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理念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生态理念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生态理念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生态理念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生态理念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也加大了对生态文明的建设力度,由于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过程中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为了保证规划可以顺利实施且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太大的影响,我国将生态理念与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了有机融合,同时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也针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中有关生态管理的体系还没进行合理建立,而生态理念在土地利用规划的很多建设项目中也没得到充分的应用。本文围绕生态理念展开了分析,对于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的相关问题也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于生态理念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1]。

标签:生态理念;土地利用规划;应用

前言:所谓土地利用规划,其实际上便是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为了使土地能获得最佳的应用效果,从而对特定区域的土地进行的计划和安排,以便可以对土地资源进行良好配置。国家通过开展土地利用规划工作,其不但可以将我国土地的应用价值进行最大限度的提高,同时还可以对我国的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土地利用规划工作不论是对国家的发展还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而且在开展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生态环境不会被肆意破坏,土地规划部门也要将生态理念进行贯彻落实,只有这样,我国的土地资源才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1土地规划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1.1土地类型使用问题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我国可耕种的土地面积在不断的缩减,而这对于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开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据相关调查显示,最近几年我国的耕地面积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可以进行耕种的土地面积却没有发生变化。而在上海、广东等地区,耕地的数量更是比土地利用规划的实际目标要高上很多。此外,目前我国土地的利用类型也在逐渐转变,所以要想做好耕地的保护工作,其难度是极大的。而且,目前我国土地的使用情况也极不符合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对于耕种土地面积,我国也没进行合理的生态规划[2]。

1.2土地规划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在开展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过程中都没有根据当地的土地以及经济情况进行,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导致所开展的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缺乏合理性和可行性。据调查显示,最近几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经济都在快速的发展,这使得当地的土地资源无法将人们对土地的使用需求进行充分的满足。要想开展土地利用规划工作,就需要根据土地的结构进行布局和安排,这样我国的土地资源便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然而,目前我国存在的环境问题在不断加剧,这对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所以要想保证土地利用规划工作可以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 二〇一二年九月

目录 一、指导思想 (1)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1) (一)评估目的 (2) (二)评估方式 (2) (三)评估层级和工作组织 (2) (四)评估原则 (3) (五)评估程序 (4) (六)基础资料收集 (5) (七)规划评估主要内容 (5)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 (10) (一)规划修改适用情形 (10) (二)规划修改层级、时限和工作组织 (11) (三)规划修改原则 (12) (四)规划修改程序 (13) (五)规划修改的控制性要求 (14) 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成果要求 (15) (一)规划评估成果 (15) (二)规划修改成果 (16) 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成果审批 (18)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成果审批 (18)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成果审批 (18) 附录1 规划评估工作程序 (19) 附录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定量评价计算方法. 20附录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成果表格示例 (27) 附录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成果表格示例 (3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 目前,全国省、市、县、乡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基本编制完成,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建立健全规划评估制度,严格规范规划修改,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统筹管控作用,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特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目标,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强化土地用途管制,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有效参与宏观调控,提高土地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能够应对经济社会客观发展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以下简称“规划评估”)是指在规划实施期间,以规划目标为依据,按照有关评价方法和要求,针对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等情形进行定期跟踪、监测,分析规划对经济、社会与环境等方面发展变化产生的影响、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评估规划的合理性与现势性,就促进规划有效实施提出评估意见和解决方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内涵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内涵 一、国土空间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对象是国土空间,所以首先必须明确何谓国土空间。国土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管辖下的地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包括领土、领空、领海和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专属经济区海域的总称(吴次芳等,2003)。它包括一个国家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岛屿、大陆架,以及这些地区的地下部分和上空。 任何国家管辖的地域空间,都是由土地、水、气、生物、矿产等自然要素和人口、建筑物、工程设施、经济及文化基础等人为要素构成的。国土是一个国家和人民生活的场所和生产基地,也是这个国家人民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关于领土、领海、领空和专属经济区的定义,目前多做以下理解: 1)领土。一般指一个国家位于其国界范围内的空间。国家对其领土有绝对的管辖权,是这个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2)领海。指沿海国家自行确定的与其海岸或内水相邻接的一定范围的海域及其海底地下层。国际上至今对领海的宽度无统一规定,但大多数国家都同意领海的宽度为12海里。领海以内的大陆架上的资源亦属于同一个国家。

3)领空。指一个国家的陆地、河流、湖泊以及领海范围内全部地面以上的大气空间。领空的垂直高度应该是多少,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规定。 4)专属经济区。是指在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具有特定法律规定的区域,其宽度自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在该区域内,沿海国家享有以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自然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力,以及对于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设和使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保护和保全的管辖权。其他国家则享有航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无论从地理位置或法律性质上说,专属经济区都是介于领海和公海之间的第三种海域。自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以后,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已为国际社会普遍承认。 国土空间是“区域”在国家意义上的称谓,具有“区域”的基本内涵。它有着基本的自然地理规定性,是地域分异性规律作用的产物;它也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规定性,是社会经济客体和现象的空间聚集规模和聚集形态;它还具有一定的政治规定性,是国家权力对资源进行权威性配置的结果。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实践中,国土空间主要指领土、领海和内水三部分组成,内水是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领海基线为沿海国家测算领海宽度的起算线。基线内向陆地一侧的水域称为内水,向海的一侧依次是领海、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管辖海域。按照《联

园林规划设计的生态理念原则

园林规划设计的生态理念原则 1、植物景观的多样性 按照美学园林以及人们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的规划,展现园林植物的美感,保持自然和艺术的和谐之美,增强园林的观赏性。设计人员在对植物进行配置时,需要了解植物间的观赏性能以及造景功能,对植物配置进行合理的把握。 园林景观设计在统一中注重变化,根据均衡的原则,对于体量以及质地不同的植物进行配置,在树形、线条以及质地等方面表现差异性以及变化性,但是,变化和差异中需要具备相似性,不仅有生动活泼的感觉,还能产生和谐统一的美感。例如,如果植物的色彩比较浓厚,体量较大,质地表现粗厚,枝叶繁茂,给人以沉重感;如果色彩比较素淡,体量较小,数量较少,质地表现轻柔,枝叶比较疏朗,给人以轻盈感。 2、人性化的设计 通过园林绿化,能够使城市具有一定的特色,如果生态设计没有注重美感,缺少文化内涵,就不能得到大众的认可。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结合中国的园林文化,与自然规律以及人文相结合,对园林的生态功能、审美观念、意境创造进行综合考虑,使园林规划更具有生态内涵。园林景观设计应当以人为本,结合园林要素的相互关系,注重绿量,设计合理,表现园林植被的寓意,融合当地的民俗、文化以及文物等,城市的园林绿化能够体现地方特色,形成标志,给人们创造足

够的活动空间。 3、注重生态功能 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应当整合人工要素以及自然要素,使植物景观实现多样化,根据市民的生活空间,结合自然过程的整体性,注重进行绿地镶嵌,使廊道保持贯通,在人口密集区以及郊区都要注重绿地的发展,大力建设生态廊道,使城市的园林生态形成网络。 在城市绿地生态功能中,绿量是基础,如果植物群落的生态结构比较复杂,叶面积的指数比较高,光合作用的能力比较强,稳定性好,能够防御风沙和尘土,生态效益比较高。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中,需要提高绿地率,使群落结构实现复杂化,不断完善园林景观。

《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2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有关直属单位,部机关各司局: 国务院批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以来,各省(区、市)根据《纲要》确定的各项土地利用目标和要求,积极推进地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工作。目前,地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基本完成,大部分规划已批准实施。从2012年4月1日起,土地管理各项相关工作以经批准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数据库为依据。为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统筹管控作用,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意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导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事关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和引领作用,切实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

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具有法定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严格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严审查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编制的城乡建设、区域发展、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相关规划,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结构和布局安排,确保各类规划在土地利用上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凡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必须及时调整和修改,核减用地规模,调整用地布局,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管控作用。 二、严格依据规划划定和保护基本农田 (一)及时划定基本农田。各地要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保护区布局及管制规则,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之后3个月内完成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基本农田划定后,实行永久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改变或者占用。 (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列入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设定的交通廊道内,或已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清单的民生、环保等特殊项目,在不突破多划基本农田面积额度的前提下,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中规划多划的基本农田时,按一般耕地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不需另外补划基本农田,但用地单位必须落实补充耕地任务,按

中国要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原因

中国要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原因 一、自然生态系统基础薄弱 (一)山地比例高,自然基础薄弱 中国是世界上多山的国家。如果按照广义山地计算,包括山地、高原和丘陵,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9.27%(表1-1)。全国不仅山地面积比例高,而且地势高峻,高山比例超过其他任何人口众多的大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 其北部与东部边缘以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与地势第二级阶梯分界。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平均海拔1000~2000米,其间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东面以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与地势第三级阶梯分界。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间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500米以下。海拔高度500米以上的面积所占比例达到74.8%,海拔高度1000米以上的面积比例达到57.9%。17%的国土面积构成了世界屋脊,中国大陆平均高度是世界平均高度的1.83倍。山地虽然在资源多样性利用、发展立体农业等方面有其优势,但因地势起伏大,地面坡度大,土层薄,海拔高,气温低,山地灾害多,导致自然基础薄弱,生态系统制约因素多。

表1-1 中国各地貌类型土地面积统计表 (据邱道持,2005)(二)干旱面积大,生态系统脆弱 从海陆分布来看,中国位于全球最大陆地和最大海洋之间,全球最高大的青藏高原隆起带上,共同对行星风系产生巨大影响,从而形成特别强盛的季风环流,其气候的基本特征是季风气候。受季风的强烈影响,降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昆仑山一线西北的内蒙古、柴达木和新疆等地,终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且处于夏季风影响范围之外,气候极其干燥。据统计,中国东南部湿润半湿润区和西北部半干旱干旱区,约各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一半,湿润地区占32.2%,半湿润地区占15.3%,半干旱地区占21.7%,干旱地区占30.8%(表1-2)。全国有沙漠戈壁11600万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2.08%,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的内蒙古、甘肃、新疆;高寒荒漠1533.33万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60%,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即昆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相同之处:1、都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依据的是《城乡规划法》 2、组织领导,都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3、规划审批,都是分级审批 4、两规关系的法律规定,两规法律均规定 规划的不同之处: 1、规划的范围不同《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是相应行政级别辖区内全部土地资源,是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整治。《城乡规划法》第三条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 总体规划中划定。 2、关于规划思路。两规的规划思路是不同的,这两规之间重要的相异之处。《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同为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性规划,两规的充分衔接对城乡建设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两规的编制过程中,由于出发点、规划对象、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两规无法充分衔接,如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难以协调一致、城镇形态难以保持一致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同等。两规内容的不一致使部分建设项目无法同时符合两个规划,从而不能实现用地。这样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浪费了两规的建设用地指标,而且让土地使用者无所适从,损害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两规不能充分衔接与目前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方法有很大关系,系统地分析两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的角度研究解决方案,是促使两规协调的关键。 一、两规协调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都是地方政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土地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一、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合理调整规划目标和主要控制指标 严格根据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成果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合理调整各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其中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控制指标原则上在原分解下达任务的基础上,根据规划实施情况、异地调剂情况以及上级调整情况进行调整。对矛盾较为突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坚持眼光向内,积极盘活现有的存量,努力推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探索规划建设用地空间管控新办法。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坚持剩余规模进行统筹,通过建立规划实施年度调节机制,在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根据区域内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闲置土地开发利用、批而未供土地利用、盘活存量用地等节约集约用地状况,按年度追加予以落实,用有限的增量撬动存量的方法促进全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二)严格划定“三条红线”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合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进一步落实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和用途管制制度。“三条红线”相辅相成,划定工作应在规划调整完善中统筹安排,以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为基础,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引导形成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要遵循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的原则,将通过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工作建成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其中将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质量优良、土壤清洁、适合规模经营和现代化耕作方式的平原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同时,将劣质耕地和不符合要求的其它土地划出永久基本农田,稳妥有序地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要在现有规划的禁止建设区基础上,将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风景名胜核心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列入省级以上保护名录的野生动植物自然栖息地等,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即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应以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为基础,与城市规划充分协调,避让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蓄滞洪区、地质灾害区,通过“摸家底、定底线、定规模、定形态”等步骤,充分利用线型基础设施和自然地物边界综合确定。农村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划定应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整治规划相衔8 / - 1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 接,对中心村、保留村边界划定要充分征求当地群众意见。 (三)严格更新规划数据库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方法的应用研究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方法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9-09-10T15:51:46.280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李润杰 [导读] 由于长期的高强度国土开发利用活动,我国一些地区面临着自然资源过度利用、生态系统退化、资源环境严重超载的突出问题,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约瓶颈。 湖北中投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由于长期的高强度国土开发利用活动,我国一些地区面临着自然资源过度利用、生态系统退化、资源环境严重超载的突出问题,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约瓶颈。 关键词:国土空间;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规划 引言 我国是资源大国。长期的自然资源开发,带来经济社会巨大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较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生态系统失调,荒漠化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等。我国对资源开发的生态修复问题做了很多理论上的探索和实践上的推进,但受制于部门分割以及认识上的局限性,我国资源开发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没有有效改善。2018年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成立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职责,着力解决部门分割问题,以行政改革推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理论体系与实践的完善。可以说,这是我国资源开发导致的生态修复走向系统治理的重要一步。陕西地处西北,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同时陕西也是我国自然资源开发最早、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自然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较为严重,也存在类似问题。如何落实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职责,是当前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笔者在认真分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 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生态修复现实需求与理论体系和实践手段滞后的矛盾 长期资源开发和布局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在实践中迫切需要处理,但在修复理论与实践手段上还十分有限。陕西省泾阳县北部北仲山、和嵯峨山长约30千米,称为渭北旱腰带。该区域石灰岩资源丰富,受建设需求和利益驱使,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当地群众自行开设了一批规模小、利用率低、资源浪费大的小型采石场,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严重破坏,特别是破坏山体的陡立面裸露严重,不仅恢复治理难度大,而且影响整个生态景观。当地政府在口镇吊庄村做了生态修复试点,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通过治理,发现仍然存在着在修复理论上的不同认识,以及在修复技术上的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陡立面投入成本大、治理难度大,以自然恢复为主,不值得巨大投入;也有观点认为陡立面修复在旱腰带是个普遍问题,不治理陡立面,就等于没有治理。在治理手段和方法上,也有不同的认识。这些不同的认识,说明生态修复的理论和实践还没有较成熟的认识。 1.2统一行使职责与部门分工协作履职之间的矛盾 国家明确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职责。一方面,这一职责与发改部门、生态环境部门的生态保护职责的边界还不十分清晰;国家发改委负有协调生态建设的职责,根据生态环境部的三定方案,生态环境部负有指导协调和监督生态保护修复的职责。三个部门在实践层面边界划分需要进一步厘定。另一方面,统一行使生态修复职责与自然资源范畴内的其他相关部门如山水田湖草的业务部门(主要包括水利部门、林草部门、农业部门)之间的关系,也需要明确。如果这种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松散的协调关系,那么实现有效的山水林田湖草的统筹就面临较大的问题。在上述各种关系中,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各个部门都有生态修复的要求,没有实现有效的整合。 2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方法应用 2.1做好生态环境状况评估工作 对于相关人员来讲,要收集大量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数据资料,并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估,了解生态系统演变特征,更好的明确规划区域生态保护重点内容。在开展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评估工作时,相关人员要注意以下几点:(1)结合国土空间生态评估要求,准确判断规划区域的生态功能重要性,并了解脆弱区域分布情况。(2)做好生态系统演变调查工作,结合生态环境遥感调查数据,了解受损生态空间分布情况,明确遥感影像生态系统分布特点。(3)做好评估与校核工作,采取叠加分析法,全面开展调研工作,结合具体的校核检验与评估内容,得出有效结论。相关人员可以将生态评估结果和系统演变研究结果进行叠加分析。 2.2评估分析结论校核检验 通过叠加分析和实地调研,进一步校核检验生态评估和生态系统演变分析得出的结论。建议将生态评估结果与生态系统演变分析结果、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成果进行叠加分析,从技术方法层面进一步提高评价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3加快构建以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创新 无论理论与实践都迫切需要管理者、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练手构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体系。一是建立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理论体系,其中基本内容应包括三大块:查清自然资源家底是开发利用的基础;科学综合利用自然资源是开发利用的核心,整体系统修复是开发利用的前提。将系统修复作为开发利用的前提条件而不是事后的完善,这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理论与以往恢复治理和修复的根本区别。二是抓紧建立生态修复技术方法体系。充分利用现有试点的山水林田湖草治理项目,开展生态修复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解决包括陡立面、岩质坡等工程治理实践中的生态修复。 2.4制定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方案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方案制定过程当中,相关人员要结合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方案制定中遇到的难题,如生态保护修复时间与周期等,进行妥善的解决,并根据此方案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有关部门结合当前国土空间生态功能区域的分布情况与受损情况,对需要生态修复的核心区域,采取优先规划原则。结合重点规划区域的空间结构特点,找到该区域生态修复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该区域的生态修复方向,对既有的设计任务进行改进,保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水平得到提升。相关人员可以结合土地整治情况,包括各项创新技术影响现状,根据山水林天湖草等重要工程的实施情况,充分发挥政府领导部门的引导与组织作用。国家相关部门可以成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创新中心,招聘高素质的研究人员,保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创新水平得到提高。认真遵守科技创新原则,为了不断缩短技术的创新时间,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各个地区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进行调查摸底,并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准备工作阶段 准备工作包括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和规划办公室,拟定规划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落实规划经费和人员,广泛收集已有的现状和规划资料等,具体包括: 1)组织准备 因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综合协调工作,涉及到许多部门,所以土地总体规划应由当地政府来领导,成立由主管县长任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土地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工作。规划办公室是具体编制规划的工作班子,应包括主要学科的科技人员,但更重要的是有适合做综合工作的专家。 2)思想准备 思想动员是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因为目前规划无用论的思想还相当普遍。思想动员首先要说明规划的意义、目的和作用。 3)业务准备 包括编制和批准规划任务书(或工作方案)、业务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落实经费等。 ①规划任务书:要求明确规划的范围、时间期限、指导思想、目的、参与规划的部门、成果要求以及方法步骤、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等。 ②工作计划:要求在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任务的基础上制定,

内容包括:详细列出需搜集的各种信息资料及来源,明确每一步骤的具体任务和方法,进行人员分工和业务培训,明确物资设备供应,作出费用预算,确定时间进度表,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等。 (2)调查研究阶段 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自然资料、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数据、图件、文件等资料。已有资料的不足部分或不准确部分,应进行必要的补查和核实。设置专题开展研究。通过上述工作,要对全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资源的优势和潜力,以及今后各项事业的土地需求量作出准确的预测,找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方针与对策,编写《问题报告书》,为编制规划提供可靠依据。资料的质量对分析研究的结论是否准确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通过资料的整理和对比,选择其中可靠程度高者加以应用。 1)确定土地利用问题 重点开展如下几方面研究 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了解土地利用的演变及其规律,目前土地利用的状况及存在问题。 ②土地利用潜力研究。包括土地资源的自然适宜性,待开发土地的潜力,以及不同投入水乎下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裁潜力。 ③各部门用地需要量预测。根据规划期间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各部门用地的需求量。 根据以上三方面调查研究,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对照,可以提出当前存在的和规划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种土地利用问题。从而确定土

景观生态设计理念的运用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了越来越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例如环境污染。能源紧缺。资源浪费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有效地利用一切资源,建立自然和人类永生共存。循环良好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将是未来环境建设的主题。 生态设计是一种以现代生态学为基础和依据,生态理念贯穿设计全部过程,与生态过程相协调,设计本身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的设计思维方式。其特点是将景观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协调人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生物与生物以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使景观空间格局和生态特性及其内部的社会文化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协调,达到景观的优化利用[1]。 景观设计是一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应用学科。与传统的景观设计相比,景观生态设计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建立生态功能良好的景观格局,可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再生,减少废物的排放,从而增强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2]。 今天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影响日益加剧,人类的足迹无处不在,自然中原有的生态平衡关系日渐受到破坏,直接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将生态理念引入景观设计,为其提供一种新的设计模式,具有相当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生态理念的培养 贯穿生态理念的景观设计是设计师对社会负责对人类负责的设计表现,从生态学出发,结合传统的审美观念,人类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索,不断美化和改善自然环境,促进社会持续稳定向前发展,为自身造福对于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生态理念的培养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1重视高校景观教育,加强景观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高校景观教育不仅要加强美术学科的基础性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多学科综合能力,从地球生态的角度来看待所学专业,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学科的联系。行为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生态学应当作为景观设计专业学科必修的基础课程,比如我们设计了一个公园,公园内垃圾桶的放置,如果不从人的行为心理学和人体工程学角度考虑而随意放置,游人很可能会随处乱扔垃圾,那么这个设计就谈不上环保,更谈不上生态,也就是说设计本身没有考虑生态因素,那它的合理性也是空中楼阁,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因此各类高等院校景观设计专业制定符合当前实际的教学大纲,加强景观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景观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带动景观设计学科走可持续的。生态的设计道路,已迫在眉睫。 同时,培养优秀学生离不开优秀师资队伍,目前高校景观专业师资水平普遍提高,教师队伍不断在扩大,尤其一些归国留学人员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国情建立了相应的景观设计知识结构体系,一部分人员在倡导生态设计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生态理念不是一句话或一篇文章就可以解决的,它有待于我们乃至全社会,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其中景观设计师应当起主导作用,将生态理念真正付诸于实践,真正体现在我们的设计当中。 1.2提高全民素质,共同促进景观设计学科持续健康发展

生态规划案例

生态规划案例

生态规划案例 ——广州科学城生态规划 广州科学城位于广州市区东北部,地处广州中心组团与东部组团交汇处,北倚生态果林保护区,西邻石牌高教区,广深高速公路从西向东横贯全区。总用地为22.74平方公里。相当于中等城市规模的广州科学城是在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从无到有进行开发建设。如何在开发建设中保持良好环境,避免“建设性破坏”,是广州科学城总体规划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一、科学城发展用地的生态适宜度分析 (一)生态调查及评价因子选择 影响科学城开发建设的生态因素很多,综合考虑广州科学城用地现状、开发目标、性质以及广州当前城建出现的问题等因素,搜集下述八类要素的基础资料文字或图,依据对土地利用方式影响的显著性及资料的可利用性筛选出评价因子。 (1)坡度:科学城地处丘陵地带,地形起伏较大,坡度是影响建设投资、开发强度的重要

控制指标之一。 (2)地基承载力:地基承载力主要与地层的地质构造和地基的构成有关。影响到城市用地选择和建设项目的合理分布以及工程建设的经济性。 (3)土壤生产性:科学城用地多为农业用地,保护良田是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土壤生产性是综合反映土地生产力的指标。 (4)植被多样性:植被多样性是自然引入城市的重要因素,它的存在与保护使城市居民对自然的感受加强,并能提高生活质量,是保护城市内多样的生物基因库和改善环境的重要场所。 (5)土壤渗透性:充足的地下水源对维持本地水文平衡极为重要,在开发建设中应保护渗透性土壤,使之成为地下水回灌场地,顺应水循环过程。土壤渗透性也是地下水污染敏感性的间接指标。渗透性越大,地下水越易被污染。 (6)地表水:地表水在提高城市景观质量,改善城市空间环境,调节城市温度、湿度,维持正常的水循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引起城市水灾、易被污染的环境因子。 (7)居民点用地程度:居民点规模是影响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年)》 目录 .、八、- 刖言 第一章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指导原则与目标任务 第一节指导原则 第二节规划目标 第三节主要任务 第三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第一节严格控制耕地流失第二节加大补充 耕地力度第三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第四节 强化耕地质量建设第五节统筹安排其他农 用地第四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第一 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第二节优化配置 城镇工矿用地 第三节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

第四节保障必要基础设施用地 第五节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第五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第一节加强基础性生态用地保护 第二节加大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力度 第三节因地制宜改善土地牛态环境 第7V章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第一节明确区域土地利用方向 第二节实施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 第三节加强省级土地利用调控 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一节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第二节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第三节兀善规划实施的利益调T机制 第四节加强规划实施的基础建设 第五节推进规划民主决策 附表 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1 : 附表 建设用地指标 2 : 附表 园地指标 3 : 附表 林地指标 4 : 附表 牧草地指标 5 : 附表6:近期新增建设用地及补充耕地指标 ■、八、- 刖百

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 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1 997 — 20 10年)》基础上,制定《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 0 0 6 — 2 0 2 0年)》(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国家土地利用战略,明确政府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 《纲要》以2 0 0 5年为基期,以2 0 2 0年为规划期末年。《纲要》的规划范围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第一章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到2 0 0 5年底,全国农用地面积为6 5 7 0 4.74万公顷(9 8 5 5 7 1万亩),建设用地面积为3 1 9 2.2 4万公顷 ( 4 7 8 8 4万亩),其他为未利用地。在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1 2 2 0 8. 2 7万公顷(1 8 3 1 2 4万亩),园地面积为1 15 4. 9万公顷(1 7 3 2 3 万亩),林地面积为2 3 5 7 4.1 1万公顷(3 5 3 6 1 2万亩),牧草地面积为2 6 2 1 4.3 8万公顷(3 9 3 2 1 6万亩),其他农用地面积为255 3.0 9万公顷(3 8 2 9 6万亩)。在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 2 6 0 1.5 1万公顷(3 9 0 2 3万亩),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2 3 0.8 5 万公顷(3 4 6 3万亩),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3 5 9.8 7万公顷(5 3 9 8 万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利用和管理。自《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 1 9 9 7 — 2 0 10年)》批准实施以来,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政策措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逐步得到落实,控制和引导土地利用的成效日益显现: ——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得到强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规模逐步下降。1 9 9 7 — 2 0 0 5年,全国非农建设年均占用耕地2 0. 3 5万公顷( 3 0 5万亩),与1 9 9 1 — 1 9 9 6年年均占用2 9.3 7万公顷(441万亩)相比降低了3 1%。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逐步提高,保障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必要用地。2 0 0 5年与1 9 9 6年相比,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从1 9.63万元/公顷(1.31万元/亩)增加到50万元/公顷(3.33万元/亩),增长了 1.5倍。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加大,总体上实现了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

基于生态理念设计的建筑实例研究

基于生态理念设计的建筑实例研究 罗焰文 (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建筑作为一种环保节能建筑受到现代人的广泛关注和欢迎,同时建筑的发展对整个建筑行业乃至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就基于生态理念的建筑设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理念;实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38(2015)15-0043-02 引言 基于生态理念设计的建筑设计是当下建筑业发展的趋势,它独有的优势特点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应用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制定最优的方案,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 1生态建筑的含义 从近些年关于建筑设计的各种理论中,可以看出,生态建筑理论是较为主流,受欢迎的理论。生态建筑这一概念是在1869年德国学者海格尔提出。他从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提出了资源的再生和非再生理论,以及在自然界中物质资源的有界性,即有限性。生态建筑理论就是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把生态学应用于建筑设计,指导建筑设计,引导建筑向节能、生态、环保、少污染、低消耗的方向发展,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构建人类、社会、自然三者的协调统一,实现生态平衡,建造出最环保的建筑。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保护自然环境,也促进了生态发展理论的普及。 生物建筑的设计出发点是从整体角度来看待人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它将建筑物视为一个生物般的有机体,并对其中的种种建筑学问题进行深刻研究。比较有名的生物建筑设计概念如“蜻蜓农场塔”,它的设计理念和特点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①对种种传统和自然材料的建造方法进行了重新审视与研究,在采暖与通风等方面采取的并非机械设备,而是自然技术;②无论是在建筑的总体布局方面还是在其室内的细节设计方面,都深刻体现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注重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使建筑物显得非常温和;③利用科学与合理的方法来确定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注重人们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对建筑环境的影响,而非只注重建筑技术方面的问题。 2工程概况 某一生态小区就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化建筑群,它在设计之时采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把人与自然紧密相连,既凸显出了时代感,又充满传统文化气息。文章以某高层建筑为例,该生态小区建筑设计包括了表演艺术中心、餐馆、室内游乐园、天文台、饭店等,为了保证建筑结构具有绿色、环保功能,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采用了绿色策略,通过实践,该高层建筑投入使用之后,60%以上的能源来自于风能,并且采用了固体废物管理系统、废水回收系统、咸水淡化、绿色屋顶等先进设计理念,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且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依然保持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如图1)。 3基于生态理念设计的建筑设计策略 3.1建筑体形与空间组织设计 科学合理的对建筑外观体型设计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建筑与外部环境进行的热量交换。如果外部环境相同,建筑物体型系数(建筑外表面积与外表面积所包体积比)会直接影响其能耗,且这一数值越大,单位面积散热量就越大,其能耗越高。从节能降耗的角度来看,要把建筑的体型系数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线上,而建筑物的体型系数和建筑造型、平面布局设计以及采光通风等因素直接相关。当保证建筑物各项功能都可以正常使用之后,才能够对其空间组织进行设计,对建筑物平面作横竖两向分离,进而有效改善建筑物室内环境,最终达到绿色节能的目标。该高层建筑顶部设计至关作用,独特的顶部设计对于高层建筑的整体形象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成为城市建筑群中的区别于其他建筑,甚至成为整个城市的标志建筑。例如,某广场的顶部在白天透射出天空的湛蓝,晚上成为灯塔,已经成为该城市的鲜明标志。高层建筑的顶部需要设计一定的功能用房、空中会所、餐饮、娱乐场所,这样既能够起到遮阳、隔热,又能够改善室内的微气候和节约资源,让高层建筑的居民能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大气之感。 3.2建筑门窗节能设计 在建筑物所有的外围结构中,隔热保温性能最差的便是门窗结构,而门窗结构的缝隙常常是冷热空气进出的通道,因此 必须 图1生态小区布局图 ·43·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2006~2020年)调整方案 为更好地保障“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我国实有耕地数量稳定、质量不下降,提高土地利用节约集约水平,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成果,经国务院同意,对《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进行调整完善。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强化规划管理和用途管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调整原则 (一)总体稳定、局部微调。坚持《纲要》确定的指导原则、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基本不变,继续实施《纲要》确定的土地分区引导原则、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规划实施管理制度。局部调整完善《纲要》,增加耕地保护任务,优化建

设用地布局。 (二)应保尽保、量质并重。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既要守住18亿亩耕地数量,更要保证耕地质量不下降,对二次调查查明增加的耕地,除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纳入生态退耕规划和根据国家相关规划需要占用的以外,均予以保护;优质耕地除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难以避让的以外,均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 (三)节约集约、优化结构。按照坚定不移地推进节约用地的总要求,遏制建设用地过度外延扩张,有效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统筹建设用地增量与存量,合理调整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降低工业用地比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适当增加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保障新型城镇化用地需求。 (四)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重点做好耕地和基本农田调整、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影响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和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五)加强协调、充分衔接。坚持科学论证、标准统一、民主决策,强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生产力、交通布局等相关专项规划的协调,做好其对下级规划的控制,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三、调整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耕地调整。按照坚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实有耕地数量稳定、质量不下降的要求,到2020年,-2-

浙江省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专题报告

全省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研究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 2019年12月

目录 1概念界定 (2) 2研究意义 (2) 3研究方法、理论基础与技术路线 (3) 3.1研究方法 (3) 3.2理论基础 (4) 3.3技术路线 (5) 1生态空间 (7) 1.1现状分析 (7) 1.2问题总结 (15) 2 农业空间 (17) 2.1现状分析 (17) 2.2问题总结 (33) 3城镇空间 (35) 3.1现状分析 (35) 3.2问题总结 (44) 4海岸带与海岛空间 (46) 4.1现状分析 (46) 4.2问题总结 (52) 1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54) 1.1资源环境紧约束下的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求 (54) 1.2人民日益增长的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追求 (54) 1.3浙江省“四大建设”对空间治理提出新挑战 (55) 2浙江省国土整治修复战略与目标 (55) 3浙江省国土整治修复总体要求 (56)

3.1规划先行 (56) 3.2加强系统治理 (56) 3.3问题导向+功能导向 (56) 3.4前端预防+末端治理 (57) 3.5创新整治模式 (57) 3.6注重机制研究 (57) 4基本原则 (57) 5国土整治修复总体格局与空间分区 (58) 5.1城镇空间 (58) 5.2农业空间 (59) 5.3生态空间 (61) 5.4国土整治修复总体格局与空间分区 (63) 1生态空间整治修复 (66) 1.1加强森林、湿地功能修复与生态治理 (66) 1.2推进矿山综合治理,修复矿区生态环境 (67) 1.3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功能提升 (68) 1.4系统开展水土流失综合防治 (69) 1.5系统治理江河湖库水系,修复水生态环境 (70) 2农业空间整治修复 (71) 2.1实施农村土地全域整治,系统治理田水路林村 (72) 2.2深入开展农用地整理,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73) 2.3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新农村 (74) 3城镇空间整治修复 (75) 3.1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促进城市有机更新 (75) 3.2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高水平建设品质城镇 (76) 3.3加快产业升级改造,改善环境质量 (76) 4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 (77) 4.1实施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打造美丽黄金海岸线 (77) 4.2推进海岛保护与整治,恢复海岛地貌与生态系统 (78)

(完整word版)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相同之处:1、都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依据的是《城乡规划法》 2、组织领导,都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3、规划审批,都是分级审批 4、两规关系的法律规定,两规法律均规定 规划的不同之处: 1、规划的范围不同《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是相应行政级别辖区内全部土地资源,是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整治。《城乡规划法》第三条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2、关于规划思路。两规的规划思路是不同的,这两规之间重要的相异之处。《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应当确保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由此可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思路是依据上一级下达的建设占用耕地、新增耕地面积和净增耕地面积三项控制指标,本着“从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重在“控制”,而且是刚性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没有自上下达的规划控制指标,城市的发展思路和城市规模是建立在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历史、地理、资源、产业政策、人文背景等多因素综合分析,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的设想,很少考虑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问题,是从需要出发,着眼于“发展”。 3、两个规划的行政主管部门不同 4、两个规划编制的工作路线不一样 5、从微观上来说,两大规划的统计口径和范围存在差异 6、规划期限不一样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同为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性规划,两规的充分衔接对城乡建设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两规的编制过程中,由于出发点、规划对象、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两规无法充分衔接,如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难以协调一致、城镇形态难以保持一致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同等。两规内容的不一致使部分建设项目无法同时符合两个规划,从而不能实现用地。这样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浪费了两规的建设用地指标,而且让土地使用者无所适从,损害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两规不能充分衔接与目前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方法有很大关系,系统地分析两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的角度研究解决方案,是促使两规协调的关键。一、两规协调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都是地方政府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土地可持续利用而编制的,最终目标也都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不存在矛盾。随着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两门学科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两规在编制中有越来越多的共通点,两规的方案更需要共同研究、相互衔接来确定,两规在前期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