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上好略读课

怎样上好略读课

怎样上好略读课
怎样上好略读课

怎样上好略读课

——评课小结

5月31号依学校安排,孟丽君老师上了一节略读课文研讨课《彩色的非洲》,很荣幸的是得到街道教研中心陈老师的莅临指导。评课时,陈老师就如何上好略读课文作了详细的指导,让上课老师和听课老师受益匪浅。

1、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把握略读课文教学尺度

现行人教版实验教材在编排上,略读课文一般都放在精读课文后面,教材这样编排目的是为了将学生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略读课文中,发挥总结和延伸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要把略读课文教学和精读课文区别开来。

2、紧扣单元重点,明确教学目标

教材都是围绕专题来组织单元课文的,并且每一个单元训练要求也不相同。所以,在略读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单元重点,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单元重点如何确定?教师可依据单元训练重点,导语提示,精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来确定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3、借助连接语,抓住课文关键,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人教版教材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有一段提示语,这一段提示语不仅实现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内容上的自然衔接,而且,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和要求。因此,教师可以依据略读课文前的这段提示语来确定的略读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4.以自主学习为主,引导学法迁移

教材中指出:略读课文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①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②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这就表明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读自悟,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只在学法上加以引导。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充足的读课文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教师不能在学生读了一篇课文之后,就急于向学生提问。因为这时学生对课文理解不深入,没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发现不了略读课文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用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把课文学懂,学透。

会上,陈老师还有一点很值得借鉴,相同结构的略读课文教学法,可以在课堂上设计有效的练习题给学生做,避免学生学得枯燥无味。

总之,略读课文的教学并不是无关紧要的教学,教师只有真正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掌握教材重点,难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流程,才能使学生在略读课文的学习中有所提高,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高段语文科组

2012-6-4

活出生命的精彩优秀教案

《活出生命的精彩》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不同的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不同,生命的意义也不同; 2、懂得生命的意义来自对生活的付出,来自与他人的分担和分享,懂得平凡的生命也能创造伟大; 3、增强运用自己的品质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能力; 4、初步形成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生命的精彩,能够理解生命意义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贫乏与充盈,冷漠与关切,平凡与伟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让生命得到滋养,不断充盈自己的生命; 2、关注自身的发展,关切他人的生命; 3、甘于生命的平凡,也乐于创造生命的伟大。 教学重点:认识到每个人都能创造出生命的精彩。 教学难点:激发生命的热情,活出生命的精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材料:她是一名普通的舞蹈老师,曾有一份热爱的工作和一个美满的家庭。一场大地震,夺去了她深爱的女儿和跳舞的双腿,她经受了一般人不能承受的挫折,重新站上人生精彩的舞台,她就是廖智。在地震中失去双腿却依然坚强起舞的“最美舞者”廖智老师讲述了自己对梦想的坚持。她在地震中失去了孩子和双腿,痛苦不已,却为了重新起舞、顽强生活的梦想,忍耐身心疼痛、十天学会穿假肢站立行走,一个月后重新开始跳舞。“一旦发现你不再恐惧害怕,困难也不是那么难以战胜。”“虽然伴随着疼痛,但我想跳出更美的舞蹈,我会带着梦想和生活的希望,努力勇敢地生活下去。愿你们也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坚持不放弃地朝前走,笑着朝前走。我行,你们也一定行!”

廖智在演讲中带着泪水的美丽微笑,感染和鼓舞了在场的所有人。 教师提问: (1)如果廖智活下来了,却在悲痛中无法自拔,她将会变得怎样? (2)廖智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活出生命的精彩? 学生阅读材料,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初步懂得不同的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不同,生命的意义也不同,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活出生命的精彩。) 二、探究新知 (一)贫乏与充盈 1、生活态度影响生命质量 探究:说一说 寒假快到了,你想怎么过呢? 生答:略 出示图片:每天都睡到中午才起来。 出示图片:每天都通宵打游戏。 这类同学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这样的生命是贫乏的。 出示图片:寒假干些什么呢?在犹豫不决中,寒假已经过去了…… 这类同学缺乏生活目标,无所事事。这样的生命也是贫乏的。 小结:生命贫乏的原因和表现 ①有的人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也不善于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不敢也无力去面对生活的困境与难题,狭小的世界限制了生命的生长。 ②有的人缺乏生活目标,无所事事,在时光流逝中生命日益空虚。 探究:猎人、猎狗和兔子的故事 一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击中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开始拼命地奔跑。猎狗在猎人的指示下也是飞奔去追赶兔子。可是追着追着,兔子跑不见了,猎狗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猎人开始骂猎狗了:“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回道:“我尽力而为了呀!”再说兔子带伤跑回洞里,它的兄弟们都围过来惊讶地问它:“那只猎狗很凶呀!你又带了伤,怎么跑得过它的?”“它尽力而为,我是全力以赴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全力地跑我就没命了呀!” 人本来是有很多潜能的,但是我们往往会对自己或对别人找借口:“管它呢,我们已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活出生命的精彩》优质课教学设计

《活出生命的精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会在生活中探究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质量,充盈生命;关注自身的发展,关切他人的生命;甘于生命的平凡,也乐于创造生命的伟大。 能力目标:增强运用自己的品质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功能。 知识目标:理解不同的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不同,生命的意义也不同;懂得生命的意义来自对生活的付出,来自与他人的分担和分享,懂得平凡的生命也能创造伟大。 二、教材分析 (一)课标依据 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的主题围绕“成长中的我”展开,本框“活出生命的精彩”属于“成长中的我”的相关部分,体现着课程标准中“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相关内容。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还有“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层层递进,包括“贫乏与充盈”、“冷漠与关切”和“平凡与伟大”三目。本课旨在培养学生增强目标意识、生活意识、生命意识,从而在生活中能够做到提升生命质量、活出生命的精彩。学情分析: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面临一个重要的身份转换期,从小学生变为中学生,身心发展都经历着重要的变化。如何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认识生命的意义、明确生命的目标、促进生命的发展,是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课是七年级上册教材的最后一课,通过生命教育,唤醒学生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理解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编织自己生命的未来。 四、教学过程

活出生命的精彩》教学设计

元氏县第七中学教学设计年月日星 期 七年级科目:道德与法治主备人:王利审核:孙书法 课题名称:《活出生命的精彩》 教材分析:《活出生命的精彩》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二框的内容。教材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本框通过了解他人的生命故事,激励学生努力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三个重要议题:“贫乏与充盈”“冷漠与关切”“平凡与伟大”。通过探索“16岁中学生的生活”“照顾倒地的路人”以及“在平凡岗位上最美的人”等“探究与分享”活动,分别从对自己、对他人和社会、对国家和人类三个层次探讨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鼓励学生丰富自己的生命,关心他人,亲近社会,让生命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情感体验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对生命世界有了一定的了解. 一方面,他们意识到生命的存在,另一方面,他们又比较缺乏对生命领域的探索和思考,所以,围绕生命话题展开活动,能有效的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对生命的心理体验,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不同的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不同,生命的意义也不同; 2、懂得生命的意义来自对生活的付出,来自与他人的分担和分享,懂得平凡的生命也能创造伟大; 3、增强运用自己的品质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能力; 4、初步形成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生命的精彩,能够理解生命意义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贫乏与充盈,冷漠与关切,平凡与伟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让生命得到滋养,不断充盈自己的生命; 2、关注自身的发展,关切他人的生命; 3、甘于生命的平凡,也乐于创造生命的伟大。 教学重点:认识到每个人都能创造出生命的精彩。

道德与法治《活出生命的精彩》公开课教案设计一等奖

道德与法治《活出生命的精彩》公开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让生命得到滋养,不断充盈自己的生命; 2.关注自身的发展,关切他人的生命; 3.甘于生命的平凡,也乐于创造生命的伟大。 二、能力目标 1.增强运用自己的品质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能力; 2.初步形成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生命的精彩,能够理解生命意义的内涵。三、知识目标 1.理解不同的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不同,生命的意义也不同; 2.懂得生命的意义来自对生活的付出,来自与他人的分担和分享,懂得平凡的生命也能创造伟大。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学毕业后,熊宁对公益事业产生了浓厚兴趣,并逐渐发展成为自己的理想。从2007年起,她坚持每周到西安市儿童福利院做义工,她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节假日到福利院为孩子们发糖果、讲故事、辅导功课、做饭洗澡。熊宁还经常和丈夫一起接孩子回家,带他们出去玩。她总是说:“我要让这些孩子享受到家的温暖!”熊宁的爱让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熊宁妈妈”。在她的感召下,周围的许多朋友也纷纷加入到关爱孤残儿童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一次去青海的旅游,让熊宁和藏族同胞结下了深深的情缘。从青海回来以后,她深深地牵挂着那里的孩子,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此后,她先后4次前往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为当地贫困儿童捐款捐物、筹资助学,参加志愿服务活动。2008年春节后,熊宁得知玉树地区遭遇罕见雪灾的消息,立即发动身边朋友捐款捐物,还到多家企业开展募捐,跋涉颠簸两天来到玉树地区,给村民发放衣物、冻疮药等急需物品。3月10日,熊宁和同伴搭便车前往西宁商谈助教事宜,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去世,年仅29岁。 熊宁先后被追授为陕西省优秀青年志愿者、青海省优秀青年志愿者、中国杰出青年志愿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入选中国好人榜。2008年感动中国候选人。被誉为西安最美的女孩。2015年当选为德耀中华·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 熊宁,西安最美的女孩,你是最美的天使,我们祝福你,安息吧。

《活出生命的精彩》名师教学设计

《活出生命的精彩》名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课程内容: (1)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2)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 (3)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 2.活动建议:列举一些中外人物特别是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事例,或围绕自己和同学的生活故事,就“人生的意义”开展一次主题讨论。 本框共安排三目内容。 第一目“贫乏与充盈”。此目是本课的难点。 本目承接“运用你的经验”,引导学生认识到有的人生命贫乏,有的人生命充盈。本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 其一,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教材从一个16 岁中学生的生活切入,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在生活中展现的姿态是不同的,启迪学生展开对自己16 岁的憧憬。 其二,生命贫乏的原因和表现。教材正文说明,一个人如果对生活持消极的态度,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就会难以感受生活的丰富和美好,在面对困境时缺乏勇气和力量;一个人如果缺乏生活目标,就会无所事事,内心空虚。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生命贫乏的人生活枯燥、单调、乏味,由此激发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实现生活的充实和生命的意义。其三,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生活中,有些人态度积极,他们对生活充满探索的热情,让生命充满色彩和活力;他们能够敞开胸怀,在与世界联系的过程中,丰富道德体验,对生命的感受力、理解力不断增强,让生命得到滋养,让生命充实而丰盈。通过“如何让生命充盈”的“探究与分享”活动,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懂得生命需要滋养,掌握让自己生命充盈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生命充盈起来,并落实到行动上。

第二目“冷漠与关切”。 教材以有人摔倒的两个场景切入,引发学生对“要做温暖中国人”的思考。本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 其一,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教材通过有人摔倒,路人冷漠与关切的不同反应,引导学生思考,所有的冷漠也许都有理由,但是任何一个人处在当时的情况下都不愿被如此冷漠对待。生命拒绝冷漠,我们不希望被如此对待,那我们又该如何对待他人呢? 其二,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关切其他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青少年不仅要用心对待自己,还要学会关心并善待他人。“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既帮助了自己,也帮助了他人,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温暖、和谐。 其三,共同营造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冷漠的人,遭遇一些冷漠的事情。如何改变这些人和事呢?教材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共同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和谐社会。最后,教材通过“传递生命的温暖”的“探究与分享”活动,引导学生将传递生命的温暖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第三目“平凡与伟大”。本目主要表达了四层意思。 其一,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每个人往往不甘于平庸,希望活出自己的精彩,让生命之花更加绚烂。我们要把握好自己的青春年华,让生命绽放光彩。 其二,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教材通过保尔·柯察金的故事、部分伟人与其成就的展示,让学生懂得伟人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社会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实现了自身的生命价值。 其三,平凡的生命有自己的价值。教材设计了两位普通人认真工作、忠于职守的场景,让学生认识到平凡的生命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同样可以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

最新10.2活出生命的精彩教案

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 第2课时活出生命的精彩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生命得到滋养,不断充盈自己的生命。 (2)关注自身的发展,关切他人的生命。 (3)甘于生命的平凡,也乐于创造生命的伟大。 2.能力目标 (1)增强运用自己的品质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能力。 (2)初步形成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生命的精彩,能够理解生命意义的内涵。 3.知识目标 (1)理解不同的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不同,生命的意义也不同。 (2)懂得生命的意义来自对生活的付出,来自与他人的分担和分享,懂得平凡的生命也能创造伟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贫乏与充盈。 难点:平凡与伟大。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活出生命的精彩》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本课通过了解他人的生命故事,激励学生努力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三个重要议题:“贫乏与充盈”“冷漠与关切”“平凡与伟大”。通过探索“16岁中学生的生活”“照顾倒地的路人”以及“在平凡岗位上最美的人”等“探究与分享”活动,分别从对自己、对他人和社会、对国家和人类三个层次探讨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鼓励学生丰富自己的生命,关心他人,亲近社会,让生命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2.学情分析 (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出生命的精彩》教案

第2课时 活出生命的精彩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体验生命的可贵之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懂得生命需要相互关爱的重要性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她是一名普通的舞蹈老师,曾有一份热爱的工作和一 个美满的家庭,一场大地震,夺去了她深爱的女儿和跳舞 的双腿,她经受了一般人不能承受的挫折,重新站上人生 精彩的舞台,她就是廖智。在地震中失去双腿却依然坚强 起舞的“最美舞者”廖智老师讲述了自己对梦想的坚持,她在地震中失去了孩子和双腿,痛苦不已,却为了重新起舞、顽强生活的梦想,忍耐身心疼痛,十天学会穿假肢站立行走,一个月后重新开始跳舞。 (1)如果廖智活下来了,却在悲痛中无法自拔,她将会变得怎样? (2)廖智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活出生命的精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贫乏与充盈 1.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 猎人、猎狗和兔子的故事

一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击中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开始拼命地奔跑,猎狗在猎人的指示下飞奔着去追赶兔子,可是追着追着,兔子跑不见了,猎狗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猎人开始骂猎狗了:“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回道:“我尽力而为了呀!”话说兔子带伤跑回洞里,它的兄弟们都围过来惊讶地问它:“那只猎狗很凶呀!你又带了伤,怎么跑过它的?”“它尽力而为,我是全力以赴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全力地跑,就没命了呀!” 人本来是有很多潜能的,但是我们往往会对自己或对别人找借口:“管它呢,我们已尽力而为了。”事实上尽力而为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常常问问自己,我今天是尽力而为的猎狗,还是全力以赴的兔子呢?你对自己的学习是尽力而为还是全力以赴呢? (1)猎狗和兔子的态度为什么不一样?你觉得谁的做法值得学习?为什么? 教师总结: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 2.寒假快到了,你想怎么过呢? 生A:每天都睡到中午才起来。 生B:每天都通宵打游戏。 这类同学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这样的生命是贫乏的。 生C:寒假干些什么呢?在犹豫不决中,寒假已经过去了…… 这类同学缺乏生活目标,无所事事。这样的生命也是贫乏的。 教师总结: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

活出生命的精彩 优秀教学设计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第二框活出生命的精彩 【教材分析】 《活出生命的精彩》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本课通过了解他人的生命故事,激励学生努力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三个重要议题:“贫乏与充盈”“冷漠与关切”“平凡与伟大”。 【学情分析】 中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中学生比小学生具有更丰富的知识,更开阔的视野,获得的信息量较大。但他们的分辨能力理解能力和自控能力较低,对生命的价值缺乏深度的思考。要引导学生关爱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绽放生命的精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 2.使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没有人愿意遭遇冷漠,生命拒绝冷漠。 3.明确生命虽然平凡,却也时时创造伟大。 能力目标 1.通过日常观察、内心感悟、实践探究等多种方式,全面理解由于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生命的质童也不一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同学之间的探究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3.帮助学生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找出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定位,超越自我,回报社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心态来关注生命。 2.懂得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发展,而且要关切其他的生命。善待他人,传递温暖,消融冷漠,共同构建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 3.理解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我们要活出自己的精彩,让生命更加绚丽。 教学重点:冷漠与关切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活出生命的精彩》教学设计

第2课时活出生命的精彩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生命得到滋养,不断充盈自己的生命。关注自身的发展,关切他人的生命。甘于生命的平凡,也乐于创造生命的伟大 知识目标 理解不同的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不同,生命的意义也不同;懂得生命的 意义来自对生活的付出,来自与他人的分担和分享,懂得平凡的生命也能创 造伟大 能力目标初步形成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生命的精彩,能够理解生命的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体验生命的可贵之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懂得生命需要相互关爱的重要性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她是一名普通的舞蹈老师,曾有一份热爱的工作和一个美满的家庭,一场大地震,夺去了她深爱的女儿和自己的双腿,她经受了一般人不能承受的挫折,重新站上人生精彩的舞台,她就是廖智。在地震中失去双腿却依然坚强起舞的“最美舞者”廖智老师讲述了自己对梦想的坚持,她在地震中失去了孩子和双腿,痛苦不已,却为了重新起舞、顽强生活的梦想忍耐身心疼痛,十天学会穿假肢站立行走,一个月后重新开始跳舞。 1.如果廖智活下来了,却在悲痛中无法自拔,她将会变得怎样? 2.廖智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活出生命的精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贫乏与充盈 1.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 猎人、猎狗和兔子的故事

一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击中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开始拼命地奔跑,猎狗在猎人的指示下飞奔着去追赶兔子,可是追着追着,兔子跑不见了,猎狗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猎人开始骂猎狗了:“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回道:“我尽力而为了呀!”话说兔子带伤跑回洞里,它的兄弟们都围过来惊讶地问它:“那只猎狗很凶呀!你又带了伤,怎么跑过它的?”“它尽力而为,我是全力以赴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全力地跑,就没命了呀!” 人本来是有很多潜能的,但是我们往往会对自己或对别人找借口:“管它呢,我们已尽力而为了。”事实上尽力而为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常常问问自己,我今天是尽力而为的猎狗,还是全力以赴的兔子呢?你对自己的学习是尽力而为还是全力以赴呢? 猎狗和兔子的态度为什么不一样?你觉得谁的做法值得学习?为什么? 教师总结: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 2.寒假快到了,你想怎么过呢? 生A:每天都睡到中午才起来。 生B:每天都通宵打游戏。 这类同学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这样的生命是贫乏的。 生C:寒假干些什么呢?在犹豫不决中,寒假已经过去了…… 这类同学缺乏生活目标,无所事事。这样的生命也是贫乏的。 教师总结: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 当我们敞开胸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生命中的道德体验就会不断丰富,对生命的感受力、理解力就会不断增强。生命得到滋养,一点点充盈起来。 目标导学二:冷漠与关切 生命拒绝冷漠 深圳某公司一名年仅35岁的项目经理梁某突然倒在了深圳地铁站出口的台阶上,有7位市民从旁边经过,有的看了看就走了。一直无人救援,事发近50分钟后,被赶去现场的120急救人员认定为已经死亡。50分钟的等待,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算漫长,但是,对于一个身处危险、急需救助的人来说,50分钟的等待时间,足以决定生死。 这50分钟对于梁某来说,是多么煎熬,她多么希望有人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是冷漠地走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