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国学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中小学国学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中小学国学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中小学国学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中小学国学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1、道德教育

国学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安身立命的。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升孩子们的素养。

2、人格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合构而成。中国古代哲学家、文化人讲涵詠,讲六艺之学,讲礼、乐、射、御、书、数,讲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讲人的品味,人的意境。人活着,要活得有尊严,有格调,有价值,有意义。要读书,要静坐,要修养自己。要养气,养心,养性、养情,养才。靠什么养?在古代是靠人文的“六艺”之学之教,靠四书五经。

3、智力教育

儿童背一点蒙学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千家诗》等,背一点《论语》《孟子》《老子》,背一点古代诗词等,很有好处。适当背诵一点古代经典,对开发智力很有好处。这不仅对孩子们学人文有好处,而且对孩子们学科学有好处,对孩子们将来做人、立身行世都有好处。

4、国民教育

国语、国文、国学的教育是国本,不可动摇。中国的教育,一定要以母语与本土文化为主导和主要内容。中国之为中国,中国文化之为中国文化,一定有自己内在性的东西,有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常道。这是不可动摇的。

因此,进行国学教育,其实是在养成孩子们的国民意识和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对国家与民族大任的自觉担当。

小学国学特色教育项目实施方案

常码头小学国学特色教育项目实施方案 近年来,我校以“创建现代化国学特色学校”的办学理念,以打造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优的学校为目标进行探索,尝试将国学经典引进校园,从校园文化建设、课程开发、管理理念、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渗透国学文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家长及社会的认可。为了更好地开展好我校的国学特色教育工作,特制定此项工作实施方案。 一、项目的提出: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国学教育最能普及的阶段。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已经不只单纯的教会学生知识为目的,而更注重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国学作为数千年中华思想文化的结晶,学生应该从小学习感受我们文化的底蕴,塑造民族精神。在小学开展国学教育重要意义在于: ——从小学习国学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学生学习国学可以增长对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将来的工作都可以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小开展国学教育有助于学生对国学兴趣的养成。兴趣是靠从小培养的,学生只有从小接触国学,慢慢领悟国学的精神博大,在生活中受到感悟,才能更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从小开展国学教育能增长学生做事情的智慧。国学是中华文化几千年的结晶,国学中包括很多做人的道理:“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非三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以忠心信,行之以廉洁,众皆悦之,自己为足,而不可与下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孟子·尽心》)有前人的思想做指导,学生在成长中可以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增长学生的智慧。

教育见习目的及意义(2021年)

教育见习目的及意义(2021年)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educational probation ( 实习报告 ) 汇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用于工作总结/工作汇报/年终总结/全文可改

教育见习目的及意义(2021年) 一、教育见习目的及意义 教育见习是高等师范院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的体现,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培养合格的人民教师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教育见习的目的:使实习生受到一次深刻的专业思想教育,熟悉和了解中学学校教育,增强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为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打下基础;在教育和教学实践中,使实习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综合运用,培养他们从事中学教育工作的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实习生从事教育调查与教育、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为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才能,培养未来教育事业所需要的教师与教育专家进行初步训练; 同时,还有利于我们师范专业生了解当前的地理教育和就业形

式。将所学专业知识联系于教学实际之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育见习是在高中和初中的学校进行的,对学校的了解,能够给我们对职业判断提供一定的信息和对地理教育前景的判断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见习概述 (介绍见习单位情况、时间和过程等) 1、见习单位情况。 会理县实验中学坐落在会理县城西环路南段。这是一所充满现代和人文气息,各种建筑分布合理,起点高,为满足会理县40多万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提升会理县教育档次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高级中学。 学校以“创名校,育英才”为办学目标,以“树一流意识,创一流业绩”为办学理念,以“崇贤尚雅,博学创新”为校训,以“团结奋进,自强不息”为校风,以“敬业、爱生、勤勉、求精”为教风,以“勤学、尊师、励志、竞优”为学风,围绕“质量”和“发展”,探讨并形成了新形势下适合校情的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构

广义安全教育的概念和目的

广义安全教育的概念和 目的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广义安全教育的概念和目的安全教育作为一种专业知识,最初以师承传授形式出现,后来发展进入有关大学专业的课堂成为一门课程。在生产企业则成为新工人入门的教育,后来也成为企业领导培训的内容,甚至为此设立专门的培训班,在有关操作培训中也加进了此内容,其目的是提高有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加其安全技术知识,强化其安全操作技能。所有这些均应说是专业性的针对性强的狭义的安全教育。 但是安全教育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影响十分广泛而长远的问题,是人类文明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和保护这种文明继续存在和发展的战略性和战术性兼备的武器。现代生活的发展已经证明仅有上述专业的安全教育仍远远不够,而且人的认识的积累习性、性格的改造修正、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依靠一次甚至几次短短的培训班便能解决问题。因此安全教育还应该是一种普及性的长期的经常性的事。如此说来,安全教育的广义概念是就人的行为规范化所做的施教性的工作,涉及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涉及到每一人,无论人们受过教育或是没有受过教育,安全教育都是一门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其必须懂得善其身、善其类、善其物质和资源、善其环境空间,倒其顺序,最终方能善其身、善其延续,否则将断代了。

工业生产安全教育仅仅是安全教育中的一小块,以此类推,可以有生产劳动安全教育、交通航运安全教育、生活安全教育、社会安全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环境安全教育、经济流通领域的安全教育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教育等。凡有人类活动的地方都存在安全问题,便有进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因为从根本上说,人是一种不易驯服的有个性的能自主行动的动物,既有合群的一面、与群体利益合而为一的一面,也有背群的一面、与群体利益相抵触的一面。因为人的生存毕竟是以个体为单元,从其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来看,既有依赖于环境的一面,也有与生存环境相抵触的一面,从而产生了某种意义上或某种程度上的安全或不安全问题。为了克服这种抵触和冲突,就必须对人作出某种改造适应工作,安全教育便是这种改造适应工作之一。由此可见,前面说的安全教育遍及每一个人不是没有道理。人人都生胡在依赖与抵触交织的痛苦和不安之中,只不过大多数人在大部分时间里已经习惯承受这种生活模式,加上生活的惰性和其他乐观因素的掩饰,而未易觉察而已,从而忽略了这种广义的安全教育存在的现实性。 其实人们进行的许多活动都是在进行这种性质的安全教育,从宗教的经坛上布下的经文教义、从道德规范中所宣扬的教诲规矩、从行政权力机关所颁发的法律条文、从传统上所留下的和被社会所公认的行为准

学习国学经典的意义

学习国学经典的意义——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西方有位学者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谁都希望自己幸福,可谁都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无庸置疑的是,我们都认可童年对于人一生幸福的重要性。对人的一生而言,童年时期所受的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那么让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呢?我们在众多的教育内容中提倡国学经典教育,这是因为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国学经典教育是最有价值、最优质的教育,是奠定他一生幸福的根本。 ·国学经典教育是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的对立物是专业教育。专业教育狭隘地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从事特定的职业做准备。它试图通过早年的学校教育,使受教育者一劳永逸地学得终身受用的知识和技能。然而,过早的专业学习、过细的专业划分,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不仅如此,由于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周期,甚至是比较长的时间。当学生经过数年学校教育,学成单一的技能毕业时才空缺,也许已经由于转岗或在职塔训等其他途径而得到补充。而仅仅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既缺乏较高的综合素质,也没有其他技能,势必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 通识教育不是为了培养某种特定的技能,:也不是为受教育者谋求某种职业而做准备。它的目的不是获得具体有用的知识,而是要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它不在于叫人思考什么,而在于叫人如何思考。它精心设置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以及科学原则和方法在内的一系列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对真、善、美的崇敬之心,旨在唤起学生对一切伟大、深邃、美丽事物的敏感和惊奇,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人类在探寻知识过程中思考的重大课题和运用的基本原则。因此,以经典阅读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是西方通识教育的最基本形式。西方通识教育的核心内容只有"西方文明"和"经典研读"两大门类。一些具体的课程,都是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来的。 我国的通识教育,也有必要以中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经典为核心,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三百千千"、唐诗宋词、《四书》、《五经》等为主要学习内容。学习国学经典,也就是在与我们的"先圣先贤"对话和交流,在一步步地楔进我们的历史和传统。通过国学经典教育,可以亲近我们的祖先,领会他们的旨趣,把握他们的神髓,形成恢弘的历史意识,从而能对各种事务应付裕如。由于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未来具有不确定性,作为家长,不能简单快捷地给予孩子多少"黄金",而是要花费必要的时间和耐心,让孩子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接受通识教育,学会"点金术",从而令人信服地胜任任何职位,驾轻就熟地精通任何学科。 ·国学经典教育是博雅教育 香港岭南大学前任校长陈坤耀曾解释博雅教育的宗旨,就是要教导人"学识广博,生活高雅"。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则是博雅教育的另一种表达。"博雅"一词由"博"、"雅"两个单字组成,分别说的是知识和为人两个方面:"博"就是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技能,"雅"就是要德行完美,气质优雅,摆脱庸俗,走向卓越。

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开展情况汇报材料

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开展情况汇报材 料 为积极响应打造“东方圣城,首善之区”号召,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努力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我校本学期群策群力,抓好国学经典教育。现将我校国学经典教育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统一认识,全员参与。 为了切实开展好国学经典教育活动,确保此项工作有效地实施,我校成立了国学教育领导小组,学校领导亲力亲为,制定国学经典教育计划以及实施方案,各班语文教师全员参与,扎实开展诵读活动。 二、整合国学经典,合理编制教育内容。 在尊重不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的基础上,我校组织语文骨干教

师精心挑选国学经典内容,依据年级合理编制了《国学经典教材》。其主要内容涵盖了100句《论语》经典句子、《弟子规》、《小学生必背古诗文诵读》、语文教材中必背篇章句段等内容。 三、制定并启动“晨诵、午读、暮省”制度。 学校充分利用学生早晨进校和午饭后这两段自由时间,制定并启动“晨诵、午读、暮省”制度,让习惯成就素养,让素质奠基人生。师生每天晨读坚持10分钟的国学经典晨诵。午饭后留校师生坚持20分钟的默读。暮省指利用国学经典洗礼心灵,在《开心日记》中写一写一天的见闻与感受,记录自己的心灵轨迹,记录自己成长的烦恼与喜悦。要求学生坚持把“读——诵——悟——思——行”结合起来。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落实行动。 四、改革课程设置,充实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学校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

化教育内容,在不改变各年级语文周课时总量的前提下,每周抽一节地方课上经典教育课,另外还充分利用语文课前3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抽测巩固国学教育效果。 五、利用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国学经典教育氛围。 为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国学经典学习氛围,学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空间设置国学经典内容。 (1)在教室外墙,校园文化墙上张贴《论语》《弟子规》等经典诵读内容、利用校园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站等宣传阵地,定期开办古诗文专栏,为学生随时随地欣赏诗词文赋营造良好的环境。 (2)在营造氛围上,不但让学生的眼睛能看到经典,还让学生用耳朵能听到。我们把古诗词设为上课铃声,每天大课间音乐播放古典诵读曲目,让学生在古乐古诗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3)打造特色班级文化,创设个性

安全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大学生安全教育目的和意义]

安全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大学生安全教育目的和意义] 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为什么还要进行安全教育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在此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目的与意义,希望大 家有所收获! 1、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需要。高等学校培养的合格人才,不仅要学习好、思想好,而且还要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样才能担当起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笔者认为,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应将安全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范畴,并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提高防范能力,从而终身受益。 2、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的基础工作。面对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和高校安全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一些学校采取积极措施,开展了以提高广大师生员工安全意识为目的,以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的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大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可以避免或减少自身利益受到伤害,将有力地促进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3、确保高校安全和稳定的必要措施。高校所有工作都是围绕学生进行的,安全教育工作也是如此。有关统计数据表明,高校校园内发生的刑事治安案件或安全问题大多与学生有关。这些案件(问题)的发生,不仅会给学生本人及家庭造成伤害,也会给学校正常工作带来影响,严重时将危及整个社会的稳定。为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可以有效地减少和避免发生在大学生中的各种安全问题,从而起到维护高校安全和稳定的积极作用。 4、对大学生关心和爱护的具体体现。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希望,保护大学生人身安全是学校和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近年来,针对在校大学生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多次发出通知,要求重视学生的安全问题,并专门就学生安全教育问题提出要求,其中蕴涵的深刻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1、“讲座式教学”仍存在,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学体系亟待构建。目前,仍有不少高校延续过去新生入学教育的“讲座式教学”,即邀请社区民警或经验丰富的保卫部工作人员,在新生入学教育中以讲座的形式面对数千新生泛泛而谈安全知识。由于近年来的扩招,每年高校入学新生有成百上千人,甚至多达四、五千之多,要开展“嗍

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说课讲解

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

国学教育的作用 授课人-----王峻岭 一、什么是国学? 国学,是指以释、道、儒三家学问为主干、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婚丧礼仪等等为枝叶的传统中国文化体系。 国学是四书五经,是二十四史,是唐诗宋词,是红楼梦和三国,是老庄,是禅机,是数不尽的古代文献,当然也是贯穿在其中的精神。但国学最根本的是思想,是中国家国一体的和谐文化,是贯穿中国历史进程的孝、悌、忠、信、礼、仪、廉、耻等为核心的八德思想。 二、国学的作用 1、国学形成良好的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知不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在一次诺贝尔奖获得主聚会上,记者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是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道歉;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明了地讲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 2、国学可以开发智力。 在中国古代,这是个普通的教育方法。很多智力很一般的孩子,由于读国学经典,实现了由愚变智,由凡成圣的转变。曾国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曾国藩小时候,在家里读书,有一天,一个小偷躲在走廊,想等曾国藩睡下后偷点东西,可是曾国藩小时候很笨,老是背不下来,这个小偷是很聪明的,他听来听去听会了,可曾国藩有毅力,一直背下去,这个小偷实在是憋不住了,出来说:“你这个样子读的什么书,连我都会背了。”小偷大模大样的背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可曾国藩继续诵读,后来曾国藩正是靠毅力,用传统的诵读办法实现了由愚变智。 3、国学可以培养优秀品德 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升着孩子们的素养。如孝亲敬长,诚实守信,谦恭有礼等。同时,灿烂的文明,也能使孩子对祖国更有感情,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培养和塑造出具有民族意识、经世致用的下一代。比如中国传统文化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实施方案

ⅩⅩ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议以及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推进区域文化德育特色,培养既有传统文化底蕴又有现代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结合河东区教体局决定在全区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得实际情况,我校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育人为核心,积极探索融合民族性、时代性和教育性的国学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国学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其健康成长奠基。 二、工作目标 1、传承国学经典文化。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在诵读中,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友,提升境界、丰富内涵、开阔胸襟、陶冶性情、启迪智慧,让中华民族智慧的精华引领学生的生命追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 3、夯实学生文化底蕴。国学经典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夯实学生的文化功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积极营造良好的国学教育氛围,整合国学教育资源,加强国学教育队伍建设,建立教师、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共同体,积极开展国学课题研究,推进国学进课堂,积极开展特色活动,丰富育人途径,逐步形成ⅩⅩ小学“国学教育”品牌,争创全区学教育示范区。 三、活动主题 经典启迪人生,国学伴我成长 四、活动方式 (一)课内活动 1. 每天一次诵读吟唱。每天定时安排10—20分钟时间,进行经典的诵读、吟唱。(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学习委员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年级诵读内容并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各科教师及班主任要与学生同步研习国学,同读同悟,教学相长。 2. 每周一次内容解析。每周安排利用地方课程,安排一节课的时间,进行经典品读。教师可下载国学经典篇章的音频、视频资料,在学生自学自悟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正音断句,或含义剖析,通过引领学生学习、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更好的发挥国学的育人功效。 3、班级文化建设要努力体现国学经典教育特色。 4、创新诵读形式,开展诵读比赛。 (1)诵读:以读经典、背经典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日有所诵,大量积累。 (2)表演:以吟唱经典、演绎经典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感受、体验经典文化的魅力。

大学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大学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本文是安德鲁.阿伯特教授在芝加哥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致辞。取其精华,整理而成,原名为The Zen Of Education,译为大学教育之禅。 大学的声望和录取率对学生今后的收入产生一定独立的影响,但收入差距大多出现在大学内部,也就是说,出现在某一所大学毕业生内部。这中内在的差距取决于才能,资源,成绩和专业等个人因素,其中个人努力程度至关重要。真正驱动成功,造成收入差距的因素是职业。 与其说大学教育交给你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使你受益终生的一般技能。其实一个人大学毕业后,其所学的专业知识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用到的微乎其微,更有甚很多人今后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并无任何联系,那些书本上的知识在毕业五至十年后几乎被遗忘殆尽,真正成功的关键不是所学知识的多少。 然而无论用于读研究生、工作还是娱乐----------批判性的阅读能力----使你对工作中复杂的行动方案进行清晰的阐述;必要的写作能力----使你清楚地向同僚阐明自己的观点;独立思考能力-----使你避免人云亦云;以及终生学习的能力----使你轻松应对工作和娱乐中的不断变化。 对于上述说法,他不确定这到底是归功于大学教育还是个人成熟和成长的必然表现。毕竟能够考上大学的人,个人条件都是比较优秀的。“教育的目的”这个短语非常陈腐,

教育本没有目的,而是其他事物的目的。教育的“教化”之处,就是养成一种好习惯,以探求新的含义,寻找新的联系,将体验复杂化,广泛化使其更丰富更持久。教育的目的是无法被预测的,教育除了其自身之外,没有任何目的。我所说的教育没有目的,是指我们不应该希冀现在接受教育会在日后得到回报,无论这种回报是进一步深造还是其他的什麽。同时,我们接受教育也不应该是为了利用教育得到其本身之外的东西。大学期间获得的技能对职业生涯的发展并非至关重要,事实上,大学毕业后五年我们就会把我们的所学知识忘光。如果是为了实用,你没有必要到大学来接受教育,学习学校所设置的课程,选择某专业并为之沉迷,你在别处学不到的,你在这里照样学不到。所以,忘掉你们曾经信奉的大学教育实用性的说法把,接受教育的原因其实就是,接受教育比不接受教育好。接受教育就是要培养一种习惯,去挖掘我们所研究的各种事件或现象中多重的全新的意义。教育本身不是这些示例,方法,体系。它是一种本能的习性,即探求新的意义,质疑旧的观念,反复玩味并不断挑战我们赋予事件文本和现象的含义,不断开拓创新。教育是一个最具价值,最有人性的并最富人文关怀的平台,有助于个人成就自我。你们可以凭借这里无与伦比的资源系统,来找寻开悟之光,以照亮你们内心教育的光芒。与没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相比,受过教育的人人生阅历会更丰富,当然,这并不是说

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和作用 (2)

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和作用 安全教育培训目的是防止和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安全素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安全意识,二是安全知识,三是安全技能。 首先,安全教育培训主要是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只有掌握了这些内容,才能进一步提高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时刻绷紧头脑中安全这根弦,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其次,安全培训教育是使员工学习安全知识,在企业现代化大生产工作中,需要每一位员工学习掌握生产知识,安全知识,只有掌握了生产过程的各种知识,特别是掌握了安全知识,才能够在具体生产岗位操作时得心应手,如鱼得水,减少和避免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三,安全培训教育是让员工掌握安全技能。安全技能是人为了安全地完成操作任务,经过训练而获得的完善化、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只有掌握了安全技能,才能实现工作中的正确操作,有效避免盲目蛮干;掌握的安全技能越多,安全技能越高,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就越低。 安全素质包括的三个方面相互交叉,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安全意识提高了,就会自觉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安全知识掌握的越多,安全意识水平越高;有些安全生产知识,同时又是安全技能知识;有些安全知识即是为了提高安全意识,又是为了掌握安全技能。提高公司员工的安全素质,仅靠安全教育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每一位员工平时加强安全知识和岗位操作知识的学习,认认真真的学,持之以恒的学;还需要每一个班组加强班前班后会的工作;还需要车间、部门领导加强对本车间、部门员工的安全教育;还需要公司领导制定政策、宏观指挥协调、正确引导。只要公司各级领导和每一位员工,上下努力,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就一定能够使公司每一位干部、员工的安全素质上一个大的台阶,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而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

XX小学开展国学教育实施方案

XX小学开展国学教育实施方案 为在全校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品德修养,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按照县教育局的要求,从XX年2月份开始,在全校开展国学教育活动,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的意义 国学是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国学经典蕴藏着中国五千年的智慧精髓,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而又升华于现代社会,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在全区中小学生中开展国学教育,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民族文化,让中小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建立道德行为规范,提高文明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用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之光,照耀指引孩子们健康成长,并让他们受益终生。 二、基本目标 通过全面开展国学教育,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学生的人格修养,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不断增强,传统美德代代传承。让广大中小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充满自信、充满朝气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三、基本内容 在校已经开展和渗透国学教育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独具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供学生使用。各学校每周安排两课时,作为进行国学教育内容。 1、经典部分 经典诵读内容分年段推荐:小学可选择《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唐诗》、《论语》、《孟子》、《孝经》 2、艺术部分 各校在经典诵读的基础上,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特色,确定自己在国学教育中的艺术特色和主导方向。可广泛开展书法、美术、戏曲等国粹的启蒙和入门教育。 3、健身部分 各校可根据本校的师资条件,利用体育课或大课间,开展中国武术、太极,

通过活动小组开展中国象棋、围棋等健身益智方面的学习和活动,努力弘扬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国学教育中来。 四、基本途径 (一)课堂教学 1、学科课程。充分发挥教学主渠道作用,将国学教育与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在不同领域挖掘传统文化因素,传播中华文明成果,形成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在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中要适当加强国学经典的学习与指导。 2、校本课程。要使校本课程成为学科课程的有力补充,积极开发反映本校教育特色,适合学生发展,可供学生选择的国学校本课程,组织开展国学教育诵读、阅读活动,在读中悟,做中学。 (二)课外活动 1、主题活动。利用升旗仪式、班团队会、社团活动、学校艺术节(体育节)、报告会、家长会等途径,广泛开展多种多样以国学经典文化为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以国学文化立人,做优秀的现代中国人。 2、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寒(署)假、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开展社会服务活动,设立创新性活动主题,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了解传统美德,认识国学内涵,传播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努力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五、基本原则 1、与日常德育工作相结合。国学教育要与学校常规工作有机结合,在常规教育活动中体现国学教育的思想,在国学教育中解读常规教育的要求。重在潜移默化,贵在扎实持久,要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和国学教育自身的规律。 2、与日常行为教育相结合。国学教育要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十要十不要等相结合,注意讲解规范言行、修养身心的传统做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给国学注入新的生机,升华新的境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知行合一,使学生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养成儒雅的君子之风。 3、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国学教育要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在新一轮的普遍性的国学教育中,要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发挥优势,形成特色,是国学教育成为推动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动力。

教育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一、教育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1.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有关中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充分与全面锻炼,培养教育和教学上的独立工作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2.在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向优秀教师学习,认识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树立和巩固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 3.通过实习,全面检查我们师范技能的强弱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改进措施,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二、教育实习的内容和要求 教育实习包括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和教育调查三个方面。 1、教学实习工作安排及有关注意事项: (1) 队员见习期间必须参加原任教师的授课,做好见习记录,课后虚心请教。争取本科组老师的课。 (2)每位队员必须讲授新课10节以上(不包括重复课),其中6节独立课(不需要教师指导,独立写出教案上课)。 (3)每个实习生都必须认真钻研所实习学科的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掌握教材的精神实质,对于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力求弄懂弄通。 (4)深入了解中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写出详细教案,要进行集体备课。教案必须交原任教师指导,必须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进行修改。 (5)每节课上课前应进行检查性预讲,同专业的队员必须参加听课,并邀请原任教师指导,预讲后由听课师生提出意见,实习老师对教案进行修改和补充,最后送原任教师审阅批准后方能试教。 (6)坚持互相听课和评议制度。在备课、预讲上课等活动中,应该虚心向原科任教师学习,发扬团结互助精神,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特别是同一备课小组和同一个班的实习老师,必须集体备课,必须互相听课,互相评议,并认真做好听课和评议的记录。 (7)实习授课期间,如出现课时冲突等情况,一定要请示原任老师批准。(8)认真做好批改作业和下班辅导中学生的工作,认真研究作业的正确答案,特别是对比较复杂的疑难问题,要经过集体研究,作出统一正确答案,送原科任老师审批,然后才着手批改作业,作业批改后,应先在小组内互相检查防止错漏,或批改后送回原科任老师审阅后才发给学生,对于作业中的普遍错误,要进行集体辅导,个别错,个别当面改。应对中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国学教育的意义与要求

国学教育的意义与要求 国学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安身立命的。自宋代以来,《四书》是中国人的基本 信仰与信念,是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道,是家传户诵之学,哪怕是乡间不识字的劳动者,也 是自觉实践其中做人的道理。其中的“仁爱”思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格言,一直到今天,不仅是中国人做人的根本,而且是全人类文明中最光辉、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联合国大厦镌刻着孔子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此,“仁爱”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 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升孩子们的素养。 如孝亲敬长,诚实守信,谦恭有礼等。同时,灿烂的文明,也能使孩子对祖国更有感情,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培养和塑造出具有民族意识、经世致用的下一代。比如还有在生活中要 尊师重教,尊老爱幼,要知道怎样做人做事,等等,这些好的传统如果失去了,那我们的道德秩序就容易混乱。例如《论语》、《孟子》,按梁启超的说法,“是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支配着中国人的内外生活”,其中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久已在我们全社会形成共同意识,中小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只有了解它才不致和共同意识生隔阂。一个人辨别是非 的能力应该从小就开始,过了青春期,道德观、世界观就已经基本形成了,这时候才开始进 行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教育就太晚了。中小学尤其是小学可操作空间比较大,年 龄段合适,考试的压力也相对小一些,因此是国学教育的最佳时间。 2、人格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合构而成。在这 种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处于这种精神熏陶之下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逐渐形成了“为天地立心,为 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意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 远则忧其君”的忧患意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路向和“天人合一”的终极理想。J 同时,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十分注重以“内省”来提高道德修养,并且主张通过自身的体 验而感受快乐。中国古代哲学家、文化人讲涵詠,讲六艺之学,讲礼、乐、射、御、书、数,讲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讲人的品味,人的意境。人不是行尸走肉。人活着,要活得有尊严,有格调,有价值,有意义。要读书,要静坐,要修养自己。要养气,养心,养性、养情,养才。靠什么养?在古代是靠人文的“六艺”之学之教,靠四书五经。 3、智力教育 儿童背一点蒙学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千家诗》等,背一点《论语》《孟子》《老子》,背一点古代诗词等,很有好处。适当背诵一点古代经典,对开发智力很有好处。十三岁以前语言记忆能力很强,多背一点,打一点童子功很有必要。这一年龄段只要背,以后再慢慢理解、反刍,终身受益无穷。有一句古话说:“熟读唐诗三 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不仅对孩子们学人文有好处,而且对孩子们学科学有好处,对孩子们将来做人、立身行世都有好处。 我这有一份资料,说的是“国学经典诵读十大益处”: (1)人格优化,身心健康一一经常诵读经典的孩子,会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 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内涵会在更高的起点上迈步,从而不仅身心 健康,而且会使成功的几率明显增加。 (2)专注力提高一一经常进行诵读经典的训练,会逐渐形成精神集中专一、头脑里少杂念、内心宁静安详的良好读书习惯,从而使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深远意义、影响 我们学校开展的国学经典诵读,主要是指在校内开展《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大学》、《中庸》等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那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对孩子又会产生什么作用和影响呢?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国学经典诵读对孩子的深远意义及影响。 一、深远意义 开展中华经典古诗文的诵读研究,可以促进学生的记忆力。人的智力水平主要取决于记忆力水平,而记忆力是可以通过充分的开发和锻炼而不断提升的。儿童时期是开发记忆力的最佳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个最佳开发期,将永远无法弥补。让孩子们在儿童时期大量诵读千古美文,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是最佳的方式之一。当大量的语言文字的精华,通过反反复复的诵读而深深的印进儿童的大脑里,其智力的发展就有了一个广阔的知识平台。当这种背诵成为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和习惯的时候,孩子们的记忆力会得到非常好的锻炼。 开展中华经典古诗文的诵读研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外,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展学生的阅读量。只有学生广读博览,有了丰富的海量的语言储备,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有宽厚的基础。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倡导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 开展中华经典古诗文的诵读研究,可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孩子们拿起手中的笔,自主探索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示诗文诵读成果,手抄报上诗画合璧、图文并茂,既锻炼学生的综合性语文实践能力,

培训的目的和意义

培训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一个企业要想有长足的发展,就必须有人才、技术、信息、资源作支撑,其中人才素质高低对企业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面临全球化、高质量、高效率的工作系统挑战中,培训显得更为重要。培训使员工的知识、技能与态度明显提高与改善,由此提高企业效益,获得竞争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职业培训能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员工培训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发展员工的职业能力,使其更好地胜任现在的日常工作及未来的工作任务。在能力培训方面,传统上的培训重点一般放在基本技能与高级技能两个层次上,但是未来的工作需要员工更广博的知识,培训员工学会知识共享,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来调整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同时,培训使员工的工作能力提高,为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提供了可能,也为员工提供更多晋升和较高收入的机会。 2. 职业培训有利于企业获得竞争优势。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一方面,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复合型经营人才,为进军世界市场打好人才基础;另一方面,员工培训可提高企业新产品研究开发能力,员工培训就是要不断培训与开发高素质的人才,以获得竞争优势,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人类社会步入以知识经济资源和信息资源为重要依托的新时代,智力资本已成为获取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企业的竞争不再依靠自然资源、廉价的劳动力、精良的机器和雄厚的财力,而主要依靠知识密集型的人力资本。员工培训是创造智力资本的途径。智力资本包括基本技能(完成本职工作的技术)、高级技能(如怎样运用科技与其他员工共享信息、对客户和生产系统了解)以及自我激发创造力。因此,这要求建立一种新的适合未来发展与竞争的培训观念,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3. 职业培训有利于改善企业的工作质量。工作质量包括生产过程质量、产品质量与客户服务质量等。毫无疑问,培训使员工素质、职业能力提高并增强,将直接提高和改善企业工作质量。培训能改进员工的工作表现,降低成本;培训可增加员工的安全操作知识;提高员工的劳动技能水平;增强员工的岗位意识,增加员工的责任感,规范生产安全规程;增强安全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应加强对员工敬业精神、安全意识和知识的培训。 4. 职业培训有利于高效工作绩效系统的构建。在21世纪,科学技

新员工安全培训的目的和意义

新员工安全培训的目的和意义 新员工安全培训的目的和意义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安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管理水平和防止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 安全教育是提高全员安全素质,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通过安全教育,提高企业各级生产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搞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生产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操作水平,增强自我防护能力。有些领导在布置全产时往往在布置生产结尾时谈到安全问题,顺使喊一句“最后强调一个问题,就是大家要重视安全生产,不要出事故”。还有的讲,“我是逢会必讲要大家注意安全”。正确的说这些仅仅是提醒,没有深入进行针对性的布置。这些现象的原因, 1.是安全意识不高,对安全在经济效益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足; 2.是缺乏安全知识,难以提出具体意见。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使安全教育经常化、制度化。使广大职工广泛掌握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端正对安全生产的态度,才能减少或消灭事故,实现安全生产。 安全工作是与生产活动紧密联系的与经济建设、生产发展,企业深化改革,技术改造同步进行,只有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才能使安全工作适应形势的需要。如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一些企业在承包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以包代管,出现拼设备、拼体力、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其主要原因是安全教育培训没有跟上,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差。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强化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新员工安全培训的目的和意义 新员工入职之后,企业要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样需要教育培训,来让自己在岗位上做到最好,那企业教育培训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呢,1、新员工教育培训 新员工股培训分为岗前培训、入职培训、试用期培训三步。岗前培训由人力资源部组织,内容以《员工手册》为准。入职培训由分公司负责进行,着重

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与策略

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与策略 一、中小学推广国学教育的实际意义。 (一)道德价值的层面 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升着孩子们的素养。如孝亲敬长,诚实守信,谦恭有礼等。同时,灿烂的文明,也能使孩子对祖国更有感情,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培养和塑造出具有民族意识、经世致用的下一代。比如中国传统文化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生活中要尊师重教,尊老爱幼,要知道怎样做人做事,等等,这些好的传统如果失去了,那我们的道德秩序就容易混乱。国学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安身立命。例如《论语》、《孟子》,按梁启超的说法,“是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支配着中国人的内外生活”,其中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久已在我们全社会形成共同意识,中小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只有了解它才不致和共同意识生隔阂。一个人辨别是非的能力应该从小就开始,过了青春期,道德观、世界观就已经基本形成了,这时候才开始进行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教育就太晚了。中小学尤其是小学可操作空间比较大,年龄段合适,考试的压力也相对小一些,因此是国学教育的最佳时间。 我们是正处于文化变迁之中,现在的孩子生活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更多的是在流行网络语言,确实存在如何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国学的精粹成为学生们可以享用一生的精神财富,真正学会如何做人。 (二)人生意义的层面 有人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其目的大致有四个层次,即个人道德素质的全面养成、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核心是崇尚“和谐”。这既是一种哲学原则,也是一种社会秩序和理想,是和当代社会追求个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家庭幸福、国家安定、世界和平相一致的。国学提倡理想人格的追求,这与西方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是截然相反的。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从优秀传统文化中传承而来,这些需要从对孩子的教育开始,他们是我们的未来,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未来。国学对克服工具理性的片面膨胀所导致的人文精神的萎缩或失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

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 国学,即所有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学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留下的智慧精髓,是全人类文明中最光辉、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前大力提倡科教兴国,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随着国民对民族文化精髓认识的回归,让孩子“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国学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已成为社会大众普遍的呼声。我园通过几年国学教育的实施,感觉到国学教育对于幼小的孩子而言,无论是对其知识的增长与智能的培养,还是对其品德的陶铸与人格的塑造,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在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可以传承经典、传承美德 纵观当代的中小学生,好像除了语文这一门课程外,对其他的民族精髓、中国的传统文化接触得比较少,反而像英语这样的外来语言一直被学习,中华国学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这种教育的结果,导致了民族精神淡薄、诚信危机四伏以及当前孩子学习发展中的人格缺失。由此可见,倡导幼儿学国学实在刻不容缓。对于幼儿来说,学英语是一种技能培训,而学国学是一种人格教育和道德观的培养,这才是根本性教育。当前,从幼儿园到大学,孩子们竞赛式的学习,学到的只是知识,但是为人规范、基本道德礼仪的常识,在现代教育中却少有涉及,正好国学教育能通过传统文化填补现代教育的这一空白。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自私、任性、不懂礼貌等现象比较普遍。在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让幼儿学习传统经典中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能够教育幼儿孝亲尊长、友爱伙伴,使他们变得更加懂事明理。另外,幼儿园通过开展国学教育,还可以系统全面地培养幼儿很多的良好习惯。如,教幼儿诵读《弟子规》中的内容可以教育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等。所谓“学优者德厚,学浅者德薄”,学习国学经典的过程,不仅是增进知识的过程,更是“把知识消化于生命,转化为生命所具有的德性”的过程,具有提升幼儿气质、陶冶幼儿性情、提高幼儿涵养的意义。 二、在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可以健全幼儿的人格 幼儿阶段的教育是心性和人格培养的黄金阶段,对孩子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可以在幼儿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热爱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种子,打下一个自己是中国人的文化烙印,这会与他们形影相随,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的“流行文化”对幼儿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幼儿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而且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因此,让他们在本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对健全他们的人格,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