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Y 1552-2012 钻井井控技术规范(报批稿)
- 格式:pdf
- 大小:535.49 KB
- 文档页数:45
井控工作十二项管理制度模版井控工作是石油、天然气等油气资源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规范井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是井控工作十二项管理制度的模板,供参考。
一、总则1.1 目的:规范井控工作,提高井控工作效率和安全性,确保油气资源的安全开采。
1.2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井控工作人员。
1.3 定义:井控工作指对钻井、完井、修井、勘探等工作过程中油气井的控制和管理工作。
二、井控工作的责任和职责2.1 井控工作单位应明确井控工作的责任和职责,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2 井控工作人员应按照岗位职责进行相应的工作,确保井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井控工作的机构和人员配备3.1 井控工作单位应设立专门的井控工作机构,配备专业人员负责井控工作。
3.2 井控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四、井控工作的计划和安排4.1 井控工作单位应制定年度、季度、月度的井控工作计划和安排,保证井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4.2 井控工作计划和安排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五、井控工作的标准和规范5.1 井控工作单位应制定相应的井控工作标准和规范,明确各项工作内容和要求。
5.2 井控工作人员应按照标准和规范进行工作,确保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六、井控工作的技术和设备支持6.1 井控工作单位应配备相应的技术和设备支持,确保井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6.2 技术和设备支持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七、井控工作的监督和检查7.1 井控工作单位应设立监督和检查机构,对井控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7.2 监督和检查应包括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对井控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记录。
八、井控工作的应急预案8.1 井控工作单位应制定相应的井控工作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
8.2 应急预案应包括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事故的处置方法和措施。
九、井控工作的培训和教育9.1 井控工作单位应定期组织井控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井控技术规定1、主题内容与通用范围本标准对井控设备的安装、使用、及井控工艺作出明确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各钻井队。
2、井控装置井控装置应包括以下六个部分:2.1以压防喷器为主体的井口装置(包括四通、套管头或简易套管头、过渡法兰等)。
2.2 以节流管汇为主的井控管汇(包括放喷管线、压井管线、注水管线、灭火管线)。
2.3 钻具内防喷工具(包括钻杆回压凡尔、投入式止回阀、方钻杆上、下旋塞阀)。
2.4以监测和预报地层压力为主的井控仪器仪表(泥浆液面自动报警装置、起下钻自动灌泥浆与计量装置等)。
3、井口装置3.1 井口装置必须保证四条防喷管线以下,并遵照以下原则组装:上部为多效能,中间为全闭,下部为环封闸板.井口装置必须经检维修站(井控车间)检查组装,清水试压合格,并建立防喷器使用卡片,卡片随防喷器送到井队,卡片由钻井技术员负责填写。
防喷收回检维修站时,卡片一起收回。
3.2法兰与套管联接:底法兰的通径与井口套管尺寸、压力等级一致;油层套管的底法兰规格,应与采气井口装置相同;直径244、178、127mm的套管,将套管原接箍卸掉与底法兰直接或用与井口装置规格相同的双公扣套管短节联接,试压合格,但油层套管的底法兰必须与最上一根套管丝扣相连。
3.3 底法兰与上层套管的联接,应尽量采用套管头(或简易套管头);套管头应符合SY5127标准的规定。
严禁在技术上、油层套管上电焊。
3.4 井口试压:按固井质量标准及井口试压规定执行.油(气)层套管装好采气井口按规定试压合格后,改装钻进井口时,还要按规定试压。
3.5 两层套管环间,应装高压泄压管线、压力表和控制闸门,并能承受5~10Mpa的压力。
3.6固井后,各次开钻以前,必须装好放喷管线,其外控制闸门以内的管线应与井口一同试压.3.7防溢管一律采用两半式法兰密封联接,其直径应比所下套管加大一级,喇叭口内不得有台肩。
3.8 防喷管线所有法兰、铜圈、螺丝,必须符合规范要求,装齐全,不缺少,并认真上平上紧。
钻井监督技术水平考试题库(最新)2014年钻井监督技术水平考试题库第一部分井控知识一、以下各题均为单项选择题1、利用井内建立起来的各种压力去平衡地层压力的工艺技术是___A____。
A 井控技术B喷射钻井技术 C 近平衡钻井技术D完井工程技术2、做好一级井控,关键在于___C____。
A选择合适的防喷设备B 认真坐岗,及时发现溢流C 确定合理的钻井液密度并设计合理的井身结构D 维护使用好井控装备3地层破裂压力是确定____D____的重要依据之一。
A、地层压力B、抽吸压力C、坍塌压力D、最大允许关井套管压力4、正循环压井中,当压井液到达压井管柱底部时,停稳泵关井,此时关井立管压力大于零,说明了___C__。
A压井排量偏低B压井泵压偏低C压井液密度偏低D压井液粘度偏低5、工程设计书应根据地质设计提供的资料进行钻井液密度设计,钻井液密度以各裸眼井段中的最高___B___当量钻井液密度值为基准另加一个安全附加值。
A、地层坍塌压力B、地层孔隙压力C、地层破裂压力D、关井压力6、为防止发生井下气侵而形成气柱,应尽可能减少____C_____时间。
A、钻进B、循环钻井液C、停止循环时间D、划眼7、天然气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____D____(体积比)时,遇到火源会发生爆炸。
A、0.5%~1.7%B、1%~8%C、3%~11.8%D、5%~15%8、天然气溢流关井后,天然气带压滑脱上升过程中,作用于井内各处压力____B____。
A逐渐降低B逐渐增大 C 不变D突然增大9、按照《新疆油田钻井井控实施细则》在井身结构设计中规定,同一裸眼井段中最大与最小地层孔隙压力当量密度差值不宜大于__D___。
A 0. 2 g/cm3B 0.3 g/cm3C 0.4 g/cm3D 0.5 g/cm310、按照《新疆油田钻井井控实施细则》井控设计规定:重点探井和气井宜配备立式气动加重装置。
根据运输距离的远近,探井储备加重材料_____D______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目次前言 (87)1 范围 (88)2 规范性引用文件 (88)3 钻井井控设计 (88)4 井控装置的安装、试压、使用和管理 (90)5 钻开油气层前的准备和检查验收 (92)6 油气层钻井过程中的井控作业 (93)7 溢流的处理和压井作业 (94)8 防火、防爆、防硫化氢安全措施 (95)9 井喷失控的处理 (96)10 井控技术培训、考核 (97)11 井控工作分级责任制 (98)附录A(规范性附录)井口装置组合图 (99)附录B(规范性附录)关井操作程序 (104)附录C(规范性附录)顶驱钻机关井操作程序 (105)附录D(资料性附录)防喷演习记录表格式 (106)附录E(资料性附录)坐岗记录表格式....................................ffdyquwyfq (107)附录F(资料性附录)钻开油气层检查验收证书格式 (108)附录G(资料性附录)井控停钻通知书格式 (115)附录H(资料性附录)钻开油气层批准书格式 (116)前 言本标准修订并代替SY/T 6426—1999《钻井井控技术规程》。
本标准与SY/T 6426—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第3章各条的编号作了调整;——增加3.1井口距周边设施距离的要求;——3.5中删除对同一裸眼井段内不同压力梯度值的油气水层规定,增加在地下矿产采掘区钻井的要求;——3.7中增加抗硫井口装置及井控管汇要求;——增加3.12欠平衡钻井作业条件;——增加4.1.1.5套管头的安装规定;——4.1.2.4中删除放喷管线固定用水泥基坑的体积规定;——4.2.1中要求防喷器组应在井控车间按井场连接形式组装试压、节流管汇按零部件额定工作压力分别试压;——增加4.3.15对采油(气)井口装置的试压要求;——增加4.4.1、4.4.2和4.4.4对井控装置、欠平衡钻井特殊井控作业设备的管理制度;——5.6中增加钻井队干部值班的具体要求;——删除原6.10下钻操作;——删除原6.14.4试油作业中的井控工作;——第7章各条的编号作了调整;——删除原7.4.2.3和7.4.2.4压井方法的选择;——第8章各条的编号作了调整,并加了标题;——8.1.6改其中执行标准SY/T 6283为SY/T 5858;——8.2.5改50mg/L为50mg/m3;——第9章各条进行了重新组合、排序,并对一些条的内容作了适当修改;——原第10章改为第11章,全部内容删除后新拟了3条原则要求;原第11章改为第10章;——10.2中增加“井控操作证”应持证岗位人员;——删除原11.8“井控操作证”制度的管理;——附录A中增加了图A.1、图A.7、图A.11、图A.12和图A.18,并对原图A9~图A13(现图A.13~图A.17)作了适当修改;——增加了附录C;——附录F中的表F.1增加邻近注水、注气井情况。
油田井下作业井控技术措施发布时间:2022-09-21T02:58:43.286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5月10期作者:宋立辉[导读] 现如今,石油行业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在对石油进行开采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石油的质量问题,还要重视井下做工人员的安全问题宋立辉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工程公司井下特种作业公司河南 457001摘要:现如今,石油行业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在对石油进行开采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石油的质量问题,还要重视井下做工人员的安全问题。
我国现在对石油的需求逐渐增大,以至于造成大量石油被开采。
将井控技术引入井下做工过程中,可以有效保证井下做工的效率,还会减少井下做工人员的伤亡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石油开采的效率,使石油市场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井控技术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相关企业需要结合自己公司井下做工的管理制度和做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进行综合的改良和实施井控技术,从而带动企业的发展和社会利益的提高。
关键词:油田;井控技术;井下作业引言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各个行业的发展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并且,世界上各国对于石油资源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很多国家都在加大力度进行资源开采工作。
国内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人们的生活条件也在不断地提升,对于资源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目前我国石油开采的现状已经不容乐观,需要在技术上进行一定的发展和创新,从而才能够更好的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目前,在进行资源开采工作的时候,所处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甚至有一些项目是在非常恶劣的环境当中进行开采,比如,在深海区域以及地质非常复杂的环境当中,在这种环境当中进行开采作业是非常危险的。
在进行深度钻井作业的时候,也会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限制,对于整个资源的开采工作,也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井控技术对于石油行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
1概念井下作业大修就是指对油田和井下各种事故装置的修复处理,对各种井下落物装置和井下套管装置的维修处理工作等。
ICS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a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Q/SY XXXXX—2012b钻井井控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 for well control technology of drilling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c 文稿版次选择d 报批稿图1 2012-XX-XX发布2012-XX-XX实施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井控设计 (2)5 井控装置 (4)6 钻开油气层前的准备和检查验收 (7)7 油气层施工中的井控作业 (8)8 欠平衡钻井井控要求 (10)9 防火、防爆、防硫化氢措施和井喷失控的处理 (12)10 井控培训 (14)附录A(规范性附录) 井口装置组合图 (17)附录B(规范性附录) 井控管汇布置图 (21)附录C(资料性附录) 钻开油气层检查验收书格式 (25)附录D(资料性附录) 井控停钻通知书格式 (32)附录E(资料性附录) 钻开油气层批准书格式 (33)附录F(规范性附录) 关井操作程序 (34)附录G(资料性附录) 防喷演习记录表格式 (36)附录H(资料性附录) 坐岗记录表格式 (37)附录I(资料性附录) 钻井井喷失控事故报告信息收集表格式 (38)前言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工程技术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钻井分标委提出。
本标准归口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工程技术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钻井分技术委员会。
本标准起草单位: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钻采工程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强、晏凌、杨令瑞、郑述全、王增年、付强、杨开雄、高碧桦、陈友斌、晏国秀、周颖。
钻井井控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钻井井控设计、井控装置、钻开油气层前的准备和检查验收、油气层施工中的井控作业、欠平衡钻井井控要求、防火防爆防硫化氢措施和井喷失控的处理、井控培训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各油气田应根据本标准,结合本地区油气井钻井作业的特点,制订相应实施细则。
青海油田石油与天然气钻井井控实施细则青海油田公司工程技术处二○一三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井控风险评估和分级管理第三章井控设计第四章井控装备第五章钻开油气层前的准备和检查验收第六章钻开油气层的井控作业第七章欠平衡井的有关规定第八章井喷失控的处理第九章防火防爆措施第十章防硫化氢措施第十一章井控培训第十二章井控工作管理制度第十三章井控责任追究制度第十四章附则附录:1.青海油田公司井控管理组织机构网络图2.“三高”油气井定义附件:1.规范性引用文件2.井口装置组合图3.节流、压井管汇组合图4.基墩、压板示意图5.关井操作程序6.钻井井控风险级别评估审批表7.防喷演习操作规程及手势8.防喷演习记录表格式9.坐岗记录表格式10.钻开油气层检查验收表格式11.溢流、井涌、井漏事故月度统计报表12.集团公司钻井井喷失控事故信息收集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深入贯彻《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进一步推进油田井控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提高油田井控管理水平,有效预防井喷、井喷失控、井喷着火事故的发生,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和油气资源不受破坏,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Q/SY1552-2012《钻井井控技术规范》和集团公司对井控工作的要求,结合青海油田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安全发展、清洁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井控、环保、联防联治”的原则,建立完善“积极井控”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井控工作,坚决杜绝井喷失控事故的发生。
第三条井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设计、施工、检查、监督、验收、装备的配置、应急救援和人员培训等,各项工作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协调进行。
第四条井控工作包括井控风险评估和分级管理、井控设计、井控装备、钻开油气层前的准备和检查验收、钻开油气层的井控作业、欠平衡井的有关规定、井喷失控的处理、防火防爆防硫化氢安全措施、井控技术培训以及井控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井控工作十二项管理制度范文1. 工作流程管理制度:规定井控工作的整体工作流程,包括任务分配、工作安排、协同配合等。
2. 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井控工作的安全要求和安全措施,确保井控工作的安全性。
3. 人员培训管理制度:规定井控工作人员的培训要求和培训计划,提高人员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4. 岗位责任管理制度:明确井控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责,确保各个岗位的职责清晰明确。
5. 设备维护管理制度:规定井控设备的维护要求和维护计划,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6.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方案,应对突发事件,确保安全顺利处理。
7. 工作纪律管理制度:规定井控工作人员的工作纪律,包括作息时间、出勤考勤等。
8. 资料管理制度:制定井控工作资料的管理要求和管理流程,确保资料的保存、整理和使用。
9. 监督检查管理制度:确立对井控工作的日常监督和定期检查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10. 危险源管理制度:明确井控工作中的危险源和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1. 绩效评估管理制度:建立井控工作人员的绩效评估机制,评价人员的工作成果和工作能力。
12. 违纪处分管理制度: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惩罚和处分,维护工作纪律和工作秩序。
井控工作十二项管理制度范文(二)一、制度目的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井控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井下人员的安全,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井控工作的人员,包括井下作业人员、井控监督人员以及相关管理人员。
三、责任分工1. 井下作业人员负责执行井控工作的具体任务,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作业;2. 井控监督人员负责监督井下作业人员的工作,确保操作规程的执行;3. 相关管理人员负责对井控工作进行管理和指导,并确保相关制度的贯彻执行。
四、安全培训1. 所有从事井控工作的人员必须接受正规的安全培训,并持有合格的安全证书;2. 定期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知识更新,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石油和天然气钻井井控规定二○○二年十一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井控设计第三章井控装备第四章钻开油气层前的准备工作第五章钻开油气层和井控作业第六章防火、防爆、防硫化氢措施和井喷失控的处理第七章井控技术培训第八章井控工作九项管理制度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井控技术是保证石油天然气钻井安全的关键技术。
做好井控工作,既有利于发现和保护油气层,又可有效地防止井喷、井喷失控或着火事故的发生。
第二条井喷失控是钻井工程中性质严重、损失巨大的灾难性事故。
一旦发生井喷失控,将打乱正常的生产秩序,使油气资源受到严重破坏,造成环境污染,还易酿成火灾、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毁坏甚至油气井报废。
第三条井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油气田(管理局或勘探局、油气田分公司)的勘探、开发、钻井、技术监督、安全、环保、物资、装备和培训等部门,必须十分重视,各项工作必须有组织地协调进行。
第四条井控工作包括井控设计、井控装备、钻开油气层前的准备工作、钻开油气层和井控作业、防火防爆防硫化氢安全措施和井喷失控的处理、井控技术培训以及井控管理制度等八个方面。
第五条本规定适用于陆上石油天然气钻井。
各油气田应以本规定为准,结合本地区油气井钻井的特点,制订实施细则并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市场管理部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勘探和生产分公司备案。
进入该地区的所有钻井队伍必须执行该细则。
在浅海、滩海地区钻井,还应结合自身特点,补充有关技术要求。
第二章井控设计第六条井控设计是钻井、地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全井段地层孔隙压力梯度、地层破裂压力梯度,注采井分层动态压力以及浅气层、邻井资料。
二、满足井控要求的钻前工程及合理的井场布置。
三、适合地层特性的钻井液类型和密度,合理的加重钻井液、加重剂和其它处理剂储备。
四、合理的井身结构。
五、满足井控作业的各次开钻井控装备。
六、有针对性的井控技术措施。
七、对井场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居民住宅、学校、厂矿(包括开采地下资源的矿业单位)进行勘查并在地质设计中标注说明。
吉林油田公司石油与天然气井下作业井控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井下作业过程中的井控安全,按照Q/SY1553-201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与天然气井下作业井控技术规范》及有关标准文件,结合吉林油田井下作业生产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是对井下作业井控设计、井控装备、作业过程中的井控要求、井控职责等做出的具体规定,适用于吉林油田自营区和合资合作区的井下作业施工。
第三条利用井下作业设备进行钻井(含侧钻和加深钻井)的施工,执行《吉林油田公司石油与天然气钻井井控治理规定》,利用钻井设备进行试油(气)和测试施工,执行本规定。
第四条带压作业施工执行Q/SY1119《油水井带压修井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和Q/SY1230《注水井带压作业技术规范》等文件及有关标准。
第二章井控设计第五条井下作业井控设计不单独编写,应该在地质设计、工程设计和施工设计中包含井控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核、审批。
(一)地质设计的井控要求。
1. 地质设计中应明确施工井所处区块的风险级不,并在设计封面右上角标明(A级风险、B级风险、C级风险)。
具体分级原则见《吉林油田公司井控治理方法》。
2. 基础数据。
(1)井身结构数据:目前井身结构,各层套管钢级、壁厚、外径和下入深度,人工井底,射孔井段、层位、水泥返深和固井质量等资料。
(2)地层流体性质:本井产层流体(油、气、水)性质、气油比等。
(3)压力数据:原始地层压力(目前地层压力)或本施工区域地层压力系数,井口压力等。
公布日期:2014年4月30日实施日期:2014年4月30日(4)产量数据:产量(测试产量及绝对无阻流量)、注水、注气(汽)量等。
(5)老井状况:试、修、采等情形,目前井下状况(包括水泥塞和桥塞位置,油管的钢级、壁厚、外径、下深、井下工具名称规范、井下套管腐蚀磨损)和井口情形等资料。
(6)邻井情形:邻井的注水或注气(汽)井口压力,本井与邻井地层连通情形,邻井的流体性质、产量、压力、有毒有害气体资料。
ICS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a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Q/SY XXXXX—2012b钻井井控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 for well control technology of drilling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c 文稿版次选择d 报批稿图1 2012-XX-XX发布2012-XX-XX实施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井控设计 (2)5 井控装置 (4)6 钻开油气层前的准备和检查验收 (7)7 油气层施工中的井控作业 (8)8 欠平衡钻井井控要求 (10)9 防火、防爆、防硫化氢措施和井喷失控的处理 (12)10 井控培训 (14)附录A(规范性附录) 井口装置组合图 (17)附录B(规范性附录) 井控管汇布置图 (21)附录C(资料性附录) 钻开油气层检查验收书格式 (25)附录D(资料性附录) 井控停钻通知书格式 (32)附录E(资料性附录) 钻开油气层批准书格式 (33)附录F(规范性附录) 关井操作程序 (34)附录G(资料性附录) 防喷演习记录表格式 (36)附录H(资料性附录) 坐岗记录表格式 (37)附录I(资料性附录) 钻井井喷失控事故报告信息收集表格式 (38)前言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工程技术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钻井分标委提出。
本标准归口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工程技术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钻井分技术委员会。
本标准起草单位: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钻采工程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强、晏凌、杨令瑞、郑述全、王增年、付强、杨开雄、高碧桦、陈友斌、晏国秀、周颖。
钻井井控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钻井井控设计、井控装置、钻开油气层前的准备和检查验收、油气层施工中的井控作业、欠平衡钻井井控要求、防火防爆防硫化氢措施和井喷失控的处理、井控培训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各油气田应根据本标准,结合本地区油气井钻井作业的特点,制订相应实施细则。
本标准适用于陆地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钻井作业,也适用于利用井下作业设备进行钻井、原钻机试油或投产作业;在浅海、滩海地区进行钻井作业的有关单位还应结合自身特点补充有关技术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513 石油天然气工业 钻井和采油设备 井口装置和采油树SY/T 5087 含硫化氢油气井安全钻井推荐作法SY/T 5225 石油与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生产技术规程SY/T 5623 地层压力预(监)测方法SY/T 5858 石油工业动火作业安全规程SY/T 5964 钻井井控装置组合配套、安装调试与维护SY 5974 钻井井场、设备、作业安全技术规程SY/T 6203 油气井井喷着火抢险作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含硫油气井 Sulfurous oil and gas well指地层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大于75 mg/m3(50 ppm)的井。
3.2高含硫油气井 High sulfurous oil and gas well指地层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大于150 mg/m3(100 ppm)的井。
3.3高压油气井 High-pressure oil and gas well以地质设计提供的地层压力为依据,当地层流体充满井筒时,预测井口关井压力可能等于或大于35 MPa的井。
3.4高危地区油气井 Oil and gas wells in high hazard area在井口周围500 m范围内有村庄、学校、医院、工厂、集市等人员集聚场所,油库、炸药库等易燃易爆物品存放点,饮用水资源及工业、农业、国防设施(包括开采地下资源的作业坑道),或位于江河、湖泊、滩海和海上的含有硫化氢(地层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高于15 mg/m3(10 ppm)、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的井。
3.5“三高”油气井 “Three high factors” oil and gas well指高含硫油气井、高压油气井、高危地区油气井。
4 井控设计4.1 地质设计中所提供的井位应符合下列安全距离要求:a)油气井井口距高压线及其它永久性设施不小于75 m;距民宅不小于100 m;距铁路及高速公路不小于200 m;距学校、医院、油库、河流、水库、人口密集及高危场所等不小于500 m;b)油气井之间的井口间距不小于5 m;高压、高含硫油气井井口距其它井井口之间的距离大于钻进本井所用钻机的钻台长度,且不小于8 m;丛式井组之间的井口距离不小于20 m;在滩海或浅海地区钻井执行海上的钻井井口间距标准。
若因特殊情况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由建设单位组织进行安全评估,按其评估意见处置,经建设单位井控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实施。
4.2 建设单位应按相关规定提供满足井控安全作业、物资运输和井喷事故应急抢险作业需要的井场和道路条件。
4.3 地质设计前,建设单位应对井场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居民住宅、学校、厂矿(包括开采地下资源的矿业单位)、国防设施、饮用水资源情况以及风向变化等进行勘察和调查,并在地质设计中标注说明。
特别需标注清楚诸如煤矿等采掘矿井井口位置及坑道的分布、走向、长度和离地表深度;江河、干渠周围钻井应标明河道、干渠的位置和走向等。
4.4 地质设计应根据物探资料及本构造邻近井和邻构造的钻探情况,提供本井全井段地层孔隙压力、地层坍塌压力和地层破裂压力剖面(裂缝性碳酸盐岩地层可不作地层破裂压力曲线,但应提供邻近已钻井地层承压检验资料)、浅气层资料、油气水显示和复杂情况,以及邻井井身结构、水泥返高、固井质量及邻井注采层位和动态压力等资料。
4.5 在已开发调整区钻井,地质设计中应明确要及时查清周边500 m范围内注水、注气(汽)井分布及注水、注气(汽)情况,提供分层动态压力数据。
并在钻开油气层之前应采取相应的停注、泄压和停抽等措施,直到相应层位套管固井候凝完为止。
4.6 在可能含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的地区钻井,地质设计应对其层位、埋藏深度及含量进行预测,并在工程设计书中明确相应的安全和技术措施。
4.7 工程设计应根据地质提供的资料进行钻井液设计,钻井液密度以各裸眼井段中的最高地层孔隙压力当量钻井液密度值为基准,另加一个安全附加值:a)油井、水井为0.05 g/cm3~0.10 g/cm3或增加井底压差1.5 MPa~3.5 MPa;b)气井为0.07 g/cm3~0.15 g/cm3或增加井底压差3.0 MPa~5.0 MPa;c)煤层气井为0.02 g/cm3~0.15 g/cm3。
具体选择钻井液密度安全附加值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地层孔隙压力预测精度、预测油气水层的产能、油气水层的埋藏深度、地层油气中硫化氢的含量、地应力和地层破裂压力、井控装置配套等情况。
含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油气层钻井液密度设计,其安全附加值或安全附加压力值应取上限。
4.8 工程设计中明确对探井、预探井、资料井应采用地层压力随钻预(监)测技术;绘制本井预测地层压力梯度曲线、设计钻井液密度曲线、dc指数随钻监测地层压力梯度曲线和实际钻井液密度曲线,根据监测和实钻结果,及时调整钻井液密度。
4.9 工程设计应根据地层孔隙压力梯度、地层破裂压力梯度、岩性剖面及保护油气层的需要,设计合理的井身结构和套管程序,并满足如下井控要求:a)同一裸眼井段内原则上不应有两个以上压力梯度差值超过0.3 MPa/100 m的油气水层;b)探井、超深井、复杂井的井身结构应充分估计不可预测因素,留有一层备用套管;c)在地下矿产采掘区钻井,井筒与采掘坑道、矿井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少于100 m,表层或技术套管下深应封住开采层并超过开采段100 m以上;d)套管下深要考虑下部钻井最高钻井液密度和溢流关井时的井口安全关井余量;e)表层套管下深应满足井控安全、封固浅水层、疏松地层、砾石层的要求,且其坐入稳固岩层不少于10 m,固井水泥应返至地面;f)技术套管材质、强度、扣型、管串结构设计(包括钢级、壁厚以及扶正器等附件)应满足封固复杂井段、固井工艺、井控安全以及下一步钻井中应对地层不同流体的要求,水泥应返至套管中性(和)点以上300 m,高含硫、高压油气井的技术套管水泥应返至上一级套管内或地面;g)油层套管材质、强度、扣型、管串结构设计(包括钢级、壁厚以及扶正器等附件)应满足固井、完井、井下作业及油气生产的要求,水泥应返至技术套管内或油、气、水层以上300 m。
高含硫油气井油(气)层套管和固井水泥应具有抗酸性气体腐蚀能力,应采取相应工艺措施使固井水泥返到上一级套管内或地面,且其形成的水泥环顶面应高出已经被技术套管封固了的喷、漏、塌、卡、碎地层以及全角变化率超出设计要求的井段以上100 m。
4.10 工程设计应明确每层套管固井开钻后,按SY/T 5623要求测定套管鞋下易漏层的破裂压力(裂缝性碳酸盐岩地层可不作地层破裂压力试验)。
4.11 钻井应装防喷器或防喷导流器,并按井控装置配套要求进行设计。
4.12 工程设计应明确井控装置的配套标准:a)防喷器压力等级原则上应与相应井段中的最高地层压力相匹配,同时综合考虑套管最小抗内压强度的80%、套管鞋破裂压力、地层流体性质等因素。
根据不同的井下情况选用各次开钻防喷器的尺寸系列和组合形式:1)选用压力等级为14 MPa时,其防喷器组合有五种形式供选择,见附录A中图A.1、图A.2、图A.3、图A.4、图A.5;2)选用压力等级为21 MPa或35 MPa时,其防喷器组合有三种形式供选择,见附录A中图A.6、图A.7、图A.8;3)选用压力等级为70 MPa时,其防喷器组合有四种形式供选择,见附录A中图A.9、图A.10、图A.11、图A.12;4)选用压力等级为105 MPa或140 MPa时,其防喷器组合有六种形式供选择,见附录A中图A.9、图A.10、图A.11、图A.12、图A.13、图A.14。
b)在区域探井、高含硫井、预计高产井的钻井作业中,从固技术套管后直至完井、原钻机试油的全过程,应安装剪切闸板防喷器。
剪切闸板防喷器的压力等级、通径应与其配套的井口装置的压力等级和通径一致;c)节流管汇的压力等级和组合形式应与全井防喷器最高压力等级相匹配:1)压力等级为14 MPa时,节流管汇见附录B中图B.1;2)压力等级为21 MPa时,节流管汇见附录B中图B.2;3)压力等级为35 MPa或70 MPa时,节流管汇见附录B中图B.3;4)压力等级为105 MPa或140 MPa时,节流管汇见附录B中图B.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