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识教育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改革研究

通识教育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改革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f12430188.html,

通识教育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黄萌

来源:《学理论·下》2018年第05期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核心,提供思考研究的方法论,成

为其他课程的理论支撑。但鉴于原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逻辑性强不易掌握、课程内容枯燥、学生轻视厌学等各种问题,需要加大力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以缓解当前的教学困境。

关键词:通识教育;“两课”;双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5-0182-03

转眼之间,我国高校扩招已近二十年。随着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多,师资、经费不足等因素导致高校忽略了专业技能之外的基础性、广泛性、适应性等其他能力的培养,即通识教育,导致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呈现出连年下降趋势。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增加了职业的流动性和适应性,最终导致就业难、创业难等突出的社会问题,成为高等教育无法摆脱的困境。甚至大部分高校毕业生不急于工作,而是闭门苦读继续进入更高层次的研究领域,使得建立于本科教育基础之上的研究生教育也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高学历、低能力比比皆是。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通识教育的欠缺导致大学生综合素质低下不容忽视。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通识教育

《教育大辞典》中将通识教育阐述为:在高等教育阶段,大学生均应接受的有关共同内容的教育,有别于专门教育。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源于古代西方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或“博雅教育”,这种教育以培养知识渊博、谈吐高雅、能经世济国的精英人才为目标[1]。中国古代儒家哲学倡导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君子人格,无论《大学》中的“三纲领八条目”抑或《孟子》中的“大丈夫”,张载的“四为句”等等无不体现出通识教育的深刻内涵。教

育即教书育人,育人首在育德,培养具有中国文化自信,道德自律,全面发展的合格现代公民,是通识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当前我国高校设置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门类庞杂,课程结构松散,不能就一门学科深入地进行探讨,不能使学生全面掌握研究思考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涵盖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原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通识课程的各种问题,如教学内容逻辑性、理论性强,不易接受,教学形式单一枯燥等等,需要加大力度进行教学改革,以缓解当前的教学困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