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是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种质资源,规范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经营、使用行为,维护品种选育者和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种子质量水平,推动种子产业化,促进种植业和林业的发展,制定的法律。

中文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发文机关

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最新版本

2015年11月4日修订版

发布日期

2000年7月8日

实施日期

2000年12月1日

目录

1. 1 出台修订

2. 2 法律全文

3. ?目录

4. ?第一章总则

5. ?第二章种质资源保护

1. ?第三章品种选育、审定与登记

2. ?第四章新品种保护

3. ?第五章种子生产经营

4. ?第六章种子监督管理

1. ?第七章种子进出口和对外合作

2. ?第八章扶持措施

3. ?第九章法律责任

4. ?第十章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出台修订

2000年7月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1]

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十二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2015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订。[2-3]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法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种质资源保护

第三章品种选育、审定与登记

第四章新品种保护

第五章种子生产经营

第六章种子监督管理

第七章种子进出口和对外合作

第八章扶持措施

第九章法律责任

第十章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种质资源,规范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经营和管理行为,保护植物新品种权,维护种子生产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种子质量,推动种子产业化,发展现代种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和林业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种子,是指农作物和林木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根、茎、苗、芽、叶、花等。

第三条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分别主管全国农作物种子和林木种子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分别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农作物种子和林木种子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加强种子执法和监督,依法惩处侵害农民权益的种子违法行为。

第四条国家扶持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和选育、生产、更新、推广使用良种,鼓励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经营相结合,奖励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和良种选育、推广等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

第五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科教兴农方针和农业、林业发展的需要制定种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六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种子储备制度,主要用于发生灾害时的生产需要及余缺调剂,保障农业和林业生产安全。对储备的种子应当定期检验和更新。种子储备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七条转基因植物品种的选育、试验、审定和推广应当进行安全性评价,并采取严格的安全控制措施。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跟踪监管并及时公告有关转基因植物品种审定

和推广的信息。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二章种质资源保护

第八条国家依法保护种质资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破坏种质资源。

禁止采集或者采伐国家重点保护的天然种质资源。因科研等特殊情况需要采集或者采伐的,应当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农业、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第九条国家有计划地普查、收集、整理、鉴定、登记、保存、交流和利用种质资源,定期公布可供利用的种质资源目录。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规定。

第十条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种质资源库、种质资源保护区或者种质资源保护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建立种质资源库、种质资源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地。种质资源库、种质资源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地的种质资源属公共资源,依法开放利用。

占用种质资源库、种质资源保护区或者种质资源保护地的,需经原设立机关同意。

第十一条国家对种质资源享有主权,任何单位和个人向境外提供种质资源,或者与境外机构、个人开展合作研究利用种质资源的,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国家共享惠益的方案;受理申请的农业、林业主管部门经审核,报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从境外引进种质资源的,依照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三章品种选育、审定与登记

第十二条国家支持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重点开展育种的基础性、前沿性和应用技术研究,以及常规作物、主要造林树种育种和无性繁殖材料选育等公益性研究。

国家鼓励种子企业充分利用公益性研究成果,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鼓励种子企业与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构建技术研发平台,建立以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种业技术创新体系。

国家加强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促进种业科技成果转化,维护种业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十三条由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育种发明专利权和植物新品种权,除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外,授权项目承担者依法取得。

由财政资金支持为主形成的育种成果的转让、许可等应当依法公开进行,禁止私自交易。

第十四条单位和个人因林业主管部门为选育林木良种建立测定林、试验林、优树收集区、基因库等而减少经济收入的,批准建立的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

第十五条国家对主要农作物和主要林木实行品种审定制度。主要农作物品种和主要林木品种在推广前应当通过国家级或者省级审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确定的主要林木品种实行省级审定。

申请审定的品种应当符合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要求。

主要农作物品种和主要林木品种的审定办法由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规定。审定办法应当体现公正、公开、科学、效率的原则,有利于产量、品质、抗性等的提高与协调,有利于适应市场和生活消费需要的品种的推广。在制定、修改审定办法时,应当充分听取育种者、种子使用者、生产经营者和相关行业代表意见。

第十六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分别设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农作物品种和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委员会承担主要农作物品种和主要林木品

种的审定工作,建立包括申请文件、品种审定试验数据、种子样品、审定意见和审定结论等内容的审定档案,保证可追溯。在审定通过的品种依法公布的相关信息中应当包括审定意见情况,接受监督。

品种审定实行回避制度。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工作人员及相关测试、试验人员应当忠于职守,公正廉洁。对单位和个人举报或者监督检查发现的上述人员的违法行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和有关机关应当及时依法处理。

第十七条实行选育生产经营相结合,符合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规定条件的种子企业,对其自主研发的主要农作物品种、主要林木品种可以按照审定办法自行完成试验,达到审定标准的,品种审定委员会应当颁发审定证书。种子企业对试验数据的真实性负责,保证可追溯,接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

第十八条审定未通过的农作物品种和林木品种,申请人有异议的,可以向原审定委员会或者国家级审定委员会申请复审。

第十九条通过国家级审定的农作物品种和林木良种由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公告,可以在全国适宜的生态区域推广。通过省级审定的农作物品种和林木良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公告,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适宜的生态区域推广;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属于同一适宜生态区的地域引种农作物品种、林木良种的,引种者应当将引种的品种和区域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引种本地区没有自然分布的林木品种,应当按照国家引种标准通过试验。

第二十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完善品种选育、审定工作的区域协作机制,促进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第二十一条审定通过的农作物品种和林木良种出现不可克服的严重缺陷等情形不宜继续推广、销售的,经原审定委员会审核确认后,撤销审定,由原公告部门发布公告,停止推广、销售。

第二十二条国家对部分非主要农作物实行品种登记制度。列入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的品种在推广前应当登记。

实行品种登记的农作物范围应当严格控制,并根据保护生物多样性、保证消费安全和用种安全的原则确定。登记目录由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制定和调整。

申请者申请品种登记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提交申请文件和种子样品,并对其真实性负责,保证可追溯,接受监督检查。申请文件包括品种的种类、名称、来源、特性、育种过程以及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报告等。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自受理品种登记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对申请者提交的申请文件进行书面审查,符合要求的,报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予以登记公告。

对已登记品种存在申请文件、种子样品不实的,由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撤销该品种登记,并将该申请者的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向社会公布;给种子使用者和其他种子生产经营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对已登记品种出现不可克服的严重缺陷等情形的,由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撤销登记,并发布公告,停止推广。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由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规定。

第二十三条应当审定的农作物品种未经审定的,不得发布广告、推广、销售。

应当审定的林木品种未经审定通过的,不得作为良种推广、销售,但生产确需使用的,应当经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应当登记的农作物品种未经登记的,不得发布广告、推广,不得以登记品种的名义销售。

第二十四条在中国境内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场所的境外机构、个人在境内申请品种审定或者登记的,应当委托具有法人资格的境内种子企业代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四章新品种保护

第二十五条国家实行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对国家植物品种保护名录内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改良,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和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由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授予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植物新品种权的内容和归属、授予条件、申请和受理、审查与批准,以及期限、终止和无效等依照本法、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执行。

国家鼓励和支持种业科技创新、植物新品种培育及成果转化。取得植物新品种权的品种得到推广应用的,育种者依法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

第二十六条一个植物新品种只能授予一项植物新品种权。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一个品种申请植物新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同时申请的,植物新品种权授予最先完成该品种育种的人。

对违反法律,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生态环境的植物新品种,不授予植物新品种权。

第二十七条授予植物新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名称,应当与相同或者相近的植物属或者种中已知品种的名称相区别。该名称经授权后即为该植物新品种的通用名称。

下列名称不得用于授权品种的命名:

(一)仅以数字表示的;

(二)违反社会公德的;

(三)对植物新品种的特征、特性或者育种者身份等容易引起误解的。

同一植物品种在申请新品种保护、品种审定、品种登记、推广、销售时只能使用同一个名称。生产推广、销售的种子应当与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品种审定、品种登记时提供的样品相符。

第二十八条完成育种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授权品种,享有排他的独占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许可,不得生产、繁殖或者销售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不得为商业目的将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重复使用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但是本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九条在下列情况下使用授权品种的,可以不经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许可,不向其支付使用费,但不得侵犯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依照本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享有的其他权利:

(一)利用授权品种进行育种及其他科研活动;

(二)农民自繁自用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

第三十条为了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可以作出实施植物新品种权强制许可的决定,并予以登记和公告。

取得实施强制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不享有独占的实施权,并且无权允许他人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五章种子生产经营

第三十一条从事种子进出口业务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核发。

从事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及其亲本种子、林木良种种子的生产经营以及实行选育生产经营相结合,符合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规定条件的种子企业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由生产经营者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审核,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林业主管部门核发。

前两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种子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由生产经营者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林业主管部门核发。

只从事非主要农作物种子和非主要林木种子生产的,不需要办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第三十二条申请取得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应当具有与种子生产经营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设施、设备及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法规和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从事种子生产的,还应当同时具有繁殖种子的隔离和培育条件,具有无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种子生产地点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确定的采种林。

申请领取具有植物新品种权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应当征得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的书面同意。

第三十三条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应当载明生产经营者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生产种子的品种、地点和种子经营的范围、有效期限、有效区域等事项。

前款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原核发许可证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除本法另有规定外,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无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违反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规定生产、经营种子。禁止伪造、变造、买卖、租借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第三十四条种子生产应当执行种子生产技术规程和种子检验、检疫规程。

第三十五条在林木种子生产基地内采集种子的,由种子生产基地的经营者组织进行,采集种子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

禁止抢采掠青、损坏母树,禁止在劣质林内、劣质母树上采集种子。

第三十六条种子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和保存包括种子来源、产地、数量、质量、销售去向、销售日期和有关责任人员等内容

的生产经营档案,保证可追溯。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的具体载明事项,种子生产经营档案及种子样品的保存期限由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规定。

第三十七条农民个人自繁自用的常规种子有剩余的,可以在当地集贸市场上出售、串换,不需要办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第三十八条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有效区域由发证机关在其管辖范围内确定。种子生产经营者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载明的有效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的,专门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的,或者受具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子生产经营者以书面委托

生产、代销其种子的,不需要办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但应当向当地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实行选育生产经营相结合,符合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规定条件的种子企业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有效区域为全国。

第三十九条未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收购珍贵树木种子和本级人民政府规定限制收购的林木种子。

第四十条销售的种子应当加工、分级、包装。但是不能加工、包装的除外。

大包装或者进口种子可以分装;实行分装的,应当标注分装单位,并对种子质量负责。

第四十一条销售的种子应当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附有标签和使用说明。标签和使用说明标注的内容应当与销售的种子相符。种子生产经营者对标注内容的真实性和种子质量负责。

标签应当标注种子类别、品种名称、品种审定或者登记编号、品种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生产经营者及注册地、质量指标、检疫证明编号、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编号和信息代码,以及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事项。

销售授权品种种子的,应当标注品种权号。

销售进口种子的,应当附有进口审批文号和中文标签。

销售转基因植物品种种子的,必须用明显的文字标注,并应当提示使用时的安全控制措施。

种子生产经营者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诚实守信,向种子使用者提供种子生产者信息、种子的主要性状、主要栽培措施、适应性等使用条件的说明、风险提示与有关咨询服务,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种子生产经营者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第四十二条种子广告的内容应当符合本法和有关广告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主要性状描述等应当与审定、登记公告一致。

第四十三条运输或者邮寄种子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检疫。

第四十四条种子使用者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购买种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第四十五条国家对推广使用林木良种造林给予扶持。国家投资或者国家投资为主的造林项目和国有林业单位造林,应当根据林业主管部门制定的计划使用林木良种。

第四十六条种子使用者因种子质量问题或者因种子的标签和使用说明标注的内容不真实,遭受损失的,种子使用者可以向出售种子的经营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种子生产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要求赔偿。赔偿额包括购种价款、可得利益损失和其他损失。属于种子生产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责任的,出售种子的经营者赔偿后,有权向种子生产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追偿;属于出售种子的经营者责任的,种子生产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赔偿后,有权向出售种子的经营者追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六章种子监督管理

第四十七条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种子质量的监督检查。种子质量管理办法、行业标准和检验方法,由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制定。

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可以采用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方法对生产经营的种子品种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可以作为行政处罚依据。被检查人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申请复检,复检不得采用同一检测方法。因检测结果错误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八条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可以委托种子质量检验机构对种子质量进行检验。

承担种子质量检验的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能力,并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

种子质量检验机构应当配备种子检验员。种子检验员应当具有中专以上有关专业学历,具备相应的种子检验技术能力和水平。

第四十九条禁止生产经营假、劣种子。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依法打击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违法行为,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下列种子为假种子:

(一)以非种子冒充种子或者以此种品种种子冒充其他品种种子的;

(二)种子种类、品种与标签标注的内容不符或者没有标签的。

下列种子为劣种子:

(一)质量低于国家规定标准的;

(二)质量低于标签标注指标的;

(三)带有国家规定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的。

第五十条农业、林业主管部门是种子行政执法机关。种子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时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农业、林业主管部门依法履行种子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生产经营场所进行现场检查;

(二)对种子进行取样测试、试验或者检验;

(三)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生产经营档案及其他有关资料;

(四)查封、扣押有证据证明违法生产经营的种子,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及运输工具等;

(五)查封违法从事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

农业、林业主管部门依照本法规定行使职权,当事人应当协助、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农业、林业主管部门所属的综合执法机构或者受其委托的种子管理机构,可以开展种子执法相关工作。

第五十一条种子生产经营者依法自愿成立种子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管理,维护成员合法权益,为成员和行业发展提供信息交流、技术培训、信用建设、市场营销和咨询等服务。

第五十二条种子生产经营者可自愿向具有资质的认证机构申请种子质量认证。经认证合格的,可以在包装上使用认证标识。

第五十三条由于不可抗力原因,为生产需要必须使用低于国家或者地方规定标准的农作物种子的,应当经用种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林木种子应当经用种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十四条从事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经营以及管理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有关植物检疫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防止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的传播和蔓延。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种子生产基地从事检疫性有害生物接种试验。

第五十五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在统一的政府信息发布平台上发布品种审定、品种登记、新品种保护、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监督管理等信息。

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建立植物品种标准样品库,为种子监督管理提供依据。

第五十六条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参与和从事种子生产经营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七章种子进出口和对外合作

第五十七条进口种子和出口种子必须实施检疫,防止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传入境内和传出境外,具体检疫工作按照有关植物进出境检疫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八条从事种子进出口业务的,除具备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外,还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种子进出口许可。

从境外引进农作物、林木种子的审定权限,农作物、林木种子的进口审批办法,引进转基因植物品种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五十九条进口种子的质量,应当达到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可以按照合同约定的标准执行。

第六十条为境外制种进口种子的,可以不受本法第五十八条第一款的限制,但应当具有对外制种合同,进口的种子只能用于制种,其产品不得在境内销售。

从境外引进农作物或者林木试验用种,应当隔离栽培,收获物也不得作为种子销售。

第六十一条禁止进出口假、劣种子以及属于国家规定不得进出口的种子。

第六十二条国家建立种业国家安全审查机制。境外机构、个人投资、并购境内种子企业,或者与境内科研院所、种子企业开

展技术合作,从事品种研发、种子生产经营的审批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八章扶持措施

第六十三条国家加大对种业发展的支持。对品种选育、生产、示范推广、种质资源保护、种子储备以及制种大县给予扶持。

国家鼓励推广使用高效、安全制种采种技术和先进适用的制种采种机械,将先进适用的制种采种机械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

国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种业。

第六十四条国家加强种业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

对优势种子繁育基地内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实行永久保护。优势种子繁育基地由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商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六十五条对从事农作物和林木品种选育、生产的种子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扶持。

第六十六条国家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为种子生产经营和收储提供信贷支持。

第六十七条国家支持保险机构开展种子生产保险。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采取保险费补贴等措施,支持发展种业生产保险。

第六十八条国家鼓励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与种子企业开展育种科技人员交流,支持本单位的科技人员到种子企业从事育种成果转化活动;鼓励育种科研人才创新创业。

第六十九条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和异地繁育种子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异地繁育种子工作的管理和协调,交通运输部门应当优先保证种子的运输。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九章法律责任

第七十条农业、林业主管部门不依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接到对违法行为的举报不予查处,或者有其他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违反本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从事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七十一条违反本法第十六条规定,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和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自处分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从事品种审定工作。

第七十二条品种测试、试验和种子质量检验机构伪造测试、试验、检验数据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单位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五万

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给种子使用者和其他种子生产经营者造成损失的,与种子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情节严重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取消种子质量检验资格。

新《种子法》实施,种子生产经营者要知道这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f12512522.html, 新《种子法》实施,种子生产经营者要知道这些! 作者:武合讲 来源:《长江蔬菜·学术版》2016年第10期 “编者按” 自2004年《种子法》颁布以来,我国种业冲破体制机制的桎梏,发展速度与规模前所未有,2016年作为新《种子法》实施的元年,也注定拉开新一轮调整序幕。那么未来,新的法 律条文将对市场行为和企业行为产生什么影响?执法者和种子经营者在具体实践中,又会出现哪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本刊特邀律师武合讲,为您探索新《种子法》下的风险规避和维权路径。 新《种子法》实施已经4个月了,想必大家都想知道新旧法在哪些具体层面上不同。2016年4月,楚天新科种子法公益讲座在大东门纽宾凯新宜酒店举行。主讲人武合讲律师就新《种子法》的相关内容,和现场的种子经营者进行了分享。 新内容:标注内容要负责 新《种子法》第四十一条:种子生产经营者对标注内容的真实性和种子质量负责。 标注内容:标签应当标注种子类别、品种名称、品种审定或者登记编号、品种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生产经营者及注册地、质量指标、检疫证明编号、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编号和信息代码以及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事项。 新法修订后,要求种子生产经营者,要对品种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进行标注。若标注不到位、不真实,可能会造成一定风险,甚至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所以,生产经营者一定要注意。 新标准:假种子判别有变化 新《种子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下列种子为假种子:1.以非种子冒充种子或者以此种品种种子冒充其他品种种子的(冒充型);2.种子种类、品种与标签标注的内容不符(不符型)或者没有标签的(非销售的种子)。 下列为劣种子:质量低于国家规定标准的(不合格);质量低于标签标注指标的(不真实);带有国家规定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不安全)。假劣种子犯罪构成要件:一是销售;二是明知;三是假劣种子;四是造成损失两万元以上。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销售没有国家规定标准、质量低于标签标注指标的劣种子,虽然违法,但不犯罪。

新“种子法”的农作物商品种子标签二维码编码规则

新“种子法”的农作物商品种子标签二维码编码规则 自从农业进入互联网开始,农业就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就拿新“种子法”的农作物种子标签和使用说明管理办法来说吧! 互联网的PC和移动端同时流行起来,移动端则是二维码的改编,每个种子包装都需要一个二维码,这下让种子公司们头大了,据农作物种子标签和使用说明管理办法的第十七条规定:信息代码以二维码标注,应当包括品种名称、生产经营者名称或进口商名称、单元识别代码、追溯网址等信息。很多种子商户不知道怎么弄,那今天托普云农就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托普云农在这里为您提供二维码服务,解决一品一码难题。 托普云农可以服务的不止是二维码那么简单,也欢迎大家入驻平台让我们,我们还能提供产品发布,供求发布,让你们的农产品有更加多人知道和购买,也希望能帮助商户们让你们的销量蹭蹭蹭的往上涨!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下托普云农农作物商品种子标签二维码吧! 名称:托普云农农作物商品种子标签二维码 型号:TPZS-V2.0 托普云农农作物商品种子标签二维码编码规则: 1.托普云农农作物商品种子标签二维码具有唯一性,一个二维码对应唯一一个最小销售单元种子。 2.唯一代码,编码规则按照要求,长度不超过20个字符,编码规则为行政区划编码6位,生产企业代码3位,11位包装袋唯一编码,编码规则为从1开始连续。 3.农作物种子二维码是一串唯一的数字编码,追溯信息至少包括:品种名称、生产经营者名称或进口商名称、单元识别代码、追溯网址。 4.二维码追溯所产生的信息内容不得缺失,所含内容应包括标签标注内容。 5.二维码追溯信息所含的品种名称、生产经营者名称或进口商名称应与行政许可核发信息一致。 6.必须具有产品追溯网址,并由企业提供并保证有效,网页可在PC端和手机端均可浏览。二维信息中不得人误解或误导消费者的内容以及宣传信息。 7.二维码图片大小可根据包装大小而定,最小不得小于2平方厘米,确保可读。 8.二维码模块为黑色,二维码背景色为白色,背景区域应大于图形边缘至少2MM 9.不得采用剪切、粘贴等方式。 托普托普云农农作物商品种子标签二维码追溯系统流程: 托普云农农作物商品种子标签二维码是新版《种子法》和新版《农作物种子标签和使用说明管理办法》规定的必标项目,且要求一袋一码,不可重复。 新版《农作物种子标签和使用说明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明确规定:“以剪切、粘贴等方式修改或者补充标签内容的,按涂改标签查处”。因此,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试题及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知识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于()起施行。 A、2000年12月1日 B、2001年12月1日 C、2002年12月1日 D、2001年1月1日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办法》于()起施行。 A、2006年12月24日 B、2007年2月1日 C、2006年2月1日 D、2007年12月24日 3、《种子法》所称种子,是指农作物和林木的(),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叶等。 A、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 B、遗传材料或者繁殖材料 C、繁殖材料 D、种植材料和繁殖材料 4、种质资源是指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各种植物的()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的遗传材料。 A、栽培种、野生种 B、栽培种 C、野生种 D、栽培种或野生种 5、品种是指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一致,()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A 遗传性状 B 生物学特征 C 遗传力 D 形态特征 6、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种子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种子生产经营活动。 A 可以从事 B 可以参与 C 不得参与D不得参与和从事 7、应当审定的农作物品种未经审定通过的,不得(),不得经营、推广。应当审定的林木品种未经审定通过的,生产确需使用,应当经()认定。 A 发布广告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 B 生产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 C 发布广告林业主管部门 D 生产林业主管部门 8、主要农作物和主要林木的商品种子生产实行。 A 认可制度 B 许可制度 C 备案制度 D 登记制度 9、种子生产许可证有效期限为()年。 A 3 B 2 C 4 D 5 10、种子经营实行许可制度。种子经营者()先取得种子经营许可证,凭种子经营许可证向()申请办理或者变更营业执照。 A 必须工商行政管理机构 B 必须税务管理机构 C 必须工商管理机构机关 D 不必税务管理机构 11、种子经营许可证应当注明有效期。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有效期限为()年。 A 5 B 3 C 2 D 4 12、农民个人自繁、自用的()有剩余的,可以在种子生产所在地附近的集贸市场上出售、串换,()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 A 常规种子需要 B 杂交种子不需要 C 常规种子不需要 D 杂交种子需要 13、种子广告的内容,应当符合《种子法》等有关广告()的规定,主要性状描述应当与品种审定公告的内容()。 A 法律、法规一致 B 法律和法规可以不一致 C 法规可以不一致 D 法律一致 14、种子经营者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的有效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的,可以不再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但应当在办理或者变更营业执照后()日内,向当地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原发证机关备案。

种子法知识竞赛试题 (1)

种子法知识竞赛试题 1、最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15年11月4日)修订通过,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2、新修订《种子法》包括(10)章(94)条。 第一章总则 3、制定种子法的目的?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种质资源,规范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经营和管理行为,保护植物新品种权,维护种子生产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种子质量,推动种子产业化,发展现代种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和林业的发展,制定本法。 4、种子法调整范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法。 也就是种子法主要调整从事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活动。 5、新修订《种子法》规定种子的定义是什么? 《种子法》所称种子,是指农作物和林木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根、茎、苗、芽、叶、花等。 6、种子法如何明确政府对种子管理工作职责? 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分别主管全国农作物种子和林木种子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分别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农作物种子和林木种子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加强种子执法和监督,依法惩处侵害农民权益的种子违法行为。 7、种子法规定国家扶持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和选育、生产、更新、推广使用良种,鼓励(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经营)相结合,奖励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和(良种选育、推广)等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 8、种子法规定:哪一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科教兴农方针和农业、林业发展的需要制定种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9、种子法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种子储备)制度,主要用于发生灾害时的生

新修正《种子法》规定的农作物品种审定与登记制度

新修正《种子法》规定的农作物品种审定与登记制度 韩 伟 牛家坤 (黑龙江省尚志市种子管理站,150600) 2016年1月1日新的《种子法》修正案即将实施,需要审定的农作物范围进一步缩小,大型种子企业绿色审定通道制度得到确立,品种登记工作框架形成,这标志着我国的农作物品种审定与登记进入一个崭新时代。这些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必将促进我国农作物新品种的更新与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全国种子行业的加速发展。 1 财政资金支持项目中的品种选育人 品种选育人的确定在品种审定及植物新品种权申请中至关重要,原《种子法》对于利用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育种发明专利权和植物新品种权,没有明确规定,权利归属较为模糊。新的修正案分别作出了规定:一是获得财政支持的农作物品种选育项目,如果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由国家授权的部门依法取得选育者权利;二是如果不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由授权项目承担者依法取得育种发明专利权和植物新品种权。这样的规定明晰了权利享有者,有利于农作物新品种的许可及转让,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调动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 2 省级审定品种的自由引种 原来的《种子法》只规定了相邻省的主要农作物审定品种引种规定,非相邻省引种并未涉及,同时规定引种还必须经过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同意。按照农业部《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规定“通过省级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经相邻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可以在相邻省、自治区、直辖市属于同一适宜生态区的地域引种,但应当在推广地区先进行引种试验,证明其具有适用性”。实践中,在执行上述规定时各省采取的办法不尽相同,有的采取“认定”方式,有的采取“审定”方式,只是在审定试验中比一般品种审定的时间缩短而已,例如黑龙江省原来实行引种品种的审定制度,即2年相邻省试验、1年生产试验。 新《种子法》打破了省际间的品种审定藩篱,对引种制度进行了大幅度改革,即取消了相邻省的规定,各省符合同一生态区均可引种。引种时不再规定须经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同意,而改为备案制,这样促进了省际间品种的自由流动,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对于“引种者”的范围,《种子法》修正案未作出明确规定,引种者是否包括引种品种的生产者、品种经营者,品种经营者的企业资质是否受限制,比如是否为有经营许可证的企业、不分装种子经营企业包括在内,这需要农业部今后制定新的部门规章予以明确。 3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实行“绿色通道” 制度 《种子法》修正案借鉴发达国家关于品种审定的管理经验,对大型种子企业适度放宽品种审定的限制,实行以下原则。一是提高效率原则。允许大型种子企业对其自主研发品种自行完成试验,不再参加省级和国家级试验,这样可大幅度减轻国家和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压力,提高了审定效率。二是诚信原则。授予了大型企业的自行试验权,但企业应当诚实守信,对试验数据实行公开透明工作机制,接受省级以上农业主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三是违法严惩原则。如果种子企业有造假行为的,轻者由省级以上主管部门处以罚款,对于情节严重的农业主管部门视情况可取消审定绿色通道资格。如果通过绿色通道审定的品种,企业审定过程中存在试验数据造假等问题,将不合格的品种通过审定,给种子使用者和其他种子生产经营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上述规定体现了《种子法》修正案的简化程序、事后监督的管理理念。 4 品种审定实行公开透明的工作机制 一是审定工作公开原则。这次修正案将公正、公开、科学的原则作为审定工作核心。国家和省级农业部门在制定、修改审定办法和相关规范时,应当充分听取农作物品种育种者、种子使用者、生产经营者等各方代表的意见。 二是接受监督原则。规定国家及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包括申请文件、品种审定试验数据、审定结论等内容的审定档案,保证可追溯性,对于整个的审

种子法律法规考试重点

1、2000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二《种子法》颁布实施对种业的影响 1 彻底开放了种子市场 2 科研院所可以经营种子了 3 增强了法律的强制性 4 农民从《种子法》到了实惠 5《种子法》是推动种子产业化的有力保障 种子:是指农作物和林木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叶等。 种子工作的主管部门 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主管全国农作物种子和林木种子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农作物种子和林木种子工作。 种子法对种质资源保护的规定 国家依法保护种质资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破坏种质资源。 国家有计划地收集、整理、鉴定、登记、保存、交流和利用种质资源,定期公布可供利用的种质资源目录。 国家对种质资源享有主权 《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经2003年6月26日农业部第1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 种质资源的定义:本办法所称农作物种质资源,是指选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农作物的栽培种、野生种和濒危稀有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遗传材料,其形态包括果实、籽粒、苗、根、茎、叶、芽、花、组织、细胞和DNA、DNA 片段及基因等有生命的物质材料。 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授予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主要农作物品种和主要林木品种在推广应用前应当通过国家级或者省级审定 品种认定:自治区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引进的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根据需要实行认定制度。 通过国家级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和主要林木良种由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告,可以在全国适宜的生态区域推广。通过省级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和主要林木良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告,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适宜的生态区域推广;相邻省、自治区、直辖市属于同一适宜生态区的地域,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可以引种。 未经审定通过的,不得发布广告,不得经营、推广 本办法所称主要农作物,是指《种子法》规定的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以及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各自分别确定的其他一至二种农作物。农业部确定油菜、马铃薯为主要农作物。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农业行 政主管部门确定甜菜、高粱、向日葵为主要农作物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以及农业部确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实行国家或省级审定,申请者可以申请国家审定或省级审定,也可以同时申请国家审定和省级审定,也可以同时向几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申请审定。 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实行省级审定从境外引进的农作物品种和转基因农作物品种的审定权限按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

解读《种子法》

解读《种子法》 【摘要】:种子是特殊商品,种植时技术性非常强,具有季节性和时间性,而且是分散种植的,一旦出现纠纷,必须及时进行田间调查和技术鉴定,否则证据容易 灭失,增加处理案件的难度;如果田间调查和技术鉴定的结果不具有权威性,也很 难得到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共同认可;由经营者或使用者一方单独进行调查和鉴定,从理论上讲其结果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为了及时妥当的处理好种子纠纷,比较好的办法是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种子纠纷鉴定机构,由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方面的种子、植保、栽培、土肥等技术专家组成专家库,需要时从中随机抽取3-5名专家组成调查和鉴定小组,由其负责对本区域内的种子纠纷进行技术鉴定,签字形成集体鉴定意见并由其对结果负责,使其具备权 Summary: The seed is a special commodity, planting very technical, seasonal and timeliness, and planted the event of a dispute, must be timely to conduct field surveys and technical appraisal, otherwise the evidence is easy loss, increase the difficulty of handling cases; if the field the results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is not authoritative, it is difficult to get a common recognition of the operators and users; party separate investig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the results from the theory does not have the force of law by the operators or users. Better approach is to timely and proper seed disputes agricultur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at all levels to set up a seed dispute accreditation bodie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pool of experts from the administrative area of agriculture seeds, plant protection, cultivation, soil, fertilizer and other technical experts, as needed from random sample of 3-5 experts investig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groups by the responsible for the results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technical appraisal seeds disputes in the region, signed by the formation of a collective expert opinion, it has the. 【关键词】:《种子法》种子纠纷经营者技术鉴定农作物品种使用者

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知识竞赛

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知识竞赛 成绩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每道题2分) 1. 林木种子是指林木的种植材料(苗木)或者繁殖材料,具体是指乔木、灌木、藤本、竹类、花卉以及绿化和药用草本植物的( )等。()[单选题]*分值:2 您的回答为:D.籽粒、果实、根、茎、苗、芽、叶、花(得分:2) 2. ( )应当根据科教兴农方针和农业、林业发展的需要制定种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单选题]*分值:2 您的回答为:D、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得分:2) 3. 禁止采集或者采伐国家重点保护的林木天然种质资源。因科研等特殊情况需要采集或者采伐的,应当经( )批准。()[单选题]*分值:2 您的回答为:A.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林业主管部 门(得分:2) 4. 由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育种发明专利权和植物新品种权,除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外,( )将依法取得。()[单选题]*分值:2 您的回答为:D.授权项目承担者(得分:2) 5. 品种审定实行( )制度。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工作人员及相关测试、试验人员应当忠于职守,公正廉洁。()[单选题]*分值:2 您的回答为:B.回避(得分:2)

6. 审定通过的林木良种出现不可克服的严重缺陷等情形不宜继续推广、销售的,经( )审核确认后,撤销审定,由( )发布公告,停止推广、销售。()[单选题]*分值:2 您的回答为:B.原审定委员会、原公告部门(得分:2) 7. 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注明事项发生变更的,生产经营者应当自变更之日起( )内,向原发证机关提出变更的书面申请。()[单选题]*分值:2 您的回答为:C.三十(得分:2) 8.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审核、核发和管理工作,具体工作可以由其委托的( )负责。()[单选题]*分值:2 您的回答为:B.林木种苗管理机构(得分:2) 9. 申请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应当具备林木种子相关专业( )以上学历、( )以上技术职称或者同等技术水平的生产、检验、加工、储藏等技术人员。()[单选题]*分值:2 您的回答为:C.中专、初级(得分:2) 10. 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有效期限为( ),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单选题]*分值:2 您的回答为:B.五年(得分:2) 11. 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在( )向原发证机关提出延续的书面申请。()[单选题]*分值:2 您的回答为:D.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得分:2) 12. 申请者故意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申请人在( )内不得再次申请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单选题]*分值:2 您的回答为:B.一年(得分:2) 13. 苗木标签中的质量指标按照苗高、地径等标注,标签标注的苗高、地径按照该销售单元( )苗木能达到的数值填写。()[单选题]*分值:2 您的回答为:A.95% (得分:2)

种子法讲座

种子经营中的常见违法行为分析 唐光胜 1.经营推广假冒伪劣种子的行为 1.1法律条文:种子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假、劣种子。 解释:假种子是指种子经营者在提供种子过程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种子使用者,向种子使用者销售的不具备真实性的种子。 下列种子为假种子: (一)以非种子冒充种子或者以此种品种种子冒充他种品种种子的; 解释:以非种子冒充种子,是指以非农作物和林木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冒充种子,或者以杂交种的种子(即F2)及其后代的种子冒充种子,或者以应当通过审定而未审定或者审定未通过的品种种子冒充审定品种种子,或者未经属于同一适宜生态区的地域的相邻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引种以及跨生态区域引种的种子。实践中,将以不能做种子使用的非农作物和林木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杂交种的种子冒充的种子认定为假种子,容易理解;将未经审定品种的种子、擅自引种的种子冒充的种子认定为假种子,人们不好接受。《种子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六十四条规定,主要农作物

品种和主要林木品种在推广应用前应当通过国家级或者省级审定。相邻省、自治区、直辖市属于同一适宜生态区的地域,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可以引种。所以,应当审定而未经审定通过的或者擅自引种的种子(可以称为生物学上的种子,但不是育种学和种子法意义上的种子,因其未完成育种过程中的审定阶段),也属于以非种子冒充种子的假种子。 以此种品种种子冒充他种品种种子,是指以一般品种的种子冒充名牌品种的种子等一切“假冒名牌”、“张冠李戴”的种子,此类种子均属假种子。 (二)种子种类、品种、产地与标签标注的内容不符的。 解释:《种子法》规定,种子经营者销售的种子应当附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注种子类别、品种名称、产地、质量指标、检疫证明编号、种子生产及经营许可证编号或者进口审批文号等事项。标签标注的内容应当与销售的种子相符。主要性状描述应当与审定公告一致。如果种子经营者将种子类别为常规种的标注为杂交种,大田用种标注为原种,原种标注为育种家种子;常规种标注为杂交种,三级种标注为一级种,一般品种标注为主要推广品种,在农村繁殖的种子标注为良种场生产,耐病标注为抗病,晚熟标注为早熟,中产标注为高产,劣质标注为优质,不使用批准的名称等等。上列采用虚假广告等欺诈行为销售的种子,均为假种子。

学习新种子法心得体会(3篇)

学习新种子法心得体会(3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已于xx年7月8日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并于当年12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农作物种子的专门立法,标志着我国种子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种子产业直接关系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生态环境及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在即,《种子法》的颁布实施,为种子培育、生产、经营提供了法律保证,这对于促进种子产业按照市场要求发展,与国际市场接轨,促进我国种业更上新的台阶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及时的。通过认真学习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现在执行的《种子管理条例》,结合我们进行种子经营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政、事、企分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创造良好种子产业发展环境的客观要求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影响,我国种子机构政、事、企分家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国家有关部门也多次要求站和公司分家,管理和经营分开,但由于分家方法的导向和分后双方职能、生存等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致使分家后双方矛盾重重,有的种子管理站直接插手种子经营,更有甚者组建新的种子公司进行竞争。面对这些问题,有的地方出现分后又合,合后又分,也有的地方为了应付上边,只把种子管理和经营业务分开,采取站长兼经理,一套班子两个牌子,致使某些县以上种子单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既有

审批权,又有经营权,这是严重违反市场经济规则的。新颁布的《种子法》第九章第五十六条明确规定:"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参与和从事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种子生产经营机构不得参与和从事种子行政管理工作,种子的行政主管部门与生产经营机构在人员和财务上必须分开"。这就要求,我们的种子机构"政、事、企"必须分开,只有这样,种子产业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农业行政执法部门要根据市场经济需求制订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培育市场体系,完善健全法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让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平等竞争。 二、强筋壮骨,在机遇和挑战中发展壮大 《种子法》第五章第二十六条至第三十八条对种子经营活动的区域、范围、方式及种子经营者的条件做了明确的规定。国营种子企业如何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壮大自身实力,促进种子工程的实施,是一个严俊的挑战。但也应该看到,《种子法》对种子经营的有关条文规定,对有势力、有技术人才的国营种子企业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种子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种子经营实行许可证制度,种子经营者必须先领取种子经营许可证后,方可凭种子经营许可证向工商机关申请办理或者变更营业执照"。第二十九条规定:"申请领取种子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与经营种子种类和数量相适应的资金及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二)具有能够正确识别所经营的种子、检验种子质量、掌握种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精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2015年11月4日修订) 发布时间:2015-11-13 来源:中国种业信息网【字体:大中小】 (2000年7月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十二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2015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订)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种质资源保护 第三章品种选育、审定与登记 第四章新品种保护 第五章种子生产经营 第六章种子监督管理 第七章种子进出口和对外合作 第八章扶持措施 第九章法律责任 第十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种质资源,规范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经营和管理行为,保护植物新品种权,维护种子生产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种子质量,推动种子产业化,发展现代种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和林业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种子,是指农作物和林木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

根、茎、苗、芽、叶、花等。 第三条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分别主管全国农作物种子和林木种子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分别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农作物种子和林木种子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加强种子执法和监督,依法惩处侵害农民权益的种子违法行为。 第四条国家扶持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和选育、生产、更新、推广使用良种,鼓励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经营相结合,奖励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和良种选育、推广等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 第五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科教兴农方针和农业、林业发展的需要制定种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六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种子储备制度,主要用于发生灾害时的生产需要及余缺调剂,保障农业和林业生产安全。对储备的种子应当定期检验和更新。种子储备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七条转基因植物品种的选育、试验、审定和推广应当进行安全性评价,并采取严格的安全控制措施。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跟踪监管并及时公告有关转基因植物品种审定和推广的信息。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章种质资源保护 第八条国家依法保护种质资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破坏种质资源。禁止采集或者采伐国家重点保护的天然种质资源。因科研等特殊情况需要采集或者采伐的,应当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农业、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第九条国家有计划地普查、收集、整理、鉴定、登记、保存、交流和利用种质资源,定期公布可供利用的种质资源目录。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规定。 第十条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种质资源库、种质资源保护区或者种质资源保护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建立种质资源库、种质资源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地。种质资源库、种质资源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地的种质资源属公共资源,依法开放利用。

解读新修订的《种子法》

解读新修订的《种子法》 4日闭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种子法。此次种子法修改旨在推动我国种业健康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规范各方行为,解决种质资源管理、植物新品种保护、种子生产经营监督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 新修订的种子法共10章94条,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 为了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的精神,新修订的种子法对种子生产经营管理进行了重要修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改革完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二是针对生产经营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大企业,对其自主研发的主要农作物品种设立“绿色通道”,将这些育繁推一体化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许可证审批权,下放到省一级农业林业主管部门。三是完善了省级同一适宜生态区引种的规定,由要经过引种所在的省区市农业、林业部门同意改成备案。四是取消了种子质量检验机构检验员的资格许可。这些举措对激发市场活力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完善品种审定制度是此次体现简政放权的尤为突出的一点。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副主任岳仲明介绍,品种审定制度是现行种子法品种管理的一个基本制度,此次修改缩小了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审定范围,取消了农业部及各省对主要农作物的确定权,减少了品种管理的行政许可事项,将绝大多数不再实行品种审定的农作物纳入了品种登记管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品种登记制度在我国缺乏实践经验,一开始起步考虑到登记范围不要过宽、门槛不要过高,程序也不要搞得太复杂,防止搞变相审定,要建立由品种登记申请者对登记品种的真实性负责、主管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机制。也就是说,只对申请材料进行书面审查,不作实质性审查。”岳仲明说,这有利于品种尽快上市推广,满足市场的需要。主管部门可以从繁重的行政事务中脱身,重点投入到事中、事后监管上,及时发现、解决种业发展的问题。 岳仲明强调,贯彻新修订的种子法,重要的一点就是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转变监管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真正做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为了更多地发挥市场作用,政府要起到规范引导的作用。根据新修订的种子法,应当登记的品种如果没有进行登记,不能发布广告、推广,也不能以登记品种的名义销售。岳仲明解释,这里讲的推广,应理解为各级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进行推广,包括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实验、示范、培训、指导、咨询服务。不得推广指的是没按照规定登记的

《种子法》修改几个热点问题的探讨

《种子法》修改几个热点问题的探讨 马文慧 李立秋 (中国种子协会,北京100125) 摘要:《种子法》修改中争议很多。本文就争论较大的品种审定、品种登记、两证合一、许可证有效区域和县域间检疫等5个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种业界同仁进行讨论。 关键词:《种子法》;修改;热点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修订草案》(简称《修改草案》)2015年4月下旬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随后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受到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共收到8022条意见和修改建议。品种审定制度、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种子生产和经营“两证合一”、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有效区域和种子在县与县之间流通的植物检疫等问题争论很大。笔者也参与了《种子法》的修改调研,针对上述几个问题谈些看法,和同行交流。 1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要坚持,方法要 改革 1.1 两种对立意见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实施以来,为保障生产用种安全,引导良种选育,保护农民利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种业科技的进步和生产条件的变化,也暴露出诸多问题。现在业内对品种审定的诟病,主要是由区域试验出现的弄虚作假和不公平引起的。部分区域试验人员的不公正行为甚至可能存在的腐败问题,引起业内的强烈反感,所以不少人建议取消审定制度。对是否保留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审定制度,业内的意见是对立的。多数科研单位和育种专家主张保留,有些人还主张审定条件要严格、审定作物要增加;一般企业和部分科研人员主张取消,理由是有腐败,限制了种业科技创新。 1.2 目前应保留审定制度 品种审定的发展方向是逐步向品种登记过渡。但目前,对主要农作物品种保持审定制度还是必要的。原因有四:一是我国的种子企业和育种主体很多,水平参差不齐,信用度相差很大,种业的诚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一旦发生问题就容易引起群体事件。叫企业自己负责,企业是有限责任公司,赔光了也不够。二是多数企业科研能力较差,有些还在靠套牌过日子,根本没有自己完成试验的能力。 三是多数农民自身鉴别种子的能力较弱,在选种时易受广告误导,连种子的标签和说明也不看,一旦有问题就找政府,我们的政府成了无限政府。四是如果在种子管理上完全变成事后监管,要很大的队伍来做,目前的种子管理队伍不可能完成。因此,对关系重大的几种主要农作物种子,保留审定制度目前是应该的。 1.3 在改革的前提下保留 保留审定制度,不是原封不动地延续,应根据当前情况进行改革。一是应明确审定目的,就是最大可能地保证用种安全。过去几十年我们是为农民选种,所以产量是首要指标。也正因为产量指标重要,少数区试人员也就有了作弊的机会。很多企业要“跑点”,实际就是打通区试人员这个环节,使自己的品种能够达到审定的产量要求。如果审定只把产量作为参考指标,甚至只要不低于对照品种即可,就会省去很多工作量,也让区试人员的权利消减大半。用种安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抗性和适宜区域,今后的品种区试主要应做这两方面的测试。二是应放大绿色通道,省级审定也可以开绿色通道,绿色通道应成为“直通车”。走绿色通道的企业完成试验后向同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备案即可上市经营,但对备案材料负法律责任。三是应扩大区试点,调动有一定试验能力的中型企业和科研单位的积极性。区试资源少,不能满足申报者要求,所以给区试指标也成为少数人权力寻租的机会。今后区试点应实行淘汰制,弄虚作假的要取消。一些科研单位有基础,可以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统一指导下承担区试任务;几个中型企业各自取长补短,可以联合承担区试任务。农业部和省级区试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之一是选择和监督区 试点。 2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唯一身份证,保护 品种权 2.1 登记等于发身份证 实行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的登记制,是这次修改《种子法》的一个亮点。登记是给非 主要农作物品种颁发身份证,逐步达到保护品种权的目的。所以登记只看该品种的唯一性,不管其他。就像我们领身份证一样,不管性别、年龄、学历、职务等

种子法考试题

种子法考试题 “种子执法年”系列活动 ——《种子法》知识竞赛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20题共40分) 1、主要农作物品种和主要林木品种在推广应用前应当通过。 A、国家级或省级审定 B、省级审定 C、国家级审定 D、审批 2、对境外提供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应经批准。 A、农业部 B、省农业厅 C、中科院品种资源所 D、县农业局 3、审定未通过的农作物品种,申请人有异议的,可以。 A、申请复议 B、申请复审 C、提起诉讼 D、申请仲裁 4、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是。 A、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B、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C、种子检验部门 D、工商部门 5、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品种实行审定原则。 A 、自愿 B 、必须 C 、不能 D 、公平 6、应当审定的农作物品种未经审定通过的,不得,不得经营、推广。 A 、生产 B 、发布广告 C 、经营D、销售 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种子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种子生产经营活动。 A、可以从事 B、可以参与 C、不得参与或者从事 D、不得参与 8、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是种子行政执法机关。种子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时应当出示。 A、执法证 B、执法证件 C、行政执法证件 D、证件 9、省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有计划地种质资源。 A、收集、整理、鉴定 B、收集、整理、鉴定、保存

C、收集、整理、鉴定、保存、利用 D、收集、整理、利用 10、种子经营许可证实行分级审批发放制度。种子经营许可证有效期限为年。 A、3 B 、5 C 、2 D 、4 11、经营、推广应当审定而未经审定通过的种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种子的经营、推广,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 A、1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 B、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 C、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D、3万元以上7万元以下 12、农作物种子发生质量纠纷时,可以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鉴定。 A 、只有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B 、只有种子管理机构 C、工商管理机构 D、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种子管理机构 13、销售的种子应当附有标签。种子标签应当按照《种子法》的有关规定标注,主要农作物种子还应当标明。 A、质量指标 B、审定编号 C、种植区域 D、检疫证明编号 14、标签标注及使用说明书的内容应当与销售的种子。 A、相对 B、相符 C、不相对 D、不相符 15、种子经营者无种子生产许可证的种子生产者生产的主要农作物种子。 A 、不得接受 B 、可以接受 C、不得收购 D 、可以收购 16、可以不再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的情形下,应在办理或变更执照后天内,向当地农业行政部门和原发证机关备案。 A 、7 B、15 C 、20 D、30 17、有权举报种子违法行为。

新修订《种子法》知识竞赛3

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知识竞赛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 得分。(每道题2分) 1. ( )应当根据科教兴农方针和农业、林业发展的需要制定种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单选题]*分值:2 您的回答为:D、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得分:2) 2. ( )对种质资源享有主权,任何单位和个人向境外提供种质资源,应当履行法律程序。()[单选题]*分值:2 您的回答为:D.国家(得分:2) 3. 由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育种发明专利权和植物新品种权,除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外,( )将依法取得。()[单选题]*分值:2 您的回答为:D.授权项目承担者(得分:2) 4. 品种审定实行( )制度。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工作人员及相关测试、试验人员应当忠于职守,公正廉洁。()[单选题]*分值:2 您的回答为:B.回避(得分:2) 5. 审定通过的林木良种出现不可克服的严重缺陷等情形不宜继续推广、销售的,经( )审核确认后,撤销审定,由( )发布公告,停止推广、销售。()[单选题]*分值:2 您的回答为:B.原审定委员会、原公告部门(得分:2) 6. 申请林木种子进出口业务的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申请人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后,由( )核发。()[单选题]*分值:2 您的回答为:A.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得分:2) 7. 大包装或者进口林木种子可以分装;实行分装的,应当标注( ),并对种子质量负责。()[单选题]*分值:2

您的回答为:D.分装单位(得分:2) 8.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审核、核发和管理工作,具体工作可以由其委托的( )负责。()[单选题]*分值:2 您的回答为:B.林木种苗管理机构(得分:2) 9. 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在( )向原发证机关提出延续的书面申请。()[单选题]*分值:2 您的回答为:D.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得分:2) 10. 申请者故意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申请人在( )内不得再次申请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单选题]*分值:2 您的回答为:B.一年(得分:2) 11. 林木良种种子使用( )标签,普通林木种子使用( )标签。()[单选题]*分值:2 您的回答为:D.绿色、白色(得分:2) 12. 销售的林木种子应当附有标签和使用说明。不需要包装销售的林木种子,每个销售单元至少附带( )标签和使用说明。()[单选题]*分值:2 您的回答为:A.一个(得分:2) 13. 承担林木种子质量检验的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能力,并经( )林业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单选题]*分值:2 您的回答为: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得分:2) 14. 新修订《种子法》将先进适用的制种( )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 [单选题]*分值:2 您的回答为:A.采种机械(得分:2) 15. 因生产经营假种子、劣种子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种子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 )年内不得担任种子企业的法定代表人、高级管理人员。()[单选题]*分值:2 您的回答为:B.五(得分:2) 16. 未取得林业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携带、运输林木种质资源出境的,海关应当将该林木种质资源( ),并移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处理。()[单选题]*分值:2 您的回答为:C.扣留(得分: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