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Java期末复习提纲

2012Java期末复习提纲

2012Java期末复习提纲
2012Java期末复习提纲

2012级Java期末复习提纲

考试题型和分值:

1、填空题(每题2分,5题,共10分)

2、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题,共10分)

3、简答题(每题8分,4题,共32分)

4、程序题(每题8分,3题,共24分)

5、应用题(每题12分,2题,24分)

程序练习:

1.编程实现:求出一组数中的最大数和最小数。

2.提示用户输入1—10的字符,然后判断这个整数的奇偶性。

3.字符串的相关操作(参考实验指导实验19、实验20)

4.编程实现:在程序中定义一个Person类,一个Person类的子类Student类,再定义主类C1,在main方法中,生成Student的对象,并输出各项信息。(参考实验指导实验32、实验33)

5.定义一个Rectangle类,它包含两个私有成员:length(长)和width(宽),均为整型。两个公有成员:带两个整型参数的构造函数,用来获得从外界传入的数据;成员方法GetArea()(用来计算面积)。然后在main方法中构造一个Rectangle的对象并输出它的面积。

6. 定义一个学生类,包括学生的姓名、学号、英语成绩、数学成绩、Java成绩、操作系统成绩、求每个学生的总分和求平均分。再定义主类来测试该类,创建两个学生对象,例如:王平1号成绩分别为80、90、85、70 输出该学生的总分和平均分。(需要用构造方法来实现各个属性的初始化)

7.定义描述职工档案的类Archives,保护成员变量有职工号(No)、姓名(Name)、性别(Sex)、年龄(Age)。成员方法有:显示职工信息的方法Show()。再由职工档案类派生出职工工资类Laborage,在职工工资类Laborage中新增私有成员变量:应发工资(SSalary)、社保金(Security)、实发工资(Fsalary),其公有成员方法有:构造方法,计算实发工资的方法Count(),计算公式为:实发工资=应发工资-社保金。显示职工档案及工资的方法Display()。最后定义主类,在主方法中用Laborage类定义职工对象lab,并赋初始值:

(1001,“张三”, “男”,21,2000,100),然后显示职工档案与工资。

8.编写一个Java程序,在程序中建立一个窗口,有四个文本框、两个按钮,单击“求和”按钮,能把第一个和第二个文本框的整数相加后结果显示在第三

个文本框中,点击“复制”按钮,能将第三个文本框的内容复制到第四个文本框中,最后还可以正常关闭窗口。运行效果如下图所示:

第1章Java语言概述

1.Java语言的特点。(Java语言在1995年是哪个公司推出,2010年又是被谁收

购?平台无关性、编译与解释并存, Java是如何实现“一次编写,到处运行”?

2.面向对象的基本特征。

3.什么是Java虚拟机?字节码的好处?

4.Java应用程序的种类及区别。

第2章Java语言开发环境

1. JDK环境的配置。

2. Path和ClassPath的作用?

第3章Java语言基础

1. 基本数据类型有哪些?了解它们的数据的性质、取值范围、存储方式、参与的运算?它们在内存中存放的是数据值本身。

2. Java定义了哪些整数类型。

3. 引用数据类型有哪些?在内存中存放的是指向该数据的地址,不是数据值本

身。

4. Java 标识符的命名规则是什么?(给定标识符,会判断是否合法)

5. Java语言是如何声明常量的。用final定义常量。单精度后加f或F,双精度后加d或D可省略。

6. 变量。注意:Java 语言程序中可以随时定义变量,不必集中在执行语句之前。

7. 字符串数据类型转换为数值型数据。

8. 数值型数据转换为字符串类型。(使用+)

int MyInt=1234;

String MyString=""+MyInt;

9. Java 语言中从键盘输入数据。

◆由键盘输入的数据,不管是文字还是数字,Java皆视为字符串。

◆两种输入方式。(输入缓冲区和Scanner,至少掌握一种输入方式。)

10. 表达式求值表达式求值,自增自减1

◆++和——的运算,注意前置和后置,尤其是用在复合语句中。

(x = ++a + --b)

第4章流程控制

1. Java语言不允许在两个嵌套的复合语句内声明两个同名的变量。

2. Java中的三种注释方式。(Java特有的文件注释,产生html文档)。

3.可以用选择和循环结构来解决问题,三种循环语句的区别

4. break和continue的含义和区别。

第5章数组与字符串

1. 数组的概念。相同数据类型的元素按一定顺序排列的集合。Java中,数组元

素可以为简单数据类型,也可以为对象。

2. Java语言内存分配问题

◆栈内存:定义的基本类型的变量和对象的引用变量,超出作用域将自动

释放。

◆堆内存:存放由new运算符创建的对象和数组。由Java虚拟机的自动垃

圾回收器来管理。

3. 什么是引用变量?(为数组或对象起的一个名称,)

4. Java 中一维数组的定义和使用。

int a[ ]; //不能给出数组长度,因为此时还没有给数组分配内存

int[ ] a;

int a[ ] = {1,2,3,4};

int[ ] a = new int[4];// 用new分配内存时,数组的每个元素都会自动赋默认值

Java对数组元素要进行越界检查。

每个数组都有一个属性length指明它的长度,如a.length指出数组a所包含的元素个数。(常作为循环控制条件)

5.二维数组的定义和使用。

◆Java中的二维数组看作是由多个一维数组构成。

◆求二维数组的维数

计算某数组的行数:数组名.length

计算某数组中某行元素的个数:数组名[下标].length

◆二维数组申请内存方式(必须指定高层维数):

6.字符串的声明和使用。

◆String 变量名;变量名= new String("字符串");

String 变量名= new String("字符串");

String 变量名= "字符串";

◆String 类的常用方法(求长度,定位,==和equals方法比较)

第6章类与对象

1. 什么是类?什么是对象?类和对象有怎样的关系?

2. 类的定义和使用。

◆类修饰符及含义。

◆类的成员不能是执行语句。

◆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的定义、修饰符见教材。

◆在定义类的成员变量时,可以同时赋初值,但对成员变量的操作只能放

在方法中。

◆类中成员间的访问机制。(在一个类中的访问机制,一个类访问另外一个

类)

3. 成员变量与局部变量的区别?

4. 对象的创建和使用。

5.当一个对象被创建时,会对其中各种类型的成员变量自动进行初始化。

6.一个类多个对象,它们的成员变量分配在不同的内存,因此修改某一对象的

成员变量时其他不受影响。

7.this关键字的使用。“this.成员名”,此时this代表调用此成员的对象。

8.传递数组:指明参数是一个数组,实参只给出数组名。

9.当参数是基本数据类型时,采用传值方式调用;当参数是引用型的变量时,

则是传址方式调用。

10.了解匿名对象。

第7章Java语言类的特征

1. 私有成员(private)、公共成员(public)、保护成员(protected)、缺省访问控制符各自的访问权限是什么?

2. 什么是方法的重载,即方法的重载条件是什么?会判断哪些是合法的重载形式。

3.什么是构造方法?构造方法有什么作用?构造方法有哪些特征(或者说构造

方法与普通方法有什么不同)?何时被调用?什么是默认构造方法?何时被调用?

4.什么是静态成员(类成员)?什么是实例成员?使用静态成员有什么意义?

静态成员的访问格式是什么?main方法为何是public,static的呢?

5.静态方法中如何访问非静态属性?非静态方法中如何访问静态属性?

6.对象的赋值与比较。

7.对象是一种引用型变量,它实际保存的是对象在内存中的地址。

8.引用变量也可作为方法的参数,采用传址调用。

第8章继承、抽象类和接口

1.什么是继承?什么是父类、子类?子类是如何创建的?

2.在子类中如何访问父类的成员。super的使用。

使用super不但可以访问父类的构造方法,还可以访问父类的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但super不能访问在子类中添加的成员。访问父类成员的格式如下:3.什么是方法的覆盖?方法的覆盖与方法的重载有和区别?

4.”==”和equal( )方法比较对象的异同?

5.什么是抽象类和抽象方法?抽象类有哪些特征?抽象类与抽象方法有什么关系?

6.接口与抽象类有何区别?

7.利用接口实现类的多重继承。

8.软件包的概念、作用、应用。(package、 import语句应放在哪里)9.Java的垃圾自动回收机制。

第9章异常处理

1.什么是异常?按照错误的性质将错误如何分类及其含义?(哪些属于异常,

会判断)

2.什么是抛出异常和捕获异常?try-catch-finally语句如何使用?

3.Java的异常处理机制是如何实现的,为什么有一些异常一定要捕获,否则编

译不能通过?

4.抛出异常的方式

第12章图形界面设计

1.了解java.awt包中主要类及组件类的继承关系。

2.什么是组件?组件是怎样分类的?

3.什么是窗口?窗口又如何分类,他们又分别具有怎样的特征?

4.什么是面板?面板与窗口有何区别?

5.图形用户界面设计的步骤?

(1)创建组件(Component):创建组成界面的各种元素,如按钮、文本框等。

(2)指定布局(Layout):根据具体需要排列界面上各元素的位置关系。

(3)响应事件(Event):定义图形用户界面的事件和各界面元素对不同事件的响应,从而实现图形用户界面与用户的交互功能。

6.什么是控件?它有何作用?Java中有哪些常用控件?

7.什么是窗口的布局管理?有哪些布局管理方式?它们分别具有怎样的策略或特征?

第13章事件处理

1.什么是事件处理?什么是事件?什么是事件源?什么是事件监听者?什么是

事件处理接口?

2.什么是委托事件模型?

3.担任监听者的方式有哪些?委托事件模型可以有多个事件监听者。

4.java语言把事件如何分类?

5.Java语言的事件处理类及其继承关系?

6.什么是适配器类?它与接口完成事件处理有何区别?

《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模拟电路; 所属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4学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模拟电路》是微电子专业本科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基础课,具有自身的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本课程通过对常用半导体器件、模拟电路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本课程应开设在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未开设)课程之后,是微电子专业本科生系统学习电子技术知识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后续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实验、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等课程的先修课程。 (四)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童诗白华成英主编(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室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于技术基础》(模拟部分)康华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子线路线性部分》谢嘉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元器件(要求列出章节名) 第一节半导体基础知识 第二节半导体二极管 第三节双极型晶体管 第四节场效应管 第五节晶闸管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8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半导体基础知识;二极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 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场效应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晶闸管的结构、

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 【重点掌握】:PN结特性及PN结方程;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伏安特性。 【了解】: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结构及主要参数。 【难点】: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伏安特性。 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 第一节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第二节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三节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第四节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 第五节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12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放大的概念;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直流通路与甲流通路,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晶体管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 电路;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重点掌握】: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掌握】: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晶体管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场效应管放大 电路。 【了解】:放大的概念。 【难点】: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第三章多级放大电路 第一节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第二节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电路理论复习题及答案1

《电路理论》 一、填空题 1 .对称三相电路中,负载Y联接,已知电源相量?∠=? 0380AB U (V ),负载相电流?∠=? 305A I (A ) ;则相电压=? C U (V ),负载线电流=? Bc I (A )。 2 .若12-=ab i A ,则电流的实际方向为 ,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 。 3 .若10-=ab i A ,则电流的实际方向为 ,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 。 4 .元件在关联参考方向下,功率大于零,则元件 功率,元件在电路中相当于 。 5 .回路电流法自动满足 定律,是 定律的体现 6 .一个元件为关联参考方向,其功率为―100W ,则该元件 功率,在电路中相当于 。 7 .在电路中,电阻元件满足两大类约束关系,它们分别是 和 。 8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是 、 和 。 9 .等效发电机原理包括 和 。 10.回路电流法中自阻是对应回路 ,回路电流法是 定律的体现。 11.某无源一端口网络其端口电压为)302sin(240)(?+=t t u (V),流入其端口的电流为 )602cos(260)(?-=t t i (A),则该网络的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 ,该电路呈 性。若端口电压电流用相量来表示,则其有效值相量 =?U ,=? I 。 12.无源二端电路N 的等效阻抗Z=(10―j10) Ω,则此N 可用一个 元件和一个 元件串联组合来等效。 13 .LC 串联电路中,电感电压有效值V 10U L =,电容电压有效值V 10U C =,则LC 串联电路总电压有效值=U ,此时电路相当于 。 15.对称三相星形连接电路中,线电压超前相应相电压 度,线电压的模是相电压模的 倍。 16 .RLC 并联谐振电路中,谐振角频率0ω为 ,此时电路的阻抗最 。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期末考试《电路原理》模拟试题(含答案)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期末考试 《电路原理》模 拟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四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闭卷; 2.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各项信息填写清楚; 3.所有答案请直接做在试卷上,做在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试卷、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电路和及其对应的欧姆定律表达式分别如图1-1、图1- 2、图1-3所示,其中表达式正确的是( b )。 (a )图1-1 (b )图1-2 (c )图1-3 图 1图 2 图 3图1-1 图1-2 图1-3 2、在图1-4所示电路中,已知U =4V ,电流I =-2A ,则电阻值R 为( b )。 (a )-2Ω (b )2Ω (c )-8Ω 3、在图1-5所示电路中,U S ,I S 均为正值,其工作状态是( b )。 (a )电压源发出功率 (b )电流源发出功率 (c )电压源和电流源都不发出功率 4、图1-6所示电路中的等效电阻R AB 为( b )。 (a )4Ω (b )5Ω (c )6Ω R U I S 图1-4 图1-5 图1-6 5、在计算非线性电阻电路的电压和电流时,叠加定理( a )。 (a )不可以用 (b )可以用 (c )有条件地使用 6、理想运放工作于线性区时,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c )。 (a )只具有虚短路性质 (b )只具有虚断路性质 (c )同时具有虚短路和虚断路性质 7、用△–Y 等效变换法,求图1-7中A 、B 端的等效电阻R AB 为( b )。 (a )6Ω (b )7Ω (c )9Ω 8、图1-8所示电路中,每个电阻R 均为8Ω,则等效电阻R AB 为( a )。 (a )3Ω (b )4Ω (c )6Ω

《电路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电路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类别:学科基础课程学分: 二、实验总学时:8 三、应开实验个数:4 必开实验个数: 4 选开实验个数: 四、适用专业:物理学 五、实验成绩评定方法:根据实际操作及实验报告评分 六、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比例:10% 七、实验教材或自编指导书:自编指导书 实验一:叠加原理实验 学时:2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类别:技术基础 (三)每组人数:2人/组 (四)实验要求:必修 (五)实验目的:加深对电路中电位的相对性、电压的绝对性的理解;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六)实验内容:测量电路中各点电位;测量电路中各支路电流和电压。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直流可调稳压电源、万用表、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DGX-1实验装置。26套 (八)所在实验室:电路原理室 实验二: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验证 学时:2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类别:技术基础 (三)每组人数:2人/组 (四)实验要求:必修 (五)实验目的:验证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掌握测量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 (六)实验内容:测定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电路的外特性、入端电阻、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测定等效电路的外特性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可调直流稳压电源、可调直流恒流源、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万用表、可调电阻箱、电位器、戴维南定理实验电路板。26套(八)所在实验室:电路原理室 实验三:一阶动态电路的研究 学时:2

(一)实验类型:设计型 (二)实验类别:技术基础 (三)每组人数:2人/组 (四)实验要求:必修 (五)实验目的:研究一阶电路方波响应的变化规律和特点;学习自拟实验方案,正确选择 元器件、确定实验参数;学习用示波器测定电路时间常数的方法;掌握微分电路与积 分电路的测试方法。 (六)实验内容:设计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分别分析和研究对应的RC一阶电路的零输入相应、零状态响应及全响应。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函数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器、电路实验板。 26套。 (八)所在实验室:电路原理室 实验四:用三表法测量电路等效参数 学时:2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类别:技术基础 (三)每组人数:2人/组 (四)实验要求:必修 (五)实验目的:学会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和交流功率表测量元件的交流等效参数的方法;学会功率表的接法和使用。 (六)实验内容:测量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等效参数;测量电感、电容串联与并联后的等效参数;验证用串、并试验电容法判别负载性质的正确性。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功率表、自藕调压器、镇流器、电容器、白炽灯。26套 (八)所在实验室:电路原理室

电路原理总复习题1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2008—2009学年第1学期 《电路原理》总复习1 一、单选题 1. 星形联接对称三相负载,每相电阻为11Ω,相电流为20A ,则三相负载的线电压为 ( ) A. 1120?V B. 11202??V C. 11202??V D. 11203??V 2. 右图所示正弦交流电路,已知?∠=01I A ,则图中C I 为 ( ) A. 0.8?∠1.53 A B. 0.6?∠1.53 A C. 0.8?-∠9.36 A D. 0.6?∠9.36 A 3. 右图所示对称三相电路中,已知线电压l U =380V ,三相功率P =4356W ,R =12Ω。求图中负载感抗L ω。 ( ) A. 6Ω B. 12Ω C. 16Ω D. 24Ω 4. 某RLC 串联电路的R =2Ω、L =1H ,要使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为振荡性,C 值可选用 ( ) A. 1F B. 2F C. 12 F D. 3F 5.图中并联的有互感线圈的等效电感为 ( ) A. L L M L L M 122 122-++ B. L 1+L 2-2M C. L 1+L 2+2M D. L L M L L M 122 122-+- L 2

6.含理想变压器电路如图所示,欲使负载电阻R L 获得最大功率,则n 和所获得的P Lmax 值应为 A. n = 4,P Lmax = 4w B. n = 2,P Lmax = 2w C. n = 3,P Lmax = 3w D. n = 12 ,P Lmax = w 2 1 ( ) 7.如图所示含源二端网络N 外接R 为Ω12时,A 2=I ;当R 短路时A 5=I 。当Ω=24R 时,I 应为 A 4. A A 5.2.B A 25.1.C A 1.D ( ) 8.电路如图所示,如电压表V1、V2的读数都是10V ,则V 表的读数为 A. 20V B. 14.14V C. 10V D. 0V ( ) 9.图中对称三相电路中,已知电压?∠=902.173CB U V ,电流?∠=1802C I A ,则负载(复)阻抗Z 等于 A. ?-∠6050Ω B. ?∠6050Ω C. ?∠3050Ω D. ?-∠3050Ω ( ) C B A 10.电路如图所示互感电路,a 、b 端的等效电感ab L 为 A. 4H B. 6H C. 8H D. 10H ( ) 11.电路如图所示,正弦稳态电路,已知t t u S 100cos 218)(=V ,则L R 上消耗的平均功率P 等于 A. 2W B. 4 9W C. 9W D. 1W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目录 一、学科基础课 (1) 1.《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1) 2.《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17) 3.《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27) 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 (34) 5.《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41) 6.《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55) 7.《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64) 8.《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74) 二、专业主干课 (82) 1.《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82) 2.《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95) 3.《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08) 5.《互换性及技术测量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19) 6.《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28) 7.《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36) 8.《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大纲 (145) 9.《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153) 三、专业方向选修课 (164) 1.《计算机辅助三维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64) 2.《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教学大纲 (174) 3.《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180) 4.《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91) 5.《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210) 6.《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216) 7.《机械制造技术装备》课程教学大纲 (223) 四、专业任意选修课 (230) 模块1 (230) 1.《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30) 2.《电机拖动》课程教学大纲 (236) 3.《数控机床检测及维修》课程教学大纲 (247) 4.《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57) 5.《工业机器人》课程教学大纲 (263) 6.《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272) 模块2 (280) 1.《UG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280) 2.《快速成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86) 3.《汽车原理与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293) 4.《有限元软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305) 5.《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大纲 (312) 6.《自动机与自动线》课程教学大纲 (320)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电子电工、 电气及仪表专业 适用周数:54课时 南京化工技师学院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一、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 《电工基础》是机电类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最重要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交、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分析计算方法,并通过在计算机屏幕上模仿真实实验室的工作台,绘制电路图需要的元器件、利用软件里的测试仪器可以实时测量和显示数据;还可利用EWB软件丰富的电路元件库,实现多种电路的设计和分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学习有关的后续专业课、进一步接受新的科学知识以及考工(中级维修电工)拿证和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1.课程的主要任务 本课程是高级技工学校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EWB仿真实验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掌握简单交、直流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技能。使学生具备从事电子电工类专业所需的电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日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定理)、基本理论。 2.学会电路分析和计算的一般方法; 3.会说出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的基本作用; 4.对单相和三相照明电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熟悉其组成、接线及工作状态; 5.能利用EWB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验证电路的基本定律(定理);

电路基础总复习题(全面)

11级电路总复习题 一、判断 1.电路中没有电压的地方就没有电流,没有电流的地方也就没有电压。(Х) 2.当欧姆定律写成U=-RI时,电压参考方向与电流参考方向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3.叠加定理既可以用于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也可以用于计算功率。(Х) 4.电阻的串联实现分压,电阻的并联实现分流。(√)5.两种电源模型等效时,Is的参考方向与Us从负极指向正极的方向一致。(√) 6.两种电源模型等效时对电源内部及内部功率是不等效的(√)。7.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之间可以等效变换。(Х) 8.等效变换过程中,待求量的所在支路不能参与等效。(√)9.一个电路的等效电路有且仅有一个。(Х) 10.电压源供电时的功率为P=-IU。( X ) 11.选择不同的参考点,电路中各点的电位将变化(√) 12.电路中两点间的电压与参考点有关。(Х)13.在直流电路中,电容元件相当于短路。(Х)14.在换路的一瞬间,电容上的电压和电流等都不能跃变。(Х)15.在换路瞬时,电感两端电压不能突变。(Х)16.几个电容并联,总电容是越并越大。(√)17.几个电容串联,总电容是越串越大。(Х)

18.一阶电路的三要素为:初始值、瞬态值、时间常数。( Х) 19.正弦交流电流是交流电流中的一种。 (√ ) 20. 电感元件两端的电压大小与电流的变化率成正比。 (√ ) 21.无功功率的单位是V.A 。 ( Х ) 22.有一正弦电流 i= -14.12sin(314t+45 )A, 其初相为450 (Х ) 23.V 314sin 2220 1t u =的相位超前V )45628sin(3112?-=t u 45°。 (Х ) 24、两个正弦量的初相之差就为两者的相位差。 ( Х ) 25、正弦量可以用相量来表示,因此相量等于正弦量。 (Х ) 26、交流电的有效值是它的幅值的0.707倍。 ( Х ) 27、万用表的电压档测出的电压值是交流电压的最大值。 (Х ) 28、电容元件电压相位超前于电流π/2 rad 。 ( Х ) 29.在RLC 串联电路中,公式 C L R U U U U ++= 是正确的。(Х ) 30、有功功率加无功功率不等于视在功率。 (√ ) 31、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相位超前电流时,电路一定呈感性。 ( √ ) 32、电阻电感相并联,I R =3A ,I L =4A ,则总电流等于5A 。 (√ ) 33、正弦电流通过串联的两个元件时,若U 1=10V, U 2=15V, 则总电压U= U 1+ U 2=25V 。(Х ) 34、电容元件上的电流、电压方向为关联参考方向时其伏安特性为i=Cdu/dt 。( √ ) 35、交流电路中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负载阻抗等于电源内阻抗。( Х ) 36、任何一个线性二端网络对外电路来说都可以用一个等效的电压源与电阻串联模型代替。(√)

《有限元》教学大纲

《有限元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XXXXX 【课程名称】有限元分析/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学时】144学时【实验/上机学时】144学时 【考核方式】试卷考【开课单位】XX学院 【授课对象】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有限元法作为边值问题的近似计算方法,随着计算机和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应用已从固体力学发展到流体力学、热力学、电磁学、声学、光学、生物学等多耦合场问题。《有限元分析基础》是材料成型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固体力学有限单元法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在对有限单元法的原理、方法进行讲授的同时配以相应的计算算例及大型工程软件的使用示例,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消化。 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1、有限单元法的基本理论和实施方法;2、掌握工程结构和设备的受力及变形分析技能并最终提高他们的工程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利用ANSYS软件上机实践完成两个上机练习:刚架结构有限元分析和三维固体有限元分析; 4、掌握利用有限元的加权残值法求解场问题的概念,重点介绍1维和2维热传导问。 题有限元分析。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课时分配 第一章:ANSYS概论(13学时) (一)基本要求:了解有限元法的分析过程,ANSYS 15.0的安装与启动,前处理、加载并求解、后处理。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1、有限元法的分析过程,ANSYS 15.0的安装与启动(2学时) 2系统要求、设置运行参数(1学时)

3、A NSY分析的基本过程(1学时) 4、实验内容(9学时) 实验1梁的有限元建模与变形分析(1学时) 实验目的和要求: 1)要求选择不同形状的截面分别进行计算; 2)梁截面分别采用以下三种截面; 3)设置计算类型; 重点:有限元法的分析过程,ANSYS 15.0的安装与启动; 难点:ANSYS^析的基本过程; 第二章:图形用户界面(13学时) (一)基本要求:了解ANSY S^件界面下各窗口的功能,具体包括应用命令 菜单、主菜单、工具栏、输入窗口、图形窗口和输出窗口。ANSYS架构及命令,具体 包括简单模型的建立、材料属性输入、单元的选择和划分、求解处理和后置处理。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1、A NSYS 15.0图形用户界面的组成(1学时) 具体包括应用命令菜单、主菜单、工具栏、输入窗口、图形窗口和输出窗口。ANSYS 架构及命令,具体包括简单模型的建立、材料属性输入、单元的选择和划分、求解处理和后置处理2、对话框及其组件、通用菜单,输入窗口 2、主菜单,输出窗口,图形窗口的功能(1学时) 3、个性化界面(1学时) 4、实验内容(10学时) 实验1超静定桁架的有限元建模与分析 实验目的和要求:上机熟悉ANSY歎件的命令,并对简单的例题进行有限元静、动态分析。 重点(黑体,小四号字):ANSYS 15.0图形用户界面的组成; 难点(黑体,小四号字):主菜单,输出窗口,图形窗口的功能;

电路原理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直流电阻电路一、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功率 U 图1 关联参考方向图2 非关联参考方向 在电压、电流采用关联参考方向下,二端元件或二端网络吸收的功率为P=UI; 在电流、电压采用非关联参考方向时,二端元件或二端网络吸收的功率为P=-UI。 例1计算图3中各元件的功率,并指出该元件是提供能量还是消耗能量。 u u= -u=10 (a) 图3 解:(a)图中,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故元件A吸收的功率为 p=ui=10×(-1)= -10W<0 A发出功率10W,提供能量 (b)图中,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故元件B吸收的功率为 p=ui=(-10)×(-1)=10W >0 B吸收功率10W,消耗能量 (c)图中,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故元件C吸收的功率为 p=-ui= -10×2= -20W <0 C发出功率20W,提供能量 例2 试求下图电路中电压源、电流源及电阻的功率(须说明是吸收还是发出)。 其它例子参考教材第一章作业1-5,1-7,1-8 二、KCL、KVL KCL:对电路中任一节点,在任一瞬时,流入或者流出该节点的所有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为零,即Σi =0; KVL:对电路中的任一回路,在任一瞬时,沿着任一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绕行一周,该回路中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恒为零。即Σu=0。 例3如图4中,已知U1=3V,U2=4V,U3=5V,试求U4及U5。 解:对网孔1,设回路绕行方向为顺时针,有 -U1+U2-U5=0 得U5=U2-U1=4-3=1V 对网孔2,设回路绕行方向为顺时针,有 U5+U3-U4=0 得U4=U5+U3=1+5=6V 三、理想电路元件 理想电压源,理想电流源,电阻元件,电容元件,电感元件,线性受控源 掌握这些基本元件的VCR 关系,对储能元件,会计算储能元件的能量。 图4

《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黄辉编写日期:2012年12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94L120Q 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类/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 3.学时/学分:96 /6 4.先修课程:微积分、几何与代数、大学物理等 5.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讨论线性、集总参数、非时变电路的基本理论与一般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分析电路的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掌握电气工程专业电路方面的基础,获得良好的电路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具体的,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能对一般交直流电路的稳态进行分析、求解; 3.掌握含耦合电感电路、三相及非正弦电路的分析方法; 4.掌握一般交直流电路动态过程的时域、频域分析法; 5.掌握现代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四、课程教学安排 1.本门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 课堂讲授:82学时,(含19学时习题课——知识点的巩固与应用)采用多媒体与黑板相结合

的手段对电路基本内容进行课堂讲授教学,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网上教学:22学时,根据需要,部分内容采用网上教学方式,以学生自学为主,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实验教学:14学时,对相应理论内容进行设计或验证实验。学生课堂演讲:选取适当内容采用学生课堂演讲的方式,以加强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2.外语的要求(英语) 掌握电路相关的名词术语。 3.作业安排要求 作业的作用在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每次课后布置适量(4-5个)与内容相应的作业题目,努力使作业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手段之一。 五、课程的考核 1.考勤、平时作业、小测验(10%):每次作业、测验评分,作业抄袭或没有及时交作业者以当次作业计零分; 2.大作业(10%):研究性教学以大作业形式提交; 3.实验(15%):以完成实验、实验报告质量为基本依据; 4.期末考试(65%):闭卷考试,考试题型以计算题为主。作弊者以总成绩零分计。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微积分、几何与代数、大学物理等。本课程需要必要的数学、物理基础:如复数、傅里叶分解、一阶及二阶微分方程的求解、矩阵计算等。 后续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等。本课程为这些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电路分析计算基础。 七、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建议教材: [1] 中文:邱关源.电路(第五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2] 英文:James W. Nilsson等. Electric circuits(第八版).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教学参考书: [1] 王仲奕.蔡理编著. 电路习题解析.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2] Charles K. Alexander.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3] 尼而森著.周玉昆等译. 电路(第八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电路分析基础_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试卷编号 命题人:审批人:试卷分类(A卷或B卷)A 大学试卷 学期:2006至2007学年度第1学期 课程:电路分析基础 I专业:信息学院05级 班级:姓名:学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十十 十总分 一二 得分 一、得分 (本小题 5 分 )求图示电路中a、 b 端的等效电阻R ab。 R2 R1a b R ab=R2 二、得分 (本小题 6 分 )图示电路原已处于稳态,在t 0 时开关打开,求则i 0。 5i t 0 4A51F05.H3 i(0+)=20/13=1.54A

三、得分 (本大题6分)求图示二端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a +1 15V2 -1 1A2 2 b u ab=10v, R0=3Ω 四、得分 (本小题 5 分)图示电路中,电流I=0,求U S。 I 3 2A3 U S Us=6v 五、得分 (本小题 5 分)已知某二阶电路的微分方程为 d 2 u8 d u12 u 10 d t 2 d t 则该电路的固有频率(特征根 )为 ____-2________ 和___-6______ 。该电路处于 ___过 _____阻尼工作状态。

六、得分 (本小题 5 分 )电路如图示 ,求 a、 b 点对地的电压U a、U b及电流 I 。 1 1a1 I b 3V212V U a=U b=2v, I=0A. 七、得分 (本大题10分 )试用网孔分析法求解图示电路的电流I1、 I2、 I3。 4I1I 25 I 3 12V234V I1=4A, I 2=6A,I3=I1-I2=-2A 八、得分 (本小题 10 分 )用节点分析法求电压 U。 4 4U 14 U 1U 224 V U=4.8V

《ANSYS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ANSYS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20032032 课程英文名称:Technology of ANSYS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5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为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选修课,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软件(CAE)是工程技术人员利用计算机进行工程结构设计、分析的重要软件,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工具。ANSYS技术是一门教授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应用的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介绍工程上普遍使用的有限元软件之一的ANSYS软件,通过老师讲解和学生实际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最终能够使用ANSYS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模型进行载荷的施加,进行静力和动力问题的求解及对求解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有限元软件的使用方法、步骤和分析计算结果的方法,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工作打下扎实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教学目前国内外最流行的结构分析软件ANSYS为主进行。要求学生掌握该软件的基本构成、分析功能及软件的安装等方面内容。重点学习工程模型的建立、单元的使用、约束条件的施加,以及如何给出材料的物理性能。在分析求解方面,注意掌握模型正确性的判断、求解器的执行等方面内容。还要重点掌握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和判断。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实施说明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各部分的学时,课时分配表仅供参考。根据各专业特点,教师应结合本专业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与实际结合,突出实际应用。 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师演示讲授,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三个环节来实现。采用现场教学模式,即在教师讲授演示的同时,学生同步在计算机上操作演练,强化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要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讲解,以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要求学生先修:《三维建模技术》、《材料力学》、《现代设计方法》等课程,并达到这些课程的基本要求,同时要求对三维CAD技术有一定的掌握。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根据课程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安排一定的实例,通过课堂练、讲相结合和课后作业完成。 本门课程是上机操作的课程,实践性很强。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多媒体教学,并做到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并配备相应软件。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上机操作考核。

《电路原理》(爱迪生班)教学大纲

《电路原理(甲)Ⅰ》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主讲教师:范承志、孙盾;完成课程教学大纲与简介负责人:范承志 课程号:101C0040 课程名称(中文):电路原理 课程名称(英文):Electric Circuit 周学时: 4.0 学分:4 课程类别:大类课程必修 预修课程:普通物理,微积分,线性代数,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 面向对象:电气学院“爱迪生实验班”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课程特色简介: 《电路原理(甲)Ⅰ》是电气信息类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采用静态、稳态、动态的教学过程体系,全面介绍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定律,主要内容包括:电路基本概念;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定理;正弦交流电路稳态分析;电路谐振、互感分析;三相交流电路;非线性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分析;过渡过程的经典解法。 爱迪生实验班教学采用独立开课方式,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学科发展变化,把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拓宽学生知识面与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注重课程知识的理解与分析思路,利用计算机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和仿真。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通过考试、论文报告、课程设计等手段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课程理论部分与实验结合,通过综合实验把理论知识及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进行有机结合。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电路原理?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电路理论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系统性、理论性和灵活性,重点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和科研实践提供必要的预备知识。

根据“爱迪生实验班”的教学要求,课程教学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系统介绍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定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原理、分析与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能灵活应用理论知识。 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小)学期 每周4学时,共8周。打*部分为选讲内容。 (一) 电路概述……………………………………………………………… (5学时) 1.电路模型及电路元件 2. 参考方向概念, 基尔霍夫定律 (二) 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定理…………… ……………………………(14.5学时) 1. 网络图论的基本概念 2. 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 网孔电流法 3. 节点电压法, 改进节点电压法 4. *割集电压法 5. 叠加定理、线性定理 7. 戴维南与诺顿定理 6. 替代定理 8. 特勒根定理, 互易定理 (三) 正弦交流电路…………………..……………………………………(10.5学时) 1. 正弦交流电量的基本概念 2. 正弦交流电量的相量表示 3.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感、电容元件

电路原理期末考试题27720

电路原理—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 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图示电路中电流 s i等于() 1) 1.5 A 2) -1.5A 3) 3A 4) -3A 2.图示电路中电流I等于() 1)2A 2)-2A 3)3A 4)-3A 3.图示直流稳态电路中电压U等于() 1)12V 2)-12V 3)10V S i Ω 2 A i1 = 16 Ω 6Ω 2 Ω 2 V 12 Ω 3 Ω 2

4) -10V 4. 图示电路中电压U 等于( ) 1) 2V 2) -2V 3) 6V 4) -6V 5. 图示电路中5V 电压源发出的功率P 等于( ) 1) 15W 2) -15W 3) 30W 4) -30W 6. 图示电路中负载电阻L R 获得的最大功率为( ) 1) 2W 2) 4W 3) 8W 4) 16W V 6A 3+- V 55.0 2L

7. 图示单口网络的输入电阻等于( ) 1) 3Ω 2) 4Ω 3) 6Ω 4) 12Ω 8. 图示单口网络的等效电阻ab R 等于( ) 1) 2Ω 2) 3Ω 3) 4Ω 4) 6Ω 9. 图示电路中开关闭合后电容的稳态电压()∞c u 等于( ) 1) -2V 2) 2V 3) -5V 4) 8V S 2.0 S a b Ω 3Ω :a b

10. 图示电路的开关闭合后的时间常数等于( ) 1) 0.5s 2) 1s 3) 2s 4) 4s 11. 图示电路在开关闭合后电流()t i 等于( ) 1) 3t e 5.0- A 2) 3(t e 31--) A 3) 3(t e 21--) A 4) 3(t e 5.01--) A 12. 图示正弦电流电路中电流()t i 等于( ) 1) 2)1.532cos( +t A 2) 2)1.532cos( -t A 3) 2)9.362cos( +t A 4) 2)9.362cos( -t A 13. 图示正弦电流电路中电流()t i R 的有效值等于( U V t t u S )2cos(10)( =L i ?H 2H 26

《电路原理》教学大纲2009

《电路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电路原理 课程编号:07073204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 授课学时:80 学分:5 一、课程简介 《电路》是电类专业基础理论课,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电路分析与设计方法,并具备实验的初步技能,为后续电类课程作必要的准备。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1、电路元件、电路模型与基本定律 1.1 了解集中参数电路与实际电路模型的概念。 1.2 电路中的基本变量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1.3 电路基本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电压源、电流源及受控源。 1.4 功率、KCL、KVL。 基本要求 ◆掌握基本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基尔霍夫定律。 ◆理解电压、电流的方向及参考方向、受控源、功率的计算。

◆了解集总参数电路的概念。 2、电路的等效变换 2.1 等效的基本概念、电阻的串并联计算。 2.2 三角形与星形变换。 2.3 单口网络的等效电阻及计算。 基本要求 ◆掌握电阻的串并联计算、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含受控源单口网络等效电阻的 计算。 ◆理解电阻的三角形与星形变换。 3、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3.1 电路图论的基本概念、图、子图、支路、树、树支、连支、回路、网孔。 3.2 KCL独立方程数。 3.3 支路法、回路法、节点法。 基本要求 ◆掌握电阻电路的支路法、回路法、节点法求解方法。 ◆理解电路图论的基本概念:图、子图、支路、树、树支、连支、回路、网孔。 ◆了解网孔法与回路法的关系。 4、网络方程的矩阵形式 4.1 关联矩阵。 4.2 基本回路矩阵。 4.3 基本割集矩阵。 4.4 基尔霍夫定律的矩阵形式。 4.5 节点方程的矩阵形式。 基本要求 ◆掌握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的概念。 ◆理解基尔霍夫定律的矩阵形式、节点方程的矩阵形式。 ◆了解割集电压法。 5、电路基本定理

电路原理期终试卷卷及答案

浙江工业大学期终考试命题稿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命题注意事项: 一、命题稿请用A4纸电脑打印,或用教务处印刷的命题纸,并用黑墨水 书写,保持字迹清晰,页码完整。 二、两份试题必须同等要求,卷面上不要注明A、B字样,由教务处抽定 A、B卷。 三、命题稿必须经学院审核,并在考试前两周交教务处。

浙江工业大学 2009 / 2010 学年 第 二 学期期终考试A 卷 课程 电 路 原 理 B 姓名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一、填空题(共30分,每题3分) 1、设R Y 为对称Y 形电路中的一个电阻,则与其等效的形电路中的每个电阻等于R= 3R Y 。 2、图1-2所示电路中的运放是理想的,则输出电压u 0= -(R 2/R 1) u s 。 3、图1-3所示电路,回路2的回路电流方程为 (R 2+R 3)i 2- R 2i 1 = – u s 。 4、图1-4所示电路,二端网络N S 中含独立源、电阻和受控源,当R = 0 时,i = 3A ,当 R = 2时,i = 1.5A 。当R = 1时,i = 2A 。 5、图1-5所示电路的输入阻抗Z i = Z L /4 。 6、图1-6所示耦合电感电路中,已知L 1 = 120mH ,L 2= 100mH ,M = 50mH 。 则a ,b 端的等效电 感L = 95 mH 。 7、某一感性负载,接在电压为220V ,频率为50Hz 的电源上,该负载的功率为264W ,电流为2A 。如果在负载两端并联一电容,使功率因数cos φ=1,此时电源端的电流为 1.2 A 。 u S 图1-3 u I 0 图1-2 图1-4 R 图1-5 L 图1-6 a b

电路原理期末考试

电路原理期末考试復習(一) 13-1 说明题图13-1所示各非正弦周期波形包含哪些分量(正弦分量、余弦分量、奇次分量、偶次分量、直流分量)。 解:(a ))()(t f t f --=,)2()(T t f t f +-=,因此波形包含正弦奇次分量; (b ))()(t f t f -=,)2()(T t f t f +-=,因此波形包含余弦奇次分量; (c ))2()(T t f t f +-=,因此波形包含正弦奇次、余弦奇次分量; (d ))()(t f t f -=,且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不为0,因此波形包含直流分量和余弦分量; (e )周期为T /2,)()(t f t f -=,且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不为0,因此波形包含直流分量和余弦分量; (f )将时间轴向上平移至消去直流分量后,得到的函数为奇函数,因此原波形包含直流 分量和正弦分量。 13-17 题图13-17中,虚线框内为一滤波电路,输入电压t U t U u ωω3sin sin m3m1+=。若 L 1=0.12H ,ω=314rad ?s -1。要使输出电压t U u ωsin m12=(即输出电压中没有三次谐波,而基 波全部通过),则C 1与C 2的值应取多少? (a) (b) (c) (d) (e) (f) 题图13-1 - u 2

解:)rad/s 314(V 3sin sin 311=+=ωωωt U t U u m m 若u 2中不含三次谐波,需L 1、C 1对三次谐波电压产生并联谐振,即 μF 39.991131 2 11 1== = L C C L ωω 若使u 1中基波全部加到R 2上,需L 1//C 1与C 2对基波电压发生串联谐振,即 μF 1.751 1111 1 1 1 21 1 112 =-=-??? ? ??= C L L C C L C C L C ωωωωωωωω 6-5题图6-5所示电路在t =0时开关动作。画出0+ 等效电路图,并求出图中所标电压、电流0+ 时的值。 解:(a )0+ 等效电路为: (b )0+ 等效电路为: S C C C S C C I r r r r u r u i r I u u 121212 )0()0()0()0()0(+-=???? ??+-===+++ -+V 80)0()3010()0(V 20)0(10)0(A 230 20205)0()0(=+-==-=-=+?- ==++++-+L L L R L L i u i u i i u C (0+) C L (0+) (c) (d) 2 u C C (a) i L (b) 题图6-5

有限元法及应用---教学大纲

《有限元法及应用》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0142016 课程英文名称:Application of finite element method 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0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1)课程地位:本课程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必修。 (2)教学目标:掌握材料加工中的有限元法及应用的基础理论与实现方法;能够结合本专业知识进行材料加工中的有限元技术应用;具备初步分析和解决材料加工中的有限元法应用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知识方面的基本要求: 掌握现代材料加工有限元法的基本概念和建立有限元数学模型的过程与方法。了解有限元法在材料加工领域的各种典型应用。 掌握有限元法的基本概念、解题思路、求解步骤,MSC.MARC有限元分析软件在材料加工中的具体应用技术。了解平面问题与轴对称问题的基本理论。 (2)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具备使用有限元法解决材料加工过程中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初步具备应用有限元技术分析和解决材料加工过程中各种工艺问题的能力; 具有利用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进行材料加工工程中的计算机模拟应用研发与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能力。 (3)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能够使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材料加工过程模拟。 (三)实施说明 本教学大纲依据专业教学性指导性计划制定,指导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环节: 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创新意识的培养。结合材料加工领域中的实际案例讲解有限元技术及其在材料加工领域的各种典型应用。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着重讲解。由于本课程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例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互动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进与本课有关的发展前沿课题成果,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扩大学生知识视野。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在讲授本课前,学生应修完材料成型原理、计算机程序设计。本课程为毕业设计、创新创业训练等实践环节打下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