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秋节传统习俗

中秋节传统习俗

中秋节传统习俗
中秋节传统习俗

中秋节传统习俗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有以下几种传统习俗:

1、赏月

中秋赏月是中秋节的传统项目之一,《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至唐宋时期,赏月之风更加盛行,关于中秋的诗词也层出不穷,包括辛弃疾的《木兰花慢中秋》,苏轼的《水调歌头》。东京梦华录》更有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2、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3、赏桂花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4、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5、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6、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

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7、吃南瓜

江南农村许多地方都有八月半吃南瓜糯米饭的风俗。相传很久以前,南山脚下有一个美丽的姑娘黄花。八月十五那天,她在山上的杂草丛中发现两只扁圆野果,采了回来,煮给父母吃,因连年灾荒而卧病在床的二老吃了这香喷喷、甜滋滋野果后,病体竟渐渐地好了。因此瓜是从南山采来的,后来人们就称其为南瓜,到了中秋总要以各种烹饪方法尝尝它。

8、舞火龙

舞火龙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代表地是广州市白云区石马村、清湖村、平沙村、夏茅村、大朗村、江村村。据说舞了火龙后可以趋吉避凶,风调雨顺。以前用稻杆扎成龙头、龙身的形状,插上燃着的香,由青壮小伙子赤膊上阵,挥舞舞动。现代以藤草、榕树叶等制成,一般龙头约50公斤。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

9、观潮

中秋观潮的习俗由来已久,"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以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大赋中就有了相当说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条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的时候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巅峰。

10、祭月

中秋节源自古代对月神的祭祀,它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祭月,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祭礼之一。早在周朝,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描述了中国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中秋节资料:风俗习惯

中秋节资料:风俗习惯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以下是为您整理的中秋节资料:风俗习惯,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实用资料栏目查看。 传统活动 祭月、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习俗,今天就和来看看中秋节的习俗都有哪些。 每逢中秋来临,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赏月谈月也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 追溯中秋赏月的来历,据《长安玩月诗序》载:“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也就是说,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间,故曰:“中秋”。为何人们钟情中秋赏月呢?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瑶台宝鉴,宜挂玉宇最高头;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虚一色。万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风露助清幽。” 从时令上说,中种是“秋收节”,春播夏种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该收获了,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这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描绘。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这一天,“秋分”这个季节在八月内每年不同,所以秋分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逐渐约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秋季地球与太阳的倾斜度加大,华夏大地上空

的暖湿空气逐渐消退,而此时,西北风还很微弱。如此,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即显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是赏月的最佳时节。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据宋朱翌《曲消旧闻》说:’中秋玩月,不知起于何时?考古人赋诗,则始于杜子美。”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王建有诗云:“月似圆盛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徐凝的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据《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我连坐至晓”。《新编醉翁谈录》记载:“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

中秋节的风俗作文范文10篇

中秋节的风俗作文范文10篇 月饼飘香,温馨味道细品尝;团圆飘香,合家美满共吉祥;快乐飘香,笑意盈盈幸福长;祝福飘香,中秋愿你永安康!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的中秋节的风俗作文范文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中秋节的风俗范文一 昨天早上下了一场雨,所以担心今天要是下雨就看不了圆月了。还好,今天一直都是艳阳高照。下午五点半多,太阳就早早的下班了,或许是赶着去博饼吧,而月亮则隐隐约约显现在东方,而妈妈还在忙活着,要祭拜祖先,拜菩萨等一些本地的中秋节风俗。 说到中秋节,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博饼了。我以前的博饼记录真是惨不忍睹:年年和一秀过不去。六年级的时候好不容易才博到了对堂,可惜奖品已经拿完了……前几天班级组织的博饼比赛也是如此,“非常幸运”的博到了两个二举,然后有是连续的一秀。当我听到第二小组竟有人博到俩状元,气得咬牙切齿。 抱着一种“雪耻”的心态,我对今天的博饼是志在必得,命运女神总会眷顾我一次吧,我信心满满的想:今天肯定是我的幸运日,说不定可以咸鱼大翻身,八月十五的大状元!越想越美。 吃完晚饭,博饼就开始了。经过“剪刀”“石头”“布”后,确定了顺序:妹妹先,然后是妈妈,接着是小媛,最后才是我,妹妹一把抓起骰子,“咚”的投进瓷碗,我一看,哇一开始就是二举!妹妹喜滋滋的拿走QQ糖。小媛也还行,一秀啦,马马虎虎的。妈妈不怎么在意,只是陪我们玩玩的。轮到我了,“状元吧,来个开门红!”猛地把

骰子往碗中掷,看着骰子在碗中旋、碰撞、落定。“啊,是一秀哦!”妹妹“惊喜”的叫道,还朝我挤眉弄眼的,我狠狠瞪了她一眼。 十几分钟过去了,骰子在我们手中轮流。而我竟包了奖品的一半——一秀的奖品!太不可思议了。妹妹幸灾乐祸的看着我,她又博到了三红。我赌气的拿起骰子往瓷碗里一摔。“没有。”妈妈看完数对我说,就在妹妹准备拿起骰子时,我突然按住她的手,着急的说:“等等,你们看,四个‘六’,两个‘四’,规则不是说:四个一样的数除‘红四’外即四进,耶!我博到了四进噢!” 一直到九点多了,妈妈说:“时间不早了,明天还要上学,收起来吧。”我们才余兴未消的离开了。我和妹妹一脸坏笑的互相说道“你运气真烂。”“是么,你也没好到哪里去。”“敢不敢再跟我比啊?”“好啊,明年一定赢你。”…… 窗外,皓月当空。 中秋节的风俗范文二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市场里有各式各样的月饼、柚子,看了就口水直流,妈妈买了好多好多,我既高兴又兴奋! 中午,爷爷、奶奶、姑姑、姑夫、阿姨、表哥、表妹、表姐、表弟、堂哥及堂姐们,全都回来看我们了!还带了许许多多的礼盒,当然少不了应节的柚子和月饼喔!难得看到全家大大小小此时相聚在一起,真令人开心,更倍觉温馨万分! 到了下午约六时许,大家匆匆忙忙地准备烤肉用品,当然!我也不例外啰!此时的我,极尽地表现出“小帮手”的功夫,从准备用品

中秋节有哪些传统风俗

中秋节有哪些传统风俗 中秋节自古以来就有的,它有许多的习俗活动哦,吃月饼是大家都知道,那么除了月饼还有什么呢?下面是分享的中秋节的传统风俗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1、吃月饼 据现有记载,吃月饼的习俗最早源于唐代,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其美味可想而知。 2、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在月下,设大香案,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全家有多少人就切成多少块。 3、赏月 赏月来源于祭月,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俗。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才盛行开来。待到宋时,便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宋人赏月多感物伤怀,

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 4、燃灯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可见,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5、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代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中观潮记载表明,在宋代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巅峰。 6、玩兔儿爷 兔儿爷是一种泥塑玩具,人形而有兔嘴兔耳,是中秋节期间给孩子们玩耍娱乐的。如今,很少在市面上见到兔儿爷了,是作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馆之类的地方展览,或者在工艺品商店里出售。 7、走月 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泛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这种中秋活动称为“走月”。旧时南京人“走月”还有一种特殊的祈盼之举:凡没生儿子的已婚妇女,

关于中秋节传统习俗大全

关于中秋节传统习俗大全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悲欢离合”,下面是小编收集推荐的关于中秋节传统习俗,欢迎阅读参考。 中秋节习俗 祭月、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 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

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关于中秋节民俗介绍

关于中秋节民俗介绍 篇一:案例:“中秋节”探究 传统节日教育案例:“中秋节”探究 一、[精彩瞬间] 首先,请看几个同学有关中秋节食俗的电话采访的精彩瞬间: 电话采访记录1: 同学a问舅妈:上海人中秋节喜欢吃苏式月饼,还吃芋艿头沾糖、煮毛豆节、煮花生,并且有的还以桂花蜜酒佐食。那你们浙江杭州中秋节吃什么? 同学a的舅妈回答:莼菜是我们杭州中秋家宴和八月时令菜羹。莼菜又称马蹄草、水菜,是水生宿根生叶草植物。莼菜的根、茎、叶不仅碧绿清香,鲜嫩可口,而且营养丰富。莼菜为春、秋二季皆可摘取,但以秋莼为多为好。杭州的莼菜鲈鱼烩之所以成为中秋家宴上的菜肴,不仅仅是因为这一时节的莼菜鲈鱼好吃,更是因为晋代张翰借思乡的“莼菜、鲈鱼”,弃官返回故里的史实,这一故事不仅成为千古美谈,并使莼菜成为思乡的象征。 同学a:舅妈,你的介绍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谢谢你。再见!同学a的舅妈:不用谢,再见! 电话采访记录2: 同学b问叔叔:你们四川人中秋节吃什么? 同学b的叔叔回答:我们四川人除吃月饼外,也在中秋节杀鸭

子、吃麻饼、蜜饼等。在我们川西地区,烟熏鸭子是中秋节必备佳品,因那时当年生鸭已长大,肥瘦适宜。师傅选当年生的仔鸭,宰杀后褪尽羽毛,开膛取出内脏,洗净后,去翅尖、鸭脚,加盐码味腌渍一夜后,入沸水中略烫至皮紧,捞出抹干水分,置熏炉中,用稻草烟熏至呈茶色,出炉放入卤锅中卤熟,食时改刀装盘,色泽金红、肉质细嫩、烟香浓郁的烟熏鸭即成。制作烟熏鸭,卤水的调制极为重要。卤水要用老卤,每次卤时加入适时的香料,食盐、糖色,卤制时要用重物将鸭子充分压入卤水中,卤制时间一般以20分钟左右为宜,时间过长鸭肉质老,影响质量和口感。 同学b:叔叔,你说的烟熏鸭子太棒了,你就给我邮寄一个过来吧!我先谢你了。同学b的叔叔:好的,你就等着吧,我马上给你搞一个。 同学b:叔叔再见! 同学b的叔叔:好,再见! 电话采访记录3: 同学c问外婆:你们广东潮汕人中秋节节吃什么? 同学c的外婆:我们广东潮汕中秋美食品种颇多,这与潮人过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潮地气候、农事生产有很大关系。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糕饼类,潮汕各地月饼,甜的、咸的、荤的、什料的、多味的各式各样种类繁多。还有面饼、软糕、云片糕均为中秋节糕饼,为潮人送亲戚之佳品,可说潮人送月饼是睦亲的习俗;二是潮地中秋节季,天高气爽正是水果成熟之时,柚、柿、杨桃、菠萝、石榴、橄

2019年整理--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中秋节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中秋节 遥望明月共此时——亚洲国家中秋习俗集锦遥望明月共此时,欢度佳节同相知。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侨华人的传统节日。虽然同为中秋,但各国习俗不同,多样的形式一并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日本人中秋节不吃月饼在日本,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这一天同样有赏月的习俗,在日语里称为“月见”。日本的赏月习俗来源于中国,在1000多年前传到日本后,当地开始出现边赏月边举行宴会的风俗习惯,被称为“观月宴”。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虽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改用阳历,但是现在日本各地仍保留着中秋赏月的习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节还要举办专门的赏月会。越南中秋节儿童唱主角随着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临近,商家之间展开的“月饼大战”、“玩具大战”使越南各地的节日气氛尤显浓烈。与中国的中秋节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节是儿童唱主角。市场上口味各异的各式月饼、千姿百态的花灯、

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等节日食品、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的脸上溢满了对节日渴望。今年中秋节,首都河内的大小街道沿街摆卖月饼的店铺披红挂绿,上书“月饼”字样的大红灯笼高悬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种品牌的月饼摆满了货架。每年中秋节期间,越南各地都要举行花灯节,并对花灯的设计进行评比,优胜者将获得奖励。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还在节日期间组织舞狮,常在农历八月十四、十五两晚进行。当地人过节时或全家围坐阳台上、院子里,或举家外出到野外,摆上月饼、水果及其他各式点心,边赏月、边品尝美味的月饼。孩子们则提着各种灯笼,成群结队地尽情嬉闹。随着近年来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千年中秋习俗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许多年轻人在节日里或在家聚会、唱歌跳舞,或结伴外出游玩赏月,增进同伴之间的了解与情谊。因此,越南的中秋节除了传统的合家团圆之意外,正在增添新的内涵,逐渐受到年轻人的青睐。新加坡:中秋也打“旅游牌” 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对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向来十分重视。对新加坡的华人来说,中秋佳节是联络感情,表示谢意的天赐良机。亲朋好友、商业伙伴之间相互馈赠月饼,借此表示问候与祝愿。新加坡是一个旅游城市,中秋佳节无疑是一个吸引游客的绝好机会。每年中秋临近时,当地著名的乌节路、新加坡河畔、牛车水及裕华园等地装饰一新。入夜时分,华灯初上,整个大街小巷一片红彤彤的景象,令人心动。2004年中秋节,在新加坡河畔矗立着一盏长300米、高4.5米,耗资7万美元制作的祥云巨型龙灯。每当夜幕降临,喷着水的巨型龙

中秋节传统习俗(图文)

中秋节传统习俗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有以下几种传统习俗: 1、赏月 中秋赏月是中秋节的传统项目之一,《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至唐宋时期,赏月之风更加盛行,关于中秋的诗词也层出不穷,包括辛弃疾的《木兰花慢中秋》,苏轼的《水调歌头》。东京梦华录》更有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2、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3、赏桂花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

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4、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介绍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马上到来,今天我们就教大家一些“中秋节”相关词汇的英语说法。“中秋节”的英语名称是Mid-Autumn Festival。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中国人都会庆祝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 Every year, Chinese people celebrate the traditional Mid-Autumn Festival on the 15th day of the eighth month in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ar. 中秋节我国民间有家家吃月饼的习俗。美味可口的月饼象征合家团圆、欢聚。 It's traditional to eat moon cakes for the Mid-Autumn Festival. These yummy treats symbolise reunion and happiness. 如今,中秋节已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很多人会借中秋小长假探访亲朋好友。 Now, Mid-Autumn Festival is listed as an official holiday in China. Many people use this ‘mini-holiday’ to visit family and friends. 常用词汇: moon 月亮 Autumn 秋季 moon cake月饼 reunion 团聚 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节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ar 中国农历 official holiday 法定假日 Happy 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节快乐! What kind of mooncake do you prefer? 你喜欢吃哪种月饼? Mooncakes are to Mid-Autumn Festival what mince pies are to Christmas. 中秋节吃月饼就像西方人圣诞节吃百果馅饼一样,是必不可少的。 happy children's day!儿童节快乐!

中秋节的民俗礼仪.doc

中秋节的民俗礼仪 中秋节已经是我们不可或缺的节日。也是远在他行的人,最思念家乡的日子,更是期望团员的日子。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中秋节的民俗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中秋节的民俗礼仪 【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

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中秋节的民俗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且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吃月饼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中秋节」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中秋节」 以下是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中秋节」,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早在唐时中秋就正式成为节日,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2008年,中秋节与清明节、端午节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中秋节的命名来源于中国的农历,农历中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为它的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为“八月节”、“八月半”;又因八月十五的月亮要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亮,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以“月”为内容的,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等等。中秋节这一天的月亮格外晶亮、圆润,被人们看成是合家团圆的象征,因此,又被人们叫做“团圆节”。>>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 ·

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中秋佳节我国民间有家家吃月饼的习俗。中秋吃月饼,和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吃元宵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食俗。 至于中秋节食月饼这一习俗的形成则是在明代。明代文学家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写道:“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明代史学家沈榜在《宛署杂记》中描述北京中秋月饼盛况时写道“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饼中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书中还介绍了当时的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北京皇宫中供月使用的月饼“从下至上直径尺余,重有两斤。”后来随着历代 ·

中秋节的习俗500字

中秋节的习俗500字 导读:本文中秋节的习俗5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中秋节的习俗500字 范文一 中秋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起源于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一天,后羿遇到了西王母,就向她求来了一包长生不老药。第二天,后羿出去打猎,他刚走,坏心眼的逢蒙就拿着刀闯进屋子,他对嫦娥说:"快把长生不老药交出来!"嫦娥有急又怕,她一眨眼想到了一个主意,她拿出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一吞下药,身子立刻变得轻飘飘的向天上飞去,一直飞到月亮上。后羿回到家后,听说了这件事,他非常伤心,走到屋外,在夜里寻找嫦娥的身影。可他哪里都不见嫦娥,咦,月亮里有个晃动的影子——好像就是嫦娥。从那以后,每年的八月十五被定为中秋节。 在这一天,月亮又大又园,人们会在这一天回到家里和家人团聚。人们还喜欢在院子里摆上瓜果、点心、一边聊天,一边赏月。月饼圆圆的,像天上的月亮一样,象征着团圆,人们吃着香甜的月饼,思念着故乡和亲人。 这古老传统的影响下我国一直有这样的习俗每到中秋家家户户

都吃团圆饭,让许多亲朋好友在于今日又聚集在了一起,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这让许多在外地的人们又回到了温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温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年在外这使得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人们的"悲欢离合"这又让多少人痛心!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这都是千古绝唱!许多游子不都是用月来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感情、对亲人的关怀与思念吗!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拜月亭"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现在不也是有大多数部分的人围坐在桌前"吃饼赏月"吗! 范文二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由来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1、观潮: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2、燃灯: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3、猜谜: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4、吃月饼: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5、烧塔: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关于中秋节习俗范文

关于中秋节习俗范文 古代的中秋节有很多习俗,有的传承下来,有的已不多见,且看古 人是如何过中秋的;下面是有中秋节的习俗范文,欢迎参阅。 今天晚上,我在下面玩,突然看见月亮有点圆了,我又想到,我过了这么多中秋节,还不知道它的来历和习俗。 于是,我立刻上去让妈妈上网去查,查了之后,我才知道来历是: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十个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 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的传统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习俗是: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 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月都要举行迎寒和 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神像放在朝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祭月, 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好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有多少人,在 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我还学会了一首古诗,那就是《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声此夜不长好,明年明月何处看。 今天我不但学会了一首古诗,有知道了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真是高兴呀! 早在古代,我国人民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 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 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 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 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 以美貌着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 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 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 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 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 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 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 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在湖南的衡阳“中秋晚,有送瓜”一事。凡席丰履原之家,娶妇数年不育者,则亲友举行送瓜,先数日,于菜园中窃冬瓜一个,须 令园主不知,以彩色绘成面目,衣服裹于其上若人形。举年长命好 者抱之,“鸣金放炮,送至其家”年长者置冬瓜于床,以被覆之, 门中念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受瓜者设盛筵款待之,若再事然。妇得瓜后,即剖食之。俗传此事最验云“。在衡阳,凡是村里结了 婚没有生育儿女的人家,”只要人缘好,村里都会有人给他们“送子”。 在湖南的其他地区,也有以瓜送子的习俗,与衡阳类似、中秋节晚上,趁主人赏月不在屋时,要好的邻居就秘密地为他送子。送子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中秋节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中秋节 遥望明月共此时——亚洲国家中秋习俗集锦遥望明月共此时,欢度佳节同相知。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侨华人的传统节日。虽然同为中秋,但各国习俗不同,多样的形式一并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日本人中秋节不吃月饼在日本,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这一天同样有赏月的习俗,在日语里称为“月见”。日本的赏月习俗来源于中国,在1000多年前传到日本后,当地开始出现边赏月边举行宴会的风俗习惯,被称为“观月宴”。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虽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改用阳历,但是现在日本各地仍保留着中秋赏月的习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节还要举办专门的赏月会。越南中秋节儿童唱主角随着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临近,商家之间展开的“月饼大战”、“玩具大

战”使越南各地的节日气氛尤显浓烈。与中国的中秋节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节是儿童唱主角。市场上口味各异的各式月饼、千姿百态的花灯、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等节日食品、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的脸上溢满了对节日渴望。今年中秋节,首都河内的大小街道沿街摆卖月饼的店铺披红挂绿,上书“月饼”字样的大红灯笼高悬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种品牌的月饼摆满了货架。每年中秋节期间,越南各地都要举行花灯节,并对花灯的设计进行评比,优胜者将获得奖励。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还在节日期间组织舞狮,常在农历八月十四、十五两晚进行。当地人过节时或全家围坐阳台上、院子里,或举家外出到野外,摆上月饼、水果及其他各式点心,边赏月、边品尝美味的月饼。孩子们则提着各种灯笼,成群结队地尽情嬉闹。随着近年来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千年中秋习俗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许多年轻人在节日里或在家聚会、唱歌跳舞,或结伴外出游玩赏月,增进同伴之间的了解与情谊。因此,越南的中秋节除了传统的合家团圆之意外,正在增添新的内涵,逐渐受到年轻人的青睐。新加坡:中秋也打“旅游牌”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对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向来十分重视。对新加坡的华人来说,中秋佳节是联络感情,表示谢意的天赐良机。亲朋好友、商

关于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范文最新推荐------------------------------------------------------ 关于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2018年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内涵,想要了解中秋节的传统文化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关于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内涵 秋节的形成是古代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是中华民族渴望统一、团结心理路程的见证,是中华民族认同、沟通、凝聚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资源。 中秋节是人们的情感和自然现象结合得最紧密的节日,也是民族文化展现最丰富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的形成是古代人民的伟大创造,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节日民俗事象不断丰富,在中国人民的时间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今年全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前,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中秋节与春节、清明、端午、七夕、重阳一起被列为保护项目,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欢迎。 中秋节第一个特点是有强烈的民俗性。节日是人民情感的寄托,主要民俗事象(如吃月饼)具有不怕重复、发自内心、公众行为的特点。月饼形如圆月,是汉族与维吾尔、藏族、满族、蒙古族等制饼方法的融合,古代制饼业尊汉宣帝为饼师神,正是这一融合过程的写照。北京地区明清两代摆放拟人化的泥塑兔爷儿,既是祭拜的神,又 1 / 10

是时间性很强的儿童玩偶,反映了轻松欢乐的庆祝丰收的气氛。彝族舞蹈阿细跳月和蒙古族歌曲敖包相会是带有狂欢和男女相会的典型歌舞。 中秋节第二个特点是有浪漫的抒情性。中国人看月亮绝不是一个寒冷的星球,而是一个有男(吴刚)、有女(嫦娥)、有植物(桂树)、有动物(玉兔)、有宫殿(广寒宫)、有故事的神话世界。月亮是仙境,是与每一个人幸福相关的碧空明镜。月亮是人的朋友,可与人心灵沟通,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通过对月亮人性化的描写,反映了中国人民是一个多么富有想象力和浪漫情怀的伟大民族。 中秋节第三个特点是紧迫的时间感。俗话说年过中秋月过半,星期就怕礼拜三。意思是一过中秋就快到年终算总账的日子了,要抓紧时间完成今年该办的事。在古代北京,中秋还是一个结账的日子,是时间段落的标志,又叫节关,届时要清理债务。抖空竹是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北京空竹有单轮的,有双轮的。二轮相照,抖动起来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含意,激励人们珍视大好时光。 中秋节的第四个特点是温馨的骨肉情。花好月圆之夜,骨肉团圆之时。团聚、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因为家族生活的关系,中国人有很强的家族伦理观念,重视亲族情谊与血亲联系,形成了和平、和谐、和睦团圆的民俗心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家族团聚成

中秋节的风俗习惯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中秋节的风俗习惯-中秋节的风俗习 惯 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祭月、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中秋节中秋节 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中秋节的风俗习惯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

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民间拜月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