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古树名木管理技术规范

市古树名木管理技术规范

市古树名木管理技术规范
市古树名木管理技术规范

北京市古树名木管理技术规范

第一章总则1.0.1古树名木是活文物,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的一部分,有的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传说和典故,有的反映了古代某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它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气象学、古园林史等有很高的价值。北京的古树资源很丰富,是首都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和北京市政府很重视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拨专款立专题进行研究和保护,取得了很多古树保护和管理的经验和技术成果。总结多年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对原来的古树养护管理规范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补充,制定出“北京市古树名木管理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1.0.2该规范适用于北方地区公园、绿地中生长的松、柏类等长绿针叶树种、国槐、银杏等阔叶树类的古树技术管理。1.0.3科学管好古树。古树有几百年至几千年的树龄,不同于一般的树木和花草。应针对古树的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古树生长衰老的特点,进行科学的管理。1.0.4古树管理工作中,古树主管部门和古树保护单位应及时、定时的对古树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人们的古树保护意识和技术素质。1.0.5古树管护单位及个人应经常检查古树的生长和衰老状况,便于随时采取复壮保护措施或请专门人员进行现场诊断。1.0.6科学的管护古树,包括古树生长环境的调查、分析,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土壤水分的变化、机械损伤程度和环境污染物的积累等诸因素均控制在允许的指标内。第一章古树生长的环境指标是指能够科学的反映古树名木的健康生理生化的数值,具体内容如下:2.0.1土壤通气:指土壤通气状况。当土壤有效孔隙度大于10%时,有利于古树根系的生长和吸收作用。土壤有效孔隙度=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通过测定土壤的容重和比重而算出。2.0.2土壤容重:当土壤容重在1.3克/立方厘米以下时,有利于古树生长;当土壤容重超过1.4克/立方厘米或1.5克/立方厘米时,土壤缺氧,而机械阻抗加大,根系将变形,古树生长受到阻碍。2.0.3自然含水量:是指古树根系在土壤中比较容易吸收的水分。不包括束缚水和结晶水。自然含水量在15%至17%的情况下有利于松、柏等古树的根系吸收、生长。当土壤自然含水量在20%以上时,古树根系将停止生长,持续时间达两天以上时会造成烂根。当自然含水量低于7%(粘土)和5%(砂土)时会导致古树根系干旱而死亡(这时丁香、连翘的幼叶会萎蔫,所以丁香、连翘等可以作为古树根系土壤水分状况的指示植物)。2.0.4土壤温度:对古树根系生长有着直接的影响,用温度表示。最适宜古树(松、柏类)根系生长的土壤温度为12℃—29℃。土壤温度超过30℃时,根系将受到影响,不利于古树生长,当土壤温度低于0℃时,根系不活跃。裸地砂土夏季中午时地面温度可达50℃—67℃,古树根系受灼伤。可采用地面种植地被植物或用木屑等覆盖物来控制土壤温度起保墒作用。冬季低温在北京对古树的影响不大。土壤温度在-17℃时不会将古树的根系冻死。2.0.5古树矿质营养元素的平衡问题:树木生长需要N、P、K、Ca、Mg、Fe、Zn、Cu、B、Ti等矿质营养元素。古树多年生长在固定的土壤里,长期大量吸取养分和降水的淋溶作用,造成土壤的矿质元素缺乏。另外城市工业化及人为的活动还会影响自然界和土壤,又可能造成土壤中某些元素过量,引起古树对某种元素的过量中毒。例如Na+、S042-、Cl-是土壤中常发现的过量中毒的离子。因此,由于矿质营养元素的缺失或过量引起古树的生长不良,说明各种矿质营养元素在古树生长中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和相互平衡的问题。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北京地区和北方各省市古树根系土壤里普遍缺乏可吸收利用的Fe,其次缺N、Zn、Ti,只有个别地区缺B,其它各元素不缺少。土壤中Ca、Mg元素过量,古树并没有过量中毒症状。Na元素过量,对古树产生严重的毒害作用。一.几种古树枝叶中元素的比例关系二、几种古树缺失元素的合理补偿范围古柏树:P元素在枝叶中含量应为1404.04~1725.29μg/gFe元素在枝叶中含量应为366.06~658.50μg/gZn元素在枝叶中含量应为13.4~19.31μg/gTi元素在枝叶中含量应为5.451~

21.22μg/g古白皮松树:Mg元素在枝叶中含量应为2140.83~3857.67μg/gFe元素在枝叶中含量应为157.66~311.94μg/gZn元素在枝叶中含量应为15.76~23.79μg/g古油松树:N元素在枝叶中含量应为9768.13~16991.25μg/gK元素在枝叶中含量应为3629.27~7070.57μg/g三、几种古树枝叶中含叶绿素的正常指标古柏类:11.314~14.9μg/g古白皮松:11.016~19.294μg/g古油松树:7.701~14.319μg/g四、古树枝叶中Na+的含量Na+在土壤中含量过高会引起中毒现象,当含量超过80~100μg/g时,出现生长不良;含量达到1000~1500μg/g时,松、柏类古树根系受伤,造成烂根死亡,枝叶黄化枯焦。Na+在古松、古柏枝叶里含量应在26.011~42.701μg/g范围内属正常,有利于古树生长。2.0.6土壤有机质:对古树正常生长非常重要,它可以长期稳定、均衡地供给古树所需要的营养,特别是微量元素,更重要的是,使土壤形成和保持良好的团粒结构,使土壤的水、肥、气、热等综合指标保持良好状态,土壤有机质含量使决定土壤指标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使衡量土壤肥力的关键指标。土壤有机质含量应不低于1.5%,才能使古树保持良好的生长状况。2.0.7 光照:对古树生长的影响也很大。光照不足,影响古树叶片的光合作用,造成生长不良,枝叶稀疏,一般太阳光光照强度应在8000Lx以上,才能保证古树生长正常,枝叶茂密。2.0.8 生物群落和生物个体的关系a)、古松、古柏与壳斗科树种如栎、槲等,以及菌根菌三者之间互有促进作用和共生作用。b)、核桃树、接骨木、榆树对松树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古树周围3m内最好不种植这些树木。c)、古树同邻近种植的植物之间的竞争作用和群体互补。植物与植物之间、群落与群落之间普遍存在着竞争关系,植物群落中不同植物之间以及不同的植物群落间要迅速的争夺光、水、养分以及地上、地下空间,要迅速地繁衍自身。在这个竞争过程中,古松、古柏是弱者,因此,必须对阔叶树、速生树和杂灌草进行控制,以保证古树的生长。在古松、古柏周围种植一些小的同类树种后,由于幼树对外界的同化力强,可以活化土壤,促进古树的生长,称之同类群体互补。第三章古树日常养护3.0.1适时浇水,10月—11月秋季上冻前浇一次冻前水,3月—6月雨季前浇三遍春水。每次浇水的林地,水的渗透深度应在60厘米以上。古树由于环境影响造成叶面尘埃多时,应喷水淋洗叶面。有条件的地区,提倡使用滴灌和渗灌,但要保持土壤中气、液、固三态的合理比例,注意排水。3.0.2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持土壤养分平衡。(参照2.05)3.0.3加强病虫害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推广和采用以低毒无公害的生物农药为主,定期检查,适时防治,合理使用农药,注意保护天敌,减少环境污染。古树易受病虫害侵害。古树由于先期害虫如叶部害虫等的危害,消耗水分和养分,易使树势衰弱。古树一旦衰弱后,蛀干害虫如小蠹甲、双条杉天牛等次期害虫就乘虚而入,破坏树木的输导系统,很快造成树木死亡。a)、古树常见的虫害:蚜虫、红蜘蛛、松针蚧、柏毒蛾、槐尺蠖、潜叶蛾、叶柄小蛾、双条杉天牛、小蠹甲、木蠹蛾、树蜂等,还有新发现的芫天牛b)、十月初至十一月中秋防,主要压低将要越冬的虫口密度,减少越冬代蚜、螨或卵的数量。采取有效措施,将蚜虫、红蜘蛛等消灭在过冬或产卵过冬之前。c)、三月至三月春防,气温开始回升,要对弱古柏树及移栽柏树封干,防止双条杉天牛、小蠹甲产卵和危害。同时还可设诱木诱杀小蠹甲、双条杉天牛等。d)、四月中旬至五月,主要防治蚜、螨成、若虫。要求控制在大发生之前。e)、五月中旬以后害虫开始进入危害高峰期,重点防治蚜、螨、槐尺蠖、潜叶蛾、柏毒蛾等叶部害虫以及木蠹蛾、小蠹甲、叶柄小蛾、双条杉天牛等钻蛀性害虫。f)、芫天牛的防治:1)、八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期,开始进行人工捕捉成虫。2)、八月中旬至十月下旬成虫产卵期及卵孵化期,往主干上喷2000倍敌杀死封干,以杀成虫和刚孵化的小幼虫,每半月一次。3)、九月下旬至十一月中旬幼虫孵化期,可在树干基部周围撒施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消灭下地入土的小幼虫。4)、十月份浇水时兼施1000倍40%的氧化乐果乳剂,5毫升原液/每厘米胸径,消灭已入土进行为害的小幼虫。3.0.4古树应设围栏保护,在易受破坏的地方更应设

栏。孤立树或树群围栏与树干的距离应不小于3m。围栏以游人摸不到树干为最低要求。

3.0.5树冠垂直投影外沿3m范围内,禁止地上地下动土或铺不透气地面。在施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应事先采取保护措施。3.0.6在古树名木根系分布范围内,严禁设置临时厕所和排放污水的渗沟;不准在树下堆放能污染古树根系土壤的物品,如撒过盐的雪水、人粪尿、垃圾、废料或倒污水。3.0.7不允许在树体上钉钉子、绕铁丝、挂杂物或作为施工的支撑点。不能刻划树皮和攀枝折条。3.0.8有纪念意义或特殊观赏价值的古树,应保留其原貌,对枯枝采取防腐处理。需修剪的应由有关技术人员制定修剪方案,报主管部门批准。修剪应避开树木伤流盛期。3.0.9堵洞、修补。古树名木树体上有伤疤或空洞的地方应及时填充修补,防止进水。用最新型化学材料进行修补树洞,如聚氨酯复合物填充空洞,加阻燃剂。空洞大而深的地方,先用铁丝网罩住,外面用新型化学材料修补,事先应把洞内涂防腐消毒剂,如5%CuS04溶液或1:1:10波尔多液。空洞也可以不填充,只要能将树液、雨水、凝结水流出即可。不填充保持原貌更显古朴。3.0.10支撑。古树树体大枝有倾倒或折断的可能,应及时采取钢架支撑措施,找好支撑点,用双腿钢架支撑,挨树体处加橡胶,防止损伤树皮。3.0.11对高大树体应安装避雷装置,以防雷击。3.0.12山坡林地应保持有下木和地被植物伴生的自然生态环境。坡坎加固,防止水土流失。平地古树林地应栽豆科地被植物,浇水时应以人工持水管浇地面,不宜用自动喷灌,避免喷射古树树体表面树皮。3.0.13地面铺装:解决古树地表土壤的通气性,常需在树下林地人流密集的地方铺陶砾砖或其它透气砖。在人少的地方种植植物,如:苜蓿、白三叶及垂盆草等地被植物,可改善土壤肥力,改善景观。这样为古树复壮创造了具有丰富营养物质,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及土壤通气良好的地下环境。在有垃圾及污水源的地方,不可用透气砖,可采取土壤下层通气措施。3.0.14复壮沟、通气管、渗井等地下环境改善措施,改善古树的地下环境,使其根系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a)、城市及公园中古树生长的地下环境复杂,有各种管线和砖石。土壤瘠薄,营养面积小,地下污水等。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一般采用挖复壮沟,连接通气管,并设置地下渗水井,将土壤中的污水和积水通过井、管向四周渗出或用泵抽出。b)、复壮沟设置:深80~100cm,宽80~100cm,长度和形状因地形而定。有时是直沟,有时是半圆形或“U”字形均可。这样沟、井、管相连通形成一个能通气排水,又有充足养分的复壮沟,创造了适宜古树根系生长的优良地下环境。

c)、沟内含物有:复壮基质、各种树条、增补营养元素。d)、复壮基质采用松、栎、槲的自然落叶,取60%腐熟加40%半腐熟的落叶混合,再加少量N、P、Fe、Zn等元素配置成。这种基质含有丰富的多种矿质元素,PH值在7.1-7.8以下,富含胡敏素、胡敏酸和黄腐酸,可以促进古树根系生长。同时有机物逐年分解与土粒胶合成团粒结构,从而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促进微生物活动,将土壤中固定的多种元素逐渐释放出来。e)、埋入各种树木枝条。采用紫穗槐、苹果、杨树等枝条,截成长40cm的枝段,埋入沟内树条与土壤形成大空隙。从八二年起,经多年实验证明,古树根系在条内穿伸生长,复壮沟内可加二层树枝,每层10cm。f)、增施肥料,改善营养。以Fe元素为主,施入少量N、P 元素。硫酸亚铁(FeS04)使用剂量按长1m、宽0.8m复壮沟,施入0.1~0.2kg。g)、复壮沟施工位置在古树树冠投影外侧,从地表往下纵向分层。表层为10cm素土;第二层为20cm的复壮基质,第三层为树木枝条10cm,第四层又是20cm的复壮基质,第五层是10cm树条,第六层为粗砂和陶粒厚20cm。h)、通气管设置:通气管用直径约3寸的硬塑料管打孔包棕做成。在复壮沟的一段,从地表层到地下竖埋,管高度80~100cm。管口加带孔的铁盖。i)、渗水井设置:渗水井是在复壮沟的一段或中间,为深1.3~1.7m,直径1.2m的井,四周用砖垒砌而成,下部不用水泥勾缝。井口用水泥封口,上面加铁盖。井比复壮沟深30-50cm,可以向四周渗水。保证古树根系分布层不被水淹没。雨季水大时,如不能尽快渗走,可用泵抽出。井底部有时还需设渗漏管80~100cm(见复壮沟示意图)。

3.0.15古树根灌助壮剂:由稀土元素配制而成的助壮剂无毒、无副作用,能促进古树根系生长,提高古树生长势。第四章古树复壮

4.0.1古树复壮工作要严格执行成功的做法,吸收与利用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如不清楚应及时请主管部门的专家前去指导。4.0.2古树复壮是一门新的技术,不能只停留在挖坑种树、浇水、施肥的认识水平上,提高对古树的保护意识,提高古树管理的科技含量。4.0.3古树复壮和移植要进行操作单位的技术资质审查,合格后方可承接对外的任务。4.0.4古树复壮和移植要在该项工作的施工技术方案获得批准后方可实施。4.0.5古树移植一定保证成活,移前要做调查分析制定可行的技术方案,移后要进行跟踪管理,确保成活。第五章术语

5.0.1古树名木a)、古树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多与人文有关。其中300年以上的古树定为一级,用红牌“Axxxxx”表示,用胸径来量算,因树种不同而异,柏树类古树、白皮松、七叶树定为60cm,油松定为70cm,银杏、国槐定为100cm;在100至300年之间的古树定为二级古树,用绿牌“Bxxxxx”表示。柏类、白皮松胸径约为30至60cm,油松为40至70cm,银杏、枣、楸树为50cm,国槐为60cm。b)、名木是指稀有、名贵的或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包括礼品树、友谊树等。c)、两者具有其一,既可称为古树名木。5.0.2古树复壮:对生长衰弱或濒危的古树进行的改善其生长环境条件,促进其生长,以达到恢复树势的措施。

5.0.3古树复壮基质:根据古树立地条件人工配制的基质,如用壳斗科植物的枝叶腐殖质按一定比例配入古树缺失的生长必须矿质营养元素,具有促进古树生长的作用。5.0.4古树适宜的生长环境:没有被人为破坏,无地上、地下污染,土壤质地、结构、肥力、有机质含量等指标良好,具有供水条件和较好的小气候环境,这样的自然环境适于古树生长。5.0.5古树土壤的理化性质:古树生长的根系土壤,定期进行理化性质的测定,包括土壤容重、比重、密实度的测定,土壤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其中土壤三相比是:固相、液相、气相的比为50:40:10左右为宜,N、P、K等可溶性盐含量在中级水平。

5.0.6土壤有害性物质:指土壤中含有对古树生长不利的外来物质,如盐、碱、酸类、矿物、油漆等。5.0.7树冠投影、发育根、吸收根、及根系分布区树冠投影:树冠枝展(树冠枝叶外缘)向地面垂直投影后,以树干为中心形成的影区。具有吸收能力的根群叫吸收根,直径约为1毫米以下的细根。具有吸收、输导能力的永久根叫发育根。根系能达到的地方叫根系分布区,一般为树冠冠径的1至3倍。5.0.8机械损伤:一般是指由于人为、机械动力等因素对古树树干、树皮造成的创伤,是严重影响古树生长的不利因素之一。

1.《古树名木鉴定标准(试行)》

附件1. 古树名木鉴定标准(试行) 本标准规定了古树名木的术语和定义、古树现场鉴定、名木现场鉴定、古树名木现场鉴定的组织和实施以及鉴定结果的认定和发布。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不含城市规划区和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的鉴定工作。 一、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古树: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 名木: 指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景观与科学价值和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胸径:指树木根颈以上离地面1.3m处的主干带皮直径;分枝点低于1.3m的乔木,在靠近分支点处测量;藤本及灌木测量地径。 树高:指树木从地面上根颈到树梢之间的高度。 平均冠幅:指树冠东西和南北两个方向垂直投影平均宽度。 生长势:指树木生长发育的旺盛程度。 二、古树分级和名木范畴 (一)古树分为三级 树龄500年以上的树木为一级古树,树龄在300 -499年的树木为二级古树,树龄在100 -299年的树木为三级古树。 (二)名木不受树龄限制,不分级

具有以下特征的树木属于名木的范畴: 1.国家领袖人物亲植树木; 2.外国元首或著名政治人物所植树木; 3.国内外著名历史文化名人、知名科学家所植或咏题的树木; 4.分布在历代皇家园林、庙宇、道观等场所,与著名历史文化名人或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并具有历史记载的树木; 5.分布在风景名胜区,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或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内涵的标志性树木; 6.分布在名人故居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7.树木分类中作为模式标本来源的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树木; 8.其它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景观和科学价值和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三、古树现场鉴定 (一)树种鉴定 观察鉴定对象营养器官(茎、叶)和繁殖器官(花、果)形态、解剖特征和生长特性,根据《中国树木志》的形态描述和检索表,鉴定出树木的科、属、种,并提供拉丁学名和中名。 (二)树龄鉴定 根据树木健康状况、当地技术条件、设备条件和历史档案资料情况,在不影响树木生长的前提下,按以下先后顺序优先原则,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进行树龄鉴定: 1.文献追踪法:查阅地方志、族谱、历史名人游记和其它历史文献资料,获得相关的书面证据,推测树木年龄。

上海市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实施方案

附件1 上海市开展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实施方案 古树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保护古树名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资源普查是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为全面摸清和掌握本市古树名木资源情况,根据《全国绿化委员会关于开展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的通知》(全绿字〔2017〕2号)要求和《上海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条例》(以下简称古树条例)等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市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查清本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基本情况,建立健全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和动态监测体系,掌握本市古树名木保护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加强本市的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打下基础。 二、范围对象 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未纳入现有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名册的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 (一)古树资源:树龄预估达到100年以上的树木。 (二)名木资源:具有重要历史、文化、观赏与科学价值或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三)古树后续资源:树龄预估达到80-99年的树木。 三、技术规范 各区应以国家林业局2016年10月颁布的《古树名木鉴定规范(LY/T 2737-2016)》、《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LY/T 2738-2016)》、《古树名木代码与条码(LY/T1664-2006)》、《森林资源代码树种(LY/T1439)》等技术规范及《上海市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实施细则》为主要依据,科学规范做好普查工作。 四、组织架构 为切实做好本市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市绿委办和市绿化和市容局成立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陆月星市绿委办主任、市绿化市容局局长 副组长:方岩市绿委办常务副主任、市绿化市容局副局长 组员:许东新市绿化市容局公园绿地处处长 王玉华市绿委办秘书处处长 严巍市绿化管理指导站站长 下设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普查工作的组织协调、业务培训、督促检查及数据汇总上报等具体事务。 办公室主任:方岩;副主任:蒋礼祥、盛露鸣、陈志华;成员:局公园绿地处、市绿办秘书处和市绿化管理指导站相关人员。 五、时间安排 此次普查自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结束,分四个阶段:

长沙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长沙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1991年6月20日长沙市人民政府发布,根据1998年2月17日《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长沙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 为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根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古树名木,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 的大树,稀有、名贵的树木,以及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 第三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古树名木,均按本办法进行保护管理。 第四条 市园林管理局、林业局是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主管机关。城

市的古树名木,由园林部门管理;农村的古树名木,由林业部门管理。 第五条 古树名木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树权均为国有,各级园林、林业部门应分级负责,对本地区的古树名木进行调查登记,建立档案,确立管护责任单位,设立古树名木标志,标明树名、学名、科属、树龄、保护级别和管护责任单位。标志由市园林、林业部门统一制作。 第六条 古树名木生存地所在单位,为该古树名木的具体管护责任单位。 (一)在公园、风景名胜区、祠庙寺院、机关、部队、团体、学校和其他企事业单位范围内的,由所在单位管护; (二)在铁路、公路沿线、水库、河道沿岸的,由铁路、 公路、水利部门管护; (三)在城市道路、街巷和居民住宅区的,由市道路绿 化管理处或区园林部门按其管辖范围分别管护; (四)在乡(镇)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管护。 第七条

古树名木的管护责任单位,必须按照技术规范精心养护管理,确保古树名木的正常生长。古树名木自然死亡的,由管护责任单位报市、县人民政府园林、林业主管部门核实后予以注销,发给处理许可证,方可进行处理。 第八条 禁止一切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 (一)禁止在距树垂直投影外缘3米范围内新建、改建房屋及其它构筑物、挖坑取土、堆物、堆料、埋设管道、倾倒有害的污水、污物; (二)禁止攀截树枝、在树干上刻画、钉钉、挂标牌、 缠绳索; (三)禁止用树木作施工支撑物; (四)未经园林、林业部门批准,不得采摘果实、种子;(五)不准擅自砍伐和移栽古树名木,因特殊情况确需 砍伐和移栽的,必须经市园林管理局或林业局审核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九条 城乡建设规划或建设工程涉及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由规划管理部门或建设单位提出处理方案,经市园林管理局、林业局审核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实施。

古树名木管理与养护标准.精编版

古树名木管理与养护技术标准 Standard specification of management & maintenance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前言 为了规范古树名木管理、养护和复壮,根据《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福建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等法规和文件的规定,结合福建省古树名木生长现状及养护管理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借鉴了北京、上海、天津、青岛等地古树名木养护管理的经验和成果,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分8章,2个附录。主要内容是:1、总则;2、术语与定义;3、管理;4、养护; 5、复壮; 6、防腐、修补与加固; 7、支撑; 8、景观设计与保护。本标准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福州市园林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管理 (4) 3.1 基本规定 (4) 3.2 古树名木普查 (5) 3.3 防护 (5) 4 养护 (7) 4.1 日常养护 (7) 4.2 有害生物防治 (8) 5 复壮 (10) 6 防腐、修补与加固 (12) 6.1 伤口处理 (12) 6.2 防腐处理 (12) 6.3 修补处理 (12) 6.4 加固措施 (13) 7 支撑 (15) 8 景观设计与保护 (17) 8.1 城市古树景观开发设计原则 (17) 8.2 枯树的景观利用与再造 (17) 附录A 古树名木普查 (18) 附录B 有害生物调查监测记录 (19)

古树名木鉴定标准

附件1 古树名木鉴定标准(试行) 本标准规定了古树名木的术语和定义、古树现场鉴定、名木现场鉴定、古树名木现场鉴定的组织和实施以及鉴定结果的认定和发布。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不含城市规划区和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的鉴定工作。 一、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古树: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 名木: 指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景观与科学价值和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胸径:指树木根颈以上离地面1.3米处的主干带皮直径。分枝点低于1.3米的乔木,在靠近分支点处测量;藤本及灌木测量地径。 树高:指树木从地面上根颈到树梢之间的高度。 平均冠幅:指树冠东西和南北两个方向垂直投影平均宽度。 生长势:指树木生长发育的旺盛程度。 二、古树分级和名木范畴 (一)古树分为3级,树龄500年以上的树木为一级古树,树龄在300~499年的树木为二级古树,树龄在100~299年的树木为三级古树。

(二)名木不受树龄限制,不分级。具有以下特征的树木属于名木的范畴: 1.国家领袖人物亲植树木; 2.外国元首或着名政治人物所植树木; 3.国内外着名历史文化名人、知名科学家所植或咏题的树木; 4.分布在历代皇家园林、庙宇、道观等场所,与着名历史文化名人或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并具有历史记载的树木; 5.分布在风景名胜区,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或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内涵的标志性树木; 6.分布在名人故居,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7.树木分类中作为模式标本来源的、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树木; 8.其他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景观和科学价值和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三、古树现场鉴定 (一)树种鉴定 观察鉴定对象营养器官(茎、叶)和繁殖器官(花、果)形态、解剖特征和生长特性,根据《中国树木志》的形态描述和检索表,鉴定出树木的科、属、种,并提供拉丁学名和中名。 (二)树龄鉴定

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

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入国务院《城市园林绿化条例》及全国绿化委员会《关于加强保护古树名木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结合全国的实际,制定《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第二条古树名本普查建档的主要目的是:搞清我国古树名水资源总量、种类、分布状况,管护中的经验和存在问题;古树名本在生态、科研、人文、地理、旅游诸方面的价值;为制订一占树名水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条古树名木范畴:一般系指在人类历史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年代久远或具有重要科研、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古树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指在历史上或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中外历代名人、领袖人物所植或者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 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西南西北国有林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生长的古树名木,不纳入本次普查建档范围。其它地区成片生长的大面积古树,划定“古树群”,纳入本次普查范畴。 第四条古树名木的分级及标准:古树分为国家一、二、三级,国家一级古树树龄500年以上,国家二级古树300~499年,国家三级古树100~299年。国家级名木不受年龄限制,不分级。 第五条组织领导 古树名木的普查建档工作由各级绿化委员会统一领导。各级要成立临时普查领导小组,成员由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其办公室可设在同级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内,负责统筹协调本地区各部门开展普查工作。 第六条建档管理 各地普查结束,经普查领导小组审查定稿后,要形成完整的古树名木资源档案,实行微机动态监测管理。古树名木档案每五年更新一次。 第二章调查工作 第七条技术培训 省(区、市)古树名木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本省各地及有关部门的普查技术培训,统一普查方法和技术标准。 第八条工具材料准备 各地要根据古树名水的数最及工作量,确定普查人员数量,并配备普查设备和仪器。 第九条过往资料搜集及社会调查。近年已搞过正规普公的,要将原资料进行分析,尽 量利用,对缺项因子,要认真进行补充充调查。 第十条普查以县(市、区)为单位,逐村屯、逐单位、逐株进行现地调查实测、填卡。填表字迹必须工整清晰。

古树名木保护方案

古 树 名 木 保 护 方 案 项目名称: 铜鉴湖大道配套工程(EPC)总承包编制单位: 浙江水和建设有限公司 编制人员: 铜鉴湖项目部 编制日期: 2019.8.12

目录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古树名木保护的意义 四、古树名木保护的相关规定 五、古树名木保护措施 六、古树名木的复壮措施 七、投入机械、设备劳动力计划 八、附图

一、编制依据: 1.甲方提供的规划总平面图、竖向图、地形图等资料。 2.《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 3.《杭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4.《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 二、古树概况 工程地点:杭州市西湖区双铺镇铜鉴湖村双富路北侧 古树现状:香樟A编号为010*********,树龄156年,胸围328厘米,树高14米,平均冠幅10.5米,该树木长势一般,叶面枯黄,有较多枯枝,需要进行修枝、施肥; 香樟B编号010*********,树龄146年,胸围323厘米,树高12米,平均冠幅8.5米,该树木长势一般,叶面枯黄,需要进行修枝、施肥。 三、古树名木保护的意义 1.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见证,活的文物,也是风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科研、生态、观赏和科普价值。 2.许多古树名木经历过朝代的更替,人民的悲欢,世事的沧桑,可借以撰写说明,普及历史知识。

3.古树名木为文化艺术增添光彩,它们是历代文人咏诗作画的题材,往往伴有优美的传说和奇妙的故事。 4.古树名木也是名胜古迹的佳景,给人以美的享受。 5.古树是研究自然史的重要资料,它的复杂的年轮结构,蕴含着古水文、古地理、古植被的变迁史。 6.古树对研究树木生理具有特殊意义。人们无法用跟踪的方法去研究长寿树木从生到死的生理过程,而不同年龄的古树可以同时存在,能把树木生长、发育在时间上的顺序展现为空间上的排列,有利于科学研究工作。 7.古树对于树种规划有很大参考价值。 四、古树名木保护的相关规定: 1.根据《杭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规定: ①对树龄100年以上不满300年的古树实行三级保护; ②单株的古树名木同时满足树冠垂直投影及其外侧5米宽和距树干基部外缘水平距离为胸径20倍以内,在此保护范围内,不得损坏表土层和改变地表高程,除保护及加固设施外,不得设置建筑物、构筑物及架(埋)设各种过境管线,不得栽植缠绕古树名木的藤本植物; ③在距树冠投影外缘保护范围内,不准挖坑取土、堆物; ④禁止在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内新建扩建建筑物和构筑物、挖坑取

绿地管理系统方案

市绿地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2建设目标 (3) 3建设内容 (5) 3.1二三维一体化支撑平台 (6) 3.2业务监督管理体系 (9) 3.2.1数据管理(数据交换)子系统 (9) 3.2.2公园绿地管理子系统 (11) 3.2.3绿地资源管理子系统 (14) 3.2.4养护考核管理系统 (19) 3.2.5工程项目管理子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6园林企业动态管理子系统 (25) 3.2.7古树名木管理子系统 (25) 3.2.8移动巡查执法子系统(APP) (28) 3.2.9自动化办公子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0绿化统计分析子系统 (32) 3.2.11园林养护车辆管理子系统 (36) 3.3公众服务体系 (38) 3.3.1园林绿化二维码系统 (38) 3.3.2智慧园林公众服务APP (40) 3.3.3智慧园林公众服务微信号 (42) 3.3.4智慧园林公众服务移动门户网 (43) 3.3.5本市园林官方门户网 (43)

1现状及需求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无线定位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信息化与绿化管理的深度融合,建设绿化综合信息共享应用新格局。旨在全面掌握园林绿化资源,并通过绿化养护的全流程管理,形成管养结合的科学管理体系,有效提升城市绿化规划、建设、养护、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大幅提高城市绿化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和现代化管理水平,为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生态良好的城市绿地系统和宜居环境提供有力的支撑。 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实现园林绿化资源的便民查询,多维度呈现园林绿化建设成果,方便公众快速获取我市绿化资源服务信息,提升绿化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2建设目标 以GIS、RS、GNSS、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为支撑,紧紧围绕“一张底图、共享建库、单点登录、分级应用”的园林绿化共享应用新格局建设,按照提供权威、鲜活、统一、高效的“一站式”园林绿化信息服务的要求,围绕“一张图”来整合和开发利用各类园林绿化信息资源,逐步形成多源、多尺度且更新及时的园林绿化“一张图”

古树名木普查方案

陕西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文件稿纸 陕西省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 实施方案 根据《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试点的通知》(全绿办﹝2015﹞10号,以下简称《通知》)工作安排和《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法规要求,为进一步落实好行政主管部门的古树名木保护职责,有序地开展古树名木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总要求为指导,以弘扬植绿、爱绿、护绿传统和保护管理古树名木资源为目标,按照政府指

导、社会监督、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扎实开展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摸清我省古树名木家底,明确被保护主体,使古树名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普查范围及责任 符合《通知》附件1《古树名木鉴定标准(试行)》第二条“古树名木分级和名木范畴”以及《条例》第二条、第三条的古树名木均为普查对象。 责任划分按《条例》第五条、第六条规定执行。 三、普查的技术方法 掌握我省实际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开展普查建档工作是保护古树名木的基础和前提,各级绿委办应采用传统调查技术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相结合方法,以满足计算机网络动态监测为要求的开展普查、建档工作。其方法如下: 1、以乡镇为单位,逐树进行普查,利用1:1万地形图和林业基本图、GPS定位仪、数码相机等工具进行数据获取、标本采集、调查表填写等。 2、以全绿办《通知》中附件2的《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试行)》为规程,切实按照普查范畴,完成好普查工作规定,为下一步的建档管理打好基础。 四、工作步骤与时间安排 (一)准备阶段(时间:2015年8月5日-9月30日) 1、拟定普查方案,成立领导机构,发出普查通知;

福建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福建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时间:2013-05-12 来源:福建省林业厅 各市、县(区)林业局: 现将《福建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该《办法》可在公示栏或宣传媒体上公布。 附件:《福建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福建省林业厅 二○○三年十二月二日 福建省古树名本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依法规范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制度,根据《福建省森林条例》和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福建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城市规划区以外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适用本办法,城市规划区内的古树名木由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保护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古树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树木;名木是指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或树形特大或奇特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树木。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树木,可定为古树名木: (一)树龄在百年以上的; (二)树种珍贵,省内稀有的; (三)树形奇特,省内罕见的; (四)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 第四条古树分为国家一、二、三级。国家一级古树树龄在500年以上;国家二级古树树龄在300一499年;国家三级古树树龄在 100一299年。 名木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外历代名人栽植的树木。 第五条古树名木由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普查、确认、定级,经鉴定列为古树名木的,林业主管部门应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档案,发布保护公告,悬挂保护牌。古树名木群可设立保护小区。 第六条古树名木普查以县(市、区)为单位,逐村、逐单位、逐株进行现场调查,填写调查表和树种鉴定表,统一登记、鉴定分级、编号造册,制作完整的古树名木档案,实行计算机动态监测管理。 设区市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汇总制作本市古树名木档案。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制作全省古树名木档案。 第七条国家一级古树名木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汇总。确认后,报省级人民政府或由省人民政府授权公布保护;其余古树名木由市、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汇总确认后,报相应的人民政府或由其授权公布保护。

园林绿化管理系统

常州市园林绿化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系统功能概述 1. 基础数据的管理 提供海量地形数据管理功能,方便快捷实现地形图数据的查询、检索以及输出。 图形输入 图形编辑 图形输出 图库管理 数据转换 2. 园林专题录入、编辑 系统提供丰富、便捷的录入及编辑工具,进行园林信息数据的录入及编辑。 区编辑平滑 底图提取区 专业数据编辑 3. 园林绿化信息查询统计 实现了对园林各项数据的查询、统计、量算、定位、三维观察、图形输出、多媒体管理等多方面的管理。 查询 统计 定位 三维观察 4. 园林绿化信息管理 管理维护 设施管理 地下管线管理 打印输出

5. 园林绿化拆迁成本核算 通过道路中线、道路边线,分析出拆迁的范围,为建设项目审批提供更科学的依据,提供辅助决策。 统计任务量 成本核算 数据分析 效益评估 6. 园林工程建设管理 提供了将园林工程资料利用GIS形式进行管理,通过查询绿地或其他设施,从而调用起相关的工程资料。 图形化工程档案管理 调用工程资料 工程进度的管理 7. 园林绿化养护规程管理 提供了绿化养护规程库、病害规程库、虫害规程库,为植物的绿化养护提供了有利的参考。 日常养护信息的录入 日常养护信息查询 日常养护信息统计 日常养护信息图文显示和输出 8. 园林绿化行政许可管理 通过业务的流程,实现了园林绿化各类行政许可事项的管理。 行政许可事项管理 9. 园林绿化企业信息库管理 提供了整个城市的绿化企业的信息资料,为了解绿化的企业提供各种资质和规模提供了参考。 资料查询 资质调查

10. WEBGIS信息发布 实现了园林信息Internet发布功能,用户通过浏览器可以直接访问园林系统的主页,浏览园林图形信息。 浏览图形 信息查询 信息编辑 地名定位 网上办公 https://www.doczj.com/doc/7b14284765.html,/docc/MapGIS%D4%B0%C1%D6%C2%CC%BB%AF%D0%C5%CF %A2%CF%B5%CD%B3.html?ClassId=0&Nid=355 https://www.doczj.com/doc/7b14284765.html,/czjggw/InfoDetail/?InfoID=185b0401-7842-4553-be47-836470af04b c&CategoryNum=008007 应用系统框架图

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doc

附件 2. 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 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结合全国古树名木资源的实际情况, 制定《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 以下简称《规范》) 。 第二条古树名木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我国古树名木资源 总量、种类、分布状况、生长情况,单株古树名木树种、树龄、 保护级别、生长地点、生长环境、生长状况、养护管理等数据和 照片资料,掌握了解古树名木的生态、科研、人文、地理、旅游 等方面价值,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中的经验和存在问题,为制订古 树名木保护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规划设计及养护管理措施提供 科学依据。 第三条古树名木范畴:一般系指在人类历史过程中保存下来 的年代久远或具有重要科研、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古树是指 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珍贵、稀有的树木和具有历史 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 东北内蒙古国有原始林区、西南西北国有原始林区,国家级 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生长的古树名木,不纳入普查建档范围。

第四条古树分为一、二、三级,名木不受年龄限制,不分级。古树名木的分级标准及鉴定执行《古树名木鉴定标准(试行)》。 第五条普查的主要任务 全面系统地查清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总量、种类、分布、生长 状况等情况;建档立案,形成完整的文字、影像、电子资源档案; 建立全国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健全古树名木的动态监测体系,对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生长情况、保护现状等进行动态监测和 跟踪管理、定期报告。 第六条组织领导 古树名木的普查建档工作由各级绿化委员会统一领导。各级 绿化委员会要成立古树名木普查领导小组,成员由有关部门负责 同志组成,其办公室设在同级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内,负责统筹协 调本地区各部门开展普查工作。 第七条建档管理 普查结束后,普查结果须经普查领导小组审定,并形成完整 的古树名木资源文字和电子档案。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保护重要生物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所称的名木,是指树种稀有珍贵或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研究价值和重大纪念意义的树木。 第三条本县行政区域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县绿化委员会负责本辖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 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县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财政、规划、建设、环保、旅游、文化、市政等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围协同做好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 第五条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遵循属地原则,坚持专业保护与公众保护相结合、定期养护与日常养护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古树名木保护的宣传教育,鼓励和支持古树名木保护的科学研究。对在古树名木保护、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方面成绩显着的单位和个人,由县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古树名木的义务,不得损害和自行处置古树名木,对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有批评、劝阻和举报的权

利。 第二章调查公布 第八条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全县围的古树名木进行资源普查,建立资源档案;对古树名木集中的群落,建立古树名木保护小区;对分散的古树名木进行登记、拍照、编号。 单位和个人向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未登记的古树名木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建立资源档案。 第九条古树实行三级保护: (一)树龄在500年以上的由省人民政府公布实行一级保护; (二)树龄在300年至499年的由市级人民政府公布实行二级保护; (三)树龄在100年至299年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公布实行三级保护。 古树名木由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报请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有关鉴定标准和鉴定程序组织鉴定。 第三章保护管理 第十条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古树名木保护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古树名木的日常养护费用由养护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承担。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分别对一级保护古树和名木、二级保护古树、三级保护古树的养护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给予适当补助。 第十一条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制定古树名木养护技术规。

广东古树名木普查操作细则-广东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

广东省古树名木普查工作 操作细则 广东省绿化委员会 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二〇一六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一条目的任务 (1) 第二条工作依据 (1) 第三条调查范围及内容 (2) 第四条调查方法 (2) 第五条工作流程 (3) 第六条调查时间 (3) 第七条人员资格 (4) 第二章技术标准 (5) 第八条术语定义 (5) 第九条古树分级 (5) 第十条名木范畴 (6) 第十一条古树名木现场鉴定 (6) 第十二条地形因子 (9) 第十三条古树名木特征代码编制 (10) 第三章准备工作 (12) 第十四条组织准备 (12) 第十五条技术资料准备 (12) 第十六条物资仪器工具准备 (12) 第十七条技术培训 (12) 第四章调查工作 (13) 第十八条每木调查 (13) 第十九条古树群调查 (17)

第五章资料汇总 (20) 第二十条县级资料汇总 (20) 第二十一条市级资料汇总 (20) 第二十二条省级资料汇总 (21) 第六章质量管理 (22) 第二十三条管理制度 (22) 第二十四条质量检查 (22) 第二十五条质量要求 (22) 第七章普查成果 (24) 第二十六条普查成果统计表 (24) 第二十七条古树名木分布展示图 (24) 第二十八条信息管理系统 (24) 第二十九条普查成果 (24) 附表一古树名木每木调查表 (26) 附表二古树群调查表 (27) 附表三古树名木树种鉴定表 (28) 附表四古树名木清单 (29) 附表五广东省市县(区、市)古树名木分类株数统计表 (30) 附表六广东省市县(区、市)古树名木名录 (31) 附表七广东省市县(区、市)古树名木分树种株数统计表 (32) 附录一古树名木鉴定意见书 (33) 附录二古树名木编号方法 (34)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某某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本县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的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某某县城市管理办法》、《某某省珍贵树种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某某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某某县行政区域内的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的保护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所称名木,是指树种珍贵、稀有的,或者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研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所称古树后续资源,是指树龄在70年以上100年以下有保护价值的树木。 第四条县林业和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统称县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县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全县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规划区外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保护管理,县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保护管理工作。 规划、住建、农科、水务、环保、民族宗教和旅游等有关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配合实施本办法。 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及古树后续资源名录由县人民政府向社会公布。县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及古树后续资源的调查登记、鉴定分级,并建立档案、设立标识。 第五条县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古树名木专项保护规划,加强对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组织开展对古树名木的科学研究,推广应用科研成果,宣传普及保护知识,提高保护和管理水平。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及其保护设施的义务,有权制止、检举和控告损伤、破坏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及其保护设施的行为。 第七条对养护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成绩显著的单位或者个人,有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八条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按下列规定实行分级保护: (一)名木及树龄在300年以上的古树实行一级保护; (二)树龄在100年以上300年以下的古树实行二级保护; (三)古树后续资源实行三级保护。 二级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由县人民政府确认公布并报省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一级古树名木报省人民政府确认公布。 第八条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规划等相关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划定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的保护范围: (一)古树名木木的保护范围不小于树冠垂直投影外5米; (二)古树后续资源的保护范围不小于树冠垂直投影外2米; (三)成群落生长的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其保护范围有县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划定。 第九条市、县(市)区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当至少每5年组织一次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普查,根据普查建档技术规定进行调查登记、鉴定分级、建立档案。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普查情况向社会公布。 第十条市、县(市)区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保护管理专项经费列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用于对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的专业养护、保护设施的修建维护。鼓励单位和个人以捐资、认养等形式参与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的养护。

扬州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报告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b14284765.html, 扬州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报告 作者:陶若诚宋婧思涂海霞韩水李颖 来源:《绿色科技》2014年第04期 摘要:通过田野调查,记录了扬州市区(不舍各县市)古树名木一段时期内的生存现状,并对所掌握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对出现的问题和隐患开展了解决方法的探讨,为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及采取措施提供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古树名木;生存现状;资源;扬州市 中图分类号:S7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4-0120-05 1、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时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于2000年颁布了《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其中对于古树名木有明确的定义:“本办法所称的古树,是指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树木。本办法所称的名木,是指国内外稀有的以及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及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可以说,凡符合下列鉴定标准之一者,即可认定为古树名木:存活一百年以上的树木;优树、稀有珍贵树以及对植物区系分布具有标志作用的树木;选种、育种、引种驯化成功,有重要经济或观赏价值的第一代树种、变种或品种;在风景点起重要的点缀作用,或由名人种植、赠送、题咏以及与传说典故有关的树木;由外国政府、有影响的团体、著名人士种植或赠送的树木;有特定纪念意义的树木。 作为拥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扬州的古树名木并不少。根据2011年6月的调查结果,扬州市区(不含各县市)共有古树名木448棵,在江苏省内仅次于南京和苏州,位列第三。 为加强对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保护国家重要生物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结合扬州市的实际情况,扬州市政府于2008年11月19日出台了《扬州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扬州市的古树名木和后续资源的保护及管理给出了具体的条款。 2、扬州市古树名木生存现状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东经119°26’,北纬32°24’),长江下游北岸,下辖地区包括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和宝应县、仪征市、高邮市等3区1县2县级市,全市总面积为 6634km2。扬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受季风环流影响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4.8℃,全年无霜期平均220d,全年平均日照

古树名木监测系统

古树名木监测系统 一、项目背景 古树名木是城市绿化、美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科学,历史和观赏价值。有些树木还是地区风土民情,民间文化的载体和表象,是活的文物,它与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和自然界历史变迁有关,是历史的见证。因此,古树对于考证历史、研究园林史、植物进化、树木生态学和生物气象学等都有很高的价值。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界中许多野外名贵植物被频繁应用于商业、医药等各类行业,过度砍伐已致使其种类与数量急剧减少,有的甚至濒临灭绝,严重影响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所以各地根据地理气候环境特征,兴建许多林木覆盖率较高的园林,引进一定类别的名贵树种,精心栽植并人工构建其适宜生长的生态环境,培育这些树种,以及对一些保存下来的古树名木进行集中的管理,积极挽救一些濒临灭绝的珍贵树种。 二、系统概述 古树名木监测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监测系统、网络传输、数据平台。监测系统由土壤参数以及各种监测参数和数据采集单元(遥测终端)组成;数据采集单元(遥测终端)所采集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北斗/2G/3G/4G/NB-IoT)传送到指定的信息中心,数据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然后在展示平台中直观的将数据展示出来,实现了对园林古树名木的科学管理。 三、系统拓扑图

四、系统功能 1、生长状态实时查看、坐标定位、养护信息维护。 2、砍伐预警、倒伏预警。 3、二维码信息展示。 五、平台概述

古树名木在线监测信息化平台利用计算机对遥测数据快速处理和加工成各种数据报表,及时向园林管理人员提供信息服务,并提供相应的管理支持。 1)中心平台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云服务器、平台软件、数据库服务器主机:阿里云平台 平台软件:古树名木在线监测 数据库:mysql数据 2)利用GIS技术展示了古树名木的基本信息,同时刷新前端传感器回传的实时数据,为养护人员及时提供了大量的参考信息,并且能够及时的进行处理。点击平台的相应得坐标能够展示其具体信息,如:照片、品名、地址、参数、养护责任人、养护记录等。 3)平台可将日常回传参数以及日常维护的数据导出生成各种数据表,可以以年月日为时间坐标,结合养护人平时的巡查,可分析导出存活率、偷盗率、倒伏率、品种数量等综合报表,为管理决策提供准确数据。 4)每一颗古树上都有二维码标签其有如下功能: 1、养护人员能够及时通过移动端上报其养护记录。 2、游客能够及时的了解到古树名木的各种基本信息,养护记录。加强普通市民对于古树名木的知识普及。 六、场景应用 1、城市园林古树名木管理 2、植物园古树名木管理 3、植物研究所生长环境监测

2 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试行

附件2: 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结合全国古树名木资源的实际情况,制定《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第二条古树名木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我国古树名木资源总量、种类、分布状况、生长情况,单株古树名木树种、树龄、保护级别、生长地点、生长环境、生长状况、养护管理等数据和照片资料,掌握了解古树名木的生态、科研、人文、地理、旅游等方面价值,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中的经验和存在问题,为制订古树名木保护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规划设计及养护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条古树名木范畴:一般系指在人类历史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年代久远或具有重要科研、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古树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珍贵、稀有的树木和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 东北内蒙古国有原始林区、西南西北国有原始林区,国家级

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生长的古树名木,不纳入普查建档范围。 第四条古树分为一、二、三级,名木不受年龄限制,不分级。古树名木的分级标准及鉴定执行《古树名木鉴定标准(试行)》。 1 第五条普查的主要任务 全面系统地查清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总量、种类、分布、生长状况等情况;建档立案,形成完整的文字、影像、电子资源档案;建立全国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健全古树名木的动态监测体系,对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生长情况、保护现状等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定期报告。 第六条组织领导 古树名木的普查建档工作由各级绿化委员会统一领导。各级绿化 委员会要成立古树名木普查领导小组,成员由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其办公室设在同级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内,负责统筹协调本地区各部门开展普查工作。 第七条建档管理 普查结束后,普查结果须经普查领导小组审定,并形成完整的古树名木资源文字和电子档案。

上海市开展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实施细则

附件2 上海市开展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实施细则 依据国家林业局2016年10月颁布的《古树名木鉴定规范(LY/T 2737-2016)》、《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LY/T 2738-2016)》等技术规范,以及《全国绿化委员会关于开展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的通知》(全绿字“2017”2号)、《上海市开展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和《上海市古树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条例》的要求,结合本市古树管理实际制定本普查工作实施细则。 一、普查分工 (一)市普查工作领导小组 1、制定全市普查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 2、组织普查工作集中培训; 3、指导协调全市的普查工作; 4、抽查核实各区普查情况; 5、组织对全市古树名木的鉴定; 6、组织对全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的确认; 7、对全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数据录入全国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并报送全绿委。 (二)区普查工作领导小组 1、制定本区普查实施方案;

2、成立若干普查小组,每个小组由2名技术人员组成; 3、组织对本区古树名木资源和古树后续资源的现场普查; 4、成立古树后续资源鉴定小组,组织对本区内古树后续资源的鉴定; 5、汇总普查的古树名木资源数据和古树后续资源数据,对数据进行审查后每月报市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6、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经市确认后,负责落实管养责任,建立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档案; 7、对全国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内数据进行日常维护。 二、普查鉴定方法 (一)普查方法 采取现场地毯式调查方式,分片包干,逐村、逐单位、逐株进行全覆盖实地实测,不留死角。普查小组依据现场情况,判断树木是否达到古树或古树后续资源的树龄标准或是否达到名木要求,达到的测定树木本体数据,调查相关情况,如实填写《古树名木每木调查表》(见附表1)或《古树后续资源每木调查表》(见附表2), (二)鉴定方法 采取现场鉴定方式,按照古树名木或古树后续资源的现场鉴定要求,鉴定小组对普查小组报送的每木调查表进行现场核实,并填写《古树名木鉴定意见书》(见附表3)或《古树后续资源鉴定意见书》(见附表4)。

古树名木管理系统

工程学院国脉信息学院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实验报告 题目:城区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1)班 学号: 姓名: 成绩: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1年 4 月 20 日

四、系统结构图 五、功能模块说明 古树名木信息的录入、查询、修改、删除模块如下:1)、列表模块2)、录入模块 3)查询模块 4).

*城区信息模块与古树名木养护信息的录入、查询、删除模块雷同。 六、运行情况 1)、主菜单

一、课程设计目的 1)对C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2)提高程序设计的能力 3)提升对于较大程序的抽象分析设计能力 4)学习调试和测试的技巧 二、课程设计内容 1)熟悉C实验环境,按给定的上机步骤练习完成; 2)熟悉C程序的编辑,编译,链接和运行的过程。 3)编译一个应用系统程序,形成一个软件系统。 三、数据结构设计及用法说明 1、本程序使用到了三个struct,分别是 (1)struct tree/*古树名木养护信息*/ { char number[5];/*编号*/ char area[10];/*区号*/ char name[100];/*树名*/ char xueming[100];/*学名*/ char branch[100];/*科属*/ int age;/*树龄*/ char day[11];/*确认时间*/ int rank;/*保护级别*/ char place[100];/*栽植地点*/ }tree[MAX]; (2)struct city/*城区信息*/ { char cityarea[7];/*区号*/ char areaname[20];/*区名*/ char management[30];/*主管部门*/ char address[30];/*地址*/ char tel[13];/*电话*/ char worker[20];/*负责人*/ }city[MAX]; (3)struct protection/*古树名木养护信息*/ { char cityareas[7];/*区号*/ char treenumber[5];/*古树名木编号*/ char protecter[30];/*养护人*/ char data[11];/*养护日期*/ char measure[30];/*养护措施*/ char state[20];/*生长状况*/ }pro[MAX]; 2、本段程序在main函数中嵌套了所有子函数,包括“void Input();/* 古树基本信息录入*/”、“void Display();/*古树信息浏览*/、“void Find();/*古树信息查询*/”、“void Modify();/*删除*/”、“void Change();/*修改*/”、“void Inputcity();/* 城区信息录入*/”、“void Displaycity();/* 城区信息浏览*/”、“void Changecity();/* 城区信息修改*/”、“void Inputprotection();/* 养护信息录入*/”、“void Displayprotection();/* 养护信息浏览*/”、“void Changeprotection()/*修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