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电标准体系及并网标准

风电标准体系及并网标准

风电标准体系及并网标准
风电标准体系及并网标准

风力发电标准化组织机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我国标准分为四级层次,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分别由相关的政府部门主管,企业标准由企业进行颁布。对于

电力行业,国家标准分为工程建设标准、产品类标准,分别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来颁布;行业标准由国家能源局进行颁布,电力标准包括DL 标准和NB 标准。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作为具体的标准化管理机构,负责相关的专业化标准委员会组织体系的建设,并对所有标准的计划、管理、执行进行统一管理,与国际惯例一致,设置了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同时,指导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指导企业建立标准体系,组织标准化联合行为的确定工作。到目前为止,电力行业的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有37个,中电联代为管理的全国电力标准化委员会有13个,担任2个能源行业专业标准化工作组组长单位、智能电网工作组组长单位、全国光伏标准化工作组并网组长单位,同时指导特高压交流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其中,能源行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组组长单位主要涉及到风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设的运行组和并网组。组织机构相对健全,覆盖了水电、火电、风电、

光伏、核电等发电领域,同时也涉及到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电网领域。

根据国家能源局加强风电标准化工作的管理规定,成立了三级组织: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建设领导小组、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建设专家咨询组、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领导小组的职责主要是研究我国风电标准建设的政策,审查我国风电标准建设规划,协调督查技术问题。由国家能源局任组长单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任副组长单位,有关政府部门、电力行业、机械行业的个别专家领导担任成员。专家咨询组主要由院士和专家构成,主要研究风电标准化技术问题和对重大问题提供咨询决策。TC 由政府部门、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制造企业共69名人员构成,包括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科研等方面的专家。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标准化工作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所有标准的通过、技术水平的确定,都要通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最终作技术把关和技术归口。能源行业风力发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设设计、施工、运行、并网管理、机械设备、电器设备以及气象观测7个组。

风电并网标准体系

目前,风电标准体系有255项标准构成。风电并网组下面分三大类:风电场接入电网、运行调度管理、入网检测,共18项标准。

风电场接入电网包括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设计内容深度规定,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电力系统接纳风电能力的评估、并网管理规定等,这些是风电场并网的基本技术要求。

运行调度管理包括功率预测、调度管理、无功配置及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副主任 刘永东

23

风电标准体系及并网标准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纵深

电压控制、电量全额收购,主要解决风电场并网运行后与电力调度之间的配合关系。

入网检测包括低电压穿越能力测试,电能质量测试以及并网性能评价,适应性测试,并网验收等,主要解决风电机组或风电场并网指标的检测和验证,确保并网机组和风电场技术指标满足要求。

18项标准中,《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风电场电能质量测试规程》已完成技术审查,《风电功率预测功能规范》、《风电调度管理规范》正向社会征求意见,《风力发电场并网验收规范》、《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测试规程》、《风电场并网性能评价方法》正在编制过程中。

并网标准情况

根据2010年发布的《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中第十四条规定,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实施全额保障性收购。规定明确了电网跟发电企业之间在标准上的配合关系,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符合并网技术标准的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发电企业有义务配合电网企业保障电网安全。第十四条的风电并网标准涉及到两项内容:一是国家标准《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Z 19963-2005的修订,二是行业标准《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的制定。其中《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刚刚批准发布:NB/T31003-2011,国家标准正在审批过程中。

风电并网标准编制的原则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满足风电并网的发展需要,二是符合相关的法律、条例,跟相关标准相协调,三是兼顾电网的安全稳定与风电发展的需要,四是技术指标要满足主要设备厂家的制造水平和电网要求。

2010年底,风电并网装机已经接近3000万千瓦,根据“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末规划的装机容量达到一亿千瓦,所以,并网的标准首先要促进风电的发展。同时也要与现有的相关标准配合,主要包括《电网运行准则》2007年DL/T 1040,行业标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2001年DL755,以及国家标准《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2006年GB/T 14285。风电并网标准要从方方面面进行配合,目的是为了促进电力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电网的安全稳定。 标准编制过程

明确分工。从2009年开始制定风电并网标准,我们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作了适当的分工。国家标准主要规定了风电并网通用的技术要求,行业标准主要从大规模风电并网设计上提出具体的技术指标,两个标准是相互协调配合的关系。

广泛征求意见。首先是召开相关的专题会,特别是到甘肃、东北一些风电基地征求意见。其次是向所有能源行业69名委员征求意见,范围广泛,覆盖了发电、电网、设备制造、高校、科研等有代表性的单位。

技术审查。2010年12月,两项标准分别通过了相关技术委员会的技术审查。主要的技术指标有: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压范围、电压控制、低电压穿越、电能质量、模型参数、通信和信号,以及功率预测和接入电网检测。

主要技术指标

风电场有功功率基本要求:电场应能够接收并自动执行电力系统调度机构下达的有功功率及有功功率变化的控制指令,风电场有功功率及有功功率变化应与电力系统调度机构下达的给定值一致。同时,在电力系统事故或紧急情况下,风电场应根据电力系统调度机构的指令快速控制其输出的有功功率,必要时可通过安全自动装置快速自动降低风电场有功功率或切除风电场。

风电场的无功电源包括风电机组和风电场的无功补偿装置。首先应当充分利用风电机组的无功容量及其调节能力,必要时,可在风电场集中加装无功补偿装置。主要是满足功率因数在超前0.95~滞后0.95的范围内动态可调。

电压控制也有一个指标,当公共电网电压处于正常范围内时,风电场应当能够控制风电场并网点电压在标称电压的97%~107%范围内。

低电压穿越主要指风电机组在并网电压发生陡降时,机组能够带着并网发电支撑电网安全稳定的技术指标。包括两个技术指标:一是并网点电压跌至20%额定电压时能够保持并网运行625毫秒的低电压穿越能力;二是在2秒之内能够恢复到90%的负荷。

风电场要配置功率预测系统,实现0~72小时短期的风电功率预报,以及15分钟至4小时的超短期预报。

24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物联网技术框架与标准体系.

物联网技术框架与标准体系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最初被定义为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和条码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功能的网络。这个概念最早于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Auto-ID研究中心提出,实质上等于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结合应用。RFID标签可谓是早期物联网最为关键的技术与产品环节,当时人们认为物联网最大规模、最有前景的应用就是在零售和物流领域,利用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或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在《The Internet of Things》报告中对物联网概念进行扩展,提出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何物体之间的互联,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在计算的发展愿景,除RFID技术外、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终端等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但ITU未针对物联网的概念扩展提出新的物联网定义。 2009年9月15日,欧盟第七框架下RFID和物联网研究项目簇(Cluster of European Research Projects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CERP-IoT)发布了《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研究报告,其中提出了新的物联网概念,认为物联网是未来Internet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被定义为基于标准的和可互操作的通信

协议且具有自配置能力的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架构。物联网中的“物”都具有标识、物理属性和实质上的个性,使用智能接口,实现与信息网络的无缝整合。该项目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便于欧洲内部不同RFID和物联网项目之间的组网;协调包括RFID的物联网研究活动;对专业技术、人力资源和资源进行平衡,以使得研究效果最大化;在项目之间建立协同机制。 物联网与RFID、传感器网络和泛在网的关系: 1.传感器网络与RFID的关系 RFID和传感器具有不同的技术特点,传感器可以监测感应到各种信息,但缺乏对物品的标识能力,而RFID技术恰恰具有强大的标识物品能力。尽管RFID 也经常被描述成一种基于标签的,并用于识别目标的传感器,但RFID读写器不能实时感应当前环境的改变,其读写范围受到读写器与标签之间距离的影响。因此提高RFID系统的感应能力,扩大RFID系统的覆盖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传感器网络较长的有效距离将拓展RFID技术的应用范围。传感器、传感器网络和RFID技术都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相互融合和系统集成将极大地推动物联网的应用,其应用前景不可估量。 2.物联网与传感器网络的关系 传感器网络(Sensor Network)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军方提出,起源于1978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开始资助卡耐基梅隆大学进行分布式传感器网络的研究项目,当时此概念局限于由若干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传感器节点自组织构成的网络。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和多种接入网络以及智能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2008年2月,ITU-T发表了《泛在传感器网络(Ubiquitous Sensor Networks)》研究报告。在报告中,ITU-T指出传感器网络已经向泛在传感器网络的方向发展,它是由智能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可以以“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人、任何物”的形式被部署。该技术可以在广泛的领域中推动新的应用

海上风电输电与并网关键技术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b14610405.html, 海上风电输电与并网关键技术研究 作者:高垚 来源:《河南科技》2018年第19期 摘要:风力发电是新能源领域中最成熟的发电方式之一,相关行业也获得了较快的发 展。海上自身具有丰富的风力资源特征,因此,关于海上风电的输入电能和并网问题逐渐成为风电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并引起了相关专业人士的关注和重视。对此,本文从海上风电输电与并网关键技术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深入、详细的探讨,以便从中寻找更多新颖、高效的方法,从而推动海上风电相关电网行业持续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海上风电;并网;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TM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8)19-0139-02 Research on Key Technologies of Offshore Win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Grid Connection GAO Yao (Fujian Zhongmin Offshore Wind Power Co., Ltd.,Putian Fujian 351100) Abstract: Wind power gener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mature power generation modes in the new energy field, and the related industries have also gained rapid development. The sea itself has rich characteristics of wind resources. Therefore, the problem of the input power and grid connection of the offshore wind power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wind power, and it has aroused the concern and attention of the related professional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key technology of offshore win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grid connection, this paper made a thorough and detailed discussion on it so as to find more novel and efficient methods, so as to promote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offshore wind power related power grid industry. Keywords: offshore wind power;grid connection;key technologies 伴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的消耗量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以往石油、煤炭等相关资源的过度开发,使得人们不得不积极寻找、探索新能源。新能源种类非常多,如风力资源具有绿色环保的重要作用,是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能源,因此,风力资源逐渐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风力发电开始逐步向海上风电这个方向发展。然而,我国海上风电还处于发展阶段,自身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对其进行改善,尤其是海上风电并网相关技术,对整个海上风电电网行业的长久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及改善措施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4609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及改善措施标准版 本

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及改善 措施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摘要]:由于风电场是一种依赖于自然能源的分散电源,同时目前大多采用恒速恒频异步风力发电系统,其并网运行降低了电网的稳定性和电能质量。着眼于并网风电场与电网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对系统稳定性以及电能质量的影响,对大型风电场并网运行中的一些基础性的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风电场;并网;现状分析。 一、引言 风力发电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网型风力发电以其独特的

能源、环保优势和规模化效益,得到长足发展,随着风电设备制造技术的日益成熟和风电价格的逐步降低,近些年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大力发展风力发电。 风力发电之所以在全世界范围获得快速发展,除了能源和环保方面的优势外,还因为风电场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优点:(1)风能资源丰富,属于清洁的可再生能源;(2)施工周期短,实际占地少,对土地要求低;(3)投资少,投资灵活,投资回收快;(4)风电场运行简单,风力发电具有经济性;(5)风力发电技术相对成熟。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中型风电场并网容量发展最为迅猛,对常规电力系统运行造成的影响逐步明显和加大,随着风电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风电特性对电网的负面影响愈加显著,成为制约风电场建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方案设计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方案设计 1.1需求分析 1.1.1采购范围与基本要求 收集智慧园区建设涉及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管理规范、技术标准和信息标准,编写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的接口规范、信息交换标准、元数据标准等。1.1.2建设内容要求 (1)编写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元数据信息标准》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代码规范目录》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交换方式》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交换内容标准》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接口标准》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采集规范》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处理规范》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质量规范》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管理制度》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系统运维管理规范》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文档管理制度》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运营管理标准》 (2)收集 (住建部智慧城市文件(2013年4月)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 《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工信部,2013年4月)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GB/T21063-2007)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GB/T21062-2007) 《信息技术大数据术语》(20141191-T-469) 《信息技术大数据参考架构》(20141191-T-469)

《关系数据管理系统技术要求》(GB/T28821-1012)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住建部2005年) 《城市地下空间开法利用管理规定》(建设部59号、第108号) 《电信建设管理办法》(国发委第20号)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1.2设计方案 XX高新区智慧园区是一个大规模的建设工程。该工程以业务系统的相关数据为业务处理核心,以其它相关部门为信息交换对象,实现跨机构的大型综合与分布式的信息化系统。 面对这样一个大型的信息系统,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和相关制度。保障XX高新区智慧园区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标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 1.2.1标准在系统建设中的作用 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与标准规范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各项内容的建设必须遵循标准和规范,其设计、开发和实施等需要标准和规范进行指导;另一方面,标准和规范的制订和维护离不开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的建设实践,标准和规范必需符合实际需求,随着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的不断建设和推广,标准和规范也要根据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的进展不断完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及其配套体系的建设需要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指导。标准和规范具有以下指导作用:

品质体系框架图.

品质体系框架图 图中各缩写词含义如下: QC:Quality Control 品质控制 QA:Quality Assurance 品质保证 QE:Quality Engineering 品质工程 IQC:Incoming Quality Control 来料品质控制 LQC:Line Quality Control 生产线品质控制 IPQC: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制程品质控制 FQC:Final Quality Control 最终品质控制 SQA:Source (Supplier) Quality Assurance 供应商品质控制 DCC:Document Control Center 文控中心 PQA:Process Quality Assurance 制程品质保证 FQA:Final Quality Assurance 最终品质保证 DAS:Defects Analysis System 缺陷分析系统 FA:Failure Analysis 坏品分析 CPI:Continuous Process Improvement 连续工序改善 CS:Customer Service 客户服务 TRAINNING:培训 一供应商品质保证(SQA) 1.SQA概念 SQA即供应商品质保证,识通过在供应商处设立专人进行抽样检验,并定期对供应商进行审核、评价而从最源头实施品质保证的一种方法。是以预防为主思想的体现。

2.SQA组织结构 3.主要职责 1)对从来料品质控制(IQC)/生产及其他渠道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把结果反馈给供应商,并要求改善。 2)耕具派驻检验远提供的品质情报对供应商品质进行跟踪。 3)定期对供应商进行审核,及时发现品质隐患。 4)根据实际不定期给供应商导入先进的品质管理手法及检验手段,推动其品质保证能力的提升。 5)根据公司的生产反馈情况、派驻人员检验结果、对投宿反应速度及态度对供应商进行排序,为公司对供应商的取舍提供依据。 4.供应商品质管理的主要办法 1)派驻检验员 把IQC移至供应商,使得及早发现问题,便于供应商及时返工,降低供应商的品质成本,便于本公司快速反应,对本公司的品质保证有利。同时可以根据本公司的实际使用情况及IQC的检验情况,专门严加检查问题项目,针对性强。 2)定期审核 通过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对供应商进行审核,有利于全面把握供应商的综合能力,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并要求改善,从而从体系上保证供货品质定期排序,此结果亦为供应商进行排序提供依据。 一般审核项目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A.品质。 B.生产支持。 C.技术能力及新产品导入。 D.一般事务. 具体内容请看“供应商调查确认表”. 3)定期排序 排序的主要目的是评估供应商的品质及综合能力,以及为是否保留、更换供应商提供决策依据.排序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SQA批通过率:一般要求不低于95%。 B.IQC批合格率:一般要求不低于95%。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word版)

ICS 备案号: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P DL/Txxxx-200x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 Regulations for Wind Power Connecting to the System (征求意见稿) 200x-xx-xx发布200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DL/T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P DL/Txxxx-2QQx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 Regulations for Wind Power Connecting to the System 主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能源局 批准文号:

前言 根据国家能源局文件国能电力「2009]167号《国家能源局关于委托开展风电并网技术标准编制工作的函》,编制风电并网技术标准。《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Z 19963- 2005于2005年发布实施,对接入我国电力系统的风电场提出了技术要求。该规定主要考虑了我国风电尚处于发展初期,风电机组制造产业处于起步阶段,风电在电力系统中所占的比例较小,接入比较分散的实际情况,对风电场的技术要求较低。根据我国风电发展的实际情况,各地区风电装机规模和建设进度不断加快,风电在电网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原有规定已不能适应需要。为解决大规模风电的并网问题,在风电大规模发展的情况下实现风电与电网的协调发展,特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土要针对大规模风电场接入电网提出技术要求,由风电场技术规定、风电机组技术规定组成。 本标准由国家能源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参编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小东宋漩坤张琳郭佳李炜李冰寒韩晓琪饶建业佘晓平

风电并网稳定性开题报告

南京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风力发电场并网运行稳定性研究 学生姓名:李金鹏 指导教师:陈刚 所在院部:电力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南京工程学院 2012年3月5日

说明 1.根据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教研室审查,系教学主任批准后实施。 2.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学生应当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开题报告不合格者不得参加答辩。 3.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其中的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4.本报告中,由学生本人撰写的对课题和研究工作的分析及描述,应不少于2000字,没有经过整理归纳,缺乏个人见解仅仅从网上下载材料拼凑而成的开题报告按不合格论。 5.开题报告检查原则上在第2~4周完成,各系完成毕业设计开题检查后,应写一份开题情况总结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李金鹏学号206080923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指导教师姓名陈刚职称讲师所在院部电力工程学院课题来源自拟课题课题性质工程研究课题名称风力发电场并网运行稳定性研究 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 早期风电的单机容量较小,大多采用结构简单、并网方便的异步发电机,直接和配电网相连,对系统影响不大。但随着风电场的容量越来越大,对系统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而风电场所在地区往往人口稀少,处于供电网络的末端,承受冲击的能力很弱,给配电网带来谐波污染、电压波动及闪变等问题。 因此以恒速恒频异步风力发电机组成的风电场为研究对象,建立风力发电系统的线性化状态方程。研究包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潮流算法,利用MATLAB及其仿真平台实现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以及机电暂态仿真。分析比较各种潮流算法的优缺点。建立简单系统的小干扰稳定分析线性化状态方程,得出了状态矩阵元素的参数表示形式。用特征值分析方法研究大型风电场接入电网后的系统小干扰稳定问题。分析风电场改变对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时域仿真方法研究大型风电场接入电网后的系统暂态稳定问题。 意义: 据国际能源署统计,全球风力发电机总装机容量1999年的2000兆瓦增加到2005年的60000兆瓦,世界风能市场装机资金达450亿欧元,提供50万个就业岗位。风能这种清洁能源每年可以减少2.04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随着风电装机容量的增加,在电网中所占比例的增大,风能的随机性、间隙性特点,和风电场采用异步发电机的一些特性,使稳态电压值上升、过电流、保护装置的动作误差,电压闪变、谐波、浪涌电流造成的电压降落,从而使得风电的并网运行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重大的影响。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使风电系统的电能质量严重下降,甚至导致电压崩溃。风电场脱网事故频发,对电网安全运行构成威胁,所以进行风力发电并网运行稳定性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风电光伏技术标准清单

风力发电工程 序号专用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备注 一综合管理 1 风力发电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大纲国能安全[2016]102号2016-04-05实施 2 风力发电工程建设监理规范NB/T 31084-2016 2016-06-01实施 3 风力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DL/T 5384-2007 4 风电场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验收规范NB/T 31073-20152015-09-01实施 5 风力发电企业科技文件归档与整理规范NB/T 31021-2012 二社会监督 1 电力业务许可证管理规定国家电监会令第9号2005-10-13实施 关于印发风电场工程竣工验收管理暂行办法和风电场项目后评 2 国能新能[2012]310号 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三消防工程 1 风力发电机组消防系统技术规程CECS 391:20142015-05-01实施四风电工程专用标准 1 设计标准 风电场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NB/T 31007-2011 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概算经编制办法及计算标准FD 001-2007 风电场工程等级划分及安全标准(试行)FD 002-2007 风电机组地基基础设计规定(试行)FD 003-2007 风电场工程概算定额FD 004-2007 风力发电场设计规范GB 51096-20152015-11-01实施风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范DL/T 5383-2007 风电场设计防火规范NB 31089-20162016-06-01实施风力发电机组雷电防护系统技术规范NB/T 31039-2012 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测试规程NB/T 31051-2014 风电机组电网适应性测试规程NB/T 31054-2014 风力发电机组接地技术规范NB/T 31056-2014 风力发电场集电系统过电压保护技术规范NB/T 31057-2014

文物保护信息化标准框架体系

文物保护信息化标准框架体系 作者:张小朋日期:2010-08-07 1. 文物保护的内容 传统的文物保护是对书籍字画装裱、青铜器铁器的修复加固、陶瓷器文物的补配粘接等传统技术。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文物保护被赋予了更深刻更丰富的内容。文物保护的主要对象是文物,是以现代化科学技术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其中借鉴应用到学科包含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冶金、铸造、光学、声学、信息论等。随着自然科学不断发展,文物保护的范畴更加丰富扩大,其研究类型也是多种多样1。 1)分析文物的化学成分、结构,为文物保护、文物考证(判明产地和真伪等)、文物修复和复制等提供依据。 2)探索文物裂变机理,研究组织或延续文物裂变的技术措施,提高文物抵御自然因素(如潮湿、空气污染、光辐射、虫蛀、霉变、盐腐败、氧老化等)损害的能力。 3)剖析文物的古代工艺之迷,如秦代青铜剑表面铬层的镀制和汉代铜镜黑漆的形成。 4)查明文物的地下埋藏环境,如接触介质的成分和性质等,以便对文物的变化和保存条件进行分析。 5)对文物现有的保护环境进行监测,如测试空气的污染情况,以便了解环境质量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6)测定文物年代,如用碳-14法和氨基酸消旋化测定法对文物进行断代。 7)制造优良的文物保护材料,提供尽量简便的使用工艺,为文物保护、文物修复和仿制服务。

广义上的文物保护应用还包括: 8)文物的安全防范监控:利用视频、传感器、网络通信、消防等设备保障文物本体的安全。 9)考古信息管理:在考古学文献检索、考古学资料信息管理、考古地理信息管理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以达到田野考古工作的合理进行,考古资料的科学阐述2。 10)保护类文化遗产遗址的管理监督:利用法律、行政的手段封闭式地保护文化遗产遗址,这是当前对不可移动文化遗产行之有效的保护方式。 2. 文物保护信息化的现状 “十一五”期间,文物保护事业信息化建设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需求主导、信息共享”的原则,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国家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信息化建设服务于文物保护、服务于社会公众、服务于管理决策,为实现文物保护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发挥了基础支撑作用。 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是指文物事业信息化建设要从全局的角度进行规划,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兼顾各地的实际情况和不同领域的具体需求。已有的充分利用,欠缺的逐步完善,没有的抓紧建设。立足现有的基础条件,通盘考虑,避免各自为政和重复建设。 需求主导、信息共享是指文物保护事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以文物保护事业全面发展的需求为导向,服务于文物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建立科学、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和体系,依据统一的标准规范,开展各项信息化建设,实现网络系统的互联、互通与数据资源共享。为全社会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物信息服务。

风电场工程建设标准与成果汇编

风电场工程建设标准与成果汇编 第一篇国家政策法规 1、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大型风电场建设前期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03]408号) 2、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风电特许权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办法及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发改能源[2003]1403号) 附件一:风电特许权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办法 3、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风电场工程前期工作有关规定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05]899号) 附件一:风电场工程前期·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4、关于印发《风电场工程建设用地和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发改能源[2005]1511号) 附件:风电场工程建设用地和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 5、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发改价格[2009]1906号) 附件:全国风力发电标杆上网电价表 6、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可再生能源工程定额和造价管理有关问题的复函(发改办能源[2008]135号) 7、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发电工程定额和造价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08]649号)附件:可再生能源发电工程定额和造价工作管理办法

8、关于印发《风电场工程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办法》的通知(水电规办[2008]0001号) 附件:风电场工程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办法 9、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标准建设工作规则》、《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和《风电标准体系框架》的通知(国能科技[2010]162号) 10、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信息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能新能[2011]136号) 11、国家能源局《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国能新能[2011]285号) 12、国家能源局《关于规范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国能新能〔2012〕47号) 13、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场工程竣工验收管理暂行办法和风电场项目后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能新能[2012]310号)第二篇国家技术标准与技术规定 1、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全国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的通知(发改能源(2004]865号) 附件:全国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 2、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风电场工程前期工作有关规定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05]899号) 附件二: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编制办法

风电相关国家标准整理

国家相关标准 风力发电机组功率特性测试 主要依照IEC61400-12-1:2005风电机组功率特性测试是目前唯一一个正式版本电流互感器级别应满足IEC 60044-1 电压互感器级别应满足IEC 60186 功率变送器准确度应满足GB/T 13850-1998要求,级别为0.5级或更高 IEC 61400-12-1 功率曲线 IEC 61400-12-1 带有场地标定的功率曲线 IEC 61400-12-2 机舱功率曲线 IEC 61400-12 新旧版本区别 对于垂直轴风电机组,气象桅杆的位置不同 改变了周围区域的环境要求 改变了障碍物和临近风电机组影响的估算方法 使用具有余弦相应的风速计 根据场地条件将风速计分为A、B、S三个等级 根据高风速切入和并网信号可以得到两条功率曲线 风速计校准要符合MEASNET规定 风速计需要分级 电网频率偏差不超过2HZ 场地标定只能通过测量,不能用数值模拟 场地标定的每一扇区分段至少为10° 可以同步校准风速计 改进了对风速计安装的描述 通过计算确定横杆长度 增加针对小型风机的额外章节 MEASNET标准和旧版IEC61400-12标准区别 使用全部可用的测量扇区,否则在报告中说明 不允许使用数值场地标定 场地标定更详细的描述,包括不确定度分析 只允许将风速计置于顶部 风速计的校准必须符合MEASNET准则 不使用AEP不完整标准 轮毂高度、风轮直径、桨角只能通过测量来判定,不能按照制造商提供的判定报告中必须提供全方位的照片 IEC61400-12-1:Power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for electricity producing wind turbine(2005)风电机组功率特性测试 可选择:场地标定 IEC61400-12-2:Power curve verification of individual wind turbine,单台风电机组功率曲线验证(未完成)

海上风电并网关键技术及标准研究分析

海上风电并网关键技术及标准研究分析

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利用小时数高,近海可开发量超过7.5亿千瓦。陆上风电开发放缓,海上风电将在我国清洁能源开发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 课题名称:海上风电场送电系统与并网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2013AA050601) 所属项目:国家863计划 “先进能源” 技术领域 海上风电电力输送、施工和浮动式基础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 起止时间:2013年02月28日-2017年02月27日 课题总体目标:掌握海上风电场汇集与并网系统优化设计及运 行控制关键技术,建设用于海上风电场集电及送出系统的海缆 过电压和保护试验平台,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上风电 功率预测、远程集群控制和安全防御系统,并实现示范应用。

高压交流海缆电容效应明显,多无功源协调控制复杂,电压精准控制难。研究海上风电场复杂电气环境下的无功/电压分布特征,以电压波动最小和场内有功损耗最小为两阶段控制的优化目标,制定基于预决策+再决策相结合的无功电压精准控制策略,实现运行电压控制精度提高,平均网损降低30%。 (1)海上风电场无功电压精准控制 LC αω=211 cos U k l U α== 首端末端

通过协调分配各台风电机组和动态无功容量,优先发挥风电机组无功调节能力,提出基于场内多无功源的机/场双层无功协调故障穿越控制策略,故障期间提高了暂态支撑能力,故障切除后过电压得到有效抑制。 (2)海上风电场分层自治的故障穿越控制技术 故障期间:低电压穿越 机组层:退出crowbar,转子电流 P、Q分量协调控制 场站层:STATCOM和机组无功协调分配故障切除后:高电压穿越 STATCOM输出感性无功,平衡过剩无功。

风力发电并网方式的

科技信息 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13年第7期0引言 当今石化能源的日益匮乏,社会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近年来风 力发电在国内外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由于风能的随机性和不 稳定性,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很多问题,其中风力发电并网难最 为突出。风电并网技术成为风力发电领域研究的重难点问题。如何将 并网瞬时冲击电流降低到最小规范值,进一步保证并网后系统电压稳 定是当今研究的重点方向。本文对并网技术问题进行相关研究,提出 并网运行方式并进行分析比较。1风力发电并网运行的分析随着风力发电的快速发展,风电场的并网已成为必然的途径。从风电问世以来,风力发电经历了独立运行方式、恒速恒频运行方式、变速恒频运行方式。当今变速恒频发电系统已成为主流,但风力发电并 网仍是热点的研究话题。 不管是哪一种发电类型,并网总是以保证电力系统稳定性为基本 原则。风力发电相比于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由于其不稳定性需要更 精确的并网控制技术。并网运行时,需满足:(1)电压幅值与电网侧电 压幅值相等;(2)频率与电网侧频率相同;(3)电压相角差为零;(4)电压 波形及相位与电网侧的电压波形及相位保持一致。这样保证了并网时 冲击电流理想值为零。否则,若并网产生很大的瞬时冲击电流,不仅损 坏电力设备,更严重的是使电力系统发生震荡,威胁到电力系统稳定 性。 从大的方向看,风力发电系统并网分为恒速恒频风力发电机并网 和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并网。恒速恒频并网运行方式为风力发电机的 转子转速不受风速的影响,始终保持与电网频率相同的转速运行。虽 然其结构简单、运行可靠,但是对风能的利用率不高,机械硬度高,而 且发电机输出的频率完全取决与转速,如控制不好,并网时会发生震 荡、失步,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所以恒速恒频系统已逐渐退出人们的 视线。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变速恒频并网运行方式取而 代之。变速恒频风力发电并网系统是发电机转速随着风速的变化而变 化,系统通过电力电子变化装置,使机组输出的电能频率控制在与电 网频率一致。变速恒频并网方式减少了机组的机械应力,充分的利用 风能源,使发电效率大大提高;并网时通过精确合理地控制电力电子 变换器,使得并网更加稳定,降低系统因冲击电流过大使电网电压降 低从而破坏电力系统稳定性。2变速恒频双馈发电机并网 目前,并网型的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主要采用双馈发电机和永 磁同步发电机。 变速恒频双馈发电机的并网原理图如图1所示。 双馈发电机并网的工作原理为当风速变化时,发电机的转子励磁回路由双PWM 变频器控制转子励磁电流的频率,转子转速与励磁电流频率合成定子电流频率。调节励磁电流频率,使定子电流频率始终与电网频率保持一致。电机转动频率、定、转子绕组电流频率的关系式为:f 1=pn 60±f 2式中:f 1为定子电流频率,f 2为转子电流频率,n 为转子转速。双馈发电机既可以同步运行也可以异步运行,通过精确地控制双PWM 变频器,可以实行“柔性并网”,大大提高并网的成功率。一般双馈发电机 并网的结构相对复杂,大多采用多级齿轮箱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组。 当自然风速使得风力发电机转子转速频率与电网频率相同时,风力发 电机同步运行;当风力发电机的转速小于或者大于电网频率时,风力 发电机异步运行,通过双向变频器实现发电机组转子与电网的功率交 换,保证输出频率与电网侧保持一致。在异步运行程中,不仅有励磁损 耗,而且还要从电网吸收无功功率,所以需在并网侧安装无功补偿器。图1变速恒频双馈发电机的并网原理图3直驱式永磁同步发电机并网变速恒频永磁同步发电机并网原理图如图2所示。图2变速恒频永磁同步发电机并网原理图 直驱式永磁同步发电机并网的原理为当风速改变时,发电机输出不同频率的交流电,经过不可控整流电路将交流电变成直流电,再经过DC/DC 直流斩波让直流电压幅值保持压稳定。以逆变器为核心,采用IGBT 作为开关器件构成全桥逆变电路,将整流器输出的直流电逆变成与电网侧电压相角、幅值、相位、频率相同的交流电。逆变有时会产生一定的电压谐波污染和冲击电流,这时必须有效(下转第92页)风力发电并网方式的研究 张伟亮潘敏君韦大耸陈富玲 (贺州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广西贺州542800) 【摘要】通过分析风力发电系统并网方式的原理,针对风力发电并网难的问题,提出利用直驱式永磁同步发电机实现风力发电并网。直驱式永磁同步发电机并网比传统的恒速恒频并网方式更加稳定。 【关键词】风力发电;并网运行;恒速恒频;变速恒频 Study on wind Power Grid-connected Mode ZHANG Wei-liang PAN Min-jun WEI Da-song CHEN Fu-ling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ing,Hezhou Univ.Hezhou Guangxi,542800,China )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theory of grid-connected wind farms,the paper presents using direct-driven permanne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 to achieve grid-connerted wind power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 in wind power grid-connected difficult.Direct driv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 than traditional way of constant speed constant frequency grid interconnection is more stable. 【Key words 】Wind power generation ;Parallel operation ;Constant speed constant frequency ;Variable speed constant frequency ※项目基金:此文为贺州学院大学生创新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DXSCX08。 作者简介:张伟亮(1982—),男,硕士,讲师,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教学及高压设备的生产研发。 潘敏君,男,贺州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读学生 。 ○本刊重稿○4

用于海上风电并网的柔性 直流系统过电压和绝缘配合研究

用于海上风电并网的柔性直流系统过电压和绝缘配合研究 发表时间:2019-08-07T11:10:14.1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樊华[导读] 摘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多,促进了我国电力产业的不断发展。 身份证号码:23011919850617XXXX 摘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多,促进了我国电力产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风电建设重心逐步从西部地区转移到电力消纳较好的中东部地区,海上风电得到快速发展。柔性直流系统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正逐渐成为大规模远距离海上风电并网的主流方案。本文就用于海上风电并网的柔性直流系统过电压和绝缘配合展开探讨。 关键词:海上风电并网;柔性直流系统;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引言 无论是在可开发的资源量上,还是技术政策层面,我国海上风电目前已基本具备大规模开发条件。我国拥有丰富的海上风电资源,中国气象局风能资源调查数据显示,我国5~25m水深线以内近海区域、海平面以上50m高度风电可装机容量约2亿kW,70m以上可装机容量约5亿kW。近年来,我国海上风电发展迅猛,2017年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达到1.16GW,同比增长97%,累计装机达到2.79GW。 1海上风电场的并网方式 海上风电场的并网方式分别是高压交流并网(简称HV AC)、高压直流输电方式并网(简称HVDC)。HV AC方式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等特点,发展最为成熟。目前,使用HV AC是绝大多数陆上风电场并网的选择。但对于规模较大的海上风电场,随着并网距离的增加,输电损耗上升较快,如果增大海底电缆截面和提高传输电压等级,将导致投资成本的急剧增加。另外,对于距离岸边较远的海上风电,为了抑制过电压水平,需要加装较大的感性无功设备补偿并网电缆的充电功率。同时,海上风电场交流系统必须与其接入的电网保持同步,受到扰动后仍要维持系统的同步运行。因此实际工程中该方法一般只用于传输容量小、传输距离短的风电接入系统。距离海岸小于50km且建设规模小于200MW海上风电场普遍采用HV AC方式。将HVDC技术应用于风电并网,特别是对于远距离海上风电场,具有明显优势:(1)海上风电采用HVDC方式后,不需要与陆上电网保持同步,因此,海上风电场系统频率的允许变化范围较大,电网的每个联络终端都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可以依照自己的控制策略运行。(2)长距离的交流电力电缆受充电电流的影响,电力传输能力受限,而HVDC电缆的充电电流则非常微小,因此,输电距离可以不受限制。(3)能够隔离海上风电系统和陆上电网的故障,某些情况下,HVDC系统还可以参与故障后的状态恢复。(4)可以设定和控制直流传输系统的潮流。(5)传输同样容量的功率HVDC方式损耗低,整个直流系统的运行损耗将低于等效的HV AC系统。(6)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单根HV AC电缆的传输容量高,三相交流线路的传输容量仅为同样规格的一对直流电缆的60%。高压直流方式主要有两类,常规直流输电方式(LCC-HVDC)和柔性直流输电技术(VSC-HVDC)。常规直流输电采用基于线换相换流器,柔性直流输电采用基于自换向的电压源换流器。LCC-HVDC并网方式下为确保换流器正常换相,需要交流侧电网提供连续的换相电压,风电出力的不稳定性会导致发生换相失败故障的概率较高,海上风电场安全稳定运行的能力大大降低。输送功率相同情况下,常规直流工程占地较大,超过交流和柔性直流输电方案占地面积的两倍以上;另外,当风力不够或者风力过大从系统中切除风机后,为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同时给风电场处的负荷供电,系统将向风电场有限度地传输有功功率,这时需要对风电侧系统进行无功补偿,但常规直流本身不能够发出无功,而且还需要增加大量的无功补偿装置,换流站的占地面积也会相应的加大,考虑到海上平台的建设难度,因此常规直流输电不适合海上风电场使用。 2用于海上风电并网的柔性直流系统拓扑结构用于远距离大规模海上风电并网的柔性直流系统与常规的柔性直流系统略有不同,用于海上风电并网的柔直系统接线图见图1。其特点主要体现在:(1)考虑到可靠性的要求,从路上换流站开始,交流线路和直流线路都采用可靠性较高的电缆。(2)考虑到电缆的高可靠性以及目前MMC的制造水平,用于海上风电并网的柔性直流换流站通常采用伪双极结构;伪双极结构还可以避免直流接地极的使用,减少换流站主设备。(3)考虑到设备维护等方面的因素,换流站中通常采用2台换流变压器,使得系统基本能够满足N-1原则。(4)通常陆上换流站需要装设直流耗能支路DCchopper(图1中R,及与其串联的开为,当陆上换流站发生交流故障后,海上换流站注人的多余功率可以通过直流耗能支路释放,最大程度避免直流侧过电压。(5)对于一个采用伪双极接线的柔性直流系统而言,理论上只要至少有一个换流站安装接地装置,整个直流系统就可以正常运行。由于接地装置需要占用一定体积,所以在海上换流站中一般不考虑装设接地装置,只考虑在陆上换流站安装接地装置。(6)为了减小换流站的占地面积,通常直流侧不需要安装平波电抗器,但是会把桥臂电抗器移到换流器直流极线和串联子模块的最高/最低点之间。

“十三五”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大纲

附件1: “十三五”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大纲 --XX行业 一、行业发展概述 (一)行业概述 概述本行业的基本构成,对各组成部分进行简要描述,指导本行业技术标准体系顶层框架的构建。 (二)发展现状和趋势 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描述本行业的技术和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引出对标准化的需求。 (三)“十三五”发展目标 二、标准体系框架 (一)标准体系的构建思路和原则 (二)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和说明 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基本形式如图1),并需说明标准体系内相关领域之间的关系。 图1

(三)标准体系表编号的规则 三、标准体系的现状 (一)现有标准和在研计划情况 全面梳理本行业的现有标准和在研计划的数量和分布(统计格式如表1、2、3),以及标准的整体技术水平、对产业发展的作用和存在的不足等。 表1:现行标准情况统计表 注2:指强制性标准等占“小计”的比例。 表2:现行标准标龄情况统计表 行业:单位:项 注2:指Σ所有标准的标龄÷标准总数; 注3:指占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比例。

表3:在研标准计划情况统计表 注1:指“小计”占本领域标准计划总数(包括国家标准计划和行业标准计划)的比例; 注2:指强制性标准计划等占“小计”的比例。 (二)标准国际化的情况 1.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转化情况 本行业现行标准与国际标准(ISO、IEC、ITU)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对比分析情况,重点分析在标准数量、标准结构、标准水平、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差异,明确转化情况及不转化的主要原因。 表4-1:国际标准转化情况统计表 行业:单位:项 已转+正转+待转+不转化=对应的国际标准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