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列子简介

列子简介

列子简介
列子简介

列子简介

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后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是东晋人张湛所辑录增补的,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

人物生平:

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均已失传。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列子思想:

庄子在其书第一篇《逍遥游》中,就提到过列子可以“御风而行,泠然善也”,似乎练就了一身卓绝的轻功。因为庄子书中常常虚构一些子虚乌有的人物,如“无名人”、“天根”,故有人怀疑列子也是“假人”。不过《战国策》、《尸子》、《吕氏春秋》等诸多文献中也都提及列子,而这些书可都是正儿八经的书,不像《庄子》那样喜欢乱编故事。所以列子应该实有其人。列子的学说,刘向认为:“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号曰道家。道家者,秉要执本,清虚无为,及其治身接物,务崇不竞,合于六经。”《尔雅.释诂》邢昺《疏》引《尸子.广泽篇》及《吕氏春秋不二》说:“子列子贵虚”。《战国策.韩策》有:“史疾为使楚,楚王问曰:‘客何与所循?’曰:‘治列子圄寇之言。’曰:‘何贵?’曰:‘贵正’。”张湛《列子.序》认为:“其书大略明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神惠以凝寂常全,想念以著物为表,生觉与化梦等情。巨细不限一域,穷达无假智力,治身贵于肆仕,顺性则所至皆适,水火可蹈。忘怀则无幽不照,此其旨也。”

列子认为“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他因为穷而常常面有饥色,却拒绝郑国暴虐的执政者子阳馈赠的粮食。其弟子严讳问之曰:“所有闻道者为富乎?”列子曰:“桀纣唯轻道而重利是以亡!”列子还主张应摆脱人世间贵贱、名利的羁绊,顺应大道,淡泊名利,清静修道。

《列子》里面的先秦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中不乏有教益的作品。如《列子学射》(《列子·说符》)、《纪昌学射》(《列子·汤问》)和《薛谭学讴》(《列子·汤问》)三个故事分别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真正的本领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的;知识技能是没有尽头的,不能只学到一点就满足了。又如《承蜩犹掇》(《列子·黄帝》)告诉我们,曲背老人捕蝉的如神技艺源于他的勤学苦练;还有情节更离奇的《妻不识夫》(《列子·汤问》)说明一个人是可以移心易性的。

史籍记载:

列子之学,本于黄帝、老子为宗。相传他曾向关尹子问道,拜壶丘子为师,后来又先后师事老商氏和支伯高子,得到他们的真传,而友伯昏无人。修道九年之后,他就能御风而行。《述异记》中说,列子常在立春日乘风而游八荒,立秋日就反归“风

穴”,风至则草木皆生,去则草木皆落。《吕氏春秋》说:“子列子贵虚”。他认为“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列子穷而面有饥色,但拒绝郑国暴虐的执政者子阳馈赠的粮食。其弟子严恢问之曰:“所有闻道者为富乎? ”列子曰:“桀纣唯轻道而重利是亡!”他认为应摆脱人世间贵贱、名利的羁绊,顺应大道,淡泊名利,清静修道。

作品一览:

列子著作为《列子》(包括他的弟子参加编写),有旧本二十篇,西汉刘向、刘歆父子去其重复,存者八篇,《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有“刘向说......列子八篇。名圄寇,先庄子,庄子称之” 句,应该是刘向、刘歆父子,或同时代其他人整理的八篇。但不知何时已佚失。

今本《列子》版本不下几十种,书前大多存有刘向所撰的《序》或张湛(东晋时人)所作的《序》,各版本内容相差不远,有大量寓言、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书中旨意大致归同于老、庄。今人杨伯竣先生的《列子集释》,征引了历代主要注疏,又附录了《张湛事迹辑略》及刘向、张湛卢重玄、陈景元等的序文,和柳宗元、朱熹、高似孙、叶大庆、陈三立、梁启超、马叙伦、武义内雄、杨伯峻等的考校辨伪文字。

冥纸灰认为列子成书大体经历三个阶段:1、列子稍后,门人据其活动与言论编撰而成,不止八篇。2、汉人在此基础上补充整理,而成《汉书.艺文志》上著录的八篇之数。3、张湛据其先人藏书,及在战乱后收集到残卷,“参校有无,始得完备”。并依照《汉书.艺文志》所记八篇,编撰成今本《列子》。由于在编撰过程中,为疏通文字,连缀篇章,必然加进张湛本人的一些思想与他编的一些内容,所以,今本《列子》杂进一些魏晋人的思想内容、语言文字是可以理解的。历三时而成书的《列子》,杂就难免了,说见张清华先生《道经精华.列子.前言》。

我所了解得孔子与孟子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案例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活动目标] 1.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孟子,走进这两位先贤的思想世界,亲身体验和了解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综合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筛选、整合资料的能力,综合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 1、确定活动主题: (1)阅读教材,明确学习内容与要求。 (2)师生结合实际增删整合学习内容和要求。 2、时间安排:15天。其中收集资料10天,整理资料3天,准备恰当的汇报形式1天,成果展示1天。(主要利用课余时间,成果展示为课内两课时。) 3、教师提供一些相关资料或查阅途径,为学生采集信息提供方便。 4、师生协商,制定活动与评价方案。 二、活动实施: 1、制定活动计划。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拟定小组活动计划,明确各自职责,并确定资料搜集的方式,安排好活动时间。教师对各组的活动计划予以及时指导,如有明显不当之处,即与学生一起商讨更正。 2、搜集资料,采集信息。各组按照活动内容,多方面获取第一手资料。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一是因为教师提供的书籍和网上下载的内容文字浩繁,学生又只能利用课余时间阅读,阅读量难以达到要求;二是由于学生文言文

的阅读能力不强,很多原文即使有白话解说,也很难读懂。为此,教师首先应尽可能多的熟悉资料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查阅和作笔记。有条件的,还可把学生带到孔庙、孔府、孔林等实地进行参观访问,作访问笔录、写观察日记等。 3、处理资料,整合信息。学生将积累的资料分组集中,进行筛选。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研究资料的价值,考察其对学生的适宜度。 4、准备汇报材料,确立汇报形式。各学习小组根据本组所取得的成果,自主设计成果交流的形式。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推选五位主持人(总主持人一名,其余四人可由组长担任。)然后由各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决定成果汇报形式(如情景表演、演讲、解说、朗诵、展出等,不拘一格)。 5、成果展示交流。主持人准备好台词,编排好展示程序,各组进行成果交流。教师予以点评、小结。 三、成果展示实录: 1、教师导入: 同学们,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被尊为“圣人”和“亚圣”。他们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远及日本、朝鲜、欧洲等地,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便是让大家走近这两位先哲,让他们美丽的光环也闪耀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中!同学们经过两个星期的努力,搜集了大量资料,收获了不少成果。今天,我们将把这个成果展示出来,愿大家在这次交流展示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点评:教师导入看似多余,实属必要。因为这则导语简要概括了孔孟二人的思想及其影响,重申了学习目的、过程,交代了成果展示的意义,让学生学有方向、学有动力,让读者明确学习过程和展示目的。) 2、学生主持人1: 同学们,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曾经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过无数的奇迹,孔子和孟子便是这些奇迹中两颗耀眼的明星,他们超人的智慧、深邃的思想、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两个星期来,我们通过阅读、上网查找和请教老师,搜集了有关孔子、孟子的大量资料,并精心编排,今天在这里展示我们的成果,请老师多多指导。和我一起主持这个活动的是四位小组长。首先,大家欢迎“孔、孟小档案甲组”的同学为我们展示。 (点评:学生主持人再次强化孔孟二人的思想及其影响、交代学习途径、过程与成果,并简介其他主持人,引出下面的展示内容。) 3、第一组展示: 主持人2:我们小组搜集的是有关孔子、孟子的生平经历,以及孔子的弟子和门人的资料。下面由三名同学展示我们的成果:

RTSP(实时流媒体协议)

rtsp简介(ZT) 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或者RTSP(实时流媒体协议),是由Real network 和Netscape共同提出的如何有效地在IP网络上传输流媒体数据的应用层协议。RTSP提供一种可扩展的框架,使能够提供能控制的,按需传输实时数据,比如音频和视频文件。源数据可以包括现场数据的反馈和存贮的文件。rtsp对流媒体提供了诸如暂停,快进等控制,而它本身并不传输数据,rtsp作用相当于流媒体服务器的远程控制。传输数据可以通过传输层的tcp,udp协议,rtsp也提供了基于rtp传输机制的一些有效的方法。RTSP消息格式: RTSP的消息有两大类,一是请求消息(request),一是回应消息(response),两种 消息的格式不同. 请求消息: 方法URI RTSP版本CR LF 消息头CR LF CR LF 消息体CR LF 其中方法包括OPTION回应中所有的命令,URI是接受方的地址,例如 :rtsp://192.168.20.136 RTSP版本一般都是RTSP/1.0.每行后面的CR LF表示回车换行,需要接受端有相应的解析,最后一个消息头需要有两个CR LF 回应消息: RTSP版本状态码解释CR LF 消息头CR LF CR LF 消息体CR LF 其中RTSP版本一般都是RTSP/1.0,状态码是一个数值,200表示成功,解释是与状态码对应的文本解释. 简单的rtsp交互过程: C表示rtsp客户端,S表示rtsp服务端 1.C->S:OPTION request //询问S有哪些方法可用 1.S->C:OPTION response //S回应信息中包括提供的所有可用方法 2.C->S:DESCRIBE request //要求得到S提供的媒体初始化描述信息 2.S->C:DESCRIBE response //S回应媒体初始化描述信息,主要是sdp 3.C->S:SETUP request //设置会话的属性,以及传输模式,提醒S建立会 话 3.S->C:SETUP response //S建立会话,返回会话标识符,以及会话相关信息 4.C->S:PLAY request //C请求播放 4.S->C:PLAY response //S回应该请求的信息 S->C:发送流媒体数据 5.C->S:TEARDOWN request //C请求关闭会话 5.S->C:TEARDOWN response //S回应该请求

sdp协议详解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sdp协议详解 篇一:sdp协议原理及应用 内部公开▲ sdp协议原理及应用 编者:尚森 审核:王高原 中兴通讯固网交换用服部 内部公开▲ 修改记录 内部公开▲ 目录 第1章sdp的协议原理................................................. ................................................... (1) 1.1sdp的概述................................................. ...................................................

(1) 1.2sdp协议字段................................................. ................................................... .. (1) 1.3说明................................................. ................................................... .. (3) 第2章sdp的应用................................................. ................................................... .. (4) 2.1sdp在sip电话中的应用2.2sdp各type的详细解释 2.3sdp在h.248的应用第3章sdp的实例应用. 3.1sdp的举例描述3.2h.248中sdp消息举例描述. 内部公开▲ 第1章sdp的协议原理 1.1sdp的概述 sdp(sdp:sessiondescriptionprotocol会话描述协议)是由ietF(interne工程任务组)作为RFc4566颁布,描述流媒体初始化参数的格式。其目的就是在媒体会话中,传递

《列子·杨朱第七》原文及译文(之四)

《列子·杨朱第七》原文及译文(之四) 原文: 卫端木叔者,子贡之世也。藉其先货,家累万金。不治世故,放意所好。其生民之所欲为,人意之所欲玩者,无不为也,无不玩也。墙屋台树,园囿池沼,饮食车服,声乐嫔御,拟齐楚之君焉。至其情所欲好,耳所欲听,目所欲视,口所欲尝,虽殊方偏国,非齐土之所产育者,无不必致之,犹藩墙之物也。及其游也,虽山川阻险,涂逞修远,无不必之,犹人之行咫步也。宾客在庭者日百往,庖厨之下不绝烟火,堂庑之上不绝声乐。奉养之余,先散之宗族;宗族之余,次散之邑里;邑里之余,乃散之一国。行年六十,气干将衰,弃其家事,都散其库藏、珍宝、车服、妾媵,一年之中尽焉,不为子孙留财。及其病也,无药石之储;及其死也,无瘗埋之资。一国之人受其施者,相与赋而藏之,反其子孙之财焉。禽骨厘闻之,曰:“端木叔,狂人也,辱其祖矣。”段干生闻之,曰:“端木叔,达人也,德过其祖矣。其所行也,其所为也,众意所惊,而诚理所取。卫之君子多以礼教自持,固未足以得此人之心也。” 孟孙阳问杨朱曰:“有人于此,贵生爱身,以蕲不死,可乎”曰:“理无不死。”“以蕲久生,可乎”曰:“理无久生,生非贵之所能存,身非爱之所能厚。且久生奚为五情好恶,古犹今也;四体安危,古犹今也;世事苦乐,古犹今也;变易治乱,古犹今也。既闻之矣,既见之矣,既更之矣,百年犹厌其多,况久生之苦也乎”孟孙阳曰:“若然,速亡愈于久生,则践锋刃,入汤火,得所志矣。”杨子曰:“不然。既生,则废而任之,究其所欲,以俟于死。将死,则废而任之,究其所之,以放于尽。无不废,无不任,何遽迟速于其间乎” 杨朱曰:“伯成子高不以一毫利物,舍国而隐耕。 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体偏枯。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 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禽子出语孟

RTC PRTP RTSP协议简介

一、 RTP :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实时传输协议)是一个网络传输协议 RTP报文格式 RTP报文由两部分组成:报头和有效载荷。RTP报头格式如图所示,其中: 1.V:RTP协议的版本号,占2位,当前协议版本号为2。 2.P:填充标志,占1位,如果P=1,则在该报文的尾部填充一个或多个额外的八位组,它们不是有效载荷的一部分。 3.X:扩展标志,占1位,如果X=1,则在RTP报头后跟有一个扩展报头。 https://www.doczj.com/doc/7a9413775.html,:CSRC计数器,占4位,指示CSRC 标识符的个数。 5.M: 标记,占1位,不同的有效载荷有不同的含义,对于视频,标记一帧的结束;对于音频,标记会话的开始。 6.同步信源(SSRC)标识符:占32位,用于标识同步信源。该标识符是随机选择的,参加同一视频会议的两个同步信源不能有相同的SSRC。 7.特约信源(CSRC)标识符:每个CSRC标识符占32位,可以有0~15个。每个CSRC标识了包含在该RTP报文有效载荷中的所有特约信源。 8.PT: 有效载荷类型,占7位,用于说明RTP报文中有效载荷的类型,如GSM音频、JPEM 图像等。 9.序列号:占16位,用于标识发送者所发送的RTP报文的序列号,每发送一个报文,序列号增1。接收者通过序列号来检测报文丢失情况,重新排序报文,恢复数据。 10.时戳(Timestamp):占32位,时戳反映了该RTP报文的第一个八位组的采样时刻。接收者使用时戳来计算延迟和延迟抖动,并进行同步控制。 图 RTP报头格式 二、RTCP:RTP 控制协议(RTCP:RTP Control Protocol)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列子〉二则》全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列子〉二则》全解 【第一部分:背景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杞人忧天:杞国的一个人担心天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崩坠:崩塌坠落。 身无所寄:自己没有什么地方可以依托。 废寝食: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晓:开导。 积气:聚积在一起的气体。 屈伸:(四肢)弯曲伸展。 行止:课文 里是行动、活动的意思。 奈何:为什么。 只使:即使。 有所中伤:有被击中受伤的机会。中,打中,击中。 奈地坏何:地塌了怎么办。奈……何,对……怎么办,把……怎么办。 舍然大喜:放下心来显得非常高兴。 衣素衣而出: 穿着白衣服出去。 第一个“衣”是动词, 穿衣服。 第二个“衣” 是名词,衣服。 犹是:也像这样。 向者:从前,前些时候;刚才。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列子,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郑国人。思想上崇尚虚无飘渺,生前被称 作“有道之士”。古书中有他卸风而行的记载,这是他潇洒的一面。然而现实中 的列子则时常处于困顿之中。《庄子》中留下了这样的记载:子列子穷,容貌有 饥色。但他穷得非常有骨气。当郑国大官员派人给他送来粮食时,他坚决地辞而 不受。 列子的来历:列子也称列御寇,或称列圄寇,是战国时早期道家代表人物之 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述列子是郑国人,他居住在郑国四十年,无人知其
1/8

是何人。《汉书》作者认为他生活的年代早于庄子,因此《庄子》书中记载了很 多关于他的传说。 修道:列子之学,本於黄帝、老子为宗。相传他曾向关尹子问道,拜壶丘子 为师,后来又先后师事老商氏和支伯高子,得到他们的真传,而友伯昏无人。修 道九年之后, 他就能御风而行。 《述异记》 中说, 列子常在立春日乘风而游八荒, 立秋日就反归“风穴”, 风至则草木皆生, 去则草木皆落。 《吕氏春秋》 说: “子 列子贵虚”。 他认为“至人之用心若镜, 不将不迎, 应而不藏, 故能胜物而不伤”。 列子穷而面有饥色, 但拒绝郑国暴虐的执政者子阳馈赠的粮食。 其弟子严恢问之 曰:“所有闻道者为富乎?”列子曰:“桀纣唯轻道而重利是亡!”他认为应摆 脱人世间贵贱、名利的羁绊,顺应大道,淡泊名利,清静修道。 著作与成仙:列子著书有旧本二十篇,多寓言 。刘向去其重复,存者八篇,号曰道家。道家者,秉要执本,清虚无为,及 其治身,务崇不兢,合於六经元号列子书曰冲虚至德真经。唐玄宗天宝年间诏封 为“冲虚真人”,宋宣和加封列子号为冲虚观妙真君。 2、关于《列子》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列御寇所著的论集,原书早已失传。现在的《列 子》八篇是后人根据有关资料编著的,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晋代 人的作品。 《列子》一书虽然主要是缀拾古代典籍而成,然而经过作者的精心剪 裁,却形成了独立的思想体系,在我国哲学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书中继承前代 哲学中的辩证思想, 在某些方面, 其辩证思维的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列 子》中反映的片断的心理思想也值得重视和发挥。 《列子》在古代文学 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列子》 内容很繁杂, 除了谈神仙佛老, 谈自然现象的, 更多的是大量民间故事 、 寓言和神话传说等。 如“愚公移山”、 “歧路亡羊”、 “杞人忧天”、 “纪 昌学射”、“鲍氏之子”等,形象鲜明,寓义深刻,具有较高的文学意义和思想 价值,至今脍炙人口。有些故事虽然取材于其他著作,但经过改写润色,比原作 的文学性大大提高了。如“狙公赋茅”的故事,在《庄子·齐物论》中,只有这 样寥寥数语:“狙公赋茅,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 暮三’众狙皆悦。”《列子·黄帝篇》则把它扩展为一篇结构完整的寓言,写得 有声有色。故事说:“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 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匠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 曰:‘与若茅,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茅,朝四 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今人严北溟、严捷有《列子译注》。该书注释简明精当,尤其是对《列子》
2/8

RTSP协议学习笔记

RTSP协议学习笔记

目录 RTSP协议学习笔记 (1) 第一部分:RTSP协议 (3) 一、RTSP协议概述 (3) 二、RTSP协议与HTTP协议区别 (3) 三、RTSP重要术语 (4) 1.集合控制(Aggregate control): (4) 2.实体(Entity): (4) 3.容器文件(Container file): (4) 4.RTSP会话(RTSP session): (4) 四、RTSP请求消息 (4) 1.消息格式: (4) 五、RTSP回应消息 (5) 1.消息格式: (5) 六、RTSP重要方法 (5) 1.OPTIONS: (6) 2.DESCRIBE: (6) 3.SETUP: (7) 4.PLAY: (8) 5.PAUSE: (9) 6.TEARDOWN: (10) 七、RTSP重要头字段参数 (10) 1.Accept: (10) 2.Bandwidth: (10) 3.CSeq: (11) 4.Rang: (11) 5.Session: (11) 6.Transport: (11) 八、简单的RTSP消息交互过程 (11) 1.第一步:查询服务器端可用方法 (11) 2.第二步:得到媒体描述信息 (11) 3.第三步:建立RTSP会话 (12) 4.第四步:请求开始传送数据 (12) 5.第五步:数据传送播放中 (12) 6.第六步:关闭会话,退出 (12) 第二部分:SDP协议 (12) 一、SDP协议概述 (12) 二、SDP格式 (13) 三、SDP示例 (14) 第三部分:MMS协议 (14) 一、MMS协议概述 (14)

愚公移山《列子·汤问》原文

愚公移山《列子·汤问》原文 愚公移《列子汤问》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ku )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 n),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 )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部、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刚七八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还担心挖不平呢?智叟无言而对。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 案 导读:某班举行“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该班学生,请参加这个活动,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请为这个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以激发同学们的活动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孟名言知多少请将孔子和孟子的名言各举一例,并稍加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心中的孔子、孟子。有人说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孔子、孟子的思想早已老去,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辅以例子简单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开展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请谈谈你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示例:孔子、孟子虽然离我们的时代十分久远,但他们思想中的精髓已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和

孟子吧。 (3)孔子、孟子的思想在今天仍有着积极的意义。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孔子用他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名言告诉我们要仁爱,孟子用他那“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的名言告诉我们:除了物质享受,人还应该有更高尚的更执著的追求,孔孟思想中的精髓永远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4)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我对孔子、孟子的了解更加深入,对他们的思想理解得更加透彻,我立志要把孔孟思想发扬光大。 (以上题意思接近即可)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一、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8分) 在过去的很长的历史时期里,孔子都具有无比崇高的地位。孟子则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历史上一向以“孔孟”著称。孔子和孟子离我们的时代已十分久远,不过他们那杰出的智慧和伟大的人格,仍然会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九年级某班正在展开以“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拟写对联】同学们以对联形式为本次活动拟写了一个主题,请补写下联。(2分)走近千古圣贤,敬仰百世智慧学习儒家文化 (2)【充实内容】补充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2分) A.介绍孔子和孟子的生平。 B. C.说说孔子孟子的名言、评评孔子孟子的故事、读读孔子孟子的思想 D.议议孔子孟子的魅力。 (3)【讲述故事】分别写出一个与孔子、孟子相关的故事。(2分)(2分) (3)(2分)孔子“周游列国”“杏坛讲学”“韦编三绝”等。孟子:“孟母三迁”“断织督学”等( (4)【品读名言】写出你对孔子或孟子某一名言的思考。要求注出人名。(2分) 如:孔子: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为人要光明磊落;三人行,必有我师——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更不要强加于别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推动力。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要对书本知识辩证分析接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做人要有忧患意识。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凡事要有规则约束。等等 二.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孟子。(8分) 为了让我们走进孔子和孟子这两位先哲,为了让他们的思想光环也闪耀在我们这代人心中,老师组织我们上了一节“我所了解的孔子孟子”综合性学习课。 ①上课伊始,老师让我们展示交流各自为本次活动拟写的对联似的探究主题。 你拟写的探究主题是:走进孔子孟子,了解儒家思想;了解儒家思想,传承传统文化;学习儒家思想,缅怀孔孟先哲。 ②本次综合性学习有一个向同学们实行“孔子孟子知多少”的调查。请你根据已有的信息,填写下面调查方案的空白部分。 A、A、确定调查对象,小组具体分工; B、实施调查了解,做好具体记载; C、归类调查结果,梳理主要信息; D、D、拟写作提纲,写调查报告。。 ③请简述你所了解的孔子或者孟子的相关知识。(生平、思想、事迹等,很多于三个内容)③(2分,填对三项内容给2分,填两项给1分,填一项0.5分)孔子与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两千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被尊称为“圣人”和“亚圣”。他们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和集大成者,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过长远影响。孔子弟子三

列子原文及翻译

列子一则原文及翻译 最近有很多同学在找《列子》一则原文及翻译,那么今天的内容就是《列子》一则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列子一则原文及翻译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①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②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③,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④声哉?”——选自《列子·汤问》 翻译: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注释:①得:体会。②卒:通“猝”,突然。③操:琴曲。④逃:隐藏。 ⑤志:志趣,心意。⑥伯牙善鼓琴,善:擅长。⑦善哉,善:赞美之词,即为“好啊”。⑧峨峨:高耸的样子。⑨洋洋:宽广的样子。⑩鼓:弹奏。 相关阅读: 列子(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之间,享年不明),本名列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学者,周朝郑国圃田(今中国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 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列子,姓列,名御寇,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在古籍中又写作列圄寇、列圉寇或子列子,东周威烈王时期人,与郑穆公同时。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道家代表人物。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列子

愚公移山《列子_汤问》原文

愚公移山《列子?汤问》原文 愚公移《列子汤问》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ku)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 b en)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 mg )妻有遗男,始龀(ch n ),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 )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部、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刚七八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还担心挖不平呢?智叟无言而对。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

RTSP协议介绍

RTSP协议介绍 RTSP协议以客户服务器方式工作,它是一个多媒体播放控制协议,用来使用户在播放从因特网下载的实时数据时能够进行控制,如:暂停/继续、后退、前进等。因此 RTSP 又称为“因特网录像机遥控协议”。 1.1. RTSP协议简介 要实现 RTSP 的控制功能,不仅要有协议,而且要有专门的媒体播放器(media player)和媒体服务器(media server)。媒体服务器与媒体播放器的关系是服务器与客户的关系。 媒体服务器与普通的万维网服务器的最大区别就是媒体服务器支持流式音频和视频的传送,因而在客户端的媒体播放器可以边下载边播放(需要先缓存一小段时间的节目)。但从普通万维网服务器下载多媒体节目时,是先将整个文件下载完毕,然后再进行播放。 图1 RTSP与RTP和RTCP的关系 RTSP 仅仅是使媒体播放器能控制多媒体流的传送。因此,RTSP 又称为带外协议,而多媒体流是使用 RTP 在带内传送的。 1.2. RTSP的报文结构 RTSP有两类报文: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请求报文是指从客户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报文,响应报文是指从服务器到客户的回答。 由于 RTSP 是面向正文的(text-oriented),因此在报文中的每一个字段都是一些 ASC II 码串,因而每个字段的长度都是不确定的。 RTSP报文由三部分组成,即开始行、首部行和实体主体。在请求报文中,开始行就是请求行,RTSP请求报文的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RTSP请求报文的结构 RTSP请求报文的方法包括:OPTIONS、DESCRIBE、SETUP、TEARDOWN、PLAY、PAUSE、G ET_PARAMETER和SET_PARAMETER。RTSP请求报文的常用方法及作用如表1所示。 表1 RTSP请求报文的常用方法及作用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四试题及答案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是我们曾经经历的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也许这次活动,已成为难以磨灭的生命印记,成为我们享受生活快乐的一种体验,请依据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本次活动语文老师让你设计活动方案,请你补充完整下边的设计。活动目的:_____________ 。活动准备:_____________ 。活动展示过程:开班会汇报交流活动成果。活动总结:请语文老师对活动进行总结。 2、[孔孟小档案]在活动准备阶段,老师给你们小组分配了两个课题,请完成:(1)简介孔孟:A.孔子:___________ B、孟子:___________ (2)了解孔子弟子和门人:我们通常说孔子有弟子___ ,其中最突出的有___ 人,如___ 、___ 、___ 。答案示例:三千、七十余、子贡、曾参、颜回 3、[孔孟名言知多少]请将孔子和孟子的名言各举一例,并稍加点评。 ______________ 4、作为活动的策划人,你打算以何种形式汇报交流各小组的活动成果,写出你的打算(不少于两种)。 ______________ 5、为了开好本次班会,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开场白,你打算该如何设计? ______________ 6、在互动交流过程,同学们开展了孔孟知识抢答,试试看你能否抢答出下列问题。”,其思想的保守方面是“__ ”,其思想的精华是“__ 论,孟子思想的核心是“__ ”学说,即“民贵君轻”。②说出《论语》中的成语四个:____ 、____ 、____ 、____ 。③《孟子》中成语也很多,请说出两个:____ 、____ 。④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请分别举一个与孔子和孟子有关的传说故事。_________ 【答案】1、活动目的示例:让同学们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孟子,亲身体验和了解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综合提升同学们的人文素养。活动准备:确定活动主题并进行活动分组,推选出小组长,安排各小组活动内容。…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答案(本题在答案的第三页)… 5、示例:同学们,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曾经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过无数的奇迹,孔子和孟子便是这些奇迹中两颗耀眼的明星,他们超人的智慧、深邃的思想、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一个星期来,我们通过阅读、上网查找和请教老师,搜集了有关孔子、孟子的大量资料,并精心编排,今天在这里展示我们的成果,请老师多多指导。 6、仁、礼、知、性善、仁政②示例:温故知新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杀身成仁③示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舍生取义④示例:孔子:周游列国孔子韦编三绝 孟子:孟母三迁三断机杼

RTSP协议详解中文版

E-mail:bryanj@https://www.doczj.com/doc/7a9413775.html, 译者:Bryan.Wong(王晶,宁夏固原) 译文版本:alpha 0.80 译文发布时间:2007-7-25 版权:本中文翻译文档之版权归王晶所有。可于非商业用途前提下自由转载,但必须保留此翻译及版权信息。 https://www.doczj.com/doc/7a9413775.html,/filedownload?user=bryanj&id=611206 网络工作组 H. Schulzrinne 请求注释: 2326 哥伦比亚大学. 类别: 标准跟踪 A. Rao Netscape R. Lanphier RealNetworks 1998年4月 实时流协议(RTSP) 本备忘录状态 本文为Internet社区描述了一种Internet标准跟踪协议,还需要讨论和建议以便进行改善。请查看最新版本的"Internet正式协议标准"(STD 1)了解本协议的标准化进程和状态。本备忘录的传播不受限制。

版权声明: 版权为The Internet Society 所有。所有权利保留。 摘要: 实时流协议(RTSP)是应用层协议,控制实时数据的传送。RTSP提供了一个可扩展框架,使受控、按需传输实时数据(如音频与视频)成为可能。数据源包括现场数据与存储在剪辑中的数据。本协议旨在于控制多个数据发送会话,提供了一种选择传送途径(如UDP、组播UDP与TCP)的方法,并提供了一种选择基于RTP (RFC1889)的传送机制的方法。 目录: 1 介绍 1.1 目的 1.2 要求 1.3 术语 1.4 协议特性 1.5 RTSP扩展 1.6 整体运作

1.7 RTSP状态 1.8 与其他协议的关系 2 符号协定 3 协议参数 3.1 RTSP版本 3.2 RTSP URL 3.3 会议标识 3.4 会话标识 3.5 SMPTE 相对时间戳 3.6正常播放时间 3.7 绝对时间 3.8 选项标签 3.8.1 用IANA注册新的选项标签*4 RTSP消息 4.1 消息类型 4.2 消息头 4.3 消息主体 4.4 消息长度 *5 普通头部段 *6 请求 6.1 请求行 6.2 请求消息头段 *7 响应 7.1 状态行

伯牙与钟子期-列子原文

伯牙与钟子期|列子原文 《伯牙与钟子期》原文及 列子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注释 鼓:弹. 志:心意.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峨峨:高. 兮:语气词,相当于\ 啊\ . 洋洋:广大 善:语气助词,相当于好

念:心里所想的 得之:知道 阴:北面。又,《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东流;其阴,济水东流。 卒:同猝,猝然,突然 操:曲调 造:奏 辄:就 逃:逃避 穷其趣:彻底理解他的志趣 夫:语气助词,无义。 吾于何逃声:大意是我演奏的内容怎么也逃不过他听觉。 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师,他的琴术很高明,钟子期则善于欣赏音乐。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高山。钟子期高兴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 有一次,他们两人一起去泰山的北面游玩,游兴正浓的时候,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于是他们来到一块大岩石下面避雨,伯牙心里突然感到很悲伤,于是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琴弹起来。开始弹连绵细雨的声音,后来又弹大山崩裂的声音。每次弹的时候,钟子期都能听出琴

声中所表达的含义。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想象出我弹琴时所想的意境,我的琴声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你的听力!

RTSPRTP 媒体传输和控制协议

RTSPRTP 媒体传输和控制协议 1 前言 本文档主要描述了NewStream Vision 系统中前端视频服务器(DVR, 网络摄像机), 中心转发服务器以及客户端之间的多媒体通信以及控制协议. 本协议主要基于标准的IETE 的RTSP/RTP 以及相关协议, 并针对具体应用定义了部分扩展. 本协议只是当前实现的总结和整理, 具体的协议细节以实际实现为准 2 定义 RTSP实现流协议SDP会话描述协议RTP实时传输协议 H.264H.264 视频编码标准 3 RTSP 命令 3.1 Request 语法 语法: RTSP 的语法和HTTP 的语法基本相同, 具体如下。COMMAND rtsp_URL RTSP/1.0<CRLF> Headerfield1: val1<CRLF> Headerfield2: val2<CRLF> ... <CRLF>

[Body] RTSP 消息行之间用回车换行(CRLF) 分隔. 一个空行表示消息头部分的结束。 3.1.1 RTSP 方法 COMMAND 表示RTSP 命令名称, 是DESCRIBE, SETUP, OPTIONS, PLAY, PAUSE, TEARDOWN 或 SET_PARAMETER 等的任意一个. 3.1.2 RTSP URL 完整语法如下: rtsp_URL = ( "rtsp:" | "rtspu:" ) "//" host [ ":" port ] [ abs_path ] host = (A legal Internet host domain name of IP address (in dotted decimal form), as defined by Section 2.1 of RFC 1123 \cite{rfc1123}) port = *DIGIT 如: rtsp://<servername>/live.mp4[?<param>=<valu e>[&<param>=<value>...]]

综合性学习:我所知道的孔子和孟子

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教学课时:四课时】 一、活动目标 1.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孟子,对他们的思想和主张有初步的认识,并从中汲取营养。 2.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筛选、概括资料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3.写一篇议论文。 二、活动指导与建议 关于第一项活动 1.可以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组内成员每人负责做两三个问题,然后小组在一起讨论、完善,最后把成果提交到班里,班里举行一个汇报、交流会,看看哪个小组在哪个问题上做得最好。这样,个人主动性既得到发挥,合作与竞争的精神也有所体现,而每个人在这个过程中都得到了丰富的知识,为进入下一个活动打下了基础。 2.要注意让学生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然后用自己的话就某个问题写一段文字。 关于第二项活动 1.由于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尚低,加之对学生来说,《论语》《孟子》文字浩繁,教师可以先把《论语》《孟子》进行一番筛选,然后将适量的、易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符合学生阅读水平的文段提供给学生。 2.学生可以仅根据老师提供的文段,找出其中现在还在使用的成语;也可以翻查成语词典或成语故事集之类的工具书,找出出自《论语》或《孟子》的成语。然后,解释这些成语原意,再解释它们在今天的意义,由教师或语文水平较高的两位同学加以汇集、整理,每一条词语谁解释得最准确,要注上这位学生的名字。最后,将结果在班上展示出来。 3.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文段,有条件的也可以翻查《论语》《孟子》全文,再根据某些篇章或某些段落,从中提炼出一个小论题。论题角度不必太大,也不必太专业化,如孔子心目中的理想君主、孔子谈孝道、孔子对富贵的态度、孔子怎样评价自己、孟子心目中的理想君主、孟子谈治理百姓、孟子对当时统治

《列子》一则

《列子》一则 学习目标: 1、熟练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掌握重点词语含义。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疏通文意 3、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之间的情感。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体悟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重点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今天让我们一同去见证一下他们之间的那种令人敬仰的情谊吧。 2、介绍俞伯牙与钟子期。(故事形式PPT) 二、作者简介 学生谈谈作者及其作品,教师补充。PPT 《列子》,相传战国郑国人列御寇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两小儿辩日》、《愚公移山》、《夸父逐日》、《杞人忧天》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揣摩朗读方法。 2、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朗读节奏。 3、指名朗读,点拨朗读技巧 4、全班齐读。 四、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结合书下注释,独立翻译课文。 2、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 3、全班交流,解决共性问题,师点拨。

4、指名译全文,评价。 五、品味课文,理解文意 (一)读文思考: 1、文中怎么叙述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的? 2、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3、“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4、从文中得出一个什么成语? 5、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二)小组汇报,教师点拨。 1、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火纯青,而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 2、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3、(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2)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4、高山流水(觅知音) 5、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 六、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一)读《伯牙绝弦》的有关文字,思考问题: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节选)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这是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 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居然从此绝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见着这绝弦,再对子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二)展示两人千古传诵的诗篇: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四、课堂小结 高山流水,琴台知音。这则发生在一位音乐家和一位樵夫之间的故事,浪漫而诗意。我们无须去验证这则传说的真实性,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感受到我们民族的精神、心灵与情怀。 七、布置作业 1、将这则故事改写成一则300 字左右的白话故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