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京津冀整体功能定位与雄安新区建设解读——经济发展专题党课讲稿(24页)

京津冀整体功能定位与雄安新区建设解读——经济发展专题党课讲稿(24页)

京津冀整体功能定位与雄安新区建设解读

(党课讲稿)

前言

今天跟大家汇报的题目是《京津冀整体功能定位与雄安新区建设》,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第一,回顾一下京津冀地区三年来的发展;第二,介绍一下雄安新区的设立意义、位置以及未来的设想;第三,剖析一下如何推动新增长极的形成,特别是如何加大河北产业结构的调整;第四,介绍一下北京副中心建设以及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

一、京津冀地区三年来的发展情况

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这个规划纲要描绘了京津冀地区未来发展的蓝图,对京津冀地区进行了整体的定位,就是要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把京津冀地区作为“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要完成这样的整体定位,最核心的任务就是要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我今天主要讲的内容也是围绕整体定位来进行的,包括雄安新区的建设,也是和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定位高度吻合的。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

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这是一个非常宏伟的蓝图。

那么,推动雄安新区的建设,意义在哪里?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有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可以重点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两翼。

第二,有利于培育新的区域增长极。有利于加快补齐区域发展短板,提升河北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培育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也可以与冬奥会举办地张北地区共同形成河北新的两翼。

(一)京津冀三年发展历程

2014年2月25日至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了“四个中心”的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并就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了明确指示。2017年2月23日至24日,习总书记再次视察北京,就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和冬奥会筹办工作作

出指示。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三大国家战略之一,三年来,三地一体化进程快速推进,三地融合程度迅速提升。走向一体化的京津冀区域重构无疑也是一个充满想象的话题。关键是以通州副中心为主要内容的“新北京”雏形形成,并在此基础上对京津冀区域重构有所构想和规划。

三年来,京津冀地区在功能定位、产业转移对接、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联防联治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而这三个方面也是优先发展的三大内容。京津冀产业分工越来越明确;北京在退出一般性制造业的同时,对津冀两地特别是对河北的投资增幅显著;区域内的多条高速“断头路”打通,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出台……可以说,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在向纵深发展。

这三年期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我们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协同发展规划体系基本建立。2015年4月30日,中央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围绕落实规划纲要,印发实施京津冀“十三五”规划,编制完成京津冀空间规划,出台实施交通、生态、产业、科技等12个专项规划,基本构建起目标一致、层次明确、互相衔接的规划体系。

第二,抓住主要矛盾,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推进。疏解

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关键内容。这三年来,出台了很多疏解非首都功能政策。比如,北京市出台疏解非首都功能产业税收支持政策和转移支付引导政策,对非居民用气、用热、用水、用电实行分区域价格政策,严格落实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自2014年实施以来,不予办理的相关业务就达到了1.64万件。同时,稳步推进一批条件成熟的区域性批发市场、一般性制造业企业、学校、医院等有序向外疏解转移。

三年来,累计调整疏解动物园、大红门、天意等批发市场商户370余家,清理淘汰一般性制造业企业1300余家,北京城市学院、建筑大学、工商大学已累计向五环之外的新校区疏解学生1.6万人,北京天坛医院丰台新院址、同仁医院亦庄院区二期扩建、友谊医院顺义院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昌平院区加快建设。从城市中心向外疏解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功能疏解最重要的成效集中在人口调控上。2000年到2010年这十年间,北京人口增长迅猛,十年间增加了600万人,年平均增加60万人。到2016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72.9万人,与2015年相比只增加了2.4万人,增量同比减少了16.5万人,增速同比回落0.8个百分点。特别是城六区的常住人口实现了由升到降的拐点,2016年比2015年下降了3%。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节点。

第三,聚焦重点领域,交通、生态、产业率先取得突破性进展。京张、京霸铁路等重大轨道交通项目加快建设,一些“断头

路”和“瓶颈路”打通扩容,建立健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引滦入津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引黄入冀补淀等重大工程加快实施。2016年,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了33%。还有一些工业到河北去投资,比如现代汽车沧州第四工厂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这些都是聚焦重点领域取得的突破。

第四,强化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加快建设,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成立并有序运转,产业转移对接企业税收收入分享办法出台设施,京津冀手机漫游费和长途费取消,一批重大改革举措稳步落地,探索积累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第五,补齐发展短板,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新突破。促进教育医疗资源合理分布和合作共建,启动了区域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试点,燕达医院率先实现与北京基本医疗保险互联互通,京冀基础教育教师互派培养项目大力实施,区域旅游一体化格局逐步建立,京冀共同做好冬奥会筹备工作,建立了京津两市对口帮扶张承环京津相关地区工作机制。

(二)2017年的五大重点工作

第一,稳妥有序推进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有序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包括协调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2017年年底,北京市级各大机关及部分市属行政部门将率先启动搬迁。同时,继续谋划推动一批条件成熟的区域性批发市场、一般性制

造性企业、学校、医院等向外疏解转移。

第二,推动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和重要事项落地。2017年,要继续加快北京新机场的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首钢京唐二期等重点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建成一批环首都国家森林公园,淘汰关停一批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企业,完成化解过剩产能和环境治理年度目标任务。

第三,深化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深入推进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进一步发挥中关村、天津自贸区等先行先试平台辐射带动作用,探索区域统一的金融投资、产权交易、创业就业等政策,带动协同发展不断深化拓展。

第四,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和医疗卫生联动协作,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推动社会保险顺畅衔接,提升公共文化水平,加快环京津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步伐。

第五,进一步完善协同发展工作推进机制。发挥三省市主体责任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抓好协同发展全局性重点工作落实,及时向社会发布协同发展重要工作进展和成效,推进形成协同发展正能量。

(三)京津冀发展存在挑战

三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了协同发展工作向纵深发展。但是我们要看到,挑战仍然巨大。京津冀这三年的协同发展经有了很大的推进,但是与国家的要求还存在着较

大的差距。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不仅要打破城市间的空间限制,更重要的是要打破体制障碍和行政区域的限制,以便于全要素流通、区域分工合作,形成三地优势互补,资源有效配置、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跨区域发展新格局。

1.“断崖式”差距

京津两地过于“肥胖”,“大城市病”突出,特别是河北发展与两地呈现“断崖式”差距。因此,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新形势下引领新发展、打造新增长极的迫切需要。

从人均GDP看,2016年,北京跟天津的人均GDP都超过了1.7万美元,进入了高收入国家的行业(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人均GDP达到1.2万美元就进入了高收入国家行列),中国目前的整体人均GDP是8000美元多一点。河北2016年人均GDP 还不及北京跟天津的零头,大概是人均六千多美元。从城镇化的发展水平看,京津两地的城镇化率都达到了85%左右,但河北刚刚超过50%,全国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是57.35%。从发展阶段来看,京津冀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大体可以反映各自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2016年,河北的第三产业只占41.7%,第一产业比重达11%,第二产业达47.3%,这大致是工业化中期的产业结构;天津的第一产业已经降到1.2%,第三产业达54%,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后期;北京第一产业只有0.5%,第三产业已达80.3%,比河北高出近40个百分点,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或信息化时代。2016年,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51.6%,

第一产业8.6%,第二产业39.8%,大致说明中国整体仍然处在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迈进的阶段。河北仍处在工业化中期,天津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后期,北京则进入了一个后工业化时代——三地经济发展差距悬殊。因此,如果没有新要素的加入,三地融合的难度很大。京津冀土地资源相对不足,水资源严重匮乏。

从国际经验看,解决“大城市病”基本上是用了“跳出去、建新城”的办法;从我国经验看,通过建设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跳出去、建新城”有力推动了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瞄准的是打造世界级城市群,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这项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京津冀地区市场配置作用不明显

京津冀地区市场分割指数长期高于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其原因,除了京津冀地区的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比重较大外,还包括区域产业分工协作和整合缺乏动力,民营经济的经营灵活性在京津冀产业布局中没有发挥出来。因此,疏解非首都功能,我们目前更多地是使用行政手段调整经济资源配置,市场“无形之手”的配置作用还不明显,京津冀产业互动效果有待提升。

3.京津冀市场环境培育还有待加强

三年过去了,大家看到的是投资和资源的流动,更多是以投资、技术、项目、企业、单位等“硬件”形式在政府引导下转移,而对“软件”建设的力度还不是太足,对于制度改革和良好的市场环境的培育还有待加强。京津冀一体化的下一步动作除了继续按

照优势互补原则分布上述资源之外,更重要还要加速启动制度、市场规范等方面的“软件”建设。比如说,协同发展两个最重要的特征:一是各种要素按照市场原则的自由流动;另外就是人均收入地区间实际差异不应该很大,人均享受的公共服务、各项实际福利不应当差异很大。现在看来,特别是京津冀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在这两个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京津冀三地的要素按市场原则自由流动的速度、领域还受限制。另外,京津冀三地各方面(包括公共服务)的人均差距还是很大的。

4.河北在全国经济增长位次持续下滑

从这三年的经济增长看,京津冀在全国的经济版图里的经济增长位次不仅没有提升,反而在下降。2014年,京津冀三地的GDP总量达到了6.6万亿元,占全国的10.4%。2015年,京津冀三地的生产总值合计为6.9万亿,比重下降到全国的10.2%,下降了两个千分点。2016年,河北进入了“3万亿元俱乐部”,经济总量达到了3.1万亿,北京严格说是2.5万亿,天津是1.8万亿。2016年,全国经济总量是74.4万亿,三地加在一起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0.02%,较之2015年又下降了近两个千分点。

京津冀地区这三年来在全国的经济版图上呈现下降的趋势。近几年,河北经济放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去产能、调结构任务重,在全国的位次持续下滑,连续两年先后被四川、湖北超过。2016年,河北的经济增长速度为6.8%,虽然高于全国6.7%的经济增速,但在全国31省市区中列倒数第五位,2015年也是

倒数第五位。由于经济增长的持续下滑,河北在全国的位次也持续下滑,目前已经下降到第八位。按照目前的增长态势,如果不出意外,河北很有可能在2017年被湖南超过,降至全国第九位。

河北经济持续下滑的局面是由产业结构问题造成的,面临严重的去产能任务。另外,环境的严峻性也迫使河北必须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雄安新区的定位、意义以及未来设想

三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时候,雄安新区建设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了。

有关社论指出,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放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到河北安新县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主持召开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提出要“重点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在河北适合地段规划建设一座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新型城区”。这个现代新型城区就是雄安新区。

习总书记指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

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习总书记还指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突出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二是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三是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四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建设优质公共设施,创建城市管理新样板。五是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打造绿色交通体系。六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七是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

这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讲得非常到位,也非常有意义,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一项重要指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主要围绕这七个方面进行。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雄县,北距首都108公里,东距天津100公里,西距保定70公里,总人口约38万。2016年,完成生产总值101.14亿元。安新县坐拥“华北明珠”白洋淀,总面积738.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9万。2016年前三季度,完成生产总值40亿元。容城,总面积314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秦朝始置县,历史悠久。服装业是容城县重要的支柱产业,有名的“北方服装名城”即

坐落于此。2016年,完成生产总值59.4亿元。这样算下来,三个县的总面积约有1576平方公里,总人口不到110万,根据2016年数据,经济总量只有200亿左右。面积小、人口少、经济总量小。我们刚才提到,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要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这就给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提出了高要求。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让雄安新区成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那么,雄安新区将承接哪些非首都功能?目前来看,大概有这么几方面:一是承接首都新兴产业的功能,引领河北创新的崛起;二是承接相应的科研教育功能;三是部分央企的职能性机构;四是部分行政办公职能。另外,雄安新区建设要承担起生态治理责任,该区域涵盖了“华北明珠”白洋淀,生态宜居要求更为突出。要承接高端服务业、高新产业的进驻,创造条件吸引聚集高端人才,提升该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作为部分国家行政企事业单位的集中承载地,这里也要有配套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没有这些公共服务,就很难吸引人。这些为改善和提升地方民生带来了重大利好。

建设雄安新区还要推动引领性发展,打造科技创新的节点。引领性发展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来的。在当前的国际舞台上,科技引领占有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对北京提出新的城市定位,明确北京要成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就是要让北京成为全球舞台上中国科技引领的重要节点,这实际上是对北京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