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专题——溶解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专题——溶解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专题——溶解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专题——溶解度

溶解度专题

知识点:

一、溶液

1.(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其他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3)溶剂: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2.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溶液中的各个部分成分、性质

均相同注:溶液中的分子或离子在不断运动

(2)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保持稳定(不会出现沉淀、分层)(3)溶液不一定是液体例:合金

是固体溶液;空气是气体溶液

3.溶解过程中的吸、放热

(1)吸热:硝酸铵;

(2)放热:浓硫酸、氢氧化钠;

(3)大部分溶解都不引起温度变化;

4.影响溶解的因素

(1)溶剂的种类——相似相溶例:高锰酸钾易溶于水,难

溶于酒精;碘单质易溶于酒精,难溶于水

(2)温度:对于大部分固体:温度

越高,溶解越多;对于气体:温度

越高,溶解越少;

(3)压强——针对气体

压强越大,溶解越多

5.悬浊液、乳浊液、乳化作用

(1)悬浊液:固体和液体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体系(如泥沙入水)

(2)乳浊液:液体和液体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体系(如油入水)

(3)乳化现象:在不稳定的乳浊液中加入一种稳定剂(乳化剂)形成一种均一、稳定的乳化液,这种现象叫乳化现象。

注:乳化后的混合物并不是溶液,溶质并不以分子形式存在

二、饱和溶液与溶解度

1.(1)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一定质量的溶剂,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此溶液成为饱和溶液;(2)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一定质量的溶剂,当溶质仍能继续溶解时,此溶液成为饱和溶液;

(3)判断:若容器中有固体剩余,说明是饱和溶液;

(4)转化:

①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添加溶剂或升温;

②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添加溶质或减少溶剂(恒温蒸发)或降温;

2.溶解度

(1)固体溶解度

①定义:一定温度下,使100g 水达到饱和的溶质的质量,称为该溶质的饱和度

②溶解度曲线

a.点的含义:

——在曲线上方,饱和溶液且有固体剩余;

——曲线上,恰好达到饱和;

——在曲线下方,不饱和溶液;

b.点的转化

——在曲线上方,通过升温或增加溶剂,使固体溶解;

——曲线上,可通过升温或增加溶剂,变为不饱和溶液;或通过降温或蒸发溶剂,使固体析出;

——在曲线下方,通过降温或蒸发溶剂,使溶液饱和;c.在溶解度的相关判断中,

一定要注意必须同时提及温度相同且为饱和溶液(即“温”“饱”)注:若提及溶

质的质量,则必须提及溶剂的质量d.溶解度曲线较陡的物质,提纯手段:冷却热

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较缓的物质,提纯手段:蒸发结晶

例题:

1.(2017?秦淮区二模)t℃时,某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随溶剂质量的变化如图中斜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是()

A.由图可知,温度升高,该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B.由图可知,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

C.N 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D.P 点、Q 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考点】7I: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7L:固体溶解度的概念;7R: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图象进行分析,绘制的此图是在同一温度下固体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

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

的质量.

【解答】解:A、图示不能体现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故

A 错误;

B、由图可知,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溶解度的单位是克;故

B 错误;

C、N 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7%,故C

错误;

D、P 点、Q 点表示的是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故D 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以及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

练习:

1.(2017?鼓楼一模)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叙述正确的

是()

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

的大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

方法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 g,其溶质的质

量一定相等

【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变化特点分析析出晶体的方法。

【解答】解:A、比较溶解度的大小,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

错误;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由于不知道溶液的质量关系,无法比较析出晶体的多少,错误;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不能采取降温方法,错

误;

D、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 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

等,正确;故选:D。

2.(2017?六合区二模)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t2℃时,100g 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质量为50g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甲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比乙变化大;A 根据甲和乙溶解度曲线的变化判断;B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的变化判断;C 根据是否是饱和溶液判断;D 根据甲物质的溶解度判断.

【解答】解: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故选项正确;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否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D、t2℃时,150g 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质量为50g,不是100g 甲的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故选:B。

3.(2017?南京一模)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 所示,在20℃时,将20g 氯化钠放入50g 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g.

(2)不同压强下,气体A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2 所示,图中p1 对应的压强为202kPa,则p2 对应

的压强为(填字母).

A.大于202kPa B.小于202kPa C.无

法确定

【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计算出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③判断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采用蒸发溶剂还是降温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解答】解:(1)根据图示可以看出,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36g,故将20g 氯化钠放

入50g 水中,

充分搅拌,只能溶解18g,故所得溶液质量为68g,故

填:68.

(2)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根据图象可以看出,温度越高,P2 压强下溶解的

越小,故p2 对应的压强为小于202kPa,故填:B.

4.(2017?玄武区二模)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化石燃料有煤、和天然气

(2)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档案室发生的火灾,下列说法正确的(填序号).A.液态二氧化碳气化后不会污染档案资料

B.二氧化碳可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

C.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着火点

(3)氯化钠(NaCl)和硝酸钾(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图1:温度

(℃)

10 20 40 60 80

KNO3 20.9 31.6 63.9 110 169

NaCl 35.8 36 36.6 37.3 38.4

①图中能表示KNO3 溶解度曲线的是(填“甲”或“乙”).

②t1o C 时,等质量的甲和乙二种物质分别加水制成相应的饱和溶液,得到溶液质量较大的是

.(填“甲”或“乙”)

③2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 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

20℃,其结果如图2 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填字母编号)

A.烧杯①中溶解的是KNO3,烧杯②中溶解的是NaCl

B.烧杯②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

有可能将烧杯①中固体全部溶解D.若将烧杯①中的溶液变为不

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4)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结合图3“小资料”回答问题:

①根据资料,小明设计如图的实验:

实验A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实验B 观察到溶液最终变为色.

②亚硝酸钠加热分解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填字母).

A.NO2 B.NH3 C.N2 D.SO2.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主要有煤、石油和天然气进行分析;

(2)根据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吸热进行分析;

(3)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4)①根据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亚硝酸钠可以将亚铁离子转化成铁离子进行分析;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解答】解:(1)化石燃料主要有煤、石油和天然气;

(2)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吸热,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故选:

AB;

(3)①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图中能表示KNO3

溶解度曲线的是甲;

②t1o C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等质量的甲和乙二种物质分别加水制

成相应的饱和

溶液,得到溶液质量较大的是甲;

③2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 水,充分溶解

后,恢复至

20℃,其结果如图2 所示,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所以

A.烧杯①中溶解的是KNO3,烧杯②中溶解的是NaCl,故A 正确;

B.烧杯②中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B 错误;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有可能将烧杯①中固体全部溶解,故C 正确;

D.若将烧杯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故D 错误.故选:AC;

(4)①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实验A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铁粉逐渐消失,有气泡冒出,溶液变为浅绿色,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亚硝酸钠可以将亚铁离子转化成铁离子,所以实验B 观察到溶液最终变为黄色;

②亚硝酸钠加热分解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所以不会生

成氨气和二氧化硫,氮气无味,故选A.

故答案为:(1)石油;

(2)AB;

(3)①甲;

②甲;

③AC;

(4)①铁粉逐渐消失,有气泡冒出,溶液变为浅绿色,Fe+2HCl=FeCl2+H2↑,黄;②A

5.(2017 秋?秦淮区一模)生命必需的水在化学中用途广泛。

(1)电视节目《荒野求生》中的生命吸管(如图1 所示),是一种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的吸管装置,可以出去99.3%的细菌和病毒,但难以出去汞等金属离子。野外环境中很多地下水含较多

称为硬水;生命吸管中活性炭(“能”或“不能”)使硬水软化。家庭中使硬水软化一般采取方法。

(2)配制1000g 质量分数是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水的体积为mL

(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mL)。

(3)图2 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①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

②t1℃时,完全溶解5g 丙物质至少需要水g。

③t2℃时,将20g 甲加入到100g 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是甲的溶液(填“饱和”或“不饱

和”),可以用图2 中点(填“a”“b”“c”)表示。

④将甲、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饱和溶液B.溶剂质量:甲<丙

C.析出固体质量:甲>丙D.溶质质量分数:甲=丙。

【分析】(1)根据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活性炭不能吸附可溶性杂质,生

活中硬水软化一般采取煮沸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进行分析;(3)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

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

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

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1)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活性炭不能吸附可溶性杂质,所

以生命吸管中活性炭不能使硬水软化,生活中硬水软化一般采取煮沸方法;

(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所以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1000g×16%=160g,水的质量为:1000g﹣160g=840g,合840mL;

(3)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乙>

甲=丙;

②t1℃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是20g,所以完全溶解5g 丙物质至少需要水25g;

③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将20g 甲加入到100g 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是

甲的不饱和溶

液,可以用图2 中b 点表示;

④将甲、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

A、甲物质溶解度减小,丙物质溶解度增大,所以甲是饱和溶液,丙是不饱和溶液,故A 错误;B,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溶液中溶剂质量不能确定,降温后的溶剂质量也不能确

定,故B 错误;

C、降温后,甲会析出晶体,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所以析出固体质量:甲>丙,故 C 正确;

D、甲物质溶解度减小,丙物质溶解度增大,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丙物质t2℃时的溶

解度,所以溶

质质量分数:甲>丙,故D 错误。

故选:ABD。

故答案为:(1)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煮沸;(2)160g,840;

(3)①乙>甲=丙;

②25;

③不饱和,b;

④ABD。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知识点填空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 专题一物质的性质、用途、变化 及分类 一、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物质的性质包括性质和性质。 2.物理的性质是指通过眼、鼻等感官可以感知或者用仪器可测出的物质的表面性质,它包括颜色、、气味、熔点、、硬度、、溶解性等方面。 3.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的内在性质,它肉眼无法感知,只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它包括可燃性、、氧化性、酸性、性等。 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二、物质的变化及其分类: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1)从定义上区别:物理变化后没有生成,如将纸撕成纸条、蜡烛熔化、冰融化成水、石油的蒸馏分离等;但化学变化则有生成,如米饭烧焦变黑有糊味、木柴燃烧、火药爆炸等。所谓新物质是指与原物质的组成或结构不同的物质。 (2)从反应现象上区别: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变色、放出、生成等现象。但不能以此作为判断依据,有些物理变化也有这些现象!如就不是化学变化,所以判断时还需综合其他因素作出判断。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变化,如分析蜡烛燃烧这一变化:火柴靠近蜡烛芯时,烛芯处变软、熔化、燃烧、发光发热、有黑烟。在此过程中,蜡烛变软、熔化是变化,燃烧是变化,发光发热是伴随的现象。 3、化学变化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合)通式:A+B=AB 例: (2)分解反应(分)通式:AB=A+B 例: (3)置换反应:(换)通式:AB+C=CB+A 例: 注意:CO+CuO CO2+Cu不是置换反应,它不符合定义中“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这一句,该

反应的反应物由组成。 (4)复分解反应:(互换成份)通式:AB+CD=AD+CB 4 注意:反应:CaCO3+2HCl CaCl2+H2O+CO2↑从表面来看不是复分解反应,究其本质,仍属复分解反应:CaCO3+2HCl CaCl2+H2CO3 专题二化学用语及化学量 一、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含义: ①表示一种 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 2、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如:2O:表示O2:表示氧气分子,表示 O :表示O2-:表示氧离子, 表示 3、常见的离子: 阳离子:K+ 、Ca2+、Na+ 、Mg2+、Zn2+、Al3+、Fe3+(铁离子) 、 Fe2+(亚铁离子)、Ag+、H+、NH 4(铵根离子)等。 阴离子:Cl-、O2-、S2-、SO42-、NO3-、CO32-、OH- 等。 -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试题含答案 化学中考重点题型突破卷一 化学用语 (满分:102分) 一、选择题(本题12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36分) 1.“染色”馒头中添加有铬酸铅(PbCrO 4),颜色为柠檬黄,会使人体致癌,已被卫生部明文禁用。已知铬元素(Cr)化合价为+6价,则铅元素的化合价为A A .+2 B .+4 C .+5 D .+7 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B A .水银-Ag B .锌离子-Zn 2+ C .二氧化氮-N 2O D .锰酸钾-KMnO 4 3.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B A .水的三态变化说明分子间具有间隙 B .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C .五个二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5SO 2 D .Al 3+ 可表示一个铝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 4.下列化学用语,说法正确的是C ①2N ②Mg 2 + ③ C +2 O ④H 2 ⑤ A .①表示两个氮分子 B .②与⑤均表示镁离子 C .③表示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D .④表示2个氢原子 5.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C A .2H 2O===2H 2↑+O 2↑ B .2Fe +6HCl===2FeCl 3+3H 2↑ C .2Cu +O 2=====△ 2CuO D .NH 4Cl +AgNO 3===AgCl +NH 4NO 3 6.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C

A .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g B .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 .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 D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7.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C A .拉瓦锡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 Hg +O 2=====△ HgO 化合反应 B .甲烷燃烧 CH 4+2O 2=====点燃 CO 2+2H 2O 氧化反应 C .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Zn +H 2SO 4===ZnSO 4+H 2↑ 置换反应 D .钟乳石的形成 CaHCO 3===CaCO 3↓+H 2O +CO 2↑ 分解反应 8.下列有关反应方程式正确,且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是D A .铁和盐酸混合:2Fe +6HCl===2FeCl 3+3H 2↑ B .碳酸铵与硫酸反应:(NH 4)2CO 3+H 2SO 4===(NH 4)2SO 4+H 2O +CO 2↑ C .石英和纯碱高温:SiO 2+Na 2CO 3=====高温 Na 2SiO 3+CO 2↑ D .磁铁矿(Fe 3O 4)高温下通CO :Fe 3O 4+4CO=====高温 3Fe +4CO 2 9.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D ) A .2N 2—2个氮原子 B .2H—2个氢元素 C .CO - 23—碳酸根离子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专题复习

《专题复习——推断题》教学设计 东源县义合中学张雪连 物质的推断题是近几年河源市中考必考的题型之一。它是通过物质的转化关系,从已知的实验现象和特殊性质进行分析推理,从而确定物质的种类、组成或化学式的题目。这种题目具有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广、信息量大、条件隐蔽、题型多变、综合性强、关系复杂、文图较多等特点,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是一种很好的考查。虽然试题的难度不是很大,我们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 物质的推断题主要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题型有:文字叙述型、框图型、化学方程式型。 学生经过九年级化学的初步学习,对化学知识与技能有了一个初步的、模糊的认识,但是缺少系统性的、整体性的知识脉络,综合应用的能力较弱,对稍复杂的化学问题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往往容易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产生畏惧心理,对化学的进一步学习产生极大的阻力,为此,我们的复习就是要突破学生这种心理,让他们拥有打开化学世界的钥匙。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采集每一道推断题的突破口(知识点),得出相应物质的名称和化学式,分析反应关系,根据物质的性质形成相关的知识网络,并在此基础上解答相关的问题,同时通过书写化学方程式来巩固物质间的反应关系。

2、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化学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提高审题、分析、判断等解题能力,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推断题的专题复习,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保持其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说重点难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答化学推断题。 难点:找出推断题中的突破口。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找突破口(又称“题眼”),然后顺藤摸瓜进而完成全部未知的推断。这些突破口往往是:物质的特殊的性质、用途、结构;沉淀、气体、溶液的特殊颜色;特殊的反应条件、反应类型、反应现象和转化关系等。根据突破口进行顺推、逆推或顺推逆推相结合的方法,对有关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比较、综合整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以下是推断题常用的突破口: 1. 以物质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1)固体颜色:常见的黑色固体: ; 常见的红色固体:、HgO、红磷。 (2)溶液颜色: 蓝色:含离子,例如:;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课题 溶解度(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画出实验简图)→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重点和难点 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实验准备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不超过5人。 每组准备器材:烧杯2个(各装20 mL水)、玻璃棒1根、5 g NaCl(预先称好)、5 g KNO3 4包(预先称好)、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火柴、量筒、胶头滴管。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激趣设境,问题导入 师生互动: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妈妈在家为小槐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槐一尝淡了,要妈妈加(盐);小槐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盐);小槐一尝还是说淡了,再要妈妈加(盐)……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 问题探究,得出结论 小组讨论,提出假设。 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阅读P33,确定方案(画出实验简图)。 动手实验,观察记录。 ①5 g NaCl能溶解在20 mL水中;②10 g NaCl不能溶解在20 mL水中,杯底有少许固体NaCl。 即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中”这句话是否正确?教师有意漏读“一定量”三个字,引起学生质疑猜想。 增补方案,实验发现(画出实验简图)。 观察记录,感悟要素“一定量”。 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师生互动,齐声朗读)。 陌生物质,引发探究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溶解度练习题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练习二 基础练习 1.食盐的溶解度是36g,这句话最主要的错误是未指明()A.100g水中B.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C.温度D.36g为最大量 2.在一定温度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水后,溶质的溶解度() A.变小B.变大C.不变D.不一定变 3.与固体溶解度无关的因素是() A.溶质和溶剂的量 B.溶液的温度

C.溶质的性质 D.溶剂的性质 4.当温度升高时,其溶解度降低的物质是() A.硝酸钾B.氯化钠C.氢氧化钙D.氧气 5.溶解度曲线图可表示的意义是() ①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②不同种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数值 ③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小 ④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A.全部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④ 6.氯化钠溶解度曲线是()

A.一条略为上升的曲线B.一条略为上升的直线 C.一条陡峭上升的曲线D.一条略为下降的曲线 9.增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方法有:①增大压强;②减小压强;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其中可行的是() A.①③B.②③C.①④ D.②④ 10.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有下列方法: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 C.加水 D.加硝酸钾

(1)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能使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 (3)能增大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是________; (4)能减小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是________。 11.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其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性有如下关系,请按要求填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初中物质除杂(提纯)专题

除杂(提纯)的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 一.物理方法 1.过滤法:用来除去可溶物和不溶物 常见不溶于水的沉淀有:AgCl、PbSO4、BaSO4、大多数的碳酸盐、以及Cu(OH)2、Fe(OH)3、Al(OH)3等氢氧化物、MnO2等。 例:KCl(AgCl): Na2SO4 (BaSO4): NaCl(MnO2): 2、结晶法: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曲线为"陡升型",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湿度的影响很小,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湿度的升高而减小,曲线为"下降型",Ca(OH)2 例:下列混合物适宜用结晶法分离的是( ) A. NaNO3 Na2CO3 B. NaNO3 NaCl C. NaOH Mg(OH)2 D. NaCl BaSO4 3. 磁铁吸引:分离有磁性和无磁性的: 铁粉和硫粉 铜粉和铁粉 4. 洗气法: H2(H2O) CO2(H2O) 二.化学方法:(沉淀法、气体法、置换法、吸收法、其它法) 1.沉淀法:使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生成沉淀通过过滤而除去。 例:.如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aCl( Na2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Cl ( H2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NO3 (HCl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Cl(MgCl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体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变成气体而除去。 一般规律为:CO32-+ 强酸= CO2;NH4+ + OH- = NH3 例:如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aCl( Na2C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SO4(Na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Cl2溶液(盐酸) KCl (NH4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NO3(K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SO4(Na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置换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量试剂通过发生置换反应而除去。 FeSO4(CuSO4) 4.吸收法 CO(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HC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CO2) N2(O2) 5.加热法:

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 溶解度

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溶解度 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溶解度 课题2溶解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2.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4.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5.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与不饱和的相对性。 2.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教学重点 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1.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2.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方法 实验、对比,归纳,练习、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药匙,天平、砝码、量筒、石棉网、铁架台、坐标纸。 药品;氯化钠、硝酸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什么叫溶液?溶液由什么组成? [学生活动] [引入]我们知道食盐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但在一杯水里能否无限地溶解食盐呢? [学生发言]1.能2.不能 [过渡]下面我们就以氯化钠和硝酸钾为例探讨这个问题。 [投影]活动与探究 1.取装有20mL水的烧杯 操作加入5g氯化钠,搅拌再加5g氧化钠,搅拌再加5mL水,搅拌 现象 结论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提高)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提高) 【学习目标】 1.掌握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等概念及相互关系;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2.认识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要点梳理】 要点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一)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大多数情况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存在以下转化关系(溶质为固体): 4.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一般说来,可以向原溶液中再加人少量原溶质,如果溶解的量不再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溶解的量还能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要点诠释】 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 (1)首先要明确“一定条件”、“一定量的溶剂”。在某一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对某种固态溶质来说饱和了,但若改变温度或改变溶剂的量,就可能使溶液不饱和了。如室温下,100 g水中溶解31.6 g KNO3达到饱和,若升高温度或增大溶剂(水)量,原来饱和溶液就变为不饱和溶液。所以溶液饱和与否,首先必须明确“一定条件”和“一定量的溶剂”。 (2)必须明确是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如: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可能还能继续溶解蔗糖,此时的溶液对于食盐来说是饱和溶液,但是对于蔗搪来说就是不饱和溶液。 2.由于Ca(OH)2的溶解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升高温度;将熟石灰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降低温度。 要点二、溶解度、溶解度曲线 1.固体的溶解度:(《溶解度》二)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说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正确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需要抓住四个因素: (1)一定温度。同一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对应的溶解度是不同的,因此必须指明温度。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

《溶液》知识点 一、溶液的形成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 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 2 (4)溶解度曲线 ℃时A的溶解度为 80g 例:(1)t 3 (2)P点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 相同 (3)N点为 t ℃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 3 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 ℃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1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6)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7)t 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 1 ℃ 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 无晶体析出 的有 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溶液《溶解度》教案

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实验准备: 投影仪、坐标纸、汽水两瓶、火柴、带导管的橡皮塞、试管、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点评 教师: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 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你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议论纷纷) 教师:你可能暂时还不知道为什么。 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后,你就会从中找到答案。 在前面的活动与探究中,所用的水均为20 mL,其中溶解NaCl与KNO3的质量是否相同? 学生甲:不相同。 乙:不加热时,二者相近。 丙:加热后,等量水中溶解的KNO3要多。 教师:大家回答得都很好。我们如何来定量地描述KNO3与NaCl在水中的溶解性强弱呢? 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溶解度。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得不错。什么叫溶解度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溶解度的概念。 学生:(大声朗读)(教师板书)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教师:在教材P36,表9-1,给出了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大家查一查20 ℃时NaCl的溶解度。 学生甲:(很快找出答案)36.0。 乙:不对,应该是36.0 g,溶解度有单位,单位是g。 教师:(表扬乙,肯定甲)乙同学回答得很准确,溶解度有单位。“在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呢? 学生:(踊跃发言) 甲:在20 ℃时,36.0 gNaCl在100 g水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乙:在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6.0 g NaCl。 让学生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个要素: ①指明一定温度;②溶剂为100 g;③必须达到饱和状态;④单位为g。 及时小结,纠正偏差。 学习了溶解度的概念,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练习,相信你会做!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巩固练习(投影)。 查表9-1,完成下列练习。 120 ℃时,KNO3的溶解度为,60 ℃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2下列有关NaCl的溶解度,说法正确的是() A20 ℃时,18.0 g NaCl溶解在5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18.0 g。 B36.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NaCl的溶解度为36.0 g 通过习题, 及时巩固新知。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度

课题2 溶解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了解溶解度涵义,初步学习绘制溶解度曲线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1.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2.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方法 实验、对比,归纳,练习、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药匙,天平、砝码、量筒、石棉网、铁架台、坐标纸。 药品;氯化钠、硝酸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什么叫溶液?溶液由什么组成? [学生活动] [引入]我们知道食盐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但在一杯水里能否无限地溶解食盐呢? [学生发言]1.能2.不能 [过渡]下面我们就以氯化钠和硝酸钾为例探讨这个问题。 [投影]活动与探究 1.取装有20mL水的烧杯

│ [互相交流](由一组同学描述现象、结论,其他各组提出异议) [结论]1.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钠不能无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加入水,又能继续溶解。 2.在一定条件下,硝酸钾也不能无限制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升高温度,又能继续溶解。 [提问]上述活动的“一定条件”是什么? [学生讨论、总结]1.一定温度 2.一定量的溶剂 [追问]如果不指明这两个条件。能否说某物质的溶解量是有限的? [学生讨论、回答]不能。因为我们可以改变温度。改变溶剂的量,使溶质无限制地熔解。 [引导]我们把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相反。还能继续溶解溶 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思考]请大家根据刚才的分析,总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科学概念。 [学生发言] [投影板书]一、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 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思考]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能否溶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总复习化学专题复习除杂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总复习化学专题复习除杂教案设计 化学专题复习除杂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除杂的原则,会选择试剂除去常见物质中的杂质 2、培养学生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激发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二、学习方法 探究讨论、分析归纳、理解运用 三、学习过程 同学们,大家好,这一节有我和大家共同来学习新知识。生活中我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大多都是混合物,而有时却需要纯净物,这就需要对物质进行提纯,除去其中的杂质,所以这一节我们就来研究除杂问题。【引出目标】除杂是中考化学必出的重要考点之一,一般为填空题,两个空,分值为2分,偶尔也见选择题。因此学完这节课大家一定要掌握除杂的一般方法和原则,能选择合适的试剂除去常见物质中的杂质。 【提出问题】前几天我在某个化学网站看到这样一个启示:有五个人到野外去考察,利用盐井水熬制出了点儿粗盐,为了食用,他们2-2+2+和其中的一些泥沙,可他们不知怎样CaMg、、需要除去其中的SO4去除,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助他们呢?

好了,在帮助他们之前,我们放松一下,做几个小游戏,看看大5 / 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总复习化学专题复习除杂教案设计 家的实力如何。探究过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能够相互反应的 离:1.游戏一(争分夺秒)-+ AgCl 子及其反应后的生成物,时间一分钟,例如:AgCl和学生间互评补 教师巡回观察,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成果,充。(括号写出除 去下列物质中的的杂质游戏二(初露锋芒):2. 内的为杂质)所需的试剂)(HO(O) 2、O 1、N2222)(COCO) 4、CO 3、CO(22并说出 原因,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成果,小组互 评。用多种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3.游戏三(深入虎穴) 号内的为杂质),写出试剂名称。)Fe(CuO(、CuFe) 2、 1 )CO、NaOH(Na)CaCl 3、(CaCO 43223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成果,说出原因,小 组互评。物理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除杂的方法: 小结一:1. 熟记配对离子。化学方法 2. 决定应除哪种离子,并选取它的配对离子。 5 / 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总复习化学专题复习除杂教案设计 游戏四(火眼金睛):4.为了除去NaSO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的杂42质NaCO,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溶解度

溶解度 1、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判断溶液是否是饱和或是不饱和溶液,一定要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剂量里,离开这两个条件谈饱和或者不饱和溶液无意义。) (2)彼此互溶的两种物质不能形成饱和溶液(例如:酒精和水能以任意比互溶,故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里酒精在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换。 升高温度或加溶剂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 (4)判断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的方法:(1)若溶液中有溶质,并且溶质不减少,此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反之则反。(2)若溶液中无溶质,加入同种溶质后溶质不溶解,则此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反之则反。 2、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溶剂,一般指的是这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2)正确理解溶解度定义中的四要素:A 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内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而外因就是温度,如温度改变,物质的溶解度也随之改变,因此只有指明温度谈溶解度才有意义。B 标准:在100克溶剂里,若不指名溶剂一般是指水做溶剂。C 状态:达到饱和状态。D 单位:溶解度的单位是“克”,在指物质溶解度时,一定要把单位带上,不带单位是错误的)。 3、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2)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对应的温度下的溶解度。 (3)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曲线下的点表示物质在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4)几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几种物质在该交点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5)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7《酸和碱》检测考试卷附答案 中考总复习分类专题训练化学(七) (内容:酸和碱)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说明:1.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Cl:35.5 Na:23 O : 16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第1-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根本原因是() A.组成中都含有氢元素 B.组成中都含有氢氧根 C.都能与酸发生化学反应 D.水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2.下列物质不能导电的是 A.金属铜 B.酒精溶液 C.烧碱溶液 D.饱和食盐水 3.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CO2+2NaOH====Na2CO3+H2O B.H2SO4+

2NaOH====Na2SO4+2H2O C.CuO+2HCl====CuCl2+H2O D.CaCO3+2HCl====CaCl2+H2O+CO2↑ 4.在下列四份溶液中,酸性最强的溶液是() A.pH=0的溶液 B.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溶液 C.pH=1的溶液 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的溶液。 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A.稀硫酸 B.生石灰 C.浓盐酸 D.二氧化碳 6.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其化学式不相符合的是() A.熟石灰Ca(OH)2 B.天然气CH4 C.小苏打NaHCO3 D.纯碱NaOH 7.我们常见的一些食物的近似pH范围如下: 食物橘子汁四川泡菜牛奶鸡蛋清 近似pH范

围 3.0—4.0 3.2—3.6 6 .3—6.6 7.6—8.0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鸡蛋清显碱性 B.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吃四川泡菜 C.橘子汁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D.牛奶比鸡蛋清的碱性强 8.闻名遐迩的崂山茶花适宜在偏酸性的土壤中生长。某处茶花长势不好,经测定,是由于该处土壤的pH为7.8造成的。在选择施用某种农家肥浇灌后,茶花长势良好。这说明该种农家肥的pH()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无法判断 9.在由CuCl2、HCl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滤液中含有Cu2+ B.反应中一定有气体产生 C.滤出的固体可能是纯净物 D.溶液的质量一定会减小 10.向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二、双项选择题(以下第11-1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有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酸碱盐专题练习题(答案解析版)

碱盐专题练习题(答案解析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酸碱盐专题练习题(答 案解析版) 初三化学酸碱盐专题练习 1.某农用物资商店里的化肥有Ca3(PO3)2、K2SO4、CO(NH2)2,其中缺少的肥料品种是()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解答】解:Ca2(PO4)2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CO(NH2)2 2.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名、化学式、类别、用途完全对应的是() A.纯碱Na2CO3碱制玻璃 B.生石灰CaO 氧化物作补钙剂 C.小苏打NaHCO3盐治疗胃酸过多(正确答案) D.大理石CaCO3盐作建筑材料 答案解析:【解答】解:A.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错误。B.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但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不能用作补钙剂,故选项说法错误。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HCO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说法正确。D.大理石不是碳酸钙的俗称,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3.下列关于酸碱中和的说法,合理的是() A.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被红火蚁咬了(毒液呈酸性),为了减轻疼痛可以涂抹肥皂水(pH=10)(正确答案)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至恰好反应完全,溶液的pH不改变 D.氢氧化钠中和硫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NaOH+H2SO4═Na2SO4+H2O 答案解析:【解答】解:A、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就不是中和反应,故A不合理;B、毒液呈酸性,肥皂水呈碱性,肥皂水能中和毒液中的酸,故B合理;C、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滴加的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呈中性的氯化钠和水,溶液的PH会变小,故C不合理;D、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NaOH+H2SO4═Na2SO4+2H2O,故D不合理;故选:B。 4.“一带一路”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染坊常用下列物质中的一种盐来处理丝绸,这种盐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溶解度导学案

课题2 溶解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2.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4.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5.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与“不饱和”的相对性。 2.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教学重点 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1.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2.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方法 实验、对比,归纳,练习、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药匙,天平、砝码、量筒、石棉网、铁架台、坐标纸。 药品;氯化钠、硝酸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一杯白糖水,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要想让杯子里的水变得更甜,我应该怎么做?是否向杯子里加的白糖越多,水就会越甜? 学习研讨 一、饱和溶液 【自主学习】 【探究I】:阅读P33,小组讨论,提出假设: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完成试验9-5,填下表。 操作加入5g氯化钠,搅拌再加入5g氯化钠,搅拌再加入5ml水,搅拌 现象 结论 【探究II】完成试验9-6,填下表。 操作现象结论 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加热 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冷却 【形成概念】: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饱和溶液,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不饱和溶液。 2、这一过程叫做结晶。结晶包括结晶和结晶。 【分析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 习题精选(一)

溶解度习题精选(一) 例1:将t ℃时的某饱和溶液蒸发一定量水后再恢复到t ℃有晶体析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质量减小 B.溶液仍为t ℃时的饱和溶液 C.溶质在t ℃时的溶解度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剖析:原溶液为t ℃时的饱和溶液,蒸发溶剂,由于溶剂减少,因此会有溶质析出,溶液质量减小,A 正确;因为溶液温度不变,所以溶解度不变,溶液仍为t ℃时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 D 例2: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至原来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剂质量不变 B.溶质质量增加 C.溶液浓度不变 D.溶解度增大 剖析:将生石灰(CaO)放入石灰水中,CaO与溶剂水反应:CaO+H2O==Ca(OH)2,溶剂质量减少,而原溶液是某温度下的饱和石灰水,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因此溶质减少,浓度不变。 答案 C 例3: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当温度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3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剖析:理解溶解度曲线,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所处的状态是饱和溶液,其中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就溶解度曲线的类型来说,可分为“陡升型”(如a)、“缓升型”(如b)和“下降型”(如c)。溶解度曲线的主要作用是可以查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溶解度的大

小,确定一定质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及比较不同物质析出晶体的多少,以及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答案:(1)t2 (2)a>b>c。 练习 1.要使溶解度增大采用的方法是() A.增加水 B.增加KNO3 C.不断搅拌 D.升高温度 2.下列物质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的是() A.熟石灰 B.食盐 C.硝酸钾 D.氮气 3.在3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5g,在60℃时50g水最多能溶解B物质10g则() A.A的溶解度比B大 B.B的溶解度比A大 C.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D.无法比较 4.在20℃时,30g水最多溶解1.3g的某物质,则该物质为() A.难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易溶物质 5.20℃时,甲、乙两烧杯内依次放入饱和的KNO3溶液100g、200g,若各蒸发5g水,再恢复到20℃后,两杯中析出晶体质量为()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不一定

九年级化学下册填空题专题部分

九年级化学下册填空题专题部分 【2011年铜仁中考】1.用给定化合价的五种元素写出符合要求的物质化学式:可溶性碱水溶液呈蓝色的盐单质氮的氧化物 2.按要求回答 (1)硬水与软水相比,是因为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化合物,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加到等量的硬水、软水中,泡沫多的为。在净水器中装有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性。 (2)要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硫酸铜杂质,可加入的试剂为,主要操作方法为。 (3)硝酸钾在60℃时的溶解度为110g,这说明在60℃时,110g硝酸钾溶解在 g水中,恰好可以形成溶液。 3.清明假期间,小明与同学一起去野炊,他准备了①米粉②牛肉③菜油④馒头⑤食盐⑥矿泉水等物品,请帮助回答: (1)糖类物质主要存在于上述物品中。(填序号) (2)从科学膳食、营养平衡的角度出发,你认为小明同学还需带含类营养素物质。 (3)野炊结束后,为了防止火灾,小明同学用冷水将所有火源全部浇灭,他利用的原理是。 4.如图,A、B、C、D、E分别代表氧化铁、稀盐酸、一氧化 碳、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中的一种。一定条件下相连环的 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的物质间不发生反应,且B的相 对分子质量小于D。请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B 。 (2)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12年铜仁中考】 1.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3个硫原子,(2)硝酸,(3)8个水分子,(4)三氧化二铁。 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现有以下常见的物质: ①CO2、②CH3COOH、③NaOH、④NaCl、⑤Na2CO3、⑥C2H5OH、⑦SO2 请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1)俗称纯碱的是, (2)医疗上用来配制生理盐水的是, (3)属于首要空气污染物之一的是,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的是,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

溶解度/g t/℃ 21m m m m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 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近年来,以溶解度曲线为切入点的题目已成为中考、竞赛命题的一个热点。下面,我们从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入手,对溶解度作进一步的理解。 1、 点 ①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 表示A 物质在t 1℃时溶解度为m 1g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2、线 如图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 曲线为“陡升型”。如KNO 3 等大多 溶解度/g t/℃

数固体物质: 图中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 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 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5. 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