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全质量的管理学课程课程教学大纲完整版.doc

最全质量的管理学课程课程教学大纲完整版.doc

最全质量的管理学课程课程教学大纲完整版.doc
最全质量的管理学课程课程教学大纲完整版.doc

《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质量管理学课程代码:

英文名称:Quality Management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学分/学时:3学分/54学时

开课学期:第6学期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先修课程:数理统计,概率论,管理学原理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顾世清

大纲执笔人:顾世清大纲审核人:

一、课程简介

质量管理是研究各类组织质量管理活动所具有的共性原理和基本工具,也是为组织质量管理者提供理论、原则、方法的实用科学。质量管理已经发展为一门交叉性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了现代企业管理、产品管理控制、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现代测试技术、技术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等多个学科知识。本课程在全面介绍现代质量管理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最新成果,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以质量管理体系、设计和制造(服务)过程质量控制、质量度量、质量改进为主线,系统介绍质量管理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1.质量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中研究基础操作问题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生产、服务领域中具有分析、解决管理实务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为学生继续学习和以后从事工商管理活动打下必要的基础。它在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工商管理实践活动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的作用。

三、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2.掌握质量设计和建立质量体系的能力。

3.掌握制造质量和过程控制、质量诊断的基本能力。

4.掌握组建质量管理小组的基本能力。

5.掌握质量管理常用统计方法和运用计算机进行质量管理。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质量管理概论(3学时)

1.基本知识点:质量、质量管理、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体系、全面质量管理等的含义。

2.重点: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基本指导思想、四条工作原则、五项基础工作等。质量管理学科的三个发展阶段及21世纪的发展前景。

第二章 数据的统计处理(6学时)

1.基本知识点:了解质量管理中有关数据的取得与整理的基本内容。

2.重点: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排列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检查表与分层法等七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掌握质量变异的描述及模型,包括频率分布与直方图、质量管理中常见的概率分布如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以及一些有用的近似公式。

3.难点:过程参数的估计,包括点估计、区间估计,并在此基础上,了解过程参数的假设检验;熟悉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元线性回归、一元非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等。

第三章 统计过程控制(SPC )与休哈特控制图(9学时)

1.基本知识点:统计过程控制(SPC )的含义、发展史及操作步骤。

2.重点:控制图原理,主要包括控制图含义、控制图原理的二种解释,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控制图的判断准则,如判断稳态的准则,判断异常的准则等;掌握休哈特控制图的种类、用途,对R x -控制图、S x -控制图、R x -控制图、s R x -控制图、ρ 控制图、Pn 控制图等能熟练掌握。

3.难点:通用控制图,如P r 控制图和P nT 控制图、C T 控制图和U T 控制图等。

第四章 两种质量诊断理论及其多元化(3学时)

1.基本知识点:两种质量诊断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两种质量诊断理论的依据、两种控制图诊断的典型情况、两种工序能力的指数及其诊断等。

2.重点两种质量多元逐步诊断理论的简介,包括在多工序、多指标系统中进行质量控制与诊断存在的问题,在多工序生产线中如何诊断上影,在多指标工序中如何诊断相关指标,两种质量多元诊断理论的应用实例等。

第五章 质量检验与抽样检验理论(9学时)

1.基本知识点:质量检验的概况、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批生产质量检验等内容。

2.重点:计量型抽样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平均值的计量标准型一次抽样方案、不合格品率的计量标准型一次抽样方案;熟悉计量调整型抽样方案的概述及其一些采用的方法如R 法、M 法等。

3.难点:计数型一次抽样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不合格品率的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方案,百分比抽样的不科学性等;掌握计数调整型抽样方案的基本原理及实施程序。

第六章 质量改进、实验设计与田口方法(6学时)

1.基本知识点:实验设计的概述、实验设计的3条原则,重点掌握单因子实验设计、二因子实验设计、正交实验设计的原理及具体操作规程。

2.重点:质量改进的基本问题,包括质量改进的有关概念,质量改进的管理工作,实施质量改进的一般步骤,质量改进的支持工具和技术等。

3.难点:田口方法的简要内容,如三次设计、参数设计、容差设计等。

第七章 质量功能展开(QFD )(3学时)

1.基本知识点:用户的质量要求、要求质量的重要程度、质量表(质量屋子)、确定质量计划、相关矩

阵——屋顶、确定设计质量、技术竞争能力评估等主要内容。

2.重点:并行工程的概念及其发展概况,实施并行工程或综合产品研制的要点等,了解质量功能展开(QFD)的基本发展状况及其的应用。

第八章ISO9000族标准与质量体系(3学时)

1.基本知识点质量体系策划与设计、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质量体系的试运行及改进。质量体系文件的有关内容,ISO9000族标准的历史。

2.重点:ISO9000族标准的构成、ISO9000族的核心标准、建立质量体系的两种推动方式等内容;掌握ISO9000族标准的管理思想,包括ISO9000族标准着重为满足顾客提供指南和要求、构筑体系的基础是过程、运作体系必须控制过程、质量体系是以职责、权限所构成的契约型结构等内容。

第九章质量审核与质量认证(3学时)

1.基本知识点:质量体系审核的准备与策划,主要内容有组成审核组、文件审查、初访和预审核、制订审核计划、编制审核文件;掌握现场审核工作的一系列内容,包括首次会议、审核方式和调查方式,不合格报告、有效性评价、末次会议等。

2.重点:质量审核、质量体系审核、质量认证等质量审核和质量认证工作中的基本术语,并熟悉质量体系审核与认证的程序。审核结论的纠正措施跟踪与证后监督。

第十章质量经济分析(3学时)

1.基本知识点:质量经济分析的现状基本原则和步骤。

2.重点:设计过程的经济分析,着重从新产品开发、寿命周期费用和质量改进等三个方面分析质量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掌握制造过程的质量经济分析,主要包括不合格品率分析、返修分析;掌握使用过程的质量经济分析,包括对交货期的分析,销售、技术服务网点设置分析、包修期分析等。

3.难点:质量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主要有质量成本的含义及其构成、最适宜的质量成本的确定及案例等。

第十一章质量信息管理系统(2学时)

1.基本知识点:质量信息系统的三项主要内容以及质量信息系统管理的7项主要工作;掌握质量信息的收集程序及对有关人员的操作要求;掌握质量信息的分析实质及对收集到的质量信息的几种处理方法。

2.重点:质量信息的报告、分析与纠正措施系统,包括FRACAS工作流程图,故障分析报告、纠正的措施等。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况,质量信息的含义与内容。

第十二章可信性工程基础(4学时)

1.基本知识点:可信性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可信性工程要求、可靠性分配及预计、冗余技术、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元器件大纲、故障树分析等;掌握可信性试验的内容,包括环境应力筛选,可靠性增长试验;掌握可信性核计的工作内容。

2.重点:可信性的基本概念,如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等;熟悉可行性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产品寿命周期各阶段的可信性工作、可信性大纲及可信性计划等。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企业、社会各种质量问题展开讲授;以板书为主,锻炼学生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分组讨论、启发思考。

六、实验或上机内容

七、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1、平时成绩:依据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及纪律情况打分,占15%

2、期中考试成绩:15%

3、期末考试成绩:采取闭卷笔试方式,占70%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 张公绪主编. 新编质量管理学(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2] 欧阳旺德编. 质量管理(第三版).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

[3] 李晓春、曾瑶编著. 质量管理学(第三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

教学

赠送以下资料

《管理的实践》读后感

德鲁克说:“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提出了三个经典的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这三个问题经过改编完全可以应用于现在的我们:我们学习的是什

么?我们学习的将是什么?我们学习的究竟应该是什么?

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往往在于其超强的预见性.多年之后依然闪耀者夺目的思想光辉,熠熠发光,为处在黑暗中的人们知音了前进的方向与道路。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在于思想的高度,作品能够让人们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大事记是肉身已逝,但精神依然长存.

德鲁克先生《管理的实践》已面世半个多世纪了,在这五十多年中,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可以用浩如烟海来形容。但能禁得住时间考验的的书籍还是《管理的实践》一书,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管理的实践》是一本值得认真阅读的好书。

终于读完了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仿佛自己游荡在上个世纪中期的企业中。这本书构筑了完整的“对人的管理”思想。如:1、人是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富潜力的资源。德鲁克认为“人的资源——整个的人,是自然赋予的所有资源中最丰富、最有才能,最有潜力的资源。”这是因为在企业可以得到的所有资源中,认识“唯一能够增长和发展的资源”,亦即“人要贡献出什么必须由他自己决定”,只要他们愿意进行“有目标的、集中和联合的努力”,就可以“产生出真正完整的东西来”。2、必须对人进行管理,挖掘出人的潜力。德鲁克明确的提出“利润并不是企业活动的目的,利润不应该成为企业决策的理由、原因和依据,他只是对企业是否起作用的一种测验”,他说道:“企业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力。”因此,“经理人员的首要任务是把他的资源——首先是人的资源中蕴含的力量都挖掘和发挥出来。那么我

认为,真正诠释管理的意义就要将人的机能发挥的淋漓尽致。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3、是工作富有活力,并使职工有成就感。管理者如果只注重员工的绩效,那就死定了!那是传统的管理方式,现代管理方式已经是人性化管理,更多的是注重员工的感受。同样的工作,在行政的约束下与在自动自发的工作结果虽然是都完成任务了,但完成的综合效果完全不同。只注重绩效的话,那会留不住优秀人才。因此,要想将公司管理的有声有色,必须关注职工的感受,经常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管理的实践》一书,系统的论述了企业的核心问题,即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创造顾客;两个基本职能--营销和创新。企业存在的目的不能从自身寻找,只能从外部,从对社会的贡献中寻找,从客户那里寻找。企业通过不断的创新满足顾客的需求。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专业和科学,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任何热衷于将管理科学化和专业化的尝试,试图消除所有的波动,风险和不可知的措施也就是在消除自由,创新和成长。管理本质上是一句目标业绩和责任进行的管理。检验管理和创新的成果,不是知识,而是业绩和成就。管理者和员工在本质上没有差别,只有责任上的差别。员工的权利不是来自于管理者的授权,而是来自于所承担的责任。区分高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的唯一维度在于时间。

正确的定位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组织要求员工要主动积极,以企

业的目标为努力的方向,同时要求员工要自愿接受改变。但员工对组织的要企业一般较为弱势,德鲁克总结为,首先员工是一个人,通过职位建立地位,希望公平做事有意义;其次,员工要求企业建立标准,对员工良好业绩的关注。“组织需要个人为其做出贡献,个人需要把组织当成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因此管理者的重要任务是将员工的目标引向组织目标。管理者需要在现在和未来间取得平衡。管理是一种稀缺的资源。

一本优秀的著作哇不尽的宝藏,可以陪伴人的终生。有所得在于能够更加深刻的领悟思想的内涵与外延,在于发现自己的误解与错误,在于能够明确自己未来道路的方向!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执笔人:彭芳刚 、课程学时及学分 总学时:3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2学时,实践学时:8学时 学分:2学分 二、课程概述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保护人类生命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基本和前提。《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是专门研究各种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技术与基本理论,进而对食品质量与安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门技术性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并能正确运用HACCP体系和IS09000族及IS022000等质量标准体系,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解决工作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内容: 质量 质量管理 企业质量管理 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 教学要求: 重点: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难点:质量管理百年发展历史 第二章食品安全管理系统工程及其监管体系(2学时) 教学内容: 食品安全性影响因素 食品安全管理系统工程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教学要求: 熟悉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物理、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等,理解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第三章食品质量与安全法规(2学时) 教学内容: 中国食品质量与安全法规 国际食品质量与安全法规 教学要求: 熟悉中国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的法规,重点掌握《中国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预包装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第四章食品标准(2学时) 教学内容: 概述 我国食品标准 国际食品标准 教学要求: 熟悉国内外有关食品标准和标准化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动态;掌握编制标准和 贯彻实施标准的原则和方法;掌握查询获取国内外标准文献的方法。 第五章ISO质量管理体系(4学时) 教学内容: IS09000系列标准概述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讲课教案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48,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阐述管理的理论、职能及管理方法等内容。本课程是企业战略管理、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后续专业课程理论上的先导,是工商管理学院各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准确地理解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了解管理的主要职能,把握一些基本分析方法,能够运用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技术,为今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管理概论 1. 管理的概念与特征(理解) 2. 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理解) 3?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了解) 4?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知道) 重点:管理的概念与特征,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难点: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二)管理思想的发展 1?科学管理的兴起 (1)传统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理解) (2)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理解) (3)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 (4)科学管理对管理发展的贡献(了解) 重点: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 2. 行为科学的产生 (1)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观点(理解) (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理解) (3)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观点(理解) (4)X、Y、Z理论的观点(理解) (5)行为科学理论的贡献(了解) 重点:人际关系学说的观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理解),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观点(理解),X、Y、Z理论的观点 3?管理科学的发展

(1)管理科学的特征(理解) (2)西蒙管理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 (3)管理科学的贡献(了解)重点:西蒙管理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4.现代管理理论的进展 (1)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了解) (2)现代管理理论的最新思潮(了解) (三)管理原理 1. 管理原理的特征 (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理解) (2)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了解) 2. 系统原理 (1)系统的概念(理解) (2)系统原理要点(理解)重点:系统原理的要点 3. 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主要观点(理解) (2)人本原理对企业管理的意义(了解)重点:人本原理的要点 4. 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 (1)责任原理的观点(理解) (2)效益的含义(理解)难点:责任原理的观点 5. 伦理原理 (1)管理伦理的内涵(理解) (2)伦理道德对企业的重要性(了解)难点:管理伦理的内涵 (四)决策 1. 环境研究 (1)环境研究对决策的意义(理解) (2)组织环境的主要内容(了解)重点:组织环境的主要内容 2. 决策的类型与特点 (1)决策的概念(理解) (2)决策类型与特点(了解)重点:决策的类型难点:决策的概念 3. 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了解) 4. 决策的方法(掌握)重点:决策的方法 (五)计划 1. 计划的类型与作用 (1)计划与决策的关系(理解)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是食品检测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应先修高等数学,应用概率统计,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后进行。 该课程是为食品生产和经营管理直接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内容之一,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更是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研究与相关知识普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学习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有助于人们认识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有助于保证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与安全,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社会安定,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竞争力,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益,推动食品贸易的发展。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只有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质量开拓市场,以质量巩固市场,才能取得丰厚的利润和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以现代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科学的观点,系统阐述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重点介绍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基础,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控制与数理统计方法、质量的经济性与质量成本管理、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检验管理等内容。同时,还介绍现代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新方法和发展动态,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与食品企业相关的产品设计、生产、商贸流通和管理等工作服务。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食品检测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是为食品生产和经营管理直接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内容之一,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更是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研究与相关知识普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学习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有助于人们认识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有助于保证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与安全,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社会安定,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竞争力,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益,推动食品贸易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如何保证并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已成为食品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只有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质量安全开拓市场,以质量巩固市场,才能取得丰厚的利润和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的管理。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正确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处理食品生产与流通中的质量问题。 四、理论教学安排及学时分配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doc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管理学基础》是广播电视大学工商管理类专科各专业方向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开放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的必修课,是计算机应用专业信息管理方向的必修课,以及相关专业的选修课。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 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由于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它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因此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数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之上的独立的应用科学,以它为基础派生的课程为相关专业的专业理论与技术课程,诸如市场营销学、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企业信息管理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设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作出贡献。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务,在原理的阐述和案例的列举中要多联系中国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通俗易懂。 2、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中都要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和实验,给学生接触实际、动手分析的机会。 3、11常的面授辅导应若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作业讲解。建议布置适量的作业题,以综合练

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质量管理学课程代码: 英文名称:Quality Management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学分/学时:3学分/54学时 开课学期:第6学期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先修课程:数理统计,概率论,管理学原理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顾世清 大纲执笔人:顾世清大纲审核人: 一、课程简介 质量管理是研究各类组织质量管理活动所具有的共性原理和基本工具,也是为组织质量管理者提供理论、原则、方法的实用科学。质量管理已经发展为一门交叉性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了现代企业管理、产品管理控制、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现代测试技术、技术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等多个学科知识。本课程在全面介绍现代质量管理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最新成果,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以质量管理体系、设计和制造(服务)过程质量控制、质量度量、质量改进为主线,系统介绍质量管理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1.质量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中研究基础操作问题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生产、服务领域中具有分析、解决管理实务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为学生继续学习和以后从事工商管理活动打下必要的基础。它在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工商管理实践活动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的作用。 三、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2.掌握质量设计和建立质量体系的能力。 3.掌握制造质量和过程控制、质量诊断的基本能力。 4.掌握组建质量管理小组的基本能力。 5.掌握质量管理常用统计方法和运用计算机进行质量管理。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JG12038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适用专业:物流管理 学分: 2 总学时:32 其中:实验/实训学时:16 一、课程性质 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的管理。本课程是以质量体系、质量标准系列、统计过程控制、抽样检验、可靠性工程基础为主线进行详细介绍,学生们学习完该课程后应掌握质量管理的概念、质量管理理念的演变、现代质量管理的思想、统计分析方法、抽样检验的方法体系、可靠性的基础知识、可靠性的基本分析方法等,初步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本课程为学生继续学习和以后从事物流管理活动打下必要的基础。它在培养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物流管理实践活动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 质量管理与企业的生产活动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学习质量管理十分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要在体验和理解的基础上牢固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从总体上把握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等重点内容,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全面掌握质量管理的体系要素和现代质量管理的新方法。要切实理解和掌握本课程各章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各种定量的计算方法以及各项图表的编制。本课程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质量管理,了解企业、政府等机构应用质量管理的现状,培养学生形成质量意识和文化。在此基础上,了解关于质量管理的各种工作职位以及其他相关职位,并初步了解各种质量职业资格考试基本情况。 三、课程要求 1.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2.掌握质量设计和建立质量体系的能力。

质量管理课程标准

质量管理学 一、概述 1.课程性质:主要立足培养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改进和管理能力,特别是汽车维修质量和内部的质量管理,提高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2.课程基本理念:质量是市场竞争力的基础,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障,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质量的重要性和如何提高质量管理,它的理论、概念、方法的介绍。 3.课程设计思路:我国已经加入“WTO”,正处于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特别是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必须实行质量振兴的基本国策,树立“质量第一,用户第一”的质量理念,了解质量竞争的特点和方式,并且,根据不同需要,掌握必要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认识和熟悉质量管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了解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追求产品质量与经济性的和谐统一,满足个性化需求。 2.具体目标:要求掌握和了解质量的概念、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质量审核的程序、质量监督和检验质量成本管理、顾客满意程度、工序质量控制等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应用新的科技成果满足需求的多样化和产品高质量、低成本的能力和对有形资源统一和谐调配的素质。 第一章:概论 1.第一层级 教学目标:质量和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活动安排:上网查阅质量的发展史,讲述一遍 考核评价:质量的内涵,质量管理与社会生产力进步之间的关系

知识要点:质量、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 技能要点:质量管理基础性工作 第二章:六西格玛 1.第一层级 教学目标:六西格玛的产生和基本概念、六西格玛的组织结构和项目选择 活动安排:六西格玛实施流程的培训 考核评价:六西格玛成功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2.第二层级 知识要点:六西格玛组织管理和项目、六西格玛的概念和质量文化 技能要点:六西格玛实施流程与改进方法 第三章:质量管理常用统计方法 1.第一层级 教学目标:质量控制和质量统计的基本概念、常用的统计方法 活动安排:因果分析法(因果图)来表示质量特性波动与其潜在的关系 考核评价:对各类图表分析和应用以及举例说明 2.第二层级 知识要点:质量控制和质量统计的基本概念、常用的统计方法 技能要点:绘制和分析各类图表 第四章:工序控制 1.第一层级 教学目标:工序质量、工序能力、工序能力指数的概念,控制图的用途、基本格式和理论活动安排:工序能力调查 考核评价:常用和通用控制图的设计与应用 2.第二层级 知识要点:控制图的原理和分析方法 技能要点:工序能力和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方法 第五章:质量检验 1.第一层级 教学目标:质量检验的概念、必要性、方法、管理制度。 活动安排:制定产品检验计划、不合格品的处置、纠正措施的实施 考核评价:检验的质量职能活动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管理学基础是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 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由于管理学研究的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它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因此它是一 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般方法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数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之上的独立的应用科学,以它为基础派生的课程为相关专业的专业理论与技术课程,诸如市场营销学、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企业信息管理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做出贡献。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务,在原 理的阐述和案例的列举中要多联系中国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通俗易懂。 2.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中都要突出典型 案例的剖析。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和实验,给学生接触实际、动手分析的机会。 3.日常的面授辅导应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作业讲解。建议布置适量的作业题,以综合练习和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教学过程中,按“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要求。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48,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阐述管理的理论、职能及管理方法等内容。本课程是企业战略管理、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后续专业课程理论上的先导,是工商管理学院各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准确地理解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了解管理的主要职能,把握一些基本分析方法,能够运用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技术,为今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管理概论 1.管理的概念与特征(理解) 2.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理解) 3.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了解) 4.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知道) 重点:管理的概念与特征,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难点: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二)管理思想的发展 1.科学管理的兴起 (1)传统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理解) (2)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理解) (3)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 (4)科学管理对管理发展的贡献(了解) 重点: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 2.行为科学的产生 (1)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观点(理解) (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理解) (3)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观点(理解) (4)X、Y、Z理论的观点(理解) (5)行为科学理论的贡献(了解) 重点:人际关系学说的观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理解),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观点(理解),X、Y、Z理论的观点 3.管理科学的发展

(1)管理科学的特征(理解) (2)西蒙管理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3)管理科学的贡献(了解) 重点:西蒙管理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 4.现代管理理论的进展 (1)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了解)(2)现代管理理论的最新思潮(了解)(三)管理原理 1.管理原理的特征 (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理解) (2)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了解) 2.系统原理 (1)系统的概念(理解) (2)系统原理要点(理解) 重点:系统原理的要点 3.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主要观点(理解) (2)人本原理对企业管理的意义(了解)重点:人本原理的要点 4.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 (1)责任原理的观点(理解) (2)效益的含义(理解) 难点:责任原理的观点 5.伦理原理 (1)管理伦理的内涵(理解) (2)伦理道德对企业的重要性(了解) 难点:管理伦理的内涵 (四)决策 1.环境研究 (1)环境研究对决策的意义(理解) (2)组织环境的主要内容(了解) 重点:组织环境的主要内容 2.决策的类型与特点 (1)决策的概念(理解)

质量管理设计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质量管理学课程设计 学生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工商管理 小组成员彭裕发学号:3110004251 陈冠桦学号:3110004239 指导教师董延峰 2013年6月23 日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前言 20世纪以来,在工业革命的火车高歌猛进的时候,人们对于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监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时,质量管理学应时代之呼唤而崛起。它以先进的模式,科学的工具和方法,系统地为人们进行标准化生产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参照。 学习这门课,不仅要学会各种理论,将其付诸实践,以服务社会,更要学会其内在的精神价值,崇尚科学,实事求是。20世纪以生产力的世纪载入史册,21世纪将是以质量的世纪影响人类的未来。 目前中国生产力高速发展,但产品质量却让人触目惊心,毒奶粉,毒大米,地沟油等恶性事件的发生,正在为中国的未来敲响警钟。我们缺乏各种质量的监管,很多企业生产大都没有特定的质量标准,以至于市场一片混乱。因此,我们选取了商品的标准化生产检验,希望大家能以一孔而窥全豹,让社会更加关注质量管理重要性,这就是我们的选题精神。 在课程设计中,我们以实事求是的原则,查阅书本,浏览资料,将问题集中起来进行讨论,可能结果有失偏颇,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却让我们获益匪浅。 选做部分: 选做七大工具应用中D项:分析超市里某种商品的某种数据(比如重量)的正态性,画出直方图,概率图等来验证,比如某种商品的重量,是否符合规格的公差要求 我们选取了广州市A超市的台湾果子町-进口芝麻苏打饼,随机抽取了一百包产品,经过称重得到如下数据。(标准重量:360克/包) 组号重量 1:330 335 340 357 375 359 361 349 345 354 2:367 346 347 360 361 359 370 365 362 361 3: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4: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5: 330 335 340 357 375 359 370 365 362 361 6: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李华伟 审核人:王宏兰 编撰日期:2008-9-1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在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中属于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解决两方面的问题,其一,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管理知识,认识管理的作用,激发从事管理工作的兴趣;其二,通过方法的教授和对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管理实践问题。最终使学生养成自觉地按照管理的原理、方法处理日常事务的习惯。 本课程的教学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解管理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管理方法的领会和应用。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能运用管理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管理实际问题;准确地掌握历史上各种不同的管理思想的基本观点和特点;系统地了解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的各项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掌握计划、决策和控制等管理职能中常用的方法;系统了解生产经营的主要方面和对其的管理内容。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管理系统 教学内容:管理与管理系统、理解管理者的分类及素质要求、了解管理对象的构成要素及其组织形态分类、掌握影响管理环境的因素、了解管理方法的分类,掌握管理机制的构成与作用机理。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管理的含义与实质,理解管理学的性质与特点。明确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其内涵。清楚管理者的分类,能区分谁是管理者,理解管理者的素质培养,了解管理系统构成及其要素。清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管理机制含义,内容和一般的管理方法,掌握管理环境的分类。 重点掌握:管理的概念与内涵,管理的职能及其内容,管理系统的构成及其内容。 一般掌握:管理者的分类,管理学研究的对象与体系。 难点:管理的概念与内涵的清晰、明确认识,管理系统的全面掌握和应用。第二章管理思想 教学内容:管理理论与思想的演进、现代管理原理、组织文化。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管理理论与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有代表性的重点理论;理解和掌握现代管理原理与原则;掌握组织文化的功能与组织文化的建设。 重点掌握:掌握“人本管理”、“组织再造”、“学习型组织”等现代管理思想

管理知识-现代企业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精品

《现代企业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现代企业管理学 二、课程编码: 三、学时与学分:40/2.5 四、先修课程:无 五、课程教学目的:让学生全面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六、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与环境 §1企业概述 §2 现代企业制度 §3 管理概述 §4 企业环境 §5 演变中的管理理论 第二章战略管理 §1 战略概念 §2 战略分析 §3 总体战略 第三章决策科学与艺术 §1 决策概念 §2 现代决策方法 第四章计划管理 §1计划概念 §2目标管理法 §3 网络计划法 第五章组织管理 §1 组织概念 §2 组织的设计

§3 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4 权力分配 §5 新型组织 §6 组织变革 第六章管理沟通 §1管理与沟通 §2人际沟通 §3团队沟通 §4 组织沟通 §5 公共关系 第七章领导艺术 §1领导与领导者 §2领导者影响力的来源§3 领导者的素质 §4领导行为艺术 第八章人力资源管理 §1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2 人力资源计划 §3 招聘 §4 选择 §5 人力资源开发 §6 职业计划 §7 培训 §8 绩效评价 §9 报酬和福利 第九章控制与激励 §1 控制的概念 § 2 控制的方法 § 3 内部控制

§4 激励理论 §5 激励体系 七、适用学科专业:非管理类经济学各专业 八、课时安排: 内容课时 第一章管理与环境 第二章战略管理 第三章决策科学与艺术第四章计划管理 第五章组织管理 第六章管理沟通 第七章领导艺术 第八章人力资源管理第九章控制与激励6 6 6 4 3 3 4 4 4 九、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小组模拟分析与讨论相结合 十、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孙焱林等著:《实用现代管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12月 参考书: 1.Chuck Williams. Management,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2000 2.Gareth R J, Jennifer M G, Charles W L H.Contemporary Management.2nd ed.Irwin McGraw -Hill Higher Education, 2000 3.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第6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十一、课程考核方式 平常学习占20分,案例分析总评占20分,结业考试占60分,考试形式为开卷。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8110116课程名称:质量管理课程英文名称Quality Management 课程所属单位(院(系)、教研室):经贸管理学院管理教研室 课程面向专业:工商管理 课程类型:(填写必修课或选修课)必修先修课程:生产管理统计学学分:总学时:48 (其中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主要讲述质量管理基本知识以及常用的统计质量控制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基本知识,并具有运用常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质量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绪论 1、教学内容: 1)、质量—全球追求的目标 2)、质量战略 3)、名牌战略 4)、质量文化 2、教学要求: 1)、质量管理各阶段的特点; 2)、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基本观点和基本要求; 3)、掌握质量战略、名牌战略的概念和意义,了解质量文化。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基本观点和基本要求; 4、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方法并结合案例教学; (二)、质量管理与ISO族标准 1、教学内容: 1)、现代企业质量管理概论 2)、ISO 9000 族的产生与发展 3)、ISO 9000的实施 2、教学要求: 1)、了解ISO9000系列标准和ISO14000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 2)、了解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产生和构成; 3)、掌握ISO9000:1994标准的构成;了解质量认证的内容和过程; 4)、重点掌握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构成,ISO9000与ISO14000、ISO9000与TQM主要的联系与区别。

郑州航院质量工程学课程设计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XXXX 届工业工程专业 XXXXX 班级 课程名称质量工程学课程设计 题目关于打早操卡次数的质量分析 姓名XX 学号XXXXXXXXXX 指导教师禹建丽职称讲师 二О一五年五月四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大学生早操卡打卡次数均值——极差控制图的建立 二、设计依据 1、质量改进工具; 2、SPC控制图; 3、Minitab软件。 三、设计内容 早操卡制度对于中国的部分大学生来说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情,很多大学的校园的校园里每天清晨早早的便会人流如织,各自奔向自己赶快前往打卡的地方。尽管社会各界对这件事莫衷一是、褒贬不一,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高校或者是国家肯定是从对学生有利得的角度去考虑这件事的。而且,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校期间养成早起的好习惯对我们的学习和身体的健康大有裨益。 基于以上的事实,又恰逢我校现在正在实行这一制度,我们小组打算利用这次用质量控制思想做课程设计的机会来进行这方面的统计过程分析控制。小组希望通过这次统计分析,来了解本校大学生对待早操卡打计持什么样的态度,进一步判断大学生们对早起早睡的认识。通过分析控制得到能够代表大多数同学的质量控制的控制限。

目录 课程设计报告 (1) 课程设计任务书................................................................................................................... I 一、设计题目........................................................................................................................... I 二、设计依据........................................................................................................................... I 三、设计内容........................................................................................................................... I 目录.......................................................................................................................................... II 序、课程设计简介. (1) 一、项目选择的依据和说明 (2) 二、数据采集与输入(Measure) (3) 三、分析(Analyze) (5) A、对数据所做的均值极差控制图如下所示: (5) 四、改进过程 (7) A、剔除异常值所在的子组后,数据统计表格如下: (7) 五、输出结果:控制用控制图 (10) 六、总结 (11) 参考文献 (11)

[法律资料]《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三年制专科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管理学原理课程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共48学时。考试课。3学分。 管理学原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达到能够运用所学的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管理学理论的演变过程;管理学的结构和基本内容。 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技巧与方法;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组织文化与决策过程。 3.熟练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激励、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与功能。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 先修课程:无 教材名称:《管理学原理》,王春利、李大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参考资料:《管理学》,邢以群,浙江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管理学原理》,杨文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管理学》,徐国华,赵平,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三、课程内容 绪论 1.管理的定义 2.管理的性质 3.管理学的结构和内容 第一章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主要内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及发展以及对管理学的贡献;西方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霍桑实验;人际关系理论阶段:X理论、Y理论、Z理论;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管理过程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数学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与案例学派、权责理论学派;中国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国外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重点:霍桑实验;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与案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 难点:X理论、Y理论、Z理论。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了解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背景;掌握各历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1.什么是PDCA循环?试述PDCA循环的主要工作程序和特点。 答: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 1)PDCA循环是一种过程管理方法,包含”策划—实施—检查—改进”这四个阶段的活动过程,具体的工作程序: ① P(Plan)——策划:分析现状,制定目标,并确定为 实现目标所需的各种资源,形成具体 明确的活动计划,一般要包括5W1H等 内容; ② D(DO)——实施:按既定的计划执行措施;

③ C(Check)——检查。根据改进计划的要求,检查、 验证实际执行的结果是否达 到了预期的目标; ④A(Act)——改进: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把成功的 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纳入有关的标准、 制度和规定中,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同 时防止重蹈覆撤;尚未解决的问题,可转 到下一次循环中。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行动)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而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运转,离不开管理循环的转动,这就是说,改进与解决质量问题,赶超先进水平的各项工作,都要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不论提高产品质量,还是减少不合格品,都要先提出目标,即质量提高到什么程度,不合格品率降低多少?就要有个计划;这个计划不但包括目标,而且也包括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计划制定之后,就要按照计划进行检查,看是否达实现了预期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经过检查找出问题和原因;最后就要进行处理,将经验和教训制订成标准、形成制度。

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成教版

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成教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成教版) (2014年3月修订) 课程名称(中文):行政管理学(英文):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课程类别:必修课适用层次:专升本 总学时:64 总学分:4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课程性质: 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本课程是行政管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 2.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主要介绍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紧密结合中国实际,突出中国特色,强调理论性和应用性。教学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现代的科学的行政意识,提高运用行政管理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行政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第一章导论 教学内容与要求:了解行政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行政管理学的创立及其发展状况,掌握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了解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认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的重要意义。 重点与难点:重点:行政管理学的创立及其发展状况;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难点:如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 第二章行政环境 教学内容与要求:了解行政环境的含义,行政环境的构成,认识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依性;认识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对行政管理的意义。 重点与难点:重点:行政环境的构成;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宗教、自然、国际社会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难点: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依性。 第三章行政职能 教学内容与要求:了解行政职能的含义和特点、行政职能体系,掌握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情况,认识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当代资本主义的行政职能;认识转轨时期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的必然性、必要性和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本大纲制定的依据 大专起点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专业是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联合开办的。其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我国企业管理发展和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造与建设需要的,从事工商管理理论研究的研究人员、从事工商企业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 二、本课程的任务 质量管理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教学使学员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工具,为将来的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对象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文凭(主要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从事工商企业管理工作的成人学员。 四、教学要求 教学过程中,有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进行。 了解: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知道,对其中关系到质量管理的发展、基本理论、方法的创立要了解; 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理解并把握; 重点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把握,同时能准确地应用。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衔接 前续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后续课程:可靠性设计。 六、教学环节

1.音像课:这是广播电视大学传授教学内容的重要媒体,是学员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本课程采取录象教学媒体,它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文字教材为基础,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典型案例,以专题形式主要讲述本课程的重点、难点、疑点。配合主教材讲本课程的思路、方法,帮助学员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 2.面授辅导:这是广播电视大学学员接触教师、解决疑难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弥补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缺少双向交流的有效途径。面授辅导应以教学大纲为指南,结合录象讲座,通过讲解、讨论、座谈、答疑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辅导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熟练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了解和熟悉远程教育规律,研究成人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3.自学是以学生个别化学习为主的远程开放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学生系统获取学科的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对学员自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各级电大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注意。 4.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各地电大要结合教学进度,依据教学内容安排、设计参观、社会调查并进行交流,撰写参观体会或社会调查报告。 5.考核:考核是检查教与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手段,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考核的目的是检查学员对课程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检测学员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 第1章质量管理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质量管理的发展; 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观点、要求和基础工作。 1.1 质量的概念

《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教学学时:36 课程学分:2 先行课程:《工程施工技术》 适用专业:工程管理 参考教材: 1.《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9月(主编:李云峰) 2.《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主编:周连起刘 学应)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本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主干课,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关系到工程质量认定方法和措施,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工程质量管理、控制的核心要点所在。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工程质量控制的内容要点。 (二)技能目标:掌握工程质量控制的技术要点和方法。 (三)素质养成目标:达到国家监理工程师的考核目标。 四、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部分质量概述

第一节工程质量、质量缺陷、质量事故的概念教学学时数:2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第一章第一节的学习,掌握质量、质量缺陷及质量事故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工程质量的概念。 (二)教学难点:工程质量缺陷及质量事故的概念。 三、主要教学内容 (一)主要内容:工程质量的概念,包括工程质量的理论概念、工程质量的相关术语知识、工程质量的分类技能等。 (二)主要内容:工程质量缺陷及质量事故的概念,包括工程质量缺陷、事故的理论概念、工程质量缺陷、事故的相关术语知识、工程质量缺陷、事故的分类技能等。 四、考核点:工程质量缺陷及质量事故的概念。 第二节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分析教学学时数:2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第一章第二节的学习,掌握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特点及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方法。 三、主要教学内容 (一)主要内容: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特点,包括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理论概念、工程质量事故的相关知识、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技能等。 (二)主要内容: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方法,包括工程质量事故问题的统计方法的理论概念、工程质量事故分析的相关知识、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技能等。 四、考核点: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方法。 第三节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原因教学学时数:2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第一章第三节的学习,掌握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分析,掌握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程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分析。 (二)教学难点: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程序。 三、主要教学内容 (一)主要内容: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分析,包括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原因概念、工程质量事故原因分析的相关知识、工程质量事故原因的分类技能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