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土壤学实习报告

园林土壤学实习报告

园林土壤学实习报告
园林土壤学实习报告

园林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实习概述

指导老师:徐老师、胡老师。

日期:2013年6月24日和27日。

实习人员:12级园林全体同学

实习工具:工具包,皮尺,比色卡,蒸馏水,稀盐酸,指示剂,瓷块,剖面刀,铁锹等。

实习简介:老师带领全体时间,分别在合肥西郊南淝河,安农大农萃园和大蜀山进行实习,让同学们进行剖面处理和土壤分析,因为天气原因,分为24和27号进行。合肥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整体处于波状平原上,地形较为平坦。

二.实习具体内容

(一)南淝河

南淝河位于合肥西郊,被称为是合肥的母亲河,东南流向,至夏大郢进入董铺水库,于大杨店南出库后,穿亳州路桥,经合肥市区左纳四里河、板桥河来水,穿屯溪路桥至和尚口左纳二十埠河来水,至三汊河左纳店埠河来水,折西南流,于施口注入巢湖,全长70公里。

1.水文状况。

南淝河全长70余公里,其支流众多,流域总面积1640平方公里,其中山丘区占90%,圩区占10%。芜湖路桥以上为丘陵河道,比降较陡,约1/6000;芜湖路桥以下进入平原圩区,比降平缓,约1/15000~1/30000。亳州路桥至施口河段长33.3公里,河底宽30~80米,河底高程6~5米,洪水深约8米,两岸堤防高程16.2~13.0米。南淝河北门站1954年7月11日洪水位16.19米,为历史最高,实测相应最大流量为1040立方米每秒。建董铺水库

以后,合肥东门站1983年实测最高水位为12.32米(7月24日),最大流量为145立方米每秒。

2.土壤的状况

南淝河附近是河流堆积物形成的土壤,是灰潮土,在水平方向上符合近沙远淤的原理。在枯水期,土壤处于氧化状态,土壤里沉淀着三价铁,颜色是锈迹斑斑的,在丰水期,土壤处于还原状态,三价铁转化为二价铁,颜色是青灰色,因为沉淀的形成作用,母质在初始形成时就富有层理性。

3.利用

因为灰潮土总体偏沙,并且具有“夜潮”的现象,在河岸附近只能种一些旱耕地作物,如马铃薯,花生,玉米等,并且要求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以防丰水期淹没农作物。

4.治理与保护

南淝河作为合肥的母亲河,曾一度受到生活生产的污染,但近年政府已经加大了保护措施,在我们实习时,可以看到,南淝河目前的状况还是良好的,水面清澈,水质优良。由于南淝河自西向东流去,在我们站的北岸,靠近河流处,有用水泥做的保护措施,防止河岸侵蚀,并且沿岸种了许多树木,也有利于保护岸堤。可以看出,南淝河的保护还是很好的。

(二)安农大农萃园

1.基本状况

安农大农萃园位于安徽农业大学内,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自然状况良好,适合种植树木果蔬等,是安农大的实验基地。

2.实地分析土壤状况

农萃园的土壤属于黄褐土,我们在实习地点,即波状平原的丘岗顶部,周边植物为杂草,在实习地挖了一个宽1米,长2米,深2米但是实际深度为1.34米的大坑,在一边的垂直面做出土壤剖面,进行了具体的土壤状况的分析。

如上图所示,在0~26cm ,为A层,土壤颜色为浊黄棕,土壤湿润,质地为中壤土,团粒结构,土壤松且空隙多,植物根系多,pH为7.0。在A、B过渡

层,土壤为重壤土,颜色为黄棕色,土壤潮湿,团粒结构,土壤松且孔隙较多,植物根系较多,pH为6.5。在B层中,土壤也是重壤土,颜色为暗橄榄色,土壤潮湿,为粘粒结构,土壤紧且孔隙较少,植物根系较少,PH为6.5。B、C 过渡层中,土壤为粘土,颜色为黄棕色,土壤湿且较紧,孔隙少,pH为6.0。土壤的侵入体都是石块,都有石灰反应。

3.土壤利用状况

由于我们组所选取的地点在高岗上,杂草丛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但在高岗的周边,种植着许多果蔬与树木,土地还是得到了很好的开发与利用,农萃园作为安农大的作物、实验基地,很多种子品种、试验田为农学发展做出了实地检验,有利于促进农学的发展。

(三)大蜀山

1.大蜀山概况

大蜀山位于合肥西郊,海拔高度为283m,山麓海拔为50米,由于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山上形成常绿落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的混交林。土壤分布规律基本概况为:大蜀山顶部为硅质石质土;山腰和山脊为硅质粗骨土;山麓主要为暗石黄棕壤。

2.土壤具体分析

(1)大蜀山山麓为黄棕壤,母质为辉绿玢岩风化物及红色砂的坡积---残积物,多发育为暗石黄棕壤亚类。土壤内砾石含量较多,砂石到中壤,pH6~7,土体构型为A---B---C型,目前大多为林地。

早上我们全体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由大蜀山南面开始攀登,在南面的一个小坡面进行了剖面分析。

如下图,是我们组做的土壤调查记载表与土壤剖面记载表:

如图,我们做了三个层次。在A层中,土壤为砂土,颜色为红棕色,是砂粒结构,松紧度送,孔隙多,植物根系多,有石头侵入;在B层中,土壤为砂土,

颜色是红的,是块状结构,松紧度紧,孔隙和植物根系较多,没有侵入体;在C 层中,同样是砂土,颜色是红色,是砂粒结构,松紧度松,孔隙和植物根系少,没有侵入体。在这三层中,土壤都很湿,都没有石灰反应,PH都是6.5。

(2)粗骨土

主要分布在大蜀山东北面中下部斜坡地带,母质为辉绿玢岩坡积物,属于硅质粗骨土亚类,因为地表径流冲刷,表土流失剖面土层发育不全,土壤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土壤质地较粗,养分贫瘠,仅仅适宜多种树木的生长。

沿路走来,可看出大蜀山因地制宜的种植了许多树木,有利于缓解水土流失和滑坡泥石流等,在山体的保护上十分得当。

(3)石质土

分布在大蜀山海拔145米以上的近顶部,母质为辉绿玢岩残积物,土壤亚类为硅质石质土。土壤受雨水冲刷严重,土层浅薄。但就现实情况下,人们利用山顶的裸露特点,人为种植了许多树木,并且修建了许多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有利的保护了山顶岩石与土壤。

3.大蜀山的固土措施

由于受到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其气候特点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热充足、光热、水分资源比较富,但是由于气候的过渡性和水热资源的变异性,也带来了旱、涝灾害频繁的特点。就大蜀山而言,极易发生水土流失、泥石流等灾害。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大蜀山山麓种植了大量林木,山腰至山顶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种植了相应的树木,起到了很好的固土保肥的效果,防止了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的发生,也为山下的坡状平原的稳定发展做出了前期保障。同时,在泥石流多发地区,也树立了警示牌,提醒人们注意安全,这些措施都有利于保障山体和人群的安全。

三.实习感想

通过这次实习,我觉得学习到的和收获的都很多。在这次实习中,在实践中更好的应用了书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有利于我们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实习中,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大家一组同学相互帮助,共同合作,既有利于同学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又加深了同学之间的情谊和默契

度。这次实习的开展,十分有利于我们的学习与进步,能让我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更好的进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