国民政府在西南地区得以立足。

【关键词】红军长征贵州影响

【中图分类号】K264.4 【文献标识码】A

长征是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陆续从长江流域向陕甘地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2月至1935年4月是中央红军转战贵州各地的时间段。中央红军于1934年12月中旬进入贵州,14日攻占了贵州黎平县城。18日,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决定采纳毛泽东的主张—移师贵州,史称“黎平转兵”。至此,红军向国民党势力薄弱的贵州进发。中央红军高歌猛进,连克锦平等七座县城,12月底攻占猴场(今瓮安草

塘),31日晚召开了“猴场会议”,作出《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打算以黔北遵义为中心建立新的根据地,同时向川南发展扩建新的根据地的总方针。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占遵义,红军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了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共最高领导机构和军事指挥机关。从而使遵义这座黔北古城享有了“转折之城”的美誉,使之成为了中国革命的五大圣地之一。中央红军转战贵州,几乎走遍了贵州的山山水水,长征本身就是中国共产党政策的一种宣传,对当时的贵州产生了各种有益的影响。

红军进入贵州,将革命的火种播撒在这片高原热土

红军进入贵州,对贵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征就是一部播种机,沿途将工农革命的火种播撒,贵州是红军长征途中停留时间较长的地区,党与红军的所作所为给当地百姓留下了良好印象。

红军长征转战贵州对当地经济的影响。红军未进入贵州前,当地由黔系军阀王家烈统治,各种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残酷的军阀统治让生活在贵州的各族人民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看不到出路。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是民国时代有名的穷省,社会发展条件恶劣,人言“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可谓一语中的。普通穷苦老百姓在贵州有一个称谓“干人”,意为身无长物的穷人。贵州在军阀王家烈统治下,贵州人民承受着难以想象的重负,根据1939年出版的《贵州经济》所载资料统计,截止1934年,贵州各种各样的税收高达156项,包括中央税捐:盐税、统税、印花税、烟酒税等四项,省级捐税:田赋、契税、普通营业税、屠宰营业税、牙当税、烟酒营业税、禁烟取缔费、特货省税、百货省税等9项,县级税

红军长征大数据

红军长征大数据 一、时间 中央红军从1934年10月10日到1936年10月22日,共742天,合2年零12天。 二、人数 长征出发:约300000人;长征结束:约25000人。抵达终点者为出发人数1/12。 1、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出发人数86789人,抵达终点约六七千人。 2、红四方面军:出发人数8万多人,1936年到陕北约3万人(含西路军)。 3、红二方面军:出发人数1.7万人,抵达终点约1万余人。 4、红25军:出发人数2981人,1935年到延安3400人。 三、行程 总行程6.5万余里; 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 红二方面军:二万余里 红四方面军:一万余里。 红25军:近万余里。 长征经过省:14个。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西康(原为四川一部分)、甘肃、陕西等。 翻越大山:40余座,其中5座大山终年积雪,海拔4000米以上

20座山。 跨过大河:近百条,其中大河24条。 四、战斗 600余次重要战役战斗;15个整天进行大决战;中央红军平均每天一个遭遇战;攻占大小城市62座。 五、年龄 主要领导人平均年龄31岁; 军级领导平均年龄28-29岁; 师、团将领平均年龄25岁; 年龄最小的红军:9岁。 长征开始时,9位元帅平均年龄36.5岁;8位大将平均年龄31.7岁;48位上将平均年龄25.9岁;157位中将平均年龄23.8岁。 六、牺牲 营以上干部432人;其中,师职干部80多人。 七、功勋 1955年首次授衔,中将以上245名中222人参加过长征。 红一方面军:元帅8人,大将7人,上将31人,中将91人 红二方面军:元帅1人,大将1人,上将3人,中将24人 红四方面军:元帅1人,大将2人,上将14人,中将51人 八、装备 平均每百人拥有枪支数仅40余支,平均每支枪只有不到56发子弹。

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演讲稿3篇

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演讲稿3篇 红军长征胜利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认真听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演讲稿,你就会明白。 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演讲稿一: 同学们: 一九三五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余里的艰苦跋涉,历时一年的风风雨雨,冲破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封锁,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回顾漫漫征程,展望红色前景,毛泽东主席欣然挥毫《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眠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胜利的人们的欢呼,是自豪者的歌唱!长征,伟大的长征,举世瞩目的长征,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以世界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既要回顾昨天的历史,更要展望明天的蓝图。我们要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回顾昨天,我们为中国工农红军而骄傲:368个日日夜夜,种种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自然界的凄风苦雨无时不在折磨着红军战士,地方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无

时不在考验着红军战士的坚强斗志。然而,伟大的红军战士胜利了!瞧!那冰冷的空荡荡的十三根铁索,他们“飞”过去了;瞧!那高耸入云的大雪山,他们翻过去了;瞧!那杳无人烟的草地,他们?f过去了。翻越了18座崇山峻岭,渡过了24条湍急的河流,穿越了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大小小的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部队的包围,挺进和顺利通过了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面对着上百万武装精良的敌军,携带着数量庞大的辎重,在一个地球上最为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征服了行程中的艰难险阻,战胜了征途上的悍匪强敌,挥师北上,会师延安。这伟大的胜利,怎不让今天的人们发出长久地神奇的感叹? 是呀,敌人的围剿算什么?湍急的金沙江、奔腾咆哮的大渡河算什么?只剩几根铁索、令人毛骨悚然的泸定桥又能算什么?那高耸入云的大雪山和杳无人烟的大草地,这些曾被人们视为可望而不可及的“天险”,不是都被我们这些可敬的红军战士征服了吗! 长征,它将一个钢铁般的意志、一股夺取胜利的勇气和一股巨人般的力量存留进了人类史册。坚定不移地信仰,不屈不挠地求索,无所畏惧的前进,向着理想勇敢奋斗,没有哪一个词能够像“长征”那样,包含了所有这些令感动崇高的精神和象征意义。 光阴荏苒,一晃80年过去了。长征的故事却不因时间

长征的意义和总结

长征的意义和总结 红军长征经过哪些省份?渡过哪几条大江大河?翻过了哪几座山?各路红军长征时间、经过的省份及里程: 红军长征时间:从1934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至1936年10月22日红二、红一方面军会师结束。红军长征历时两年零五天。 按长征时的行政区划和习惯称谓,红军长征经过的省为14个: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原为四川一部分。 1928年9月国民党中央全会决议西康特别区正式建为行省。1935年7月成立西康建省委员会。1939年1月正式成立西康省)、青海、河南、湖北、甘肃、陕西。按现在行政区划为15个: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重庆、云南、四川、青海、河南、湖北、甘肃、宁夏、陕西。 各路红军长征总里程约为六万五千余里。 其中:红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2天,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 1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红二方面军从1935年11月19日至1936年10月22日,历时11个月零3天,途经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肃、陕西8省,行程二万余里。 红四方面军从1935年3月下旬至1936年10月9日,历时1年零7个月,途经四川、西康、青海、甘肃4省,行程一万余里。 红二十五军从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历时10个月,途经河南、湖北、甘肃、陕西4省,行程近万余里. 翻过的山有18座,主要有:五岭山地的越城岭,云贵高原的苗岭、大娄山、乌蒙山,横断山脉东部的大雪山、夹金山、邛崃山,以及岷山、六盘山等。 红军在长征中渡过的大河有24条,主要有江西的章水、贡水、信丰水;湖南的潇水、湘水,贵州的乌江、赤水河,云南的金沙江,四川的大渡河、小金川、甘肃的渭水等 长征的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6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五千余里,是人类史上一个伟大的事件。

【精品】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案及测评试卷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和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2.理解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所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把握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让学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发展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感情。 2.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3.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危机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伟大的人格力量。 【教学重点】 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 【教学难点】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激动人心的战斗就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我们的红军历尽千山万水,经过千辛万苦,就要到达陕北,毛泽东主席心潮澎湃,豪情万丈地写下了《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都被红军粉碎。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2.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敌人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企图一举消灭红军。毛泽东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央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3.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4.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二、过雪山草地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挥师北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走过茫茫草地,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红二、六军团长征在黔西北

红二、六军团长征在黔西北 一、战略转移黔西北 为了有效地策应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1934年10月29日,红二、六军团约8000人由南腰界出发挺进湘西,开辟新的根据地,留守黔东根据地的党、政、军、群组织一直坚持斗争。1935年9月,蒋介石调集130个团向湘鄂川黔根据地发动新的“围剿”,形势非常严峻。红二、六军团面对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审时度势,决定撤离湘鄂川黔根据地,11月19日,为争取主动,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的刘家坪地区出发,开始新的战略转移,争取在贵州的石阡、镇远、黄平地区创建根据地。1936年1月中上旬,红二、六军团进人贵州,12日攻占石阡县城,19日,军团领导在石阡召开会议,讨论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决定放弃在石阡、镇远、黄平建立根据地的计划,西进到乌江以西,长江以南的川、滇、黔地区活动,在贵州西北部创建根据地。 在西进途中,接到军委两次电报,指示“二、六军团可在黔、滇、川活动”,“应以佯攻贵阳之势,速转黔大毕地区,群众地形均可暂作根据地”。军团领导人进一步分析了黔西北地区的条件后认为,中央红军长征曾到过黔西北,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使这里的人民深受启迪,有革命之欲望;贵州地下党和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在黔西北活动频繁,而国民党川、滇、黔三省军阀矛盾重重,各自为政,黔西北是反动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区,这些都是创建根据地的有利条件,军委指示完全符合实际,因而二、六军团领导做出了进军黔西北,创建根据地的决定。 二、调虎离山,奇袭鸭池河 1936年2月1日,担任先导的红二军团六师从修文直奔镇西卫(今卫城),准备抢占鸭池河渡口,随后,军团领导又从各师选调精兵强将,组成120人的侦察队员,连夜向鸭池河挺进。鸭池河渡口,是黔西北数县通往贵阳的惟一渡口,沿河两岸山高林密,山岩峥嵘陡峭,高处达数十丈,低处亦有数丈之高,河床时宽时窄,河深水险,水底暗流湍急,堪称天堑。当时来往交通,全靠木船摆渡,从渡口到北面山顶的路上有大、小关两个隘口,上山小路如登天梯, 大路曲折盘旋。因此,红二、六军团按照军委指示,佯攻贵阳,声东击西,成功地迷惑和调动了敌人,蒋介石布置在贵阳以西、乌江上游鸭池河渡口的九十九师、二十三师在贵阳“告急”的情况下,慌忙向贵阳收缩。红二、六军团抓住鸭池河渡口防务空虚的时机,虚晃一枪,绕道黔北,直捣修文,奔袭鸭池河。 2月1日深夜,侦察队一路急行军,扫除了沿途地方反动民团势力。路经坎挂时,竹碉里的伪军已逃跑,先遣队便将竹碉烧毁。由于竹碉起火,浓烟滚滚,远近可见,正待在渡口老街家中的新店区伪区长董醒吾及联保主任杨冰儒等,见势不好,纷纷朝归中等地逃窜。第二天早上10点多钟,先遣队到达南岸渡口,河两岸的盐防军守兵,见坎挂碉楼起火,知道红军已到,仓皇从小关、垭口向捅井方向逃窜。先遣队在南岸渡口观察北岸确无动静,在树木荒草掩映之中,发现了几只小船,通过向对岸的船工喊话宣传后,一只小船首先从对岸划过来,10多名侦察队员立即上船划向对岸,控制了渡口。待六师赶到时,渡口共有大小船只10只,大船一次可载100多人,小船一次可渡20多人。午后,五师及大部队也陆续赶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美文摘抄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美文摘抄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是赞叹的季节,也是令人回眸的季节。在这美好的时节,中国军人迎来了一个有重要意义的日子——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此小编整理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美文摘抄,欢迎参考。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美文摘抄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过去了差不多一个世纪。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它特有的魅力就像是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 回首风雨来时路,漫漫征程,说不完的艰难困苦,道不尽的严峻险阻。冰封的皑皑雪山、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峡谷急流、有乌江天险、有弯弯赤水、有大渡激流……加之蒋介石百万大军的

围追堵截、粮食的严重短缺,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可长征中的人,却利用自己的两只脚,长驱直至两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他们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二万五千里血与汗的洗礼。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浸透着红军战士的不散热血?哪里没有谱写着一曲动人的壮歌?长征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才是英雄好汉。他们排除万难,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战斗,战胜了任何人都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他们在一条布满荆棘和鲜血的道路上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 那,是什么让长征中的人们明知征途有艰险,却毫无畏惧、万死无辞,前仆后继地奔向一个目标?是什么让他们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跨越万水千山,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是坚定不移的信仰、

不屈不挠的求素、无所畏惧的前行、向着理想勇敢奋斗的精神。是老人们口中述说的长征精神。 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 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冲天的狼烟留下了悲壮的回声。时值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不由感慨万千。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长征精神却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和光照千秋的缤纷异彩。那烙印在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长征精神”,与我们党和人民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创造的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奥运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抗非典精神、神五神六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和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

长征精神、贵州精神、遵义会议精神、茅台精神

1、2011年公司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公司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中央、贵州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两会”精神,以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及城镇化带动战略为契机,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为着力点,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坚持“发展壮企、改革促企,管理固企、质量立企、环境护企、科技兴企、人才强企、文化扬企、安全稳企、和谐旺企”理念,努力在产能规模,结构调整,品牌建设、技术创新、循环经济、资本动作、文化发展、构建和谐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为实现29185130262321目标,推动国酒茅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2、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要进一步发扬“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民主团结、坚定信念、务求必胜”的遵义会议精神;要进一步发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要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继承创新、争创一流”的茅台精神。 3、2011年加强管理 要不断强化细化管理,不断持续改进,不断创新,不断追求卓越,坚持把加强管理作为促进车间各项工作的有力措施,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和谐,进一步抓好战略管理、质量管理、工艺管理、安全管理、基础管理、过程管理、财务管理、品牌管理、投资管理、资本动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内部审计管理等多项管理工作,车间要抓好以“7S”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现场管理,使我公司整个管理过程呈现出“严、全、细、实、新”的全新局面。 4、要积极开展创先分优活动 紧密结合公司发展的中心任务,将“创先争优“工作融入企业日常管理,认真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践行宗旨教育活动”、创“五好”党支部、“六先”党员活动,努力实现企业“四强四优”目标,发扬见先进就学、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的进取精神,创新形式,突出企业特色,形成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员工提素质、企业上水平的生动局面。 5、加强作风建设 要在提高效率上作表率,始终保持奋发有为、只朝夕的精神状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用心想事、激情干事,切实做到“队伍提素质,办事提效率、服务提质量、形象提美誉”;要在服务基层上作表率,始终带着感情、带着责任、着力为基层和群众解难题、办难事,尤其要勇于担当,为基层和企业释放发展活力;要在推动跨越上作表率,以闯的魄力、抢的劲头、拼的勇气、努力营造“发展要快、风气要正、作风要实、干部要干”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

长征的意义[精选.]

长征胜利的意义 长征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英勇无畏、战无不胜的军队。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无论是拿破仑从莫斯科的大撤退,还是色诺芬率领一万名陷入困境的希腊雇佣军撤出波斯,其面临的艰险、蒙受的牺牲、创造的业绩,都无法与中国的长征相提并论。 长征途中,我们红军将士面临一条条波涛汹涌的江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茫无际的草地,前有荷枪实弹的堵军,后有铺天盖地的追兵,上有狂轰滥炸的飞机……就在这“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中国工农红军忍受了酷暑严寒、干渴饥饿,爬雪山,过草地,涉沼泽,眠雪野,食草根,艰难跋涉25000里,翻越18座高山,度过24条江河,转战10多个省,终于同总兵力多达100万的敌人苦战杀出了一条生路。 长征中的红军将士心系他人,忠于理想、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永不泯灭。长征是最严峻的生死考验,死亡的阴影时刻笼罩在红军将士的头顶上。无论是难以自拔的沼泽,还是茫茫无际的草地;无论是皑皑白雪,还是飞机大炮;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干渴饥饿……随时都有可能吞没他们的生命。就是在这样恐怖的环境中,我们红军将士怀着对共产党的坚定信念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赤诚,抱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与穷凶极恶的敌人展开殊死的斗争,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

给自己,10万多红军将士为此捐献了自己的血肉之躯。 长征途中,我们红军将士风雨同舟,生死相依,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中央的集体统一,意志坚如铁,立场如磐石。各路红军互相配合,协同作战。有的部队为了主力红军的安全,不惜牺牲局部利益,孤军奋战,直到战斗到最后1人。红军将士同甘共苦、患难与共。行军途中,红军将领朱德、周恩来把自己的马让给伤病员骑,自己则踏着泥泞道路艰难前进;团结群众,与各族人民团结战斗,共同对敌。长征路上,红军时时处处关心群众,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沿途群众为红军筹款筹粮、烧水送饭、收集情报、救护伤员、提供兵源。军民团结如一家,构筑了一道牢不可破的御敌长城。 我们长征的大部分路程都是经过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各部队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群众纪律。积极开展统战工作,争取和团结少数民族及宗教界上层人士,增进了红军与少数民族群众之间的了解与团结。红军爱护群众,群众拥护红军。长征中,沿途各族群众帮助红军筹款筹粮、烧水送饭、传递消息、掩护伤员,许多人冒着生命危险支援红军作战,乃至把自己的子弟送入红军队伍。人民群众与红军将士鱼水关系是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这个传统将代代相传,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就途。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然而博古、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中央军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锐减。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28日,中共中央政

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制定了红军尔后的战略方针,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他们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 遵义会议后,鉴于川敌布防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以少胜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随后出敌不意,主力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迅即西进,4月下旬以一部在翼侧策应。5月初,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由于执行了正

【长征】 长征简介

【长征】长征简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请大家回忆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描写红军长征的文章?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2、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3、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长征。 二、解题,补充课外资料。 1、读了课题,你查找了哪些与长征有关的资料? (1)介绍有关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在长征的途中,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错误路线的统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介绍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线。 教师投影出示红军长征的地形图。 红军第一方面军在1934年10月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在整个长征的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了千辛万苦,击败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这首诗就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写的。 (4)有关作者毛泽东的资料。 (5)介绍这首诗的体裁。 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

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2、教师小结:非常感谢同学们给大家带来的这些资料。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那么,现在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体会舒适的韵律与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 4、教师小结: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三、再读诗句,质疑解疑。 1、读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标画在书上,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2、学生质疑。(字词)

红军长征的意义

红军长征的意义 阅读精选(1): 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 长征是一场伟大的行动,他对于中国社会之后的几十年都是意义深远的。他不但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也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任何一个对中国历史有研究的人,最终都会发现中国历史的规律,以及估计出中国社会未来的前景。毛泽东主席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讲到中央红军的长征时,指出:“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一、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透过长征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导地位。在革命危急关头,党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是我们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正因为有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我们党才能坚持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走上顺利发展的道路。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建立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以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为基点,将革命辐射到全国。红军到达陕北后,与陕北红军一道致力于根据地的建设巩固,最终将延安建设成中国的”红色之都”。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建设经验,对全国有着用心的指导意义,在全国范围内有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绥抗日根据地、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在解放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建设和巩固”三三制”原则的确立、土地改革地进行,一方面团结了最广大的中间力量共同革命,另一方面,边区政府的建设也为我党之后取得政权、进行政权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纪念红军长征心得体会

纪念红军长征心得体会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壮举,20XX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我们要传承长征精神,再创历史上的辉煌。以下是xx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心得体会篇一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纵横11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排除万难,胜利到达陕北。 时光飞逝,如今长征的胜利已经80周年了,在80周年前,那一支英勇的队伍在革命史上写上了光荣的一笔。它好似一副画卷画着气壮山河的英雄画面:在冰天雪地里,风似刀般割在英雄们的脸上,但他们却宛如一条巨龙,蠕动着、蜿蜒着它庞大的身躯,穿越着那二万五千里的路程。夜晚,伸手不见五指。草地上坑坑洼洼,沼泽连片,没有道路,没有人烟,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葬身泥潭。 长征中的艰险是我们在平和年代所不能想象的,英雄们顽强不屈,抵御自然灾害,长途漫漫和粮食短缺问题。前辈们穿着草鞋在雪地、在沼泽中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我们要把他们身上坚持不懈地优良美德传承下去。当我们碰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想想这些在长征中的英雄

是怎样克服困难,他们在那么艰难的时候都能挺过来了,我们这些小困难为什么就不能解决呢? 现在的学生认为中国的经济已经很发达了,所以在吃饭的时候,觉得这个菜不符合口味就不吃了,扔掉了。这是多么不应该的阿!有句名言说过:“谁只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或许这个还不够,那我们应该会想到在红军长征的时候,那些英雄们在面对粮食短缺的时候,竟然还用草皮,树皮来做粮食填饱肚子,而现在我们有足够的粮食却不好好珍惜。我们应该好好像那些红军叔叔们学习啊! 但在社会上也有像红军叔叔面对困难从不喊苦的人。就像造隧道的工人们,他们在一个温度达到40度以上的空间里面工作,而且在炎热的夏天,外面的温度已经够高的了,可以想象他们里面的温度会让人受不了。甚至有时他们在切割金属的时候与火接触,更是火上浇油。当他们的头上冒出如豆粒般的汗珠时,他们却从不喊苦,他们为了自己的事业和那份准备为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心,即使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还坚持着自己的岗位,他们是伟大的,是无私的。 最近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各项创新,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也只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才能取得成功,所以就不折不扣地走群众路线,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将人民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主动性

红军长征在贵州基本史实

红军长征在贵州基本史实: (一)红六军团西征(1934年8月至10月) 1934年7月下旬,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令红六军团撤出湘赣根据地西征。此举带有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路的性质。8月7日,红六军团从湘赣根据地江西遂川开始西征。潭溪战斗:1934年9月20日,红六军团从湖南靖县新厂、平茶一带分两路向黎平进军,在潭溪与敌遭遇,发生激战,击伤敌副营长卢彬,歼敌70余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 1934年9月下旬,红六军团在清水江流域击溃黔军周芳仁旅,并在当地苗族、侗族群众的帮助下,用木船、木排、门板搭成浮桥,从剑河南加里格渡口、锦屏河口渡口,顺利渡过清水江。 大广坳战斗:1934年9月26日,红六军团在剑河大广地区遭桂敌覃联芳师包围,经过激烈战斗,军团主力冲出重围,得以安全转移,虽给桂军以重大打击,但付出了巨大代价。其中五十四团损失最重,团长赵雄和两个营长壮烈牺牲,全团阵亡150余人。 甘溪、困牛山战斗:1934年10月7日,由于敌情不明,红六军团在石阡甘溪陷入湘、桂、黔敌24个团的包围之中。红军与桂军廖磊第十九师发生遭遇战,经过广大指战员的浴血奋战,红六军团参谋长李达率领红十七师五十一团、四十九团两个团部及机枪连等400余人冲出敌人包围圈,军团主力在任弼时、王震的率领下向石阡、镇远边境转移。在贺龙率领的红三军接应下,红六军团主力突出重围,胜利与红三军会师,但遭受重大损失。五十团、五十二团先后与主力失去联系,五十二团在后来的转移途中又陷入敌军包围,全部壮烈牺牲(1934年10月16 日,为掩护红六军团主力转移,红十八师五十二团在师长龙云和团长田海清的带领下,在石阡困牛山与敌激战三昼夜,多次打退敌进攻,最后弹尽粮绝,后路被敌截断,与主力失去联系,红十八师师长龙云率领200余人突出重围,团长田海清阵亡,其余100多名红军战士,临危不惧,集体跳下悬崖,壮烈牺牲),红十八师师长龙云被俘,后在长沙英勇就义。 木黄会师:1934年10月24日,突出重围的红六军团主力在印江木黄与前来接应的红三军(会师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胜利会师。10月26日,两军在四川酉阳南腰界召开会师大会。 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会师后,两军团都直属中革军委领导。 两个军团的负责人:贺龙(1896—1969),红三军军长,木黄会师后任红二军团军团长;任弼时(1904—1950),红六军团中央代表,木黄会师后任红二军团政治委员;萧克(1908—),红六军团军团长;王震(1908—1993),红六军团政治委员。 1934年10月28日,红二、红六军团撤离黔东,向湘西转移。11月发起湘西攻势,至1935年1月,开创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红六军团西征的胜利,策应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并为此后形成红军新的战略力量创造了条件。 (二)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长征(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 湘江战役(1934年10月27日—12月1日) 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于都,福建长汀、宁化开始长征。

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征文演讲稿

长征犹如一座丰碑,光辉地立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史册中,成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奋图强,坚忍不拔,积极向上,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力量。历史事实已经证明,长征锻炼了中国共产党,使党由幼稚走向成熟。正是凭着长征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才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创造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人间奇迹,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长征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懈奋斗。历史也将证明,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长征精神还将继续激励中国青年坚定地跟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抚今追昔,共和国和沧桑巨变令人感慨万千;继往开来,全面的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呼唤着我们奋然前行。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树立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的理想主义精神,青年富有理想,而真正远大的理想,必须与祖国的命运和人民的意愿紧密结合。当代青年应该具有的远大理想,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在为远大理想的顽强奋斗中,青年的人生抱负才能真正实现,青年的人生道路才会焕发光彩。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长征给人们一种深刻的启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支军队,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我们要彻底改变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贫穷落后的面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进行艰苦的努力。艰苦能磨炼人,创业能造就人。青年要时刻铭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大力发扬甘于奉献和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经历风雨,经受锻炼,努力为祖国和人民建功立业。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走进21世纪的中国青年,一定能够接过前辈长征的火炬,让伟大的长征精神代代相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谱写出更加壮美的青春之歌。

红军长征胜利的军事战略意义

红军长征胜利的军事战略意义 以长征胜利为标志,红军实现了军事战略方针的重大转变,从根本上扭转了战略被动局面,从此翻开了我党军事斗争发展历史的新篇章。 长征胜利成功实现了红军战略转移,中国革命战争的总体态势由被动转为主动 红军长征是在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军事斗争局势发生严重逆转的情况下,我们党为了谋取战略主动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是为了寻找红军新的立足点,夺取战略主动进行的大转移。能不能实现这一战略目的,直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和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 红军实现战略转移,建立了新的战略立足点,从而为争取军事斗争主动创造了条件。一切军事斗争如果没有可供依托的战略后方,就没有战争的纵深与发展。红军退出中央根据地后,把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作为作战的基本目标,最终转移到陕北建立了根据地,这就使红军有了稳固的战略后方,一改过去的被动局面,拥有了军事行动的战略主动权。之后,红军先后发起了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此后,蒋介石再也没有组织起对红军的进攻战役。这些战役表明,长征胜利后,红军既能根据军事斗争全局制定战略方针,又能通过具体的战役战斗实现战略目标;既能根据敌我情况寻机发起战役,又能通过准确判断战场态势有效控制战局;既能依托根据地消灭和击退进攻之敌,又能通过外线作战扩大生存和发展空间。 红军长征战略转移的成功实现,不仅解决了红军求生存、图发展的重大问题,也实现了北上抗日的目标。红军长征的战略转移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放到国际国内环境的大背景下考察,红军长征又是在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深的形势下进行的,这就决定了“北上抗日”这一长征初期主要从政治上考虑而提出的策略性口号,最终必然要转换为红军长征的战略性目标,从而赋予了红军长征以积极的战略转移意义。红军的战略转移是政治与军事、退却与进攻、国内革命战争与民族解放战争有机结合的产物。这次战略转移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剿灭”红军的战略企图,保存了红军有生力量,争取了战略主动,打开了军事斗争新局面。 长征胜利,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是红军战略指导和作战指挥走向成熟的重要开端。 红军正确军事思想的树立表现在战略战术指导的成功转变。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活的灵魂,也是红军长征胜利在战略指导和作战原则上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这一科学精神支撑下的红军战略战术指导,同遵义会议前相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主要实现了“三个转变”: 一是在战略指导上,实现由消极防御向积极防御转变。遵义会议前,红军在错误的军事思想指导下,进攻时采取冒险主义,死打硬拼;防御时采取保守主义,被动挨打;转移时实行逃跑主义,消极避战。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战略指导上彻底放弃了消极防御的路线,转而实行了积极防御的军事指导方针,即着眼打破强敌的围追堵截,把握防御和进攻转换的关节点,寓战略防御于战役进攻之中,以战役攻势争取战略防御主动,从而实现了进攻与防御的有机衔接。 二是在作战原则上,实现战略的速决战向持久战,战役战斗的阵地战、堡垒战和消耗战向运动战、速决战和歼灭战转变。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初期,在战略上主张速决战,在战役战斗上坚持打“堂堂之阵”的阵地战、堡垒战和消耗战,毛泽东曾形象地比喻为“乞丐与龙王比宝”。遵义会议后,红军坚持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摆脱了单纯防御和堡垒主义的桎梏,在战略上坚持持久战,在战役战斗中,坚持以运动战、速决战和歼灭战为主,善于造

关于红军长征路上的地图故事

关于红军长征路上的地图故事 简陋地图指引近万红军过草地 红军测绘人员自1936年7月3日至8月11日,从四川甘孜县城 出发后,边走边绘制了“草地设营地图”。这些草绘的“草地设营地图”极其简陋:没有比例尺,没有地名标注,没有道路指示。但正是 这些简陋的地图,为红四方面军总司令部直属部队近万人顺利通过草 地指明了道路。草绘的7月5日宿营地“吉瓦沟”,仅仅一片弯弯曲 曲的手绘曲线(等高线),表示草地地形起伏。地图上可辨别的是吉瓦 沟的水流,适合设营的地点则用一个下面带两三个小点的小圆圈表示。地图上一句提示的文字是“自该地上走十里无术(树)林,行进队伍多 带柴烧水”,绘图人员可能觉得说明不清楚,又在“无术林”前加上 了“全是草地”几个字。这句简单的话语却是红军战士用生命代价换 来的。如此简陋的地图,在当时却是弥足珍贵。茫茫草地,动辄吞没 红军指战员的生命。先头部队用自己的经验教训绘制了此图,依次传 给后面的人马,才保证了这支近万人部队以最小代价通过了草地。 龙云“献”地图助红军顺利渡江 1935年4月23日,红一方面军从贵州进入云南后,困扰行军难题就是没有军用地图,对云南的地形、道路不清楚。特别是在准备北渡 金沙江摆脱敌人尾追的形势下,不知渡口在哪里,红军上下都十分焦急。不过几天后的一次遭遇战,却给红军带来了意外的惊喜。1935年 4月27日下午,按照原定部署,中央红军沿着滇黔公路向马龙方向挺进。当先头部队行进到曲靖西山乡关下村附近时,与国民党部队遭遇。这次战斗中,红军的一支侦察队在曲靖西北的公路上截获了一辆敌军 汽车,内装有云南省的1∶10万比例尺地图二包。审讯被俘的国民党 军官后得知,国民党中央军指挥官薛岳到达贵阳后,要率部进入云南 追剿红军,但没有云南的军用地图,也缺乏药品,就向龙云写信请求 支援。龙云马上准备了地图、白药等物品送往贵阳,不想这些东西都 在曲靖西山乡关下村成了红军的战利品。*得知战斗胜利并缴获云南军

贵州长征电力设备有限公司MA9B电动机构说明书

欢迎您使用贵州长征有载分接开关! 在使用您所购置的有载分接开关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本产品的使用说明书。务必注意以下事项: 1.产品收货时应按装箱清单清点验收。对运输损坏情况应保留证据,以便向责任方索赔,维护您的权益。 2.产品只能用于在定货合同书中指定的变压器上。若要变更产品用途应事先与我公司咨询相关事宜。 3.产品的安装、投入运行、维护和修理时,应遵守本说明书的操作规程,并应遵照相关安全性的规定。 本说明书的图片、图表等数据可能和交货的产品有某些差异。这些图样仅供参考,我们保留更改权利。如有更改不再另行通知。

目 录 1. 概述 (1) 2.技术参数 (3) 3. 结构 (3) 4. 工作原理 (5) 5. 安装 (8) 6. 使用维护 (12) 7. 用户须知 (12)

1.概述 1.1 安全须知 从事本装置安装、投入运行、运行、维护和修理的人员必须: ——具有合格的专业资格 ——严格遵守本使用说明书操作规程 违章操作或错误使用可能导致: ——严重的人身伤害 ——损坏本装置和用户的设备 ——降低本装置的效率 本说明书以四种方式强调一些安全须知上的重要事项 警告 当忽视某条要求会造成操作人员人生伤害时,给出“警告”字样。这是对生命和健康有一定危险的警示,忽视这种警示可能导致严重的或致命的伤害。 当心 当忽视某条要求会导致对设备的损坏时,给出“当心”字样。这是对本装置或用户的其他设备有一定危险的警示,但不排除有严重的或致命伤害。 注意 任何时候为了强调时都将引入“注意”字样,提示在使用“警告”要求时应谨慎从事。 提示 这是对某一事项的重要说明。 1.2 用途 MA9B电动机构主要用于ZV有载分接开关的驱动与控制。与自动电压调整器或计算机连接,可实现有载调压系统的自动控制。 电动机构技术性能符合GB10230.1-2007 《分接开关 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要求。符合 IEC60214-1:2003《分接开关 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要求。 1.3 功能及接口 1.3.1 CY40系列智能分接位置监控器接口; 1.3.2 分接位置一一对应无源输出端子; 1.3.3 滤油机无源信号输出端子;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4周年演讲稿800字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4周年演讲稿800字 演讲,是一门语言的艺术,那么如何演讲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4周年?下面整理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4周年演讲稿800字,供你参考。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4周年演讲稿800字篇1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伟大的长征早就以其英雄的史诗永远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史册。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4周年,央视四套前不久重播了以长征为题材的电视剧《长征》。这是一部感天撼地的剧作。这部电视剧几年前就已经看过,这次重播,相信许多人会一集不拉地再看,会再一次地被震撼,被感动。长征的艰难是远远超出一般人想象的,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长征途中,我们英雄的红军,每天要面临几十架敌机的侦察轰炸,面对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途中又没有根据地可作为依托,红军所经过的地方,又多数是贫穷落后的地区,部队要想筹集到自己所需的给养该是何其艰难。可以想象,红军是在怎样缺衣少食,缺医少药的情况下每天还要行军打仗,但是,在毛主席的英明指挥下,英雄红军二占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不仅巧妙地调动了敌人,迷惑了敌人,拖垮了敌人,而且达到了消灭敌人,使战局始终朝着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而长征途中最精彩,最惊心动魄的一仗,要数飞夺卢定桥了,为了粉碎国民党妄想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我们的英雄居然在下雨路滑的山路上,在一天的时间里奔袭240里!要知道,他们是在长途行军,连续

作战,是在吃不饱,睡不好的极端疲惫的情况下完成这一壮举的。这该是怎样的壮举啊!如果没有这一天240里,如果国民党增援部队抢先到达卢定桥,红军的命运会如何,是人们不敢想象的。由于缺衣少食,饥寒交迫,有多少英雄倒在了雪山,长眠在了草地!整个长征,我们英雄的红军,由离开江西苏区时的9万多人,到长征结束时仅剩一万多人!可以说,烈士的鲜血洒满了漫漫长征路!巨大的牺牲,也从一个侧面宣示着长征的艰难。 说到长征,还不能不说到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前,由于王明左倾路线把持了中央的领导大权,不仅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致使红军损失惨重,使无数英雄的红军牺牲了生命,最终导致根据地的丢失,红军被迫长征,而且,在长征途中,又执行了一条错误的逃跑路线,搬着各种装备辎重,坛坛罐罐长征,最终导致湘江一役,红军牺牲大半!如果不是遵义会议确立了毛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红军长征会是什么结局是不可想象的。 说到长征,也不能不说到张国涛分裂红军,另立中央的罪行。用主席的话说,同张国涛的斗争是长征中最大的危险。在同张国涛的斗争中,如果不是叶剑英机敏果敢地把张国涛欲加害中央的电报给了主席,中国革命恐怕只会是悲惨的结局。由于张国涛的错误,不仅使我英雄的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五、九军团三过草地,而且在其后的近一年的时间里,使红四方面军八万多红军损失过半!历史的事件似乎反复说明,中国革命的危险不在党外,而在党内。 电视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贯穿全剧的如泣如诉的红军歌曲《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