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病句修改题型及例题

中考病句修改题型及例题

中考病句修改题型及例题
中考病句修改题型及例题

专题导入

(一起来热个身吧!)

1.常见的病句类型

病句常见的类型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重复累赘、语序不当、不合事理、用词不当。其它病句还有关联词语误用、前后矛盾、句式杂糅、语句产生歧义等。

2.辨析病句

首先要明确语病的类别,主要是考纲中规定的七种类型。其次要掌握判别病句的常规方法。

①找出主干(紧缩法),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如果句子主干没问题,就应当检查修饰语(定、状、补)是否能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

②语感、逻辑。如果结构没问题,可体味句子的意思,情趣和表达习惯,看逻辑方面是否有问题,否定是不是太多,指代是否明确,是否有歧义,用词是否妥贴,是否重复,词序是否正确,修辞得当与否等等。

③看关联词语是否用得恰当。

④类比法。造出一些相类似的格式来同原句比较,以判断原句正误的一种方法。

知识典例

(下面可是黄金内容!)

句子成分分析法是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作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即用各种方法标出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分(定语、状语、补语)。

可以按照这个公式:[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谓前为[状]谓后〈补〉}

1、修改病句的原则和方法

1、原则:

以改通顺、改正确为原则,不作语言润色,可增(增加字词)、删(删去多余的字词)、调(调整字词顺序)、换(更换字词),但绝不能改变原意。

2、辨析病句方法:

(1)、读句子,明确错误的类型

(2)、找出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看是否有残缺,搭配是否得当. (3)、理清枝叶,定语,状语,补语是否恰当.

(4)、体味语境,看句子的语序是否合理,前后是否矛盾.

(5)、弄清关系,复句要看关联词语搭配是否得当.

(6)、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来意思基础上修改,这是根本原则.

2、几种务必注意的病句类型

1、“是”和“成为”要小心,前后是否一回事。“避免”“预防”“忌”“仿造”,看看是否说反了。

①秋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北京”是“季节”,搭配不当。应改为“北京的秋天”才对)

②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恼怒,二忌卧处当风,三忌吃得太饱。(“三忌”与后面的“忌”矛盾)

2、分数倍数要注意,减少不能用倍数;搭配介词要想清,是否意思有问题。

①今年增产50%,成本降低近两倍。(“降低两倍”不通)

②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10%。

3、“是否”“可否”“优劣”“好坏”“成败”含有两方面,不能呼应就出错。双重否定表肯定,多用一个又否定。

①有没有意志是成功的关键。(“成功”之前应加“能否”)

②新旧体制交替,不免不出现管理漏洞。(多了一个“不”,意思弄反了)

4、习惯错用的词:

“目的是为了”“大多以……为主”语意重复

①美国对伊进行军事打击的目的的为了摧毁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目的”与“为了”重复)

②这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大学里的青年师生为主的。(“以……为主”就含有“大多”的意思,属重复)

“约……左右”“近……左右”“余……左右”“达……多(以上)”“超过……以上”表意矛盾

③近一半左右的年青人不相信这个。(“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就是“不足”;与“左右”矛盾)

④载重量达十吨以上。(“达”指的是数量向上或向多达到的最高点,与“以上”矛盾)

⑤通过这次普法学习,使我增强了法制观念。(“通过”和“使”同时使用,把句子主语淹没了,应该去掉其中一个。)

3、链接中考

(一)、成分残缺:

【例】:通过医生的精心治疗,使他很快恢复了健康。

(主语残缺,删去“通过”或“使”。)

【例】:全校师生积极开展“献爱心”。

(句子后面缺少“开展”的宾语,可以加上“活动”一词。)

练习:

1、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2、通过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

3、蒙古地处蒙古高原北部,是个以畜牧业为主的。

4、北京申办奥运成功,我就萌发了学好外语,2008年去北京当个志愿者,为奥运服务。

参考答案:

1、缺主语,删除“对于”一词。

2、介词短语的乱用造成的主语缺失。删去“通过”或删去“使”。

3、缺少宾语。最后加上“的国家”

4、缺少宾语,最后加上“的想法”

(二)、语序不当: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2、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7、主客颠倒:

【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8、分句位置不当:

【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练习:

1、《新华字典》自1953年起,历经10余次大规模上百名专家学者的修订,成为迄今为止世界出版史上发行量最高的字典。

2、中国政府今年将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开创未来、珍视和平。

3、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答案:

1、语序混乱应该为“历经上百名专家学者10余次大规模的修订”

2、语序不当,“开创未来”和“珍视和平”互换。

3、“指出”与“纠正”互换

(三)、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

【例】: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4、主宾搭配不当:

【例】: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农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应将"国家"改为"行为)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练习:

1、他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

2、临近期末,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3、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

4、为加大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力度,学校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陶冶了情操,领会了做人、修身、行事的道理。

参考答案:

1、主谓搭配不当,把“眼睛”改为“目光”

2、学习态度不能用提高,可改成“端正”或“改进”。

3、“加强……水平”动宾不搭配。改为“提高…水平”

4、搭配不当,“采取”应改为“开展”

(四)、成分赘余:

【例】:刘老师把这次团队活动的具体详情都告诉了大家。

(“具体”与“详”重复。)

【例】:李大爷老了,头上的头发全白了。

(头发不在头上在哪里呢?可见“头上的”三个字是不必要的,否则罗嗦。)

练习:

1、颜真卿、东方朔、董仲舒的故事,让德州这个城市充满了传统文化的色彩无比丰富。

2、他越唠唠叨叨没个完,他女儿更不爱听他的。

参考答案:

1、删去“无比丰富”

2、删去“没个完”

(五)、否定不当:

【例】: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忌”就是“不能”,后三句中的“不”应该去掉,否则意思完全相反。)【例】:为了避免今后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应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这句话中的“避免”“不发生”就是“发生”,意思完全相反,应去掉副词“不”。) 练习:

1、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900万,避免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死亡。

2、好的经验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落实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和引导,防止不被用歪了。

3、劝阻青少年戒烟,对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1、“避免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死亡”意思表达相反,应去掉句中的“不”。

2、“防止”本身含有否定,后面不再用否定词,故去掉“不”

3、“劝阻”“戒烟”,把意思说反了。把“戒烟”改为“吸烟”。

(六)、误用歧义:

【例】:这辆自行车没有锁。

(这句话可以理解成“车没有配锁具。”也可以理解为“车没锁起来。”) 【例】:做手术的是他的父亲。

(“做手术的”人可是医生,也可指病人。)

练习:

1、今年春季的降雨量与往年相比减少了一倍多,抗旱保苗成为农业生产的当务

之急。

2、近日,我国东部地区持续雾霾天气,局部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达到6级,山东和江苏的部分地区的高速公路被迫关闭。

参考答案:

1、“减少”等不能用倍数,将“一倍多”改为“一半”

2、改为“山东和江苏两省的部分地区的高速公路被迫关闭”

(七)、前后矛盾:

【例】: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前半句讲“胜败”,后半句只讲“胜”,两面对一面,不一致,应改为“是队员们能否齐心协力”)

【例】:“五四”征文稿件的字数不要超过1000字左右。

(“不要超过”和“左右”前后矛盾。)

练习:

1、能否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2、未来5年,我国出境游客数量将达到5亿人次左右,周边国家将率先受益。参考答案:

1、去掉“能否”

2、前后矛盾,“达到”表示至少有5亿人次,而“左右”表示在“或超过5亿人次,或低于5亿人次”。

(八)、用词不当:

【例】:我忽然感到她是个很智慧的人。

(名词“智慧”误用为形容词,可改为“有智慧”或“聪慧”)

【例】:小王经过三年的艰苦拼搏,中考取得了优异的成就。

(“成就”词义过重,改为“成绩”)

练习:

1、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2、挖土方开始了,我们的任务和工期都十分艰巨和紧张。

?3、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4、英雄们把红旗和胜利插上了敌人的阵地。

参考答案:

1、“月光”无法与“发出沙沙的声响”相搭配。

2、应该分开说:“任务沉重,工期紧张。”

3、“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4、这里用“把”字结构将“插”的宾语“红旗和胜利”提前了,“红旗”可以插,“胜利”怎么插?

强化练习

(来试试你的身手吧~)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B.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C.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D.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白衣天使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在广大人民心中传扬。

B.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C.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已的家园一一地球。

D.那蝉声在晨光之中非常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把北山建设成省级森林公园,是当地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

B.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B.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C.就目前来讲中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还确切地需要大大提高。

D.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

5、下面四个都是病句,其中只有一句有成分残缺的毛病,请选出来( )

A.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

B.欢乐的歌曲响彻了大江南北。

C.我们认真倾听了他那慈祥的面容和感人的报告。

D.连绵不断的小雨似瓢泼一般倾泻而下。

参考答案:

1、C

2、C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用反选排除法,A句“事迹在心中传扬”主谓搭配不当,B句两个介宾短语连用使句了缺少主语,D 句“非常分外”两词意义重复,故C对。

3、A

4、A?理由是:B项属于杂糅.“人类面临着的两种挑战是……”与“人类面临的两种挑战来自……”两种句式杂糅,

改成:“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人类就一直面临着两种挑战,一是人类本身,一自大自然”

或者是“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人类就一直面临的两种挑战,一是来自人类本身,一是来自大自然”

C"厚厚的"是形容词“一叠”是数量词,还有一个“植物”共同修饰“标本”,做“标本”的定语.多项定语的顺序是“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指称或数量的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应该是“一叠厚厚的植物标本”

D典型的无主句,就是没有主语.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不可以做主语.这是典型的“介词结构取消了主语”

两种改法:一种是:“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

一种是: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我们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

5、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的语病类型的分析,常见的语病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A:成分残缺,在最后加“的物质”B:成分多余,把“左右”去掉。C:搭配不当,把“产生”改为“留下”。要求学生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识记常见的语病类型。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