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结题报告

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结题报告

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结题报告
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结题报告

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结题报告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突起的时代,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的素质,良好的行为表现也成为测量和评价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现在不少家长把幼儿教育的认知教育、智力开发看作是幼儿教育的硬任务,而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行为技能的训练作为软任务,在幼儿发展中存在着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不和谐性、不同步性。有的幼儿还尚未形成用餐、入厕、倾听、玩玩具以及交往、游戏、娱乐等方面的基本行为习惯,求知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也不尽人意。如果任由这一情况发展下去,幼儿行为方面的问题将越来越多,幼儿的畸形发展将不可避免,对今后的一生都将产生不良影响。

我园地处一个小县城,大多数家长幼教观念淡薄,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太重视,更有大多数家长都是外地务工及当地个体或私企,她们为了生计,有打工的,有做小生意的等等,这种家庭的子女占全园的90%左右,大多数家长文化素养不高,整天忙于生计,对幼儿的教育不够重视,导致幼儿行为习惯较差,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我们幼儿园老师通过分析后,觉得很有必要就如何进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行研究。

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幼儿园日常规范制度建设,强化和规范校园常规管理,发挥管理规范的强制作用,道理情操的

陶冶作用,校园环境的熏陶作用,幼儿主体的“倚同作用”,创设一个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员育人的科学严谨、和谐生动的教育环境,通过实践、历练、积累,促进幼儿具有良好的行为举止,养成具有时代特征和符合社会要求的良好行为习惯。探索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探索如何指导家庭与幼儿园配合,共同做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

根据确定的研究目标和指导思想,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

1.当前幼儿学习状况和现状的调查研究。主要调查分析我园幼儿学习情况和学习方式,以及在校的学习情况。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幼儿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行为,发现幼儿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因素,以加强行为习惯培养的针对性。调查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当地个体子女的现有习惯,明确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2、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目标的研究。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行为习惯培养目标。幼儿期间应养成的习惯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3、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这是重点也是难点,要通过理论研究和时间探索,寻求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1)、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

的能力,塑造幼儿人格的阵地。深化教学改革,传授知识,激发情感,培养能力相结合的活动。

(2)、通过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陶冶情操。

(3)、加强家园合作,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

(4)、加强个体指导,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矫正不良习惯。

(5)、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形成师表群体的形象。用教师的力量和群体感染力、约束力,影响鞭策幼儿,成为幼儿的楷模,受到训练和熏陶实效。

本课题将采取的研究方法有:

1、调查法;通过编写问卷对幼儿、教师、家长的相关情况及研究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取得真实性资料。

2、观察法:通过观察,发现幼儿不良习惯并给予及时纠正辅导。

3、个案分析法:对特殊案例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个性的、共性的特征。建立个人行为档案,进行追踪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

4、行动研究法:研究者与实践者一道深入教育实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急需解决的典型性教学实际问题,然后研究者通过讲座、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提供理论指导,帮助实践者有计划地系统反思、研究自己的

教育活动,从而不断改进教育实践。教育行动研究蕴涵着两个基本的理论理念:在实践中学习;实践者成为研究者。

5、总结法:实验教师从行动研究中进行总结,课题组形成研究报告。

对于课题研究的成果,做以下分析:

一、总结出提高幼儿的整理能力,培养幼儿整理习惯的有效策略。

(一)晓之以理,知道整理习惯的重要性

改变家长的观念,让家长知道“让孩子整理”的重要性。父母自己首先要认识到,健全的性格需要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支撑点。有的家长不相信孩子,对于鸡毛蒜皮的小事,都顾虑多端,毫不放心,一切成人包大揽,创设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环境。久而久之,孩子心灵处于压抑状态,其心态倾向于瞻前顾后,胆小怕事,被动接受,消极服从,生活中没有自我,很难去独立思考,最终养成依赖性,缺乏自信心。改变孩子的观念,让孩子知道“我要整理”的重要性。一岁以后的矮子就就爱是萌发独立性和自我意识,要自己干一些事情,只是家长不舍得让孩子去做,天长地久,导致孩子依赖性强,缺乏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缺乏主动性,就连自己的事情也不愿意去做。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开展了《别说我小》《我有一双勤劳的手》《我长大了》等活动,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请自己会做是多么好的一件事,自己的是不会做有什么影响等。

(二)情感激发,享受整理的过程

利用游戏,调动积极性。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在活动中,我们采用了操作游戏、情感游戏、角色游戏、竞赛性游戏,来激发整理的积极性。

(三)共建规划,凸显自主性

新《纲要》把情感和态度作为幼儿发展最重要的方面列在前位,处处渗透“尊重意愿,满足需要”凸现“自主、自信”的主体精神,所以我们提倡让幼儿自己建立规则,寓教育与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起商讨:进餐时,公用的餐盘应该怎样摆才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拿到且不影响小朋友饭碗菜盘的摆放。起床时,让孩子有顺序的小便、洗手、喝水。离园打扫卫生时,桌椅又应该怎么样摆放。活动区里面的东西要怎么摆放。这些问题由我们和孩子共同商量制定合理的规则,让幼儿自己制定规则,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也能够自觉遵守,孩子积极参与规则的建立,不断强化,更有利于好习惯的养成。

(四)肯定支持,提高主动性

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他的习惯。平时,我们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之处,日常生活中的随口一句“呦,你叠的衣服真好。”一会儿整整齐齐的一叠衣服就放在柜子里面了;一句“你的桌面真干净。”饭后,就会有好多孩子把桌面整理好,

另外,我们还采取不同的激励形式,来调动孩子整理的积极性。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多提醒孩子再记得事情自己做,要使用文明用语。

(五)家园合作,促使习惯成自然

《纲要》中写道:幼儿期是各种习惯形成的关键期。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特别在习惯形成的初始阶段需要不断的加强巩固,使其形式定势。在幼儿园形成的好习惯,往往回到家有完全改变了。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因此,孩子习惯的养成还必须和家长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1、习惯的培养不但提高了幼儿本身的能力,而且还促进幼儿其他的发展。充分发挥了孩子的自主性,习惯的养成能培养幼儿细心、耐心和责任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充分贯彻落实了新《纲要》中提出的培养幼儿重视环境整洁和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甚有帮助。它不仅要求我们有持之以恒的态度,还要求幼儿之间互相合作,帮助幼儿较好的掌握各种生活技能,逐步是幼儿懂得爱清洁、讲卫生、有秩序感等,最终使孩子成为一个具有责任感的自我管理者。

2、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们的教学研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表现在能发现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能创造

性地去解决一些教学实际问题,同时,在教学设计和分析反思能力方面都有所提高了。

在以后的行为习惯培养中,我们会和家长不断的交流、沟通,甚至多开展一些亲子活动。使家园合作也能进一步加深。对于本课题的研究大家都投入了很多的心血,也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启发,受益匪浅。望今后在教学过程中能将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延续下去。使孩子们健康、快乐、有序的成长。

韩琳

2012年6月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嘉陵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名称: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习惯贵在从小培养,他指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中全面阐述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幼儿期是孩子良好行为规范养成的关键期;重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完善人格不可缺少的,是成才的基本条件之一。有句名言:“思想可以决定行为,行为可以决定习惯,习惯可以决定性格,性格也就决定了命运。”这句话充分强调了在幼儿园加强对孩子的“好习惯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和迫切的工作。我们嘉陵幼儿园根据未来人才发展的需求,本着“育人为

本、养成为先”的教育理念,重视孩子的养成教育,重视营造健康、快乐、积极的教育环境。 我园是地处县城的公办幼儿园,习惯养成的的培养虽然不是新的问题,但目前我园一是独生子女增多,这些幼儿倍受家长的宠爱和溺爱,处在“独”的成长环境中,自幼受宠,依赖性强,独立意识差;二是外来务工、留守的幼儿增多,这些幼儿的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使这部分的幼儿缺乏良好的细心的教育,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这些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因此我们拟以本课题为突破口,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了解幼儿习惯的现状,探索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手段和方法,以及如何改变家长观念,通过家园合作,共同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幼儿园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而幼儿良好习惯是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未来一代新人应具备的素质。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而现实中“三教”的脱节又使养成教育面临困难。因此,我们着重探索适合幼儿各种良好习惯形成的教育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根据幼儿年龄、身心特征,针对幼儿习惯上出现的问题。学习借鉴他人对相关该内容的探索和实践,收集整合教育资源,密切加强家园联系,寻求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有效对策和方法,让在园幼儿能形成该年龄段所具备的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而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应当培养幼儿哪些良好的习惯呢?叶圣陶先生指出:“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在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处事和工作的良好习惯;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具体有道德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社交习惯等。鉴于幼儿身上发育的特点,从不剩饭,自己穿脱衣服,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用完的东西放回原处,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习惯等。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为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等打下基础。 一、循循善诱,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 在提出每一点要求的时候,事先都经过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开头的时候,我只要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比如,上课的时候,要安静地坐好,不防碍别人等。接着,提出关于社会行为的要求,比如,待人要有礼貌,看到老师阿姨要问好,接受人家的礼物,或者得到人家的帮助要道谢等。 从幼儿的能力来看,既是履行一些内容极其简单的要求,也要做出巨大的努力。如果教师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不合理,他们接受不了,那么这样的要求就会落空。当幼儿做不到教师的有些要求时,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并且对教师的话产生怀疑,不信任教师了。 当我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比如,要求幼儿对人要有礼貌。我就这样告诉幼儿:早上入园的时候要向老师、小朋友问声好;回家的时候要说声“再见”;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专心,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要求幼儿讲卫生,我就说,我们要做个讲卫生的孩子,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要求幼儿午睡时脱下的衣服裤子叠好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要求具体明确,幼儿才好照着去做。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 皮亚杰也曾说过,儿童是自己的哲学家,教育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尊重主体、认识主体、热爱主体。只有充分地尊重幼儿,使其发挥应有的主体性,幼儿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创造性地活动。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也就是说,幼儿教师在一日生活中注重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内化为他们自身内在的素质,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中,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 一、一日活动都是课程,将生活化、游戏化的因素融入课程中。 课程源于生活、表现生活。《加油干》这个音乐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即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在艺术活动《加油干》中,请幼儿将自己平时劳动中的动作进行创编,融入音乐中,并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情感。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幼儿园的生活游戏与学习是分不开的,他们的大部分生活经验将在幼儿园中获得,而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老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究、重复和延续来帮助幼儿建立积累经验。我是分割线例如:在游戏“红绿灯中”,通过儿歌“大马路,宽又宽,红灯停,绿灯行”,让幼儿知道一些简单的交通规则,从而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通过生活化、游戏化的课程,达到了幼儿在乐中学、学中乐的效果。 二、一日活动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少惩罚。 一位哲学家说:“把最差的学生给我,只要不是弱智,我就能把他变成优等生。”有人问他成功的密诀时,他说:“其实很简单,就是表扬。”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闪光点,幼儿渴望教师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不要看他们小,但他们对教师的评价十分敏感,他们总是喜欢得到肯定的评价,哪怕是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微笑、轻轻的扶摸、点头、拥抱等等。我们班有个孩子在冬天老是迟到,但有一天他没迟到,在放学前我帮他栓裤子时,我笑着对他说:“宸宸,你今天真棒,没有迟到,以后我们每天都要像今天这样勇敢不怕冷,按时上幼儿园好吗?”结果第二天他没有迟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都能按时来幼儿园,在星期五发小红花时,我还特别表扬了他。一个及时的肯定,能让孩子感受到他成功的快乐。 三、通过比赛让幼儿在竞争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记得刚开学时班里的幼儿很多孩子都不会穿衣服,我们就决定举行一次“穿衣服”的比赛,在比赛开始前,我发放了通知,告知家长下个月要进行“穿衣服”的比赛,请家长在家中帮助幼儿进行练习。结果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很多孩子进步了,开始自己动手穿衣服了。在正式比赛的时候,我们班的孩子都能都要求将衣服穿整齐,谁都不想落后。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幼儿有学穿衣服的积极性,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有非常好的作用。 四、一日活动中满足幼儿的合理正当要求。 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会规划自己的时间。在一次吃完午饭后的休息时间,我让孩子们看图书,结果有几个孩子说:“胡老师,如果我们吃饭吃得快一点,你能不能让我们玩会橡皮泥?”看着孩子们渴望的表情,我对他们说:“好吧,条件是你们要比较快地把自己的饭菜吃完,不能剩!”结果那天孩子吃饭的速度都加快了,满足孩子的合理正当要求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日两日就行的,要靠教师、孩子、家长长期共同的努力,以上是我在实践中多积累的一些经验,相信在不断地实践中,我们会积累更丰富的经验,能寻找出更多、更有效地的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怎样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怎样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 习惯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怎样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如果在幼儿阶段养成的饮食、睡眠、学习、卫生等习惯将会终生受益;反之,如果养成一些坏习惯,以后要改正过来,就很困难。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日益增多,长辈的过分溺爱阻碍着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对此,笔者认为,只有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才能培养塑造出新一代的高素质的社会人才。 一、发挥幼儿园教育的作用,树立良好的行为意识 幼儿园教育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可以讲养成教育融合在孩子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 1、耐心说教,形成意识 孩子由于年龄小的原因,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对于孩子的引导教育更要细致,更耐心。如设计系列教学活动“我长大了”,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为弟弟、妹妹树立榜样,各方面行为都要有所约束。通过欣赏诗《下巴上的洞洞》,让孩子明白做什么事情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类似的形式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在具体情境中受到启发。除此之外,教师的反复提醒与及时教育也很有必要。如:“对人有礼貌”这一概念,孩子对“礼貌”一词不是很理解。教师就告诉孩子见到别人要主动打招呼,否则就是不礼貌;打招呼时要加上适当的称呼,如“爷爷、奶奶……”;早上来幼儿园、下午离开幼儿园要和老师、家长问好再见等等。教师对表现突出的孩子要及时表扬,对表现欠佳的孩子要及时提醒,从而让孩子逐步加深印象,形成意识。教师在讲道理时要注意把握两点:第一,要明确观点,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让孩子认识清楚;第二,讲时要具体,耐心解释、说明,让孩子明确理会。 2、反复训练 形成习惯孩子每天在园的时间不少于八个小时,教师要善于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

良好习惯养成结题报告

《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1. 时代发展的要求 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日益发展的国内情况,学校学生的思想和其家庭情况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德育工作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用于今天的工作和对象,探究一种适应社会发展,适应学生变化的新的德育模式已经成为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面临和思考的重要课题。德育工作必须结合学生自身的变化,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的有效进行。 2. 新时代课程改革的要求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具有强壮的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新时代的学校教育工作,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还要立德树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3.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要求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还未成熟,思维方式受外界影响大,可塑性强,分辨是非的能力水平还不够高。因此,在他们平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稍不注意,不良行为及不良行为习惯就会轻易地在他们身上找到缺口而附在他们身上,出现了社会责任感不强、以自我为中心、团队意识不强、行为习惯不文明、拜金主义等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 4. 基础教育学校德育工作有效推进的客观需要 课中学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就是要通过多种方式途径培养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引导学生的行为朝符合历史客观要求的方向发展,从而教会他们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本领。因

此研究当代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构成,探讨产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摘要】: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塑造人的过程,它将影响一个人的一声,也可以让人受益一生。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一生有多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行为习惯日常活动正面影响家园合作

目录 一、在活动前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 二、以身作则,用行动去潜移默化正面影响幼儿 三、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四、在日常活动中反复练习,形成习惯 五、家园配合,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为此,在幼儿园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中,应高度重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结合实际教学实践,我认为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活动前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 我们经常在和家长的沟通中说宝贝在幼儿园的活动中不遵守规则,习惯不好等等问题。细想下来,我们的活动规则是什么?我们是否有在每一个活动之前告诉幼儿他们应该怎样去参与?哪些行为才是正确的。我班幼儿是8月刚入园的宝贝,来到幼儿园已经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了,对幼儿园的生活也基本适应。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幼儿没有规则意识,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活动中,不能按照

老师预想的去参与,不能达到预设的活动目标。在一次和阳阳的谈话后,我开始反思自己否有给到幼儿明确具体的规则,他们是否清楚了他们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规则?他们那些表现才是老师眼中好的行为习惯。在玩儿积木的时候阳阳把堆好的积木种种的推到在地板上,所有幼儿、老师都吓了一大跳。在活动结束后,我准备和阳阳有一次深入的谈话,可是在我问的第一个问题就让我意识到我应该去反思我活动的安排设计。我问阳阳为什么要那么大声的把积木宝宝摔在地上?阳阳说:“我想重新做一个房子”,原来在阳阳的意识里想要重新做一个房子,先得把做好房子用推的方式把积木推到在地上的拆开。阳阳的行为是错误的,但是他犯错的背后是我在玩积木之间并没有告诉他要轻轻的取拿积木,不能影响到其他朋友。3-6岁的幼儿由于经验不足,没有能力去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影响到他人,伤害到自己。所以在每一个活动之前需要老师明确提出活动要求,让幼儿知道自己的那些行为是老师和其他朋友喜欢的,那些行为是会影响到别人,那些行为是会伤害到自己的。 二、以身作则,用行动去潜移默化正面影响幼儿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的言行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的模仿老师的言行,对于幼儿,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老师就是这样做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是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别做,一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材料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于2009年经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自课题实施以来,在学校领导和市局教科室的重视和支持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 著名教育家叶圣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是,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新课改中也反复强调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在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研究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的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促使学生自主自觉有效地学习。多年的教学实践更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化为学生的素养,将来才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然而,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仍然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成绩轻习惯的现象。教师以知识为本位,疲于奔命,学生苦不堪言。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再纠正,那将是件很困难的事情。要改变这一现状,一定要转变观念,树立学生为本的理念,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重中之重。我校以理论研究为抓手,以培养学习习惯为努力方向,开展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实施素质教育。 二、课题的界定和理论假说 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学生的学习行为倾向,是一种学习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主要研究的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手段帮助学生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觉主动地学习,使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 心理学研究指出,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前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反射行为,行为的习惯性有多深,它的反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安塞县招安中心小学柴虹 内容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最近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学生只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才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 关键词:学前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培养学前儿童良好行为习惯,要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老师、家长社会要齐心协力,相信我们谁都不怨自己的孩子成为希特勒式的人物。“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我们正确引导教育,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会成为一个德智体美的好孩子的。 参考文献:康得英《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学前教育》杂志2005年出版 一、抓好开端,严格训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结合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从新生学前儿童就抓好习惯的养成。

开学伊始,首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行为习惯教育。如在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告诉学生为什么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再进行示范练习,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其次,按时到校以编儿歌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养成习惯。如在训练学生课前静息,按时上学和认真做作业时,把要求和方法编成儿歌指导学生。儿歌的内容是:“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安安静静坐坐好,等着老师把课上。”“做早操快静齐。吃饭时静悄悄。”再次,注意良好习惯形成后的巩固。这是一项重要环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对技能的形成会产生遗忘,因此反复抓,抓反复,成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一阶段,班主任每天每节课上都要在上课前检查一下,同学之间比比谁的准备工作做得好。 二、顺应心情,日常导行 教师应以心理学为依据,把儿童的性情详细研究一番,指导他们也走上正当的轨道。只有善教善导,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好习惯才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活动常常逾越常规,就是因为他们对环境感到新奇,非常羡慕,于是引起了求知、求行、求享受的欲望。顺着他们欲望的倾向,以此作为教育的突破口,使他们如愿以偿,是教育者的艺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从学生特点出发,为学生着想,能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抓住典型,锲而不舍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浅议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民勤县幼儿园白淑鹂 养成教育是指在学习、生活、劳动等教育中良好习惯的 形成与定型,从小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能更好地为幼儿 全面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家长和老师都应该注重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人生智力发展 最快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人生 教育的基础。人的一生中的许多习惯都是从幼儿时期形成 的。 现在有些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自己的孙子 孙女过度宠爱,孩子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无礼, 若不及时、有效地开展养成教育,矫治幼儿的不良习惯,会 给孩子今后的成长带来很多负面影响。那么我们如何有效地 开展养成教育,使养成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呢?我在实践中有 以下做法: 一、教师要发挥表率作用,树立学习榜样 在孩子的心中,教师的地位是最高的。孩子们听老师的话、喜欢把老师的言行举止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 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所以,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我们老师更要先做到、

做好。教导幼儿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知 道要做诚实,勇敢、守信的小朋友,有了错误能大胆承认, 遵守幼儿园秩序和班级规则,不打架、不骂人、不争抢玩具,学会谦让。在教室里尽量小声说话,轻轻走路等等。让幼儿 知道好习惯是每个人都需要养成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集 体生活中,同伴群体也为幼儿提供了相互模仿的对象,影响 幼儿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所以,我经常在班级中表扬能 按要求做好的幼儿,让其它幼儿模仿学习,发挥同伴间的榜 样作用。幼儿有了学习的榜样,就清楚的知道自己该如何做,马上就会改正。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 成。 二、利用幼儿的“闪光点”,正面鼓励,帮助改掉不良习惯 人无完人,每个幼儿都有他们值得表扬的地方,有自己 闪光的一面,有些幼儿虽然没有养成良好常规习惯,让人格 外费心,而且还会对其它幼儿产生不好的影响。他们经常是 受批评的对象。但我感到,对这部分幼儿过多地用批评教育 效果并不佳,更好的办法是运用正面鼓励,积极引导,在幼 儿良好行为出现时及时表扬。我们班有个叫李家辉的幼儿, 他很可爱,喜欢做老师的小帮手,可上课特别坐不住,而且 老是把凳子坐翻掉,影响了老师的课堂效果,做操的时候喜 欢插队,喜欢把别的幼儿压在地上,老师经常批评他,可不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_百度文库讲解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良好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用比较概括的话来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他所能涉及到的社会公共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并经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形成习惯的、外在的良好文明行为方面的教育 二、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和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 2、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初步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及相应教育对策; 3、研究良好的基本习惯的时代性和差异性,研究适合我国国情和文化发展需要的学生基本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健康人格培育的新途径; 4、通过研究,找到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实践性强,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主导方法是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定期评价法。辅助方法是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 四、研究原则

1、正面教育的原则。 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贯彻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统一认识,掌握正确的行为标准。 2、系统性原则。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家的配合。在校内,班主任要常抓不懈,任课老师要互相配合,少先队、团组织要发挥作用。在校外,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等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发挥德育基地、劳动基地的作用,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 3、活动性原则。 单纯靠说教,学生不容易接受,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那么效果也当然差了。所以学校、班级要多开展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循序渐进原则。 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且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先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他们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以及有形成的原因,再进行教育,帮助其慢慢改掉,可千万不能要求过高、过快,追求立竿见影。 五、研究的措施 (一)组建一个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

附件六: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______学前教育______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 国家开放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 姓名: 学号: 专业:学前教育(本) 入学时间: 2015年秋 所在电大: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渭南分校 2017年9 月10 日

目录 摘要 (1) 引言 (1) 一、什么是幼儿良好行为惯 (1) 二、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具体现 (2) 三、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现状思 (4) 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施 (6) 五、结语 (13) 六、参考文献 (14) 浅谈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

唐颖慧 (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15秋学前教育本·渭南电大分校) 【摘要】: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可塑性 强,自控能力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习惯,便会错失良机,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本文着重分析了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并提出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 [关键词]:幼儿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CHILDREN'S GOOD BEHAVIOR HABITS Tang Yinghui The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of Shaanxi opens the literature undergraduate cours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branch school of TV university of Weinan [Abstract]To cultivate a good behavior habit,we must start small.Young children are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life,high plasticity,self-control ability is poor,is the critical moment of the good behavior habit,it is infected with bad behavior habits dangerous phase,if not timely to devel op good habits,will miss the good opportunity,the leopard cannot change, the habit is a second natur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ehavior of childr en's bad behavior,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cultivate children's g ood behavior habits. [The keyword]Infant school education,Good behavior,Formative education 习惯究竟是什么?习惯就是习以为常的行为,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条件反射。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致关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抓住幼儿的关键期,进行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 一、什么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一个人的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千篇

大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学文案

大班幼儿行为习惯的 培养

精品文档 大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用教育家的观点说,养成好的习惯, 一辈子都受用不尽,像获得利息一样;要是有了坏习惯,就像一辈子有还不清的债务,总得为它付出代价。幼儿爱模仿,可塑性强,因此幼儿期是养成良好习惯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好习惯最容易形成的关键时期。 可是,现在有些家长过于注重培养孩子的知识技能,而忽略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致使幼儿行为的两面性,即幼儿在幼儿园时行为习惯比较规范,但在家庭中却是相反的行为。更甚者,幼儿的有些良好行为习惯还得不到家庭的支持,文明行为反而引起周围成人的讥笑或制止,使幼儿对园内外不同行为要求感到无所适从。 一、幼儿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 1、良好品德习惯:文明礼貌、友爱同伴、友好相处、爱集体、守纪律、爱劳动、诚实勇敢。 2、良好生活习惯:良好的饮食、饮水习惯、睡眠习惯、自我服务、物品管理。 3、良好卫生习惯:洗手、保持五官的清洁、保持身体清洁、保持环境整洁。 4、良好学习习惯:喜欢学习、对学习活动有兴趣、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地某一项活动;有正确的读、写、坐和握笔的姿势;会按照一定要求去翻阅图书,能爱护图书文具,会整理这些用品。 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我们的做法) 1、认识习惯的重要性。 根据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我们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特征来认识行为的好坏,了解成人的态度,多以正面的形象来使幼儿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好的,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2、与幼儿共同讨论制定行为规范。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为幼儿更早的一些走向独立。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凡人生所需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绝了,不易变。”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婴幼儿时期最应该培养的,这是根的教育要把孩子的习惯培养好。现在看起来很费劲,其实还是省力的,将来养成习惯了,确实难改,成为了生命的一部分子。所以抓得越早越好。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四学会的基础内容。这四个学会就是学会认知,即获得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即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第三个学会,就是学会共同生活,即与他人一道参加所有的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第四个学会就是学会生存,这是我们教育的四大支柱。 我们想,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你没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就乘虚而入,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大脑发育来讲也从学龄前开始,越小越好,甚至从一出生。这绝不是对孩子的约束。因为我们在搞教育的时候,常常有家长说,我提倡我们的孩子自由发展,社会都开放了,干吗捆着孩子啊?我们绝不是捆着孩子,是让孩子成为主宰自己的强者。只有在有序的情况下生活,才能获得更大的自由和安全感。 就睡眠习惯来说,罗云宏、陆淇云、纪艾可佳的家长向我们诉说,他的孩子睡眠不好,这种睡眠障碍的原因之一,是不良的睡眠习惯。 我们知道一切胜利,一切进步都要靠人的内心力量,换句话说,要想成功,首先要征服自己。比如说周围有任何干扰的话,做任何事情,不可能周围没有干扰,你要成功,必须排除这些干扰,排除这些干扰最重要的是要征服自己。所以,我想,在我们培养孩子来讲,要从小培养,另外,培养这个习惯是内在的。需要把我们外界的要求通过他的内化,变成内在的需要,有一个简单的例子,早晚刷牙,或者有天天洗澡的习惯。如果有偶然一天不洗澡,或者偶然一天不刷牙,你会感觉到别扭,到这种程度就可以了,已经成为内化的东西。孩子小的时候这种内化特别容易。如果我们从小培养孩子,就等于给他们第二条生命。在这一点上讲,越小越好抓,越大越难抓。为什么这么说,有这么几个原因,一个是行为习惯,既是一种高层次的自觉行为,又是一种随处可见的行为。行为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动力定型的习惯。这种行为习惯是道德行为的最高层次。通常人们把道德行为分成三个层次,最低层次就是不自觉,人家得教育,得督促。第二个层次,就是自觉行为。他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靠内部的自我监督,不需要外部监督了。第三个层次就是自动化。到了自动化以后,也不需要监督,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而是行为习惯,这是最佳的教育效果。 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会给孩子一种安全感,获得实质性的自由。就从中午的一个觉,就看出了孩子的安全感,相当踏实。当然我们绝对不是为了大人和老师省事。孩子们睡得很安详,很踏实,身体上获得很好的休息,睡醒以后,就有一种精神充沛的力量投入学习和各种活动,就使得他整个的身体是健康的,有节奏

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摘要】:在儿童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园的主要职责之一,也是家长迫切的要求之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凡人生所需的重要习惯性个态度多半可以再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因此要抓住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来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为幼儿的成长提供必备条件,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本文重点从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着手,论述培养幼儿行为习惯要遵循的原则和策略。 关键字:幼儿、行为习惯、原则、方法 一、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要遵循的原则 1、严爱结合原则 爱和严相结合,循序渐进地提出相应行为习惯要求。幼儿年龄小,需要成人的关心、帮助,但并非一切由老师包办代替或放任自流,在每一日的活动中,我们都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以期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指出的是,在提要求的时候,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能力等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因为,从幼儿的能力来看,即使履行一些内容极其简单的要求,也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如果教师的要求超出其接受能力,他们就难以做到。而幼儿发觉达不到教师的要求时,往往会对自己能力丧失信心,甚至对教师的话产生怀疑,不信任教师了。因此,我向幼儿提出要求从最简单的生活规则开始,随着幼儿能力的不断发展,再逐步提高,循序渐进。提出的每一个要求都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2、言行一致原则 言行一致是指教师或家长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要首先确立准则,准则一旦经过幼儿认可而确定下来,就要严格按照准则要求执行。在幼儿园,准则显得尤为重要。一个班级中有了大家一起制定的准则,幼儿就愿意按照规矩办事,当有人违反准则要求时,教师对其作出的惩罚也会有理有据,这样更容易使幼儿心悦诚服的接受批评。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平等的对待每个幼儿,在准则执行过程中不能掺杂个人因素在里面。在家庭中,言行一致原则表现在家长对幼儿的要求要自己先做到。家长以身作则,与幼儿同进退,幼儿也就自然而然的愿意接受家长的要求。 3、生活教育原则 生活即教育。在一日生活中为幼儿灌输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思想幼儿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中都应该渗透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思想。教师要树立生活即课程的观念,有意识地将一些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有关的信息纳入幼儿的感知教育范围。如在午睡完起床时,发现幼儿挑食、偏食,教师要让幼儿知道,不良的饮食习惯会阻碍小朋友身体的健康成长。在午餐起床后,有幼儿做事拖拉磨蹭,可以让幼儿们在讨论中知道做事拖拉磨蹭会影响大家的集体活动时间,多数人为等少部分人要浪费许多时间。如发现有幼儿在绘画时姿势不正确,教师可以给幼儿多看一些图片或图像资料,知道不正确的姿势不利于身体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科学方法和策略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办到的。掌握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列举四个笔者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 第一,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刚人园的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许多行为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对幼儿的不良行为,只靠简单地指责、阻止,只能一时起作用,必须进行正确地讲解、示范,使幼儿形成正确概念,有一个可效仿的榜样,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才能逐步形成一系列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文明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用比较概括的话来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他所能涉及到的社会公共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并经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形成习惯的、外在的良好文明行为方面的教育。 二、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和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 2、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初步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及相应教育对策; 3、研究良好的基本习惯的时代性和差异性,研究适合我国国情和文化发展需要的学生基本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健康人格培育的新途径; 4、通过研究,找到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实践性强,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主导方法是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定期评价法。辅助方法是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 四、研究原则 1、正面教育的原则。 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贯彻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统一认识,掌握正确的行为标准。 2、系统性原则。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家的配合。在校内,班主任要常抓不懈,任课老师要互相配合,少先队、团组织要发挥作用。在校外,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等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发挥德育基地、劳动基地的作用,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 3、活动性原则。 单纯靠说教,学生不容易接受,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那么效果也当然差了。所以学校、班级要多开展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循序渐进原则。

幼儿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培养 摘要针对现在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多数家庭娇生惯养孩子和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导致很多幼儿产生了很多不良的文明礼貌行为,根据幼儿可塑性大的生理特点及幼儿良好文 明礼貌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幼儿教师要结合自身幼儿教学的实际经验,通过日常教学、 生活、游戏及家园教育来改正其不良文明礼貌行为和培养其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使其健康 成长。 关键词幼教文明礼貌培养 俗话说:“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这就是说,良好的习惯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实现的。从儿童生理特点来讲,幼儿时期的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抓住幼儿教育这一段关键时期,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当前,早期教育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但人们对早期教育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有的父母只注重子女智力的早期开发,而忽视其他方面,特别是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培养,加上有些幼儿园及幼儿教师对此也不够重视,从而使幼儿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培养成了幼儿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在幼儿教育中有这么一个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该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积极开展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特别要加强其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培养。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文明礼貌行为习惯要从下面的工作入手: 一、提高幼儿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培养的认识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个人心灵程度的反映,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标志,文明礼貌不仅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友好关系,而且也反映了人们自身文化修养水平,而当今的孩子都是家里的独生女,是“小皇帝”、“小公主”,都以自我为中心,好胜心强,文明礼貌在他们身上都很难看到。 在倡导共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文明礼貌教育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文明礼貌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从小进行礼貌教育,通过游戏、主题活动等形式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县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 学校健康教育是整个健康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据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优化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减负增效的实施,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普遍的关注。素质教育论者都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既是“学会了”,也就形成了能力。而“学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若不能切实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可能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主动、长期地坚持下去,其学习过程就有可能中断。学习过程一中断,就无所谓“学会”,无所谓能力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学会生存》、《学会关心》之后,又发表了题为《学习:内在的财富》的专题报告,为21世纪教育提出了战略性思路与行动建议,指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个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其中也强调这个目标“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实现”。这也告诉我们,学生要“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就必须“长期的努力”坚持下去。而要能够“长期的努力”坚持下去,就必须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尤其是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更需要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使学生具有开拓和竞争意识,健全开放的人格,能够独立自主接纳他人,友爱宽容,健康文明,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方式和良好习惯,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目标的实现最基础的根源在小学教育,小学教育应把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我们的教育应与之相适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有助于今后发展的学习习惯。我校在就确立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研究课题。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定向、连续、有序的研究。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深感对此课题进行研究与实践具有更加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1、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素质教育还没有能完全真正落到实处,“应试教育”的阴影并没能彻底摆脱。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研究”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俗话说“好习惯终身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和工作生活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研究”这一课题而言,各地教科研部门开展的研究,还缺乏系统而深层次的探索,这正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并由此而提升到理论的高度。 3、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 三、研究内容 (1)常规学习习惯。 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听、说、读、审、检、作业书写、预习、复习方法的习惯。 (2)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 主要是指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科学思维,勤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