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水功能区划(最新)汇编

安徽水功能区划(最新)汇编

安徽水功能区划(最新)汇编
安徽水功能区划(最新)汇编

目录

1总则 (1)

1.1目的和意义 (1)

1.2水功能区划的原则 (1)

1.3水功能区划的依据和标准 (1)

1.4水功能区划分的范围和水平年 (2)

1.5水功能区划水质管理目标 (6)

1.6水功能区划的分级与分类 (6)

1.6.1一级区划各功能区定义 (7)

1.6.2二级区划各功能区定义 (7)

2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9)

2.1自然环境 (9)

2.1.1地形地貌 (9)

2.1.2气象水文 (9)

2.1.3土壤植被 (9)

2.1.4矿产旅游资源 (11)

2.1.5河流湖泊与水土流失情况 (11)

2.2社会经济和发展 (11)

3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3)

3.1水资源量 (13)

3.1.1全省水资源总量 (13)

3.1.21999年全省水资源总量 (14)

3.2水资源供需现状 (14)

3.2.1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 (14)

3.2.2供水量 (14)

3.2.3用水量 (14)

3.2.4水资源利用概况 (14)

3.3全省水资源供需预测 (15)

3.3.1需水量预测 (15)

3.3.2供需平衡分析 (15)

4 水资源质量现状分析 (17)

4.1 水质评价标准和方法 (17)

4.2 水质现状评价 (17)

4.3 入河废污水排放量 (18)

4.4 水污染损害 (19)

4.4.1 淮河流域 (19)

5水功能区划总体方案 (20)

5.1水功能区划程序和方法 (20)

5.2水功能区划总体方案概况 (22)

6淮河流域水功能一级区划 (28)

6.1淮河干流 (28)

6.1.1缓冲区 (28)

6.1.2开发利用区 (28)

6.2淮河支流 (29)

6.2.1洪河 (29)

6.2.2谷河 (29)

6.2.3颍河水系 (30)

6.2.4西淝河 (30)

6.2.5茨淮新河 (31)

6.2.6黑茨河 (31)

6.2.7芡河 (31)

6.2.8涡河水系 (31)

6.2.9史河 (32)

6.2.10史河灌区总干渠 (32)

6.2.11沣河 (32)

6.2.12汲河 (33)

6.2.13淠河 (33)

6.2.14淠河灌区总干渠 (33)

6.2.15濠河 (34)

6.2.16池河 (34)

6.3洪泽湖水系 (34)

6.3.1怀洪新河 (34)

6.3.2浍河 (34)

6.3.3新沱河 (35)

6.3.4新汴河 (35)

6.3.5沱河 (35)

6.3.6萧濉新河 (36)

6.3.7新濉河 (36)

6.3.8奎河 (36)

6.4入江水道 (36)

6.4.1白塔河 (36)

6.5湖泊 (37)

6.5.1八里湖 (37)

6.5.3四方湖 (37)

6.5.4沱湖 (37)

6.5.5天井湖 (38)

6.5.6城西湖 (38)

6.5.7城东湖 (38)

6.5.8东淝河瓦埠湖 (38)

6.5.9高塘湖 (38)

6.5.10天河湖 (39)

6.5.11女山湖 (39)

6.5.12七里湖 (39)

6.6大型水库 (39)

6.6.1佛子岭磨子潭水库 (40)

6.6.2响洪甸水库 (40)

6.6.3梅山水库 (40)

7淮河流域二级功能区划 (41)

7.1淮河干流 (41)

7.1.1淮河干流阜阳六安滁州开发利用区 (41)

7.2淮河支流 (42)

7.2.1谷河阜南开发利用区 (42)

7.2.2颍河阜阳开发利用区 (43)

7.2.3泉河临泉阜阳开发利用区 (43)

7.2.4西淝河(上段)利辛开发利用区 (43)

7.2.5西淝河(下段)凤台开发利用区 (44)

7.2.6茨淮新河阜阳怀远开发利用区 (44)

7.2.7黑茨河阜阳开发利用区 (44)

7.2.8涡河亳州怀远开发利用区 (45)

7.2.9小洪河亳州开发利用区 (45)

7.2.10史河金寨开发利用区 (45)

7.2.11史河总干渠金寨开发利用区 (46)

7.2.12沣河霍邱开发利用区 (46)

7.2.13汲河霍邱开发利用区 (46)

7.2.14淠河东源霍山裕安开发利用区 (46)

7.2.15淠河六安霍邱寿县开发利用区 (47)

7.2.16淠河总干渠六安合肥开发利用区 (47)

7.2.17濠河凤阳开发利用区 (47)

7.2.18池河定远明光开发利用区 (48)

7.3洪泽湖水系 (48)

7.3.1浍河濉溪固镇开发利用区 (48)

7.3.2新沱河濉溪埇桥开发利用区 (48)

7.3.3新汴河宿州开发利用区 (49)

7.3.4沱河埇桥固镇开发利用区 (49)

7.3.5萧濉新河淮北宿州开发利用区 (49)

7.3.6新濉河宿州开发利用区 (50)

7.4入江水道 (50)

7.4.1白塔河天长开发利用区 (50)

7.5湖泊 (50)

7.5.1八里湖颍上开发利用区 (50)

7.5.2焦岗湖凤台颍上开发利用区 (51)

7.5.3四方湖怀远开发利用区 (51)

7.5.4天井湖五河开发利用区 (51)

7.5.5高塘湖淮南滁州合肥开发利用区 (51)

7.5.6天河湖蚌埠开发利用区 (52)

7.5.7女山湖明光开发利用区 (52)

7.5.8七里湖明光开发利用区 (52)

8长江流域水功能一级区划 (53)

8.1长江下游干流 (53)

8.1.1保护区 (53)

8.1.2缓冲区 (54)

8.1.3保留区 (54)

8.1.4开发利用区 (55)

8.2长江支流 (56)

8.2.1皖河 (56)

8.2.2裕溪河 (56)

8.2.3西河 (57)

8.2.4得胜河 (57)

8.2.5滁河 (57)

8.2.6前河 (58)

8.2.7秋浦河 (58)

8.2.8九华河 (58)

8.2.9青通河 (58)

8.2.10青弋江水阳江水系 (58)

8.3环巢湖支流 (60)

8.3.1杭埠河 (60)

8.3.2丰乐水 (60)

8.3.3杭埠河灌区干渠 (61)

8.3.4派河 (61)

8.3.5十五里河 (61)

8.3.7柘皋河 (62)

8.3.8双桥河 (62)

8.3.9兆河 (62)

8.3.10白石天河 (62)

8.4鄱阳湖水系 (62)

8.4.1阊江 (62)

8.5湖泊 (63)

8.5.1华阳河湖群 (63)

8.5.2武昌湖 (63)

8.5.3菜子湖 (63)

8.5.4巢湖 (64)

8.5.5升金湖 (64)

8.5.6南漪湖 (65)

8.6大型水库 (65)

8.6.1花凉亭水库 (65)

8.6.2龙河口水库 (65)

8.6.3董铺水库 (65)

8.6.4大房郢水库 (66)

8.6.5黄栗树水库 (66)

8.6.6沙河集水库 (66)

8.6.7陈村水库 (66)

8.6.8港口湾水库 (66)

9长江流域水功能二级区划 (67)

9.1长江下游干流 (67)

9.1.1长江左岸安庆开发利用区 (67)

9.1.2长江左岸无为二坝裕溪口开发利用区 (67)

9.1.3长江右岸池州开发利用区 (68)

9.1.4长江右岸铜陵开发利用区 (68)

9.1.5长江右岸芜湖开发利用区 (68)

9.1.6长江右岸马鞍山开发利用区 (69)

9.2长江支流 (70)

9.2.1裕溪河居巢和县开发利用区 (70)

9.2.2西河无为开发利用区 (70)

9.2.3得胜河含山和县开发利用区 (70)

9.2.4滁河滁州开发利用区 (70)

9.2.5襄河全椒开发利用区 (71)

9.2.6清流河滁州开发利用区 (71)

9.2.7来安河来安开发利用区 (71)

9.2.9漳河南陵开发利用区 (72)

9.2.10青弋江泾县芜湖开发利用区 (72)

9.2.11西津河东津河宁国开发利用区 (72)

9.2.12水阳江宣城开发利用区 (73)

9.2.13水阳江当涂开发利用区 (73)

9.3环巢湖支流 (74)

9.3.1杭埠河舒城庐江开发利用区 (74)

9.3.2丰乐河肥西舒城开发利用区 (74)

9.3.3舒庐干渠舒城庐江开发利用区 (74)

9.3.4杭北干渠舒城金安开发利用区 (74)

9.3.5十五里河合肥开发利用区 (75)

9.3.6南淝河合肥开发利用区 (75)

9.3.7店埠河肥东开发利用区 (75)

9.3.8柘皋河居巢开发利用区 (76)

9.3.9双桥河居巢开发利用区 (76)

9.3.10兆河庐江开发利用区 (76)

9.3.11白石天河庐江开发利用区 (76)

9.4湖泊 (77)

9.4.1华阳河湖群宿松开发利用区 (77)

9.4.2武昌湖望江开发利用区 (77)

9.4.3巢湖合肥开发利用区 (77)

9.4.4巢湖中庙开发利用区 (77)

9.4.5巢湖巢湖市开发利用区 (78)

9.4.6南漪湖宣州郎溪开发利用区 (78)

10新安江流域水功能一级区划 (79)

10.1新安江干流 (79)

10.1.1保留区 (79)

10.1.2缓冲区 (79)

10.1.3开发利用区 (79)

10.2新安江支流 (80)

10.2.1率水 (80)

10.2.2横江 (80)

10.3练江 (81)

10.3.1练江歙县开发利用区 (81)

10.3.2扬之水 (81)

10.3.3丰乐水 (81)

10.3.4富资水 (82)

10.3.5布射水 (82)

辽宁省主要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辽宁省主要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征求意见稿)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

目录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和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辽宁省主要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防治水污染,保护地表水水质,维护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对辽河、浑河、太子河、大辽河、大凌河、鸭绿江、辽东沿海地区和辽西沿海地区(含小凌河)主要地表水水系水环境功能区进行了划定,水域区划范围包括干流和一二三级支流。将地表水按主导使用功能划分为源头水域、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人体直接接触、人体非直接接触)、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等类型功能区,分别执行不同类别的水质标准。按照“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及按高功能保护”的原则,部分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等类别的功能区执行高类别的水质标准。共划分水环境功能区770 个,其中源头水域14个、自然保护区 6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193个、渔业用水区333 个、景观娱乐用水区51个、工业用水区37个、农业用水区136个。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自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辽宁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由辽宁省环境保护厅批准。 本标准由辽宁省环境保护厅负责解释。

广东省水功能区划(2007年6月)

广东省水功能区划 广东省水利厅 二〇〇七年六月

关于印发广东省水功能区划的通知 各地、市水利(水务)局: 《广东省水功能区划》业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前言 水功能区是指根据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条件和水环境状况,结合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量、水质的需求及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在江河湖库划定的具有相应使用功能,并且主导功能和水质管理目标明确的水域。经批准的水功能区划是核定水域的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将水质管理目标落实到具体水域和入河污染源的主要依据;是加强水资源调度,维持江河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的合理水位,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强化陆域污染源管理,优化产业布局,科学确定和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主要依据;是明晰水权的重要依据之一。水功能区划是水资源规划的重要基础,也是我省水资源管理及水资源保护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二、三十三和三十四条规定,按照2002年水利部和国家计委联合发出的《关于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水规计[2002]83号),以及广东省计委和省水利厅联合发出的《关于开展广东省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粤计农[2002]903号),要求各省对已批准的水功能区划进行复核和调整,并在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和技术细则中明确了水功能区复核和调整的原则和方法。据此,省水利厅委托省水文局,重新复核广东省水功能区划的成果。 《广东省水功能区划》是由省水文局在《广东省水资源保护规划》有关水功能区划成果基础上,通过野外勘查,广泛搜集基本资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文件 粤环〔2011〕14号 关于印发《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试行方案)》同时废止。 二○一一年二月十四日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从流域、区域范围内协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依法和科学地管理水环境、控制水污染、保护水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在全省范围内对主要江河、湖库划分地表水环境功能区。 一、功能区划分的范围 对以下地表水体划分环境功能区:全省所有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以及小于100平方公里的重要河流;所有中型以上水库、重要的小型水库以及主要城市湖泊。 二、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的基本原则是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划分水环境功能区的具体原则是: 1.考虑水体现状、规划的使用功能和水环境质量的现状;

2.优先保护集中式饮用水源地; 3.适应流域内经济和城镇发展规划的要求; 4.水体环境功能区的划定,一般不低于水体现有的水质等级; 5.兼顾上、下游地区利益; 6.水体环境功能区划分的下端约束条件与《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粤府办〔1999〕68号)相衔接; 7.保证按省政府的要求跨行政区边界水质达标交接; 8.水库的水环境质量一般要求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特殊情况不低于Ⅲ类; 9.城市河段内河涌一般要求不低于Ⅴ类; 三、功能区的分类 环境保护部门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实施水域分类管理。结合水域使用功能要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分为五类:Ⅰ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当同一水体具有多种使用功能时,按照最高功能确定水质目标。 四、功能区划分成果及其要求 水环境功能区划成果见“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表”。

湖南省主要地表水系水环境功能区划DB43 023-2005

ICS13.020.50 Z04 湖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3/023-2005 代替DB43/023-91、DB43/067~069-92 湖南省主要地表水系水环境 功能区划 Water Enviromental Functional Demarcation For HuNan Main Surface River 2005-04-01发布 2005-07-01实施 湖南省环境保护局 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43/023-2005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湖南省主要地表水系水环境功能区划 (2) 5.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 (2) 6.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3)

DB43/023-2005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防治水污染,保护地表水水质,维护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代替DB43/023-91、DB43/067-92、DB43/068-92、DB43/069-92。 与DB43/023-91、DB43/067-92 、DB43/068-92 、DB43/069-92相比较,本标准对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四水干流水环境功能区进行了调整,并将水域区划范围扩大到四水的三级支流、洞庭湖主要水域及湖南省境内的长江干流、珠江水系、赣江水系。将地表水按主导使用功能划分为源头水域、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人体可直接接触、人体非直接接触)、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混合区等类型功能区,分别执行不同类别的水质标准。按照“不降低现状使用功能及按高功能保护”的原则,部分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等类别的功能区执行高类别的水质标准。共划分水环境功能区836个,其中源头水域10个、自然保护区21个、饮用水源保护区338个、渔业用水区283个、景观娱乐用水区45个、工业用水区52个、农业用水区86个、混合区1 个。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自2005年7 月 1 日起实施,DB43/023-91、DB43/067-92 、DB43/068-92 、DB43/069-92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湖南省环境保护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由湖南省环境保护局批准。 本标准由湖南省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

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 (2011-2030年) (一)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选取原则 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是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复的辖区水功能区划的基础上,从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国家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出发,按照下列原则选定: (1)国家重要江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的水功能区。 (2)重要的涉水国家级及省级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和重要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跨流域调水水源地及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的水功能区。 (3)国家重点湖库水域的水功能区,主要包括对区域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的湖泊和水库水域的水功能区。 (4)主要省际边界水域、重要河口水域等协调省际间用水关系以及内陆与海洋水域功能关系的水功能区。 (二)一级水功能区 全国重要江河湖泊一级水功能区共2888个,区划河长177977公里,区划湖库面积43333平方公里,区划成果见表3-1和图3-1、图3-2。其中,保护区618个,占总数的21.4%;保留区679个,占总数的23.5%;缓冲区458个,占总数的15.9%;开发利用区1133个,占总数的39.2%。

在177977 公里区划河长中,保护区共36861 公里,占区划总河长的20.7%;保留区55651公里,占31.3%;缓冲区13600 公里,占7.6%;开发利用区71865 公里,占40.4%。 在43333平方公里区划湖库面积中,涉及一级水功能区174个,其中保护区总面积33358平方公里,占区划总面积的77.0%;保留区2685平方公里,占6.2%;缓冲区498平方公里,占1.1%;开发利用区6792平方公里,占15.7%。

河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

附件1 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实施《河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批复 (代拟稿)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省环保局和省水利厅?关于批准实施〖河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请示?(豫环〔2006〕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河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以下简称?区划?),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区划?是我省水环境保护的基本依据。各地的经济和社会建设活动必须符合?区划?的要求。各省辖市人民政府和省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区划?结果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本行政区域和本部门的实施计划,认真抓好落实。 三、要切实加大水环境保护力度。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纳入当地行政领导目标责任制,建立有效的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和水环境质量目标完成情况考核制度。要积极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等综合措施,按照?区划?的要求逐步改善水环境质量。 四、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工,加强对?区划?实施的指导和支持。要加大执法力度,强化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污染防治、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面源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土地资源的开发管理和地表水资源的合理配臵。 五、加强?区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各级环保部门要会同水利等有关部门加强对?区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加强环境执法,确保?区划?目标的如期实现。

附件2 河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 河南省环境保护局 二○○六年七月

河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修订) 审定: 王国平李景明 审查: 马新春陶冶王全力李秋民韩晓晗 编修: 潘鸣钟袁彩凤赵吉昌赵颖杨卫忠刘琼 主要完成人员(按姓氏笔画): 马新春王全力刘琼刘爱华李秋民杨卫忠赵吉昌赵颖陶冶袁彩凤韩晓晗潘鸣钟

城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第二章城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第一节总论 4.1.1区划的目的和意义 4.1.1.1区划的目的 水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环境,开展水环境功能区划工作是为了促进我市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贯彻水法,加强水资源保护,切实履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根据我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结合社会需求,确定各水域的主导功能及功能顺序,科学合理地划分水功能区后,可作为我市水资源合理利用,积极保护和科学管理的依据,也是下一步进行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基础。 4.1.1.2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意义 1)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划分水功能区,明确水体的相应功能及水量水质控制目标,为本市水体有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促进本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为水资源保护提供治理目标 水功能区划的主要工作,是在对水体进行调查研究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水体的主导功能,并据此划分水功能区,依据不同的水

体功能和量、质标准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使水资源保护措施更具针对性,同时有利于解决上下游之间的用水矛盾。 3)为截污治理工作提供定量分析标准 进行水功能区划后,可按确定的水体保护目标计算纳污能力,对本市内中小河道水体的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并进行污染治理优化控制和综合整治,促进污水纳管工作。 4)为中小河道的综合整治提供指导方向 通过划分水功能区并确定相应的标准,将使中小河道综合整治提供明确的治理方向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 5)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奠定科学基础 通过划定水功能区,并制定配套《水功能区划管理办法》,使水资源管理工作步上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 6)为其它涉水规划的编制提供控制方案 根据《塔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纲要》精神,水功能区划是其它专项规划编制的基础。今后市内所有涉水规划的编制都应以水功能区划作为基础,而其它规划的编制也为论证水功能区划的可行性提供相应的依据。 4.1.2区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4.1.2.1指导思想 水资源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是生态环境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要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就必须对水资源的综合

关于批准实施许昌市市区地表水大气噪声环境功能区划(许政[2007]64号)

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许昌市市区地表水大气噪声环境功能区划的通知 (许政[2007]64号) 魏都区、许昌县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现将《许昌市市区地表水、大气、噪声环境功能区划》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七年十二月六日 许昌市市区地表水、大气、噪声环境功能区划 1.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依据与原则 1.1目的 环境功能区划是环境规划的基础,也是城市环境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 (1)实现城市环境分区分类管理; (2)便于环境目标管理和污染物总量控制; (3)为城市社会发展和经济开发建设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4)为城市工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指导意见。 1.2依据 1.2.1环境功能区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6)《许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7)《许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2.2环境功能区划主要引用的标准环境标准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为实现环境目标服务,因此所有标准都存在被修订的可能,使用本环境功能区划(文本)的各方都应自觉执行下列标准的最新版。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 (5)《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14-1996)。

山东省水功能区划

山东省水功能区划 一、水资源和水环境质量状况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山东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处黄河下游,分属于黄、淮、海三大流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14°36′-122°43′,北纬34°25′-38°23′。地理上分为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半岛突出于黄海、渤海之中,北靠渤海,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东与日本、朝鲜半岛隔海相望;内陆部分北以卫运河、漳卫新河与河北省为界,西与河南省相邻,南与江苏、安徽两省接壤,国土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6%。 (二)河流、水系概况。 山东省河流均为季风区雨源型河流,分属黄河、淮河、海河流域和独流入海水系。由于山东半岛三面环海,雨水集中,有利于河系的发育,全省平均河网密度为0.24公里/平方公里,境内主要河道除黄河横贯东西,大运河纵穿南北外,其他中小河流密布全省,干流长度大于10公里的河流有1552条,可分为山溪性河流和平原坡水河流两大类。 山溪性河流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山区和胶东半岛地区。在鲁中南山区以泰沂山脉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辐射状水系,向南流的有沂河、沭

河两大水系,经江苏省入海;向北流的主要有潍、弥、白浪河及小清河的主要支流绣江河、孝妇河、淄河等,均注入渤海莱州湾;向西流的主要河流为大汶河,经东平湖注入黄河,其他还有泗河、城漷河、白马河、十字河、薛城大沙河等均流入南四湖;向东流的主要河流有绣针河、巨峰河、付疃河、潮河、吉利河等。 在胶东半岛地区,由大泽山、艾山、昆仑山、伟德山等构成了一个西南东北向的天然分水岭,形成了一个南北分流的不对称水系,北流入渤海的有界河、黄水河等,向北流入黄海的有大沽夹河、沁水河、辛安河等;南流入黄海的有大沽河、五龙河、母猪河、乳山河等。在泰沂山区和胶东半岛低山丘陵区之间的南、北胶莱河分别流入胶州湾和莱州湾。 坡水性河流也分两部分,在鲁北平原区内,除漳卫新河穿过冀鲁边界外,主要有徒骇河、马颊河和德惠新河,由西南向东北汇集鲁北平原大部分地表径流,平行流入渤海湾。在湖西平原,主要有洙赵新河、万福河和东鱼河等自西向东流入南四湖。 山东省的湖泊主要有淮河流域的南四湖、黄河流域的东平湖和小清河流域内的白云湖、青沙湖、麻大湖等。南四湖是山东省境内最大的淡水湖泊,由南阳、独山、昭阳、微山四个相连的湖泊组成,湖面面积1266平方公里,南四湖南北长126公里,东西宽5~25公里,南部微山湖、北部独山湖比较开阔,中部昭阳湖狭窄,称为湖腰。1960年在南四湖湖腰处修建成二级坝枢纽工程,将南四湖分为上下两级,上级湖湖面面积602平方公里,下级湖湖面面积664平方公里。南四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DOC 22页)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DOC 22页)

2

3

山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第二次征求意见稿) 序号流域名称 河流/湖 库名称一级支流名 称 二级支流 名称 主导水环境功能区类型及名称水环境功能区范围 水环境功能区 尺度* 标准类 别 控制县级行政区 名称 是否省界/水 源地 1 海河流域卫运河卫运河聊城德州农业用水区冠县称勾湾村至四女寺节制闸上的河道水域161.55 Ⅴ冠县、临清市、夏 津县、武城县 省界 2 海河流域卫运河长顺渠长顺渠聊城德州农业用水区乜村闸下至临清市李圈村入卫运河的河道水域42.6 3 Ⅴ冠县、临清市 3 海河流域南运河南运河德城景观娱乐用水区(Ⅴ)四女寺闸下至出城区界的河道水域25.61 Ⅴ德州市德城区 4 海河流域南运河南运河德城农业用水区城区界至第三店村入河北省境的河道水域19.02 Ⅴ德州市德城区省界 5 海河流域新湖新湖德城景观娱乐用水区(Ⅳ)环湖大堤内的全部水域0.28 Ⅳ德州市德城区 6 海河流域长河公园长河公园德城景观娱乐用水区(Ⅳ)岔河河堤以东至减河河堤以西、东方红路与三八路之间的水域0.40 Ⅳ德州市德城区 7 海河流域漳卫新河漳卫新河德州滨州农业用水区宁津县大王堡至无棣县辛集闸上的河道水域122.60 Ⅴ宁津县、乐陵市、 庆云县 省界 8 海河流域漳卫新河漳卫新河无棣工业用水区辛集闸下至入渤海口的河道水域39.03 Ⅳ无棣县省界 9 海河流域漳卫新河减河减河德城景观娱乐用水区(Ⅴ)四女寺闸下至袁桥闸上的河道水域25.68 Ⅴ德州市德城区 10 海河流域漳卫新河减河减河德州农业用水区袁桥闸下至宁津县大王堡的河道水域26.00 Ⅴ德州市德城区、陵 县、宁津县 省界 11 海河流域漳卫新河减河利民河东 支 利民河东支武城夏津农业用水区 青年河源头范楼闸至入六六河、六六河源头王小屯闸至入利民河东支,以 及利民河东支源头小杨庄村至入减河的河道水域 69.04 Ⅴ武城县、夏津县 12 海河流域漳卫新河减河马减竖河马减竖河平原县夏津农业用水区马颊河津期店闸至入减河的河道水域30.61 Ⅴ平原县、夏津县 13 海河流域漳卫新河岔河岔河德城景观娱乐用水区(Ⅴ)四女寺闸下至七里庄闸上的河道水域16.42 Ⅴ德州市德城区 14 海河流域漳卫新河岔河岔河德城农业用水区七里庄闸下至田龙庄出境入河北省的河道水域 6.38 Ⅴ德州市德城区省界 15 海河流域漳卫新河跃进河跃进河庆云农业用水区源头至入漳卫新河的河道水域16.46 Ⅴ庆云县 4

河南省饮水功能区划(最终版)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河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 保护区划的通知 豫政办〔2007〕125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河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日河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燉 T338-2007)》、《河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河南省水功能区划》的有关规定,依法划定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 一、区划范围 本次区划范围为18个省辖市及20个县级市的城市建成区和规划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全省共113个饮用水源地,其中地表水饮用水源地41个、地下水饮用水源地72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另行划定。 二、省辖市饮用水源保护区 (一)郑州市

1.黄河邙山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黄河邙山取水口上游2000米至下游200米的水域及黄河南岸50米的陆域;邙山提灌站前沉沙池水域和沿岸50米陆域;石佛沉砂池厂界内的区域。 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外,京珠高速公路桥至桃花峪的黄河水域和黄河南岸大堤以内、黄河北岸生产堤以内的滩区。 2.黄河花园口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黄河107公路桥至花园口取水口下游700米的水域及其黄河南岸大堤外50米的陆域;沉沙池和输水明渠的水域及其沿岸50米的陆域。 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外,京珠高速公路桥至桃花峪的黄河水域和黄河南岸大堤以内、黄河北岸生产堤以内的滩区。 3.尖岗水库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尖岗水库郑密公路桥至王胡侗桥水域及其沿岸200米的陆域;输水明渠的水域及两侧50米的陆域。 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外,尖岗水库郑少高速、绕城高速、侯寨公路内的水域和汇水区的陆域;输水暗管两侧50米的陆域和输水明渠一级保护区外50米的陆域。 4.常庄水库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常庄水库取水口至刁沟村桥的水域及其沿岸200米的陆域;输水明渠的水域及两侧50米的陆域。 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外,常庄水库防汛路、四环路、贾鲁河内的水域和周边陆域;输水暗管两侧50米的陆域和输水明渠一级保护区外50米的陆域。 5.西流湖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

江苏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

江苏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送审稿) 目录 一、总则 (1) (一)导言 (1) (二)规划思路 (2) (三)规划原则 (8) (四)工作要求 (9) (五)基本规定 (11) (六)进度安排 (12) 二、水资源调查评价 (13)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38) (一)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39) (二)社会经济资料调查分析 (41) (三)供水调查 (43) (四)用水调查 (48) (五)污废水及污染物排放量调查 (51) (六)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调查评价 (54) (七)调查资料的合理性检查 (56) (八)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与评价 (58) 四、需水预测 (60) (一)基本要求 (61) (二)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分析 (66) (三)经济社会需水预测 (68) (四)生态环境需水预测 (72) (五)河道内其他需水预测 (73) i

(六)需水预测汇总 (73) (七)成果合理性分析 (74) 五、节约用水 (75) (一)基本要求 (75) (二)现状用水水平分析 (76) (三)节水标准与指标 (77) (四)节水潜力分析 (78) (五)节水目标与节水措施 (79) (六)节水方案拟订 (82) 六、水资源保护 (85) (一)基本要求 (85) (二)水功能区划的补充和调整 (86) (三)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拟定 (88) (四)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设计条件 (89) (五)纳污能力计算 (91) (六)污染物入河量估算 (91) (七)污染物控制量与削减量 (93) (八)地表水水质保护措施 (94) (九)地下水保护 (96) (十)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97) 七、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 (98) (一)基本要求 (98) (二)规划工作方法和主要工作内容 (99) (三)规划工作技术要求 (102) (四)规划预期成果 (107) 八、供水预测 (109) (一)基本要求 (109) ii

水功能区划类别及执行标准

水功能区划类别及执行标准 水功能区划是通过对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与江河流域综合规划的要求,将江河湖库划分为不同使用目的的水功能区,并提出保护水功能区的水质目标。在整体功能布局确定的前提下,对重点开发利用水域详细划分多种用途的水域界限,以便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依据。 水功能区划采用两级体系,即一级区划和二级区划。一级功能区分4类,即保护区、保留区、开发利用区和缓冲区;二级功能区划是在一级功能区中的开发利用区进行,分7类,包括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和排污控制区。 1、保护区(一级功能区):指对水资源保护、自然生态及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有重要意义的水域。该区内严格禁止进行其他开发活动。根据需要分别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Ⅱ类标准或维持水质现状。 2、保留区(一级功能区):指目前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为今后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而预留的水域。该区内水质应维持现状,未经有相应管理权限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在区内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活动。 按现状水质类别控制。 3、开发利用区(一级功能区):指具有满足工农业生产、城镇生活、景观娱乐等需水要求的水域,如主要城镇河段、受工业废水污染明显的河段等。该水域应根据开发利用要求进行二级功能区划。按二级区划分类分别执行相应的水质标准。 4、缓冲区(一级功能区):指为协调省际间、矛盾突出的地区间用水关系,以及在保护区与开发利用区相接时,为满足保护区水质要求而划定的水域。未经有相应管理权限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在该区域进行对水质有影响的开发利用活动。按实际需要执行相关水质标准或按现状控制。 5、饮用水源区(二级功能区):指满足城镇生活用水需要的水域,如已有城镇生活用水取水口分布的水域,或在规划水平年内城镇发展需设置取水口,

水环境功能区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目的和意义 水环境功能区划不同于水资源保护规划,也不同于国土整治中的水域功能划分,而是根据水域环境污染状况、水环境承受能力(环境容量)、环境保护目标而确定重点保护区域,通过对实现各种环境目标的排污削减量的优化分配,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其目的在于有效控制污染源排放,落实水环境保护政策,为实现水环境保护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我省进行水环境功能区划意义十分重大,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在水上,落实在陆上,将环境管理目标落实到具体水域和污染源,为陆上的污染源管理、产业布局的优化提供了决策基础。它是水环境分级管理工作和环境管理目标责任制的基石,是科学确定和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基本单元。 第二节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原则 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水环境功能区的划分应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当代和后代人赖以生存的水环境,保障人体健

康及动植物正常生存,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优先保护的原则 应以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为优先保护对象。禁止向生活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排放污水,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从事旅游、游泳和其它可能污染生活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禁止在生活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排放量,禁止设立装卸垃圾、油类及其它有毒有害物品的码头。 三、地下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预防为主的原则 当地表水作为地下饮用水源地的补给水,或地质结构造成明显渗漏时,应考虑对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的影响,防止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的污染,将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陆上污染源进行统筹考虑,保护地下水水质。 四、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的原则 划分水环境功能区时不得降低现状水质对应的使用功能。对于水资源丰富且水质尚好但尚未开发的地区,确因发展经济的需要要求降低水体现状功能时,应论证降低水质要求是否影响该区未来水环境质量提高要求,并做降低现状使用功能必要性说明。 五、水域兼有多种功能时按高功能保护的原则 当同一水域兼有多类功能时,依最高功能划分水环境功能区。 跨省界等水域还应按相应标准中的高标准值保护,在各省有不同的水质标准时,也依高标准值管理。

安徽水功能区划(最新)

目录 1总则 (1) 1.1目的和意义 (1) 1.2水功能区划的原则 (1) 1.3水功能区划的依据和标准 (2) 1.4水功能区划分的范围和水平年 (2) 1.5水功能区划水质管理目标 (6) 1.6水功能区划的分级与分类 (6) 1.6.1一级区划各功能区定义 (7) 1.6.2二级区划各功能区定义 (7) 2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9) 2.1自然环境 (9) 2.1.1地形地貌 (9) 2.1.2气象水文 (9) 2.1.3土壤植被 (10) 2.1.4矿产旅游资源 (11) 2.1.5河流湖泊与水土流失情况 (11) 2.2社会经济和发展 (11) 3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3) 3.1水资源量 (13) 3.1.1全省水资源总量 (13) 3.1.21999年全省水资源总量 (14) 3.2水资源供需现状 (14) 3.2.1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 (14) 3.2.2供水量 (14) 3.2.3用水量 (14) 3.2.4水资源利用概况 (14) 3.3全省水资源供需预测 (15) 3.3.1需水量预测 (15) 3.3.2供需平衡分析 (15) 4 水资源质量现状分析 (17) 4.1 水质评价标准和方法 (17) 4.2 水质现状评价 (17) 4.3 入河废污水排放量 (18) 4.4 水污染损害 (19) 4.4.1 淮河流域 (19)

5水功能区划总体方案 (20) 5.1水功能区划程序和方法 (20) 5.2水功能区划总体方案概况 (22) 6淮河流域水功能一级区划 (28) 6.1淮河干流 (28) 6.1.1缓冲区 (28) 6.1.2开发利用区 (28) 6.2淮河支流 (29) 6.2.1洪河 (29) 6.2.2谷河 (29) 6.2.3颍河水系 (30) 6.2.4西淝河 (30) 6.2.5茨淮新河 (31) 6.2.6黑茨河 (31) 6.2.7芡河 (31) 6.2.8涡河水系 (31) 6.2.9史河 (32) 6.2.10史河灌区总干渠 (32) 6.2.11沣河 (32) 6.2.12汲河 (33) 6.2.13淠河 (33) 6.2.14淠河灌区总干渠 (33) 6.2.15濠河 (34) 6.2.16池河 (34) 6.3洪泽湖水系 (34) 6.3.1怀洪新河 (34) 6.3.2浍河 (34) 6.3.3新沱河 (35) 6.3.4新汴河 (35) 6.3.5沱河 (35) 6.3.6萧濉新河 (36) 6.3.7新濉河 (36) 6.3.8奎河 (36) 6.4入江水道 (36) 6.4.1白塔河 (36) 6.5湖泊 (37) 6.5.1八里湖 (37)

武汉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

武汉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 字体显示:【大】【中】【小】 武汉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 为保护和改善武汉市地表水环境,确保全市地表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对武汉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进行合理的划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进一步做好地表水环境保护工作,结合我市地表水环境的实际和城市发展的需要,特制定《武汉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以下简称功能区类别)。 1 适用范围 1.1本功能区类别划分范围包括武汉市市域内的主要江河、湖泊(水库)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 1.2水环境状况受季节影响大的河流、湖泊(水库),不列入本功能区类别。 1.3其它小型的地表水水域因其水量少、面积小,不便于集中管理,其功能区类别由各区环境保护局会同有关部门划定,报当地政府批准后执行,同时报市人民政府及市环境保护局备案。 2 引用法规及标准 下列法规及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功能区类别中引用而构成功能区类别的条文。在本功能区类别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不有效。当所示法规和标准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2.1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通过) 《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纲要》(国家环保局[90]环管水字第104号) 2.2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ZB1-1999) 《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3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分类 依据地表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将其划分为五类: 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 I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IV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淄博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及管理规定

淄博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及管理规定 为加强我市地表水环境保护,减少和防治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对我市的地表水功能区进行了划分,并就环境保护的管理问题作出规定。 一、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 (一)淄河 1.淄河源头(包括石马水库和太河水库)至临淄区崖傅庄西大桥河段,是淄博市最重要的地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水源地——大武水源地的补给区,划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I类功能区。 2.淄河崖傅庄西大桥至白兔丘(出境断面)河段,承纳齐鲁石化公司和临淄城区生活污水及部分工业污水,划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功能区。 (二)孝妇河 1.孝妇河源头至北神头河段,是地下水源地——神头水源地的补给区,划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类功能区。 2.北神头至杨寨乡东大桥,承纳博山、淄川城区及沿岸工业、生活污水,划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功能区。其中樊家窝至留仙湖出口,为淄川区开辟的水上公园,划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功能区。到2000年,北神头至杨寨乡东大桥河段应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w类功能区。 3.杨寨乡东大桥至邹平长山镇大桥(出境断面)。沿岸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其今后发展依赖于地下水供应,划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川类功能区。到2000年该河段应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功能区。 4.范阳河源头(包括萌山水库)至萌山镇大桥,是沿岸及周村集中式取水水源地,划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类功能区;萌水大桥至范阳河人孝妇河口按主河道2000年规划功能,划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功能区。 5.漫泗河按照不降低现状使用功能原则,划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功能区。 6.涂河、米沟河承纳周村地区工业、生活污水,为保证下游水体达到规划功能,划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w类功能区。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附件二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2011年1月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从流域、区域范围内协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依法和科学地管理水环境、控制水污染、保护水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在全省范围内对主要江河、湖库划分地表水环境功能区。 一、功能区划分的范围 对以下地表水体划分环境功能区:全省所有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以及小于100平方公里的重要河流;所有中型以上水库、重要的小型水库以及主要城市湖泊。 二、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的基本原则是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划分水环境功能区的具体原则是: 1.考虑水体现状、规划的使用功能和水环境质量的现状; 2.优先保护集中式饮用水源地; 3.适应流域内经济和城镇发展规划的要求; 4.水体环境功能区的划定,一般不低于水体现有的水质等级; 5.兼顾上、下游地区利益; —1 —

6.水体环境功能区划分的下端约束条件与《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粤府办〔1999〕68号)相衔接; 7.保证按省政府的要求跨行政区边界水质达标交接; 8.水库的水环境质量一般要求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特殊情况不低于Ⅲ类; 9.城市河段内河涌一般要求不低于Ⅴ类; 三、功能区的分类 环境保护部门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实施水域分类管理。结合水域使用功能要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分为五类:Ⅰ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当同一水体具有多种使用功能时,按照最高功能确定水质目标。 四、功能区划分成果及其要求 水环境功能区划成果见“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表”。 各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按照水质目标,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相应类别标准,进行单因子评价,衡 —2 —

上海市水环境功能区划(2011年修订版)

上海市水环境功能区划(2011年修订版) 一、全市河网水环境功能区划 1、Ⅱ类水质控制区 指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 2、Ⅲ类水质控制区 包括黄浦江上游准水源保护区、崇明岛和横沙岛。 3、Ⅳ类水质控制区 包括浦东地区、青松地区、蕴藻浜以北的嘉宝地区、临港新城和长兴岛。 浦东地区Ⅳ类水质控制区的具体范围是:黄浦江以东、周浦塘—六灶港—县北界河一线以北、长江口以西的地区。 青松地区Ⅳ类水质控制区的具体范围是:沪苏边界以东、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北界以北、准水源保护区西界西北、小莱港—蟠龙塘—闵行嘉定区界一线西南的地区。 嘉宝地区Ⅳ类水质控制区的具体范围是:黄浦江以西、蕴藻浜以北、沪苏边界以东、长江口以南的地区。 临港新城Ⅳ类水质控制区的具体范围是:芦潮港—随塘河以东、大治河以南、南汇边滩以西的临港新城地区。 4、Ⅴ类水质控制区:包括浦西中心城区和杭州湾沿岸地区。 浦西中心城区Ⅴ类水质控制区的具体范围是:蕴藻浜以南、黄浦江以西、龙华港—漕河泾港—淀浦河一线西北、小莱港—蟠龙塘—闵行嘉定区界一线东北的中心城区。 杭州湾沿岸Ⅴ类水质控制区的具体范围是:掘石港—惠高泾以东、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南界以南、准水源保护区东界以东、周浦塘—六灶港—县北界河一线以南,之间除临港新城以外的地区。 二、全市主干河道、湖泊功能区划 1、黄浦江、淀山湖、元荡 淀山湖、元荡和黄浦江上游段(淀峰~沙港),包括拦路港、泖河、斜塘、横潦泾、竖潦泾,水质控制标准为Ⅱ类。 黄浦江中游段(沙港~龙华港),水质控制标准为Ⅲ类。

黄浦江下游段(龙华港~吴淞口),水质控制标准为Ⅳ类。 2、黄浦江上游主要支流 太浦河、园泄泾、大泖港,水质控制标准为Ⅱ类。 大蒸港、秀州塘、小泖港位于黄浦江上游准水源保护区段,水质控制标准为Ⅲ类水;位于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段,水质控制标准为Ⅱ类。 3、浦东、浦南地区主干河道 白莲泾、吕家浜、张家浜、马家浜(西沟港)、外环运河、赵家沟、川杨河、随塘河浦东新区段,水质控制标准为Ⅳ类。 浦东运河(大治河以北段),黄浦江上游准水源保护区以外的大治河、金汇港段,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以外的叶榭塘、紫石泾段,以及龙泉港、新张泾,水质控制标准为Ⅳ类。 黄浦江上游准水源保护区以外的南竹港段,大治河以南的浦东运河,浦南运河、二灶港、团芦港以及南汇、奉贤区的随塘河(人民塘),水质控制标准为Ⅴ类。滴水湖水质控制标准为Ⅲ~Ⅳ类。 4、浦西地区主干河道 苏州河从沪苏边界至蕰藻浜西闸段,水质控制标准为Ⅳ类;从蕰藻浜西闸至河口段,水质控制标准为Ⅴ类。 蕰藻浜水质控制标准为Ⅴ类。 淀浦河从淀山湖至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边界段,水质控制标准为Ⅱ类;从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边界至黄浦江上游准水源保护区边界段,水质控制标准为Ⅳ类;黄浦江上游准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淀浦河段,水质控制标准为Ⅲ类。 油墩港从横潦泾至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边界段,水质控制标准为Ⅱ类;从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边界至苏州河(吴淞江)段,水质控制标准为Ⅳ类。 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以外的华田泾段和东大盈港,水质控制标准为Ⅳ类。 黄浦江上游准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漕河泾港、龙华港、张家塘港段,水质控制标准为Ⅲ类;黄浦江上游准水源保护区以外的漕河泾港、龙华港、张家塘港段水质控制标准为Ⅴ类。 新泾港—外环西河、蒲汇塘、新槎浦、桃浦河、木渎港、东茭泾、彭越浦、西泗塘、俞泾浦、虹口港、南泗塘、沙泾港、走马塘、杨树浦港、虬江等河道,水质

深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深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为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合理利用水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区划。 一、适用范围 本区划适用于我市辖区内河流、水库和湖泊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体。 二、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分类 根据地表水环境功能使用现状和城市发展要求,深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主要有三种类型:饮用水源保护区、一般景观用水区和景观农业用水区。 饮用水源保护区是指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的水体。 一般景观用水区是指具有排洪防涝功能和一般景观用水功能的水体。 景观农业用水区是指兼具有一般景观用水功能和农业用水功能的水体。 三、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 (一)主要河流的水环境功能区划分 1、茅洲河景观农业用水区

从石岩水库以下至入海口,共长30.8公里,主要功能为一般景观用水和农业用水,燕川断面以上水质目标为Ⅳ类,燕川断面以下水质目标为Ⅴ类。 2、观澜河饮用水源保护区 从民治到与东莞市交接处企坪断面,共长16.3公里,主要功能为饮用水,水质目标为Ⅲ类。 3、龙岗河景观农业用水区 从梧桐山发源地到与惠州市交接处吓陂断面,共长36.7公里,主要功能为一般景观用水和农业用水,2015年之前水质目标为Ⅴ类,2015年至2020年水质目标为Ⅳ类,2020年及以后水质目标为Ⅲ类。 4、坪山河景观农业用水区 从三洲田水库以下到与惠州市交接处上洋断面,共长21.8公里,主要功能为一般景观用水和农业用水,2015年之前水质目标为Ⅴ类,2015年至2020年水质目标为Ⅳ类,2020年及以后水质目标为Ⅲ类。 5、一般景观用水区 除上述河流和《关于调整深圳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通知》(深府[2006]227号)规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以外的其他主要河流,划为一般景观用水区。 (二)主要水库、湖泊的水环境功能区划分 1、饮用水源保护区 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深圳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通知》(深府[2006]227号),以下水库划分为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深圳水库-东深供水渠、铁岗水库、石岩水库、西丽水库、长岭皮水库、梅林水库、茜坑水库、松子坑水库、赤坳水库、清林径水库、黄龙湖水库、径心水库、三洲田水库、铜锣径水库、甘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