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散热方法介绍

散热方法介绍

散热方法介绍
散热方法介绍

散熱方法介紹

形形色色的散熱方法介紹

风冷散热原理

风冷散热法是目前在计算机散热系统中使用得最普遍的方法,因为它具有简单易用的特点,一个风扇加上一个散热片就构成了一套简单的散热装置。电脑主机的三大件CPU、显卡、电源都默认使用风冷散热法。

工作原理:通过散热片与CPU的核心相接触将热传导出来,然后再通过风扇转动,来加强空气的流动,通过强制对流的方式将散热片上的热传至周围的环境。如下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优点: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安全可靠,技术成熟。

缺点:降温的效果有限,并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并且具有噪音,风扇的使用寿命也有限制。

主流产品:其中风冷也有采用普通铝制散热器、增强型铝制铜芯散热器和全铜散热器三种不同的材质,它们的造价、制造工艺、成本各不相同,因而效果也就有一定的差异。

热管散热器法

典型的热管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将管内抽成1.3×(0.1~0.0001)Pa的负压后充以适量的工作液体,使紧贴管内壁的吸液芯毛细多孔材料中充满液体后加以密封。管的一端为蒸发段(加热段),另一端为冷凝段(冷却段),根据应用需要在两段中间可布置绝热段。当热管的一端受热时毛纫芯中的液体蒸发汽化,蒸汽在微小的压差下流向另一端放出热量凝结成液体,液体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段。如此循环不己,热量由热管的一端传至另—端。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应用这种方法可以迅速地将热量从热管的底部导到热管的顶部,并且这种方法可以使热量不会在发热的部位堆积,而是均匀地散发到散热器的各个散热翅片上,极大地提高了散热片的导热性能。

优点:热管传热速度是铜的10倍意识,可满足所有CPU满负荷运行的散热要求,并且噪音低,使用寿命长,

缺点:价格昂贵,但相信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热管必将成为未来主流的散热器产品,是下一代散热器的首选技术。

水冷原理:

水冷散热的套件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吸热盒、微型液压泵。当开机加电时泵开始运转,液体也就开始流动。CPU吸热盒与CPU直接相贴,热量从金属表面传给液体,导热液体再把热量传给铜管散热器,最后由铜管散热器把热量散发出去。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优点:散热效果非常优秀,是风冷效果所不能比拟的。因为即使是散热效率最高的涡轮风扇的温度比它还要高10度呢;没有风扇,不会振动,所以不用担心CPU核心会被劣质风扇所产生的振动磨坏,非常安静。缺点:水冷系统要占用一定的空间,并且要准备一定的储水设备,如果一旦把储水设备弄翻了,后果将不堪设想;在电脑开机之前必须要把水泵的电源插上,要不然,CPU就要去直接“牺牲”;水冷价格偏贵,

一百多块也就勉强买个低端的吧。

现在已经有一些业界领先的厂商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取代水的冷却液,如国内的澳柯玛(现在的柯瑞沃),它已经获得了成功。

液氮OR干冰制冷法

液氮散热法是一件危险的东西(没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切勿轻易模仿),但是外国人们却热衷于此道。为了使CPU得到极至的速度,他们就敢用到液氮这种危险的东西。干冰和液氮制冷一样,都是利用相态变化来进行降温。不同的是相变系统制冷将整个相态变化过程包含在一个以压缩机为主体的模式组里(其实跟冰箱的道理是一样的),这样既解决了使用空间占用问题,也解决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安全问题毕竟,零下一百多度的液态氮,如果沾到了人的身上,嘿嘿!!那可不是好玩的。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优点:可以把温度降得非常低....零下一百多度。

缺点:会使主板结露,可能会造成短路;CPU脆性增大;有极高的危险性,会对人身安全造成伤害,适合骨灰级玩家。

半导体制冷片:

“N.P型半导体通过金属导流片链接,当电流由N通过P时,电场使N中的电子和P中的空穴反向流动,他们产生的能量来自晶格的热能,于是在导流片上吸热,而在另一端放热,产生温差”——这就是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原理。只要高温端的热量能有效的散发掉,则低温端就不断的被冷却。在每个半导体颗粒上都产生温差,一个制冷片由几十个这样的颗粒串联而成,从而在制冷片的两个表面形成一个温差。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利用这种温差现象,配合风冷/水冷对高温端进行降温,使得制冷片的散热效果出奇的好……但是让制冷片全速运作的前提是供电必须要稳定,也就是说你的电脑需要一个好电源,或者你需要为制冷片单独设立一个供电设备,这样额外的花费有增加了许多,而且如果高温端的散热不到位的话会适得其反。

优点:能使温度降到非常理想的室温以下;并且可以通过使用闭环温控电路精确调整温度,温度最高可以精确到0.1度;可靠性高,使用固体器件致冷,不会对CPU有磨损;使用寿命长;工作的时候不产生噪音。

缺点:CPU周围会结露,有可能会造成主板短路;CPU要做好保暖措施,因为温度太低,CPU的脆性增大;安装比较困难,需要一定的电子知识。

电采暖散热器技术性能指标及选用要求

电采暖散热器技术性能指标及选用要求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 路宾戴立生秦素梅张莓 摘要:本文介绍了电采暖散热器的定义和分类,提出了电采暖散热器的技术性能指标,指出在产品标准编制过程中所遇到的效率概念问题、产品节能问题、蓄热问题等,同时归纳总结了选用电采暖散热器的技术要点,特别提出了判别蓄热式电采暖散热器优劣的三个特性,为产品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电采暖散热器安全温度控制蓄热 1电采暖散热器的定义和特点 1.1电采暖散热器的定义和分类 电采暖散热器是一种以电为能源,将电能直接转化成热能,并通过温度控制器实现对散热器供热控制的采暖散热设备,散热器固定安装在建筑物内。电采暖散热器品种复杂,类型多样,总括来说可依据其放热方式、传热类型以及安装型式来进行分类,电采暖散热器按放热方式可以分为直接作用式和蓄热式;按传热类型可分为对流式和辐射式,其中对流式包括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两种;按安装型式又可以分为吊装式、壁挂式和落地式。 直接作用式电采暖散热器是在建筑物需要采暖时,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并将热能直接传到建筑物内的电采暖散热器。蓄热式电采暖散热器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通过蓄热介质进行储存,在需要时将所储存的热量对建筑物供热的电采暖散热器。对流式电采暖散热器中,空气在散热器内部形成流通通道,并布置空气进口和出口格栅,这也是对流式区别与辐射式的特点,自然对流通过热空气自然向上扩散,冷空气自然向下扩散形成对流换热,强制对流一般借助风机来实现空气的对流换热。 1.2与其它电采暖方式的比较 目前,市场上的电采暖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电热锅炉、电热膜、电热地缆、电取暖器、电采暖散热器等。 1)电热膜:此种供暖方式占用建筑物立体空间,安装空间比较大,不便于用户装修,舒适性差,热空气在上,易产生头热脚凉,而且不能在潮湿场合使用; 2)电热地缆:此种供暖方式同样占用建筑物立体空间,而且对地板、家具的材料和布置有特殊要求,升温时间长,温度反应速度慢,因而造成综合运行费用偏高;这种方式,对施工过程要求较高,造价偏高。电热地缆通常用在伴热系统或融雪。

太阳能集热器的设计与计算

华扬公司工程计算举例: 客户要求 1)、项目名称:河南郑州太阳能集中热水工程; 2)、用水类型:全天 3)、用水量:3吨/天 4)、用水方式:落水式 5)、辅助能源:电加热 设计气象参数依据 1)、河南郑州在我国为二等太阳能辐照度地区。太阳辐射强度高,但总量大,年辐射总量为 16.41 MJ/m2.a。 2)、郑州地理纬度为34°43′,东经113°21′左右; 3)、郑州地区全年自来水水温在5-12℃之间。(设计取值8℃,春分时节); 确定总用水量 人均用水当量参照给排水设计规范,如下表:

选择初始水温:

参照下表,采用设计冷水水温为8℃。 集热面积计算 将已知条件“用户设计用水量3吨,日平均辐射量16.41MJ/㎡,,设计热水温度为50℃,初始水温8℃。,太阳能保证率取0.5(系统要求全年使用)”等参数代入国家标准 GB 50364-2005《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中 直接循环系统计算公式,集热面积c A 为: )1()(L cd T i end w w c J f t t C Q A ηη--= c A ——直接系统集热器采光面积,㎡; w Q ——日均用水量Kg ;3000L end t ——储水箱内水的终止温度(用水温度);50℃ w C ——水的定压比热容,4.18 KJ/(㎏2℃); i t —— 自来水的初始温度,8℃; t J ——集热器受热面上春分时节日辐照量,取16410KJ/m 2 f ——太阳能保证率,无量纲,0.5;

cd η——集热器全日集热效率,无量纲, L η—管路及储水箱热损失率(按最寒冷季节取值),无量纲, 取0.3; 则: Ac=Q W C W (t end - t i )f/J T η cd (1-η L )= 3000 ㎏34.18 KJ/㎏2℃3 (50℃-8℃)350%÷{16410 KJ/㎡30.53(1-0.3)}≈45.85㎡ 选择用全玻璃管联箱横插直接循环集热器,直径47*1500/每组50支(集热面积5.41,配水量300-500L平均每只管带6—10L)9组,从而提供3T热水,(即取每只带水箱水6.7L水箱水的容积。) 参数表

散热器设计的基本计算(最新整理)

散热器设计的基本计算 一、概念 1、热路:由热源出发,向外传播热量的路径。在每个路径上,必定经过一些不同的介质, 热路中任何两点之间的温度差,都等于器件的功率乘以这两点之间的热阻,就像电路中的欧姆定律,与电路等效关系如下。 热路电路 热耗P (W)电流V ab I (A) 温差△T=T1-T2 (℃)电压V ab=V a-V b(V) 热阻R th=△T/P (℃/ W)电阻R=V ab/I (Ω) 热阻串联R th=R th1+R th2+…电阻串联R=R1+R2+… 热阻并联1/R th=1/R th1+1/R th2+…电阻并联1/R=1/R1+1/R2+… 2、热阻:在热路中,各种介质及接触状态,对热量的传递表现出的不同阻碍作用—— 在热路中产生温度差,形成对热路中两点间指标性的评价。 符号——Rth 单位——℃/W。 ?稳态热传递的热阻计算: R th= (T1-T2)/P T1——热源温度(无其他热源)(℃) T2——导热系统端点温度(℃) ?热路中材料热阻的计算: R th=L/(K·S) L——材料厚度(m) S——传热接触面积(m2) 3、导热率:是指当温度垂直向下梯度为1℃/m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水平截面积所 传递的热量。 符号——K or λ单位——W/m-K,

铝合金10702261900平面 铝合金1050209硅胶垫佳日丰泰 5.0铝合金6063201矽胶套帽佳日丰泰 1.0铝合金6061160相变基膜佳日丰泰 1.4铝合金7075 130矽硅膜鑫鑫顺源0.9铁80导热膏KDS-2 0.84不锈钢17 空气 0.04 二、热设计的目标 1、确保任何元器件不超过其最大工作结温(T jmax ) ?推荐:器件选型时应达到如下标准 民用等级:T jmax ≤150℃ 工业等级:T jmax ≤135℃军品等级:T jmax ≤125℃ 航天等级:T jmax ≤105℃ ?以电路设计提供的,来自于器件手册的参数为设计目标2、温升限值 器件、内部环境、外壳: △T ≤60℃ 器件每升高2℃,可靠性下降10%;器件温升为50℃时,寿命只有温升25℃的1/6,电解电容温升超过10℃,寿命下降1/2。三、计算 1、TO220封装+散热器 1)结温计算?热路分析 热传递通道:管芯j →功率外壳c →散热器 s →环境空气a

SRZ型散热器主要技术参数

SRZ型散热器主要技术参数来源:中华干燥网日期:2004-8-19

续表

选择 一、已知条件 进风温度:t1 ℃ 出风温度:t2 ℃ 风量(在进风温度情况下):G m3/h 蒸汽压力:P kg/cm2 二、根据蒸汽压力P,查饱和蒸汽特性表,查得蒸汽饱和温度 t H℃ 则热效率系数F=(t2-t1)/(t H-t1) 三、根据热效率系数F查曲线图,得到相应的几种的散热排管 及相应风速V 风速范围1.5~7.5m/s 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排管,风速低时需较大的受风面积,风速较高时空气阻力大,不经济 四、查空气体积随温度变化表,查得t1时的空气体积修正系 数,则理论风量G1(在标准状况下)=G×空气体积修正系数m3/h 五、根据选定的风速V,计算所需的排管受风表面积=G1÷3600

÷V ㎡ 六、根据计算得到的排管受风表面积,查上表选取相应规格的 散热排管型号 七、性能核算 1、加热空气所需的热量Q=0.24×G1×1.2×(t2-t1) kcal/h 2、实际风速V=G1÷3600÷实际受风表面积 m/s,则实际 出风温度t2 3、空气平均温度=(t1+t2)÷2 ℃,从空气比重修正常数 表中查得此温度下的空气比重r kg/m3 4、流经散热器排管的空气重量流速Vr=V·r/a kg/㎡·s a---散热排管有效通风截面系数 R种片距a=0.555 M种片距a=0.562 T种片距a=0.573 C种片距a=0.585 R片距3.2mm M片距4.2mm T片距6.5mm C片距5mm D片距5mm X片距8mm

Z片距6mm 5、根据散热排管传热系数及空气阻力计算公式计算 6、根据所选的散热排管型式,查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曲线 得传热系数修正值 散热排管传热系数K及空气阻力△P计算公式 7、根据Q=F·K·[t H-(t1+t2)/2] kcal/h F=n·s F是总散热面积㎡ n是散热器的片数 S单片散热器的散热面积㎡ 计算出需要的散热片片数后圆整。 8、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实际散热器的散热量及阻力。

散热器片数计算方法

散热器片数计算方法(精确计算) 散热器(俗称暖气片),是将热媒(热水或蒸汽)的热量传导到室内的一种末端采暖设备,已成为 冬季采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散热器计算是确定供暖房间所需散热器的面积和片数。 一、散热器片数计算公式 (1)已知散热器传热系数K 和单片散热器面积F 散热器片数n 的计算公式如下: [1] 式中,Q 为房间的供暖热负荷,W ;K 为散热器传热系数,W/(㎡·℃);F 为单片散热器面积,㎡/片;Δt 为散热器传热温差,℃;β、β、β、β依次为散热器的安装长度修正系数、支管连接方式修正系数、安装形式修正系数、流量修正系数。 散热器的传热温差计算如下: Δt=t – t 式中,t 为散热器里热媒(热水或蒸汽)的平均温度(热媒为热水时,等于供/回水温度的算术平均值),℃;t 为供暖室内计算温度,一般为18℃。 以95/70℃的热水热媒为例,Δt=64.5℃: 1234pj n pj n

(2)已知单片散热器的散热量计算公式ΔQ 散热器片数n 的计算公式如下: [2] 式中,ΔQ 为单片散热器散热量,W/ 片。 式中,A 、b 为又实验确定的系数,可要求厂家提供。以椭四柱813型为例,ΔQ=0.657Δt 。 二、散热器修正系数β、β、β、β[2]表 安装长度修正系数β 表 支管连接方式修正系数β 表 安装形式修正系数β 1.30612341 2 3

表 进入散热器的流量修正系数β注:1)流量增加倍数 = 25 /(供水温度 - 回水温度);2)当散热器进出口水温为25℃时的流量,亦称标准流量,上表中流量增加倍数为1 。 三、房间层数位置修正 此外,对多层住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一般多发生上层热下层冷的现象,故在计算散热器片数时,建议在总负荷不变的条件下,将房间热负荷做上层减、下层加的调整,调整百分数一般为5% ~15%,见下表。 表 散热器片数调整百分表(%) 四、散热器片数近似问题 散热器的片数或长度,应按以下原则取舍:(《09 技术措施》2.3.3条)[3] 1)双管系统:热量尾数不超过所需散热量的5%时可舍去,大于或等于5%时应进位; 2)单管系统:上游(1/3)、中间(1/3)及下游(1/3)散热器数量计算尾数分别不超过所需散热量的7.5%、5%及2.5%时可舍去,反之应进位; 3)铸铁散热器的组装片数,不宜超过下列数值: 粗柱型(包括柱翼型):20片 细柱型:25片 长翼型:7片 4

热交换器设计计算

热交换器设计计算 一、基本参数 管板与管箱法兰、壳程圆筒纸之间的连接方式为e 型 热交换器公称直径DN600,即D i =600mm 换热管规格φ38?2,L 0=3000mm 换热管根数n=92 管箱法兰采用整体非标法兰 管箱法兰/壳体法兰外直径D f =760mm 螺柱孔中心圆直径D b =715mm 壳体法兰密封面尺寸D 4=653mm 二、受压元件材料及数据 以下数据查自GB 150.2—2011; 管板、法兰材料:16Mn 锻件 NB/T 47008—2010 管板设计温度取 10℃ 查表9,在设计温度100℃下管板材料的许用应力: =t r σ][178Mpa (δ≤100mm ) 查表B.13,在设计温度100℃壳体/管箱法兰/管板材料的弹性模量: Mpa 197000 E E E p f f ===’’’ 壳程圆筒材料:Q345R GB 713 壳程圆筒的设计温度为壳程设计温度 查表2,在设计温度100℃下壳程圆筒材料的许用应力: =t c σ][189Mpa (3mm <δ≤16mm ) 查表B.13,在设计温度10℃下壳程圆筒材料的弹性模量Mpa 197000E s = 查表B.14在金属温度20℃~80℃范围内,壳程圆筒材料平均线膨胀系数: ℃) (α??=mm /mm 10137.15-s 管程圆筒材料:Q345R GB 713 管程圆筒的设计温度为壳程设计温度 按GB/T 151—2014 中7.4.6.1规定,管箱圆筒材料弹性模量,当管箱法兰采用长颈对焊法兰时,取管箱法兰的材料弹性模量,即Mpa 197000E h = 换热管材料:20号碳素钢管 GB 9948 换热管设计温度取100℃ 查表6,在设计温度100℃下换热管材料的许用应力Mpa 147σ][t t =(δ≤16mm ) 查表B.3,设计温度100℃下换热管材料的屈服强度Mpa 220R t eL =(δ≤16mm )

散热器的选型与计算..

散热器的选型与计算 以7805 为例说明问题. 设I=350mA,Vin=12V, 则耗散功率Pd=(12V-5V)*0.35A=2.45W 按照TO-220封装的热阻θ JA=54℃/W,温升是132℃, 设室温25℃,那么将会达到7805的热保护点150℃,7805 会断开输出. 正确的设计方法是: 首先确定最高的环境温度, 比如60℃, 查出7805 的最高结温TJMAX=125℃ , 那么允许的温升是65℃. 要求的热阻是65℃ /2.45W=26℃/W.再查7805 的热阻,TO-220 封装的热阻θ JA=54℃/W, 均高于要求值,都不能使用,所以都必须加散热片,资料里讲到加散热片的时候, 应该加上4℃/W 的壳到散热片的热阻. 计算散热片应该具有的热阻也很简单, 与电阻的并联一样, 即 54//x=26,x=50 ℃/W.其实这个值非常大, 只要是个散热片即可满足. 散热器的计算: 总热阻RQj-a=(Tjmax-Ta)/Pd Tjmax : 芯组最大结温150℃ Ta : 环境温度85℃ Pd : 芯组最大功耗 Pd=输入功率- 输出功率 ={24×0.75+(-24) ×(-0.25)}-9.8 ×0.25 ×2

=5.5 ℃ /W 总热阻由两部分构成,其一是管芯到环境的热阻RQj-a, 其中包括结壳热阻RQj-C 和管壳到环境的热阻RQC-a.其二是散热器热阻RQd-a,两者并联构成总热阻. 管芯到环境的热阻经查手册知RQj-C=1.0 RQC-a=36 那么散热器热阻RQd-a 应<6.4. 散热器热阻RQd-a=[(10/kd)1/2+650/A]C 其中k:导热率铝为2.08 d: 散热器厚度cm A: 散热器面积cm2 C: 修正因子取1 按现有散热器考虑,d=1.0 A=17.6×7+17.6 ×1×13 算得散热器热阻RQd-a=4.1℃ /W, 散热器选择及散热计算目前的电子产品主要采用贴片式封装器件,但大功率器件及一些功率模块仍然有不少用穿孔式封装,这主要是可方便地安装在散热器上,便于散热。进行大功率器件及功率模块的散热计算,其目的是在确定的散热条件下选择合适的散热器,以保证器件或模块安全、可靠地工作。 散热计算 任何器件在工作时都有一定的损耗,大部分的损耗变成热量。小功率器件损耗小,无需散热装置。而大功率器件损耗大,若不采取散热措施,则管芯的温度可达到或超过允许的结温,器件将受到损坏。因此必须加散热装置,最常用的就是将功率器件安装在散热器上,利

暖气片如何选型及计算

暖气片报价如何选型及计算 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摩擦阻力损失占50%,局部阻力损失占50%; 换热器按0.1-0.15MPa估算; 设计裕量:10-20%。 1MPa=10KGF/CM2=100MH2O 1MMH2O=10Pa 循环水泵如何选择? 应根据计算所得的水量G及总循环阻力H来选择水泵.与外网连接的系统应换算外网在本楼接口处的供回水压差,是否够用(城市热网一般预留压差≥5MH2O)。 金旗舰散热器的工作压力定多少是合适的? 我国暖通空调设计规范规定,采暖系统高度超过50M时就应分区设置.这时系统的静压约为55MH2O。而采暖系统的动压(推动水循环,包括换热器等)约为20M-30M H2O,动压和静压的总和约为70-90MH2O (即0.7-0.9MPa)。所以散热器的工作压力取1.0MPa已够用了。关于个别城市热网直连的情况可作特殊处理。 系统运行前的压力测试如何进行? 在系统或系数的某部分投入运行前,必须对其进行压力测试.首先,所测系统应排出空气并充满处理过的水,然后用泵将压力升到至少为工作压力的1.5倍。这一压力应该至少保持10分钟,压力下降

不超过0.02 Mpa才为合格,在压力测试过程中,应对接头,连接处和设备进行目测检查以确保无泄漏。测试人员应进行记录,该记录应包括时间、地点、观测设备以及测试的初始和终了压力等信息,也应包括注意到的可能渗漏.最后测试人员在测试记录上签字。具体测点位置及系统试压的压力值均应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确定。 热水供暖系统设计应强调哪些问题? 应从以下6方面考虑: 1、必须保证满水条件下的闭式循环,最好实现密闭式热水采暖系统; 2、必须强调供暖水质的处理及控制; 3、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水量,足够的资用压头; 4、必须有良好的排气,保证水循环畅通; 5、必须考虑水力平衡,保证各组散热器均能通水; 6、对较长的直管段,必须考虑热补偿。 三散热器选择与比较 购房要注意有关供暖系统的哪些问题? 可以从7个方面加以考虑: 1、注意散热器的热负荷,即每平方米的散热量.华北地区的砖混结构住宅,一般配置70W/㎡;节能型保温建筑配置50W/㎡;华中及华东地区的独立供暖住宅,一般配置120~130W/㎡。 2、看散热器类型是否安全舒适.面积很大的房间最好选用R021B 1800的散热器,散热均匀又安全舒适;

散热器技术要求

散热器技术要求 一、规范要求 各投标方按照合同供应的产品应符合但不限于以下现行版的国家及行业标准:1.GB/T 13754-2008《采暖散热器热量测定方法》 2.JG/T148—2002《钢管散热器》 4.GB 1764 《漆膜厚度测定法》 5.GB/T 1735 《漆膜耐热性测定法》 6.GB/T 1733 《漆膜耐水性测定法》 7.GB/T 1732 《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 8.GB/T 1720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9.GB/T 1727 《涂膜一般制备法》 10.JG/T6-1999《采暖散热器系列参数、螺纹及配件》 11. 05K405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新型散热器选用与安装》 二、技术要求 1.散热器应按标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并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2.散热器材质采用优质冷轧钢。散热器采用钢管散热器,高度为800 mm,单片散热量为85W,散热器计算公式为Q=0.7671(ΔT)1.3。钢制散热器材质应符合GB/T699或GB/T700中镇静钢的要求,钢制散热器成品流道壁厚不小于1.5 mm,片头厚度2.0 mm。堵头或堵头排气阀标准为纯铜锻造,外表镀铬,丝扣长度不小于7 mm。 3.散热器工作压力不小于1.0MPa, 且应满足采暖系统的工作压力要求。散热器供回水温度为不高于90℃的热水。标准散热量:钢制散热器的标准散热量不应小于制造厂商明示标准散热量的95%。 4.散热器进水方式为同侧上进下出,进出口中心距为600mm。 5.单片散热器厚度136mm,长度70mm,重量不小于1.95kg/单片,单片散热量不低于172W/片(国标工况Δt=64.5℃下测定)。钢制散热器单柱重量要求:WGT-2-300大于1.0㎏/柱,WGT-2-600大于2.0㎏/柱,WGT-2-1800大于5.0㎏/柱。 6.散热器安装方式为落地安装。

浅谈散热器的性能指标及安全隐患

浅谈散热器的性能指标及安全隐患 摘要:散热器是整个采暖系统的终端产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文对散热器的性能指标、影响室温的因素、散热器的使用寿命与防腐技术以及安全隐患等进行了讨论。关键词:散热器;性能指标;使用寿命 散热器是将热媒的热量向室内散发的一种中间介质现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质量的优劣,性能的好坏,外观的华陋,直接关系到使用的安全性,经济性,装饰性等问题。因此关注散热器,就是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 一、冬季采暖影响室温的几种因素由于散热器是整个采暖系统的终端产品,所以当冬季取暖室温不够时,人们往往误认为室温低是散热器不好,其实影响室温的因素很多:(一)散热器的位置散热器下口距地面应大于100mm,宜明装;散热器宜安装在房间的窗下,这样可以阻止冷辐射和冷空气的环流,当人们靠近窗户时,不会明显感觉有冷空气侵入;散热器长度最好等于窗户的宽度,不宜将窄而高的散热器安装于侧墙。(二)供暖系统热媒及循环水量的确定对室温的影响现在民用供暖系统中的热媒多为不超过95℃的热水,当热水供暖系统的供回水温差△t=25℃并配以合理的循环水量,就能达到室温18℃(2℃偏差)的室温标准。实践证明,系统总温降大于40℃的系统则难以达到室温的规定标准,而循环水量过小,则达不到规定的热量效果,循环水量过大,则造成能源的浪费。(三)散热器外装修对散热器散热的影响。无论哪种类型的散热器外装修或多或少影响散热器的正常散热。而外型美观、无需装修的散热器既能美化居室,保证正常散热,又可以节约装修费用。散热器的外装修不可画蛇添足。(四)散热器散热量的大小居室的房型、位置、保温结构及采暖面积等诸多因素决定需要安装多大散热量的散热器,所以在选择装饰性强的散热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应选择配置合理的散热器,使得散热器的散热量略大于房间的总耗热量。(五)系统形式的选择依据建筑特点,从经济性和系统稳定性选择理想的采暖系统,同样房间,散热器数量相同,因采取不同的系统形式,可能出现室温不同。(六)供暖系统的保养除垢区域供热循环水中的硬离子会导致锅炉、换热器、散热器、或管道中形成垢,垢的沉积会妨碍锅炉的正常运行,每1mm垢会造成燃烧消耗增加10%,因此必须对其进行软化和脱盐处理,否则将在系统中流速小的地方(散热器的底部)沉积下来,对散热器腐蚀是非常严重。此外,沉积还造成对热计量系统干扰。为了保护供热系统和散热器,在二次水循环系统和三次水循环系统进行100%的过滤是必要的。 二、散热器的选择及性能指标下面介绍几种常见散热器的性能指标,以利于设计工作者(或用户)判别散热器的好坏,进而选择优质散热器产品。(一)散热面积F(平方米):这是指散热器的散热元件(散热部分)与室内外空气相接触的表面积。肋化系统越高的散热器,其F值就越大,串片式散热器的F值是各类产品中最大的。(二)传热系数K(瓦/平方米):是指散热器内热媒的平均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相差1度时,每平方米散热面积单位时间所散出的热量。该

冷凝器设计计算资料

冷凝器设计计算

冷凝器换热计算 第一部分:设计计算一、设计计算流程图

二、 设计计算(以HLR45S 为例) 1、已知参数 换热参数: 冷凝负荷:Q k =61000W 冷凝温度:t k =50℃ 环境风温度:t a1=35℃ 冷凝器结构参数: 铜管排列方式:正三角形叉排 翅片型式:开窗片,亲水膜 铜管型式:光管 铜管水平间距:S 1=25.4mm 铜管竖直方向间距:S 2=22mm 紫铜光管外径:d 0=9.52mm 铜管厚度:δt =0.35mm 翅片厚度:δf =0.115mm 翅片间距:S f =1.8mm 冷凝器尺寸参数 排数:N C =3排 每排管数:N B =52排 2、计算过程 1)冷凝器的几何参数计算 翅片管外径:f b d d δ20+== 9.75 mm

铜管内径:t i d d δ-=0=8.82 mm 当量直径:) ()(2))((4411f f b f f b eq S d S S d S U A d δδ-+---= ==3.04 mm 单位长度翅片面积:32 2110/)4 (2-?- =f b f S d S S f π=0.537 m 2/m 单位长度翅片间管外表面积:310/)(-?-=f f f b b s S d f δπ=0.0286 m 2/m 单位长度翅片管总面积:b f t f f f +==0.56666 m 2/m 翅片管肋化系数:i t i t d f f f πβ===20.46 2)空气侧换热系数 迎面风速假定:f w =2.6 m/s 最窄截面处风速:))(/(11max b f f f f d S S w S S w --=δ=4.5 m/s 冷凝器空气入口温度为:t a1=35℃ 取出冷凝器时的温度为:t a2=43℃ 确定空气物性的温度为:2/)(21a a m t t t +==39℃ 在tm =39℃下,空气热物性: v f =17.5×10-6m 2/s ,λf =0.0264W/mK ,ρf =1.0955kg/m 3,C Pa =1.103kJ/(kg*℃) 空气侧的雷诺数:f eq f v d w /Re max = =783.7 由《制冷原理与设备》中公式(7-36),空气侧换热系数 m eq eq n f f O d d C ??? ? ??= γλαRe '=50.3 W/m 2K 其中: 362)( 103)( 000425.0)( 02315.0518.0eq eq eq d d d A γ γ γ -?-+-==0.1852

散热器简化设计计算方法

壁挂散热器价格简化设计计算方法 一. 金旗舰散热量Q的计算 1.基本计算公式: Q=S×W×K×4.1868÷3600 (Kw) 式中: ①.Q —散热器散热量(KW)=发动机水套发热量×(1.1~1.3) ②.S —散热器散热面积(㎡)=散热器冷却管的表面积+2×散热带 的表面积。 ③.W —散热器进出水、进出风的算术或对数平均液气温差(℃), 设计标准工况分为:60℃、55℃、45℃、35℃、25℃。它们分别对应散热器允许适用的不同环境大气压和自然温度工况条件。④.K —散热系数(Kcal/m.h.℃)。它对应关联为:散热器冷却管、散热带、钎焊材料选用的热传导性能质量的优劣;冷却管与散热带钎焊接合率的质量水平的优劣;产品内外表面焊接氧化质量水平的优劣;冷却管内水阻值(通水断面积与水流量的对应关联—水与金属的摩擦流体力学),散热带风阻值(散热带波数、波距、百叶窗开窗的翼宽、角度的对应关联—空气与金属的摩擦流体阻力学)质量水平的优劣。总体讲:K值是代表散热器综合质量水平的关键参数,它包容了散热器从经营管理理念、设计、工装设备、物料的选用、采购供应、制造管理控制全过程的综合质量水平。根据多年的经验以及

数据收集,铜软钎焊散热器的K值为:65~95 Kcal/m2.h.℃;改良的簿型双波浪带铜软钎焊散热器的K值为:85~105 Kcal/m2.h.℃;铝硬钎焊带电子风扇系统的散热器的K值为:120~150 Kcal/m2.h.℃。充分认识了解掌握利用K值的内涵,可科学合理的控制降低散热器的设计和制造成本。准确的K值需作散热器风洞试验来获取。 ⑤.4.1868和3600 —均为热能系数单位与热功率单位系数换算值⑥.发动机水套散热量=发动机台架性能检测获取或根据发动机升功 率、气门结构×经验单位系数值来获取。 二、计算程序及方法 1. 散热面积S(㎡) S=冷却管表面积F1+2×散热带表面积F2 F1={ [2×(冷却管宽-冷却管两端园孤半径)]+2π冷却管两端园孤半径}×冷却管有效长度×冷却管根数×10 F2=散热带一个波峰的展开长度×一根散热带的波峰数×散热带的 宽度×散热带的根数×2×10 2. 算术平均液气温差W(℃) W=[(进水温度+出水温度)÷2]-[(进风温度+出风温度)÷2] 常用标准工况散热器W值取60℃,55℃,增强型取45℃,35℃。这要根据散热器在什么工况环境使用条件下来选取。 3. 散热系数K

散热片散热面积计算

散热片作为强化传热的重要技术之一,广泛地应用于提高固体壁面的传热速率。比如飞机、空调、电子元件、机动车辆的散热器、船用散热器等[1]。对散热片强化传热的研究引起国 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如对散热片自然对流的研究[2-7],对散热片强制对流的研究[8-12 ]。前人对散热片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采用实验的手段,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散热片组的结构尺寸和操作参数,比较其传热性能,从而得出散热片组最优的结构尺寸和最优的操作参数;其二,采用数学方法,对某一具体情况推导出偏微分方程,简化其边界条件,求其数值解。本文深入分析散热片组间流体的流动特性及传热特性,总结各种因素对传热的影响,采用最优化技术及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对自然对流情况下矩形散热片组的散热过程进行了优化研究,并设计典型实验,检验优化结果。 2 散热片散热过程分析散热片多用于强化发热表面向空气散热的情况,故本文以与空气接触的散热片 为研究对 象。由于散热片表面温度(一般不超过250 C )不高,散热片组对空气的辐射换热量采用式(1) 计算可知,它所占比例小于总散热量的3%。因此,散热片表面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散热主要 是对流传热。式(1)中的F为辐射角系数,本文散热片组的辐射角系数由G N ELLISON [13] 介绍的方法求得。 (1) 散热片传热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物理过程,对此过程,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他们的工作主要着重于传热系数大小、传热系数与流体流速以及流道的几何形状等因素的内在联系。在实验研究中得到了许多适用于具体实验条件的准数关联式。这些结果对传热过程 的了解和散热片的设计有重要的意义。 在自然对流条件下,散热片组的结构参数(散热片的间距、高度、厚度 )是散热片散热的 主要影响因素,散热片组的结构见文献[ 14]。 2.1 间距对散热片散热的影响 描述流体与固体间对流传热的基本方程式为: Q=hA AT (2) 从上式可以看出,通过提高传热系数h,增大传热面积来强化流体与散热片表面间的对 流传热效果。当基面宽度 W给定时,假定传热温差AT,传热系数h不变,这样散热量 Q 的提高就取决于换热面积 A 的大小。增加散热片数量就可以增加换热面积,有利于散热。但散热片数目的增多,减小了散热片间的距离S,传热系数h也随之降低。 2.2 高度对散热片散热的影响 提高散热片的高度 H可以增加换热面积 A,从而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但增加高度会使散热片顶部的局部传热系数降低,导致平均传热系数的降低。此外,高度也影响着从散热片基面到端部的温度降。高度越大,温度降也越大,导致散热片表面与周围大气的平均温度差就随之降低,不利于散热。实际上,散热片的高度还将受到整机外型尺寸的限制。 2.3 厚度对散热片散热的影响 散热片越薄,则单位长度上可装载的散热片的数量就越多,从而增大散热面积,强化散热片的散热;随着散热片厚度的增大,散热片表面与周围大气的平均换热温度差AT就随之 降低,这对于散热是不利的。在实际的应用中,厚度3的大小往往受工艺水平高低所限。一

汽车水散热器的概述及理论设计计算

汽车水散热器的概述 及理论设计计算 一、散热器概述 1汽车散热器的定义: 汽车散热器是水冷式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关键部件。通过强制水循环对发动机进行冷却,是保证发动机在正常的温度范围内连续工作的换热装置。 1、散热器在汽车中的重要地位 1汽车总成 产值比重按不同的车型能够占汽车总成的1~2.5% 2发动机总成 产值比重按不同的车型能够占发动机的15%左右 3、散热器结构的发展 1管片式开窗结构 2铜质管带式平片结构 3铜质管带式开窗结构 4铝质汽车散热器 5铜塑水箱或铝塑水箱 4、散热器的结构 1基本结构 2带补偿水壶结构 3带膨胀水箱结构

三、汽车的整体结构 温度过高及过低的坏处 温度过高 3温度过高时大多数零件都受热膨胀,温度越高,膨胀越大4零件在高温下会降低强度,不能很好地工作 5温度过高时,其润滑油粘度降低,会加剧零件的磨损 6气缸内的温度过高时,进入气缸内的新鲜空气很快膨胀,就减少了进气量,降低功率。 7在汽油机中,气缸内温度过高时,容易产生爆炸现象 温度过低 2燃料不能完全燃烧,使燃料消耗增加 3使润滑油粘度增高,零件的摩擦阻力加大,消耗较多的功率,因而减少了输出功率 4废气中的水蒸气与硫化物生成一种叫亚硫酸的液滴腐蚀零件5传走的热能增加,转变为机械功的热能减少,造成过多的散热损失.汽车分类最新标准 以前的分类是我国1988年6月发布的有关标准GB/T3730.1-1988。 2目前新标准已将汽车的分类作了修改: 3一是废除了“轿车”的提法 4二是不再将”越野车”单独分类 5三是将汽车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大类 乘用车(不超过9座):

1分为普通乘用车、活顶乘用车、高级乘用车、小型乘用车、敞篷车、仓背乘用车、旅行车、多用途乘用车、短头乘用车、越野乘用车、专用乘用车。 商用车: 2分为客车、货车和半挂牵引车 3客车细分为小型客车、城市客车、长途客车、铰接客车、无轨客车、越野客车、专用客车。 4货车细分为普通货车、多用途货车、全挂牵引车、越野货车、专用作业车、专用货车。 RV车-------休闲车 RV大致分为3大类型 1MPV:是在轿车底盘基础上开发的。 2SUV:是一种越野车、休闲车概念的延伸。 六、水散热器的设计 散热器在汽车零部件中是强度较薄弱的环节,要求散热器在有限的空间内应具有足够的散热能力和较高的使用寿命。 1、水套的总散热量的计算 (1)Qn=q * N q----水套的比散热量,取1994~2563KJ/KW*h,柴油取上限。 N----最大功率(KW) Qn----最大功率点工况水套总散热量(KJ/h) (2)Qm=q*Me*Ne/9550 q----水套的比散热量

散热器面积及片数的计算方法

工程一:室内热水供暖工程施工 模块三:散热器施工安装 单元2 散热器的计算 1-3-2-1散热器面积及片数的计算方法 1.计算散热器的散热面积 供暖房间的散热器向房间供应热量以补偿房间的热损失。根据热平衡原理,散热器的散热量应等于房间的供暖设计热负荷。 散热器散热面积的计算公式为 3 21) (βββn pj t t K Q F -= (2-1-2) 式中 F ——散热器的散热面积(m 2 ); Q ——散热器的散热量(W ); K ——散热器的传热系数[W/(m 2 ·℃)]; t pj ——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 t n ——供暖室内计算温度(℃); β1——散热器组装片数修正系数; β2——散热器连接形式修正系数; β3——散热器安装形式修正系数。 2.确定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 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 是表示当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t pj 与室内空气温度t n 的差为1℃时, 每1 m 2 散热面积单位时间放出的热量。选用散热器时希望散热器的传热系数越大越好。 影响散热器传热系数的最主要因素是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的差值Δt pj 。另外散热器的材质、几何尺寸、结构形式、表面喷涂、热媒种类、温度、流量、室内空气温度、散热器的安装方式、片数等条件都将影响传热系数的大小。因而无法用理论推导求出各种散热器的传热系数值,只能通过实验方法确定。 国际化规范组织(ISO )规定:确定散热器的传热系数 K 值的实验,应在一个长×宽×高为(4±0.2)m ×(4±0.2)m ×(2.8±0.2)m 的封闭小室内,保证室温恒定下进行,散热器应无遮挡,敞开设置。 通过实验方法可得到散热器传热系数公式 K=a (Δt pj )b =a (t pj -t n )b (2-1-3) 式中 K ——在实验条件下,散热器的传热系数[W/(m 2 ·℃)]; a 、b ——由实验确定的系数,取决于散热器的类型和安装方式; Δt pj ——散热器内热媒与室内空气的平均温差,Δt pj =t pj –t n 。 从上式可以看出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差Δt pj 越大,散热器的传热系数 K 值就越大,传热量就越多。 附录9给出了各种不同类型铸铁散热器传热系数的公式。应用这些公式时,需要确定散热器内的热媒平均温度t pj 。 3.确定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 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t pj 应根据热媒种类(热水或蒸汽)和系统形式确定。 热水供暖系统

散热器技术参数

散热器技术参数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散热器价格技术参数 散热器技术参数 在使用功率器件时最重要的是如何使其产生的热量有效地散发出去,以获得高可靠性。 金旗舰散热的最一般方法是把器件安装在散热器上,散热板将热量辐射到周围的空气中去,以及通过自然对流来散发热量。 一般地说,从散热器到周围的空气的热流量(P)可由下例表示。 P=hA η△T式中h为散热器总的传热导率(W/cm2℃),A为散热器的表面积(cm2),η为散热器效率,△T为散热器的最高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上式中h是由辐射及对流来决定,η是由散热器的形成来决定。 总之,散热器的表面积越大,与环境温度之差越大,散热板的热量辐射越有效。 (1)辐射散热 下述近似式表示辐射散热 hr=×10-11×ε(△T/2+237)3(W/cm2℃) 式中ε是表面辐射率,随散热器的表面状况而变化。表面研磨光洁的产品ε=~也就是说辐射率极差。然而,散热器表面涂以涂料,经氧化可使ε=1。 (2)对流散热

功率器件安装在装置的框架上时,采用对流散热比辐射散热更有效。在一个大气压的空气中,采用对流散热器的传导率近似地由下式表示。 hc=×10-4×(△T/H)1/4(W/cm2 ℃) 式中,H是散热器垂直方向长于水平方向更为有效。 (3)散热器效率η 若用薄材料制成散热器,则离热源越远,表面温度越低,散热效果也越差。上述公式是假定温度都是均在分布的,而实际上在散热板的 边缘部位表面温度越低。 这种由散热器本身温度确定的系数就是散热器效率,它表示散热板实际传递的热量与器材安装部位最高温度视为均匀分布时的热量之比。η主要是由所用散热器的材料大小与厚度来决定的。一般地说,热传导率高的材料如铝(cm2 ℃)及铜(cm2 ℃)而钢(cm2℃)就相当差了。 另外,散热器的厚度以厚些为好,并以跟散热器的长度平方成比例为最佳。根据上述各点,适用于功率器件的散热器应满足下列要求: (Ⅰ)表面积尽可能大些 (Ⅱ)散热器表面阳极氧化,发黑处理 (Ⅲ)散热器配置应使空气易于流通,以长边取垂直方向为佳 (Ⅳ)使用热传导率良好的铝及铜作为散热器材料 (Ⅴ)散热器厚些为好,厚度与长度平方成比例

散热片计算方法

征热传导过程的物理量 在图3的导热模型中,达到热平衡后,热传导遵循傅立叶传热定律: Q=K·A·(T1-T2)/L (1) 式中:Q为传导热量(W);K为导热系数(W/m℃);A 为传热面积(m2);L为导热长度(m).(T1-T2)为温度差. 热阻R表示单位面积、单位厚度的材料阻止热量流动的能力,表示为: R=(T1-T2)/Q=L/K·A(2) 对于单一均质材料,材料的热阻与材料的厚度成正比;对于非单一材料,总的趋势是材料的热阻随材料的厚度增加而增大,但不是纯粹的线形关系. 对于界面材料,用特定装配条件下的热阻抗来表征界面材料导热性能的好坏更合适,热阻抗定义为其导热面积与接触表面间的接触热阻的乘积,表示如下: Z=(T1-T2)/(Q/A)=R·A (3) 表面平整度、紧固压力、材料厚度和压缩模量将对接触热阻产生影响,而这些因素又与实际应用条件有关,所以界面材料的热阻抗也将取决于实际装配条件.导热系数指物体在单位长度上产生1℃的温度差时所需要的热功率,是衡量固体热传导效率的固有参数,与材料的外在形态和热传导过程无关,而热阻和热阻抗是衡量过程传热能力的物理量. 芯片工作温度的计算 如图4的热传导过程中,总热阻R为: R=R1+R2+R3 (4) 式中:R1为芯片的热阻;R2为导热材料的热阻;R3为散热器的热阻.导热材料的热阻R2为: R2=Z/A (5) 式中:Z为导热材料的热阻抗,A为传热面积.芯片的工作温度T2为:

T2=T1+P×R (6) 式中:T1为空气温度;P为芯片的发热功率;R为热传导过程的总热阻.芯片的热阻和功率可以从芯片和散热器的技术规格中获得,散热器的热阻可以从散热器的技术规格中得到,从而可以计算出芯片的工作温度T2. 实例 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计算芯片的工作温度.芯片的热阻为1.75℃/W,功率为5W,最高工作温度为90℃,散热器热阻为1.5℃/W,导热材料的热阻抗Z为5.8℃cm2/W,导热材料的传热面积为5cm2,周围环境温度为50℃.导热材料理论热阻R4为: R4=Z/A=5.8 (℃·cm2/W)/ 5(cm2)=1.16℃/W(7) 由于导热材料同芯片和散热器之间不可能达到100%的结合,会存在一些空气间隙,因此导热材料的实际热阻要大于理论热阻.假定导热材料同芯片和散热器之间的结合面积为总面积的60%,则实际热阻R3为: R3=R4/60%=1.93℃/W(8) 总热阻R为: R=R1+R2+R3=5.18℃/W (9) 芯片的工作温度T2为: T2=T1+P×R=50℃+(5W× 5.18℃/W)=75.9℃ (10) 可见,芯片的实际工作温度75.9℃小于芯片的最高工作温度90℃,处于安全工作状态. 如果芯片的实际工作温度大于最高工作温度,那就需要重新选择散热性能更好的散热器,增加散热面积,或者选择导热效果更优异的导热材料,提高整体散热效果,从而保持芯片的实际工作温度在允许范围以内(作者:方科 )转载

散热器技术标准

钢铝散热器供应统一技术标准 一、规范要求 投标方按照合同供应的产品应符合但不限于以下现行版的国家及行业标准: 符合国家标准GB/T13754规定 暖气片材质应符合GB 13237的规定 暖气片管接口螺纹应符合GB/T 7303的规定 暖气片焊接应符合GB/T 985 GJB481的规定 漆膜性能试验应符合GB/T1720、GB/T1731、GB/T1732、GB/T1735的规定。 二、技术要求: 1、通用要求: 1.1 散热器应按标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并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1.2 暖气片材质应符合GB 13237的规定,一种是薄板型,应采用厚度 δ=1.2~1.5mm的碳素优质冷轧钢板;另一种是管基型,以水煤气管为过水的基本元件,水道管厚度为2.0MM。 1.3 暖气片应逐组进行水汽压实验,承压能力不小于1.6MPa。应用专用试压台,用精度不低于1.5级,压力计量程不小于 2.0MPa,试验压力为1.6MPa,稳压2分钟,不冒汽泡为合格。 1.4 暖气片进出水管均设置于侧面; 1.5 暖气片为优质冷轧低碳钢管暖气片,通水孔径要达到15㎜;暖气片管内不得少于一层均匀、致密耐酸、耐碱、耐高温阻氧保护层,并提供内腔保护层施工工艺、做法及检测报告。 1.6 暖气片管接口螺纹应符合GB/T 7303的规定,螺纹应保证3-5扣完整无缺陷,连接管螺纹处应有保护帽。每组暖气片设置活动手动跑风1个。 1.7 暖气片焊接应符合GB/T 985 GJB481的规定,焊缝应平直、均匀、整齐、美观,不得有裂纹、气孔、未焊透和烧穿等缺陷;点焊的焊点应均匀,相邻焊点距不大于40MM,焊点不得出现烧穿等缺陷。散热管与通水管焊接必须牢固贴合。 1.8 暖气片外表面应在良好的预处理后采用静电喷塑工艺,涂层为白色,漆膜表面应光滑、平整、均匀,不得有气泡、堆积、流淌和漏喷;底漆厚度不得小于15μm,漆膜厚度不得小于60μm;漆膜附着力应达到GB/T 1720规定的1-3级要求;漆膜耐冲击性能应符合GB/T 1732的规定。 1.9 暖气片表面涂刷的材料应该无毒无味,在高温下不能产生对人体有害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