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遗传资源知识产权

生物遗传资源知识产权

生物遗传资源知识产权
生物遗传资源知识产权

1.1.1 生物遗传资源专利权

1.1.1.1 生物遗传资源专利权的概念

在我国《知识产权法》中,知识产权(也称知识所属权)是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财产权利”。知识产权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学界盛行的从成果形式来划分不同的知识产权类型,主要有专利权、发现权、著作权、发明权、商标权等,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也作了明确规定。我国1984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规定:“专利权存在的主要作用就是肯定发现人的劳动成果并且确认他在一定期间内具有排他效力的使用权。就目前学界盛行的关于专利权的观点,一项成果如果向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必须是属于我国专利权规定的类型中的一部分,其次还必须具有可专利性,也就是所申请的发明创造、智力性创新成果应当具备专利权的的内在要求也是专利具有实用性的体现,一个专利必须要具备新颖性、体现创造力、还要是对社会生活有实用性,在美国法中,创造性的别称是不具备显而易见型。

综上所述,关于生物遗传资源专利权的概念。一方面,根据国务院在《专利法实施细则》(2010年2月版)中详细规定了遗传资源领域的专利问题,专利法上的遗传资源并不同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遗传资源,它是指一系列可以为人类所利用的部位或者材料;这些部位或材料往往具有一定的遗传信息,能够传递一定的生物信息;遗传资源并一定会成为专利法的保护内容,但是它会保护基于遗传资源而产生的发明创造。从已有的关于授予专利权的相关法律法规可以看出,动物、植物本身属于遗传资源的范畴,而根据前文论述的生物遗传资源的相关概念,如基因、基因组、微生物等部分含有遗传功能的生物遗传资源遗传材料,并没有在不可授予专利权的范围内;另一方面,从“三性”的角度考虑,西方的一些国家规定:并不是所有首次发现的新物质都可以被授予专利权,这些首次被发现的物质还必须拥有利用价值,可以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经济利益或者极大地方便生活,只有这样才有了被授予专利权的可能。发现物质的方法又是也会成为专利权的客体。这就是说,科学发现已经被授予专利权,凭借生物遗传资源本身所含有的遗传材料,再加上是通过科学发现而获得的,满足所谓的新颖性、创造性。这些经过采集研究后的过程,又具有潜在的价值,满足了实用性。据此所谓的生物遗传资源专利权,我们可以概括为:“通过科学方法等生物技术研究发现的生物遗传资源,并依赖该生物遗传资源所完成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人,在法定期限内对其完成的发明创造所享有的专有专用的权利。”

1.1.1.2 生物遗传资源专利权的特征

通过专利权自身所蕴含的意义来讲,专利权拥有者对于成果所享有的专有的权利权利并不是一直存在的,它仅在一定的期限内有意义,而在许多知识产权法等著作中也不难概括出专利权具有排他性、时间性、地域性的三个特点。如此说来生物遗传资源领域的专利权又具有哪些独特之处呢,对此,在考察生物遗传资源特征的基础上便可以知道,遗传资源本身所具有的四个特征和专利权的特征,概括总结为:

其一,生物遗传资源的排他性(也称独占性或专有性)方面。专利权特征中的排他性是指专利权人对其拥有的专利权享有独占或他人不得擅自使用的权利,当然法律也规定了一些合理范围内的使用可以不受此限,除法定情形以外,任何人在不被权利人允许的情况下使用专利权都是不会被法律所支持的,这是知识产权制度存在的主要原因。而生物遗传资源本身的特征中表明其具有不可再生性和

潜在价值性,急需相关的部门或者个人给予法律方面的保护,这符合专利权申请人对其发明创造所享有的专有专用性。因此从生物遗传资源专利权来说,专利权人享有排他性,是被允许的。

其二,生物遗传资源的时间性方面。专利权规定的时间性是指专利权人对其发明创造所拥有的专有权的有效期限需要以法律规定为基础,不同类型的专利权往往具有不同类型的使用期限,期限终结之后并不意味着专利权人可以继续拥有,而是意味着专利所指的内容进入公共领域,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关于专利权的期限,各国专利法都有明确规定。在我国,对于不同类型的专利权具有不同的使用期限,比如发明,他的权力有效期限为20年,而外观设计的有效期限则为10年,实用新型的有效期限也为10年,以上时间均以申请日为起算点。就生物遗传资源本身来说本身的复合性特点来说,生物遗传资源真正意义上是需要经过不断提炼研究它的遗传材料,进而利用已经得到相关基因等遗传信息,发明制造出可以运用在医学、遗传学、生物学等科学方面的产品、商品。这样的过程非科学发现,最终的结果也是符合发明专利的时间性特征,只是在规定中的保护期限是从申请日起计算,而生物遗传资源真正需要保护的应当是从研究提炼遗传材料的过程开始起,因此从时间性特点上来说,对于保护期限的申请起日应当从法律上加以明确规定。本文的观点认为,由于生物遗传资源的特征之一是潜在价值性,因此它和一般的发明专利相同,两者之间唯一的重要区别在于生物遗传资源的价值性,是通过对生物遗传资源进行研究提炼,把具有潜在价值的遗传材料应用到医学、药学等科学领域后得以体现,这就需要对生物遗传资源的研究过程给予相应的法律保护,即申请专利的保护。如果是这样,那么在申请时效上,应当把研究日起计算为申请日。

其三,生物遗传资源的地在不同的地区便会体现出不同的特点。依照我国学界对于专利权特征的解释,生物遗传资源领域的专利权并不会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它也有自己的效力范围,在效力范围之外是无法受到专利法保护的。这也是专利权并不是一般的财产权利的一个体现。一般情况下我国法律所授予的专利权是不能再其他国家产生效力的,当然也有例外情形的存在,例如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法律对此事做出约定。而生物遗传资源的特征表面其分布是不均衡的,这更需要各缔约国之间及时的协商来解决争议,据此生物遗传资源专利权理应享有同专利权地域性一样的特征。

对生物遗传资源实施专利领域的保护是实践生活迫切需要的,我国现行的保护方式可以有效减少生物遗传资源领域剽窃问题的出现或者增多。生物遗传资源类成果的获得往往需要许多人力、物力、财力的支出,并且从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往往会耗费许多时间,研究成本和转化成本共同催化了生物遗传资源的高支出性,也使得它们具有极高的风险性。然而,剽窃生物遗传资源专利会为降低违法人的成本支出,并且会带来极高的收益,这使得许多不法分子愿意置法律于不顾。在这样得情况下,如果不对生物遗传资源进行专利法上的保护,就会导致生物遗传资源领域各种乱想的发生,使得研究人员的积极性降低,阻碍我国遗传资源专利领域的发展进步。现阶段,美国对于生物遗传资源领域专利权的保护可以说是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他们利用专利法的规定巧妙地保护着来之不易的成果。美国的生物遗传资源产业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有不少生物遗传资源的公司拥有许多垄断性的技术,这些技术给公司带来了不小的收益,这些公司所具有的优势往往不会在一定时间内消失,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为公司带来持续收益。欧洲国家的生物遗传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属于较为领先的阶

段比如欧盟通过的《关于生物技术发明的法律保护指令》,《指令》中较大一部分资源都是关于如何对生物遗传资源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保护的。在我国,生物遗传资源的专利保护意识虽然觉醒较晚,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在1993年颁布实施的《专利法》就有这样的规定,用化学方法获得的物质可以被授予专利权,至此通过化学研究手段发现的新物质开始受到我国专利法的正式保护,在这一背景下,核糖核酸、基因、脱氧核糖核酸都属于化学物质,均可以被授予专利权。依据修改后的专利法,新增了一个比较严厉的措施,对于那些不法分子公然挑衅专利法的违法犯罪行为,我国法律是不回提高保护的,基于这些行为所产生的发明创造不属于我国专利法的保护内容。另外还为此制度配备了其他条款,“依赖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申请人应当在专利申请文件中说明该遗传资源的直接来源和原始来源;对于来源问题无法给出合理解释的需要说明原因。”这些条款将与相关法律法规相互配合,成为我国生物遗传资源保护的重要法律保障。

1.1.1.3 生物遗传资源专利权中有关获取与惠益分享的界定

生物遗传资源的获取与惠益分享是国际生物资源保护法,即CBD与《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公约》(以下简称ITPGR)所规范的一项重要议题。不过,不论是CBD还是ITPGR都未对“遗传资源的获取”和“惠益分享”作出界定。

捷克共和国向欧盟委员会提交的有关使用术语的文件中,“获取”与“惠益分享”具有完全不同的含义。惠益分享主要是指遗传资源的收益性,它能为它的使用者带来不小的收益。而获取是惠益分享的前置步骤,是指提供者向使用者提供的得到遗传资源信息和样品以用于双方约定范围内的使用的范围并能将生物遗传资源用于一定途径的行为。

马达加斯加提交的有关使用术语文件中,则认为惠益分享是指在遗传资源占有国和使用者之间分享从开始采集这些遗传资源或其他途径所取得的货币利益,但也包括占有国一级考虑到当地社区和传统知识。他这样解释获取的含义,对于生物遗传资源的获取并不以对其的占有为条件,它更多的多是指在不占有专利权的状态下的使用。

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在一次向欧盟递交的文件中这样解释道,惠益分享是不同于获取的一个阶段,获取着眼于如何享有专利权的使用范围“而惠益分享则是分享利用遗传资源所产的惠益,并可能包括货币和非货币性回报。

哥斯达黎加所提交的有关术语的文件,是最为详细的。所谓的遗传资源获取,即有意方在满足国家和国际法律中所有有关法律要求后,使用遗传资源的行为。有关授权是个人的和不可转让的,并只有在具有无可辩驳的证据表明取得了待获取资源的持有者或所有者的事先知情同意、并且有关遗传资源的使用具有足够的监督和后续机制的条件下,由国家主管部门授予。所谓的惠益分享,即与获取遗传资源和传统知识有关的所有行动中必须履行的义务。这一义务源自CBD。参与形式必须公平公正。为满足这些基本要求,在给予授权之前,资源提供者必须能够得到相关信息并有足够的时间独立分析所收到的信息和所对取得的遗传资源组成部分进行利用的控制机制。

从以上论述我们不难发现,获取遗传资源虽然是CBD未加定义的术语,但至少从概念上说,法律起草者需要考虑“获取”的含义。首先要说,它集中于遗传材料,而不是其他生物分子;其次,获取意味着有形获得遗传材料;再次,必须要强调含有遗传材料的标本,这意味着获得了一定数量的独立材料,不论是生物材料,或者其他附随物质,比如液体、沉淀物或者土壤等,又或者是一些比较稀有的标本性物质。与此同时,研究人员不能忽视材料在数量方面的变动情况,这

将对发现替代性材料、确定对使用目的的影响产生极大的影响;第四个方面的内容便是,获取行为的发生地必须是局限在国家具有管辖权的一定范围之内,只有在此地有管辖权即可,不用区分是海域或者陆地;最后一个方面的内容是获取行为没有必要被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要用开放的眼光去看待生物遗传资源领域的专利的获取。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难得出到底何谓获取生物遗传资源,它是指基于研究目的或者商业盈利需求或者是产业化需要而对遗传资源进行利用,从一国具有管辖权的范围内着手采集既有生物遗传价值的生物材料或其他材料标本。”

[5]

1.1.2 生物遗传资源植物新品种权

1.1.

2.1 植物新品种的界定

《保护植物新品种国际公约》(以下简称UPOV)第1条规定:“

品种是植物分类单元中较低一级别的一个分类,品种会随着新研究成果的出现而发生一定的变动,不管一个育种专家对于他的研究成果是否具有完全的权利,分类可以是其一,以特定种类的基因为研究对象,我们可以这样解释品种的含义;当然也存在其他方式的定义途径,比如对品种做出这样的理解,每一个品种类型都具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特点;第三,在对某一品种进行培育之后如果没有得出它的下一代则他仍然可以被定义为品种。”根据以上对于品种的定义我们不难发现为什么我国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将植物新品种界定为:“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所发现的野生植物予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

欧盟《生物技术的法律保护指令》(以下简称欧盟98/44指令)规定:“植物品种是指最低等级的单个植物学分类群中的一个植物群;按照UPOV的规定,对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其范围涉及一切植物的属和种。”据此植物新品种的概念是建立在植物品种的概念之上,但又与之有所区别,它是指:进过技术人员对于其育种条件的改变探索不同条件下的同一品种的繁殖状况或者积极开发新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以获得具有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同时具有一定名称的种子分类可以称之为植物新品种。我国《种子法》中也有关于这一问题的定义,在《种子法》中首先强调了国家要对植物新品种实施保护,对于申请人所提出的多具有一定创造性、与其他品种与众不同、产品特性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品种国家会授予其植物新品种的称号,以这种方式来保证品种研发人的合法权益和劳动成果。”综上可以看出,满足植物新品种的四性和命名既是构成要件,也是植物新品种权的最基本特征[6]:

首先,是授予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具有新颖性。与专利权实质要件的新颖性相比,两者之间的明显差异在于:植物新品种强调的是“商业销售上的新颖性”,即某一品种是否首次被投入市场予以商业性使用;而专利权上的新颖性则体现在“首次公开”。那么确定植物新品种的新颖性主要以商业销售为依据,具体的衡量标准,就是申请品种权的行为做出以前,这种品种并未被用于生产经营领域,或者即使有过使用的历史,但是这种使用属于非法使用范畴,且使用期限并无超过一年的品种都可以呗认定为植物新品种。对于将销售范围定位在国外的一些植物品种来说,如果属于果树、藤木等林业类种子,只要销售历史没哟达到6年、其他品种的繁殖没有超过4年,在这种情况下具有被授予植物新品种的可能性。

另外,一种品种被定义为植物新品种必然是要有一定的与众不同的特征的。这里所说的特征是指植物新品种不论最初变种的起源是原始的、人工的还是自然

的,在申请保护时该品种应具有一个或数个显著的特征,使其能够区别于已经众所周知、已有栽培、已销售、已经或正在登记注册、已在参考文献中有准确描述的品种。由此可见,植物新品种的特异性仅是指新品种与现有品种的区别性。这与专利权中发明专利的创造性是有区别的。发明专利的创造性是具有突出实质性特征和显著技术进步,其创造性水平较高。

再次,是植物新品种往往需要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在育种过程中标会出现突变等现象。一致性是指在数次育种中所体现出来的状态。这两者主要是强调植物新品种在繁殖过程中的特征。

最后,是授予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具备适当的名称。《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和林业部分)在上述规定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对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带有民族歧视的、以国家名称命名的、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者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命名的、同政府间国际组织或者其他国际知名组织的名称相同或者近似的、夸大宣传的名称,不得用于新品种命名。”根据《植物新品种条例》的规定:“植物新品种名称经注册登记后即为该植物新品种的通用名称。”

1.1.

2.2 植物新品种权的概念

随着商品经济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一个优良植物品种的培育,不仅需要几年、十几年的时间,而且还凝聚着科研人员的心血、大量资金的投入,甚至有时还要面对着研发时的客观风险性所带来的失败。那么,如果不能在植物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中保护科研人员的创造性成果,则必将严重打击科研人员、研发事业的积极性。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就需要采用法律规范来确认和保障科研人员的权利主体地位,就需运用法律手段来打击和制裁假冒、剽窃科技成果的行为。随着1961年植物新品种保护国际联盟订立《保护植物新品种国际公约》开始,在此之前,植物新品种曾经长期被排斥于专利制度的保护外。而在我国,1992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条例草案》才逐步建立有关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法律条文。2015年11月新修订的《种子法》中,整个第四章,从第25条一直到第30条都是在论述新品种保护的相关条文。结合《种子法》中的规定辅之以《植物新品种法》中关于品种的定义,我们不难总结出植物新品种的一般内涵,首先植物新品种不能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它往往蕴含着一定的经济效益,也是品种拥有人精神、智力努力的体现。

1.1.

2.3 植物新品种权的特征

首先,植物新品种不具有固定形态。这是成为植物新品种必须要满足的首要条件。植物新品种权作为一种权利更多的是体现其精神方面的内涵,不会随着使用而消减。一方面,这种非固定性使得植物新品种权可以在同一时间内被多个人使用,这就赋予了植物新品种权被转让、实施许可的多种可能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植物新品种的经济效益,然而,这种特性也使得植物新品种权极易被人窃取,不容易被实施有效的保护。所以,在实践中如何给予植物新品种以有效的保护是一个十分紧迫而又棘手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植物新品种权拥有人的主体意识越来越成熟,他们保护自身权利的欲望也是十分强烈的,如何基于植物新品种无形性特征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策略,防止植物新品种领域侵权行为的发生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植物新品种权具有非固定性的特征,所以他所产生的经济价值也不是实际可测的,它的价值增长并不符合植物房屋等固定资产的价值增长曲线,或者汽车等不动产的价值缩减曲线,它是价值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可以被显现出来,其经济收益只有通过推广才可以计算,推广范围和

收益呈现正相关。

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中国政府网

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 (送审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和促进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增强我国生物和医药科技的研究开发能力,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为科学研究目的,在我国从事人类遗传资源的收集、保藏、研究开发、出入境等活动。 本条例所称人类遗传资源是指含有人体基因组、基因及其产物的器官、组织、细胞、核酸、核酸制品等资源材料及其产生的信息资料。 第三条国家鼓励以保护人民健康为目的开展人类遗传资源研究开发活动,支持我国人类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能力建设。 国家鼓励涉及人类遗传资源的国际合作研究开发活动。国际合作应当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诚实信用、共同参与、惠益共享的原则。 第四条开展人类遗传资源的收集、保藏、研究开发、国际合作等活动,应当遵守公认的伦理原则,保护资源提供者的安全和个人隐私。 开展人类遗传资源收集、保藏、研究开发、国际合作等活动

的单位应当设立伦理委员会,对本单位开展的开发利用人类遗传资源的活动进行审查和监督。 第五条禁止利用人类遗传资源从事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的活动。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从事可能产生歧视后果的人类遗传资源研究开发活动。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买卖或者变相买卖人类遗传资源材料。 第六条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的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工作。 第二章人类遗传资源材料的收集与保藏 第七条国家实行人类遗传资源材料收集与保藏单位资质审批制度。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集与保藏中国人类遗传资源材料。 第八条从事人类遗传资源材料收集与保藏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中国境内依法成立的法人; (二)收集与保藏人类遗传资源材料的目的明确、合法;

转基因技术及其生物安全管理

农业转基因技术及其生物安全管理 一、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生物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当代科学技术的前沿领域之一,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组织工程和生物信息技术等等一系列新技术。其中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及其操作技术——重组DNA技术(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在近二十年来发展极为迅速,成为引领生物技术的先导。1953年Watson和Crick首次提出了DNA二级结构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揭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及其与遗传功能的关系,开创了分子水平阐述生命现象本质的新纪元。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Paul Berg教授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成功完成了噬菌体DNA和猴病毒SV40DNA的体外重组;197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Herber Boyer教授等成功完成了大肠杆菌抗四环素质粒和抗卡那霉素质粒的体外重组产物到大肠杆菌的转化,并成功实施了表达。这之后,生物技术便进入了基因工程时代,人类可按照自己的意愿从生命的最基础物质—DNA水平改造生物体,继而改造自然界。 遗传改良生物(gn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GMO),是利用重组DNA技术产生的生物体的统称。通常称为转基因生物(transgenic organism)。转基因生物的定义主要是指该生物被转入的基因是经过人工重组的来源于不同生物或人工合成的新基因,常含有至少一种非近源物种的遗传基因。目前,转基因受体包括有微生物、植物、动物。实际上,构建转基因生物的目的,是在于通过相对便捷的手段①获得在以常规操作较难或需较高成本获得的、或有特殊需求的人类生命活动所需的某些表达产物(如: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乙肝疫苗等);②获得或作为或替代操作工具的天然受体生物所不具备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如:基因操作所需的特定克隆;某些工程菌;抗虫或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等)。借助于转基因生物的构建,生物技术已经在医药领域如:生物制药、诊断试剂等以及农业领域的转基因农作物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其中转基因农作物的培育、田间释放、及进入市场等一系列行为,尤其使生物技术深入到人类日常生活和劳作中,并给自然界带来意义深远的重大影响。 二、转基因农作物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001年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04号发布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令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 规的决定》修订 根据2017年10月7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 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动植物、微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口、出口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农业转基因生物,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用于农业生产或者农产品加工的动植物、微生物及其产品,主要包括: (一)转基因动植物(含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和微生物; (二)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 (三)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

(四)含有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产品成分的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农药、兽药、肥料和添加剂等产品。 本条例所称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是指防范农业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构成的危险或者潜在风险。 第四条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负责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国务院建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由农业、科技、环境保护、卫生、外经贸、检验检疫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负责研究、协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国家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实行分级管理评价制度。

如何构建共享型“双创”服务平台

如何构建共享型“双创”服务平台近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共享创新资源、发展创业投资、加强“双创”平台建设、发展分享经济、激发人才“双创”活力、持续“放管服”改革,推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互动的“双创”生态等政策措施。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首要任务是深入拓展“双创”服务,构建共享型“双创”服务平台。 共享型“双创”服务平台的内核 共享型“双创”服务平台是指通过树立“共享”与“众创”的理念,借助互联网+等技术工具,优化人才、劳动、信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资源的配置方式,为社会大众广泛平等参与“双创”提供了更多元途径和更广阔空间的共建共商共享载体。 其内核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关键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要通过健全公共资源共享体系,完善公共资源共享机制,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产生聚合效应,增强“创客”的互动性和共建的实时性,提高公共资源的共享程度。其次,前提是信息对称。服务平台要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兼顾效率和安全,这要求政府部门通过创新信息共享模式、健全信息平台解决信息资源在制度建设、行政管理、资源投入和安全保障方面的问题。最后,载体是无缝对接服务。服务平台要通过各种服务中心,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协调、

持续激励、配合统一机制,这是满足公众需求、搭建共享型服务平台的体现。 以共享型服务平台促进“放管服”改革 “放管服”改革的关键在于厘清政府、市场与社会的边界,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来实现政府服务效能的提升。因此,“放管服”改革的落实要遵循:政府权力运行要严格遵循“法无授权不可为”;社会权利延伸领域要提供相应服务保障落实“法无禁止皆可为”;市场和社会交叉领域要严格监管落实“法定职责必须为”。“放管服”改革需要贯穿始终的“不能腐败,不敢怠慢,不愿冷漠”的共商共建共享机制。 共享型服务平台是中国政府落实共商共建共享机制与激发民智 的重要载体。为了更好地促进“放管服”改革,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发力。一是利用杠杆支撑创新创业“以小搏大”,拓展市场主体和经济服务。二是采用去库存的方式增强政府服务的供需匹配程度,突破投资过度与消费不足的瓶颈。三是落实财税支持、人才培养引进机制、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搭建服务平台引导创新创业服务,积极稳妥地化解服务越位与缺位的矛盾。四是打造制定成本标准(通过分解计划指标、预算、定额的方法)、监督成本的形成、及时纠正偏差的服务平台,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的步伐,提高改革成效。五是通过推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力,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以及创新公共服务和民生服务,补齐有效投资、制度供给和服务领域的短板。

国际合作科学研究审批_非以上市为目的_人类遗传资源材料出境_模板

申报编号: 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国际合作科学研究审批 申请书 项目名称: 合作方: 填报单位 项目联系人: 联系人电话: 联系人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制

填写说明 1. 合作方是指参与合作的所有中方单位、外方单位。为获得相关药品和医疗器械在我国上市许可的临床试验合作方包括临床试验申办方、医疗机构(组长单位)、合同研究组织、第三方实验室等。 2. 填报单位应为中国境内依法成立的法人单位。临床试验的填报单位应为临床试验申办方或医疗机构(组长单位)。 3. 合作方应认真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及行政许可服务指南,所申报的项目研究内容应符合申报要求。 4. 参与医疗机构的伦理审查批件及承诺书在受理时可以与组长单位同时提交,也可以在项目获批后提交。 5. 申请书的内容将作为评审的重要依据,申请书各项申报内容须实事求是、准确完整、层次清晰。合作方须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规范性负责。 6. 填报单位按照系统提示在线填写申请书。申请书正文部分统一用仿宋小四号字填写,行间距1.5倍。凡不填写的内容,请用“无”表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外文缩写首次出现时,须注明全称。 7. 通过网上预受理审核的申报材料在线打印(要求以A4纸张双面打印、封面和签字盖章页单面打印、一式一份、胶装,附件按照顺序装订于申请书之后)签章后,报送科技部行政许可受理窗口,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院4号1层楼,邮编:100039。

项目基本信息表

二、国际合作事项基本信息表 中方合作单位 外方合作单位 其他单位 参与医疗机构

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二册6.3.1《基因工程与转基因生物》教案

第六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第三节基因工程与转基因生物 第一课时基因工程 一、设计意图 本节内容在上个版本的新教材的基础上做了修改,老版本的教材在介绍基因工程时,知识性的介绍了基因工程的概念、操作步骤及应用前景,比较枯燥,而这一次新教材对该内容做了很大的改变,利用各种实例把基因工程这个枯燥的概念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知识的可接受性更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减轻了教学的难度。另外,在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这方面,具体的介绍微生物、植物、动物基因工程,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学生了解了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水平,感悟生命科学的发展对生物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感悟科学技术是“双刃剑”。 课标建议教学分2课时完成,可以“基因工程及其基本过程”一课时,“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和转基因生物产品的安全性”一课时。由于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比较抽象和微观,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事物。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对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和认识,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基因操作步骤的有关录像或flash资料,在观看过程中教师要提出相应的思考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加深对基因操作步骤的理解。在讲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和转基因生物产品的安全性时,可以结合实例,同时结合教材上的“阅读与思考”、“发现之路”,或者学生课后自己收集资料进行学习,使学生感受现代生物技术的灿烂前景,同时培养学生收集和获取最新生物技术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基因工程的概念 2、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 3、理解基因工程的应用及其可能带来的安全性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和阅读基因工程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研究成果,加深理解基因工程的 原理和一般操作过程。 2、从网络和报刊杂志上搜索并关注基因工程对人类经济、生活和科学发展的贡献,及 其发展前景和可能带来的安全性问题 3、开展“科学技术是双刃剑”的思考和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全面思考基因工程所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社会伦理和安全性问题, 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2、从基因工程的发展历程中,感悟生命科学的发展对生物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基因工程的概念 2、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苏州智为铭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李晓明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规范管理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推进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创新创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国科发基〔2017〕25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属于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面向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中国等需求,加强优质科技资源有效集成,提升科技资源使用效率,为科学研究、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网络化、社会化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国家平台主要指围绕国家或区域发展战略,重点利用科学数据、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等科技资源在国家层面设立的专业化、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 科研设施和科研仪器等科技资源,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和《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17〕289号)进行管理。图书文献等科技资源,依据相关管理章程和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第四条国家平台管理遵循合理布局、整合共享、分级分类、动态调整的基本原则,加强能力建设,规范责任主体,促进开放共享。 第五条利用财政性资金形成的科技资源,除保密要求和特殊规定外,必须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形成的科技资源通过国家平台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第六条中央财政对国家平台的运行维护和共享服务给予必要的支持。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七条科技部、财政部是国家平台的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1.制定国家平台发展规划、管理政策和标准规范; 2.确定国家平台总体布局,协调组建国家平台,批准国家平台的建立、调整和撤销; 3.建设国家平台门户系统即“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以下简称共享网); 4.组织开展国家平台运行服务评价考核工作,根据评价考核结果拨付相关经费; 5.指导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开展平台工作。 第八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是国家平台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

医药产业以及生物产业格外依赖的知识产权保护

医药产业以及生物产业格外依赖知识产权的保护 医药领域是一个特殊的技术领域,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由于药品的研究开发、生产经营和监督管理关系到国计民生,而药品发明的知识产权保护又与药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密切相关,因此各国都十分重视该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随着生物技术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更为医药行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医药领域对知识产权及专利保护依存度很高 总体来说,医药领域的发明投资很大。据美国制药协会统计,国际上每研制一种化学新药需要投资约8亿~10亿美元;而且,各制药公司用于研究开发的费用已经增加至占其销售额的15%~20%,该比例相对于其他化学工业的3倍以上,且远远高于一般的技术领域。 医药发明难度高也是该领域的一大特点。新药的研究开发是一项技术难度很高的工作。仅以药物化合物的筛选为例,每4000多种已经合成的、具有药物活性的化合物中,只能筛选出5种左右进行临床试验,而最终能够成为产品的仅有1种。因此,大部分制药工业不发达的国家尚无这种筛选手段及模型,从而无能力创制新药,而主要靠进口或仿制别人创制的药品。 一种新药的创制,从药物化合物的合成、筛选、药效及毒性试验、动物试验到各种临床试验,直至最终批准上市,中间要进过许多阶段,其时间往往可达10年以上。由于药品是人类健康的必需品,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有需求,因而其市场非常广阔。某些影响较大的药品,如青霉素等,其市场甚至可以遍布整个世界。由于药品涉及国计民生,直接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生命,因而意义非常重大。在极端情况下,例如在瘟疫传播时,重大的药品发明甚至能够影响整个民族的生存。 因此可以说,医药领域是对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专利保护依存度最高的技术领域之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曼斯菲尔德经过研究分析后曾经得出结论,如果没有专利保护,60%的药品发明不能研究出来,65%不会被利用。 生物技术的发展与知识产权制度密不可分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特别是自2000年6月26日人类基因组测序基本完成的消息发布以来,生物技术已经成为全世界、全社会特别关注的热门话题,生物产业的发展已经引起了许多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现代生物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首先,在农业方面,自1983年转基因烟草和马铃薯首次问世以来,转基因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棉花、大豆、油菜等转基因植物相继出现并已得到大面积种植,现已有120多种转基因植物。其次,转基因动物如转基因鼠、转基因鱼、转基因猪、转基因牛和转基因鸡已经陆续被克隆出来,尤其是转基因羊"多利"、"元元"、"阳阳"、"欢欢"和"庆庆"的出现,使克隆技术又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目前,全世界有关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论文和专利数量已占总量的30%。 生物技术尤其是基因工程的商业价值集中体现在生物制药行业,生物制药的焦点又集中在寻找疾病相关基因上,可以说,一个基因可以成就一个企业,甚至带动一个产业,其商业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法规类别】农业科技与农机 【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04号 【修改依据】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 【法宝提示】国务院关于第四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务院关于第五批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4]50号)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2001.05.23 【实施日期】2001.05.23 【时效性】已被修改 【效力级别】行政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304号)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已经2001年5月9日国务院第3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理朱镕基 二00一年五月二十三日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动植物、微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口、出口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农业转基因生物,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用于农业生产或者农产品加工的动植物、微生物及其产品,主要包括: (一)转基因动植物(含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和微生物; (二)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 (三)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 (四)含有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产品成份的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农药、兽药、肥料和添加剂等产品。 本条例所称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是指防范农业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构成的危险或者潜在风险。 第四条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的有关规定,负责转基因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18、协同创新中心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农副产品生化制造协同创新中心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更好地支持农副产品生化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有效汇集资源,搭建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平台,提高资源集约使用效率和创新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心按照“统筹规划、同等待遇、成本分担”的原则开展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努力实现资源的科学使用、开放共享的持续运行、资源效益的有效提升。 第三条本办法中的“资源”是指支撑中心开展一切学术科研活动所必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基础要素的统称,包括教师队伍、学生资源、科研基地、科研平台、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信息网络等资源。 第二章运行管理 第四条中心依托资产、人力资源,成果转化相应的管理,完善中心资源的共享机制,建立资源档案,随时记录各项资源的运行状态和实时动态,进行“规范化、高效化、动态化”管理。 第五条中心各协同单位将本单位可开放共享的资源纳入中心统筹,资源所有权仍归属原单位,统一对协同体各单位开放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使用。 第六条中心根据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需要,统一规划,统一投入,进行设备购置以及资源引进,避免重复、高档抵用、闲置不用。 第七条中心统筹规划科研平台、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信息网络等的建设,依托协同体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第三章人员共享 第八条中心开展学生协同培养,鼓励实行研究生跨单位双导师制。根据课程中心设置情况,实现互派相关专业课程教师。 第九条中心科研技术人员实行项目短期借用机制,及时了解科研技术人员的工作动态,科研技术人员需要优先满足中心科研课题的需要。

第十条中心应加强人才资源管理的技术力量建设,建立人才引进和培训机制,建立并完善管理和服务工作相对应的考核评价标准,确保人才资源的管理和开放共享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第三章科学仪器共享 第十一条协同中心理事会设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协调小组(简称“协调小组”),作为协同中心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工作的协调机构。协调小组由成员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领域专家及协同中心分管领导组成。 第十二条协调小组负责制定成员单位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的有关管理实施办法,指导、组织共享工作的实施、绩效考评,协调收费政策,向理事会及成员单位通报工作开展情况、考核评价结果。 第十三条协调小组负责协调建设“协同中心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督促成员单位发布、更新开放共享的仪器设备目录。 第十四条成员单位负责共享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成员单位应结合协同中心统筹使用管理的要求制定相衔接的具体办法。 第十五条成员单位的权利: (一)共享协同中心的优惠政策。 (二)免费享受协同中心仪器设备信息资源; (三)获得“共享基金”使用、补助及奖励。 (四)免费接受协同中心组织的技术、人员培训和指导。 (五)有偿服务按规定收取有关费用。 第十六条成员单位的义务: (一)及时将仪器设备加入“协同中心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向成员单位完全开放,优先提供优质服务,为用户提供技术保障和准确可靠的分析测试结果。 (二)妥善保管对外服务获得的实验数据,遵守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为用户保守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 (三)保持仪器设备完好正常,保证用户随时使用;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用户使用共享仪器设备要求。 (四)向协同中心公开提供各自的优惠收费标准。

转基因生物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7b15156022.html, 转基因生物论文题目 一、最新转基因生物论文选题参考 1、转基因生物知识产权的客体边界研究 2、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调查Ⅱ.转基因生物风险交流的途径与优先内容 3、我国转基因生物产品安全问题探讨 4、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5、转基因生物和食品安全 6、中美两国对转基因生物产品法律管制的比较研究 7、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发展现状与安全管理 8、转基因生物的社会风险分析 9、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10、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转基因生物:利大?弊大? 11、什么是转基因及转基因生物 12、转基因生物产业化与环境策略应对分析 13、利用微滴数字PCR分析转基因生物外源基因拷贝数 14、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标识与检测 15、转基因生物越境转移事先知情同意制度解读——以《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为视角 16、转化生长因子-β1转基因生物衍生型移植体修复骨缺损 17、以科学知识和事实增进公众对转基因生物及其安全性的了解 18、一些国家和地区转基因生物标识制度概况 19、转基因生物核酸检测新技术研究进展

https://www.doczj.com/doc/7b15156022.html, 20、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二、转基因生物论文题目大全 1、转基因生物的标识问题及管理对策 2、转基因生物(GMOs)越境转移控制的法律对策 3、美国转基因生物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经验及启示 4、转基因生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5、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价的实践与发展 6、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和管理的国家能力建设的探讨 7、转基因生物环境污染监管制度的和谐建构 8、关于我国开展转基因生物科普工作的思考 9、欧盟转基因生物管理法规体系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 10、转基因生物的风险与防控——基于生物多样性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研究 11、转基因生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2、中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研究与风险管理(精) 13、政府对科技风险的预防职责及决策规范——以对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规制为例 14、转基因生物对我们来说是好的么——人类学家对这场争论的贡献 15、我国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16、转基因生物产业化与生物安全 17、论传媒舆论引导法律制度的完善——基于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争议典型案例的分析 18、我国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研究综述

吉林农业大学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法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研究所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管理,促进涉及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办法》、《转基因作物田间试验安全检查指南》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所转基因生物研究工作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我所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试验、生产、加工和进出口等活动的在职、在编职工、特聘人员、合作研究人员、客座人员、硕博研究生、博士后及联合培养学生等,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即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用于农业生产或者农产品加工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主要包括:(一)转基因动植物(含种子)和微生物; (二)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 (三)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 (四)含有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产品成分的种子、农药、肥料和添加剂等产品。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四条设立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领导小组(简称研究所转基因安全领导小组),由研究所第一负责人、科研管理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科研人员组成,全面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组长由研究所第一负责人担任。 第五条转基因安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科研管理部门,负责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包括对相关申报材料的审核、定期对试验过程中有关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培训等。 第六条按照研究与试验的不同环境,由不同部门进行严格控制和把关:实验室环境由研究组负责,室内温室环境由研究组和温室管理者共同负责,大田环境(研究所所属的农场)由作物栽培与育种基地负责,研究所转基因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各部门提出的需求进行协调。 第七条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与试验的研究组负责人是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保障与试验研究相配套的仪器设备、设施条件,做好试验记录和资料存档,并定期对有关试验人员进行培训。 第八条研究所转基因安全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两次工作会议,对研究所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和安全评价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和技术审查,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进,对出

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规划方案

XXXX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规划方案 二O一一年七月

目录 第1部分项目概述 (1) 1.1建设目标 (1) 1.2建设必要性 (1) 1.3建设思路和主要任务 (2) 1.4建设意义 (3) 第2部分需求分析 (6) 2.1业务需求分析 (6) 2.2基础资源需求 (8) 第3部分总体规划 (10) 3.1指导思想 (10) 3.2基本原则 (10) 3.3总体目标和分期目标 (10) 3.4总体架构 (11) 第4部分建设内容 (15) 4.1基础设施 (15) 4.2数据资源库 (16) 4.3应用支撑 (18) 4.4业务应用 (18) 4.5安全保障 (28) 4.6运维服务 (29) 4.7统一门户网站 (29) 第5部分实施计划 (31) 第6部分投资估算 (32) 第7部分效益分析 (33)

7.1社会效益 (33) 7.2经济效益 (33)

第1部分项目概述 1.1建设目标 按照XXXX委、市政府《关于加大科技资源统筹,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 的文件精神,结合XXXX产业现状和发展规划,响应市委十届八次会议提出的“加快建设宝鸡科技资源中心,建立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健全创新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会议精神,认真落实XXXX科技局于2011年3月5日召开的“XXXX创新服务中心建设规划汇报会”的会议要求,通过建设创新服务平台, 为XXXX九大优势产业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科技创新服务,对相关行业和各 部门科技创新业务进行整合并提供相对完整的支撑,即创新服务平台提供基础设施及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紧紧围绕XXXX优势产业链建设科技创新链,促进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和金融等各类资源的结合,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发展,促进创新人才数量和水平明显提升,促进全社会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促进实现宝鸡的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建设必要性 第一,建设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XXXX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需要。近几年,XXXX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建 设了科技文献服务平台、专利服务平台和金属交易服务平台等,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资源利用率低,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 合利用,提高宝鸡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建设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于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目前,XXXX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 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 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政府、企业、大 专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

高中生物遗传信息的复制

高中生物遗传信息的复制2019年3月21日 (考试总分:108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2 小题,共计 8 分) 1、(4分)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对照);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5N-DNA(亲代)。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1)若将子一代(Ⅰ)细菌转移到含15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将所得到细菌的DNA用同样方法分离,请参照甲图,将DNA分子可能出现在试管中的位置在乙图中标出。 (2)若将15N-DNA(亲代)的大肠杆菌在14N培养基上连续复制3次,则所产生的子代DNA中含14N与只含15 N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3)某卵原细胞(2N=4)中每对同源染色体仅有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两条链均被15N标记,该卵原细胞14N的环境中进行减数分裂,那么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15N标记的染色单体有__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15N标记的染色体有____________条。其产生含有15N标记的卵细胞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2、(4分)下图为DNA的复制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DNA复制发生在_______________期。 (2)②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 (3)指出③中的子链_______________。 (4)③过程必须遵循_______________原则。 (5)子代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分子,由此说明DNA 的复制具有_______________特点。 (6)将一个细胞的DNA用15N标记,放入含14N的4种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连续分裂4次,问:含14N的DNA 细胞占总细胞数的_______________,只含14N的DNA细胞占总细胞数的_______________。含15N的DNA细胞总细胞数的_______________,只含15N的DNA细胞占总细胞数的_______________。 (7)已知原来DNA中有100个碱基对,其中A40个,则复制4次,在复制过程中将需要_______________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参加。 二、单选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共计 100 分) 3、(5分)某双链DNA分子中,腺嘌呤(A)占全部碱基的30%,则胸腺嘧啶占全部碱基的 A.10% B.30% C.20% D.40% 4、(5分)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 B.DNA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DNA分子 C.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链后,开始DNA的复制 D.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 5、(5分)生物体内DNA复制发生在 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间期 B.有丝分裂的前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C.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6、(5分)假定某高等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 10 条,其中染色体中的 DNA 全部用3H-胸腺嘧啶标记,将该体细胞放入不含有标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 2 代,则在形成第 2 代细胞时的有丝分裂后期,没有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 A.5 B.40 C.20 D.10 7、(5分)下列有关DNA与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每个DNA分子中,都是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苷酸数=脱氧核糖数 C.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每个核糖上均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8、(5分)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转移至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9、(5分)正常基因(A)与白化病基因(a)的根本区别是 A.基因A能控制显性性状,基因a能控制隐性性状 B.基因A、基因a所含的密码子不同 C.4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

第七章 转基因食品的质量控制(4)

第七章转基因食品的质量控制(4)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 1.掌握转基因食品的概念; 2.了解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体系; 3.了解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 4.掌握转基因食品的质量和标识管理办法。 第一节转基因食品概况 一、转基因食品概念 用基因工程方法将有利于人类的外源基因转入受体生物体内,改变其遗传组成,使其获得原先不具备的品质与特性的生物,称之为转基因生物。在联合国公约《生物安全议定书》上,称做“改性活生物体” Living Modified Organisms ,简称LMOs(是指任何具有凭借现代生物技术获得的遗传材料新异组合的活生物体,其中包括不能繁殖的生物体、病毒和类病毒),或者叫“遗传饰变生物”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GMOs 。例如:科学家将北极鱼的基因移植到西红柿身上,使西红柿可以抗寒;将人类生物激素基因移植到鲤鱼身上,使鲤鱼可以生长得更快更大;将土壤微生物的毒蛋白基因移植到水稻身上,使水稻可以抗虫,就成为转基因水稻。 转基因食品是转基因生物的产品或者加工品,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使用“生物工程食品”(bioengineeredfood)一词、欧洲使用“新型食品”(Novel foods)一词,把转基因食品包括在内。在欧盟新型食品条例中将转基因食品定义为:“一种由经基因修饰的生物体生产的或该物质本身的食品。”这包括了经修饰的基因物质和蛋白质等。转基因食品可以是活体的,能够遗传或者复制遗传材料,例如转基因的油菜籽、番茄、大豆等为活体。也可以是非活体的,例如大豆油、豆腐等。目前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主要来源于植物性的转基因生物,转基因动物还不多,几乎没有商业化的生产。 二、转基因食品的种类 1.按照来源分类 转基因食品按照来源不同可分成三类: ①转基因植物食品。在转基因食品中数量最多,是由转基因农作物生产、加工而成。 ②转基因动物食品:由转基因动物生产的肉、蛋、奶等及其加工产品。 ③转基因微生物食品:利用转基因微生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的食品或食品添加剂。 目前较为生产技术较为成熟的转基因食品主要有: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水稻、转基因大豆、转基因西红柿、转基因土豆、转基因油菜、转基因小麦以及它们作为原料经过加工而得到的各种食品等等。 2.按照转入基因性状分类 转基因生物实际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育种的产物,可以按照人们的需要选择具有特定性状的基因在现有农作物中进行表达,因此转基因食品都具有某些利于生产或消费的优良性状,目前转基因食品中所转入的基因主要有以下类型: ①抗除草剂。农作物转入耐除草剂的基因以后,使用草甘膦除草剂的时候,所有其它杂草都死,就该种作物不死,因此可以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目前具有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有大豆。 ②抗病、虫基因。把一种抗病毒或抗虫的基因转到农作物里面,农作物就能够表达毒性的蛋白质,对病毒和虫害具有抵抗力。目前具有该种行状的转基因农作物主要有棉花、小麦、番茄、辣椒等,有的已投入商业化生产,大大减少了农药使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人畜伤亡等事故。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8号)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8号) 【发布单位】农业部 【发布文号】农业部令第8号 【发布日期】 2001-1-5 【生效日期】 2002-3-20 【效力】 【备注】食品伙伴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04第38号(二00四年七月一日)》对本办法已经修订。 1.第十六条修改为:“农业部每年组织两次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审。第一次受理申请的截止日期为每年3月31日,第二次受理申请的截止日期为每年的9月30日。申请被受理的,应当交由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进行安全评价。农业部自收到安全评价结果后20日内作出批复。” 2.删除第二十六条中申请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交纳审查费”的规定。 【食品伙伴网说明】本办法食品伙伴网已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保障人类健康和动植物、微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口、出口活动,依照《条例》规定需要进行安全评价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条例》规定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即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用于农业生产或者农产品加工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主要包括: (一)转基因动植物(含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和微生物; (二)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

(三)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 (四)含有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产品成份的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农药、兽药、肥料和添加剂等产品。 第四条本办法评价的是农业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构成的危险或者潜在的风险。安全评价工作按照植物、动物、微生物三个类别,以科学为依据,以个案审查为原则,实行分级分阶段管理。 第五条根据《条例》第九条的规定设立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评价工作。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由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生产、加工、检验检疫、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每届任期三年。 农业部设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工作。 第六条凡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与试验的单位,应当成立由单位法人代表负责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小组,负责本单位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及安全评价申报的审查工作。 第七条农业部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工作的需要,委托具备检测条件和能力的技术检测机构对农业转基因生物进行检测,为安全评价和管理提供依据。 第八条转基因植物种子、种畜禽、水产种苗,利用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的或者含有农业转基因生物成份的种子、种畜禽、水产种苗、农药、兽药、肥料和添加剂等,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审定、登记或者评价、审批前,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调研报告:XX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建设调研报告

XX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建设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了解地方推进区域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做法和经验,20XX年1月9日至11日,平台中心调研组对XX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共享服务平台”)进行了调研。期间,调研组详细了解了平台建设和运行服务情况,并与XX省科技厅就科技平台工作进行了座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建设与发展历程 XX省科技资源较为丰富,同时也存在科技资源重复分散、利用率低,企业技术创新支撑不足等问题。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带动下,20XX年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等六部门共同启动了XX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旨在以资源整合为主线,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搭建集聚省内科技资源、面向中小企业开展共享服务的公益性科技平台。(弘利教育) 20XX年8月,XX共享服务平台一期建设项目通过验收,初步建成平台信息门户系统和“科技114”呼叫中心,形成了仪器共享、科技文献、成果转化、创业孵化、行业检测、地市资源、科技金融、技术创新、科技惠农等十大服务功能板块。20XX年,又启动了省内十三个地市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子平台建设,进一步实现了省市科技信息同步、资源共用和服务联动。20XX年,资源共享服务进一步向基层区县覆盖,首期规划建设了伊春、海林、嘉荫、鸡东和绥滨等8个县(区)共享服务推送站点。 图1 XX地市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子平台优势资源分布

(二)总体思路与工作定位 XX将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作为优化省内科技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和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抓手。在平台建设之初,就提出坚持“以支撑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科技创新创业为核心,一手抓整合、一手抓服务”的总体思路,对平台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即,平台工作以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创业为核心,一方面抓好常态化的资源整合,集聚本省乃至区域内优势存量资源,建立丰富的技术、信息资源库;另一方面抓好面向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管理部门特别是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需求,搭建服务体系,强化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弘利教育) 图2 XX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思路模式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