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2课时 范德华力和氢键(导学案)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2课时 范德华力和氢键(导学案)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2课时 范德华力和氢键(导学案)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2课时 范德华力和氢键(导学案)

第2课时范德华力和氢键

▍课标要求▍

1.能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知道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了解“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

3.能举例说明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状态等方面的影响。

要点一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思考1:Cl 2、Br2、I2三者的组成和化学性质均相似,但状态却分别为气、液、固的原因是什么?

要点二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氢键概念

氢键是一种。它是已经与很大的原子(如N、F、O)形成共价键的与另一个分子或同一分子中很大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

2.氢键表示方法

氢键通常用A—H…B—、A—H…A—、B—H…A—等表示,其中A、B为、、中的一种,“—”表示,“…”表示形成的。

3.氢键特征

(1)比化学键的键能小1~2个数量级,不属于化学键,但比范德华力。

(2)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饱和性。

4.氢键类型

(1) 氢键,如水中:O—H…O—。

(2) 氢键,如:。

5.

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当形成分子间氢键时,物质的熔、沸点将。

(2)当形成分子内氢键时,物质的熔、沸点将。

(3)氢键也影响物质的电离、等过程。

6.氢键对水分子的影响

(1)水结冰时,体积膨胀,密度。

(2)接近沸点时形成“缔合分子”,水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值比用化学式H2O计算出来的相对分子质量。

思考2:卤族元素的氢化物的熔、沸点的大小顺序是HF>HI>HBr>HCl,试分析其原因。

考点一范德华力、氢键及共价键的比较

范德华力氢键共价键

概念物质分子之间普遍存

在的一种相互作用力

氢原子与电负性很大

的原子形成共价键

后,氢原子与其他分

子中电负性很大的原

子之间的作用力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

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分类—分子内氢键、分子间

氢键

极性共价键、非极性

共价键

特征无方向性、无饱和性有方向性、有饱和性有方向性、有饱和性强度

比较

共价键>氢键>范德华力

影响强度的因素①随着分子极性增大

而增大

②组成和结构相似的

物质,相对分子质量

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对于A—H…B—,

A、B的电负性越

大,B原子的半径越

小,键能越大

成键原子半径越小,

键长越短,键能越

大,共价键越稳定

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影响物质的熔、沸

点、溶解度等物理性

影响物质的熔、沸

点、在水中的溶解度

等物理性质

影响分子的稳定性

共价晶体的化学性质

和物理性质

注意:(1)分子间作用力的作用范围较小,只有当分子与分子充分接近时,才有明显的作用。物质处于气态时,由于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其分子间作用力比较微弱。

(2)与化学键相比,分子间作用力是一种较弱的相互作用,较容易克服。

【例题1】在“石蜡→液体石蜡→石蜡蒸气→裂化气”的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作用力依次是()

A.范德华力、范德华力、范德华力

B.范德华力、范德华力、共价键

C.范德华力、共价键、共价键

D.共价键、共价键、共价键

【变式1】下列对一些实验事实的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事实理论解释

A SO3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SO3是电解质

B白磷为正四面体分子白磷分子中P—P键的键角是109°28′C1体积水可以溶解700体积氨气氨是极性分子且有氢键影响

D H2O的沸点高于H2S H—O的键长比H—S的短

考点二氢键本质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氢键的本质

氢键是一种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而不是化学键。但氢键仍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且其强弱可由键长、键能等参数表示。

氢键键能的大小,与X和Y的电负性大小有关,电负性越大,则氢键越强,键能也越大;氢键键能也与Y原子的半径大小有关,半径越小,则越能接近X—H键,氢键越强,键能越大。例如键能:F—H…F>O—H…O>N—H…N。

2.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影响性质影响结果举例

熔、沸点分子间氢键使物质的熔、沸点

升高

H2O的熔、沸点大于H2S的

熔、沸点

分子内氢键使物质的熔、沸点

降低

邻羟基苯甲醛的熔、沸点比

对羟基苯甲醛的熔、沸点低

溶解度如果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间可

以形成氢键,则溶质的溶解度

增大

乙醇和水能以任意比例互溶

分子间作用力不等同于范德华力,对某些分子来说,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例题2】下列关于氢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氢键的作用,使NH3、H2O、HF的沸点反常,且沸点高低顺序为HF>H2O>NH3 B.氢键只能存在于分子间,不能存在于分子内

C.没有氢键,就没有生命

D.相同量的水在气态、液态和固态时均有氢键,且氢键的数目依次增多

【变式2】试用有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有机物大多难溶于水,而乙醇、乙酸可与水互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醚(C2H5OC2H5)的相对分子质量远大于乙醇,但乙醇的沸点却比乙醚高很多,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氨合成塔里出来的H2、N2、NH3的混合物中分离出NH3,常采用加压使NH3液化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在常温下,其组成的化学式可用(H2O)m表示,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必背▍

1.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其熔、沸点越高。

2.分子之间存在氢键,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3.溶质和溶剂之间形成氢键,可增大其溶解度。

1.(氢键与范德华力)关于氢键及范德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键比范德华力强,所以它属于化学键

B.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

C.沸点:HI>HBr>HCl>HF

D.氢键只有饱和性,没有方向性

2.(氢键、范德华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下列物质变化只与范德华力有关的是() A.干冰熔化B.乙酸气化

C.乙醇与丙酮混溶

3.(氢键形成条件及强弱)下列物质中含有氢键,且氢键最强的是()

A.甲醇B.NH3

C.冰D.(HF)n

4.(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1)铜与类卤素(SCN)2反应生成Cu(SCN)2,类卤素(SCN)2对应的酸有两种,理论上硫氰酸(H—S—C≡N)的沸点低于异硫氰酸(H—N===C===S)的沸点,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2O2与H2O可以以任意比例互溶,除因为它们都是极性分子外,还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二胺(H2N—CH2—CH2—NH2)与CaCl2溶液可形成配离子(结构如图),乙二胺分子中氮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乙二胺和三甲胺[N(CH3)3]均属于胺,但乙二胺比三甲胺的沸点高得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训练]

1.水是生命之源,2014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的空间取向图像,模型如图。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弱电解质

B.可燃冰是可以燃烧的水

C.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D.0 ℃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大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间作用力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总称

B.分子间氢键的形成除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外,对物质的溶解度等也有影响

C.范德华力与氢键可同时存在于分子之间

D.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3.下列物质中,分子内和分子间均可形成氢键的是()

A.NH3

C.H2O D.CH3CH2OH

4.下列物质的变化,仅破坏范德华力的是()

A.碘单质的升华B.NaCl溶于水

C.将水加热变为水蒸气D.NH4Cl受热

5.下列物质发生变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A.液态HF与液态HBr分别受热变为气体

B.氯化铵与苯分别受热变为气体

C.氯化钠与氯化氢分别溶解在水中

D.碘与干冰分别受热变为气体

6.下列关于范德华力影响物质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范德华力是决定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熔、沸点高低的唯一因素

B.范德华力与物质的性质没有必然的联系

C.范德华力能够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D.范德华力仅影响物质的部分物理性质

7.比较下列化合物的沸点,前者低于后者的是()

A .乙醇与氯乙烷

B .邻羟基苯甲酸

与对羟基苯甲酸

C .对羟基苯甲醇与邻羟基苯甲酸

D .H 2O 与H 2Te

8.水星大气中含有一种被称为硫化羰(化学式为COS)的物质。已知硫化羰与CO 2的结构相似,但能在O 2中完全燃烧,下列有关硫化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硫化羰的电子式为··S ······C ······O ··

··

·

· B .硫化羰分子中三个原子位于同一直线上 C .硫化羰的沸点比二氧化碳的低

D .硫化羰在O 2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 2和SO 3 9.下列现象与氢键有关的是( )

①NH 3的熔、沸点比PH 3的高

②小分子的醇、羧酸可以和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③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 ④水分子在高温下也很稳定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0.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的是( )

A .在相同条件下,N 2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O 2

B .HF 、HCl 、HBr 、HI 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C .F 2、Cl 2、Br 2、I 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D .CH 3CH 3、CH 3CH 2CH 3、(CH 3)2CHCH 3、 CH 3CH 2CH 2CH 3的沸点逐渐升高

11.请写出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哪种作用力有关并作简要解释。

(1)He 、Ne 、Ar 、Kr 、Xe 、Rn 等稀有气体单质的熔点和沸点逐渐升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沸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熔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12.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神狐海域成功开采可燃冰,是全球第一个实现连续稳定获得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可燃冰是天然气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类冰状的晶体。下列关于可燃冰中两种分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都存在极性键

B.都是极性分子

C.H2O分子间能形成氢键,CH4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D.甲烷不易溶于水

13.有下列两组命题,其中乙组命题正确且能用甲组命题正确解释的是()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14.共价键、离子键、范德华力和氢键都是微观粒子之间的不同作用力,下列物质:①Na2O2②冰③金刚石④碘单质⑤CaCl2⑥白磷,其中只含有两种作用力的组合是()

A.①④⑥B.①③⑥

C.②④⑥D.①②③⑥

15.氨气溶于水时,大部分NH3与H2O以氢键(用“…”表示)结合形成NH3·H2O分子。根据氨水的性质可推知NH3·H2O的结构式为()

16.如图中每条折线表示周期表ⅣA~ⅦA中的某一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变化,每个小黑点代表一种氢化物,其中a点代表的是()

A.H2S B.HCl

C.PH3D.SiH4

17.X、Y、Z、Q、E五种元素中,X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Y原子核外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两倍,Z是地壳中含量(质量分数)最多的元素,Q的核电荷数是X与Z 的核电荷数之和,E在元素周期表的各元素中电负性最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1)X、Y的元素符号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

(2)XZ2与YZ2分子的立体构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Q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它属于第________周期,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形成化合物时它的最高化合价为__________。

(4)用氢键表示式写出E的氢化物溶液中存在的所有氢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水分子间存在一种叫做“氢键”的作用(介于范德华力与化学键之间),彼此形成(H2O)n。在冰中,每个水分子被4个水分子包围,形成变形的四面体,通过“氢键”相互连接成庞大的冰。

(1)1 mol冰中有________mol “氢键”。

(2)水分子可电离生成两种含有相同电子数的微粒,其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x、y、z分别表示H2O、H2S、H2Se的沸点(℃),则x、y、z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化学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离子键或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2.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δ键和π键。 3.说出δ键和π键的明显差别和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NaCl、HCl的形成过程 [设问] 前面学习了电子云和轨道理论,对于HCl中H、Cl原子形成共价键时,电子云如何重叠?例:H2的形成 [讲解、小结] [板书] 1.δ键:(以“头碰头”重叠形式) a.特征: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作旋转操作,共价键的图形不变,轴对称图形。

b.种类:S-Sδ键 S-Pδ键 P-Pδ键 [过渡] P电子和P电子除能形成δ键外,还能形成π键 [板书] 2.π键 [讲解] a.特征:每个π键的电子云有两块组成,分别位于有两原子核构成平面的两侧,如果以它们之间包含原子核的平面镜面,它们互为镜像,这种特征称为镜像对称。 3.δ键和π键比较 ①重叠方式 δ键:头碰头 π键:肩并肩 ②δ键比π键的强度较大 ②成键电子:δ键 S-S S-P P-P π键 P-P δ键成单键 π键成双键、叁键 4.共价键的特征 饱和性、方向性 [科学探究] 讲解 [小结] 生归纳本节重点,老师小结 [补充练习] 1.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键是一种作用力

B.化学键可以是原子间作用力,也可以是离子间作用力 C.化学键存在于分子内部 D.化学键存在于分子之间 2.对δ键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δ键不属于共价键,是另一种化学键 B.S-Sδ键与S-Pδ键的对称性相同 C.分子中含有共价键,则至少含有一个δ键 D.含有π键的化合物与只含δ键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不同 3.下列物质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A.I2 B.BaCl2 C.H2SO4 D.NaOH 4.下列化合物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A.KNO3 B.BeCl C.KO2 D.H2O2 5.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H2、N2、HCl、H2O 6.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HCl、NaBr、MgF2、Na2S、CO2 [答案] 1.D 2.A3.C4.AC5.略6.略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键能、键长、键角等键参数的概念 2.能用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3.知道等电子原理,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重点]: 键参数的概念,等电子原理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N2与H2在常温下很难反应,必须在高温下才能发生反应,而F2与H2在冷暗处就能发生化学反应,为什么? [学生讨论] [小结]引入键能的定义 [板书] 二、键参数 1.键能 ①概念: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mol化学键所释放出的最低能量。

第二讲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讲分子结构与性质 考点一共价键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共价键的成键原子只能是非金属原子。() (2)在所有分子中都存在化学键。() (3)H2分子中的共价键不具有方向性。() (4)分子的稳定性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无关。() (5)σ键能单独形成,而π键一定不能单独形成。() 2.在下列物质中:①HCl、②N2、③NH3、④Na2O2、⑤H2O2、⑥NH4Cl、⑦NaOH、⑧Ar、 ⑨CO2、⑩C2H4。 (1)只存在非极性键的分子是__________;既存在非极性键又存在极性键的分子是__________;只存在极性键的分子是__________。 (2)只存在单键的分子是__________,存在三键的分子是__________,只存在双键的分子是__________,既存在单键又存在双键的分子是__________。 (3)只存在σ键的分子是__________,既存在σ键又存在π键的分子是__________。 (4)不存在化学键的是__________。 (5)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极性键的是__________;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__。3 3.(1)Zn的氯化物与氨水反应可形成配合物[Zn(NH3)4]Cl2,1 mol该配合物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 (2)CaC2中C2-2与O2+2互为等电子体,O2+2的电子式可表示为________;1 mol O2+2中含有的π键数目为________。 (3)下列物质中: A.N2B.CO2C.CH2Cl2 D.C2H4E.C2H6F.CaCl2G.NH4Cl ①只含有极性键的分子是__________; ②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________; ③只存在σ键的分子是________; ④同时存在σ键和π键的分子是________。 4.(2016·佛山高三月考)下列关于共价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来说σ键键能小于π键键能 B.原子形成双键的数目等于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 C.相同原子间的双键键能是单键键能的两倍 D.所有不同元素的原子间的化学键至少具有弱极性 5.(教材改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的键长越长,键能越高,分子越稳定 B.元素周期表中的ⅠA族(除H外)和ⅦA族元素的原子间不能形成共价键 C.水分子可表示为H—O—H,分子的键角为180° D.H—O键键能为462.8 kJ·mol-1,即18 g H2O分解成H2和O2时,消耗能量为2×462.8 kJ 考点二分子的立体构型 1.判断下列物质中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BF3______;PF3______;SO3______;SO2______;H2S______。 答案:sp2sp3sp2sp2sp3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知识清理及练习)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一.共价键 1.特点:具有性和性(无方向性) 2.分类:(按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 (1)δ键:(以“”重叠形式) a.特征: b.种类:S-S δ键. S-P δ键. P-Pδ键 (2)π键:(以“”重叠形式),特征: 3.判断共价键类型的一般规律是: 共价单键中共价双键中共价三键中 【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π键是由两个p原子轨道“头碰头”重叠形成 B. δ键是镜面对称,而π键是轴对称 C. 乙烷分子中的键全为δ键而乙烯分子中含δ键和π键 D. H2分子中含δ键而Cl2分子中含π键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B. 非金属元素之间不能形成离子键 C. 气体分子单质中一定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D. 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二.键参数 1.键能的定义: 2.键长与共价键的稳定性的关系:键长越短,往往键能,这表明共价键。 3. 决定共价键的稳定性,是决定分子的立体构型的重要参数。 【练习】1.关于键长、键能和键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键角是描述分子立体结构的重要参数 B.键长的大小与成键原子的半径和成键数目有关 C.键能越大,键长越长,共价化合物越稳定 D.键角的大小与键长、键能的大小无关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键能越大,表示该分子越容易受热分解 B.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 C.在分子中,两个成键的原子间的距离叫键长 D.H-Cl的键能为431.8kJ/mol ,H-Br的键能为366 kJ/mol 这说明HCl比HBr分子稳定 3.已知H-H键能为436 kJ/mol ,H-N键能为391 kJ/mol ,根据化学方程式 高温、高压 N2+3H22NH3,1molN2与足量H2反应放出的热量为92.4 kj/mol ,则N —N的催化剂 键能是() A.431 kJ/mol B.945.6 kJ/mol C.649 kJj/mol D.896 kJ/mol 三.等电子体 相同和相同的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和相同的空间构型 【练习】人们发现等电子体的空间结构相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CH4和NH4+是等电子体,键角均为60° B.NO3+和CO32-是等电子体,均为平面正三角形结构 C.H2O+和PCl3是等电子体,均为三角锥形结构 D.B3N3H6和苯是等电子体,B3N3H6分子中不存在“肩并肩”式重叠的轨道 四.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1.价层电子对数= 2.孤对电子数的计算方法: 3.VSEPR模型和分子的立体构形的推测 例:H2O 孤对电子数为,δ键数,价层电子对数为,VSEPR模型,略去VSEPR模型中的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因而H2O分子呈形。 【练习】1.下列分子构形为正四面体型的是() ①P4②NH3 ③CCl4④CH4⑤H2S ⑥CO2 A.①③④⑤ B.①③④⑤⑥ C.①③④ D.④⑤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4分,共72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选错不得分,如果有两个正确选项,选对一个得 2分) 1?有关乙炔分子中的化学键描述不正确的是( ) C ?每个碳原子都有两个未杂化的 2p 轨道形成n 键 D.两个碳原子形成两个 n 键 2?膦(PH 3)又称膦化氢,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大蒜臭味的有毒气体,电石气的杂质中常 含有膦化氢。它的分子构型是三角锥形。以下关于 PH 3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PH 3分子中有未成键的孤对电子 B PH 3是非极性分子 C. PH 3是一种强氧化剂 D. PH 3分子的P — H 键是非极性键 3?实现下列变化时,需要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是( ) A.水晶和干冰的熔化 B.食盐和醋酸钠的熔化 C.液溴和液汞的汽化 D.HCl 和NaCI 溶于水 4. 下列指定粒子的个数比为 2: 1的是( ) A.Be 2+中的质子数 B.I 2H 原子中的中子和质子 C.NaHCQ 晶体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D.BaQ (过氧化钡)晶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 5. 在有机物分子中,当碳原子连有 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这 种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 子”,凡具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光学活性。例如下图表示的有机物中含有一 个手性碳原子,具有光学活性。当发生下列变化时,生成的有机物无光学活性的是( ) A.与新制的银铵溶液共热 B.与甲酸酯化 C.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 D.与 H 2加成 6. 关于氢键的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 A.每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 B.在水蒸气、水、冰中都含有氢键 C 分子间能形成氢键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D.HF 的稳定性很强,是因为其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 键是由两个p 电子“头碰头”重叠形成的 B y 键是镜像对称,而 n 键是轴对称 C 乙烷分子中的键全是 y 键,而乙烯分子中含 y 键和n 键 D.H 2分子中含y 键,而C 2分子中还含有n 键 8. 在BrCH=CHBr 分子中,C — Br 键采用的成键轨道是( ) 2 2 3 A.sp —p B.sp — s C.sp — p D.sp — p 9. 下列物质的杂化方式不是 sp 3杂化的是( ) A.CO 2 B.CH C.NH 3 D.H 2O O O CHb — C —O -CH -C -H CH2OH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第四节离子晶体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化学选修3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教案

化学选修3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本章比较系统的介绍了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内容比较丰富。首先,在第一章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基础上,介绍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以及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接着,在共价键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分子的立体结构,并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对简单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行了解释。最后介绍了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等概念,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并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说明了“相似相溶”规则、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等。 化学2已介绍了共价键的概念,并用电子式的方式描述了原子间形成共价键的过程。本章第一节“共价键”是在化学2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的第一章学过的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概念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共价键,通过电子云图象的方式很形象、生动的引出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以及它们的差别,并用一个“科学探究”让学生自主的进一步认识σ键和π键。 在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中,首先按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数直间给出了三原子、四原子和五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并配有立体结构模型图。为什么这些分子具有如此的立体结构呢?教科书在本节安排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来判断简单分子和离子的立体结构。在介绍这两个理论时要求比较低,文字叙述比较简洁并配有图示。还设计了“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等内容让学生自主去理解和运用这两个理论。 在第三节分子的性质中,介绍了六个问题,即分子的极性、分子间作用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溶解性、手性和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除分子的手性外,对其它五个问题进行的阐述都运用了前面的已有知识,如根据共价键的概念介绍了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根据化学键、分子的极性等概念介绍了范德华力的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根据电负性的概念介绍了氢键的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根据极性分子与非非极性分子的概念介绍了“相似相溶”规则;根据分子中电子的偏移解释了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强弱等;对于手性教科书通过图示简单介绍了手性分子的概念以及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和生产手性药物方面的应用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化学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离子键或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2.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δ键和π键。

第二讲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讲分子结构与性质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题意) 1.下列物质的分子中既有σ键,又有π键的是()。 ①HCl②H2O③N2④H2O2⑤C2H4⑥C2H2 A.①②③B.③④⑤⑥ C.①③⑥D.③⑤⑥ 解析单键一定是σ键,双键或三键中有一个σ键,其余均是π键。 答案 D 2.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相同的是()。 A.SO3与SO2B.BF3与NH3 C.BeCl2与SCl2D.H2O与SO2 解析SO3、SO2中心原子都是sp2杂化,A正确;BF3、NH3中心原子一个是sp2杂化,一个是sp3杂化,B错误;BeCl2中,Be原子采取sp杂化,而SCl2中S原子采取sp3杂化,C错误;H2O中氧原子采取sp3杂化,而SO2中S原子采取sp2杂化。 答案 A 3.下列有关σ键和π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某些分子中,化学键可能只有π键而没有σ键 B.当原子形成分子时,首先形成σ键,可能形成π键,配位键都是σ键C.σ键的特征是轴对称,π键的特征是镜面对称

D.含有π键的分子在反应时,π键是化学反应的积极参与者 解析在某些分子中,可能只有σ键,而没有π键,A错误;由于π键的键能小于σ键的键能,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容易断裂。 答案 A 4.关于键长、键能和键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键角是描述分子立体结构的重要参数 B.键长的大小与成键原子的半径和成键数目有关 C.键能越大,键长越长,共价化合物越稳定 D.键角的大小与键长、键能的大小无关 解析键能越大,键长越短,共价化合物越稳定。 答案 C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NH3、CO、CO2都是极性分子 B.CH4、CCl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HF、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CS2、H2O、C2H2都是直线形分子 解析A中CO2为非极性分子;B说法正确;当然根据分子的极性也可以判断它的空间结构,像D中水为极性分子,空间结构不是直线形,属于V形结构;选项C中HF、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答案 B 6.在硼酸[B(OH)3]分子中,B原子与3个羟基相连,其晶体具有与石墨相似的层状结构。则分子中B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及不同层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分别是()。 A.sp,范德华力B.sp2,范德华力 C.sp2,氢键D.sp3,氢键 解析由于该晶体具有和石墨相似的层状结构,所以B原子采取sp2杂化,同层分子间的作用力是范德华力,由于“在硼酸[B(OH)3]分子中,B原子与3个羟基相连”虽然三个B—O都在一个平面上,但σ单键能够旋转,使O—H 键位于两个平面之间,因而能够形成氢键,从而使晶体的能量最低,达到稳定状态。

人教版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卷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通常把原子总数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或离子称为等电子体.人们发现等电子体的空间结构相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H4和NH4+是等电子体,键角均为60° B. B3N3H6和苯是等电子体,1molB3N3H6和苯均有6mol非极性键 C. NH3和PCl3是等电子体,均为三角锥形结构 D. BF3和CO32﹣是等电子体,均为平面正三角形结构 2.硫化氢(H2S)分子中两个共价键的夹角接近90°,其原因是() ①共价键的饱和性①S原子的电子排布①共价键的方向性①S原子中p轨道的形状A. ①① B. ①① C. ①① D. ①① 3.某物质的实验式为PtCl4·2NH3,其水溶液不导电,加入AgNO3溶液反应也不产生沉淀,以强碱处理并没有NH3放出,则关于此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配合物中中心离子的电荷数和配位数均为6 B.该配合物可能是平面正方形结构 C. Cl-和NH3分子均与Pt4+配位 D.配合物中Cl-与Pt4+配位,而NH3分子不配位 4.下列物质的分子中,没有π键的是() A. CO2 B. N2 C. CH≡CH D. HClO 5.电子数相等的粒子叫等电子体,下列粒子不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A. CH4和NH4+ B. NO和O2 C. HCl和H2S D. NH2﹣和H3O+ 6.若AB n分子的中心原子上没有孤对电子,应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3时,则分子的立体构型为V形 B. n=2时,则分子的立体构型平面三角形 C. n=4时,则分子的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形 D. n=4时,则分子的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 7.下列有关二氯化锡(SnCl2)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一个σ键、一个π键 B.是直线形分子 C.中心原子Sn是sp2杂化 D.键角等于120°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键能越大,表示该分子越容易受热分解 B.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 C.在分子中,两个成键的原子间的距离叫键长 D.H—Cl键的键能为431.8 kJ·mol-1,H—Br键的键能为366 kJ·mol-1,这可以说明HCl比HBr 分子稳定 9.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SO3的分子构型() A.正四面体形 B. V形 C.三角锥形 D.平面三角形 10.已知N—N、N==N、N≡N键能之比为 1.00①2.17①4.90,而C—C,C==C,C≡C键能之比为1.00①1.17①2.34。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乙烯分子中σ键、π键的电子云形状对称性不同 B.乙炔分子中π键重叠程度比σ键小,易发生加成反应 C.氮分子中的N≡N键非常牢固,不易发生加成反应 D.氮气和乙炔都易在空气中点燃燃烧 11.六氧化四磷分子中只含有单键,且每个原子的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该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 A. 10 B. 12 C. 24 D. 28

选修三物质结构和性质带答案

1.已知A. B. C. D. E都是周期表中的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 A

解答: A. B. C. D. E都是周期表中的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C>Si, 故答案为:N>C>Si; (3)B元素为N2,结构式为N≡N,分子中有2个π键,与其互为等电子体的物质的化学式可能为CO或CN?, 故答案为:2;CO或CN?; (4)上述A的氧化物为CO2,为直线形结构,分子中C原子采取sp杂化,属于分子晶体,其晶胞中微粒间的作用力为分子间作用力, 故答案为:sp;分子间作用力;

人教版2020高考化学第12章(物质结构与性质)第2节2)分子的立体构型讲与练(含解析)

第12章(物质结构与性质) 李仕才 第二节分子结构与性质

考点二分子的立体构型 1.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分子的立体构型 (1)理论要点 ①价层电子对在空间上彼此相距最远时,排斥力最小,体系的能量最低。 ②孤电子对的排斥力较大,孤电子对越多,排斥力越强,键角越小。 (2)价层电子对数的确定方法

其中:a是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阳离子要减去电荷数、阴离子要加上电荷数),b是1个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提供的价电子数,x是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 (3)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与分子立体构型的关系 2.用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分子的立体构型 (1)杂化轨道概念: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原子内部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重新组合的过程叫原子轨道的杂化,组合后形成的一组新的原子轨道,叫杂化原子轨道,简称杂化轨道。 (2)杂化轨道的类型与分子立体构型

(3)由杂化轨道数判断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 杂化轨道用来形成σ键和容纳孤电子对,所以有公式: 杂化轨道数=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中心原子的σ键个数。 代表物杂化轨道数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 CO20+2=2 sp CH2O 0+3=3 sp2 CH40+4=4 sp3 SO21+2=3 sp2 NH31+3=4 sp3 H2O 2+2=4 sp3 (4)

3.等电子原理 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相似,如CO和N2。 等电子体的微粒有着相同的分子构型,中心原子也有相同的杂化方式。 常见等电子体与空间构型 微粒通式价电子总数立体构型 CO2、CNS-、NO+2、N-3AX216e-直线形 CO2-3、NO-3、SO3AX324e-平面三角形 SO2、O3、NO-2AX218e-V形 SiO4-4、PO3-4、SO2-4、ClO-4AX432e-正四面体形 PO3-3、SO2-3、ClO-3AX326e-三角锥形 CO、N2AX 10e-直线形 CH4、NH+4AX48e-正四面体形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32- 中硫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 2 B 2 2 分子中含有 3个σ键和 2 个π键 A. SO.C H C. H2O分子中氧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D. BF3分子空间构型呈三角锥形 2.氯的含氧酸根离子有ClO ---- 等,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lO 2、 ClO 3、 ClO 4 () A. ClO4-是 sp3 杂化B. ClO3-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C. ClO2-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D. ClO-中 Cl 显 +1价 3.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2 V 形的极性分子 A. CS 为空间构型为 B.双原子或多原子形成的气体单质中,一定有σ 键,可能有π 键 C.氢原子电子云的一个小黑点表示一个电子 2﹣3 杂化 D. HCN、SiF 4和 SO3的中心原子均为 sp 4.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弱电解质B.可燃冰是可以燃烧的水 C.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D.0℃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大 5.电子数相等的微粒叫做等电子体,下列各组微粒属于等电子体是()A. CO和 CO2B. NO和 CO C . CH4和 NH3D. OH-和 S2- 6.下列分子或离子中, VSEPR模型为四面体且空间构型为V 形的是 A. H2S B . SO2 2-C . CO2 D . SO4 7.下列分子中只存在σ键的是 () A. CO2B.CH4C.C2H4D.C2H2 8. HBr 气体的热分解温度比HI 热分解温度高的原因是() A. HBr 分子中的键长比HI 分子中的键长短,键能大 B. HBr 分子中的键长比HI 分子中的键长长,键能小 C. HBr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HI 的相对分子质量小 D. HBr 分子间作用力比HI 分子间作用力大 9.表述 1 正确,且能用表述 2 加以正确解释的选项是() 表述1表述2 A在水中,NaCl 的溶解度比I 2的溶解度大NaCl晶体中Cl ﹣与Na+间的作用力

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二章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讲分子结构与性质规范演练含解析人教版

第二讲分子结构与性质 1.有X、Y、Z三种元素,其中X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为2s22p2,Y原子的L电子层中有三个未成对电子,且无空轨道,Z的+1价离子是一个质子。试回答下列问题: (1)ZXY分子中的三个原子除Z原子外均为8电子构型,写出该分子的结构式:____________,根据电子云重叠方式的不同,分子里共价键的类型有________。 (2)常温下,YZ3呈气态,但易被液化,且极易溶于水,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液态的YZ3是一种重要的溶剂,其性质与H2O相似,可以与活泼金属反应,写出Na 与液态YZ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X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为2s22p2”可推知X是C;“Y原子的L电子层中有三个未成对电子,且无空轨道”可推知Y是N;Z是H。(1)ZXY分子为HCN,其结构式为H—C≡N,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为σ键和π键。(2)YZ3分子为NH3,易液化;NH3和H2O都是极性分子,且二者能形成氢键,NH3又能与H2O发生化学反应,使得NH3极易溶于水。(3)由2Na+2H2O===2NaOH+H2↑可类推出:2Na+2NH3===2NaNH2+H2↑。 答案:(1)H—C≡N σ键、π键(2)NH3和H2O都是极性分子,且二者能形成氢键,NH3又能与H2O发生化学反应,使得NH3极易溶于水(3)2Na+2NH3===2NaNH2+H2↑2.硫及其化合物有许多用途,相关物质的物理常数如下表所示: (1)基态Fe原子价层电子的电子排布图(轨道表达式)为_______,基态S原子电子占据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__________形。 (2)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H2S、SO2、SO3的气态分子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不同于其他分子的是__________。 (3)图(a)为S8的结构,其熔点和沸点要比二氧化硫的熔点和沸点高很多,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O32-中硫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 B.C2H2分子中含有3个σ键和2个π键C.H2O分子中氧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 D.BF3分子空间构型呈三角锥形 2.氯的含氧酸根离子有 ClO-、 ClO2- 、 ClO3-、 ClO4- 等,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lO4-是 sp3 杂化 B.ClO3- 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C.ClO2-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 D.ClO- 中 Cl 显+1 价 3.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CS2为空间构型为V形的极性分子 B.双原子或多原子形成的气体单质中,一定有σ键,可能有π键 C.氢原子电子云的一个小黑点表示一个电子 D.HCN、SiF4和SO32﹣的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 4.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弱电解质 B.可燃冰是可以燃烧的水 C.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D.0℃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大 5.电子数相等的微粒叫做等电子体,下列各组微粒属于等电子体是() A.CO和CO2 B.NO和CO C.CH4和NH3 D. OH- 和S2- 6.下列分子或离子中,VSEPR模型为四面体且空间构型为V形的是 A.H2S B.SO2 C.CO2 D.SO42- 7.下列分子中只存在σ键的是 ( ) A.CO2 B.CH4 C.C2H4 D.C2H2 8.HBr气体的热分解温度比HI热分解温度高的原因是() A.HBr分子中的键长比HI分子中的键长短,键能大 B.HBr分子中的键长比HI分子中的键长长,键能小 C.HBr的相对分子质量比HI的相对分子质量小 D.HBr分子间作用力比HI分子间作用力大 9.表述1正确,且能用表述2加以正确解释的选项是()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主要知识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选修三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教案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一、共价键 1.本质: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 2.特征: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注意:s-s σ键即H-H 键没有方向性) 3.分类 (1 )形成共价键的原子轨道重叠方式: σ键:原子轨道“头碰头”重叠 π键:原子轨道“肩碰肩”重叠 (2)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对是否偏移: 极 性 键: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即A-B 等) 非极性键: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即A-A 等) (3)原子间共用电子对的数目: 单键、双键、三键。 说 明:①两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中,共价单键为σ键,共价双键中有一个σ键和一个π 键,共价三键中有一个σ键和二个π键。 ②并不是所有的分子中都含有共价键,如单原子的稀有气体分子中无共价键。 ③化学反应的本质 。 4.键参数 (1)概念 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mol 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 键参数 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间的核间距。 键角: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2)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

共价键的键能与化学反应热的关系:反应热= 所有反应物键能总和-所有生成物键能总和. 5.等电子体原理:是指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具有许多相近的性质。应用:⑴判断微粒成键方式、空间构型;⑵推测性质。如CO与N2 。 二、分子的空间构型 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1)有关概念 ①价电子:原子在参与化学反应时能够用于成键的电子,是原子核外跟元素化合价有关的电子。在主族元素中,价电子数就是最外层电子数。 ②价层:就是显现化合价的电子层,通常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层。 ③价层电子对:指的是形成σ键的电子对和孤对电子。孤对电子的存在,增加了电子 对间的排斥力,影响了分子中的键角,会改变分子构型的基本类型。 ④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基本观点:分子中的价层电子对---成键电子对(即σ键)和孤对电子由于相互排斥作用,尽可能趋向彼此远离以减小排斥力而采取对称的空间结构。[一般电子对间的排斥大小:孤电子对间的排斥(孤-孤排斥)>孤对电子和成键电子对间的排斥(孤-成排斥)>成键电子对间的排斥(成-成排斥)] 说明: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主要是用来分析主族元素形成的分子或离子的结构的,不用 来分析以过渡元素为中心的化合物。 (2)、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判断分子的构型 Ⅰ、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说明的是价层电子对(含孤电子对)的空间构型,而分子的空间构型指的是成键电子对空间构型,不包括孤电子对。 ①当中心原子无孤电子对时,两者的构型一致; ②当中心原子有孤电子对时,两者的构型不一致。 Ⅱ、对AB m型分子或离子,其价层电子对数(亦即为杂化轨道数)的判断方法为: 规定:①作为配位原子,卤素F、Cl、Br、I和H:价电子1个,氧族:O、S:0个; 但作为中心原子,卤素原子按7个价电子计算,氧族元素的原子按6个价电子计算;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精华版)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课标要求 1.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键和键,能用键长、键能和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2.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 p、sp2、sp3),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 3.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4.了解化学键合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5.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氢键的物质。 要点精讲 一.共价键 1.共价键的本质及特征共价键的本质是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其特征是具 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2.共价键的类型 ①按成键原子间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分为单键、双键、三键。 ②按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分为极性键、非极性键。 σ键和π键,前者的电子云具有轴对称性,后者的电子云 ③按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分为 具有镜像对称性。 3.键参数 ①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 1 mol 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②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稳定。 ③键角:在原子数超过 2 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④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 4.等电子原理[来源:学§科§网] 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相近。 二.分子的立体构型 1.分子构型与杂化轨道理论 杂化轨道的要点 当原子成键时,原子的价电子轨道相互混杂,形成与原轨道数相等且能量相同的杂化轨道。 杂化轨道数不同,轨道间的夹角不同,形成分子的空间形状不同。

2 分子构型与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说明的是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 而分子的空间构型指的是成键电子对空间构型,不包括孤对电子。 (1) 当中心原子无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一致; (2) 当中心原子有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不一致。 3.配位化合物 (1)配位键与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比较

化学选修3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单元测试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单元测试(1) 一.选择题(每题有1~2个正确答案) 1.对δ键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σ键不属于共价键,是另一种化学键 B.s-s σ键与s-p σ键的对称性相同 C.分子中含有共价键,则至少含有一个σ键 D.含有π键的化合物与只含σ键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不同 2.σ键可由两个原子的s轨道、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及一个原子的p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而成。则下列分子中的σ键是由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构建而成的是 A.H2 B.HCl C.Cl2 D.F2 3.下列分子中存在π键的是 A.H2 B.Cl2 C.N2 D.HCl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键长越长,化学键越牢固 B.成键原子间原子轨道重叠越多,共价键越牢固 C.对双原子分子来讲,键能越大,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 D.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 5.能用键能知识加以解释的是 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B.HCl气体比HI气体稳定 C.干冰易升华D.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6.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 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已知白磷(P4)和P4O6的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P—P 198KJ·mol—1、P—O 360kJ·mol—1、O=O 498kJ·mol—1。则关于1mol P4和3mol O2完全反应(P4 + 3O2 = P4O6)的热效应说法正确的是 A.吸热1638 kJ B.放热1638 kJ C.放热126 kJ D.吸热126 kJ 7.下列物质属于等电子体一组的是 A.CH4和NH4+ B.B3H6N3和C6H6 C.CO2、NO2D.H2O和CH4 8.下列物质中,分子的立体结构与水分子相似的是 A.CO2 B.H2S C.PCl3 D.SiCl4 9.下列分子中,各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是 A.NH3 B.CCl4 C.H2O D.CH2O 10.下列分子中心原子是sp2杂化的是 A.PBr3 B.CH4 C.BF3 D.H2O 11.在乙烯分子中有5个σ键、一个π键,它们分别是 A.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B.sp2杂化轨道形成π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σ键 C.C—H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C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 D.C—C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H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12.有关苯分子中的化学键描述正确的是 A.每个碳原子的sp2杂化轨道中的其中一个形成大π键 B.每个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大π键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总结 一.原子结构与性质. 1、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 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 层.原子由里向 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 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 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 .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 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Ar]3d54s1、29Cu[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ns<(n-2)f<(n-1)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