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4即景抒情诗四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4即景抒情诗四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4即景抒情诗四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4即景抒情诗四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4

即景抒情诗四首

“尾大”就“去不掉”了吗

2013年4月号《特别文摘》载有一篇题为《诸葛亮昏招害关羽》的文章,其中有一句话写道:“现在也有人……说也许是他们故意让关羽死,害怕他不好驾驭,害怕他尾大去不掉。”这里对“尾大不掉”的理解有误。

“尾大不掉”比喻属下势力过大或机构组织庞大臃肿,以致指挥失灵,调度不动。典出《左转·昭公十一年》。楚灵王想任命弃疾为蔡公去管辖蔡地,征询申无宇意见,申无宇对楚灵王论述了国内国外的情况之后,说了两句带有结论性的话:“末大必折,尾大不掉。”意思是说:树梢粗大了,必定会被折断;尾巴太大,就会摆动不了。这里的“掉”应该理解为“摆动”;“不掉”,就是调转不灵、摆动不了。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董鸿毅

走近作者

简介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24岁中进士,因《谏灵驾入京书》一文为武则天所赏识,任为麟台正字(秘书省属官),后任右拾遗。

三十八岁时退职返乡,不久被县令段简害死于狱中。

张若虚(约660—720),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张旭、

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张九龄(678—740),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年间进士,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为中书令。

因正直敢言,受到权奸李林甫的排挤,贬为荆州长史。

贾岛(779—843),字浪仙,一作阆仙,范阳(今北京)人。其家境贫寒,多次应举

不中,一度出家为僧。后受韩愈影响还俗。曾任遂州长江(

今四川蓬溪)主簿,普

州(今四川安岳)司仓参军等职。

作品

陈子昂,有《陈伯玉集》。张若虚,其诗仅存两首:《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闺梦还》。张九龄,有《张子寿文集》(或称《曲江集》)。贾岛,有《题李凝幽居》。相关知识

即景抒情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诗人写景是为了衬(包括正衬、反衬)情,具体关系为:

第一种情况,“乐”景正衬“乐”情。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好”字写出了诗人对春雨到来的喜悦之情。

第二种情况,“哀”景正衬“哀”情。与第一种情况类似,凄凉之景也可以用来烘托凄凉的气氛,而且更为常见。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用落叶抒发了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第三种情况,“乐”景反衬“哀”情。古人曾评价说:“以乐写哀,以哀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里的关键,或要抓住全诗的中心句和关键词,或要联系上下文。

第四种情况,“哀”景反衬“乐”情。景是为情服务的,若全诗是“乐”情,前面的“哀”景完全有可能是为反衬“乐”情服务的。

识记字音

汀.(tīnɡ) 扁.舟(piān) 捣衣砧.(zhēn)

怆.然(chuànɡ) 滟.滟(yàn)霰.(xiàn)

“束”是个会意字,甲骨文的形体,外部有绳索之类的方圈,中间有三根木柴,合起来表示“用绳索捆束木柴”的意思。本义为捆束草木,泛指捆绑其他东西,又由捆绑引申为约束、束缚,装束。

“束”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从“束”的字大都与带尖的东西有关,如“剌”“敕”“喇”等。

登幽州台歌

阅读《登幽州台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诗歌的情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答案:“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诗人俯仰古今,表达了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2.【鉴赏诗歌的意境】“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答案:把个人置于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3.【鉴赏诗歌的技巧】分析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答案: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单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

4.【鉴赏诗歌的语言】这首诗歌的句式有何特点?这有什么作用?

答案: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前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音节比较短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词(“之”和“而”),每句六字,四个停顿,音节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喟然长叹的情景。全诗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此诗篇幅短小,但是内涵丰富,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诗句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有人认为,《登幽州台歌》表现了鲜明的宇宙意识和社会意识,有人认为它深含孤独感。请就此加以分析,并说说这首诗为什么特别感人。

答案:所谓宇宙意识,指诗中那个“念”字句,想象宇宙时空的无限,一方面表现出诗人抱负之非凡,另一方面在这无限的时空背景下更显出人的渺小、人生的短暂。而所谓社会意识,当指诗中两个“见”字句,联想古代那个思贤若渴的燕昭王,自己便油然而起一种生不逢时的不遇之感,并由此推测未来,更显出对今人的不屑,那种渴望积极参与政事,意欲施展抱负和对现实的不满和忧虑,就充分地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社会意识。因为“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形成强烈的反差,让诗作深含一种从未有人道及的孤独感,正因为这样也就特别感人。另外,诗作特别感人,还在于它的情真意切,发泄了士大夫们的一种典型情绪。征战途中遇古迹登台而怀古,古今对比,感慨万千,有感而发,虽然脱口而出,直抒胸臆,但却因为发出了千百年来怀才不遇之士的共同心声,所以读之能不“泫然流涕”?

春江花月夜

阅读《春江花月夜》,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诗歌的意境】(1)意象是融合了人类情感的物象,这首诗前八句整合了哪些意象来展现诗的优美意境?

(2)《春江花月夜》全诗的核心意象是什么?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1)诗人以“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为意象,构成一幅恬静优美的水墨彩图。

(2)核心意象:月。作用:从结构上看,诗以月亮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从内容上看,月亮不仅是景物描写的主要对象,也是作者引发哲理思考的因由与抒写离愁别绪的依托。

2.【鉴赏诗歌的技巧】(1)“月照花林皆似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简析“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修辞效果。

(3)“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中的“白云”与“游子”有什么相同之处?鉴赏这几句诗的抒情方式。

(4)诗歌当中有哪些诗句运用了暗示的手法抒写相思之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月照花林皆似霰”,写花林好像披上一层霰雪。这个比喻的妙处是它不仅生动地再现了月光之下,花林一片白蒙蒙的绮丽景象,而且与把月光比喻成霜的下一句,形成了有机的联系。

(2)两句中的“待”“送”两字,运用了拟人化手法。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诗人由仰望月轮,又低头见长江“送”走的一江春水,感叹人生、人的青春,不就是被这滔滔流水“送”走的吗?

(3)白云与游子都漂泊不定。这便自然地由上面的写景过渡到游子,又由游子引出思妇。直接抒情:“愁”“相思”,直抒胸臆,抒发离愁别绪和思念之情。间接抒情:通过对“白云”“扁舟”和“明月楼”这些意象的描写表达游子思妇两地相望的相思之情。

(4)“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光不度”,暗示情不变等等。暗示手法的运用使人与物、情与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

3.【鉴赏诗歌的语言】(1)你觉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中,“生”字用得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2)“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句中的“待”字,有些版本作“照”,你觉得作“待”好还是作“照”好?为什么?

(3)请赏析“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中“徘徊”一词的妙处。

答案:(1)好。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

(2)“待”字好。“待”字表现出了明月徘徊,像是在等待什么人似的,但又永远不能如愿的情境;而“照”字只表现出了月光照人的情景,缺乏“待”字的悠远和怅惘的意境。

(3)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离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

4.【鉴赏诗歌的情感】(1)“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年年望相似”四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如何理解“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3)最后八句,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1)体现了诗人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思索,对人类在宇宙间生存状态的思考: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生命又何其短暂;而整个人类又是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感情哀而不伤,充盈着热烈、豁达之气。

(2)“谁家”“何处”是泛指,包括天下所有有家不能归的游子与空栖玉楼的思妇。这里逐步接近主题,引出主题。既然月是团圆的象征、爱情的象征,那么在“春”“江”“花”“月”“夜”中,“月”成为思妇与游子相思的媒介和纽带就最自然和恰当的了。

(3)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在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的凄苦寂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也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

作者是如何将景、理、情融为一体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第一部分描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景色,以明月的渐渐升起为中心,紧扣题目中春、江、花、月、夜五字逐步展开,最终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完整图画,为下面的借景抒情打下基础。第二部分,写江月永照,引出作者对生命短暂的感叹;用明月常圆,引出人间常别。通过景与情的对比,抒发了作者对月圆人难圆的感叹。最后一部分,主要用月照、春归、花落、雾漫、月残来引发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这里景与情相互烘染,离别之苦显得更加浓重。

月亮是诗歌的主要意象,结合本文及所学课文思考一下月亮意象的深刻内涵。

答案:第一,表现美好的、纯洁无瑕的感情。如“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何人初见月”等。

第二,抒发思乡怀远之情。人们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月亮”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乡。如“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等。

第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抒发愁苦之情。诗人笔下的月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如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凄清孤苦。

第四,借月状景,抒发广阔情怀。比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望月怀远

阅读《望月怀远》,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诗歌的意境】首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案:意境: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月光普照之下,无论远近,天涯海角都沐浴其中,远在天涯海角的亲人,此时此刻也该和我一样望着这天上的明月吧!诗句自然浑成,意境雄浑壮阔。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

2.【鉴赏诗歌的技巧】(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两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好处?

(2)这首诗的尾联构思奇妙,请就其构思特点及其作用作简要的分析。

答案:(1)即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虚实结合,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天涯的亲友也对着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深化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2)“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月光是如此皎洁,伸出手去,满手皆是,可是却无法送给对方以表相思,只好回房就寝,希望在梦中相会。诗人寄希望于非现实的境界,寻找相会的时机,表现出诗人迷离怅惘的心情,同时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有不尽之意。

3.【鉴赏诗歌的语言】首句“海上生明月”中的“生”,曾有人认为是“升”之误。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并进而简析首联的表达作用。

答案:“生”不是误用。恰恰妙在此处。一个“生”字,赋予海水与明月以鲜活的生命,也象征着诗人的情愫随海潮与明月油然而生。“生”字既写活了景物,又表达了情感。首联紧扣诗题,望海上明月升起,不由地想起远在天涯的“情人”。意境雄浑阔大,感情深切,致思高远,创造了一幅宁静空灵、清新淡雅的画面,为后面的描写抒情作好了铺垫,烘托了一个有情人的高大形象。

4.【鉴赏诗歌的情感】(1)这首诗的颔联以“怨”为中心,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的分析。

(2)全诗是如何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

答案:(1)表现月圆人未圆时,诗人翻腾的心绪,深切的思念,诚挚的期盼。

(2)首联,第一句望月,第二句引发怀远之情。颔联,望着这样一个漫长的月夜,不禁心生其“怨”,因“怨”而更加怀远。颈联,“怜”由怀远而生,因相思难眠,便离家来到月下。尾联,望月而生遐思,“赠”月不成,还寝求梦,在梦里与远人相会,传达深切的思念之情。

此诗写情颇具特色。诗中的“情人”是我们现在说的男女情人吗?

答案:可理解为“多情之人”,指诗人自己,但也可理解为“亲爱之人”,即亲人或男女情人。

前人曾评论此诗“缠绵悱恻而不伤感”,我国的传统诗教也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细读全诗,简要分析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真挚期盼团圆的情感。首联写仰望明月,相思之情油然而生;颔联写相思无眠,竟埋怨长夜漫漫;颈联写夜不能寐,辗转室外,不怕寒露沾衣;尾联写无法赠与亲人满手月光,想回去在梦中与亲人相聚。全诗感情表达回环曲折,起伏有致,缠绵悱恻而不伤感,感情真挚深切,低沉而不绝望,让人感到“佳期”一定会到来!正所谓“哀而不伤”。

题李凝幽居

阅读《题李凝幽居》,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诗歌的意境】诗人描写了李凝幽居怎样的环境?试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案: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份。

2.【鉴赏诗歌的技巧】你如何理解“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石”是不会自己“移”的,诗人为何说“移石动云根”?有何妙处?

答案:写回家路上所见。诗人走过一座小桥,视野开阔起来,依稀分辨得出原野上斑斓的色彩;夜风轻拂,云脚飘移,让人觉得仿佛山石在移动。诗人反说此景,别具特色,因为“石”并未动,是“云”在动。一说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所以在这里,“移石”和“动云根”是同一意思。这样更显出了环境的幽深而迷人。

3.【鉴赏诗歌的语言】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你认为这一联在写景上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答案:“宿”和“敲”用得最好。“宿”字点染夜静,“敲”字以声衬静。较之无声的“推”更胜一筹。当时月光皎洁,万籁俱寂,老僧的敲门声惊动宿鸟,或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躁动,或鸟儿从窝里飞出,转了一圈又栖宿巢中了。该联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作者抓住了这一转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动中寓静,以动写静,以声衬静。

《题李凝幽居》的主旨是什么?诗中所写之景与所要表现的题旨有什么内在关系?

答案:《题李凝幽居》的主旨是希望远离喧嚣的尘俗社会,归隐到这幽清恬淡之所。所写之景,无论是草径、荒园,还是池边树、月下门,乃至桥边的原野之色、石山的峰顶之云,都始终突出了“幽静”“新奇”的特点。在这样的描写中又饱含着诗人的喜爱之情,因此,写景就是为达意铺垫蓄势,通过前三联的层层写景,最后一联便水到渠成,直抒胸臆,点明全诗的题旨:“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写景与表意之间就有了一种内在的因果关系。

一、基础训练

1.对《题李凝幽居》中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C)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写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C.“闲居”句中的“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解析:C项,解释不准,因“少”有表示数量少、年龄小的义项,而把“少(shǎo)邻并”,误为“少(shào)邻并”了。

二、课外赏析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雨过

周紫芝

池面过小雨,树腰生夕阳。

云分一山翠,风与数荷香。

素月自有约,绿瓜初可尝。

鸬鹚莫飞去,留此伴新凉。

(1)本诗的颔联是怎样写“雨过”之景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凄凉心酸之情,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两句诗分别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绘了一幅雨过天晴的宁静、秀丽的画面。

(2)(示例)同意。这首诗以乐景衬哀情。诗歌前三联描写了夏天傍晚雨过天晴之后,秀美的田园风光和宁静且充满生趣的村居生活,尾联希望鸬鹚不要飞走,留下我孤单一人看这良辰美景,委婉地表达了内心的凄凉与心酸。(回答不同意,言之有理亦可)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韩潮州愈①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②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③。

注:①贾岛因著名的“推敲”故事,博得当时文苑巨擘韩愈赏识,与韩愈感情深挚。②指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写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③浪西楼:潮州的一座楼。

(1)第三联景物描写形象而生动,请从炼字的角度举两例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从开头至结尾,作者的感情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①“悬”字,写盘山而上,望不到尽头的驿路,好像悬挂在耸入云际的峰峦上,将道路的险阻形象地表现出来。②“浸”字,写海潮浸泡中湮湿的城根,老树满是秋意,将处境的凄苦形象地凸显出来。用景物烘托透露对韩愈的深切关心。

(2)心逐兰舟,直到岭南潮水尽头,写对韩愈的眷念;读诗感慨,持书驶过泷水,写对韩愈的牵挂和慰问;驿路艰难,到任地环境恶劣,写对韩愈的同情和关切;瘴烟尽净,皓月银光照在浪西楼上,写对韩愈的美好祝愿。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野步

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本诗第一句“峭寒催换木棉裘”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两句历来为人称道,结合你的理解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运用环境描写,交代了时间,也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

(2)运用拟人手法,将“秋风”认定为“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巧妙地表达了自己老之将至的感慨。(或红、白的使动用法,色彩上对照配置,也最容易引起人们对岁月无情、年华已逝的无限怅惘。)

三、语言运用

5.仿造下面的句式,选择恰当的情境和名句,再写两个句子。

我梦想,来自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情怀;我梦想,坐在家乡的明月下,在满地的银辉中,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我梦想,置身于江南古镇,在绵绵的细雨中,体味“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情调;我梦想,徜徉在长江之滨,在阵阵波浪声中,感受“烟雨莽苍苍”的气魄。

6.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芝兰绕阶②黄牛耕地③翠柳迎春④桃李满园

⑤千里绿⑥春绣锦⑦座凝香⑧万山金

新春对联: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办公室对联: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新春对联:翠柳迎春千里绿黄牛耕地万山金

教师办公室对联:桃李满园春绣锦芝兰绕阶座凝香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2教案全集

粤教版选修2教案全集(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一单元 1 、《小石城山记》 【教学目标】 1 、感受小石城山的特点。 2 、领悟作者身遭贬谪的愤懑之情及对个人信念的坚守之志。 3 、感受言志载道的风格与物我相融的意境。 【教学重点】领悟作者身遭贬谪的愤懑之情及对个人信念的坚守之志。 【教学难点】感受言志载道的风格与物我相融的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一、说到唐宋山水游记,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就是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幻灯片一)…… 讲读课文 一、一读文章:品景 教师范读。 二、二读文章:品情 ⑴设问:请大家齐读课文,重点思考作者在第二段中以什么作为议论的话题? 学生读第二段。 明确:“造物者的有无”。 ⑵设问:此句中的“智者”与第二段中的“造物者”所指是否同一呢? 明确:第一段的“智者”和第二段的“造物者”所指应该一样,都指创造美景的神灵或上苍,还包括“神者”,这样可以避免行文的重复。可以看出,“类智者所施设也”一句在文中起到了过渡的作用。 ⑶设问:作者在本段中对造物者有无的怀疑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用课文的原字句回答。(幻灯片五) 小组讨论。 提问。明确: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久疑;二是诚有,三是果无乎。 三、三读文章:品境 ⑴设问:眼前的景物如何引发作者的联想?或者说景物的处境和柳宗元的身世之间的相似点在哪里? 齐读一遍课文。 提问。明确:景美但无人问津,才高却被弃置(被放逐天涯)。 ⑵设问:可以看出正是内在品质和外在处境的相似,使柳宗元由景入情产生联想。现在回头再看,这些景物还是单纯的自然之景吗?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融汇了自己的感情,我们甚至可以从景物中找出一种来作为柳宗元品格和处境的写照,这是哪一种景物呢? 明确:“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哪一句提示你?——“益奇而坚”,比起前两种景物而

即景抒怀诗、借景抒情诗鉴赏

即景抒怀诗、借景抒情诗鉴赏 即景抒怀诗 即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与借景抒情诗先有“情”,后有“景”,诗人是为“情”而找“景”不同的是,即景抒怀诗是先有“景”后有“情”,“情”是因了“景”的触动而起的,这类诗作题材广泛,诗人往往是兴之所至,妙手偶得,多有一些佳句。那么,这类诗该如何欣赏呢? 首先,要欣赏即事感怀诗的“事”与“怀”结合得是否高明。 且看下面这首唐诗: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龙钟:泪水淋漓沾湿的样子。 诗的前两句抒写自己离开了故乡,立马在西域路上。回望长安景色,一种从未有过的孤寂凄凉之感袭上心头,不禁思乡念亲,双泪痛流。这里真实而率直地抒写了诗人的这种心情,令人感到亲切可信。后两句生动传神地写了路中偶遇奉命返京述职的故知,急切地托他带个报平安的口信回家的情景。这里突出了环境的荒凉和相逢的意外所引起的诗人对亲人真挚、深厚的眷念之情。 此诗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这瞬间的触动所表达的感情正是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一经诗人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便具有了典型的意义。诗作在平易之中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 其次,我们还要体味诗人所抒之“怀”是否真挚感人。 我们来看唐人崔护具有传奇色彩“本事”的《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关于此诗的“本事”是这样的:“崔护……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叩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子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发不胜情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诗经两首教案

一、读准字音 姝.()俟.()城隅.() 踟蹰 ()()娈.()彤.管() .. 炜.()荑.()洵.() 垝垣 ()()涟.涟()桑葚.() .. 愆.期() [答案] shūsìyúchíchúluán tónɡwěi tíxún guǐyuán lián shèn qiān 二、辨识通假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说怿女美()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5)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6)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7)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8)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9)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答案] (1)爱,通“薆”,隐藏,遮掩;见,通“现”,出现 (2)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代指“彤管” (3)归,通“馈”,赠送(4)匪,通“非”(5)蚩蚩,通“媸媸”,笑嘻嘻的样子。一说是忠厚的样子(6)无,通“毋”,不要(7)于,通“吁”,叹息(8)说,通“脱”,解脱(9)泮,通“畔”,边,岸 三、一词多义

(1)将错误! (2)言错误! (3)之错误! (4)以错误! (5)其错误! [答案] (1)动词,请,愿动词,扶持,扶助名词,将领,将帅副词,将要副词,且,又(2)动词,说名词,话语助词,用在句中无实义(3)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句末助词,补足音节,不译结构助词,的(4)连词,来,表目的介词,用介词,把副词,通“已”,已经(5)代词,它的,代指桑树代词,他的,代指士助词,无实义代词,你,代指氓 四、词类活用 (1)夙.兴夜.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匪我愆.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岁食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黄.而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士贰.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二三 .. [答案] (1)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里(2)名词作动词延误(3)形容词作名词贫苦的生活(4)形容词作动词变黄(5)数词作动词不专一。指变了心(6)数词作动词三心二意 五、古今异义 顿丘 (1)至于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期 (2)秋以为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认为。

粤教版 高二语文 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

粤教版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周昌者,沛人也,及高祖起沛,于是从沛公。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周昌为中尉。汉王四年,拜为御史大夫。常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与萧、曹①等俱封,为汾阴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②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隙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高祖曰:“善。”于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欲固烦公,公强为我相赵王。”周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周昌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知我之怨威氏乎?而不遣赵王,何?”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有删改) 注:①萧、曹:指萧何、曹参。②燕时:“燕”通“宴”,即闲居时。 8.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还走:转身跑 B.大臣固争之,莫能得固:坚持

《即景抒情诗四首》教案[试题].docx

?《即景抒情诗四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即景抒情诗的内容、诗人生平及思想内容。 2、能够背记《登幽州台歌》《望月怀远》。 3、训练将诗句转变成画面情境并能用H己的语言表达出來。 教学重点: 了解即景抒情诗的内容、诗人生平及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训练将诗句转变成画血悄境并能用H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即景抒情诗导入: 即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呆物的描写來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冇情Z眼去观察景物,以冇情Z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即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鉴赏要点:把握景物的特征和寓意,进而感受诗歌情景交融的惠境。 (意境:作者主观情感少自然客观物彖融合的整体。) 主要内容:1、借景表达自己与众不同,庆倦官场,不愿同流合污的高贵胡质。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等感伤。表达客居他乡,怀友思亲的感情,或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感情。 3、描写口然景物,表现对皿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鉴赏《登幽州台歌》 (一)作者简介: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英诗风骨峥蝶,寓意深远,苍劲冇力,有《陈们玉集》传世。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損长写作。同时关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24岁时举进丄,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谗。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又上书反对,主张与民休息。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垂拱二年(686),曾随左补阙乔知Z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两次从军,使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牛活获得较为深刻的认识。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屮(沈亚之《上九江郑使君书》)。 (二)写作背景和幽州台: 此诗作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o当吋,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了昂在军中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无将略”,不到一年兵败,情况危急。陈子昂向武进言,请求遗万人为前驱击敌,武不允。子昂“自以官在近侍, 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他口又进谏,言共切至……乃署以军曹。子昂知不合,因箝默下列,但兼掌书记而已。因

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四背诵篇目(粤教版)讲解

必修一第四单元古典诗歌(一)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5离骚(节选) 屈原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7汉魏晋诗三首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内素材整理】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内素材整理】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内素材整理 清远博爱学校高风云 成由勤俭败由奢——《时评两篇》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月饼消费要讲文明》 这篇时评从2003年发表至今也已近十年,可是我们改变这种奢侈消费 的现状是否改变了呢?我们非常遗憾地发现,没有!我们现在已超过 日本,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欧洲奢侈品消费国。因此,今天 我们学习《月饼消费要讲文明》这篇文章,除非引发我们的许多思考,并身体力行地厉行节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应用角度】“勤俭节约、节约是一种美德、消费观”等。 【精彩运用】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生活的缓和,有些人把勤俭 节约的优良传统丢了。君不见,当前社会上超越现实、盲目攀比的畸 形消费;斗富摆阔、一掷千金的奢靡消费;过度包装、极度美化的蓄 意浪费;“长明灯”“长流水”的随便浪费等现象比比皆是,就连那 的中秋月饼在包装上都“变异”了。面对如此现状,我们不得不再来 重温祖宗遗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 爱好高雅,其实就是一种修炼——《论“雅而不高”》 一个人立身于世,难以免除世俗化的污染。怎么办?爱好高雅, 其实就是一种修炼。比如琴棋书画,皆可陶冶情操。正如培根所说:“特雷梅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潢,也可以增长才干。“当你高 谈阔论时,知识可作装潢。”他还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

慧,演算使人思维周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 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专业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专业知识 当我们用知识将自己武装起来而后,“雅”便会凸显在举止言谈当中。而举止言谈儒雅,可以让人感到你知书达理,富有教养,同时也能让 对方如沐春风,身心通泰,从而达到你的交往本意。 【应用角度】“雅与俗”“追求高雅”“高雅与修养”等。 【精彩运用】其实,雅俗之别只是学识、修养不同所表现的陶冶 气质有所不同而已。但好事者总是以自认为的雅和俗,对我辈凡夫俗 子划圈子、分层次,说高深、道荣辱,搞得我辈缺乏定力、心浮气躁者,晕头转向,不知所措,搞出好多笑话,还要转过身去甜甜地说声“谢谢”。人只要活得真实,就无所谓雅或俗;只要有不乐观的心态,积极向上的精神,就能活出真性情,活出生的乐趣,死的坦然。 善待一切生命,实现人生价值——《呼唤生命教育》 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又是短暂的。生命的存在,又是实现我们一 切人生价值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我们要善待生命。我们不仅要对自 己的生命负责,还要学会善待其他的一切生命。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 侵犯和危害他人的生命和违反健康的权利。无论是亲人,朋友,还是 一棵柔嫩的小草,我们都应该以珍爱之心去对待,去呵护。这样,我 们的一生将会是美丽和充实的一生。 【应用角度】“善待生命”“生命的价值”“尊重一切生命”等 【精彩运用】尊重和善待一切生命,会让我们自觉地为完善自我 和急遽服务其他生命而不断努力。而正是在坚持着这一努力中心线的 同时,我们会制做一个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人,会做一个正确认识 困难、坚强无畏的人,会做一个面对诱惑、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的人......一个人的存在,如果让自己和他人感受到了幸福,那么,他的一生也就无所心痛与一生牵挂,价值从而实现了他人生的大 半价值。

2016粤教版语文选修第4课《即景抒情诗四首》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第4课即景抒情诗四首单元检测 1、《登幽州台歌》的作者就是唐代著划诗人陈子昂。选自《全唐诗》。 2、《春江花月夜》就是唐代诗人张若虚作的一首写景抒情诗. 3、《望月怀远》的作者就是園代诗人张九龄。诗的首联就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4、《题李凝幽居》就是度代诗人輕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中诗的颔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就是千古流传的佳句。 5、《登幽州台歌》从体裁上瞧应当就杲() A、绝句 B、律诗 C、古体诗 D、近体诗 答案C 6、下列对《春江花月夜》分析不当的一项就是() A、这就是张若虚写的一首写景抒情诗,号称“孤诗横绝全唐” ? B、诗中从月出到月落,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神奇。 C、这首诗中景物描写太乱,诗的重心不明确. D、诗中朦胧着一种淡淡的哀伤,别有情趣。 答案C 7、下列对《望月怀远》分析不当的一项就是() A、首联写景,紧扣题目,而不露痕迹。 B、颔联写对远方亲人的思念,直抒血臆. C、颈联的景物描写,旨在表现秋夜之凉,扰人难以成眠。 D、尾联进一步抒写对友人的一片深情、真切感人. 答案C 8、下列对《题李凝幽居》赏析不正确的一项就是() A、这就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就是单纯的景物描写,表现岀李凝居处的冷落荒凉. B、颔联就是千古名句,表现出诗人严格的创作态度。 C、"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就是写天明离别时的景物,仍突岀一个“幽"字。 D、结尾言简而意远,余味无穷. 答案A 二、拓展提升 阅读下而两首诗,完成9?10题.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9、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王诗写的就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下虫鸣的景象;周诗写的就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就是动景,周诗描写的就是静景. 10、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王诗写的就是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与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周诗写的就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与专注。 解析王诗写诗人在秋天的夜晚,独自静坐,慨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后两句以动写静,突出了孤寂。周诗一、二句首先从室内氛羽写起,然后点出自己独坐灯下苦读,不知不觉已到深夜,竟连更声也没有听到。三、四两句诗人宕开诗境,转换空间,由室内到门外:不知什么时候,春雪已停,一弯残月挂在半山腰;近瞧门前,一溪流水悄然成冰。这一切都就是在诗人夜读时不知不觉中发生的。 阅读下而两首诗,完成11?12题。 寒食⑹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她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萤独坐听。 把酒瞧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教学介绍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教学介绍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教学介绍 一、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自然衔接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5册。每册统一安排4个单元,即每册第一单元是活动单元,第二单元是文体单元,第三单元是文体单元,第四单元是语体单元。具体安排如下表。 册别活动文体文体语体 语文1 认识自我传记散文① 古典诗歌① 语文2 体验情感诗歌散文② 文言文① 语文4 感悟自然科学小品小说① 古典诗歌② 语文3 关注社会议论文小说② 文言文② 语文5 走近经济新闻戏剧文言文③ 我们的选修课程目前设计和编写了14册。如下表 一、诗歌与散文系列 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唐宋散文选读》 3、《中国现代诗歌选读》 4、《中国现代散文选读》 二、小说与戏剧系列 5、《短篇小说欣赏》 6、《戏剧欣赏》

7、《电影文学欣赏》 三、新闻与传记系列 8、《新闻阅读与写作》 9、《传记选读》 四、语言文字应用系列 10、《说话的艺术》 11、《语言文字规范与应用》 12、《常用文体写作》 五、文化论著研读系列 13、《〈论语〉选读》 14、《先秦诸子百家名著选读》 二、课程性质方面 旧的教学大纲,强调语文的课程性质是“工具性”。90大纲认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2000大纲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三、课程结构方面 1、课程标准以模块为学习单元。 旧的教学大纲,语文课程是以学期为学习单元,3年6个学期6册教科书。

新的课程标准,语文课成是以模块为学习单元,1个学期2个模块,5个学期,10个模块。 2、课程标准开设大量选修课 在高中阶段语文的10个模块中,5个模块必修课5册教科书10学分;5个模块选修课10多本教科书,学生可以选修4个模块4册教科书得8个学分。 四、课程教法方面 旧的教学大纲,多数是从“教”的角度提出要求的,例如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反对注入式,提倡启发式等等。 新的课程标准,除了从教师的角度提出要求外,还从“学”的角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形成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那就是“三线两结合”。 所谓“三线”就是用“活动”、“文体”、“语体”三条线组编必修课教科书单元。所谓“两结合”,第一个结合是“活动”与“阅读”、“写作”、“口语”结合;第二个结合是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和谐结合。 Ⅳ 两种活动的结合 一、两结合的第一个结合是指两种活动的结合。即在必修课中设计和安排了两种活动。一种活动是“单元活动”。“单元活动”,即每一册的第一单元都设计为“活动单元” ,每一册必修

即景抒情诗四首学案

濠头中学《即景抒情诗四首》学案 课型:诗词选读学科:语文年级:高二主备人:董金星徐晓红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1、明确问题:“即景抒情”是诗词等文学作品常用的一种抒情方式。 2、通过作品品味作者将“景”与“情”巧妙结合起来的方法。 3、正确理解和评价古代诗人所抒发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解读诗歌中的主要意象;2、领会评价重点词语。 学习疑点:1、“不见”之眼; 2、诗题《春江花月夜》五种景物所构成的美好画面; 3、“情人”相思与“明月”完美结合而形成的意境; 4、“推敲”的炼字佳话。 方法指导:从作品的意象入手,紧扣作品中最能表现情感的词语,体会“景”与“情”的联系;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与作品风格,判断分析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正确评价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前预习:熟悉作家作品情况 ○1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二十四岁中进士,因《谏灵驾人京书》一文为武则天所赏识,用为麟台正字(秘书省属官),后任右拾遗。三十八岁时退职返乡,不久被县令段简害死于狱中。 ○2张若虚(约660—720),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其诗仅存两首,而此篇被论者评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王岂运《湘绮楼论唐诗》),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 ○3张九龄(678—740),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年间进士,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为中书令。因正直敢言,受到权奸李林甫的排挤,贬为荆州长史。有《曲江集》。 ○4贾岛(779—843),字浪仙,一作阆仙,范阳(今北京)人。其家境贫寒,多次应举不中,一度出家为僧。后受韩愈影响还俗。曾任遂州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普州(今四川安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背诵资料(已整理)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课文背诵资料整 理 必修一: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经·邶风·静女》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

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卫风·氓》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屈原《离骚》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

粤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二《唐宋散文选读》期末复习卷

高二语文选修二《唐宋散文选读》期末复习卷 2006.6 班别姓名学号 一、阅读《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独往山中, 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 ..,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山殊可过.过:过访,游览。 B.猥.不敢相烦猥:鄙,自我谦称。 C.多思曩昔 ..曩昔:从前,往昔。 D.白鸥矫.翼矫:矫健。 2.下面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与山僧饭讫而.去 B. 斯之.不远 襟三江而.带五湖藏之.久矣 C. 足下方.温经 D. 因.驮黄檗人往 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近腊月下,景气 .. ..和畅 B.复与疏钟相间 C.非子天机 ..清妙者 D.因驮黄檗人往,不一 .. 4.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与山僧饭.讫而去 B. 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 C. 村墟夜.舂 D. 步.仄径,临清流也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粤教版高中语文古文知识整理

粤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1-5册古文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爱”通“薆”;“见”通“现” 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说”通“悦”;“女”通“汝”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归”通“馈”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匪”通“非”;“女”通“汝” 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 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 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 8.肇锡余以以嘉名“锡”通“赐” 9.扈江离与辟芷“辟”通“僻” 10.来吾道乎先路“道”通“导” 11.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 1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通“娶” 13.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帘”通“奁” 14.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纫”通“韧” 15.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 16.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奄奄”通“晻晻” 17.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展”通“辗” 18.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属”通“嘱” 19.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 20.比去,以手阖门“阖”通“合” 21.称心快意,几家能能彀“彀”通“够” 2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 23.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陲” 2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通“返” 25.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 26.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27.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而”通“能” 28.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29.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 30.瞎王刘引定火乔男女“火”通“伙” 31.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见”通“现” 32.求!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 33、是谁之过与“与”通“欤” 34.直不百步尔,是亦走也“直”通“只” 3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36.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 3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 38.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 39.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 40.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 41.合从而缔交,相与为一“从”通“纵”

2019-2020年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个文官的死》教案3篇

2019-2020年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个文官的死》教案3篇

《一个文官的死》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作家作品,把握小说情节,理解小说主题,品味幽默讽刺的艺术风格。 2. 通过分析典型人物的个性化对话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归纳概括人物的鲜明个性,理解小说的主题。 3. 掌握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对话、心理描写。 2. 小说的典型细节。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介绍作者引入课文。 提问:?什么是“小人物”?描写这类人物的小说有什么特点?有哪些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 ?契诃夫的小说有什么特色? 1. 关于作者:(幻灯片2)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契诃夫的小说短小精悍,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寓意深刻。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状况。 2. 创作背景:(幻灯片3) 19世纪后期,俄国沙皇专制制度盛行,是俄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政府暴戾无道,扼杀自由;百姓饱受压制,怨声载道;整个社会被恐怖笼罩,人心惶惶。上尊下卑的封建烙印死死地将人束缚住,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官场中强者倨傲专横,弱者唯唯诺诺。各种各样的恐惧感、焦虑感压抑着人们,重逾千斤。在这种情况下,《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套中人》等小说便应运而生。本文写于1883年。 (二)破题: 一看题目,就使读者产生一系列的疑问,扣人心弦,既是全文内容的概括,也给人一种沉重感。

必修一粤教版语文必背及翻译

必修一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经·邶风·静女》 姑娘温柔又静雅,约我城角去幽会。①静:闲雅贞洁。姝(shu):美好的样子。② 有意隐藏不露面,徘徊不前急挠头。城隅:城角。③爱:同“薆”,隐藏。④踟蹰 姑娘漂亮又静雅,送我一束红管草。(chichu):心思不定,徘徊不前。⑤彤管:指红 红管草色光灿灿,更爱姑娘比草美。管草。贻:赠。⑥炜:红色的光彩。⑦说怿 送我野外香勺药,勺药美丽又奇异。yueyi): 喜悦。⑧牧:旷野,野外。归:赠送。 不是勺药本身美,宝贵只因美人赠。荑:勺药,一种香草,男女相赠表示结下恩 情。⑨洵:信,实在。异:奇特,别致。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卫风·氓》 小伙走来笑嘻嘻,拿着布币来换丝。不是为了来买丝,借机找我谈婚事。 谈完送你过淇水,一直送你到顿丘。不是我要延婚期,是你没找好媒人。 请你不要生我气,定下秋天为婚期。登上残破的墙垣,心中念你望复关。 遥望不见复关影,低头伤心泪满面。望见复关心中喜,喜笑颜开话不断。 你又占卜又问卦,卦象吉利没恶言。把你大车赶过来,我带嫁妆随你迁。 桑树叶儿未落时,枝叶繁茂色泽润。小斑鸠啊小斑鸠,不要贪嘴吃桑椹。 好姑娘啊好姑娘,不要痴情迷男人。男人沉迷于爱情,想离开时可脱身。 女子沉迷于爱情,想要脱身不可能。待到桑叶飘落时,颜色枯黄落满地。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9苏武传

苏武传 【背景材料】 一、作者简介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写作。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 二、相关评论 (其冬,丁令盗武牛羊)卫律为丁令王使人盗之,以困武。冀其终降,以分谤也。(王必欲降武)时陵为右校王,故因其称。(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士未有不廉而能著节者也。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十七) 如以后世史法论,图画麒麟阁功臣事,必当属之《霍光传》后矣。此知班氏犹得《春秋》“微而显”“志而晦”之旨也。苏武唯此一事,足以伸眉身后,故班氏特以此事系之传后,以慰千载读史者之心。良史用心之苦,非晋、宋以后史家所知。 (李慈铭《汉书札记》) 三、参考译文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而被任用,兄弟二人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官,渐渐升到移中厩监。当时汉朝接连讨伐匈奴,多次互相派遣使者窥探观察(对方情况)。匈奴先后扣留了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共十余人,汉朝也扣留匈奴使者作为抵押。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为王,害怕汉朝袭击,就说:汉天子是我的长辈啊。把路充国等人都放回汉朝。汉武帝很高兴,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旄出使匈奴,送被扣押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并送给单于丰厚的礼物,回报他的好意。苏武和副使中郎将张胜及临时充任使臣属吏的常惠等士卒和侦察敌情的一百多人出发了。到了匈奴后,置办了一些财物给单于,单于更加倨傲了,并不是像汉朝所期望的(那样)。 汉朝正要打算送苏武等人的时候,适逢匈奴国内缑王与原长水校尉虞常等人密谋反叛。缑王是昆邪王的姐夫,与昆邪王一起投降汉朝,后来又随浞野侯陷没在匈奴;以及卫律所带领的那些被迫投降匈奴的人,暗地里一起密谋劫持单于的母亲阏氏归附汉朝。正赶上苏武等来到匈奴,虞常在汉朝的时候,平时与副使张胜交好,私下里对张胜说:“听说汉朝皇帝非常痛恨卫律,我可以为汉朝私下里用弩弓射死他,我母亲和弟弟都在汉朝,希望能得到朝廷的赏赐。”张胜答应了,送了一些财物给虞常。 一个多月后,单于出去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多人准备动手,他们当中一个人夜里跑了出来,告发了这件事。单于子弟派士兵与他们战斗。缑王等人都死了,虞常被活捉。单于让卫律处理这件事,张胜听说后,担心以前与虞常的话泄露,把情况

抒情诗大全

抒情诗大全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抒情诗大全 1、《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万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秋风清》 唐·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3、《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望月有感》 唐·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5、《戏问花门酒家翁》 唐·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6、《少年游》 宋·晏几道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今番同。 7、《江陵愁望有寄》 唐·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8、《遣悲怀》 唐·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9、《塞鸿秋》 元·张可久 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伤情燕足留红残,恼人鸾影闲团扇。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 一行写入相思传。 10、《绮怀诗》 清·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11、《宿山寺》 唐·贾岛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12、《减字浣溪沙》 清·况周颐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内素材整理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内素材整理 清远博爱学校高风云 重视自我——《我很重要》 文品如人品。透过朴素自然的文章,我们读到了毕淑敏睿智的人生。一篇《我很重要》,如惊雷一般,惊醒了平凡人生中走过的人们,它让我们恍然大悟,“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在平凡的生命过程中,我们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重视生命的过程。活着,不仅为自我,还为他人;活着,自己就不是被世界冷落或遗弃的一棵小草,而是一方有尊严的独特的风景! 【应用角度】“尊严”“珍惜生命”“重视生命的过程”“文品与人品”等。 【精彩运用】读文,读你朴素自然的散文。此刻的是站在尘世间的叙事者,将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统统记录下来。那种大胆的记录,像是挑战,更像是本来的生活。于是,你的《我很重要》唤起所有读者对生命的珍视。“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谁有权利来漠视自己的生命呢? 读文,读你真挚感人的散文。此刻的你犹如黑夜里的火把,温暖而光明。你的文字透露着对至善至美的追求,让我懂得,人生不需要装饰,素面朝天,更是一种洒脱,一种历练。 …… 我徜徉在你的散文中,品尝多彩的味道,观赏每一处风景。读文,我认识了你,也更因你而感悟了生活。 我陶醉了,因为,读文,读你。 宝剑锋从磨砺出——《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对于高考状元,人们看到的是笼罩在他们头上的光环,想知道的是他们成功的经验。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十几年含辛茹苦的“故事”,更别说那些时时缠绕他们的难以摆脱的困惑和思考了. 海桐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女孩,但在成功的路上,她又有多少痛苦,多少挣扎,恐怕连她自己都说不清。其实,无数像王海桐这样的典型事例告诉我们,成功是在痛苦中孕育,在挣扎中降生的。回首往事,我们会深深地理解,成功不是目标的终极,而是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之中。 【应用角度】“成功”“过程与结果”“坚持与成功”等。 【精彩运用】人生追求到一种美好的结果固然重要,但是追求的过程更加重要。梦想实现了,我们会更加快乐,但实现梦想的过程却使我们的生命倍加充实。只要我们选择的目标有意义,其过程苦也罢,乐也罢,本身就是一种美丽。 正像《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中的女孩王海桐一样,她虽然最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但在她追求成功的路上不是也体验到了种种“困惑”吗?她的梦之所以羞涩,不正是因为在追求的过程中,她也曾不自信,也曾苦恼过吗? 所以啊,我们无需刻意地去追求人生的辉煌,因为人生的辉煌是由生命的过程附带的。要去寻找人生中的精彩,人生中的精彩是在生命的过程中固有的,只是看自己如何找到。 成功源于梦想——《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 从一个边远小城的看不到希望的孩子,成长为一名家喻户晓的见证过无数重要时刻的新闻人,是梦想照亮了他前进的方向。而在前进的道路上,他无时无刻不保持着平和的心态、自信的笑容,在《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这一演讲中,他以自己智慧、幽默的演讲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