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号标语之汉字文化宣传标语

口号标语之汉字文化宣传标语

汉字文化宣传标语

【篇一:规范语言文字,彰显“和”文化】

规范语言文字,彰显“和”文化

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创办于1904年,是一所具有百年文化底蕴的首

批省实验小学。近年来,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以“科研兴校,

让百年老校蒸蒸日上;文化强校,让优质品牌熠熠生辉”教育思想为

引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江苏省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在各种环境中充

分挖掘语言文字的内在张力,让教师和学生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

的独特魅力,领略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从而达到“教师智慧地教学

生智慧地学充满智慧的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学校在普及普通话和

语言文字规范化活动中,从实际出发,将要求多方落实,注重实效,积极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不断提高师生的普通话水平,全面推进

我校的语言文字工作。我们力求引导学生在愉快学习中热爱语言、

感受语言、运用语言,打造学校的品牌,培养了一批具有良好专业

素养的教师队伍,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2006年,被评为苏州市

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学校。2008年4月,全国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

小组领导和专家来校考察评估,省语委会领导对我校规范语言文字

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了充分肯定。2011年,成功申报首批张家港市中

华经典诵读基地学校。现将学校近年来语言文字工作总结如下:

一、和实生物,语言文字工作在学校各项制度中落实、明确、健全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发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它已成为现代文明教育的重要标志。学校全面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法

律法规、方针政策和规范标准,把规范用字用语工作纳入到学校文

化建设,人才培养目标,争创品牌学校等具体工作中,使之成为学

校管理的重要部分。

1.领导重视,目标明确。学校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由校

长任组长,中层以上干部任组员,并配备多名教师为督导员,每班

一名学生为推普员,制订计划,明确分工,齐抓共管,使各项工作

有序开展,逐层深入,真正让语言文字规范化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语言文字规范使

用的培训、检查和评价工作。通过规范语言文字,进一步规范教师

的教育教学行为,培养教师良好的育人言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

习惯与语言素养。就这样,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与学校的

培养目标,学生的技能训练,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有机结合。使语

言文字工作有制度,有措施,有落实。为学校工作的更加规范、有

序推波助澜。

2.完善工作制度。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

学校建立并不断完善《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定》、《张家港市实验

小学智慧型课堂教学分析评估方案》、《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新教师

考核标准》等相关规章制度,将语言文字工作要求纳入各项制度之中。

二、和美交融,语言文字工作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切入、铺展、深化

学校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的宣传,努力营造校园良好氛围,在活

动中宣传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范标准,不断优化学校

语言文字工作、学习环境。

1.营造文化氛围。学校将语言文字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校园主干道、走廊、楼梯口、会议室等公共场所的醒目位置

设置了永久性宣传标语、标牌,如“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树

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等标语,为语言文字工作营造

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同时,严格规范班级牌、科室牌、

楼名牌、电子屏幕、横幅标语、评比栏、板报、公文、讲义、校刊

等的用字。

2.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栏、小百花广播、小百花电视、学校网站、联合早会、黑板报等各种阵地,以推普周等

各项活动为契机,多种形式宣传推广普通话和规范语言文字的重大

意义,介绍规范语言文字的相关知识,大力开展规范语言文字的宣

传活动。

三、和融相长,语言文字工作在师资培训中加强、提高、完善为不

断规范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学校高度重视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将“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作为教

师继续教育和教师基本功训练培训内容之一。建立教师在教学中使

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考核制度,并作为业务考核、职务晋级、评优

评先的条件,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基本用语用字。

教师普通话水平全面达标且整体水平明显高于一般学校。

1.规范教师用语用字。(1)组织老师学习法规和规范标准。通过

教师例会,集中培训等形式,组织教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

语言文字法》、《关于公文、报告、试卷等文字材料中规范使用序

号标点、汉语拼音的通知》等法律法规,结合“推普周”活动,向全

体教师发出“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倡议,以增强教师用语用字规

范化意识。领导班子成员身体力行,带头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为

师生员工树立规范用语用字的榜样。(2)组织教师开展基本功比赛。组织教师开展普通话朗诵比赛、青年教师“三字一话”基本功比赛、

优秀教案评比、朗读比赛、板书比赛、说课比赛、演讲赛、课堂教

学比赛等活动,来检查教师规范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并以此鼓励

和督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做好表率,努力提

高教师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

2.加强工作考核。学校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教师考核之中,把提高

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纳入学生

常行为规范,纳入学校课程标准。将语言文字目标管理切实融入学

校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全过程。

(1)学校坚持把语言文字达标作为教师业务考核、晋级职务、评优

评先等的基本内容和条件,并积极落实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使用

能力纳入教师业务学习、职后培训、教学基本功训练的基本内容。

按照国家标准,实行教师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学校全体教

师积极参加普通话培训和等级测试,100%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其

中语文、英语教师100%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

(2)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教育工作中必须使用普通话;在备课、

板书、批改作业、评语等工作中写规范字;教师教育学生时用语规范;出试卷、自编教材、教辅读物、教学软件等用字规范。教导处

经常开展不定期的教育教学常规调研,及时总结反馈,并与月考核

挂钩。

(3)将“自觉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纳入学生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

先后修改完善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学

生语文能力考核方案》、《张家港市实验小学一年级拼音过关要求》、《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学生作业书写要求》等相关规定,并检

查落实,将语言文字规范意识、语文综合能力等纳入各类学生评优

评先活动的基本条件。

(4)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校园语言。学校的所有集体活动、各种集会、公务活动、学生的课外活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各

种交流沟通,全部使用普通话。

四、和而不同,语言文字工作在各项活动中渗透、规范、提高学校

重视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以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为推

广普通话和推广规范字的主阵地,并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

活动,由点到面,全面展开,不断提高师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

1.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学校重视学生的写字教学,每天开设写

字课,推进教师辅导作用,要求学生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并

定期把全体学生的作品展示在各班教室的外墙壁上,有效促进了学

生的书写规范,每年都有班级在张家港市、苏州市写字比赛中获团

体一等奖。语文教学中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专门就习作课、

口语交际课展开研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有效开展“推普宣传周”活动。学校以“推普宣传周”的示范效应带

动推普工作的开展,营造“人人讲普通话,个个写规范字”的氛围,

利用联合早会发动宣传,开辟了黑板报“推普宣传角”,各中队举行

主题活动。不仅如此,还开展了校外推普宣传活动,开展“规范街头

用字,提升城市形象”的“啄木鸟”行动,对街面上的广告牌、商店名

称等进行用字规范化纠查,并向有关部门反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积极开展语言文字活动。学校每年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组织学

生举行“朗读课文及古诗词吟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节

目主持人比赛”、“手抄报比赛”、“书画展”等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

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水平。积极开展“阅读之星”、“书香班队”的读

书活动,建立了班级图书角,成立了“文学欣赏”、“经典诵读”、“小

记者站”等兴趣小组,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和能力,每年有几

百名学生在各类读写竞赛中获奖。

4.开展让普通话走进家庭的倡议活动。为加快家庭及社会推普的步伐,学校积极开展“把普通话带回家”活动,通过学校向社会、家庭

辐射,鼓励学生在家里与父母、亲戚说普通话,把讲普通话的良好

习惯带到校外,带动影响全社会。

五、和谐共生,语言文字工作在经典诵读中扎实、丰富、升华。学

校积极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各项活动中不断不断探索经典诵

读的有效机制,并逐步完善,形成良好的中华优秀文化育人氛围。

1.在传统文化环境中传承经典。学校的楼名“三省楼”、“知明楼”、“博见楼”、“跬步楼”来自荀子的《劝学篇》;教育楼上“半肯半不肯”,巧妙借用“禅语”,形象解读“教学相长”古训。“三人行,必有

我师”“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

校文化石上一句句老夫子的教诲,学校大会堂里醒目处的古代智慧

文化展板……无不处处凸现学校在追寻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弘

扬着光辉灿烂的文化精髓。学校还在走廊、角落、办公室添置了读

书吧整个校园弥漫着浓郁的书香氛围。

2.在校本教材中落实诵读。为了便于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华经典

文化,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编写小组,由教导处的各语文教导牵头,各语文备课组长负责编写校本课程,名为《书香雅韵伴我成长》,

作为诵读教材并挂在学校的校园网上供大家随时阅读,。此书一套

六本,每个年级一本,分上下册。每册分三部分:经典诗文、现代

美文、课外阅读推荐篇目。每本书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

认识规律,逐步加大难度和量度,集诗词歌赋、四书五经、古文名篇、经典名句、晨读对韵、中华成语千句文、现代诗歌散文、俗语

谚语歇后语于一体。为此教导处统一安排了诵读时间:语文、数学

课前预备铃2分钟古诗赏读(《古诗文诵读》);品德与生活、品

德与社会课前5分钟背诵《三字经》(一年级)、《弟子规》(二

年级)、《古今贤文》(三年级)、《中华成语千字文》(四年级)、《论语》片段(五年级)、《孟子》《老子》片段(六年级);小百花综合活动(原始班)课上前10分钟诗文诵读(校本教

材《书香雅韵伴我成长》);小百花少年宫活动项目中的阅读班和

经典诵读班,辅导老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诵读。以保证致力于提

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全力构建书香校园。

3.在各项活动中保证效果为了让经典文化真正浸润到学生们的日常

生活,内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我校主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来温

推进,如常规活动“课前一吟”,“论坛交流”,“师生共读”等;也有

主题活动“课外阅读的问卷”,“图书漂流活动”,“读书成果展示”,“书香雅韵迎新年”经典诵读比赛。学生在经典的活动中潜移默化、

熏陶感染,感受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诵读水平,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

如今,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汉字,树立新的语言观念,已在实验

小学的校园里蔚然成风,有效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提高了师生的

文化素养。我们会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管理,提高学校语言文

字规范化水平,并积极向社会辐射,为提高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水

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二:第六章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

第六章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

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

表现在:语言文字既是重要的文化事象,又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

重要的文化事象,指的是语言的诞生意味着人类文化的诞生,文化

的发展也影响着语言的发展。语言是一种有特殊性的文化,不同民

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代表的是不同的语言习俗,如因汉语

特点而形成的歇后语就是汉民族的语言习俗,不同的语言习俗反映

出不同的思想观念。语言所造成的文化差异直接渗透到人们的生活

之中,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语言从宏观到微观的变

化都与其他文化事象联系在一起,社会政治、文化对语言的发展和

使用起着直接的影响。文化对语音、语法、词汇有影响。语言是文

化的载体,同时又促进其他文化事象的发展;文字也是重要的文化

事象;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服务于文化,同时又促进文化的发展。

语言是文化的代码,文字对语言的记录,突破了语言在时间、空间

方面的局限。离开了文字,许多文化事象不可能传播和传承。文字

对文化的记载,可以使后代文化在借鉴前代的基础上更好的发展。

文字对文化的促进作用,也表现在文

字对语言发展的影响上。

现代中国境内的语言种类

现代中国境内有56个民族,使用的语言却至少有80多种

语系

语系是有共同来源的诸语言的总称,语系之下依据语言的亲疏程度

再细分为语族、语群、语支、语言、方言、土语等不同层次。

中国境内各民族分别使用的多种语言可归属为哪五大语系

根据语言之间有无亲缘关系及亲缘关系的远近,可以将现代中国境

内各民族分别使用的语言归属为五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和印欧语系

汉语七大方言

汉语分布遍及全国各地,有许多地域变体—方言。现代汉语有七大

方言:北方话、吴语、赣语、客家话、湘语、闽语、粤语。

我国多民族的语言政策

汉语、汉字虽然被规定为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文字,但它们并没有凌驾于其他民族语言之上的特权。中国民族语言政策的基本点是坚持语文平等,即宪法中规定的“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新中国建立后,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政策以保障各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合法权利,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民族语文工作的顺利进行。

1)开展大规模的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并为一些少数民族创制、改革文字。

2)不断扩大民族自治机关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的自治权。

3)在民族地区学校,凡有本民族语言通用的地方,大都实行双语教学。

4)在中央和各民族地区,广泛建立民族文字的出版翻译机构,建立民族语言广播电台、电视台。

5)大力培养少数民族语文人才。

中国的民族语文政策的的基本点是什么?为什么要确立这样的一个基本点中国的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坚持语文平等,即宪法中规定的“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这是因为民族语言是民族特征之一,民族语言问题是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多民族国家里,语言平等是民族平等的一个重要标志。坚持语文平等对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谚文

古代朝鲜仿照汉字创制的文字,字母近似汉字的笔画,每个音节评成一个方块

对偶

是用字数相等,句法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对语句,表现相对或相关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格. 顶真

是将前一语言片断末尾的词语作为后一语言片断开头的词语所形成的一种修辞格修辞格

是为了使说话增强表达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汉民族利用汉语汉字的特点形成了一些具有本民族特点的修辞格,例如对偶、顶真、回文、析字、复叠等

析字

是利用汉字形体可拆分的特点而形成的一种机智巧妙的表达方式.

回文

是指掉换词的排列顺序,正读,倒读都能成文的修辞格.

字谜

是谜语的一个门类,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其特点是利用离合字形的方式来作字谜的谜面. 避讳

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指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不能在口中直呼其音。避讳之风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直到民国以前才被废除,前后长达两千年。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地位

世界语言大约有5000种左右,但使用人口超过100万的语言只有140多种,其中汉语的使用人口最多,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因此汉语是联合国指定的七种工作语言之一。主要的汉字造字方法

汉字在造字之初,以象形、指事、会意等手段,后来,随着汉语词汇的扩大,逐渐发展处形声的造字方法。形声造字法,一半表示词语义类,一半表示词语读音,简洁方便,成为汉字主要的造字方法汉字的主要几个发展阶段

汉字形体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的变化

汉语的特点

1)按词的构造特点来看,汉语的词用在句子里时,没有表示语法关系的词形变化。

2)按句法结构的表达方式来看,汉语不通过词的形态变化表示语法关系,而是借助于虚词和词序来表示词与词的语法关系。

3)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声,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

4)从语意对应的角度来看,汉语的特点是一个音节对应于多个词。汉字的特点

1)汉字有悠久的历史

2)汉字属于表意文字。

3)汉字属于音节—语素文字。

4)汉字是在一个二维平面上构形的。

对汉语共同语的不同叫法

1、存在方言的同时,也一职存在着共同语,汉语共同语言一直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共同语的书面语一直以先秦作品为典范

2、春秋时代,共同语被称为“雅言”;汉代把共同语称为“通语”;

元代称为“天下通语”;明清称为“官话”;辛亥革命以后称为“国语”;现在称为“普通话”

域外方言是指哪几种语言

朝鲜语、日本语、越南语这三种语言,曾受汉语的极大影响,以至

有“域外方言”之称

朝鲜、日本、越南模仿汉字创造的文字叫什么

日本借用汉字作为音符,书写日语,形成了日语音节字母;朝鲜创

制了谚文;越南创造了字喃

汉语汉字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一、汉语的传播

1、汉语使用区域的逐渐扩大和共同语的存在,在汉民族共同思想、文化的形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2、汉语的传播过程中,不断吸收各少数民族文化的营养来丰富和

发展自己

3、汉语也为各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历史上汉语对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汉语基本

上已成为民族间相互交流的语言。这一切对于统一的中华民族的形

成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在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进程中,汉语一直

发挥着统一工具的作用

二、汉字的传播

1、汉字是汉族文化的主要载体,随着汉民族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

域和珠江流域迁徙,汉字承载着汉文化向四周传播,成为中国三大

流域的文字

2、汉字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作

出了贡献。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史上,不少兄弟民族在创制本民族的

文字之前,或形成本民族的文字的过程中,往往借用汉字作为交际

工具,同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进行交际

3、非汉语语言的民族借用汉字作为自己的书写形式或仿造汉字创

造本民族文字,对汉族文化的传播,对中华文化的统一共和中华民

族凝聚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汉语汉字对世界文化的作用

汉民族创造了在东方地区遥遥领先的古代文化,汉字记载了先进的

文明成果,周边国家通过学习汉字汉语而使自己文化进步是理所当

然的事情。在公元前或公元1世纪,汉字逐渐向境外传播,北至朝

鲜半岛,南至越南,东至日本。在汉字传入这几个国家之前,他们都没有创造自己的官方文字,汉字传入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他们用汉字作为记录语言的工具。朝鲜语、日本语、越南语这三种语言,曾受汉语的极大影响,以至有“域外方言”之称。日、朝、越都有大量的汉语借词。尽管这三个国家的语言不同,但长达一千多年的汉字、汉语借用,必然对其文化精神、思想方式、道德观念、文学艺术趣味、风俗习尚等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形成东方文化的许多共同特点。

语言崇拜,语言崇拜的两种表现

原始人类赋予语言一种神秘的力量,认为它可以改变自然、社会和人的命运,对它奉若神明语言崇拜主要表现在语言运用中的趋吉避凶和对姓名的避讳。

1)趋吉避凶是每个民族都有的习惯,而利用语言进行趋吉避凶则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的崇拜。汉语同音字很多,因此人们往往利用同音字进行谐音取义,委婉的表达自己的心愿。在利用谐音构成吉利的同时,人们也利用谐音避开一些与“凶险”义相关的词语,这就是语言禁忌。禁忌在古代社会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禁忌产生于原始民族对于一种超自然力的崇信。

2)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指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不能在口中直呼其音。避讳之风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直到民国以前才被废除,前后长达两千年。避讳是对字形、字音、字义的回避,汉语有大量同义词,同音词,汉字字形可拆合,避讳之风能这么长时间地存在,与汉字汉语在形音义方面的特点不无关系。“明实”之争

中国人关注语言与社会实际的关系大概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是一个社会制度发生大变革的时期,一些表示称谓和社会伦理道德的名词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引起了先秦诸子对

“名”、“实”关系的注意。“名”即是指名称、词语,“实”是指“名”所指示的观念、实际。最早提出“名实”问题的是春秋时代的孔子。面对当大夫专权,政出家门,礼崩乐坏的局面,他把语言和政治伦理联系在一起,认为“君不君,臣不臣”的社会现实都是由于名实的颠倒,他把“正名”看做社会和政治改革的核心,提出通过“正名”来重建旧礼制。其“正名”的涵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用政治伦理标准来匡正一些表示名分的词的含义;另一方面,就是要求人们在运用语言时,按各自的名分来选择词语。由于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的崇高地位和深刻影响,孔子由语言的社会功用而提出的“正名”问题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中国人对“名”、“实”的思考并没有像西方人关于词与物的讨论那样带有浓厚的思辩色彩,而是始终关注语言的政治伦理作用和社会实践作用。

在语言和实际的关系问题上,“约定俗成”理论是谁提出的

荀子提出的“约定俗成”理论,第一次阐明了语言的社会本质,正确地说明了词的意义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避讳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1、通过字形进行避讳的有缺笔、拆字、删字等,缺笔避讳即将讳字的最后一两个笔画省略,这种方式大概始于唐代。

2、通过字义进行避讳,指用同义、近义字代讳字。

3、通过字音进行避讳,指通过同音字、近音字代替讳字。

简述中国人的修辞观

1、特别重视言辞的内容,提出言辞应该诚信

2、特别注意语言的传达效果

3、特别重视说话的场合、对象、时机和分寸

4、一向存在着追求质朴与追求华美这一矛盾

河图洛书说

是文字神赐说的一个典型代表。“河图”说认为,汉字是神派龙马、灵龟、凤凰等灵物驮到人间的。“洛书”说龙马之文画成的八卦是汉字之源。

仓颉造字说

是圣人造字说的典型代表。认为汉字是远古圣人仓颉所造。

早期汉字崇拜是怎样形成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文字初创时期,文字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这种状况使文字与权力之间发生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容易使人们产生文字祟拜的心理.大概汉字从作为一个系统初步形成之日起,我们的祖先就给它涂上了一层神秘的,尊严的色彩,并且长期以来一直把它作为祟拜的对象.

文字崇拜主要表现在;1、文字神赐说;其典型代表为河图洛书说;2、圣入造字说,其典型代表为仓颉造字说;3、利用刻有文字的甲骨进行占卜;4、中国民间敬惜字纸的传统;5、把一些带有吉祥义的文字作为吉祥的象征.

{史籀zhou 篇}的时代和作者

周代以{史籀篇}作为儿童识字教材,其作者是周宣王时期的史官,为了便于讽诵,{史籀篇}把文字编成四字一句的韵语

秦代“书同文”政策及其意义

秦代的“书同文”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战国

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争雄,各自为政,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实行“书同文”的政策。书同文就

是把各国原有的文字统一为小篆。为了使统一后的文字得以推广,

秦始皇在巡游所到之处用标准的小篆刻石纪功,还用小篆书写大量

诏版,随权、量等器物颁发各地。文字的统一工作也使书面语得到

一定程度的统一,这对于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和巩固国家统一,具

有重大意义。

许慎和{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面对文字使用和讲解中的混乱情况,以小篆字形为主,作《说文解字》,展示出汉字的形体是一个相互联系的体系,牵一发

而动全身,不可妄自解说。

我国历史上主要的语言文字规范行为

①历史上有仓颉造字的传说。其实,文字是约定俗成的交际符号,

不可能由一个人创造,实际的情况可能像《荀子》的记载那样,因

为仓颉对文字有一定研究,对文字有整理统一之功,便于世人应用,因此青史留名。②周宣王时,太史籀整理大篆,作《史籀篇》。它

是一本教学童识字的课本,是必须要讲求规范的。这本书为西周及

春秋列国文字的统一工作作出了一定贡献。③秦代的“书同文”是历

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争雄,各自为政,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

皇统一天下后实行“书同文”的政策。书同文就是把各国原有的文字

统一为小篆。为了使统一后的文字得以推广,秦始皇在巡游所到之

处用标准的小篆刻石纪功,还用小篆书写大量诏版,随权、量等器

物颁发各地。文字的统一工作也使书面语得到一定程度的统一,这

对于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和巩固国家统一,具有重大意义。④东汉

许慎面对文字使用和讲解中的混乱情况,以小篆字形为主,作《说

文解字》,展示出汉字的形体是一个相互联系的体系。但是,《说

文解字》所收字形为小篆,与当时使用的隶书字形和后代的楷书字

形有差距,因此,《说文解字》以后的文字规范工作并没有停息。

⑤东汉以后用刊刻石经的办法。如《干禄字书》、《五经文字》、《九经字样》。⑥唐朝以后,楷书通行,历代政府仍通过刊立石经

来对汉语汉字进行规范、统一。⑦建国以后,党和政府亲自领导了

语言文字规范工作。针对方言歧异不便交流的状况,大力推行以北

京语音为标准语音的普通话;针对汉字汉字繁难对文化普及造成的

负面影响,成功的开展了简化字运动,并不断针对语言文字应用中

的新问题进行及时的规范工作。普通话和简化字的大力推行,保证

了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在大陆地区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长时间的广

泛范围内的语言文字的规范和统一。

{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的作者

1、南北朝时期,梁周兴嗣编{千字文},自隋唐至明清,皆被采作儿童教材

2、北宋初年户县了识字课本{百家姓}

3、元朝初年王应麟编写{三字经}

传统语文教育包括哪几项主要内容

1、传统的汉字教学包括识字教学和写字教学。

2、传统的语言教育包括句子训练和作文训练。

传统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在漫长的历史中,传统语文教育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了自己

的风格:

1)传统语文教育充分注意到了汉字汉语的特点,在教学安排上体现

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2)传统语言文字教育与人才选拔制度有直接的联系,这使教学内容

严重脱离现实,不注重语言应用的教学;

3)传统语言文字教学尽量适应青少年学习的特点,注意趣味性

存在的问题:

古人很重视写文章。在先秦两汉时期书面语和口语是一致的,流传

下来的诸子百家之书,大量是诸子演讲、论辩的实录。两汉以下,

书面语和口语产生了距离,但阅读和作文教育都是以先秦语言为基

础形成的文言文为主,这样阅读、写作和平时的说话的矛盾就出现了,而且问题越来越严重。自从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度以后,传统作

文教育渐渐沦为科举考试的附庸,其目的就只是使受教育者获得科

举考试的写作能力,完全脱离了实际的应用。唐朝开始实行诗赋取

士的办法,唐朝科举以进士科独盛,进士科主要考诗文,于是诗歌

就成了学校教学的内容。宋朝理学盛行,儒家经典摆在了重要位置,为了应付考试,当时作文以讲究“起、承、

【篇三:7.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

四、名词解释

1.语言崇拜:原始人类赋予语言一种神秘的力量,认为它可以改变自然、社会和人的命运。对它奉若神明,这就是语言崇拜。语言崇

拜起源于语言巫术,在巫术中,用咒语就可以降妖除魔,这样语言

就有了特殊的魔力。

2,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指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不能在口中宜呼其音。避讳之风起于周,成

于秦,盛于唐宋,直到民国以前才被废除,前后长达两千年。

3,对偶:是用字数相等、句法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对语句,表现相对或相关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格。

4.顶真:是将前一语言片断末尾的词语作为后一语言片断开头的词语所形成的一种修辞格。

5.回文:是指掉换词的排列顺序,正读、倒读都能成文的修辞格。 6.析字:是利用汉字形体可拆分的特点而形成的一种机智巧妙的表达方式。

10.字谜:是谜语的一个门类,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其特点是利

用离合字形的方式来作字谜的谜面。

五、简答题

1.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表现在哪里?答: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表现为:语言文字既是重要的文化事象,又是文化的载体。

2.为什么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答:因为语言是文化的代码,是文化传播的媒介。语言可以传达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只有通过语言的

传播,文化才能穿越时间和空间,得到交流、发展和长期存在。

3.文字产生的条件是什么?答: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工具,其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语言的产生,一个是人类已具有制造工具的

能力。

4、中国的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什么?为什么要确立这样一个基本点?答:中国的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坚持语文平等,即宪法

中规定的“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这是因

为民族语言是民族特征之一,民族语言问题是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在多民族国家里,语言平等是民族平等的一个重要标志。坚持语文平等对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具

有重要意义。

5.汉语有哪些特点?答:汉语的特点有:⑦按词的构造特点来看,汉语的词用在句子里时,没有表示语法关系的词形变化;按句法结

构的表达方式来看,汉语不通过词的形态变化表示语法关系;而是

借助于虚词和词序来表示词与词的语法关系。⑧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是汉语构词的一种手段。②从音义对应的角度来看,汉语

的特点是一个音节对应于多个词(语索)。

7.中办的语言观念包括哪些方面?答:中国人的语言观念,概括地

说可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语言这一文化事象的看法,如对

语言的祟拜、对语言与社会的关系的讨论等:另一方面是对语言交

际能力的不断追求,如对规范语言的追求,对言辞技巧的不断探索等。

8.什么叫语言崇拜?答:原始人类赋予语言一种神秘的力量;认为

它可以改变自然、社会和人的命运,对它奉若神明,这就是语言崇拜。

9,通过字形进行避讳有哪几种方式?答;通过字形进行避讳;有缺笔、拆字、删字等方式。

10.什么叫通过字义进行避讳?答:通过字义进行避讳,指用同义字、近义字代替讳字。

11,什么叫通过字音进行避讳?答:通过字昔进行避讳,指通过同

音字、近音字代替讳字。

12.在言语形式的追求上存在哪两种倾向?答:在言语形式方面,

一向存在着追求质朴和追求华美这两种倾向。

13.否定派对当字全面否定的理由是什么?答:否定派认为,表意

汉字字数多、笔画多、缺乏可归纳性而难于记忆,民众无法坚持学习,影响教育的普及;汉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太多的形、音、义要素,难以与现代接轨。因此,他们主张废除汉字。

14、20世纪后期人们对汉字进行思考和论争的成绩表现在哪些方面?答:20世纪后期人们对汉字进行思考和论争的成绩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重新评价汉字;第二,拓宽了汉字研究领域。

15.中国的传统语文教育有什么风格特点?答:中国的传统语文教

育的风格是:⑦传统语文教育充分注意到了汉字汉语的特点,在教

学安排上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规律;②传统的语言文字教育与人才选

拔制度

有直接的联系,这使教学内容严重脱离现实,不注重语言应用的教学;③传统语言文字教学尽量适应青少年学习的特点,注意趣味性。

16、中国传统的语言教育包括哪些方面?答:中国传统的语言教育

包括句训练和作文训练。

17.为什么说以训练作八股文为主的作文训练是一种脱离语言实际

的畸形教学?答:以训练作八股文为主的作文训练,之所以说是一

种脱离语言实际的畸形教学,首先是因为它对于发展实际的语言能

力是很不利的;其次,学习者把古人作为学习的楷模,把古文作为

学习的最高境界,把一成不变的八股作为写文必须遵守的程式,认

为古人和古文是不可企及、不可超越的,这就无形中使人们的思想

陷入僵化,制约了人们的思维和创新精神。

18、语言文字与民俗的关系,突出地表现在哪两个方面?答:语言

文字与民俗的关系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各民

族人们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语言文字无疑是民俗传承的工具;另

一方面,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文字本身又是重要的民俗

事类,各个民族都会利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形成一定的民俗事象。

19、与汉语汉字有关的民俗事象?答:与汉语汉字有关的民俗事象有:对联、预言和字谜、汉语汉字与姓名文化等。

20、字谜有什么作用?答:字谜具有娱乐性和益智性。人们经常把

熟悉的诗文、故事做成谜面,来丰富文化娱乐活动。同时,字谜是

一种智力活动,在猜谜的过程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可使大脑得到锻炼。

21.汉语汉字与姓名文化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汉语汉

字与姓氏文化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名与字的联系和姓与名的联系两

方面。

六、论述题

1、为什么说语言是重要的文化事象?答:语言是重要的文化事象,指的是语言的涎生意味着人类文化的诞生,文化的发展也影响着语

言的发展。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了语言,人类才

可以相互交流,才可以进入有组织的社会生活,成为“文化”的人。

同时,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语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精神文

化的一部分。语言是一种有特殊性的文化,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语盲,不同的语言代表的是不同的语言习俗,如因汉语特点而形成的歇后

语就是汉民族的语言习俗。不同的语言习俗反映出不同的思想观念。语言所造成的文化差异直接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社会文化

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语言从宏观到微观的变化都与其他文化事象

联系在一起,社会政治,化对语言的发展和使用起着直接朋影响。

文化不仅对语音有影响、对语法有影响,尤其助词汇的影响更为明

显、更为直接,词汇常常会因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我们说语言是重要的文化事象。

2.为什么说文字也是重要的文化事象?答:我们说文字也是重要的文化事象(或叫“事类”),首先,文字是文化的产物。在产生文字之前,人类已经有了记录思想的需要,并创造了契刻记事、结绳记事

等方法。当人类物质生活进一步改善以后,日常生活中需要记录的

事情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这时,结绳记事等方法已不敷使用,

于是有了创造文字的需要,文字也应运而生了。文化的不断发展,

又对文字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也就促进文字的不断发展。其次,文

字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每个民族的文字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并

且各民族都会依据本民族的文字特点形成许多文化事象。如汉民族

根据汉字可拆可合的形体特点,造成特有的字谜游戏和姓氏避讳中

的缺笔避根据汉字二维构形的特点,形了特有的汉字书法艺术和玺

印艺术。这些由文字直接衍生的文化事象,使文字成为整个文化系

统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

3、为什么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是又促进其他文化事象的发展?答:我们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因为语言是文化的代码,是文化

传播的工具、语言可以传达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只有通过语言的传播,文化才能穿越时间和空间,得到交流、发展积长期存在。我们

说语言又促进其他文化事象的发展,是因为人类文化行为的发生,

人类生产经验的总结和传承,都和语言有密切的关系。如人类的生

产经验是世代发展的,这种发展相当大的一部分是靠语言的世代传

承来完成的,如果没有语言,人类生产经验的积累要少得多,发展

要慢得多。再如汉语方言众多,这给以方言为基础的地方戏曲、曲

艺的形成、发展和极大丰富提供了条件。这就说明语言对人的思维

和各种社会生活、文学艺术有得要影响,对其他文化事象的发展起

着促进的作用。

4,文字作为文化的载体有什么重要作用?答:文字作为文化的载体,它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它服务于文化,同时又促进文化的发展。

语言是文化的代码,文字是对语言的记录,突破了语言在时间、空

间方面的局限。离开了文字,许多文化事象不可能传播和传承。文

字对文化的促进作用。也表现在文字对语言发展的影院上。文字记

录语言.)使语言有了书面语这种存在形式,这对语言的积累和发展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把口语记载下来,词汇才能逐渐积累,

益丰富,文辞才能仔细斟酌,反复推敲,语言才能变得越来越精密、越来越华美。

5.为什么说在构成民族的诸特征中,语言是最重要的??答:在构

成民族的诸特征中,语言之所以是最重要的,这是因为语言的变化

化较缓慢,当民族的其他特征发生变化时,语言往往还是统一的。

而且,语言能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民族特点,积淀民族历史和文化,对民族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民俗传统的传承,对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

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反之,民族对语言也有强烈的制约作用,民族的发展变化常会影响到语言的演变方向。

6、什么叫避讳?举例说明通过进行避讳有哪几种方式?答:避讳是

中国特有的—种语言禁忌,指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

写出其形,不能在口中直呼其音。通过文字进进避讳有以下几种方式:③通过字形进行避讳的有缺笔、拆字、删字等。

7.早期有汉字崇拜是怎样形成的?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在文字初

创时期,文字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这种状况使文字与权力之间

发生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容易使人们产生文字祟拜的心理。大概

汉字从作为一个系统初步形成之日起,我们的祖先就给它涂上了一

层神秘的、尊严的色彩,并且长期以来一直把它作为祟拜的对象。

文字崇拜主要表现在;⑦文字神赐说;其典型代表为“河图洛书说”;

⑧圣入造字说,其典型代表为“仓颉造字说”;⑩利用刻有文字的甲

骨进行占卜;④中国民间“敬惜字纸”的传统;⑧把一些带有“吉祥”

义的文字作为“吉祥”的象征。

8.为什么说20世纪后期关于汉字的思考和论争拓宽了汉字研究领域?答:我们之所以说20世纪后期关于对汉字的思考和论争拓宽了,汉字研究的领域,是因为这一时期提出了许多有关汉字的新课题,

将汉字研究引火更为广阔的空间。例如,人们揭示汉字本身蕴含的

丰富的文化信息,突出了汉字与汉民族、汉文化等的关系研究,加

强了汉字教育、汉字信息处理和汉字传播等汉字应用研究。这些研

究加深了人们对汉字与思维方式、汉字与民族文化传播、汉字与艺术、汉字与民俗等关系的认识,并在信息处理、汉字教学等方面取

得了显著的成绩。

10、中国古代美学的审美理想是什么?这种审美理想在书法美学中

有怎样体现的?答:中国古代美学的审美理想是:祟尚中和之美,

强调人与自然、主体与对象、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情感与理

智的素朴和谐统一。这种审美理想体现在书法美学之中,强调对立

面的和谐的统,要求情感抒发要符合理性规范,追求情感抒发和客

观规律的融合统一、形神兼备。就整篇作品的布局来说,横有行,

纵有列,严整有序,但又可因地制宜地作各种不同的安排,如扇面、题画等。就各种字体来说,篆书、隶书、楷书可以规规矩矩、方方

整整,行书、草书作品则要求淋淳酣畅地尽兴发挥,就个体字形来说,整体上是方整的,但在乎正安稳之外又富有变化:篆书略成纵

势展开,隶书呈横势展开,楷书则基本上方整一致。字的内部布局

有很强的规律性,但又蕴含了诸多的变化因素,如通过构件位置的

移易可以造成离与合的变化,通过笔形的曲直变化可以造成刚与柔

的效果;通过笔势的稳、险、缓、急可以传达静与动的神态,通过

用墨的浓谈湿燥可以烘托肥瘦阴阳的境界。汉字艺术的中和之美就

是将各种变化的因素协调于一个方快之内,达到稳定而又不失灵活

的美观形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