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步设计总说明

初步设计总说明

初步设计总说明
初步设计总说明

初步设计总说明

第一章总论

1.1 设计依据:

1.1.1 甲方确认的方案;

1.1.2 地块地形图;

1.1.3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对《成都万科金色家园方案设计》的批复项目编号:2003220065;

1.1.4 国家现行的各项设计规范。

1.2 工程建设规模和范围:

1.2.1工程概况:

成都万科金色家园用地位于成都市一环路北四段东北房,紧邻府青立交桥,西北贴邻前锋路,东北与华油路相距约90米,东南与府青路相距约165米。用地面积约67.5亩,净地面积38449.79平方米(57.674亩),呈基本规则的长方形,地势平坦,保留有数十株成岭桉树及一株保护植物——皂角树。东北、东南为原前锋厂剩余的厂区,有一些车间和办公楼,周边主要为一些宿舍楼和住宅区。

本项目用地分区A、B、C三区,A地块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为35955.78㎡,为住宅用地;B地块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2494.01㎡,为商业用地;C地块6545.09㎡(含代征绿地4066.00㎡)为代征地,其中B地块独立商业已完成施工图。本次初步设计为A地块中的住宅部分,由2#~11#楼组成,其中2#楼为公寓,其余为住宅,各栋楼控制高度均为40m,层数详见总平面图,为框架结构。

1.2.2 设计范围:总平面设计,单体建筑、结构、水、电、通风设计。

1.3 设计思想和设计原则:

1.3.1 坚持和完善方案构思,遵守国家和成都市各项规范和规定。注重环境设计,结合地势,力求建筑环境完善合理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注重居住环境的整体性和居住形态的地方性,总体规划上围合式布局是本设计最大特色。

1.3.2 外部造型简洁明快,体现居住技术的科学性和时代感。创造居住空间的适应性;能持续发展;能适应市场需要;能适应家庭结构的变化。注重居住建设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1.3.3 本项工程为居住小区,单体为小高层居住建筑,工程设计等级为三级,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地下室、半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

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1 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不含代征地)35955.78 M2

1.4.2 规划总建筑面积:102109.50 M2

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89890.00 M2

其中:①居住建筑面积:86339.71 M2

②底商面积:3400.29 M2

③小区入口大堂面积:150.00 M2

未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12219.50 M2

其中:①半地下机动车库、设备用房建筑面积:8642.00 M2

②地下室建筑面积:2697.06 M2

③架空层(停放非机动车)建筑面积:218.00 M2

④其余架空层建筑面积:662.50 M2

地上建筑面积:99412.50 M2

地下建筑面积:2697.00 M2

地下一区建筑面积:2470.90 M2停车位:49辆

地下二区建筑面积:5554.60 M2停车位:182辆

地下三区建筑面积:3099.10 M2停车位:104辆其中:机动车停车面积:2232.00 M2

非机动车停车面积:60.00 M2

设备用房建筑面积:405.00 M2

地下建筑层数:1层

1.4.3 居住(户)套数:785

其中:套内面积>180 M2的户(套)数:8

套内面积>120 M2——≤180 M2的户(套)数:170

套内面积>80 M2——≤120 M2的户(套)数:300

套内面积<80 M2的户(套)数:307

1.4.4 容积率:

2.5

1.4.5 建筑基底面积:9880.00 M2

1.4.6 建筑密度:27.48%

1.4.7 绿地率:30.69%

总绿地面积(植草砖地面按20%面积计):11034.4 M2

中心集中绿地面积:4908.8 M2

入口公共绿地面积:401 M2

宅旁绿地面积:4891.1 M2

停车场绿地面积:1850.6 M2

道路绿地面积:463.4 M2

1.4.8 人均居住用地指标:16 M2/人

1.4.9 机动车位:552辆

其中:地面停车位:111辆

地下停车位(局部机械双层停车):441辆1.4.10 非机动车位:790辆

其中:地面(架空)停车位:624辆

地下停车位:166辆

1.4.11 附:户型指标表、门窗表

第二章消防设计

建筑专业:刘芃、金洁、吴希峰、皮小军给排水专业:李育松

暖通专业:于义成、李红梅

电气专业:杜光晖、黄剑锋、霍艳妮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2003月9月深圳

第二章消防专篇

2.1 建筑消防设计:

2.1.1 设计依据:

a)《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版)。

2.1.2 工程概况:

本次初步设计的成都万科金色家园为A地块中的住宅部分,其中2号楼为公寓,3号楼~11号楼为住宅,控制高度均为40m,属小高层住宅楼,框架结构。工程设计等级为三级,耐火等级为二级,总建筑面积为102109.50㎡,其中地上建筑面积99412.5㎡,地下建筑面积2697.00㎡。

2.1.3 总平面设计:

本工程主体建筑在按甲方提供的成都市规划局核准的《前锋项目建筑间距及退红线要求》退红线(用地界线)后,与周边建筑间距符合建筑物间的防火间距和日照间距要求,场地北面,东面为小区道路,西面为市政道路前锋路,南面为市政道路一环路北四段,形成消防环路,可保证消防车通行。环行消防车道宽度≥4M,转弯半径≥12M,坡度控制在1%~4%。5号楼~11号楼联体组合建筑物总长度超过220m,设两个过街消防通道通向内院;2号楼~4号楼建筑物总长度也超过220 m,设一个过街消防通道通向内院,内院消防道路也形成环路与小区周边道路相通。过街消防通道其高度、宽度≥4M,车行、人行合用。各栋建筑的外侧均为消防登高面,外侧消防环路路宽度≥6M,其路边距建筑物之距最小处为5M,均满足规范要求。建筑物沿街长度>80M时设人行通道,本设计各单元楼梯间在首层内外院均相通。

2.1.4 安全疏散、防火、防烟分区:

2号楼外廊式公寓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楼梯间为封闭楼梯间且有两个通向屋顶。其余各住宅楼各个单元每层自成一个防火分区,每户墙耐火极限(200厚加气砼砌块)满足防火墙要求,每个单元楼梯间均为封闭楼梯间并均通向屋顶。从第十层起相邻单元设连通阳台或花池,保证紧急时各单元可连通。

地下为三个独立区,其中一区为全地下室,设计中考虑平战结合,战时人防(由甲方另行委托),平时为汽车库;二区、三区为半地下室,为汽车库。三区均设有自动喷淋灭火系统。

防火分区的划分:一区、二区各为一个防火分区;三区分两个防火分区,其面积均控制在≤4000㎡。

2.2 给排水消防设计:

本工程建筑为高度≤50的普通住宅楼。

2.2.1 消防用水标准

a) 消火栓系统:

室外15L/S

室内20 L/S

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

b)自动喷水灭火系统:30 L/S,火灾延续时间为1小时。

C)本工程采用特级软质防火卷帘,耐火极限超过3小时,故不考虑水幕冷却。

2.2.2 系统

a)消火栓系统由水泵、屋顶水箱、水泵接合器和管网组成,竖向不分区。管网为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布置成环状,在每层适当位置设室内消火栓。消火栓系

统设置DN100水泵结合器2个。消火栓系统选泵如下:

Q=20L/s H=80m XBD8/20-100X4 N=30kW 2台1用1备

b)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按中危险级设计,喷头公称动作温度为68℃。喷头设于地下车库。湿式报警阀设于地下车库每个防火分区骨,每个报警阀控制喷头数量不超过800个。自动喷淋系统的稳压采用从屋顶水箱引DN100的稳压管,小区喷淋环网上。自动喷淋系统选泵如下:

Q=30L/s H=60m XBD6/30-100X3 N=30kW 2台1用1备

设DN100水泵结合器2个。

2.2.3 贮水装置

在地下室设消防水泵房及生活消防合用水池,水池总容积为360M3。2#楼屋顶设消防贮水箱及消防增压稳压设备,消防水箱内贮有10min消防用水,有效容积18 M3。

2.2.4 发电机房等不能用水灭的部位采用七氟丙烷气体灭火。气体灭火部分由专业消防公司设计。

2.3 防排烟设计:

2.3.1 根据《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8.2.1条:

面积超过2000㎡的地下汽车库应设置排烟系统。2号公寓地下车库设有两个机械排烟系统,选用两台柜式离心排烟风机,编号为P(Y)-B1-1、2,P(Y)-B-1、2,排烟风机入口风管上均设常开280℃防火阀,与排烟风机连锁。当烟气温度达280℃时,防火阀熔断关闭,同时联锁关停对应的排烟风机。3号楼~11号楼住宅地下室为敞开式半地下汽车库,采用自然通风排烟。

2.3.2 2号楼公寓设有三个封闭楼梯间和一个合用前室。封闭楼梯间地上部分可利用外窗进行自然排烟,地下部分设有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编号为JS-1-1~3,风

机设在一层,直接送风到楼梯间。合用前室地上部分可利用外窗进行自然排烟,地下部分设有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编号为JS-1-4,风机设在一层。

2.3.3 地下室3号楼~11号楼单元式住宅设有封闭楼梯间,半地下室和地上都可利用外窗进行自然排烟。

2.3.4 所有防排烟系统的风机除能就地启停外,还能在消防控制中心集中监控远程启停。

2.4 电气消防设计:

2.4.1 消防电气设计

a)消防水泵、消防电梯、消防控制中心、防排烟风机、应急照明等消防用

电设备采用双电源供电,末端自动切换的供电方式。

b)在配电室、柴油发电机房、消防控制中心、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间

及前室、地下车库车道及走道等处设自带蓄电池的应急照明灯及疏散指示灯。

c) 消防用电线路采用NH-YJV-0.6/1KV型耐火电缆及NH-BV-0.45/0.75KV型耐火导线。

2.4.2 消防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a) 本工程在一层设置消防控制中心。

b) 选用智能型消防系统及相当产品,包括:

○探测及报警系统。

○联动控制系统。

○紧急广播系统。

○对讲电话系统。

○消火栓系统控制。

○自动喷淋系统控制。

○固定式气体系统控制。

○消防排烟及正压通风系统控制。

c) 在办公室、前室、楼梯间、走道、设备用房、电气竖井等处设置感烟探测器,在车库设普通感温、感烟探测器,在楼梯口附近及其它主要疏散通道设带电话插孔的手动报警按钮和警铃。

d) 消防泵在接到消火栓按钮动作信号后,自动启动,并显示按钮位置,消防中心可直接启停消火栓泵。

e) 当火警时,附近的喷洒头因温度达到一定值而喷水,水流指示器动作,湿式报警阀的压力开关因水压降低而动作,起动喷淋泵,消防中心也可直接启停喷淋泵。

f) 柴油发电机房设一套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

○在保护区内设置两组感烟、感温探测器,当两组同时动作时,启动专用控制器动作,延时(0~30S可调)后开始喷气,并伴有声光信号。

○保护区任一探测器动作,消防中心有信号显示。

○在保护区入口处设手动、自动控制切换盘。

g) 电动防火卷帘控制系统:

○在防火卷帘两侧设专用感烟、感温探测器,在防火卷帘门两侧设带有声、光报警信号及手动控制按钮的控制箱。

○在主要疏散通道的防火卷帘采用两次控制下降方式,第一次由感烟探测器控制下降距地1.8M停止,第二次由感温控制器控制下落到底,并将报警及动作信号送至消防中心;用作防火隔离的防火卷帘在相应分区内的探测器任何一个作,采用一次下降到底的控制方式,并把动作信号送至消防中心。

○防火卷帘能在消防中心控制,也能就地控制。

h) 消防排烟及正压通风系统:

在疏散楼梯及前室,设正压通风系统,在地下车库及商场设排烟系统,火灾时,排烟风机及正压机开启,并在消防中心有显示各组排烟正压风机的工作状态。消防中心可直接起动各排烟风机及正压风机。

i) 火灾事故广播及专用通讯:

设置独立紧急广播及消防专用通讯系统,在火灾情况下能开通紧急广播,先使火灾层警铃动作,再开通紧急广播。

第三章建筑设计

审定人:石丽茹

专业负责人:金洁

设计人:金洁、吴希峰、皮小军、刘芃审核人:隋力

校对人:葛铁昶

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2003月9月深圳

第三章建筑设计

3.1 设计依据:

3.1.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版);

3.1.2《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

3.1.3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3.1.4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3.2 建筑总体设计:

3.2.1 平面设计:

本设计方案最大的特色就是总体规划上围合式的布局,自然形成两个大的内院,使景观空间做到最大化。建筑形态完整,各栋住宅沿用地周边布置,争取最大可能的均好性。交通组织上做到人车分流,充分利用半用下车库解决停车问题,院落间通过底层架空连接。

本次初步设计为A地块中的住宅部分,编号为2号楼~11号楼,其中2号楼为公寓,其余为住宅,多为顶层为复式的小高层住宅,最大层数为11+1层,建筑控制高度为40m。

户型设计上,2号楼为公寓,面积较小,但通过合理布局,平面紧凑适用,并通过不同方式的挑台等建筑手法处理得丰富多变的户型平面和造型效果。其他各栋楼住宅以较大户型为三室二厅的户型,同时在不同楼栋的顶层设复式户型,内院处结合部分独立联排式住宅。在高层住宅中融入情景花园洋房的设计理念,形成具备宽厅、入户花园、双流线、景观电梯、台阶式造型等多项创新的独特户型。

3.2.2 立面设计:

立面设计风格上简洁、规整、清晰、肯定的几何特征是本设计的特点,住宅的造型主要依靠片墙的连接,窗户的变化来形成独具个性的建筑立面肌理,白灰色调巧妙搭配,辅以侧墙鲜亮的砖红色使建筑造型含蓄而丰富。内院台阶式造型,半地下车库也使空间层次更加丰富。沿街立面完整、简洁,强调构图的均衡美感,面向内院的立面则较为轻盈通透,富有变化,与景观一道创造生动的居住环境。

沿街底商部分着重强调其商业气氛与趣味,通过大面积玻璃与百叶的构成式手法处理,结合店招、雨蓬的因素,形成丰富的商业建筑效果。

3.2.3 剖面设计:

不同楼栋剖面设计均有所不同,详见各楼栋剖面及综合剖面,底商部分层高为8.0米,含2.0米技术夹层;住宅、公寓部分层高均为2.9米;4#~9#位于半地下车库上或局部位于半地下车库上,半地下车库以上住宅设入户平台,其余由内院或沿外围道路均可直接进入,2号楼地下一区地下车库为全埋式地下室,层高为4.0米,地下二区与地下三区均为半地下室,层高为4.2米。

3.2.4 地下室设计:

地下一区为全地下室,安排设备用房和部分停车,地下二区,地下三区均为地下车库,含局部机械双层停车,停车数共为441辆。

3.2.5 底商设计:

2#、3#、10#楼沿街部分均做底商,4#、9#楼局部底商,基本为小开间独立式小商业店铺,各店铺均设计独立卫生间。在底商与上部住宅间做2.0米高技术夹层,并安放底商空调机位。

3.3 建筑构造:

3.3.1墙体:外墙及分户墙为200厚加气砼砌块。内隔墙为100厚加气砼。

3.3.2门窗:窗为铝合金窗,住宅内门为夹板门(客户自理),外门为钢制防盗

门,单元门为钢框玻璃门。

3.3.3 防水工程:

a) 屋面防水:屋面防水等级为II级,采用防水涂膜+刚性防水的构造做法。

保温隔热层采用发泡聚苯板保温层。

b)楼面防水:卫生间采用1.5㎜JS防水涂料,四周卷起300高,30厚最薄处1:3水泥砂浆保护层。

c) 外墙防水采用12厚1:25水泥砂浆(内掺聚合物)。

3.3.4地面防潮防水:

a) 采用2厚防水涂膜+刚性防水层。

b)厨、卫采用1.5㎜JS防水涂料四周卷起250高。

3.3.5地下室防水

地下室防水:底板及侧墙均采用C30防水混凝土,抗渗标号不小于S8并用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做外防水处理,转角处加贴500宽防火卷材。地下室顶板防水需加水泥砂浆保护层。

3.4建筑构造做法一览表:

第四章结构设计

审定人:林英舜

专业负责人:周星辉

设计人:龙治平、鲁志明、梁灏、

李静、周星辉

审核人:刘文清

校对人:周星辉

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2003年9月深圳

第四章结构设计

4.1 设计主要依据和资料:

4.1.2《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4.1.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

4.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4.1.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4.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4.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4.1.8《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

4.1.9《人防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94

4.1.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1

4.1.1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控制规范》 GB50325-2001

4.1.12《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GBJ112-87

4.1.1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02

4.1.14《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 JGJ138-2001

4.1.15《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CECS28:90

4.1.16《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51/T5026-2001

4.1.1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房屋建筑部分)》2002版

4.1.18《万科·成都金色家园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工程编号A2003-194)

4.2 工程概况与抗震设防:

4.2.1 拟建工程位于成都市府青路二段二号,一环路北四段与前锋路交汇处的北东地段。该地形平坦,地貌单元属岷江Ⅱ级阶地。

4.2.2 建筑物主要性质如下:由10幢8至12层的商住楼组成,总建筑面积102109.50m2。其中:2号楼设一层平战结合地下车库(六级人防),埋深为4.60m;4~9号楼设半地下车库,埋深为2.30m。2号楼(公寓楼)为框架结构,其余商住楼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4.2.3 本工程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4.2.4 本工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本工程结构计算和抗震构造措施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均为7度。

4.3工程场地概况:

4.3.1场地地质条件:

由成都市已有的地震地质研究成果和勘察查明的场地地层结构特征等综合分析可知,无论从区域地震地质背景还是场地的工程地质总体特征而言,场地稳定性良好。在拟建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主要由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上更新统(Q3al+pl)冲洪积层组成,含杂填土、素填土、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细砂、中砂、卵石。根据中国建筑西南勘察研究院2003年8月18日提供的《万科·成都金色家园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地质特征自上而下描述如下:

a) 杂填土(Q4ml):黑色~黑褐色,松散,稍湿。含大量碎石等新近回填的建筑垃圾,该层在场地内广泛分布,层厚0.30~2.40m。

b) 素填土(Q4ml):黑褐色~褐色,松散,稍湿。以粘性土为主,该层于场地内广泛分布,层厚0.40~2.10m。

c) 粘土(Q3al+pl):褐色~褐黄色~棕色,硬塑~坚硬。底部夹大量钙质结核(结核粒径可达2cm),裂隙较为发育,具网纹状结构,充填有条带状灰白色粘土。分布、埋藏稳定(部分地段粘土层内夹有薄层或团块状的粉质粘土),厚度大。层厚2.30~

6.50m。

d) 粉质粘土(Q3al+pl):黄褐色~褐色,可塑~硬塑。含铁锰质氧化物,夹大量钙质结核(结核粒径最大可达3cm),该层底部含个别卵石。裂隙不发育,含少量团块状或条带状的灰白色粘土。部分地段缺失。层厚0.40~1.80m。

e) 粉土(Q3al+pl):黄色~褐黄色,中密,湿。含铁锰质氧化物,底部夹薄层粉砂。部分地段缺失。层厚0.30~1.40m。

f) 中砂(Q3al+pl):灰~黄褐色,稍密,湿。矿物成份以石英为主,含少量粘性土,部分地段相变为薄层粉细砂。该层主要以透镜体状分布于场地1号楼(独立商业楼)处。层厚0.80~1.10m。

g) 细砂(Q3al+pl):灰~灰黄色,中密,饱和。矿物成份以石英为主,含个别卵石、圆砾和少量粘性土,含量约10%。该层分布不连续,主要以透镜体状分布于卵石层内。层厚0.40~1.10m。

h) 卵石层(Q3al+pl):灰黄色~黄色,饱和,卵石成分以火成岩为主。卵石呈亚圆形、圆形,强风化~微风化。充填物为细砂及圆砾。卵石层在场地内分布较稳定,卵石层顶面埋深为4.60~8.50m。根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按超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将其分为:

i) 松散卵石: 灰黄色~黄褐色,松散,湿~饱和,卵石粒径一般3~5cm,呈亚圆形,充填少量粘性土。卵石、圆砾含量约40%,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夹少

道路工程初步设计说明

1 项目地理位置图 2 概述 2.1 设计依据 10、国家有关政策、交通部及建设部有关公路与城市道路建设的现行标准、规范和规程。 2.2 工程内容简介 2.2.1 工程位置、范围、规模 1、工程位置 Xxx路位于综合产业区西南部,工程起点与xxx相交,终点与xxxx相交,沿线分别与3#路、4#路相交。 2、工程建设范围 根据设计委托书,本工程建设范围包括: (1)道路工程; (2)管网工程; (3)照明工程; 3、工程规模 道路全长5000米,设计速度:40km/h,红线宽度30米。 新建机动车道面积xxxx平方米。 2.2.2 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根据本项目可研报告的批复意见,我院在初步设计过程中认真执行相关批复意见,积极与建设单位配合并沟通,优化设计方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并开始外业测量工作,落实了可研报告的批复意见。 2.2.3 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 根据规划要求,多次进行汇报。并对道路横断面形式、道路结构等进行多方案比较,并进行了方案论证,确定了最终设计方案。此基础上形成了结论性意见。 2.2.4 工程分期建设的计划安排 2010年1月~2010年4月,完成勘察、设计工作; 2010年5月底前,完成征地、拆迁等前期准备工作; 2010年5月开工建设; 2010年5月~2010年8月,完成道路、管网工程的主体施工;2010年8月~2010年10月,完成道路面层施工;完成交通工程施工。 2010年10月建成通车,施工总工期6个月。 具体实施计划,以上级主管部门最后审批意见为准。 2.3 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2.3.1 道路现状 拟建地区内,现有骨架路网。 2.3.2 现状交通量及技术标准 根据目前的建设状况,大部分地块尚处在规划阶段,区域内路网还没有形成,现阶段交通主要为xx路沿线与xx沿线产生的交通,随着综合产业区一批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区内交通量将呈几何性增长。 2.3.3 自然条件 1、气候特征 xxx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地处北半球的中纬度。xxx三面环海,一面连接陆地,形成依山傍水的自然地理环境。本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并具有海洋影响的特点。其主要特征是冬夏风向明显交替,影响整个气候的变化。冬季主要受蒙古及西伯利亚冷高压的控制,多为偏北季风,气温较低,降水少。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盛行东南季风,气温较高,降雨多。春、秋两季则为过渡性变化气候。在季风气候的基础上并受海洋影响的情况下,本区气候总的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空气湿润,降水集中,风力较大。 2、气温、降水、风向 历年年平均温度10.08oС,极端最高温度36.7oС,极端最低温度-25.1oС。 历年年平均总降水量470.9mm;年平均蒸发量1866.5mm。 历年年平均风速4.4-5.4m/s;历年最大风速25m/s;全年最多风向SE、N;最大积雪厚度18cm;土壤标准冻结深度0.7米,最大冻结深度1.01米。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本市基本风压0.50kN/m2,基本雪压0.30kN/m2。 2.3.4 工程地质资料 1、地形、地貌 千山余脉沿境内由东北向西南延伸渐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低山重叠,山峰连绵,河流湍急,谷地狭窄;西北部及西南部丘陵低缓,溪流短小,谷地开阔;沿海岛屿坨礁密布,亦有开阔的海积平原;中部复州河、岚崮河中下游流域,有小范围的平原分

初步设计说明

1.总说明 1.1 设计依据 1.1.1甲方提供的星星村改造工程项目设计任务委托书; 1.1.2 台州市建设用地规划要求〔台路规要字(2003)011号〕; 1.1.3台州市建设规划局文件——台建规[2003]360号《关于星星村改造详细规划 的批复》; 1.1.4甲方提供的地形图等原始资料; 1.1.5 当地自然气象和地质条件; 1.1.6 国家有关设计规范、规定。 1.2设计范围 设计范围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强弱电、通风专业的技术规划设计。本次设计不包括小区环境、建筑内部装修、燃气设计。 1.3 设计规模及性质 本项目位于台州市解放南路与二号路交汇区域,是台州椒江区城市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用地为12.08公顷,项目涵盖了原居民还建住宅、幼儿园及用于商业开发的商住楼等内容,结合邻近的山体、广场、住宅区、办公楼、酒店构成一个相对独立又与整个片区融为一体的城市新区。总建筑面积283738.61平方米,其中地下室面积50420.00平方米。地上6-18层,地下一层,多层建筑高度18.6米,小高层建筑高度35.8米,高层建筑高度55.4米。1.4 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1.4.1 在设计中认真贯彻国家政策和相关的法令、法规; 1.4.2 严格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满足消防车道、防火分区要求, 采用自动喷淋系统和自动防排烟系统,提高安全和经济性; 1.4.3引入无障碍设计,在商场主要出入口及有电梯住宅一层 住户大堂入口处设有供残疾人使用的坡道。 1.4.4 以山为源、以人为本;星星村是“城中村”旧城改造项目,其 环境的市场价值在于相邻白云山的存在,以山为源是其特色和卖点,也是延续城市地域景观特色的重要手段。本设计尽可能多的表现山体和其自然景观,在社区开发中采用山色渗透的手法,为人们提供观山、亲山、近山、游山的机会和可能。 1.5 主要数据和技术经济 建筑总平面主要数据详见表1.5-1。 表1.5-1 主要数据和技术经济指标

【设计院】初步设计结构设计说明

结构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 二、设计依据 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场地类别暂定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特征周期 0.65 s;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 2、本工程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 3、基本风压值为 0.45kN/m2(n=50);基本雪压值为 0.15kN/m2(n=50)。 三、荷载取值 1、基本风压 本工程基本风压按50年一遇取值,其基本风压值为0.45kN/m2,承载力计算为0.45kN/ m2,场地粗糙度类别为B类。 2、地震作用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暂定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0 g,特征周期 0.65 s;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 3、主要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公寓: 房间:2.0kN/ m2 卫生间:2.5 kN/m2(带浴缸:4.0) 阳台:2.5 kN/m2 客厅:2.0kN/ m2 餐厅:2.0kN/ m2 电梯前室:3.5kN/ m2 楼梯过道:3.5kN/ m2 楼梯:3.5kN/ m2 电梯机房:7.0kN/ m2 厨房:2.0kN/ m2

设备机房:7.0kN/ m2 展示区及商业设施: 展览厅:3.5 kN/m2 商业:5.0 kN/m2 餐厅:2.5 kN/m2 卫生间:2.5 kN/m2 楼梯:7.0 kN/m2 设备机房:10.0kN/ m2 车道:4.0 kN/m2 消防车道:20.0kN/m2或35.0kN/m2(按规范及实际工程情况调整)发电机房、变配电房:10.0 kN/m2 通风机房、排烟机房:7.0 kN/m2 水泵房:10.0 kN/m2 电梯机房: 7.0 kN/m2 消防疏散楼梯:3.5 kN/m2 有固定座位的看台:3.0 kN/m2 无固定座位的看台:3.0 kN/m2 露台:3.5 kN/m2 上人屋面:2.0 kN/m2 非上人屋面:0.5 kN/m2 四、主要设计标准、规范及规程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工程初步设计范文

工程初步设计

第四章结构 1.设计说明书 1.1工程概况: 1.1.1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位于吉林省辽源市白泉镇东交大街以北、规划路以东、溢洪道以西。 1.1.2总建筑面积:㎡。 1.1.3建筑物长58.3m,宽为16.64m,局部十三层:长为45.60m,宽为13.90m。 1.1.4本工程地主体十二层、局部十三层。 1.1.5建筑总高度为45.9m。 1.1.6建筑物各层层高:一层 3.6m,二、三层层高 4.5 m,四至十二层层高3.6 m,局部十三层层高3 m。 1.1.7主要柱网尺寸:7.2×5.7 m、7.2× 2.5m、7.2×8.1 m。。 1.1.8 本工程图纸中所标注标高均为相对标高,±0.000设在一层室内地面面层,假定其绝对标高为249.20m。 1.2设计依据 1.2.1使用年限:50年。 1.2.2自然条件: 1.2.2.1风、雪荷载见下表:

1.2.2.2抗震设防的有关参数见下表: 1.2.3工程地质勘查报告:河南省地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于 6月27日提交的《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2.4建设单位提出的结构设计要求: 各类建筑物应按建筑的规模、功能与用途结合工程地质情况确定基础形式与地上结构形式,结构形式的确定以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和当地规划要求为原则,力求结构形式简单、节省投资。 1.2.5法律、法规、标准: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 )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 (TGT137- )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 )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 )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1.3建筑分类等级: 1.4主要荷载取值: 设计使用活荷载: 办公、会议室: 2KN/m2走廊、楼梯间、会客休息区: 2.5KN/m2行政服务大厅: 3KN/m2

体育馆初步设计说明

体育馆初步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目录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第二章总平面设计第三章建筑设计 第四章结构设计 第五章给排水设计第六章强电设计 第七章弱电设计 第八章暖通空调设计第九章消防设计 第十章环保设计 第十一章卫生防疫 第十二章劳动保护 第十三章节能设计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体育馆是校区一期工程重要建筑单体之一,是校区体育教学和运动娱乐的基地,对提高师生身心素质,娱乐教学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馆位于规划校园南面,用地方正平整,坐落于西区校园南北主轴上,有着优越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条件。用地北侧正对校园主环线,西侧紧邻校园运动场地,东侧是规划中的学生活动中心,南侧面对校园南门,在满足学校多功能使用的同时,能为周边居民提供全民健身服务。总用地面积2626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816平方米。 二、设计依据 1.《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 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3.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4.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5.业主提供的测绘资料 6.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体育馆”设计任务书 7.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体育馆”方案设计 8.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总体规划 9.建设单位对方案的修改意见 10.国家和云南省现行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设计规范 三、设计理念 云南,地处彩云之南,气候温和,万物滋长,素有“花朵王国”之称;花同时也是对于莘莘学子的美好比喻。云南师范大学历史悠久,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育人树人的宗旨烽火传承。本方案以“花”为核心理念,结合功能设计和结构设计,本着美好的愿望和寓意,体现体育建筑的力与美,体现校园建筑的自然与亲和,力争创造时代性、标志性和地方性的建筑形象。四、设计目标 本项目按国家一流技术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造,力图服务于云南师范大学的体育赛事、大型典礼和体育教学需要,体现建筑设计的以人为本、整体性、经济性、超前性原则。 整体性: 充分体现云南师范大学教书育人的信念宗旨,发展的文化内涵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体现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鲜明特色,符合云南师范大学校园总体规划原则,建筑造型美观大方、富有现代感和标志性。 以人为本: 满足体育专业队训练及大学生体育教学、大型集会、文艺演出要求的综合体育馆;配备始终可以安全、舒适、愉快地利用的设施、流线、服务。 经济性: 充分利用地形与气候条件,选择最佳的材料和施工工艺;运用节能设施,降低运营管理费用。 超前性: 反映具有超前形态的体育馆;反映具有不懈地研究发展的大学形象;树立最尖端高科技大学的形象。 服务种类: 提供大型赛事、大型典礼和演出场地与服务; 提供体育教学和体育健身场地与服务; 功能配置: 一流的体育赛事和健身锻炼场地设备; 安全舒适的观众厅及其座席; 贵宾视察和观礼专用的休息室、小型会议室; 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高效率行政办公室; 五、设计等级 1.建筑类别 根据《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本工程的体育建筑等级为乙级,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暖通初步设计说明书

暖通空调初步设计说明书 摘要:地下三层,地上十层,框剪结构,空调形式为冰蓄冷,冷辐射吊顶。 1 设计依据 1.1上级批文详见总论部分; 1.2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1.3建筑专业提出的平面图和剖面图; 1.4室外计算参数(北京地区) 夏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33.2℃ 夏季空调计算日平均温度28.6℃ 夏季空调计算湿球温度26.4℃ 夏季通风计算干球温度30.0℃ 夏季空调计算相对湿度78 % 夏季大气压力99.86Kpa 夏季平均风速 1.9 m/s 冬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12℃ 冬季通风计算干球温度-5℃ 冬季空调计算相对湿度45 % 冬季大气压力102.04 Kpa 冬季平均风速 2.8 m/s 1.6国家主要规范和行业标准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版); (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4)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 (5)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 1.7 2004年5月19日由中船重工集团组织的《科技研发大厦空调方案研讨会》专家组意见。 2 设计范围

本工程为船舶科技研发大厦,总建筑面积为33928平方米,预留建筑面积为5494平方米,建筑高度为33.99米。地下二﹑三层为停车库及设备用房,层高3.6米;地下一层主要为餐厅﹑厨房﹑多功能厅及档案室,层高5米;首层至八层主要为办公及会议室,首层层高为5.0米,其余为3.9米。 设计范围为采暖、通风、空调、防排烟及冷热源设计。冷冻机房冷却水系统由给排水专业设计。 3 设计原则 满足国家及行业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利用国内外先进的空调技术及设备,创建健康舒适的室内空气品质及环境。 4 空调设计

建筑初步设计说明

初步设计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一、设计依据 (一) 有关文件 1、设计任务书; (二) 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规定,具体详见各专业设计说明 (三) 设计基础资料 1、气象资料:杭州地区30年平均(1971年-2000年) (1)温度:年平均气温为17.8℃ (2)降水量:年降水量为1454mm。 (3)湿度:月平均相对湿度70.3%,最大值出现在6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 (4)日照:平均日照小时147.1h/月。 2、建设场地工程技术条件: (1)用地条件:地块南北长约62.5米,东西长约65米。用地面积约3684.54平方米。 (2)交通条件:。 二、工程规模及设计标准 1、工程规模:建筑单体总建筑面积为2705.72平方米。 2、设计范围:根据建设单位的设计委托要求,我院设计内容包括总平面 规划设计,建筑单体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三、设计指导思想和特点 1、遵循“适用、美观、大方”的原则,同时风格和色彩要与一期现有建筑的风格颜 色及环境相协调。。 2、遵从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配套完整以及节能、节地的原则。 3、综合考虑规划基地周围地区的土地使用功能、建筑物性质、道路交通、绿化状况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充分利用和强化已有特点和条件。 4、建筑单体设计依据总体布局,创造更多的自然通风、采光的室内空间,节约能源。平面布局紧凑,流线顺畅,布局经济合理,满足使用要求。 5、有效控制建设成本,提倡经济、实用、美观的设计原则。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项目规划用地面积:3684.54㎡(合5.527亩) 2.总建筑面积:2705.72㎡ 3. 建筑基底占地面积:1370.14㎡ 4. 容积率: 0.73 5. 建筑密度: 37.19% 6. 绿地率: 10% 7.机动车停车数:15个 第二章总平面设计说明

结构初步设计说明(图样)

结构初步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住宅小区位于××市第一机床厂院内,总用地面积约为2.53公顷。本工程由拟建场地南侧的三栋塔式住宅(1~3号楼)和北侧的多层住宅(6~10号楼,各楼相对独立)合围而成,两排楼中间为集中绿地,覆土3m,以下为地下汽车库(4号楼),地下汽车库西面为锅炉房(5号楼),总建筑面积约为12.4万m2。 2.2、3号楼与1号楼完全相同;7、8、9、10号楼与6号楼完全相同。 二、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 三、自然条件 1. 风雪荷载 2. 抗震设防的有关参数 3.场地标准冻深: 1.20m 4. 场地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初步设计依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为××市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2004年5月编制的《××市第一机床厂住宅岩土工程初勘报告》(工程编号2004-初勘021),其主要内容如下: 4.1 位置及环境及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市第一机床厂院内,场地地形基本平坦,自然地面标高在44.67m-45.49m之间。地貌单元属永定河及温榆河流洪积扇中下部。 4.2 地物及洞穴 因现有厂房未拆除,1号、2号楼及地下车库部分钻孔(ZK15、ZK19~ZK21、ZK24、ZK25、ZK36)未施工,待条件具备后须补勘。场地原有建筑物未拆除,使部分钻孔移位,但不影响钻探的精度和地基方案的选择分析。

4.4场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基础设计水位的确定 4.4.1水文地质特征 拟建场区在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分布有两层地下水,各层地下水类型及钻探期间实测水 工程场区1955年水位标高达到43.0m左右,埋深2.0m左右,近3-5年地下水最高水位标高42.50m左右; 4.4.3地下水腐蚀性测试及评价 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钢材无腐蚀性; 4.4.4基础设计水位的确定 如地下室设有主要机电设备,一旦进水将使建筑物正常使用受到影响或损失,建筑防水设计应按历年最高水位考虑; 验算地下室外墙承重能力及地下车库抗浮验算时设计水位的取值,可根据历年最高水位标高,按有关规范或标准的规定确定。 4.5场地地震效应 4.5.1场地地震烈度 拟建场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 4.5.2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 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4.5.3地基土液化可能性判别 拟建场地属非液化场地。 4.6地基基础方案设计及防治措施建议 拟建1~4号楼楼基底标高基本相同,约为39.50m左右,相应持力层为粘土层③,地基承

初步设计说明

湖南现代资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交易市场及 猪产品加工车间 初步设计说明 1总说明 1.1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1.1.1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0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88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0189-2005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95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版 1.1.2宁乡县规划信息中心提供的规划设计要点和地形图; 1.1.3国家有关建筑设计消防和抗震规范; 1.1.4业主提供的设计要求; 1.1.5工程设计有关文件 1本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对本工程可行性报告(方案)的批复文件(文件号) 2城市建设规划部门对方案设计(总体规划)的批复文件(文件号) 3建设方所提的设计任务书(日期、文件号) 4有关部门编绘的地形图(编制单位及日期) 5规划部门核发的坐标通知书(文号) 6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湖南天翼工程勘察有限公司2010.01 7其它设计依据 1.1.3本地区气象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 1气象条件 (1)位于北纬27°55′,东经111°53′; (2)最冷月平均气温16.8℃,一月日平均4.5℃,七月日平均28.9℃,年平均无霜期274天;(3)最大积雪深度320㎜,最大冻土深度100㎜; (4)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81%,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70%; (5)主导风向及频率:SSW(七月),NNE(一月); (6)年平均风速:2.5m/s(夏),2.6m/s(冬); (7)基本风压:0,35Kpa 2 工程地质条件根据湖南天翼工程勘察有限公司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场地类别为三级,地貌属剥蚀残丘急山间洼地地貌单元,以粉质粘土4作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240 kpa,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为上上层滞水,需考虑土和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抗震设防烈度6度。 1.2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湖南现代资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交易市场和猪产品加工厂。该交易市场和厂房位于湖南现代资源农业科技园。该地块经改造后,场地现在已经基本平整。 1.3 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

食堂初步设计说明(20200523185805)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一. 工程设计依据: 1.《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2.《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3.《规划设计方案审定通知书》 4.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发宗地图两份 5.国家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及标准: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 3)《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 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 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21/T1477-2006 J10923-2007)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7)《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5-2004) 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9年版) 6.工程建设地区气象、地理条件 盘锦市建筑气候分区为ⅡA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有关气象参数如下: 全年平均温度8.4oC,最热月平均温度24.3oC,最冷月平均温度-10.2oC, 常年平均降水量623.2mm,日最大降水量141.2mm, 夏季极端最高气温:35.2oC 冬季极端最低气温:-29.3oC 主导风向:冬季东北,夏季西南,全年西南 夏季平均室外风速: 3.3m/s 冬季平均室外风速: 5.8m/s

全年平均室外风速: 4.3m/s 基本雪压:0.4kN/m2 基本风压:0.6kN/m2 最大冻土深度:1170mm 抗震设防烈度:七度 7.其他条件 (1)天作建筑设计院完成的方案阶段图纸。 (2)建设单位提出的设计任务书。 (3)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范、规定及标准。 (4)辽宁工程勘查院提供的《盘锦地方大学场地岩土工程勘查报告》(工程编号2009-172-2) 二. 工程设计规模和设计范围 本工程系盘锦地方大学B-03食堂。建筑层数为二层,建筑高度9.6M,总建筑面积3361.48M2。 本工程设计范围包括建筑设计(仅涉及初步的室内装修)、结构设计、给排水设计、供热与通风设计、电气设计。不包括二次建筑装饰装 修设计及室外环境设计和室外管网设计。 三.建筑概况 1.建筑性质:多层食堂。 2.本建筑设计使用年限分类为3类,使用年限为50年。 3.耐火等级为二级。 5.结构类型:框架结构。 6.抗震设防烈度:7度 7.本建筑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防水材料按《屋面工程技术规范》选 择。 四.竖向设计: 1.相对标高与绝对标高:

建筑初步设计深度要求

建筑初步设计 3.1一般要求 3.1.1初步设计文件: 1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总说明、各专业设计说明, 2有关专业的设计图纸。 3工程概算书。 注:初步设计文件应包括主要设备或材料表,主要设备或材料表可附在说明书中,或附在设计图纸中,或单独成册。 【条文说明】关于初步设计文件是否单列消防、环保等内容的专篇的问题,在修编时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为了确保设计文件中各专业内容的完整性,或避免设计文件中有关内容的重复,本规定不要求初步设计文件单列消防、环保等内容的专篇。 3.1.2初步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 1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 2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和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 3设计文件目录。 4设计说明书。 5设计图纸(可另单独成册)。 6概算书(可另单独成册)。 注:1对于规模较大、设计文件较多的项目,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可按专业成册; 2另外单独成册的设计图纸应有图纸总封面和图纸目录;图纸总封面的要求见4.1.2条。 3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和签署也可在本专业设计说明的首页上标明。 3.2设计总说明 3.2.1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设计中贯彻国家政策、法规; 2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批文、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书、方案文件等的文号或名称。 3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4公用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 5规划、用地、环保、卫生、绿化、消防、人防、抗震等要求和依据资料。 6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使用要求或生产工艺等资料; 3.2.2工程建设的规模和设计范围 1工程的设计规模及项目组成: 2分期建设(应说明近期、远期的工程)的情况。 3承担的设计范围与分工。 3.2.3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1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结构的情况。 2环境保护、防火安全、交通组织、用地分配、节能、安保、人防设置以及抗震设防等主要设计原则。 3根据使用功能要求,对总体布局和选用标准的综合叙述。 3.2.4总指标 1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等指标。 2其他相关技术经济指标。

1建筑初步设计总说明 内容资料

第一篇总说明 合肥工业学校、合肥经贸旅游学校三期工程 初步设计总说明 1.1 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1.1.1国家有关规范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BG50352-2005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6年版)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4《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5《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11 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5年版) 7《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8《合肥市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实施细则》 9《合肥市公共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实施细则》 10《合肥市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技术管理若干补充规定》(合建设[2011]30号) 11《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 36-2005 12《建筑结构可靠度统一标准》(GB50068-2001) 13《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1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2006版) 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 1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 1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1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0《合肥工业学校、合肥经贸旅游学校三期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5—2003 2009年版212006 — GB 500132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23 —2006 2014年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4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9年版)2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25GB50054-2011) 2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2011年版2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1)及局部修改条文) 2003年版28《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29 30 (DB34/1467-2011)《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31 (年版).动力》(2009 3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暖通空调.动力》节能专篇3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34《汽车库修车库 1.1.2 工程设计有关文件关于调整合肥工业职业教育项目的复函1

市政工程初步设计说明

初步设计说明 一、概述 (一)工程概况及设计范围 本项目位于XX市XX工业区内,按《XX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XX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地规划,本次设计道路位于XX工业区芝麻地块,与XX路相交。 随着XX开发区地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负责南城经济开发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地XX南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于2012年7月份委托我单位进行XX南城芝麻地企业专用道路工程设计,设计内容为本道路工程和排水工程地设计。2012年8月业主委托XX市测绘中心进行工程测量,于2012年11月完成工程地形图和横纵断面测量地任务交我单位进行工程初步设计。 XX南城芝麻地企业专用道路工程道路起点在XX路,桩号为K0+000,并向西布线,道路终点与原村庄道路相接,桩号为K0+232.992,路线全长232.992米。路线路福宽度9.0米。与本道路工程同步实施地还有排水管线。 (二)设计依据 1、业主XX南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设计任务委托书; 2、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3、《XX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XX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4、由XX市测绘中心提供地现状地形图及道路横纵断面资料; 5、XX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关于XX南城芝麻地企业专用道路工程项目建议书地批复 文件。X开经【2012】99号。 二、主要技术规范及设计标准 (一)技术规范 本工程设计采用现行国家规范和标准,主要有: 2.1.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1.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2.1.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1.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2.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2.1.6《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2.1.7《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2.1.8《公路砼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二)道路设计标准 道路等级:城市支路 设计时速:20 km/h 圆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70m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20m 设超高推荐半径:40m 设超高最小半径:20m 平曲线最小长度:40m 圆曲线最小长度:20m 凸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150m 凹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150m 竖曲线最小长度:20m 最小坡长:60m 停车视距:20m 设计标准轴载:双轮组单轴载100KN 设计年限:水泥混凝土路面20年 三、道路工程设计 (一)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本项目起于XX路(0+0.000),止于村庄道路(0+232.992),东西走向,路线全长232.992米,路线路福宽度为9.0米。 道路平面设计详见道路平面设计图。 道路全线设2处平曲线半径R为:40m、50m。 (二)道路纵断面设计

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上海惠南新城绿地景观工程,项目用地位于上海南汇惠南新城,总用地面积约4816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方、绿化种植、园路地坪以及相关配套工程等。 惠南新城创建于2000年9月,是上海市人民政府规划确定的11个新城之一,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位于惠南镇东北区域,东起远东大道,西至川南奉公路,南至沪南公路延伸段,北至盐仓惠南交界的界河,规划人口约30万。新城以“办教育、引科技、兴产业、建新城”为发展思路,以构建规模化、配套化、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园区为目标,为两港主要服务基地,发挥科教经济圈的核心作用奠定了基础。 一期规划用地面积8.29平方公里,按照新城建设和总体规划布局,一期工程建设已完成预定目标,基本形成由科教园区、住宅区、文化设施配套区组成的惠南新城雏形,构筑了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环境,初步形成惠南新城绿色与蓝色交织的城市风格。 第二节项目区位 本项目用地位于惠南新城东城区A14-9、A14-10、A14-11及A14-13地块,即西起靖海路,东至川南奉公路,北起南汇中心大酒店,南至凤凰城一期。 惠南新城绿地与建设中的五星级大酒店——中央大酒店形成惠南新城的城市主轴线,是居住片区和商务办公片区的空间视觉走廊,将体现新城地块开发建设、生态板块构建和百姓安居乐业三大和谐主题,彻底改善整个核心区块的生态,创造一流的城市环境,提升惠南新城的形象,营造良好的城市开敞空间和生活创业空间,是惠南镇提高市民生活品质的又一新场所。 第三节基地概况 项目建设用地现状基本平坦,东西两侧均有两个较大的积水塘,同时基地内有部分施工垃圾堆土,部分基地土方已被盗挖。 基地设计范围内现分布有南汇中心大酒店的施工工棚建筑以及部分废弃民房 第四节设计依据 1、关于惠南新城绿地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上海浦东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CJJ/T82-99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T75-9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T91-2002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 CJJ/T85-2002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CJJ45-91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T34-91 《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 CJ/T135-2001 《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球根花卉种球》

道路初步设计说明(完整范文)

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区位条件 江山市贺村镇距江山市区10公里,浙赣铁路、205国道、46省道穿境而过,是江山市重要的工业基地、浙西商贸重镇。全镇总面积82.3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5.2万人,外来人口2.1万人。2002年11月被衢州市确定为四个经济强镇之一, 2005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镇。贺村镇作为经济强镇,通过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建材水泥、竹木加工、机电、纺织服装、食品与饲料加工、文体用品等6个主导产业,经济实力在江山市行政区划调整过后的19个乡镇中排名首位。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实现8.7亿元,比上年增45.7%,其中工业增加值7.3亿元,比上年增5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比上年增55.2%,其中工业投入5.8亿元,比上年增55%;地方财政收入达3239.69万元,比上年增56%。农民人均收入约5000元。 江山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工程选址在贺村镇丰益村银碓山,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贺村镇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工程建在新205国道边,背靠浙赣铁路,交通条件良好;基地远离居民区,不影响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周围环境适合项目的建设。基地与贺村镇区紧邻,道路、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均已经敷设到区块,可以方便地与贺村镇基础设施网络衔接,也为基地三期的开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配套设施条件。 二、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项目所在地属丘陵平原地,从土壤资源来看,以黄色粘土为主,地层、地质条件好,坡度平缓,适宜项目建设。 2、气候气象 贺村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受地形影响,兼盆地气候的某些特色。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梅雨季节雨量集中。年均气温17.7度,年平均降雨量1658毫米,年无霜期255天,宜于农业生产。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主要灾害性天气有低温和寒流,梅雨及台风。 3、工程地质 沿线地址情况良好,基本属第三期黄土地区。 三、设计内容 本次项目内容为江山市贺村镇木材深加工基地三期一号路、二号路、三号路基础设施工程设计。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道路工程设计 2、给排水工程设计

05G104民用建筑工程结构初步设计说明

XX (二期)小区住宅结构初步设计说明 1 工程概况 本住宅小区位于xx 市第一机床厂院内,总用地面积为2.53公顷。本工程由拟建场地南侧的三栋格式住宅(1~3号楼)和北侧的多层住宅(6~10号楼)合围而成。两排楼中间为集中绿地,覆土3m 一下为地下车库(4号楼)地下车库西面为锅炉房(5号楼)。总面积约为12.4万㎡,各项工程的概况如下表: 说明:1 地下车库为人防地下车库,人防抗力等级为六级。 2 2、3号楼与1号楼完全相同;7、8、9、10号楼与6号楼完全相同。 2 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 子项名称 地下层数 地上层数 房屋高度 结构体系 楼盖结构 基础型式 1号楼 2 15 42.000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 筏型基础 4号楼 1 0 钢筋混凝土结构 住下独立加防水板 5号楼 0 1 5.000 框梁结构 独立基础 6号楼 0 5 14.000 砌体结构 转下条形基础 结构的安全等级 二级 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抗震设防类型 丙类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乙类 地下室防水等级 二级 3 2 1 4 5 6 7 8 9 10

3 自然条件 3.1 风雪荷载 3.2抗震设防的有关参数 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值 设计地震分组建筑场地类别 8度0.2g 第一组III类场地 3.3场地标准冻深:0.8m3.4场地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初步设计依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为xx市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2004年5月编制的《xx 市第一机床厂住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编号2004初勘021),其主要内容如下:3.4.1 位置及环境和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xx市第一机床厂院内,场地地形基本平坦,自然地面标高在44.670m-45.490m之间。地貌单元属永定河及温榆河流洪积扇中下部。3.4.2 地物及洞穴 因现有厂房未拆除,1号、2号及地下车库不分钻孔(7k15、zk19~zk21、zk24、zk25、zk36)未施工,待条件具备后须补勘。场地原有的建筑物未拆除,使部分钻孔位移,但不影响钻孔的精度和地基方案的选择分析。3.4.3 岩土物理学指标 成因年代土层标号岩性土层高度 压缩碳量Es(MPa) 地基承 载力特征 值(kpo)Po+100 Po+200 Po+300 人工堆积 层 ①夯填土0.4~1.50 第四纪沉 积层 ②粘土 2.50~3.40 5.95 6.87 7.88 160 第四纪沉 积层 ③粉质粘土 1.20~1.50 7.70 8.15 9.41 180 第四纪沉 积层 ④粘土 3.20~4.60 12.31 13.10 13.34 190 第四纪沉 积层 ⑥圆砾400 3.4.4 场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基础设计水位的确定 1) 水文地质特征 拟建场区在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分布有1层地下水,地下水类型及钻探期间实测水位详见下表: 序号地下水类型埋深(m)实测实践标高(m)含水层岩性 1 潜水2.40~3.90 02.02 4.20~42.46 主要储存于 ②层粘土中 基本风压地面粗糙 度 基本雪压 Wo=0.45kn /㎡C类 So=0.4kn/ ㎡

初步设计说明修改

初步设计说明修改

说明书 1.概述 西藏省道301线那曲供加至班戈德保段公路改建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途经那曲县、安多县、班戈县。起点位于那曲县城西北方向约40公里的供加桥(G109线K3525+650),与G109线呈“T” 型交叉,终点与班戈县至纳木错旅游公路相接,路线全长170.328Km (计入断链长度)。 主线全长170.328Km,按照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7.5m,路面宽6.5m,设计速度30km/h。 本项目共设支线5段,共长17.216Km, 按照四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4.5m,路面宽3.5m,设计速度20km/h。 线外工程(主线终点至班戈县段)长20.695 Km,路肩硬化采用4厘米沥青混凝土面层,20厘米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硬化宽度两侧各75厘米,边缘采用宽30厘米水泥混凝土路边石,其它部分均维持原状。 1.1任务依据 (1)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关于西藏省道301线那曲供加至班戈德保段公路改建工程测设的委托书》; (2)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关于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预审意见》(藏交计财委字[ ]5号) (3)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关于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函》(藏交计财委字[ ]11号) (4)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关于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预审(补充)意见》(藏交发字[ ]463号) (5)交通运输部《关于西藏省道301线那曲供加至班戈德保段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交规划发[ ]130号) (6)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关于《西藏省道301线 那曲供加至班戈德保段公路改建工程两阶段初步设计文件技术咨询报告》(7 1.2设计标准 根据《工程可性行研究报告》及工可批复意见,本项目采用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 30km/h。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Ⅱ级,桥梁宽度为净7+2×0.5,涵洞与路基同宽。 拟建项目主要技术指标 2

项目初步设计及其具体内容

项目初步设计及其具体容(例) 一.项目初步设计封面: 封面要求如下: 项目名称: 主管部门: 建设单位(章): 项目负责人: 项目监管责任人:(一般为厅相关业务单位负责人) 项目法人代表及联系: 建设地点: 建设期限: 编写单位(章)、人员及联系: 编写时间: 二.格式及要求: 第一章总论 包括项目建设背景、目标和任务,设计依据,设计围等。 第二章总平面布置 包括项目总图布置和总图主要技术指标等。 第三章设计容 (即:主要建设容) 第四章工艺设计

1、工艺技术方案 (1)拟建项目工艺技术选择的原则或路线。 (2)拟建项目工艺技术方案。 (3)编制工艺流程框图、各工艺环节的技术参数或说明。 (4)阐述所选工艺技术的先进性、成熟性、可靠性及经济实用性。 2、设备方案: 根据项目类别、工艺技术要求、建设标准,选择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阐述拟选工艺设备和附属配套设备的依据和理由,并编制仪器设备清单,将已有和新增分别列表;仪器设备清单容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及主要技术参数说明等。 第五章建筑、结构设计 (含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设计围、设计容等)。 第六章给排水、采暖及通风设计。 第七章电气设计 含供电、电力、照明、防雷接地设计等。 第八章农业生产措施及基础设施设计 含田间工程、育秧大棚、网室、附属工程设计及田间耕作机械选型说明。 第九章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设计。 1、对于有污染的项目,要提出具体处理技术方案及措施,污染物处理后能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 2、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和加工项目要对有可能发生威胁人身、生

产设施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描述。 第十章工程概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1、投资估算 (1)投资估算容。包括估算说明和总投资估算表、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仪器设备投资估算表的编制。 (2)投资估算编制说明。要分别对总投资估算、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和仪器设备投资估算表中的工程量核定、建筑工程的结构类型(仪器设备指规格)、单价(或单位工程造价)及各种税费费率的取值依据和理由做逐一说明。 (3)编制投资估算表。 1)总投资估算表:按工程建设费、工程建设其他费、预备费三项合计为项目建设总投资(或称固定资产总投资)。 2)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按项目具体建设容凡单独设计、单独施工、独立发挥作用的单体工程(如独立建设的科研实验楼、库房、晒场、温室、渠系、打井等),均应编制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土建工程、田间工程、配套工程等估算容包括工程名称、单位、工程数量、单价、合价。 3)仪器设备投资估算表。根据仪器设备清单编制仪器设备投资估算表,按实验室仪器设备、农机具、其他设备(主要指通用设备、家具及其他设备)分列。仪器设备估算容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单价、合价。 (4)投资估算依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