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案例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案例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案例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案例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案例分析《角的度量》的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设计意图

1、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制定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量角器的构造,知道读量角器的度数的方法,并会用量角器正确地度量角。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量角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归纳出度量发发,从而来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到角度在国防、体育等方面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三个目标的指定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

2、教学策略与方法:合作探究模式

合作探究模式是分小组,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共同探究解决方法来进行教学的。它既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能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不是随便运用,合作探究法也不是走走形式而已,对什么时候讨论很有讲究。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得;凡是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就通过班级适当交流取得共识。当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都不能很好解决时,教师再适时指导、点拨。

在本节课我设计了3次小组合作探究:1、请学生观察量角器,并与组员交流一下,你看到些什么,2、学生自己偿试度量角,并交

流度量方法。3、自己归纳出度量角度的方法。这样的设计是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探究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和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3、预设情况:

我预计学生观察量角器后可能提出这些问题:量角器为什么是半圆形的,为什么会有内圈、外圈刻度,为什么上面有那么多刻度线,中心点、零度刻度线有什么用,量角器是怎么样来量角度的,这些问题正是这节课的教学关键,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就掌握了度量角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视频播放:神舟六号发射。

问:有谁知道神舟六号的发射角度是多少,

师:发射角度是42.4?,因为神舟六号的着陆场就位于42.4度左右。这样,飞船每次经过42.4度时,就通过着陆场,使飞船每天至少有一次返回的机会。这说明角度在火箭发射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师:除了在航天技术上,在建筑业,角度同样不容忽视。(多媒体演示)意大利举世闻名的比萨塔原来的倾斜角1.5度,现在却倾斜了5.5度,面临着倒塌的危险。工程师们提出了“拯救比萨斜塔”的口号。

3、就连平时投实心球,也有一个投掷角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出示课题:角的度量〗

(二)认识量角器

1、师:度量角的工具是什么呢,〖出示实物:量角器〗就是“量角器”〖板书:工具:量角器〗

2、师:请大家观察量角器,并与组员交流一下,你看到些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

师:请小组派代表来汇报观察结果。

生1:我看到了有刻度,都是数字。

生2:量角器的形状是半圆形的,有很多线。

师:这叫做刻度线。

生3:最下面有中心点。

师:对,这个相交的点,就是中心点,还有这条刻度线叫做零刻度线。这很重要。

生4:都是有0,180,但是方向是反的。

(随着学生汇报,教师在电脑中演示。)

3、师:通过观察以后,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量角器是怎么样来量角度的,

生2:为什么上面有那么多刻度线,

生3:我们还想了解量角器为什么是半圆形的,

生4:中心点有什么用,

生5:零度刻度线有什么用,

生6:为什么会有内圈、外圈刻度,

4、师:那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先来解决量角器为什么

是半圆的。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一个圆周被分成360等份,每一分所对的角是1?。在航海、航空等方面都需要用它来确定方位的。而我们小学生平时测量的角大都小于180?,所以只取它的一半180?,做成量角器。先来看量角器上的10?,每一小格所对的角就是1度。师分别出示60?、100?、40?、140?使学生知道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圈、外圈都有些什么用。

(三)角的度量方法:

1、师:请看练习纸的第一题〖出示 ABC〗请大家试着量一量它的角度。

学生实践操作,相互交流度量方法。

2、师:哪个小组先上来量,

生1:我们小组先把量角器的中心点对正O点,然后(转动量角器)使零度刻度线对准一条边OB,然后再看OA边对准的数字。我们的答案是50?。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那再请一个小组上来量。

生2:我们把量角器放平,对齐中心点,再看角的两条边所对的刻度,可以把外圈的130?,80?,50?。

生3:我先把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然后(转动量角器)使零度刻度线对准OA边,然后再看另一条边OB对准的刻度,是内圈的50?。

师:大家都量得很好。

3、师:下面请大家来归纳出度量角的方法,小组先讨论讨论,

再写在纸上。

生讨论。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生汇报:我们小组讨论出的结果是:先把顶点与中心点对齐,再把一条边与零度刻度线对齐,最后是看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

师:你认为哪个小组的归纳得好,

(四)巩固新知、深化结论

1、师:知道了量角器的量角的方法,接下来做第二大部分的练习,共有三道。

生独立度量,教师巡视。(时间3’12”)

核对答案:

一位学生看错内、外圈,读成110?。

生全对。

生:?3的边太短了,看不清楚。

师:我们可以想什么方法来准确知道它的度数,

生:把一条边延伸一下,就看清楚了。

师:用这位同学想的办法来量一量。

生:?3是83?。

生:我不用延长,因为延长时会有误差,所以我用一把尺,沿着这条边放,看

它对准的是83?就可以了。

2、师:如果这个角被磨损了,怎么才能知道它原来的角度,大家讨论一下。

生:把两条边向中间延长,相交的一点就是中心点,对准中心点就可以量出这

个角是55?。

师:对是55?。你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学得真好。大家看看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吗,还有其他问题吗,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师:你们掌握了哪些本领呢,

三、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采用了开放式引入课题,使学生感到了角度在国防、体育等方面的重要性,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新授阶段我通过让学生观察量角器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汇报过程中,教师用电脑演示,效果很好。但是我课中电脑突然死机,使得原本在中心点、零刻度线配上的声音与闪烁,无法呈现给学生们,导致学生对零刻度线没有很深的印象,在后面的课中学生几次说错。以后如果遇到这样的状况,可以把关键的字词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在观察量角器后让提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正是后面

要解决的问题,说明学生的思维很积极、很活跃。随着问题的解决也不断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能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

我设计让学生第一次量的角就是开口向上的,这打破了常规教学中先量水平位置的角,再量其他位置的角。这样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边与零度刻度线重合,产生不同的度量方法,还能消除思维定

势,使学生能更灵活度量角。学生在尝试过程中,有的成功了;有的不知道该怎么量;有的通过组员之间的交流,也会量了;部分学生还采用了三种不同的量法。在归纳度量方法时,采用的是探究规律式的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自己量出角的度数,把量的方法在小组里交流,对于每人提供的量角方法的信息,小组归纳出量角的步骤,有的小组写的与书中的量角方法几乎没有什么差别。我直接采用学生讨论的结果,尊重了学生、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规范学生作业——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严谨性在十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常常遇到这样的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时,体现出极大的随意性,不是把题算错,就是把数字看错。明明题里面是352,他在解题时就变成325。计算结果明明是528,写到题上时就变成526,明明计算题里是减号,到他那儿就变成了加号。这个问题我曾以为是粗心大意造成的。于是我找到这些同学谈话,说作业时一定要细心。别总是粗心大意。他们也乐于接受。想了许多方法来克服这个缺点。有些学生甚至还在桌子上刻上了细心的字样。在考试时还特别提醒自己。可考下来。还是犯这种错误。我觉得他们在考试时也够认真了。可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怎么就很少有这种情况呢。班上其他同学怎么不这样呢?征对这些疑问,我再次进行了研究。将这些同学的作业,试卷拿出来和其他同学的作业、试卷对比。在对比中。我发现屡犯这种过失的同学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作业的格式差,书写差,卷面也不整洁。随意性较大。再观察他们平时的生活,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不注意细节,责任心很差。由此,我产生了换种方式来教育他们——规范学生的作业。在学生作业、考试时。我首先强调的是书写格式。强调卷面整洁。让他们“慢”下来。不着急。不是强调他们别看错题。而是只要求他们把字写好。把每次作业完成规范。作业的量相应减少。要求写好。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整个班上的作业有了很大的改观。书写提高了好几个档次。对那些经常出现看错题目的同学。更加严格的要求,不说是要改他们看错题的毛病。而是要他们规范自己的作业。还让他们负责班上的一两件事情,同时也要求这些学生在家里面负

责一件家务。一段时间下来。发现这些学生不仅在作业上有很大的改观。在完成作业时,看错题的现象的也犯得少了。成绩也有了进步,在主题班会上。我们研究了数学学科特点。那就是严谨,经得起检验。学生也认识到了数学的严谨性。知道了该怎么样达到数学的严谨性。从作业开始,注重细节,对自己的作业负责。 经过这种转化,也让我明白了,学生学习,不应该存在粗心大意这一说法,所谓的粗心,实际上是学习不够严谨造成的。是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的表现。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们不要粗心大意时,靠苦口婆心的劝说,靠反复多次的抄写,所起的作用非常小,我们如能从规范学生的作业,规范他们的行为,规范他们的书写格式,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让他们从细节入手,这样坚持下去。他们的转变会非常大,带给我们的将是我们期待的成绩。也一定会成为考试中的黑马。 所以,在学习中我不再认为有粗心大意这一说法。如对学生看似“粗心大意”的过失,熟视无睹,必将造成学生的成绩极不稳定,时好时坏,心里没底,对这样的过失,得治根本,规范他们的作业。严谨治学。 小学二(2)班班规 一、安全方面 1、每天课间不能追逐打闹。 2、中午和下午放学要结伴回家。 3、公路上走路要沿右边走,过马路要注意交通安全。 4、不能在上学路上玩耍、逗留。

[四年级数学]小学数学案例分析

[四年级数学]小学数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 前学校举行的青年教师公开课活动中听了一节“分数的意义”感触颇深。“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第九册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单位“1”,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这样一节概念课教师在设计上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思路独特新颖,教学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描述】 单位“1”的理解。 说学具,充分利用学具表示。 师:如果老师叫同学们用不同的事物表示,我想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这样吧,老师请大家小组合作,用老师提供给你的圆片、毛线、4个小女孩的图片、12根小棒表示出。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反馈。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的。 生:把一张圆形纸片对折再对折,每份用分数表示。 师:你为什么要对折再对折, 生:平均分。 师: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

生:将绳子剪成4段,每段是。 生连忙补充:将绳子剪成一样长的4段,每段是。 师:你们觉得他补充的对吗,他为什么要补充, 生:他前面没有平均分。 生:我把4个女同学中的其中的一个圈起来,它也表示。 生:我用4根火柴棒,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生:我用8根火柴棒,也平均分成4份,每份2根也是。 生:我用12根火柴棒,每份3根也是。 师:请大家想想,在表示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或不同的地方, 生:都是平均分。 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生:分的对象不同。 生:有的分的是一个图片、一个的物体,有的是好多个物体组成的。师:一个 图片、一个物体,平均分后表示其中的几份可以写成分数,那么像4个女同学中的一个,8根火柴棒中的2根等这些都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为什么也要用来表示, (1)师:要不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怎么样,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反馈: 生:把好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 生:一个女同学,2根火柴棒都表示是整体的。 师:我们把这些都看成一个整体,那请你观察一下我们身边有这样的整体吗? 生:我们的班的全班同学。 生:教室里的所有老师。 生:教室里的6盏日光灯。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卫存旺 小学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展开教学,应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及方法.从而在课堂活动中活跃起来。 一.教学内容:小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三)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胆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分一 四.案例分析 例1计算4.75+3.4的竖式,百分位上怎样算?这一位上不是把“5”移下去,是算5+0=5,“0”是根据小数的性质,在3.4的末尾添上的。同样,4.75-3.4的百分位上是算5-0=5,也可以根据小数性质,在3.4的末尾添上“0”。这些可以添上的“0”只是没有写出来,把它想在脑里了。类似的情况在第48页“练一练”里和练习八第2题里也多次出现,如果教学时注意到这些,那么已经为例2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1)在教学计算法则时,已经出现了两个加数的小数部分位数不同、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多的情况,在计算小数减法时,如果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比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学生往往发生错误。教材把这种情况视作计算中的难点问题,安排例2加以解决。 (2) 在例2和“试一试”里集中力量突破难点。 例2的竖式中,3.4的末尾有红色的“0”,并加了虚线框。这个“0”不是一开始就写出来的,是在计算情境中出现的。依据3.4-2.65写出的竖式,被减数百分位上空着。这一位上是几减几?由此联想小数的性质,可以在3.4的末尾添上一个“0”。写出了这个“0”,百分位上怎样算就清楚了。 多位数相加时,个位数字一定要对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相同数位(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个位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小数相加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是这个道理。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教材中前两种算法的共同特点是化去小数点,把小数相加变成整数相加,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没有变。所以,只要小数点对齐了,小数加法的计算与多位数加法的计算就没有什么不同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专项突破训练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专项突破训练 1. 计算。 ①46×101-46 ②254-36+145-44 ③0.72+2.8+1.28+7.2 ④33.45-(3.45+9.72) ⑤125×32×25 ⑥1400÷25÷4 2. 盘子里放着3个苹果,5个橘子,2个桃子,7个梨,小明随便拿出一个水果,有______种可能,拿到______的可能性最小。 3. 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①125×88 ②1500÷25÷4 ③96÷12+49×8 ④32×99+32 ⑤4.4+3.8+15.6 ⑥15.62-7.9+2.38-2.1 ⑦125×32×25 ⑧45.36+(83.4-15.07) ⑨540÷[(41-36)×18] 4. 800÷25-16=______。 5. 计算下面各题。 (1)18×37÷2 (2)(120+350)÷5 (3)105÷5×24 6. 7. 某交通路口的红绿灯,每30秒转换一次,下午5时刚换成红灯,到5时10分要转换多少次? 8. 108×9=100×______+8×9。

9. 要使□36÷45的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 A .1,2 B .1,2,3 C .1,2,3,4 D .1,2,3,4,5 10.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是乘法结合律。 11. 有163个鸡蛋,每30个装一箱,这些鸡蛋需要装5个箱子。 12. 佳佳有11只洋娃娃,每只洋娃娃的裙子上面有104颗珠子,9只娃娃上面有______颗珠子 13. 101×125=()。 A .100×125+1 B .125×100+125 C .100×125×1×125 14. 60+350÷5=120。 15. 240÷3÷4与240÷12的结果是相同的。 16. 某小学购买155个毽子,每个键子4元,请用简便的方法计算一共花了多少钱? 17. 估计12×60+36的答案正确的是()。 A .586 B .756 C .1536 D .以上都不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综合练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综合练习 一、我会填。 (5)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2时成()角,3时成()角,6时成()角。 (6)我们学过的角有()角、()角、()角、()角、()角。 1平角=()度=()直角 1周角=()度=()平角=()直角 (7)∠1与∠2的和是184°,∠2=54°,那么∠1=( )。 ∠1+∠2+∠3=180°,其中∠1=52°,∠2=46°,那么∠3=( )。 ∠1是∠2的3倍,∠1=120°,∠2=( )。 (1)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叫(),它有()个端点。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如果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有()个端点,它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直线有()个端点,它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2)在两点之间可以画出很多条线,其中()最短。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 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 (3)从一点引出两条()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一点叫做角的(),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 ()的角叫做锐角,直角等于()°,大于()°而小于()°的角叫做钝角。 (4)量角时,角的顶点要与量角器的()对齐,角的一边要与量角器的()重合,而角的另一边所对量角器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大小。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就越大。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边的长短()。 二、细心选一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角的两条边都是()。①线段②射线③直线④曲线 (2)下面每对时刻中,时钟的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不一样的有() ①1:30和2:30 ②3:30和8:30 ③9:00和3:00 (3)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90°角时,这时的时间是()。 ①2时②6时③12时④9时 (4)一条()长3000米。 ①线段②射线③直线 (5)把一个平角平均分成两个角,这时所成的角是()。 ①一个锐角,一个钝角②两个锐角③两个钝角④两个直角 三、判断,请在括号里对的画“√”,错的画“×”。 1.线段是直线上两点之间的部分。() 2.过一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 3.一条射线长6厘米。() 4.手电筒射出的光线可以被看成是线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例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如何正确区分三角形的种类 一、案例背景 《三角形的分类》不仅是小学几何知识学习得基础,也是新课程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观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结合教材,让学生在“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分一分”,“说一说”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相互之间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尤其是三角形知识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切实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三角形的特征,并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能够在物体的面中找出三角形,学习了角的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角,为学生学习三角形的特征从角和边的不同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了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给三角形分类的探索活动中发现和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体会探索图形特征的一些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主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情景描述: 在此之前,学生已对三角形的基本性质有所认识,所以在课前先让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不同样的三角形,可用木条、白纸等;在课时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三角形,在认识三角形的种类后,分别说说自己手上的属于哪类三角形,这对巩固知识有一定的帮助。我把整节课分为三个步骤进行:新课导入、揭示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鸡兔同笼》的教学案例 ()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同笼问题设置在数学广角中,其教学与常规课有所不同。区别之处在于要把数学思想方法贯穿始终,巧用素材,有效提升,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针对六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在教学中我采用探究式,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另外,为了更好地展示数学的魅力,结合了一定的多媒体辅助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加形象感与趣味性,腾出足够的时空和自由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情境,了解“鸡兔同笼”的问题,感受古代数学的趣味性。 2、在探求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经历列表法、假设法、列方程解等方法的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策略的优化。 3、通过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练习,培养数学思考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用假设法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课前准备:让学生诵读古诗。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师:从同学们刚才背得诗词中,让我们感受到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然而这种文化的精髓不仅体现在语言文字中,在数学领域也有充分的体现。例如我们数学课上接触过的七巧板,九宫格填数等等,这些都起源于中国古代,不仅如此,在数学领域还有《九章算术》、《孙子算经》等古代名著流传于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千五百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的趣味数学题“雉兔同笼”问题,这个“雉兔同笼”问题曾漂洋过海,传到日本、欧洲等国,对世界各国的文明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上课一开始导入并说明:动物身上会发生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同时揭示课题。接着引导学生从简单的问题开始探究,向学生出示例题(课件出示例题):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二)尝试、探究 理解题意后,先让学生用猜的方法,有的猜:有2只兔,6只鸡;也有的猜:鸡和兔各有4只,引导学生发现用猜的方法比较乱,并不科学。从而进入到本节课的第二部分也是重点部分的教学:展开对鸡兔同笼问题解决方法的研究。 1、列表法 (1)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出示表格,并确定猜想的范围:鸡的只数是8,有0只兔,脚共有16只。鸡的只数是7,有1只兔,脚的只数是18。如果鸡有6只……发下表格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填写表格,汇报。 (3)小结:这种依次尝试所有可能的方法叫一一列举法,也叫列表法,板书列表法。 (设计意图:将各种可能的结果有序地列举在表格中,通过验证脚的总只数来确定鸡兔各

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 一、考点、热点回顾 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的长度。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有两个端点。读作:线段AB或线段BA。 直线:是一条没有端点的直的线,它没有端点,可以笔直地向两端无限延伸。我们把这样的线叫做直线。读作:直线AB或直线BA。 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有一个端点。读作:射线AB(只有一种读法,从端点读起。) 射线与直线、线段的区分: 名称图形端点个数是否可以 无限延长 是否可以 度量长度 线段 射线 直线 补充【知识点】:画直线。 过一点可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画一条直线;过三点,如果三点在一条线上,经过三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如果这三点不在一条线上,那么经过三点不能画出直线。 明确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比曲线、折线要短。 直线、射线可以无限延长。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所以不可以测量,没有具体的长度。如:直线长4厘米。是错误的。只有线段才能有具体的长度。 角的概念: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平角:角的两边在同一直线上,(像一条直线),平角等于180°,等于两个直角。 周角:角的两边重合,(像一条射线),周角等于360°,等于两个平角,四个直角。 角的分类: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等于90度的角叫做直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等于180度的角叫做平角;大于180度小于270度叫做优角(此为补充内容);等于360度的角叫做周角。 动手画平角、周角。 角的度量 度: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量角器: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一份表示1度。量角器上有中心点、0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量角器的使用方法:“两合一看”,“两合”是指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一看”就是要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 看角的度数时要注意是看外刻度还是内刻度。交的开口向左看外刻度线,角的开口向右看内刻度线。 画角的方法: 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方法: 1、画一条射线,中心点对准射线的端点,0刻度线对准射线(两合),对准量角器相应的刻度点一个点(一看),把点和射线端点连接,然后标出角的度数。 2、30度、60度、90度、45度、75度、105度、135度、120度和150度用三角板比较方便。 补充【知识点】:因为角是由两条射线和一个顶点组成的,所以在连线时,不能两点相连,而要冲过一点或不连到那一点。

四年级数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案例及分析_四年级数学教案.doc

四年级数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案例及分析_四年级数学教案 True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在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主动才能完成。只有学生本人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但在不少学校里,我们仍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尽管像容器、接收器一样把教师传授的知识全盘接收,可到面临实际应用时,却一筹莫展,束手无策。这种高分低能型人才现象清楚告诉我们当今的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技能,尤其要把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摆在首位。我班是创新教学改革实验班,我在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一课中进行一些有益地尝试。案例描述 一、学前准备。 同学们格外有精神,老师可带劲呢! 1. 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出示:60 50 240 20 师:你是怎么口算的? 生1: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生2:把0抹掉后再相乘,抹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师:生1,生3合起来就是我们口算的方法(板书口算方法)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 2. 学生尝试笔算并板演。 3. 小组讨论: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样吗? 生1:一样。 生2:都可以先把0前面数的相乘。 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 生4:只是把横式写成了竖式 二、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 师: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 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师: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推导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老师给同学们留了一道思考题.如果我们要测量学校的操场面积,用一平方米的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地拼摆,可行吗?(不可行) 那有没有什么可行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科学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学习新课. 1.动手操作,弄清基本关系: 每排个数、排数与总个数的关系. 请同学拿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出上面的长方形想:一排摆了多少个小正方形?一共摆了几排?(学生操作时,老师把表格画在黑

板上) (一排摆几个小正方形、摆了几排、一共摆了多少个小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老师依次在表格中板书出来) 请同学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出上面这个长方形. 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一共有多少个?你是怎样算出来的?(每排个数×排数=总个数) 前面讲过有多少个面积单位,面积就是多少.所以可以用“面积”代替“总个数”,在表格图“总个数”下面写上“面积”(平方厘米).下面就用简便方法计算长方形面积. 2.想象操作,弄清过渡关系: 长与每排个数、宽与排数的关系. 思考:这个长方形长4厘米,沿着长边,一排可以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不用动手摆,脑子里想一想.如果长方形长5厘米、10厘米……一排可以摆几个呢? 那么,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长几厘米,每排就摆几个. 师:那么就是说,长可以代替“每排个数”.老师在表格中“每排个数”。 下面写出“长”(厘米). 再看,长方形的宽是3厘米,沿着宽可以摆这样的几排呢?同学们不用动手摆,怎么知道可以摆3排呢?能不能说出宽与排数的关系?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学习目标 经历数对的抽象过程,探索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数对与方格纸上的点的对应关系,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发展空间观念与推理能力. 学习过程 一、导入 (阅读资料:我国研发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性能大大超过美国的GPS……) 提出问题: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如何定位的呢?(这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就从今天的“定位”学起,引入今天的课题,迎合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探究的动力.) 二、探究新知 1、确定每个位置有对应的一种描述方法 (1)描述自己的位置 (2)以班长的座位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一个座位却有两种(第2列第3行,第3排7号)不同的说法?(生:因为数的起始位置不一样) (3)规定起始位置,并用数学语言来表述 (横向称为“行”,纵向称为“列”.让学生用“第几列第几行”来表示自己的位置)

2、探究位置的记录方法 (1)让学生用“第几列第几行”来记录座位 (2)让学生说出这样记录的感受.(生“麻烦”) (3)同桌合作,探究出一种新的简洁的记录方式,以班长的座位为例“第2列第3行”. (4)全班展示,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生1:︱2,3﹂(师评“思维很有创新”,评价语言很准确) 生2:(2,3) (5)向大家介绍用数对表示座位 (6)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座位 3、在方格图上用数对来表示位置 (1)出示淘气班的座位图,让学生描述淘气的位置. (2)提出问题:谁有疑问?在表示之前我们应先做什么? (生“从哪边开始”,师评“思维很严谨”) (通过思考让孩子在头脑里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在用数对表示位置前,首先要确定起始位置,也就是座位图的左右与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将座位图抽象为方格图,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发现. (每一列的座位抽象为方格纸的纵线,每一行的座位抽象为方格纸的横线,座位抽象为方格纸上的格点,让孩子经历了一个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 (4)在方格图上找淘气(2,4)笑笑(1,1)的位置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例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与垂直》 教材分析 “垂直与平行” 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性质,学习了角及角的度量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在“空间与图形”的领域中,垂直与平行是学生以后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及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形体的基础。也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学生分析 从学生思维角度看,垂直与平行这些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但由于学生生活的局限性,理解概念中“永不相交”比较困难;再加上以前学习的直线、射线、线段等研究的都是单一对象的特征,而垂线和平行线研究的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未知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学生还没有建立表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垂直和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特殊的两种位置关系,会初步辨析垂线和平行线。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类、比较等环节,认识垂线和平行线,感知生活中垂直和平行的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垂直与平行的应用和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平行线”“垂线”等概念。 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奥运会开幕式片段。 解说:对于一届奥运会来说,精彩的开幕式就是成功的一半。参加开幕式演出的部队官兵经过130多天的艰苦排练后,才形成了如此宏伟、壮观、盛大的场面。横成排、竖成列、整齐划一。实现了“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精彩绝伦”的目标,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的风采。其实在如此盛大的场面里蕴含着许多数学知识。如果把每个人想象成一个点,你们看,这一排排、一列列像我们数学上的什么呢?(直线) 沿着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找到许多条直线。把这个场面转化成一张平面图。 2、出示平面图,找出其中的一些直线。 这些直线都在舞台表面上,我们就可以说这些直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板书:在同一平面内。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板书: 两条直线。 【从开幕式演出的片段入手,把数学问题的研究置身生活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成平面图,使学生感受到点连成线、线连成面,初步建立垂线和平行线的表象】 (3分钟左右) 二、观察分类,感受特征 1、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准备解决哪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认识练习题

四年级上册角的认识练习题(1) 一、填空题。 1.从一点引出两条(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 ),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 )。 2.角的两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 )角,它有( )度。 3. 量角的大小,要用到()、计量角的单位是( ),用符号()来表示。把半圆平均分成(),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记做(),五份表示()。 4. 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 5.1周角=( )平角=( )直角=( )45°的角。 6、3时整,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成();6时整成(),钟面上()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是150度的角。 7.∠1+∠2+∠3=180°,其中∠1=52°,∠2=46°,那么∠3=( )。 8.∠1是∠2的3倍,∠1=120°,∠2=( )。 9、三角板上的角有()度、()度、()度、()度。 10、.图中有()个锐角.有()直角,()个钝角,()个平角. 11.图(2),已知∠1=30度,∠2=(),∠3=(), ∠4=(),∠1+∠5=()。 12、先写出每个钟面上的时间, 再量一量钟面上的分针和时针所组 成的角的度数。 时间( ∶) ( ∶) ( ∶) ( ∶) 角度( ) ( ) ( ) ( )

二、判断题。 (1)角的两边越短,角的度数越小。( ) (2) 把一个30度的角放在一个可以放大5倍的放大镜下,我们看到的角是150度。() (3)时钟在9点整时,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 ) (4)两个锐角的和一定比直角大。 ( ) (5)3点30分时,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 ) (6)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越大。 ( ) (7)大于90°的角叫做钝角,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 ) (8)一个平角等于90°。 ( ) 三、选择。 1. ①②③④ ()是锐角()是平角()是周角()是钝角 2.把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可以形成()个大小不同的角。 A 3个 B 5个 C 无数个 3.用一副三角板,不能拼出()的角 A 15度 B 20度 C 135度D150度 4.()的角叫钝角。 A 大于90度 B 小于90度 C 大于90度小于180度 5.周角、直角、平角、锐角、钝角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A 周角>平角>直角>钝角>锐角 B 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C 平角>周角>钝角>直角>锐角 6.三个同样的角刚好组成一个平角,每个角是() A 60度 B 30度 C 90度 7、、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的角是()。 A、160° B、40° C、120°

四年级(下册)数学案例分析(1)

《小数的产生与意义》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小数的产生与意义”的教学容较为抽象,难于理解,是在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教科书上第一次出现的学习容。虽然四年级的小学生对小数有一定接触与了解,如商品价格等,但较为零碎的,是生活中的数学,缺乏提升与概括。如何从生活的数学进行提炼为数学知识,我的做法是: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此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能够在图形中找出分数,由分数的知识迁移到小数的认识,为学生学习小数的意义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 三、教学片段: 在学生汇报调查商品价格并通过量身高了解小数是如何产生的之 后,出示米尺。一位小数的教学: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分米?每份是几分之几米? 生:每份是1分米,也是1/10米。 师:1/10米,如何用小数来表示,该怎样表示?有什么理由? 生:可以写为0.1米。因为1角是1元的1/10,写为0.1元。1/10 米是1分米同样的道理写为0.1米。 师:谁有不同的想法? 生:1 分米就是1/10米,也就是0.1米。 师: 1分米就是1/10米,也就是0.1米。(出示米尺,用红色标示:

1/10米=0.1米。) 师:3分米,就是几分之几米? 用小数怎样表示? 生:3分米就是3/10米,也是0.3米。 师:3/10米有( )个1/10米,0.3米有( )个0.1米。 出示:3个0.1米=0.3米。 生:3/10米有3个1/10米,0.3米有3个0.1米。 二位小数的教学: 师:1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可以用什么小数表示? 生:1 厘米是1/100米, 1/100米=0.01米。 师:1厘米是1/100米,就是0.01米。那么请你推理一下7/100米、13/100米、75/100米各是几厘米?可以用小数怎样表示? 生:分别为0.07米、0.13米、0.75米。 师:对。0.07米、0.13米、0.75米各有几个0.01米或1/100米。生:0.07米有7个0.01米;0.13米有13个0.01米;0.75米有75 个0.01米。 师:如果是7/100、13/100、75/100可以用什么小数表示? 生:0.07、0.13与0.75。 板书:7/100=0.07、13/100=0.13、75/100=0.75 师:0.07、0.13与0.75各有几个0.01?生:(略)。 师:谁能例举象这样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小数?并说一说它有几个 0.01或1/100? 四、案例反思: 1、把生活情境中的数学抽象为纯数学。

四年级数学教学案例word版本

四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学案例 闫大学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例2。 教材简析: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在本节课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植树问题”,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学习的主要任务定位在“能将植树问题推广到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中,学会通过画线段图来分析理解题意。”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分四大环节: 一、常识引入:请同学们伸出右手并张开,数一数,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空格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是在几个手指之间?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需要种很多树,那种的树之间都有间隔。那么我们现在种8棵树,这中间有几个间隔呢?同学们画画,算算。 接着,通过创设在公路中间绿化带中植树的现实问题情境。

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理解题意。 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 说明:如果把这根小棒看作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带的两头要种。 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反馈答案。 方法一:100÷5=20(棵) 方法二:100÷5=20(棵) 20 +2=22(棵) 方法三:100÷5=20(棵) 20 +1=21(棵) 师: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 ①画图实际种一种。 演示: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绿化带。“两端要种”,我们从绿化带的这头开始,先在头儿上种上一棵,然后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的种下去……

数学四年级上《旋转与角》一课教学案例

数学四年级上《旋转与角》一课教学案例 晋江市池店镇唐厝小学魏玉玲 小学数学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美的艺术。正像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的:“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有至高的美。”数学知识中包含了许多种美,比如数学知识的简洁美,数学知识本身的内涵美,数学知识的动态美和静态美……这些都是数学家的心灵智慧撞击所迸发出来的一种和谐、庄严、永恒的美。数学知识这种内在的美丽,只有被我们教师挖掘、渲染、感受,才会体现出来。要使我们的学生喜欢数学并对它保持浓厚的兴趣,就必须要使他们亲身感受的数学中的美,这种美的艺术能唤起学生们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美产生非常愉悦的感受,这种感受会给学生力量,使学生喜欢数学,能够主动积极地探索和追求数学知识。 数学中处处充满着各种美,美的力量不可低估,但是这种数学知识的潜在的美,隐含的美,不是自发地表现出来,并且发挥作用的。教师要努力挖掘它的美,渲染它的美,让学生和老师一起享受数学的美。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条件,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带领学生去领略它的美,感受它的美,并且升华它的美,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强烈愿望。 在《旋转与角》的这堂课中,老师真诚地牵着学生们的手,和他们一道跃进数学知识的海洋,共同融入这美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极了。现将本堂课的课堂教学实录如下,以供分析和反思,为继续研究怎样通过让学生享受数学的美,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一、教学内容 认识平角、周角。(课本第24-25页“旋转与角”)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展示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能找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2、通过教学活动,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4、使学生得到美的教育,体验到数学美极了。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平角和周角,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准备 教具:挂图(教师自己设计的图案),芭芘娃娃,活动角,大尺子,钟面模型。 学具:活动角,尺子,圆形纸片。 五、课堂实录 (一)图案引入,复习角的有关知识。 1 观察图案的组成。 (教师出示挂图,让学生欣赏)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易错题

一、选择题 1、按1:2的比例尺缩小一个夹角为30°的角,缩小后的角是()A.30°B.60°C.90 2、钟面上如果分针旋转半周,那么时针旋转()度. A.15 B.30 C.45 D.90 3、用一个放大10倍的放大镜看一个30°的角,看到的角的度数是()A.300°B.30°C.3°D.无法确定 4、早上5时在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角的度数是() A.60°B.80°C.120°D.150° 5、从3时15分到3时30分,分针转了一个()角. A.直角B.锐角C.钝角 6、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20°,那么顶角是() A.40°B.140°C.160° 7、钟面上分针走半小时,转动角度() A.180°B.30°C.15° 二、填空题 8、小明上午 7 时到校,中午11 时30 分离校,在这段时间里,时针在钟面上旋转了()度. 9、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中,最小的角是32°,这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最少是()°,最多是()°. 10、一个角是300,在5倍的放大镜下看这个角是()度. 11、上午9:30时,时钟的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度. 12、在一个三角形中,∠A=28°∠B=62°这是一个()三角形. 三、判断对错 13、小于90度的角是锐角。() 14、钟面上分针旋转一周,时针就旋转30度。() 15、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16、平角是一条直线,周角是一条射线。()

17、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是钝角。() 18、从六点十分到四十分,钟面上的分针旋转的角是平角。() 19、两角之和是一个平角,其中一个角是90度,另一个角一定是直角。() 20、三时三十分时,时针与分针成直角。()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一、背景阐述 过去,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大多是以老师为中心,老师、教材代替学生的思考,教给学生现有的结论,学生的学习没有自主可言。《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理念,是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应予重视、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在近几年的教学探索中,我认为数学教学应该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思考,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在动手实践中发展,真正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完善。 下面就以我执教的《三角形的认识》作一粗浅的分析。 二、教学预案 本课教学过程主要围绕三角形的特性和三条边的关系来展开的。教学环节主要分为情境创设、操作交流、练习反馈和全课总结。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⒈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⒉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⒊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和审美教育,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一幅有很多塔吊的建筑工地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看到了很多塔吊,塔吊上有很多三角形。) 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呢?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等学完这节课,你就知道其中的原因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三角形的认识”。

四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四年级数学《认识垂直》教学案例 姚王庄镇中心小学:王美玲 一、复习引新:判断下面每组中两条直线,那几组是平行线在学生判断的基础上,追问:什么是平行线?平行线表示的是一种什么关系?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两条直线的关系。 二、在现实情景中感知并认识垂直。 1、出示教材中的两幅照片, 2、让学生观察两幅照片中的两条相交的直线, 3、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两条直线相交成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4、让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验证。 三、揭示概念。教师结合图指出: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四、判断下面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吗? 五、寻找生活中的垂线。问:你能说出生活中一些互相垂直的例子吗?学生回答的时候,注意及时修正学生回答中一些不正确的表达。 【分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具体场景--抽象出标准图形--回归生活举例。”的顺序。从生活中,帮助学生建立对垂直的科学认识,增强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意识。】 六、探讨垂线作法。 1、折一折指导学生把一张长方形纸按照课本上的方法对折两次,再打开,观察两条折痕有什么关系?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问:下面图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垂直的?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追问:判断是否互相垂直,关键要看什么? 3、画一画。(1)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2)在小组里交流。学生尝试。集体交流方法。有的学生利用方格纸画,有的学生用量角器画,让学生上来边演示边介绍方法,同时让其他学生对介绍的方法作出评价。(3)过直线上的一点画垂线。让学生尝试操作。交流方法,教师小结掌握正确的步骤。(4)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学生自主探讨操

最新四年级数学小故事

四年级数学小故事 四年级数学小故事: 四年级数学小故事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1加至100 与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于<505 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sorry,只知道这 |评论 1997i 2009-02-10 18:37 普通答案 动物中的数学“天才”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 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的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 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 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21.9 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 [提问者认可]||评论 安楚凡 2011-05-03 20:17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