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邮数据结构上机实验三图的基本运算及飞机换乘次数最少问题资料

南邮数据结构上机实验三图的基本运算及飞机换乘次数最少问题资料

南邮数据结构上机实验三图的基本运算及飞机换乘次数最少问题资料
南邮数据结构上机实验三图的基本运算及飞机换乘次数最少问题资料

实验报告

第二学期)2015 / 2016学年(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A

实验名称图的基本运算及飞机换乘次数最少问题

日年月实验时间19 2016

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指导单位

指导教师骆健

班级学号学生姓名

管理学院)

(学院系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图的基本运算实习题名:

2016.05.19 班级姓名学号日期问题描一

验证教材中关于在邻接矩阵和邻接表两种不同的储存结构上实现图的基本运算的,在邻接矩阵存储结构上实现图的深度和广度优先遍历算程序9.8)算法(见程序9.1~ 法,设计主函数,测试上

述运算。概要设计二、

。邻接矩阵类中在该文件中定义图数据结构的抽象模板类Graph文件graph.cpp派生得来。LGraph 也是从抽象类MGraphGraph是从抽象类Graph派生得来,邻接表类主函数的代码如图所示。

详细设计三、

1.类和类的层次设计以及循环列表类MGraph和邻接表类LGraph程序定义了Graph类,以及邻接矩阵类的纯虚函数。Graphe,重载了MGraph继承了Graph的数据成员n和SeqQueue。邻接矩阵类也继指向动态生成的二维数组,用以存储邻接矩阵。邻接表类T** aLGraph保护数据成员Graph的数据成员n和e及重载了Graph承了的纯虚函数,边结点由类ENode定义,每个结点有三个域adjVex、w和nextArc。邻接表的表头组成为一维数组,a是指向该数组的指针。

T

SeqQueue

-int front, rear;

-int maxSize;

-BTNode **q;

+SeqQueue(int mSize);

+~SeqQueue(){delete []q;}

bool IsEmpty() const{return front == rear;}

+boolIsFull()const{return(rear+1)%maxSize==

front;}

bool Front(BTNode *&x)const;

+bool EnQueue(BTNode *x);

+bool DeQueue();

void Clear(){front = rear = 0;}

)循环队列类(a

TTLGraph#ENode **a;+LGraph(int mSize);+~LGraph();+ResultCode Insert(int u,int v,T&w);+ResultCode Remove(int u,int v);+bool Exist(int u,int v)const;

LGraph

,Graphb()模版类和 MGraph

核心算法2.

深度优先搜索用栈来实现:把根节点压入栈中1)

并2)每次从栈中弹出一个元素,搜索所有在它下一级的元素,把这些元素压入栈中。把这个元素记为它下一级元素的前驱 3)找到所要找的元素时结束程序 4)如果遍历整个树还没有找到,结束程序广度优先搜索使用队列来实现: 1)把根节点放到队列的末尾把它们放到队2)查看这个元素所有的下一级元素,每次从队列的头部取出一个元素,列的末尾。并把这个元素记为它下一级元素的前驱找到所要找的元素时结束程序3) 4)如果遍历整个树还没有找到,结束程

DFS()

BFS()

四、程序代码template

深度遍历void MGraph::DFS() //{ bool *visited=new bool[n];

for (int i=0;i

visited[i]=false;

for(i=0;i

if(!visited[i])

DFS(i,visited);

delete[]visited;

}

template

void MGraph::DFS(int v,bool *visited) {

visited[v]=true;

cout<< <

for(int i=0;i

if(a[v][i]!=noEdge&&a[v][i]!=0&&!visited[i]) DFS(i,visited);

}

template

//广度遍历void MGraph::BFS()

{

bool *visited=new bool[n];

for (int i=0;i

visited[i]=false;

for(i=0;i

if(!visited[i])

BFS(i,visited);

delete[]visited;

}

template

void MGraph::BFS(int v,bool *visited) {

SeqQueue q(n);

visited[v]=true;

cout<< <

q.EnQueue(v);

while(!q.IsEmpty())

{

q.Front(v);

q.DeQueue();

南邮数据结构上机实验二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及哈夫曼编码译码系统的实现

实验报告 (2015 / 2016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A 实验名称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及哈夫曼编码译码系统的实现 实验时间2016 年 4 月14 日 指导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指导教师骆健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 学院(系) 管理学院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实习题名: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班级姓名学号日期2016.04.14 一、问题描述 设计递归算法,实现下列二叉树运算:删除一棵二叉树、求一棵二叉树的高度、求一棵二叉树中叶子结点数、复制一棵二叉树、交换一棵二叉树的左右子树。设计算法,按自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按层次遍历一棵二叉树。设计main函数,测试上述每个运算。 二、概要设计 文件tree.cpp中在该文件中定义二叉树的链式存储结构,用队列实现二叉树的层次遍历,并且编写实现二叉树的各种基本操作函数。其中包括结点类BTNode,循环队列类SeqQueue,二叉树类BinaryTree。主函数main的代码如图所示。 三、详细设计 1.类和类的层次设计 程序定义了循环队列SeqQueue类和二叉树BinaryTree类。SeqQueue类主要是用队列实现,层次遍历。运用后序遍历思想,把树分解为左右子树和跟结点再进行左右交换并计算树的高度,最后删除二叉树。

(a )循环队列类 (b )二叉树类 2. 核心算法 程序利用循环队列SeqQueue 类通过不断出队并输出节点的值,将左右孩子入队直到队列为空实现二叉树的层次遍历。并运用后序遍历思想,将二叉树树分解为左右子树和根结点,利用(p -> lChild)和(p -> rChild)计算结点数目,并通过交换结点的左右子树实现左右交换,计算树的高度,最后删除二叉树。核心算法主要是二叉树BinaryTree 类中的High ,Node_num ,Exchange ,Level_traversal 四个函数,其设计流程图如下: SeqQueue -int front, rear; -int maxSize; -BTNode **q; +SeqQueue(int mSize); +~SeqQueue(){delete []q;} +bool IsEmpty() const{return front == rear;} +bool IsFull() const{return (rear + 1) % maxSize == front;} +bool Front(BTNode *&x)const; +bool EnQueue(BTNode *x); +bool DeQueue(); +void Clear(){front = rear = 0;} BinaryTree +BinaryTree():s(100){root = NULL;} +~BinaryTree(){delete []root;} +bool Clear(); +void MakeTree(constT&x,BinaryTree&left,BinaryTree& right); +int High(BTNode*p); +int Node_num(BTNode*p); +BTNode*Copy (BTNode*t); +void Exchange(BTNode *&t); +void Level_traversal(void(*Visit)(T&x)); #SeqQueue s; -void Clear(BTNode* &t); -void Level_traversal(void(*Visit)(T&x),BTNode*t); T T

北京理工大学《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实验报告实验四

《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 实验报告 ——实验四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实践、巩固线性表的相关操作; 2. 熟悉VC 环境,加强编程、调试的练习; 3. 用C 语言实现线性表的抽象数据类型,实现线性表构造、插入、取数据等基本操作; 4. 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利用上述基本操作实现三种排序并输出。 二、实验内容 从键盘输入10个数,编程实现分别用插入排序、交换排序、选择排序算法进行排序,输出排序后的序列。 三、程序设计 1、概要设计 为了实现排序的功能,需要将输入的数字放入线性表中,进行进一步的排序操作。 (1)抽象数据类型: ADT SqList{ 数据对象:D={|,1,2,,,0}i i a a ElemSet i n n ∈=≥ 数据关系:R1=11{,|,,1,2,,}i i i i a a a a D i n --<>∈= 基本操作: InPut(SqList &L)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线性表L 。 OutPut(SqList L) 初始条件:线性表L 已存在。 操作结果:按顺序在屏幕上输出L 的数据元素。 InsertSort(SqList &L) 初始条件:线性表L 已存在。 操作结果:对L 的数据元素进行插入排序。 QuickSort(SqList &L) 初始条件:线性表L 已存在。 操作结果:对L 的数据元素进行快速排序。 SelectSort(SqList &L) 初始条件:线性表L 已存在。 操作结果:对L 的数据元素进行选择排序。 }ADT SqList ⑵主程序流程 由主程序首先调用InPut(L)函数创建顺序表,调用InsertSort(L)函数进行插入排序, 调用OutPut(L)函数显示排序结果。调用QuickSort(L)函数进行交换排序,调用OutPut(L) 函数显示排序结果。调用SelectSort(L)函数进行选择排序,调用OutPut(L)函数显示排序 结果。 ⑶模块调用关系 由主函数模块调用创建顺序表模块,排序模块与显示输出模块。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实验一线性表基本操作和简单程序 1.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Visual C++ 6.0上机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 (2)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初始化、插入、删除、取数据元素等运算在顺序存储结构和链表存储结构上的程序设计方法。 2.实验要求 (1)认真阅读和掌握和本实验相关的教材内容。 (2)认真阅读和掌握本章相关内容的程序。 (3)上机运行程序。 (4)保存和打印出程序的运行结果,并结合程序进行分析。 (5)按照你对线性表的操作需要,重新改写主程序并运行,打印出文件清单和运行结果 实验代码: 1)头文件模块 #include iostream.h>//头文件 #include//库头文件-----动态分配内存空间 typedef int elemtype;//定义数据域的类型 typedef struct linknode//定义结点类型 { elemtype data;//定义数据域 struct linknode *next;//定义结点指针 }nodetype; 2)创建单链表

nodetype *create()//建立单链表,由用户输入各结点data域之值,//以0表示输入结束 { elemtype d;//定义数据元素d nodetype *h=NULL,*s,*t;//定义结点指针 int i=1; cout<<"建立一个单链表"<> d; if(d==0) break;//以0表示输入结束 if(i==1)//建立第一个结点 { h=(nodetype*)malloc(sizeof(nodetype));//表示指针h h->data=d;h->next=NULL;t=h;//h是头指针 } else//建立其余结点 { s=(nodetype*) malloc(sizeof(nodetype)); s->data=d;s->next=NULL;t->next=s; t=s;//t始终指向生成的单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

《操作系统教程》南邮正式版——习题解答

《操作系统教程》南邮正式版 习题解答 第三章进程管理与调度习题 1、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多道程序设计利用了系统与外围设备的并行工作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让多个计算问题同时装入一个计算机系统的主存储器并行执行,这种设计技术称“ 多道程序设计”,这种计算机系统称“多道程序设计系统” 或简称“多道系统”。在多道程序设计的系统中,主存储器中同时存放了多个作业的程序。为避免相互干扰,必须提供必要的手段使得在主存储器中的各道程序只能访问自己的区域。 提高工作效率,具体表现在: ?提高了处理器的利用率; ?充分利用外围设备资源:计算机系统配置多种外围设备,采用多道程序设计并行工作时,可以将使用不同设备的程序搭配在一起同时装入主存储器,使得系统中各外围设备经常处于忙碌状态,系统资源被充分利用; ?发挥了处理器与外围设备以及外围设备之间的并行工作能力; 从总体上说,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后,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中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单位时间内的算题量,从而提高了吞吐率。 2、请描述进程的定义和属性。 答: 进程是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调度和保护的独立单位。 进程的属性有:结构性?共享性?动态性?独立性?制约性?并发性 3、请描述进程与程序的区别及关系。 答:

程序是静止的,进程是动态的。进程包括程序和程序处理的对象(数据集),进程能得到程序处理的结果。进程和程序并非一一对应的,一个程序运行在不同的数据集上就构成了不同的进程。通常把进程分为“系统进程”和“用户进程”两大类,把完成操作系统功能的进程称为系统进程,而完成用户功能的进程则称为用户进程。 4、进程有哪三种基本状态?三种进程状态如何变化? 答: 通常,根据进程执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状态,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状态: ·等待态:等待某个事件的完成; ·就绪态:等待系统分配处理器以便运行; ·运行态:占有处理器正在运行。 进程在执行中状态会不断地改变,每个进程在任何时刻总是处于上述三种基本状态的某一种基本状态,进程状态之间转换关系: 运行态→等待态往往是由于等待外设,等待主存等资源分配或等待人工干预而引起的。等待态→就绪态则是等待的条件已满足,只需分配到处理器后就能运行。 运行态→就绪态不是由于自身原因,而是由外界原因使运行状态的进程让出处理器,这时候就变成就绪态。例如时间片用完,或有更高优先级的进程来抢占处理器等。 就绪态→运行态系统按某种策略选中就绪队列中的一个进程占用处理器,此时就变成了运行态。 5、进程控制块是什么,有何作用?通常进程控制块包含哪些信息? 答: 进程控制块(Process Control Block,简称PCB),是操作系统为进程分配的用于标志进程,记录各进程执行情况的。进程控制块是进程存在的标志,它记录了进程从创建到消亡动态变化的状况,进程队列实际也是进程控制块的链接。操作系统利用进程控制块对进程进行控制和管理。 ·标志信息含唯一的进程名 ·说明信息有进程状态、等待原因、进程程序存放位置和进程数据存放位置 ·现场信息包括通用、控制和程序状态字寄存器的内容 ·管理信息存放程序优先数和队列指针 进程控制块的作用有:

北京理工大学数据结构编程练习答案

1.一元多项式相加(10分) 成绩: 10 / 折扣: 0.8 题目说明: 编写一元多项式加法运算程序。要求用线性链表存储一元多项式(参照 课本)。该程序有以下几个功能: 1. 多项式求和 输入:输入三个多项式,建立三个多项式链表Pa、Pb、Pc (提示:调用CreatePolyn(polynomial &P,int m)。 输出:显示三个输入多项式Pa、Pb、Pc、和多项式Pa+Pb、多项式Pa+Pb+Pc (提示:调用AddPolyn(polynomial &Pa, polynomial Pb), 调用 PrintPolyn(polynomial P))。 0. 退出 输入: 根据所选功能的不同,输入格式要求如下所示(第一个数据是功能选择编号,参见测试 用例): ? 1 多项式A包含的项数,以指数递增的顺序输入多项式A各项的系数(整数)、指数(整数) 多项式B包含的项数,以指数递增的顺序输入多项式B各项的系数(整数)、指数(整数) 多项式C包含的项数,以指数递增的顺序输入多项式C各项的系数(整数)、指数(整数) ?0 ---操作终止,退出。 输出: 对应一组输入,输出一次操作的结果(参见测试用例)。 ? 1 多项式输出格式:以指数递增的顺序输出: <系数,指数>,<系数,指数>,<系数,指数>,参见测试用例。零多项式的输出格式为<0,0> ?0 无输出 1.

#include #include using std::cin; using std::cout; using std::endl; struct date { int a; int b; struct date* pnext; }; typedef struct date DATE; typedef struct date* PDATE; void output(PDATE p) { int f=0; p=p->pnext; while(p!=NULL) { if(p->a!=0) { f=1; cout<<"<"<a<<","<b<<">"; if(p->pnext==NULL) cout<pnext; } if(f==0) cout<<"<0,0>"<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答案

数据结构(C语言版)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实验1 实验题目:单链表的插入和删除 实验目的: 了解和掌握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掌握单链表的基本算法及相关的时间性能分析。 实验要求: 建立一个数据域定义为字符串的单链表,在链表中不允许有重复的字符串;根据输入的字符串,先找到相应的结点,后删除之。 实验主要步骤: 1、分析、理解给出的示例程序。 2、调试程序,并设计输入数据(如:bat,cat,eat,fat,hat,jat,lat,mat,#),测 试程序的如下功能:不允许重复字符串的插入;根据输入的字符串,找到相应的结点并删除。 3、修改程序: (1)增加插入结点的功能。 (2)将建立链表的方法改为头插入法。 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struct node . . 示意图:

head head head 心得体会: 本次实验使我们对链表的实质了解更加明确了,对链表的一些基本操作也更加熟练了。另外实验指导书上给出的代码是有一些问题的,这使我们认识到实验过程中不能想当然的直接编译执行,应当在阅读并完全理解代码的基础上再执行,这才是实验的意义所在。

实验2 实验题目:二叉树操作设计和实现 实验目的: 掌握二叉树的定义、性质及存储方式,各种遍历算法。 实验要求: 采用二叉树链表作为存储结构,完成二叉树的建立,先序、中序和后序以及按层次遍历 的操作,求所有叶子及结点总数的操作。 实验主要步骤: 1、分析、理解程序。 2、调试程序,设计一棵二叉树,输入完全二叉树的先序序列,用#代表虚结点(空指针), 如ABD###CE##F##,建立二叉树,求出先序、中序和后序以及按层次遍历序列,求 所有叶子及结点总数。 实验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 20 ertex=a; irstedge=NULL; irstedge; G->adjlist[i].firstedge=s; irstedge; R[i] 留在原位

北京理工大学2013级数据结构B试题(A卷)-答案

一、选择题 1、从逻辑结构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为【 C 】。 A、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 B、紧凑结构和非紧凑结构 C、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D、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2、在一个长度为n的顺序存储的线性表中,向第i个元素(1≤i≤n+1)之前插入一个新元素时,需要从后向前依次后移【 B 】个元素。 A、n-i B、n-i+1 C、n-i-1 D、i 3、链表结构不具有下列【 B 】特点。 A、插入和删除无需移动元素 B、可随机访问链表中的任意元素 C、无需实现分配存储空间 D、所需空间与结点个数成正比。 4、在一个单链表中,已知q所指结点是p所指结点的前驱结点,若在q和p之间插入s结点,则执行【 C 】。 A、s->next = p->next; p->next = s; B、p->next = s->next; s->next = p; C、q->next = s; s->next = p; D、p->next = s; s->next = q; 5、一个栈的入栈序列是1,2,3,4,5,则栈不可能输出的序列是【C 】。 A、54321 B、45321 C、43512 D、12345 6、判断一个队列Q(元素最多为M个)为空的条件是【 C 】。 A、Q->rear – Q->front = M B、Q->rear – Q->front -1 ==M C、Q->rear == Q->front D、Q->rear + 1 == Q->front 7、在一个链队列中,假设f和r分别指向队首和队尾,则插入s所指结点的运算是【A 】。 A、r->next = s; r=s; B、f->next = s; f=s; C、s->next = r; r=s; D、s->next = f; f=s; 8、深度为5的二叉树至多有【 A 】个结点。 A、31 B、32 C、16 D、10 9、在一非空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序列中,根结点的右边【A 】。

北理工《实用数据结构与算法》在线作业

北理工《实用数据结构与算法》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 1.(单选题)当两个元素比较出现反序时就相互交换位置的排序方法称为()。 (满分 A归并排序 B选择排序 C交换排序 D插入排序 正确:C 2.(单选题)设数组Data[0..m]作为循环队列SQ的存储空间,front为队头指针,rear为队尾指针,则执行出队操作的语句为() (满分 Afront=front+1 Bfront=(front+1)%m Crear=(rear+1)%m Dfront=(front+1)%(m+1) 正确:D 3.(单选题)快速排序方法在()情况下最不利于发挥其长处。 (满分 A被排序的数据量太大 B被排序数据中含有多个相同值 C被排序数据已基本有序 D被排序数据数目为奇数 正确:C 4.(单选题)具有65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其深度为(根的层次号为1)()。 (满分 A8 B7 C6 D5 正确: 5.(单选题)稀疏矩阵一般的压缩存储方法有两种,即()。 (满分 A二维数组和三维数组 B三元组表和散列表 C三元组表和十字链表 D散列表和十字链表 正确: 6.(单选题)从未排序序列中依次取出一个元素与已排序序列中的元素依次进行比较,然后将其放在已排序序列的合适位置,该排序方法称为()排序法。 (满分:) A插入 B选择 C交换 D二路归并 正确: 7.(单选题)下列排序方法中效率最高的排序方法是()。 (满分:) A起泡排序 B堆排序 C快速排序 D直接插入排序 正确: 8.(单选题)栈与一般的线性表的区别在于()。 (满分:) A数据元素的类型不同 B运算是否受限制 C数据元素的个数不同

数据结构实验1

1.1实验步骤 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它所面临的软件开发的复杂度也日趋增加,因此软件开发需要系统的方法。一种常用的软件开发方法,是将软件开发过程分为分析、设计、实现和维护四个阶段。虽然数据结构课程中的实习题的复杂度远不如实际中真正的软件系统,但为了培养一个软件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科学工作的方法和作风,我们制订了如下所述完成实验的5个步骤: 1、问题分析和任务定义 通常,实验题目的陈述比较简洁,或者说有模棱两可的含义。因此,在进行设计之前,首先应该充分地分析和理解问题,明确问题要求做什么,限制条件是什么,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注意:本步骤强调的是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对问题的描述应避开算法和所涉及的数据类型,而是对所需完成的任务作出明确的回答。例如:输入数据的类型、值的范围以及输入的形式;输出数据的类型、值的范围及输出的形式;若是会话式的输入,则结束标志是什么,是否接受非法的输入,对非法输入的回答方式是什么等等。这一步还应该为调试程序准备好测试数据,包括合法的输入数据和非法形式输入的数据。 2.数据类型和算法设计 在设计这一步骤中需分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两步实现。概要设计指的是,对问题分析中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关键点进行进一步阐述,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算法思想);详细设计中首先对概要设计中涉及的操作对象定义相应的数据类型,并在具体的存储结构下描述关键问题解决过程;同时要综合考虑程序功能,按照以数据结构为中心的原则划分模块,说明各模块的功能,画出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图,模块的划分和调用应使得程序结构清晰、合理、简单和易于调试。详细设汁的结果是对数据结构和基本操作的规格说明作出进一步的求精,定义相应的存储结构并写出各过程和函数的伪码算法。在求精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陷入语言细节,不必过早表述辅助数据结构和局部变量。 3.编码实现和静态检查 编码是把详细设计的结果进一步求精为程序设计语言程序。如何编写程序才能较快地完成调试是特别要注意的问题。程序的每行不要超过60个字符。每个过程(函数)体一般不要超过40行,最长不得超过60行,否则应该分割成较小的过程(函数)。要控制if语句连续嵌套的深度,分支过多时应考虑使用switch语句。对函数功能和重要变量进行注释。一定要按格式书写程序,分清每条语句的层次,对齐括号,这样便于发现语法错误。 在上机之前,应该用笔在纸上写出详细的程序编码,并做认真地静态检查。多数初学者在编好程序后处于以下两种状态之一:一种是对自己的“精心作品”的正确性确信不疑;另一种是认为上机前的任务已经完成,纠查错误是上机的工作。这两种态度是极为有害的。对一般的程序设计者而言,当编写的程序长度超过50行时,通常会含有语法错误或逻辑错误。上机动态调试决不能代替静态检查,否则调试效率将是极低的。静态检查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用一组测试数据手工执行程序(通常应先检查单个模块);二是通过阅读或给别人讲解自己的程序而深入全面地理解程序逻辑,在这个过程中再加入一些注解。 4.上机准备和上机调试 上机准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熟悉C语言用户手册或程序设计指导书。 (2)注意Turbo C、VC与标准C语言之间的细微差别。 (3)熟悉机器的操作系统和语言集成环境的用户手册,尤其是最常用的命令操作,以便顺利进行上机的基本活动。 (4)掌握调试工具,考虑调试方案,设计测试数据并手工得出正确结果。“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应该熟练运用高级语言的单步调试和程序调试器DEBUG调试程序。

2019 北京理工大学 889《数据结构》 考试大纲

2019年北京理工大学889《数据结构》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 数据结构主要考查考生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其差异,以及各种基本操作的实现。 2.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能够对算法进行设计与分析。 3.能够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和方法进行问题求解。 应掌握的具体内容为: 一、线性表 (一)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 (二)线性表的实现 1.顺序存储结构 2.链式存储结构 3.线性表的应用 二、栈、队列和数组 (一)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 (二)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三)栈和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四)栈和队列的应用 (五)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 三、树与二叉树 (一)树的概念 (二)二叉树 1.二叉树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 2.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3.二叉树的遍历 4.线索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构造 5.二叉排序树 6.平衡二叉树 (三)树、森林 1.书的存储结构 2.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 3.树和森林的遍历 (四)树的应用 1.等价类问题 2.哈夫曼(Huffman)树和哈夫曼编码 四、图 (一)图的概念

(二)图的存储及基本操作 1.邻接矩阵法 2.邻接表法 (三)图的遍历 1.深度优先搜索 2.广度优先搜索 (四)图的基本应用及其复杂度分析 1.最小(代价)生成树 2.最短路径 3.拓扑排序 4.关键路径 五、查找 (一)查找的基本概念 (二)顺序查找法 (三)折半查找法 (四)B-树 (五)散列(Hash)表及其查找 (六)查找算法的分析及应用 六、内部排序 (一)排序的基本概念 (二)插入排序 1.直接插入排序 2.折半插入排序 (三)起泡排序(bubble sort) (四)简单选择排序 (五)希尔排序(shell sort) (六)快速排序 (七)堆排序 (八)二路归并排序(merge sort) (九)基数排序 (十)各种内部排序算法的比较 (十一)内部排序算法的应用 题型和分值 填空题20分、选择题30分、问答题70分、算法题30分 参考书目 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吴伟民清华大学出版社

《数据结构》实验1

实验1: 顺序表的操作实验 一、实验名称和性质 二、实验目的 1.掌握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的表示和实现方法。 2.掌握顺序表基本操作的算法实现。 3.了解顺序表的应用。 三、实验内容 1.建立顺序表。 2.在顺序表上实现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验证性内容)。 3.删除有序顺序表中的重复元素(设计性内容)。 4.完成一个简单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应用性设计内容)。 四、实验的软硬件环境要求 硬件环境要求: PC机(单机) 使用的软件名称、版本号以及模块: Windows环境下的VC++6.0 五、知识准备 前期要求熟练掌握了C语言的编程规则、方法和顺序表的基本操作算法。 六、验证性实验 1.实验要求 编程实现如下功能: (1)根据输入顺序表的长度n和各个数据元素值建立一个顺序表,并输出顺序表中各元素值,观察输入的内容与输出的内容是否一致。 (2)在顺序表的第i个元素之前插入一个值为x的元素,并输出插入后的顺序表中各元素值。 (3)删除顺序表中第i个元素,并输出删除后的顺序表中各元素值。 (4)在顺序表中查找值为e的数据元素,如果查找成功,则显示“查找成功”和该元素在顺序表中的位置,否则显示“查找失败”。 2. 实验相关原理: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称为顺序表,顺序表的存储结构描述为: #define MAXLEN 30 /*线性表的最大长度*/ typedefstruct { Elemtypeelem[MAXLEN]; /*顺序表中存放元素的数组,其中elemtype为抽象数据类型,在程序

具体实现时可以用任意类型代替*/ int length; /*顺序表的长度,即元素个数*/ }Sqlist; /*顺序表的类型*/ 【核心算法提示】 1.顺序表插入操作的基本步骤:要在顺序表中的第i个数据元素之前插入一个数据元素x,首先要判断插入位置i是否合法,假设线性表的表长为n,则i的合法值范围:1≤i≤n+1,若是合法位置,就再判断顺序表是否满,如果满,则增加空间或结束操作,如果不满,则将第i个数据元素及其之后的所有数据元素都后移一个位置,此时第i个位置已经腾空,再将待插入的数据元素x插入到该位置上,最后将线性表的表长增加1。 2.顺序表删除操作的基本步骤:要删除顺序表中的第i个数据元素,首先仍然要判断i 的合法性,i 的合法范围是1≤i≤n,若是合法位置,则将第i个数据元素之后的所有数据元素都前移一个位置,最后将线性表的表长减1。 3.顺序表查找操作的基本步骤:要在顺序表中查找一个给定值为e的数据元素,则可以采用顺序查找的方法,从顺序表中第1个数据元素开始依次将数据元素值与给定值e进行比较,若相等则查找成功,函数返回该数据元素在顺序表中的位置,若顺序表中所有元素都与给定值e不相片,则查找失败,函数返回0值。 【核心算法描述】 status Sqlist_insert(Sqlist&L,inti,Elemtypex) /*在顺序表L中第i个元素前插入新元素x*/ {if (i<1||i>L.length+1) return ERROR; /*插入位置不正确则出错*/ if (L.length>=MAXLEN) return OVERFLOW; /*顺序表L中已放满元素,再做插入操作则溢出*/ for(j=L.length-1;j>=i-1;j--) L.elem[j+1]=L.elem[j];/*将第i个元素及后续元素位置向后移一位*/ L.elem[i-1]=x; /*在第i个元素位置处插入新元素x*/ L.length++; /*顺序表L的长度加1*/ return OK; } status Sqlist_delete(Sqlist&L,inti,Elemtype&e) /*在顺序表L中删除第i个元素*/ {if (i<1||i>L.length)return ERROR; /*删除位置不正确则出错*/ for(j=i;j<=L.length-1;j++) L.elem[j-1]=L.elem[j]; /*将第i+1个元素及后继元素位置向前移一位*/ L.length--; /*顺序表L的长度减1*/ return OK; } int Sqlist_search(SqlistL,Elemtype x) /* 在顺序表中查找值为x的元素,如果找到,则函数返回该元素在顺序表中的位置,否则返回0*/

南邮数据结构实验三

实验报告 (2015 / 2016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实验名称图的基本运算及飞机换乘次数最少问题 实验时间2015 年12 月 4 日 指导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指导教师黄海平 学生姓名陈明阳班级学号Q14010119 学院(系) 贝尔英才专业信息科技强化班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图的基本运算及飞机换乘次数最少问题指导教师黄海平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学时 4 实验时间12.4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飞机最少换乘次数问题。 (1)设有n个城市,编号为0~n-1,m条航线的起点和终点由用户输入提供。寻找一条换乘次数最少的线路方案。 (2)参考:可以使用有向图表示城市间的航线;只要两城市间有航班,则图中这两点间存在一条权值为1的边;可以使用Dijkstra算法实现。 二、实验环境(实验设备) VSUAL STUDIO2015 三、实验原理及内容 对象视图: 源代码: Graph.h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INF = 2147483647; enum ResultCode { Underflow, Duplicate, Failure, Success, NotPresent, OutOfBounds }; template class Graph//抽象类 { public: virtual ResultCode Insert(int u, int v, T w) = 0; virtual ResultCode Remove(int u, int v) = 0; virtual bool Exist(int u, int v)const = 0; protected: int n, e; }; template class MGraph :public Graph //邻接矩阵类 { public: MGraph(int mSize, const T noedg); ~MGraph(); ResultCode Insert(int u, int v, T w); ResultCode Remove(int u, int v); bool Exist(int u, int v)const; int Choose(int *d, bool *s); void Dijkstra(int v, T *d, int *path); protected: T **a; T noEdge; }; template MGraph::MGraph(int mSize, const T noedg) { n = mSize; e = 0; noEdge = noedg; a = new T*[n]; for (int i = 0; i

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操作系统试题

计算机操作系统试题 一填空: 2.主存储器与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控制方式有程序直接控制、中断驱动方式、DMA方式和通道控制方式。 4.当一个进程独占处理器顺序执行时,具有两个特性:封闭性和可再现性。 5.程序经编译或汇编以后形成目标程序,其指令的顺序都是以零作为参考地址,这些地址称为逻辑地址。 7.进程由程度、数据和FCB组成。 8.对信号量S的操作只能通过原语操作进行,对应每一个信号量设置了一个等待队列。 21.操作系统目前有五大类型: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 24、在设备管理中,为了克服独占设备速度较慢、降低设备资源利用率的缺点,引入了虚拟分配技术,即用共享设备模拟独占设备。 25、常用的内存管理方法有分区管理、页式管理、段式管理和段页式管理。 26、动态存储分配时,要靠硬件地址变换机构实现重定位。 27、在存储管理中常用虚拟存储器方式来摆脱主存容量的限制。 35. 在操作系统中,进程是一个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独立运行和调度 的基本单位。 36. 在信号量机制中,信号量S > 0时的值表示可用资源数目;若S < 0,则表示等待该资源的进程数,此时进程应阻塞。 37. 操作系统提供给编程人员的唯一接口是系统调用。 38. 设备从资源分配角度可分为独占设备,共享设备和虚拟设备。 42. 地址变换机构的基本任务是将虚地址空间中的逻辑地址变换为内存中的物理地址。44.现代操作系统的两个重要特征是并发和共享。 47. 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有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三种。58.在分时系统中,当用户数目为100时,为保证响应时间不超过2秒,此时时间片最大应为20ms。分时系统采用的调度方法是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66.使用缓冲区能有效地缓和I/O设备和CPU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71.计算机操作系统是方便用户、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系统软件。 90.在一个请求分页系统中,假如系统分配给一个作业的物理块数为3,且此作业的页面走向为2,3,2,1,5,2,4,5,3,2,5,2。OTP算法的页面置换次数为3 ,LRU算法的页面置换次数为4,CLOCK算法的页面置换次数为5 。 108. 现代操作系统的特征是并发、共享、虚拟和异步性。 109.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是互斥条件和请求和保持,不剥夺条件和环路条件。 110.操作系统的五大功能是CPU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系统和用户接口。112.文件系统的基本任务是实现按名存取。 119.一次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叫临界资源。 120.在操作系统中进程是一个拥有资源的单位,也是一个调度和执行的基本单位。 二、单选题 1.()不是基本的操作系统。

北京理工大学数据结构实验报告4

《数据结构与算法统计》 实验报告 ——实验四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实验目的 1、熟悉VC 环境,学会使用C 语言利用顺序表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上机、编程调试,加强对线性表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3、锻炼动手编程,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从键盘输入10个数,编程实现分别用插入排序、交换排序、选择排序算法进行排序,输出排序后的序列。 三、程序设计 1、概要设计 为了实现排序的功能,需要将输入的数字放入线性表中,进行进一步的排序操作。 (1)抽象数据类型: ADT SqList{ 数据对象:D={|,1,2,,,0}i i a a Elem Set i n n ∈=≥ 数据关系:R1=11{,|,,1,2,,}i i i i a a a a D i n --<>∈= 基本操作: InPut(SqList &L)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线性表L 。 OutPut(SqList L) 初始条件:线性表L 已存在。 操作结果:按顺序在屏幕上输出L 的数据元素。 InsertSort(SqList &L) 初始条件:线性表L 已存在。 操作结果:对L 的数据元素进行插入排序。 QuickSort(SqList &L) 初始条件:线性表L 已存在。 操作结果:对L 的数据元素进行快速排序。 SelectSort(SqList &L) 初始条件:线性表L 已存在。 操作结果:对L 的数据元素进行选择排序。 }ADT SqList ⑵主程序流程 由主程序首先调用InPut(L)函数创建顺序表,调用InsertSort(L)函数进行插入排序,调用OutPut(L)函数显示排序结果。 再由主程序首先调用InPut(L)函数创建顺序表,调用QuickSort(L)函数进行交换排序,调用OutPut(L)函数显示排序结果。 再由主程序首先调用InPut(L)函数创建顺序表,调用SelectSort(L)函数进行选择排序,调用OutPut(L)函数显示排序结果。 ⑶模块调用关系

南邮数据结构实验算法分析

数据结构实验代码南邮实验课实验十各种算法性能比较#include #include #include template void swap(T &a,T &b) { T temp; temp=a; a=b; b=temp; } template //选择排序 void SelectSort(T A[],int n) { int small; for(int i=0;i //直接插入排序 void InsertSort(T A[],int n) { for(int i=1;i0 && temp //冒泡排序 void BubbleSort(T A[],int n) { int i,j,last; i=n-1;

while(i>0) { last=0; for(j=0;j //快速排序 void QuickSort(T A[],int n) { QSort(A,0,n-1); } template void QSort(T A[],int left,int right) { int i,j; if(leftA[left]); if(i //快速排序(改编)void BQuickSort(T A[],int n) { BQSort(A,0,n-1); } template void BQSort(T A[],int left,int right) { int i,j; if(left

数据结构实验1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线性表的顺序表示和实现,会进行顺序表的插入、删除、合并 2、学习线性表的链式表示和实现,会进行链表的插入、删除、合并 二、实验内容 1、编程实现:(1)在顺序表ajcniydu的第三个位置插入p。(2)删除顺序表ajcniydu第三个位置的元素。 2、编程实现将顺序表acdijtuy和cfklns合并。 3、编程实现:(1)在链表asdfghjkl的第四个位置插入z。(2)删除顺序表asdfghjkl第四个位置元素。 4、编程实现两个有序链表adfi和cefi的合并。 三、实验步骤 1.+ 2.代码: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char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elem; int length; int listsize; }SqList; //定义结构体 void InitList(SqList &L) { L.elem=(ElemType*)malloc(10*sizeof(ElemType)); L.length=0; L.listsize=10; }//初始化

{ printf("输入字符串:"); int i=0; for(i;i L.length+1) printf("插入位置不合法!\n"); else { ElemType *q = &(L.elem[i-1]); for (p = &(L.elem[L.length-1]); p>=q; --p) *(p+1) = *p; *q = e; ++L.length; } } //插入 int ListDelete(SqList &L,int i) {

南邮单片机实验报告

南邮单片机实验报告 篇一:南邮数据库实验报告 数据库实验报告 ( XX / XX 学年第二学期)? ?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一、数据库原理第一次实验 【一】实验内容: 数据库表的建立与管理【二】、实验目的: 学习数据库及表的建立、删除、更新等操作。 注:本次实验题目,除了特殊要求,以T-SQL为主,并将所有语句标注好题号,留存在查询界面上,方便检查。【三】、实验题目及其解答: 1、创建一名为‘test’的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test 2、在“test”数据库中新建一张部门表“部门”,输入列:name(char,10位),ID(char,7位),manager (char,10位)各列均不能为空值。

Solution: use test CREATE TABLE 部门 (ID CHAR(7) NOT NULL,name CHAR(10) NOT NULL,manager CHAR(10) NOT NULL) 结果: 3、在“test”数据库中新建一张员工表,命名为 “员工”。在表中输入以下各列: name(char,10位),personID(char,7位),Sex(char,7位),birthday(datetime),deptID(char,7位),各列均不能为空值。 CREATE TABLE 员工 (name CHAR(10) NOT NULL, personID CHAR(7) NOT NULL, sex CHAR(7) NOT NULL, birthday datetime NOT NULL, deptID CHAR(7) NOT NULL) 结果: 4、修改表的操作练习: 1)将‘部门’表中的列ID设为主键; 2)将‘员工’表中personID设为主键,并将deptID设置为外键,关联到‘部门’表上的‘ID’列; 3)在‘部门’表中,添加列quantity(char, 5); 4) 删除‘员工’表中的列‘sex’; 5)修改‘员工’表中列name为(varchar,8) ALTER TABLE 部门 ADD CONSTRAINT C1 PRIMARY KEY(ID) ALTER TABLE 员工ADD CONSTRAINT C2 PRIMARY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