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及反思祥案(最新整理)

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及反思祥案(最新整理)

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及反思祥案(最新整理)
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及反思祥案(最新整理)

《分类与整理》教案及反思

湘一小学李雪芹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教材将原来是在一年级上册将分类作为准备性知识单独安排了一个单元,新修订的教材为了体现分类与统计的关系,突出分类是整理和描述数据的基础,将分类与原一年级下册统计合编在一起。本单元要求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的结果,又不是正式的学习统计图和统计表,它是为以后的学习统计图和统计表打下基础。学生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生活之后,对周围的一些实际现象或事物有了一些观察和思考的意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乐于观察、思维活跃的特性有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本部分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经历完整的分类统计的过程,会用简单的图或统计表的方式呈现分类的结果,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感受分类整理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标准自主分类。

教学难点:学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呈现计数的结果。

教学过程:

1、一、情境引入,感受分类的作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谈话师:今天,班里面有这么多老师来听课,谁愿意向他们介绍一下自己?

师:你是第一个站起来发言的同学,我们为他的勇气鼓鼓掌。老师送你一份礼物|(找礼物的时候故意把桌面弄乱,准备一朵花)课前老师的讲桌上分类摆放着书,信封,铅笔,粉笔

师:谁愿意再来介绍一下自己。生 1 生 2

师:好,介绍就到这里。上课,师生问好

(当学生坐下去的时候,教师一脸惊呆,眼中充满不解,以询问的口气对学生说:“啊?老师的讲桌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乱了?

生:是你自己弄乱了

师更加奇怪的问:我什么时候弄乱的?

生:刚刚拿东西的时候乱放了

师:哦,我刚刚找礼物的时候乱放东西了,那怎么放?谁来帮帮我?(学生思考)请一学生上台帮忙整理,下面的同学注意观察他是怎样整理的。

完成后,师问:好,现在怎么样?整齐吗?现在的讲台与刚刚的讲台比怎样?(变得更——干净整洁美观了)

师:我想请这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他是怎样整理的,好不好?……

师:他说的好不好?好,我们就用掌声给他祝贺

师:谢谢你帮老师整理。刚刚++他是把书和书放在一起,信封和信封放在一起,铅笔和铅笔放在一起,粉笔和粉笔放在一起

总结:师:像这样把同类别的物品放在一起,我们就称为分类

那今天李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怎样把东西进行分类与整理。(板书:分类与整理)

二、动手操作,研究分类计数的方法

1:描述感知分类标准

六一儿童节要到了,二1 班的小朋友要布置一下教室。瞧,他们带来了什么?

生:气球。(生齐答)

师:对,这么多漂亮的气球,你会帮他们分类吗?

师:今天呢,李老师就把这些气球请过来跟我们一起学习好不好?

师:但是它们在来之前发生了一些争吵,我们来听一听:

2、小组合作探究

师:是哪些气球在吵呀?它们在吵什么呢?

师:你有什么办法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把同样形状的气球放在一起摆一摆,然后数一数,你们同意这种方法吗?

你们想不想亲自来摆一摆数一数?

师:在摆之前老师先提几点要求:

1.把气球按形状分一分。

2.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几个?

3.记一记分类的结果。

师:现在听明白要求了吗?

师:这些气球就藏在这个信封里,一会呀同桌合作,把信封里的气球卡片都倒出来以后,就在这张白纸上按形状分一分,摆一摆,然后在数一数这些气球的个数,最后再把分类的结果记录下来。都完成了以后,就请你安静坐好来,举手示意我。现在听清楚了吗?好,开始吧。(放音乐)

3、展示学生作品

第一组学生汇报:

(1)展示先分后数

师:时间到,(我坐好)。现在把小眼睛看向大屏幕,(关音乐)

师:老师刚刚收集了一些作品,很多人是摆成这样,

来,请你们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分的呀?

师:问学生:他们是按什么进行分类的?分成了几类呀?

每种气球的个数你们数了吗?

跟他们这组分法一样的请举手!

(2)展示象形统计图

第二组学生汇报:

师:再来看这一组的小朋友的作品,他们是这样分的

师:请你告诉同学们,你们是怎么分的?

他们也按形状分成了哪几类?分法跟刚才那组一样吗?

摆的一样吗?人家都是一堆一堆摆的,你为什么要一排一排的摆呢?这样摆有什么好处吗?

师:还有谁和他们这样摆成一排一排的?你能说说这样摆有什么好处吗?

师:像这样一个一个,比较好数,同意吗?

这两组摆法,你觉得哪一组的摆法最好?因为他们排的很整齐,好数。能够一眼就看出哪种形状的气球多,哪种形状的气球少。

小结:我现在是明白了,像这样一个一个的排更容易看出气球的数量多少,你们同意这个观点吗?

(3)教师示范摆象形统计图

过渡:孩子们,看着你们把气球分类整理的这么漂亮、整齐,我也很想来学学这个本领?李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气球,你们愿意教教我怎么分类与整理吗?

首先我要把气球按照形状分成几类?一类是圆形,一类是心形,一类是糖葫芦形。好,我先在这画一条起跑线,表示要从这里开始摆。

接下来从这里摆什么气球?好,听你们的,摆圆形,接下来要摆心形,从下面开始摆还是从上面开始?摆的时候有没有什么要注意的?

行,你们怎么教我就怎么摆?最后摆葫芦形?这样摆行吗?(竖着摆)

可是你们有没有发现,好像糖葫芦不是那么整齐,要怎样调整?

好,完成了。现在整齐了吗?那就给你们这个聪明的学生我和我优秀的小老师们一点掌声吧!谢谢你们,真是太不容易了!

那现在,我们一起把分类的结果整理成了这样的一幅图,你们能从这幅图中一眼就看出哪种形状的气球的个数最多吗?因为他最高。那你能从我的这幅图中一眼就看出哪种气球的个数最少吗?因为它最矮!

每种气球的个数清楚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圆形有1、2、3、4、5 个。

这个5 写在哪儿呀?那就写在圆形下面,因为他记录的是圆形的个数,心形气球有1、2、3、4 个。糖葫芦形的呢,一起说有 3 个。

(4)探究简单统计表

你看小朋友们,你们多棒呀?不仅能把气球按形状分成三类,还把分类结果整理成了这样的图,而且还帮助老师有把图里的分类结果像这样记录了下来。我们仔细来看看这个分类结果。老师给它画一条线,上面这行记录的是这些气球的形状,下面这行记录的是每种形状气球的个数。然后我们再竖着看,第一列的5 表示圆形有5 个,第二列表示心形气球有4 个,第三列表示什么呀?对糖葫芦的个数是3 个。这样我们分类的结果是不是就表示的特别清楚了。哎,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这特别像一张什么?表格!

你能从这张表格上看出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吗?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呢?

除了谁最多和谁最少,你还能从这张图中发现什么数学信息或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同学们的小脑瓜呀,可真灵活,能从这些图或者是表中发现这么多信息。

师小结:是的,我们不仅要学会分类,还要学会把我们分的结果整理成这样的图或者像这样的表。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整理和分类。*(板书:图表)

三、巩固新知,合作练习

小结:好,小朋友们,那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三幅图,我们分的时候都是按什么分的?(板书:形状)那你仔细观察这些气球,除了可以按形状分,它还可以怎样分?

哦,按颜色分?(板书:颜色)

师:谁来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些颜色?

那现在按颜色分,你们会分吗?

好,现在先听我要求:小手放桌面,眼睛看前面

师:等一会李老师要求你们还是在这张白纸上把这些气球按颜色分分类。但是要注意的是,这张白纸的背面有这样一幅图,我们分完之后就像你们教我在黑板上这样,把它们按颜色摆在这条线上面。诶?你们觉得是从哪开始呀?方向呢?

分完了以后,别忘了把你的结果记录在这里,现在清楚了吗?会分了吗?

说了不算,看行动!

好那就开始分吧,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分。

2、学生合作按颜色分

好已经分完和记录完的小朋友,你们看看++跟你摆的是不是一样。李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细心,摆的时候都是一一对应着摆的,摆完还没有忘记把分类结果记录下来

3、完成汇报

好,时间到!我们来看看++记录的结果跟你的一样不一样?现在眼睛看回来。

你跟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嗯,刚才老师还注意到++是从下往上一个一个摆,你们是这样摆的吗?

好,跟++摆的一样的举手。同学们真厉害,学的很快!好,手放下来!

现在再来看,从这幅图上,你可以看出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哪种最少?

师:你看,当我们按颜色分的时候,又把这些气球分成了几类?

一类是,一类是,一类是

然后记录了他们的结果,黄色有个,红色有个,蓝色有个?

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呀?你们数了吗?跟他一样的举手

4 整理学具师:你看,小朋友真厉害,不但会把这些气球分一分,而且我发现小朋友们还摆的特别整齐,不但摆的特别整齐,还学会了把分类的结果记录了下来。有本事,真了不起!为了不影响咱们继续工作,你们能按颜色把气球一个不漏的装进信封里吗?比一比哪个小组装的最整齐最完整最快速。给你们一分钟时间,装好的就放在左上角。用坐姿示意李老师!

现在李老师再请同学看看这两幅图,都是这十二个气球,为什么分的结果有时候是543,有时候是633 呢?怎么不一样呢?不都是这些气球吗?……

师:小结:所以看起来虽然都是这12 个气球,可是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分类的结果也就不一样对吗?

好,按形状分类,我们解决了气球的问题,按颜色分类,我们又巩固了怎样整理。

四、拓展提升

好,现在老师又多了一个气球,呀?如果按形状分,我该把它摆哪儿呀?

谁来教教我,按形状分它摆在哪儿?为什么要摆在这呀?

好,把它摆在糖葫芦这堆里,那糖葫芦形的结果就变成了 4 个

那如果放在颜色这边呢?它又该放在那里?

因为它是绿色,这里有绿色吗?所以它要单独摆一类是吗?

那底下要不要变?底下是黄红蓝,这边要加一个绿,现在就有 4 类了。

师:是这样吗,听你的。(师完成表中的内容)

师:这下我的表完整了吧。

师:那你们看,我都是增加了一个气球,为什么你们一会儿变一个数,一会儿又增加了一列啊?

生:因为它们的颜色都不一样。

师:那为什么按形状分你就改一个数字,而按颜色分你又增加了一列呢?

师:真好,你看同学们又帮助老师解决了问题,那看来啊,虽然增加的都是一个气球,可是有的时候是增加了一个,而有的时候是增加了一类,对不对啊。

小结:师:孩子们,你看你们多棒啊,不仅仅把这些气球进行了分类,而且还把它们整理成图或者表,看来啊,我们在给物品进行分类时,通常要按照先分一分,再数一数,最后用图或者表把分类结果记一记,这样就更方便我们观察和比较。(师板书:分一分数一数记一记)

五、联系实际

其实像这样的分类,我们生活上特有很多,瞧!超市的水果分类能为我们在选购的时候提供方便;衣柜里的衣服分类也能为我们的生活代理便利;图书架上的图书分类更能让我们在成千上万的图书中迅速找到自己最想读的那一本。看,智慧的人们还为我们设计了分类垃圾桶,更好的保护了我们的环境

六、教师总结

师:好了,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与整理的本领,知道了咱们呀,只要分一分,把结果数一数,然后在记一记就可以帮我们解决问题了。那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教学反思:《分类与整理》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是新教材融合《分类》与《统计》的一节新课。本章内容分为两节课,第一课时《象形统计图》,第二节是《简单统计表》。主要是让学生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和排列;在比较、分类、排列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同时能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合适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标)呈现分类结果,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在课的一开始,通过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分类现象让学生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引出课题。

在新授课部分,首先通过气球图,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通过说一说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完成对气球的分类计数,并经过简单统计表的生成过程,体验分类统计的过程,初步感受单一标准下,表示形式不同,分类结果不同,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学生学会用图和表的形式来呈现自己分类的结果,初步形成象形统计图和认识统计表。

最后再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分类计数的方法,学以致用,学会用图和表格的形式记录分类整理的结果,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整节课下来,感觉自己还是有很多地方不足:

1、对于一年级学生的学情把握不到位,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种分类与整理,对方法的掌握和理解还不是很到位,这也是我以后上课有待改进的地方。

2、在讲《象形统计图》的时候没有着重强调它的画法,导致孩子最后在做按颜色分的练习的时候,有部分同学是从上往下摆的。

3、对各环节知识间的衔接和过渡不是很自然,抛出的问题有时指向性不是很明确,学生不易回答。

“”

“”

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