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读书笔记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读书笔记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读书笔记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读书笔记

《管理的常识》读书笔记

P3-P8管理的理解

第一,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每一层管理者确定下一层管理者所要明确做的事情。

第二,管理不谈对错,只要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第三,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事实上,人也是无法管理的,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尊重而不是管理

第四,衡量管理水平的唯一标准是能否让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合二为一。

第五,管理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资源。

P9-14对绩效负责的管理观

第一,管理只对绩效负责。企业的绩效包含着效益和效率两个方面的内容。

只有功劳才会产生绩效,苦劳不产生绩效。

只有能力才会产生绩效,态度必须转化为能力才会产生绩效。

才干才产生绩效,品德需要转化为才干才会产生绩效。

管理所要做的就是让人没有机会犯错。

第二,管理是一种分配。

基于责任所做的权利和利益的分配,就是最合适的管理行为。

第三,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

管理和经营是管理者需要具备的两种能力,经营能力就是选择正确的事

做,管理能力就是把事做正确。从这个意义上说经营是第一位的,管理

是第二位。管理做什么,必须由经营来决定;管理水平不能超过经营水

平。

P15-22管理解决的三个效率:劳动效率、组织效率、个人效率。先有劳动效率的获得、再寻求组织效率、之后再发挥个人效率,才能达到最好的结果。

1、使劳动生产率最大化的手段是分工

2、使组织效率最大化的手段是专业化水平和等级制度的结合

3、使个人效率最大化的手段是个人创造组织环境,满足需求,挖掘潜力。

能够让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合二为一的激励就是有效的激励。

P23-25如何能管理有效

有效管理者具备的特征:1、进行时间管理;2、系统思考3、培养人。

P26-32企业组织的管理内容:计划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和文化管理。

计划管理的三个关键元素:目标、资源和两者匹配的关系。

流程管理:解决人与事是否匹配的问题。实现流程管理的三点:一个是打破职能习惯;二是培养系统思维习惯;三是形成绩效导向的为企业文化。

组织管理:回答权力与责任是否匹配的问题。实现组织管理需要两个条件:专业化与分权。

战略管理:解决企业核心能力的问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三个基本特征:1、核心竞争力提供了进入多样化市场的潜能;2、核心竞争力应对对最终产品中顾客重视的价值做出关键贡献;3、核心竞争力应对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能力。文化管理:解决企业持续经营的问题。

P34-41组织的理解

1、公司不是一个家

2、组织必须保证一件事是同一组人在承担

3、在组织中人与人公平而非平等

4、分工是个人和组织联结的根本方法

P42-46组织内的关系是奉献关系。

奉献关系所产生的基本现象是:每个处于流程上的人更关心他能够为下一个工序做什么样的贡献;每个部门都关心自己如何调整才能够与其他部门有和谐的接口;下级会关注自己怎样配合才能够为上级提供支持,而上级会要求自己为下级解决

问题并提供帮助。

如何让组织关系变成奉献的关系。

1、工作评价来源于工作的相关者;

2、决不让雷锋吃亏

3、激励和宣扬组织的成功而不是个人的成功

P47-52组织处在不确定的商业世界中

今天的竞争环境:降低成本和高速增长必须并存,维持品质和毁灭性创造并存,提高执行力和不按常规做事并存。

1、管理者需要学会混沌的思维方式;

2、组织需要构建自己的弹性能力;

3、在组织内部打破均衡状态;

4、实现组织学习。

P60-70

影响组织结构调整的四个因素分别是策略、规模、环境和技术。

组织结构设计原则:第一个原则是指挥统一;第二个原则是控制幅度;第三个原则是分工,必须保证承担绩效的人权力最大

P71-77

常用组织结构:职能型结构、事业部制、扁平化结构、矩阵式结构、网络结构;四种组织结构的特点和适合的企业发展阶段

P79- 113什么是领导

领导的理解:领导是指影响别人,以达到群体目标的过程。

权力产生影响力可以从五个角度来体现:法定权、专家权、奖赏权、惩罚权、统治权;对于权力所产生的影响力而言,法定权、专家权、奖赏权应该多使用,而惩罚权和统治权尽量少用,但是一旦使用就要严格有效。

领导个人魅力的五大构成要素:外貌、类似性、好感回报、知识、能力

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差异

领导技能包括概念性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性技能。

作为下属:应该适应领导者的风格而非改变他;菲德勒认为:改变领导风格比给变环境条件要困难得多。

作为领导:没有不好的士兵,只有不好的将军。

授权的关键是目标设定不做授权。

为了保证授权的有效性,我们还需要注意这样五种情况:第一,机构越大越要授权;第二,任务和决策越重要,越不要授权;第三,任务越复杂越授权;第四,部属之间互相不信任,不能授权;第五,部属的责任心不够,不能授权。

P116-136

激励就是让人们自己做出选择并愿意付出。

激励的两个角度。第一个角度是激励一定要想办法让工作变成游戏;第二个角度是激励要永远站在对方的角度来做,不要站在自己的方向。这也是激励的核心。人们需要工作的理由大致分为五大类:赚钱、消耗能量、社会交往、成就感、社会地位。

人会成为他所期待的样子。

金钱是最重要的激励措施。

我们要不断地激发员工的成就需求,而不是去满足员工的需求,当员工的成就需求被激励出来,绩效就是无限的。

高薪、好的工作环境、福利这三个因素都是保健因素。涨工资并不会带来满足感,只会降低不满。

成本最低而且最有效的四种激励措施:鼓掌、赞美、鲜花、隆重的仪式。

理解激励的案例。

P147-173决策如何有效

集体决策,个人负责,而非个人决策,集体负责

选择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区别

如果要获得决策结果,就必须保证执行决策的人从步骤1就开始参与决策,只有这样,决策才会获得落实,才会获得结果。决策本身就是要解决问题。

集体决策有效需要团队的智慧,至少需要满足这样一些条件:1、相对少的人数且可以信任;2、互补的技能;3、共同责任感基础上的具体目标和共同的工作方法。

个人决策的局限性:首因效应、晕轮效应、新近效应、角色固着

快速而有效决策的五种方法:独断式决策、咨询式决策、群体决策(多数人控制)、群体决策(共识)、授权。如果在一个需要快速决策而信息又完全把握的情况下,这种方式是最有效的。理解相关案例。

群体决策最大的功效是控制风险而非得出最佳决策。

P180-195

高层管理者对长期和变化负责,中层管理者需要对企业的稳定和效率负责;基层管理者对企业的成本、质量和短期效益做出贡献。

一个好的计划一定是可以包含变化的,是可以预测趋势的,是能够和趋势走在一起并获得机会的。

管理者要学会向下负责:第一,提供平台给小属;第二,对下属的工作结果负有责任;第三,对下属的成长负有责任。

阅读思考:

1、《管理的常识》一书中留有印象的关键词

2、阅读《管理的常识》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有哪些?结合个人的管理风格,准备

进行哪些改善?

陈春花教授演讲稿

管理的常识 主讲嘉宾:陈春花教授 时间:2010年8月29日 地点:济南舜耕会堂报告厅 陈春花: 我来山东已经来了第三次了,俗话讲事不过三,可能第四次我就不应该再来了。很高兴能够再一次来到泰山管理论坛,其实马院长在推动学习和推动企业管理的提升上做出了很多努力。作为我本人来讲,我也希望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做一些企业的管理研究人员应该做的事。从我进入管理的这个研究过程当中,其实整个研究过程有两件事情,给我比较大的触动。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几乎所有人都非常努力但是我们看到的结果就是中国的人均工资只有美国人均工资的4.4%。所以当2008年我们在恢复金融危机而做出巨大努力的时候,2008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来到中国作演讲,他有四场,有一场在广州。他当时说了一个观点,我内心非常有触动。他说虽然中国对恢复金融危机有四万亿拨出来,也一定对拉动GDP的增长作出贡献。但是他不相信中国能够真正的解决经济危机的问题,原因就是他认为,中国人实在是太穷了。你没有真正的购买力,你不可能真正的推动经济的增长。这是第一个让我感触比较深刻的事情。 第二件事,让我特别的耿耿于怀。身为管理人员,身为管理的研究人员,我们一直没有关心过我们的管理到底在中国三十年的发展过程当中做出什么样的贡献。这个问题其实对我来讲,是我每一天,或者每一次研究当中都觉得比较痛苦的地方。在我个人的思考当中,我觉得最痛的地方,就在于——中国30年的经济增长,他

真正的推动原因是资源的投放和国家政策的有效性。我们的GDP能够走到全世界第二位,最主要的是中国有两件事情做的非常漂亮。一个是国家政策强有力,而且有利;第二就是我们投放了非常巨大的资源。可是当你去看美国经济增长的时候,“得鲁克”曾经这样说过:有人在七十年代的时候说,美国经济已经要开始衰退,因为没有人的经济周期持续繁荣可以超过25年,可是事实证明美国的经济持续繁荣超过了40年。 它的原因是什么?美国不是实行市场经济,而是实行管理型经济和企业家型经济。他认为美国超过四十年的持续繁荣,是来源于两个原因,一个是管理贡献的效率,一个是企业家贡献的创新。那是效率与创新推动美国经济增长。那么我们在全世界大家都公认,持续增长超过四十年的只有两个国家,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如果我们就拿这两个作比较的话,我们看到持续增长四十年的这两个国家,他们说动用的方法却相差很远。我们中国是用的政策和资源,美国用的是创新和效率。所以当我们看到这个部分的时候,或者研究到这个程度的时候,我们确实有些难过。因为当我们讲率的时候,大家记住,谁要贡献价值?就由管理。换个角度说,中国三十年经济的增长,GDP达到全世界第二位,它跟我们管理做的贡献其实相关度很小,跟资源的投放和国家的政策有效性相关度很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从我们管理研究,和各位做管理工作,我们就要反思:为什么会是这样?所以我就给自己一个任务,我们来检讨我们在管理中到底做了哪些事。这个任务给了自己之后,我就花了十几年的时间不断去观察中国的管理,管理者到底做了哪些事?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其实欠缺一样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我们对管理的最基本概念有很多误解。所以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对自己讲,我们不是因为管理的知识太多,其实我们是常识太少。我们不是技能不够,其实是我们的能力不足。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就专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管理的常识》 陈春花教授讲述写《管理的常识》一书的原因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我对两件事情其实是耿耿于怀的。 那么,第一件事情是,我们所有人的工作时间实际上是,应该说是比其他地区,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工作时间要长的,我自己的统计应该是大部分中国人的平均工作时间是超过10个小时的,包括我在内,也包括在座各位在内。但是我们人均产出的这个数字其实是比较低的,中国人均劳动力的产出只有美国人均劳动力产出的4%,但是我们的工作时间是2倍于他们。 而另外一个结果更让我们觉得比较痛苦,就是我们的人均收入,其实也只有美国人均收入的4%,就是我们的工资只有美国人均收入的4%。可是我从来没有承认我们中国人不够聪明,或者没有能力。 第二件事情是,其实我们经历了30年,我们所有人其实都受过很多管理的培训和学习。虽然这30年来我们的进步非常大,可是有一点我们却没有太大的改变,就是我们每个人对于企业的增长或者利润的贡献都没有变的,大概是美国人的六分之一和三分之一。这个数字这十几年来都没有变,换个说法就是,我们在这个部分都没有多大的进步。所以我一直在问,为什么我们30年来获得这个巨大的改变,但是我们每个人所付出的价值巨大,获得却没有很明显的改变,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那么我会认为整个经济的进步是源于我们做了很多的资源投入,我们用很大量的资源投入获得了经济的增长。而另外一方面我会认为,我们在管理上没有太大的贡献。因为管理的贡献是用同样的资源产出更多,让每个人获得更高的绩效和收益,这是管理要做的事情。但是在这个地方,我认为是没有做到。所以,这两个事情就导致了我一直专注于一个课题的教学,教育,或者研究。其实这个课叫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它,也都学过它。然后在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基础上,很多人都有过训练。但是为什么我前面说过的两个问题还存在呢?那么这里面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你们没有很认真的去理解管理要产生的价值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所以,我就在这个时间,在我们每个人已经很努力但是绩效并改变并不明显的情况下,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回归到管理的最基本的问题上面来解决,所以我才觉得要写一本关于管理常识的书。 那么,这本书所探讨的概念其实是最基本的概念,每个概念我说出来各位都会觉得非常的浅显和非常的简单。什么叫管理,什么叫组织,什么是领导,什么是激励,怎么样做计划,如何做决策,怎么样去设定组织结构,一共有七个。那么,这七个最基本的概念,我相信每一个做管理的人都会经常遭遇到它,也经常会动用它。 我们不要把理论和实际操作分开,我自己有一个很明确的观点就是,理论如果不成为常识,其实是没有真正的理论的价值。当理论成为常识的时候,也就是所有人通常的认识,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管理的理解 很多时候不是员工的素质不行,更不是企业文化不行,在大部分效率低下、内部无法协同的组织中,由于对管理常识的误解所导致的因素占了绝大多数。 管理没有对错,只有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绝大部分人都感觉自己已经非常努力地工作,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第一,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第二,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管理没有对错,只有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1、管理就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就是最重要的 2、管理不谈对错,指示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3、管理就是“管事”而不就是“管人” 4、衡量管理水平位的唯一就是能否让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合二为一 5、管理就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资源 管理只对绩效负责 管理就是一种分配(利益、权益、责任) 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经营:做正确的事) (管理:把事做正确) 1、管理做什么必须由经营来决定 2、管理水平不能超越经营水平 管理就是一种分工 权利归属于组织而非个人 激励要以团队精神为导向 有效管理的第一个特征:时间管理 第二个特征:系统思考(认知到个人与组织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第三个特征:培养人 企业组织的管理内容 企业的管理内容包括:计划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与文化管理 计划管理:回答资源与目标就是否匹配的问题 目标管理实现的三个条件: 1、高层强有力的支持 2、目标要能够检验 3、使目标清晰 计划管理的对象就是资源,资源就是目标实现的条件; 流程管理:解决人与事就是否匹配的问题 流程管理:1、打破职能习惯 2、培养系统思维习惯 3、形成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 组织管理:回答权利与责任就是否匹配的问题 关键:专业化、分权 战略管理:解决企业核心能力的问题 战略管理包括:有利于学习与创新的组织管理机制,创造充满活力的创新激励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价值追求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氛围,依赖既开放又相互信任的合作环境。 文化管理:解决企业持续经营的问题 一家企业的文化之根源,就是企业领导人的思维因果与管理方式的体现。 人事制度——人的管理——企业管理方式——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 什么就是组织: 组织就是为目标存在的,组织里的人与人就是不平等的 组织的存在时为了实现目标,组织管理的存在时为了提升效率 1、公司不就是一个家(组织中我们就是用目标、责任、权利来连结,而不就是以情感来连结的) 正式组织:运用权力、责任与目标来连结人群的集合

陈春花:一篇文章就把9大管理难题讲透了

陈春花:一篇文章就把9大管理难题讲透了 企业在组织管理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总裁指令与顾问教授到底该听谁的?下属如何适应领导的风格变化?如何让授权更有效?激励措施如何更有效?决策与执行如何衔接?如何让企业计划最终变为现实等等。下面让我们看看陈春花老师是怎么讲解的? 1做总裁与做教授的区别 媒体常常问我一个问题:“做总裁和做教授有什么区别?”我回答得非常简单:教授就是把一句话变成八句话说,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做总裁则刚好相反,就是八句话变成一句话去说,复杂问题简单化。事实上我也是这样去做的。做教授是需要不断地深入分析,寻找到事物背后的规律和机理,因而常常把简单问题展开,深入和细致地分析,所以非常复杂。 而总裁最重要的是获得绩效,这就需要指令明确,可以操作,因而需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到可以操作。我现在担心的就是很多管理者都变成教授,因为学习了EMBA,概念非常多,知识也很多,也学会了表达。如果这样真的是令人担心。 2概念性是领导重要技能 概念性的力量是领导重要的技能,如果管理者能够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成员就可以有效地执行。其实一个人能不能由基层上升到高层,就取决于这个概念技能,取决于能不能让复杂问题简单化。 邓小平先生成为领袖,在概念能力上是超人的。他把很多复杂的问题都简单化,他让中国在文革之后做这么大的改变,在那样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他提出改革开放的概念,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把所有的疑惑、怀疑和质疑都解决掉,把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归结到一个一致的概念里,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香港、澳门回归的问题,100 年殖民地的耻辱,他用“一国两制”的概念又解决了。 3适应领导者的风格而非改变 菲德勒认为改变领导风格比改变环境条件要困难得多。这个启示我觉得具有现实意义,因为我们很多人都期望自己的上司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或者“通情达理”的人,或者“雷厉风行”的人,或者每一个下属心目中的人。 但是实际情况是上司很难与你期望的领导者风格相一致,大多数的情况下上司都是具有明显风格特性的人,结果常常听到下属的失望和怨言,或者下属认为自己运气不够好,无法遇到一个与自己期望相一致的领导者。如果你也是这样想的,那么你就是真的错了。菲德勒明确地告诉我们,领导风格是很难改变的,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当然即便是这样,你仍然会取得成效,因为你可以调整环境条件,让环境条件适合领导者的风格。 没有什么固定的最优领导方式,任何领导形态均可能有效,关键是要与环境情景相适应,即应当根据领导者的个性及其面临的组织环境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适用于任何环境的“独一无二”的最佳领导风格是不存在的,某种领导风格只能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任何领导形态均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是否适合。 我们应该知道,领导风格或者领导方式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任何领导形态均可能有效,最为重要的是领导方式或者领导风格是否与所处的环境条件适合,领导形态的有效性完全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是否适合,而不是领导风格本身。 所以不要简单地寄希望于领导者做出改变,事实上他们是很难做出改变的。菲德勒的理论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就是要尊重领导者的风格,尝试地调整你跟他的关系就可以。 4如何让授权更有效 授权的关键是目标设定不做授权。也就是说,在授权中,资源的运用、方法的选择以及实现手段的安排都可以授权,只有一个东西是不能授权的,这就是目标设定的权力。授权是否有效,就取决于目标的设定,如果把目标的设定权也授予出去了,就会导致目标无法实现,自然就失控。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管理的常识如何带领员工每天做好每一件事前言管理就是把理论变为常识第1章什么是管理管理的理解对绩效负责的管理观管理解决的三个效率如何能管理有效企业组织的管理内容第2章什么是组织组织的理解组织因目标而存在组织内的关系是奉献关系组织处在不确定的商业世界中第3章什么是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自我约定的关系组织结构的功效组织结构设计原则组织结构需要配合企业发展的需要组织结构特殊效能常用组织结构优劣势分析第4章什么是领导领导的理解领导者和管理者领导的技能经典领导理论的应用理解应该适应领导者的风格而非改变他没有不好的士兵只有不好的将军找到途径满足需求目标就会达成对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方式核心人才的管理方式如何让授权有效利用环境向上管理第5章什么是激励人为什么工作涨工资并不会带来满足感最低层次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影响力最大人不流动也许是因为安于现状不求发展不要满足需求而是引导需求满足感并不一定带来高绩效激励不发挥作用的情况不公平是绝对的人会成为他所期望的样子金钱是最重要的激励措施成本最低而且最有效的四种激励措施第6章决策如何有效决策的目的是为了执行重大决策必须是理性决策集体决策个人负责个人决策的局限性快速而有效决策的五种方法群体决策不是最好的决策第7章什么是计划目标是不合理的一定要在意行动计划管理如何推动企业发展制定计划的关键计划的有效性目标管理为什么“计划没有变化快” 结束语员工的绩效由管理者决定向下负责为下属提供机会参考文献陈春花◎集教授、总裁与政府咨询顾问于一身的传奇女性。◎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北大商业评论》副主编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副会长◎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管理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南京大学商学院、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客座教授◎曾任山东

陈春花教授经典语录

陈春花教授经典语录 关于变化及应对变化 ●如果一个企业家仍用着十年前的旧相机、一生只交两个朋友,还认为自己很专一,那他不会是一个成功者。企业经营者一定要对人和技术有偏好,而不是对自己有偏好,一定要多接触新事物,才能了解变化、应对变化、享受变化。 ●个人应对变化要记住三点:1、市场;2、客户;3、员工。 ●进入500强并不证明你的企业是好企业。企业做大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不能以数量作为衡量企业好坏的标准,而是取决于企业应对变化的能力。 ●真正可以应对变化的企业必须能够领导行业,在领域内得到认可,而不是在行业内互相拼杀。只有得到行业的认可,才能领导行业适应变化。” ●没有自己的盈利模式,就无法与强大的企业做平等的对抗;而价格和成本不是盈利的模式,只是获取市场的能力。另外,在设计盈利模式时,一定要把政策的因素剔除出去,因为政策是会变的,靠政策得到的是额外的,要保证没有这些政策优势企业也不会出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地应对变化。 ●企业要做到两个改变一个并重。经营重点的改变:

整个经营的重点由公司转向了价值链;概念的转变:从以人为本到以能力为本。对企业而言,重要的不是有很多人,而是这些人具有很强的能力,并能够转化这种能力为企业人力资本;速度和成本并重:既要降低成本,也要加速增长。 ●对待顾客要象上帝一样,可中国人偏偏不信上帝;对待顾客要象家人一样,可中国人其实对家人并不好,总是吼三吼四,似乎得罪最亲密的人没关系。中国人对谁最好?对朋友。所以,对顾客要象对待朋友一样,这个提法才对。 ●产品的质量是由顾客来评定的,而不是由专家来评定的。 ●过去常说:有什么样的老板就有什么样的文化,现在要做的是:超越老板文化,创造企业文化。 ●华为机制的核心是,决不让雷锋吃亏,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回报;决不让投机者获利,偷懒者定当得到应有惩罚;用制度培育雷锋,而不是用道德培养雷锋。 ●顺德在改革开放20年来,一直是全国百强县的经济老大,没有变过,但现在位居老二的昆山势头逼人。顺德请我去讲危机感,我说顺德会落后。为什么?顺德经济支撑主要是“两家一花”(家电、家

落地执行 才有美好-陈春花与管理团队的第七封交流信

落地执行才有美好 ——陈春花与管理团队的第七封交流信 2015年半年已经过去,这半年我们大家一起成长的过程,让我深深感受到一些艰辛,一些痛苦,一些变化,这些感受让你我更加紧密地在一起,也让我们加深对自己和对变化的认识。现在无论是海外中心的拆分,山东片联的一体化重组,还是福达计划的深化,新业务平台的组建与合作,每一个变化,都带来阵痛与挑战。可喜的是,接受变化与适应变化,在公司内部已经成为常态,也许一些改变还需要时间去深化,最让我开心的是,大家已经不再拒绝变化和惧怕变化,即便是内心会有冲突,但是行动上提速已经成为文化取向的共识。我们所做的这些努力,市场给予了美好的回馈,这些回馈再一次让我们理解:市场乐见做出改变的公司,而我们让自己成为改变者。 也正是在2015年过半的时刻,我打算和大家谈谈我最近看到和想到的一些事情,也对半年的工作做一个梳理,明确接着下来我们要走的路。 始终对变化保持敏锐性 6月24日《中国企业家》杂志对永好董事长做了一次普鲁斯特问卷调查,第十个问题是“如果您能选择的话,希望让什么重现?”永好董事长的答案是“我希望再年轻20岁、30岁、40岁、50岁,成为90后甚至是00后,当一个新的创业者,在新的格局下,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参与者,或许再过十年二十年我会有新的格局出现。”看到这个答案,你眼前一定是看到一个这样的人,敏锐地感知这个时代的变化以及永远走在时代前端的人,一个“永远年轻”的人,这也是他被誉为“长青树”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把永好董事长的“答卷”分享给大家,是想让大家理解到对变化保持敏感性是极其重要的一件事。很多时候,观察那些成功者以及成功的企业,都会发现这个共性的特征。谁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谁就能基业长青。 5月底我到美国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和女儿、妈妈一起去看了迪士尼的音乐剧“狮子王”,完全被打动和震撼。人偶一体的设计理念独具一格,在剧中的各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化偶像。老狮子王穆法、小狮子辛巴、大管家沙祖、疣猪朋朋、狐鼬丁满以及土狼等都是演员穿着偶装,操纵着木偶边舞边唱。人和偶完全融为一体,感觉

今天我们该如何做一个管理学教授

今天我们该如何做一个管理学教授? 原创2016-11-01蒋青云白丁白丁 PlanetDing2019丁敏(白丁)是美国宾州州立大学Smeal 商学院Bard讲席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顾问教授,复旦可持续创新和增长研究所(iSIG)所长。【白丁注】蒋青云教授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https://www.doczj.com/doc/7b12397488.html,/AboutUs/preview.aspx?UserID=1808。青云友可以算中国文革后第一代正统大学培养的管理人才。80年代后期我在复旦读本科的时候,青云友已边读管理学,边兼任我们校园里的学生商店的经理。多年来教学过大量各个层面的学生(本科,硕士,博士,EMBA,DBA,。。。),并和大量企业合作,参与实践。在复旦这些年来,为营销学科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贡献,包括很多年轻老师的发展。哦,他还写的一手好字! 引子 最近一段时间,“管理学教授有没有用”这个话题在网络世界颇有些热度,引发不少网络大V发声。比如,陈春花教授发表了《大学的意义:管理学教授可以贡献什么?》,比如王汉生教授的推文《从养猪的角度看管理学教授到底有啥用?》,等等。在市场营销学者群里,上海财大晁钢令教授也发表了自己的鲜明的观点。陈春花教授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管理学教授和所有知识工作者一样,其所生产的产品本身并无用途,只有通过其他人,把他的产品当作投入并转化为另一种产出,它们才具有实际的意义。王汉生教授的意思差不多,意思是管理学教授不能手把手教会学生如何管理,而只能通过做教练(Coaching)帮助学习者成为更优秀的管理者或创业精英。晁钢令教授则重点强调管理学教授应当具备足够的对管理实践观察、体验乃至咨询经验。 其实,我关注这个问题是在两个月以前。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市场营销学教授丁敏开了一个叫“白丁”的公众号,约我写一篇稿子。我答应时就想写一篇“今天我们还能不能做一个旁观者”的杂文,来论述管理学教授的自身价值定位问题。为此,我特地又买了德鲁克的《旁观者》来看,以体察他为何将自己定位为旁观者的那种心境。后来看这个话题热了,我反而不着急写这篇文章了,等大家说完总结一下,这是作为管理学教授的长项啊! 管理学的性质及其展望 在我读管理学的第一天,老师就告诉我们“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科学意味着存在规律,艺术意味着需要创新;第二天,老师又告诉我们“管理具有两重性:一是自然属性,二是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意味着可以复制,社会属性意味着受价值观驱动;第三天,老师再一次告诉我们,“跟化学相比,今天的经济学还处于炼金术时代”,“跟经济学相比,管理学还处于古典主义时代”(后一句是我说的,嘿嘿)…... 简要地总结一下。作为一门科学,管理学远未成熟,经验主义当道在所难免,所以严介和先生会说“中国90%的管理学教授不懂管理”;作为一门正在发展中科学,管理学被认为是一门综合科学,因此其核心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来源广泛,任何一个相关学科的人如果懂得一些管理问题,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研究,从而可能成为管理学教授,而这样的管理学教授最容易被人认为是不懂管理学的管理学教授。 发展中的管理学需要多样化的管理学教授

就这四张图,陈春花把要命的管理难题讲透了

就这四张图,陈春花把要命的管理难题讲透了 6月15日下午,在正和岛2016岛邻大会“解决当下组织最重要的问题”专场论坛上,著名管理学者陈春花用了整整两个小时,与百余位岛亲展开了一场全方位的闭门对答。 在这个特别不确定的年代,陈春花老师指出企业家需要更加重视激活个体价值,培养千军万马上战场。当下,中国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太复杂,变化特别快,面对管理运营的难题,首先要跳出自我框架,回归到商业基本面去思考。 正和岛智库和正和岛内容运营中心为各位汇聚本场精华之余,将后续同步全实录地呈现此次高浓度私塾。8000字,10分钟有效阅读,果断收藏。 1 中国领先企业的管理之道:中国理念,西方标准 问:作为互联网金融企业,一方面是互联网企业,需要快;另一方面是金融企业,需要管控风险,得稳。二者的矛盾性,怎么靠企业文化统一起来? 陈春花: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不光是互联网企业,很多传统企业甚至所有企业都会遇到企业文化的问题。在管理研究中一直以来有两个重要的话题:如何让组织保持活力应对变化;公司健康运营地核心是做好风控。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讲,通过激活组织内的个体面对变化,领导者要花工夫做四件事: 一,根据变化去打破组织结构。如果结构固定容易僵化形成官僚,个体很难被激活。 二,主动引导组织发生流动。老板其实很怕人员流失,但面对时代变化,你不让动,员工自己会动,如果是组织内的系统流动,员工可以尝试新东西,老板就不会太被动。 三,引领企业文化。有人说员工几十年不走,是不是这个公司就好了?我没有完全同意。在管理学中有话,员工因为舒服留在组织里,那组织竞争力无疑在下降。打破内部平衡时,价值观明确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组织的健康运营,同时保持开放,不断吸收接纳内外的包容合作。 四,做好风控,或者说避免组织受到致命伤害。我建议,公司里应该有一组人不跟绩效挂钩,他们跟安全风险挂钩,这需要早期的设计和投入。 很多企业做不好风控的原因是信息封闭,所以要建有非常好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确保让大家有共同的工作习惯,让行为痕迹可追溯,实现开放性地协作。 此外,风控的标准体系需要设定。举个例子,回到新希望六和,我与行业内全球领先的公司进行大量交流,没有一个人跟我谈,“谷物卖多少钱,玉米卖多少钱,谈的是自己拥有最好的风控体系,合作的安全性有保障。”要把风控体系变成公司的业务构成要素,而不是职能要素。只有大家在一个共同可预期的平台上,合作伙伴才会更多。最后,领导者要旗帜鲜明,减少例外。 问:2003年从美国回来,我一直做支付,相对美国更开放、透明,基于信任和自律的结合。我尝试在中国去落地,但效果差很远,是应该坚持还是妥协,希望您给一些建议。 陈春花:为什么在美国可以推行?西方的环境,你面对的更多是职业人,有好的职业习惯,以及职业道德的训练与契约约束。对比回到国内,你可能面对的多数是社会人,这是最大的区别。前者对职业的道德操守、基本规范是有训练的,管理者可以按照理想状态去落地。 我个人认为,国内企业在一块领域有所缺失,就是职业培训。所以,要按照社会人的逻辑去把握。尤其当下,中国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要复杂得多,发展速度又非常之快,这些都是西方企业所没有经历过的。 我的建议是,要坚持。我曾经研究过中国先锋企业的成长,寻找他们之所以能够领先的原因,结果发现:这些行业领先的企业,在管理方法上不约而同地具有相同特点——中国理念,西方标准。他们遵循这套逻辑思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在总公司的三天培训过程中,我只是粗略的把陈春花教授《管理的常识》通读了一下,回家的10多个小时的路上,我又重新的读了一次,心中的感慨又深了一步,陈教授厉害之处在于,他把管理总结的就像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样,就像数学中的公式和定理一样,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到我们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现将从书中学到的一点小皮毛总结如下: 一、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管理是一种决策,管理所要求的合格决策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管理中最怕的就是下属去揣摩领导的意图,这说明领导的指令不清,往往忙了半天,工作结果却不一定符合标准。 好的管理是靠指令去做更多的事。只有上下岗位都做相同的事,说明这个单位的管理是合格的,但现在很多公司都是做不到的,所谓的没有执行力和效率就是这个原因。领导有时喜欢把自己变得复杂和不易理解,以显示自己卓尔不群,真正的管理只能凭指令做事,不能凭经验、情绪和情感做事。 二、管理没有对与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管理是以结果评价,不是以对错评价,一定要追根到底能否解决问题、获得结果,而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喜欢评判对错。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取得绩效,如果让企业亏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不管有什么委屈,有多大约束,有多少无奈,这个责任给了你,你就得承担。在我们的管理中,为什么效率非常低,陈教授认为,原因在于 很多人做出决定,不是马上去执行,而是去评判对错。 人会犯错误,但对错在管理中不是最重要的,即使你证明自己是正确的,领导是错误的,也于事无补,最重要的是做事情的结果。 三、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管理的重点是管事,同时也要理解人和尊重人。管理不是管人,如果你不懂得理解人和尊重人,那么你一定不懂得管理。很多管理的问题就出在管理者只关心人们的态度和表现,并没有地界定必须要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标准。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他们并没有清晰的指引应该做什么事情,所以只有凭着兴趣、情绪或者感情做事,这样的做事方法一定是无法评级以及无法控制结果的。界定应该做的事情,就是管理。 四、管理就是让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合二为一 管理没有对错,但有好坏。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是否合二为一,两者是否一致,是管理中最大的挑战。中国企业大都把忠诚看得很重要,其根本原因是管理水平不够。企业需要关注个人目标的变化,在企业组织目标不断实现的同时,个人目标也不断实现和提升,管理的挑战在于,让优秀人才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达成一致。 五、管理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企业资源 管理的关键在于,要让企业的一线员工得到企业资源并有权力运用这些资源,要把所有的资源放在一线,并尊重每一个人。中国企业管理中最大的浪费是资源集中在二线管理者手中。 通过读书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我争取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之余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充实自己,培养能力,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在总公司的三天培训过程中,我只是粗略的把陈春花教授《管理的常识》通读了一下,回家的10多个小时的路上,我又重新的读了一次,心中的感慨又深了一步,陈教授厉害之处在于,他把管理总结的就像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样,就像数学中的公式和定理一样,我们可以直

陈春花管理著作经典笔记之《从理念到行为习惯》

陈春花《成为价值型企业》推荐语:企业发展的下一个机会 关于文化的问题,应该是属于我很长时间研究的一个话题。 我最早转入管理领域的研究实际上是从文化开始,我记得那应该是在1992 年前后,然后很长时间的去理解文化,很长时间的去感受文化,让我发现这个领域的研究的挑战是非常巨大。后来我就开始介入到非常多的企业实践,特别是在珠江三角洲,我直接参与和主持的企业文化工程和项目,应该超过二十个。在直接参与和主持的过程中让我很深的感受到,文化所具有的这种力量其实是我们很多人没有真切的去挖掘出来的。 如果我们一旦能够把它挖掘出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我们称之为文化软实力 是有它的道理的。我就不断的把这些研究案例,这些思考积累留在我自己的内心当中,而且我也花了很长时间来主讲这门叫企业文化管理的课,也编写有关企业文化管理的教材,持续的讲授,持续的实践,持续的交流以及持续的思考,终于让我在这个时间点给大家呈现一本书,这本书叫做《从理念到行为习惯》。 那我用这样一个书名可能大家已经明白我们在文化领域应该是有两个最重 要的东西,一个东西就是你的理念,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你的理念是否可以变为行为习惯。因为一旦它是行为习惯的时候,文化就被确认下来。 坦白讲大部分的情况下,人们都会认同企业文化具有巨大的作用,但是我自己跟大家在一起互动的过程当中,发现对于企业文化如何产生,如何发挥作用,甚至对于什么是企业文化这些最基本问题的认识都是非常模糊的。 比如说我举个例子我曾经在课程当中很多次的问大家,每上一次课我就会问一次这个问题,是不是我们有企业的地方就会有企业文化?然后我就会发现大部分的同学都会同意说是的,可是当我问是真的吗?有企业的地方就会有企业文化 吗?大家又会犹豫。然后就会有很多同学摇头说那不一定。 那为什么大家会一开始很笃定的说有,当我再持续反问的时候又会摇头,我想这就是对企业文化一些最基本的认识界定不是很清楚,这就使得我们会出问题。再比如说大家最习惯说的一句话,一个老板就是一家公司的文化,有什么样的老板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好像这句话是所有人都同意的。 可是当我们认真的去了解企业文化的时候,持续去了解企业文化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句话大概只说对了一部分,我甚至不能说你说对了一半,因为你如果去学习这本书可能你就会理解到它为什么不能连一半都没有说对,是因为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锻造的过程当中,打造的过程当中,它要经历四个阶段。

陈春花演讲: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企业的4个核心选择

导读:11月15日,陈春花教授在「第28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做了主题为「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回顾与思考」的演讲,与大家分享自己对于中国企业经过40年的高速增长后,如何进入高质量发展轨道的思考。 中国企业经过40年的高速增长后,我们需要回到对高质量发展的思考。高质量发展与高速增长是有区别的。因为如果我们用高速度去做增长,真的就是长大就好了。可是40年后全球环境和中国的环境都在发生变化,那么我们要讨论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先回答一个根本性问题,企业到底为什么而存在? 01、企业存在的四个理由 如果从最基本的企业定义去看,企业存在的理由其实只有四个。 第一,提供好产品。过去很多企业为了求得规模,没有把产品做好,我其实是比较难过的。因为从任何一个角度讲,企业最重要的就是通过真正提供一个非常好的产品来立足市场。如果你连产品都做不好,这家企业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第二,获得盈利。作为一家企业,国家或者说市场提供了机会、资金、劳动的资源等等,那么你就要解决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你应该有能力去盈利。因为当你有能力去盈利的时候,你才能够承担最基础的依法纳税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第三,提供就业机会。因为我们要有能力去让更多人借助于你对资源、对市场的理解,来改善他们的生活,提供我们对这个社会本身的帮助。 最后,实现社会期望价值。我们今天要面对的更直接的挑战,是企业怎么实现社会对你的期望价值。 正是因为这四个最基本的理由,无论是德鲁克还是社会经济观,都会要求你去理解企业对顾客的价值、对社会的价值。如果单从商业逻辑去看,我相信就很难做这个事情。所以这是我们一定要改变和调整的东西。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去帮助我们真正关注、完成对顾客的价值创造,那从德鲁克的角度来讲,你对企业的理解在定义上就不成立了。如果我们没有能力为社会增加财富的话,那么从社会经济观的角度来讲,这家企业的意义也不大。 从概念上来讲,你就会发现今天其实是有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不仅来源于我们所看的研究,实践中很多企业其实也走到了这条路上。 今年8月份,美国181家顶级公司的CEO签署《公司的目的》宣言,其中提到,股东利益不再是一个公司最重要的目标,公司首要任务是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以前从财务的逻辑和企业的逻辑来讲,一定要求职业经理人必须为股东利益最大化去努力。现在这些最顶级的美国企业CEO,也就是职业经理人,他们告诉我们,他们公司最重要的5个目标: 1.为客户提供价值 2.投资我们的员工 3.与供应商公平合理地进行交易 4.支持我们的社区 5.为股东创造长期的价值,为股东提供公司资源的许可、发展和创新的资本 这些不是单维度的利润概念,我想能够帮助我们去思考,今天企业为什么存在?我们过去讨论企业存在理由的时候,维度是比较简单的——能够盈利,能够推动增长,能够不断地在市场中获取竞争,我们就认为完成了这个任务。但是在今天,你会发现,对企业要求的维度加多了,这是一个大家需要了解到的信号和变化。 02、高质量发展的四项核心选择 那么我们怎么办?在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知道最根本的变化体现在什么地方?我们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的时候,从我自己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可能会有4个根本性的核心选择需要我们做出努力。 核心选择一回归顾客价值 熟悉我的文章和研究的人知道,从16年开始,我就反复强调,今天所有东西都在变,但是有一个东西不变,就是顾客价值。一家企业10年、20年都在持续成长,一定是有东西不变的,也就是我们讲的高质量本身的价值。我从研究中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你必须回到顾客价值,所以我们讨论影响企业持续成功的要素,真的不是技术、不是你的目标、不是资金,甚至不是发展策略的流程,而是聚焦为顾客创造价值。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管理的常识 如何带领员工每天做好每一件事前言管理就是把理论变为常识第1章什么是管理 管理的理解 对绩效负责的管理观 管理解决的三个效率 如何能管理有效 企业组织的管理内容 第2章什么是组织 组织的理解 组织因目标而存在 组织内的关系是奉献关系 组织处在不确定的商业世界中第3章什么是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自我约定的关系 组织结构的功效 组织结构设计原则 组织结构需要配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组织结构特殊效能 常用组织结构优劣势分析第4章什么是领导 领导的理解 领导者和管理者 领导的技能

经典领导理论的应用理解 应该适应领导者的风格而非改变他 没有不好的士兵,只有不好的将军 找到途径满足需求目标就会达成 对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方式 核心人才的管理方式 如何让授权有效 利用环境 向上管理 第5章什么是激励 人为什么工作 涨工资并不会带来满足感 最低层次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影响力最大人不流动也许是因为安于现状不求发展 不要满足需求而是引导需求 满足感并不一定带来高绩效 激励不发挥作用的情况 不公平是绝对的 人会成为他所期望的样子 金钱是最重要的激励措施 成本最低而且最有效的四种激励措施 第6章决策如何有效 决策的目的是为了执行 重大决策必须是理性决策

集体决策个人负责 个人决策的局限性 快速而有效决策的五种方法 群体决策不是最好的决策 第7章什么是计划 目标是不合理的 一定要在意行动 计划管理如何推动企业发展 制定计划的关键 计划的有效性 目标管理 为什么“计划没有变化快” 结束语员工的绩效由管理者决定 向下负责:为下属提供机会 参考文献 陈春花 ◎集教授、总裁与政府咨询顾问于一身的传奇女性。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 《北大商业评论》副主编 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副会长 ◎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管理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南京大学商学院、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客座教授

信仰与专注--与管理团队的交流信--陈春花

信仰与专注 在从雅加达回国的飞机上,决定开始给大家写信,用这种方式交流,可以增加相互的理解,我们的确处在一个需要转变的时刻,但是如何让你和你的团队能够在转变中,不惊慌、不烦躁、不迷茫,是作为管理者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次到河内、胡志明、雅加达与海外同事交流,让我深深感受到这个团队的激情、克服困难的决心和能力、寻求发展强烈的欲望,以及对事业和工作的专注。这一切是他们能够坚守他乡,打造“家园”的核心基础,也是他们能够缔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原因。借由3个月来与同事们的交流,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信仰 这一段时期,因为上半年整体经营情况非常糟糕,大家对于下半年是否能够如期完成全年目标,是否能够如期完成业绩承诺抱持怀疑的态度,是否过于强调客观环境对上半年的影响,基于认为行情绝不可能大逆转抱着悲观态度,甚至认为绝对不可能发生奇迹。结果真的就会是这样吗? 越南、印尼的团队都是和我们一样的同事,可以在半年内用当地语言工作,可以在一年的时间开启全新的市场,可以把已经开发成熟的市场规模划给新区域,并在最快的时间里再次夺得新的市场规模。在别人看来不可能的事情,在这里都变成可能,因为他们坚信“新希望”的事业一定会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五大特区在7月转型调整的时候,有多少人告诉我调整的太快了,一定会失败,一定会出问题,一定会乱。但是一样是我们的同事,全力转型、克服各种困难,抛开自我界限、努力配合协同,快速恢复区域竞争能力,深入了解饲料、养殖、屠宰产品力的结构,从品质、成本入手,从协调和约束着力,仅仅2个月的时间已经展开了全新的局面,因为他们坚信聚焦区域的发展、聚焦价值的创造,一定会获得市场的认同。禽肉食品事业部的“产销分离”与“终端转型”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个“生产商”向“服务商”的转型,很

俞敏洪励志演讲稿【三篇】

俞敏洪励志演讲稿【三篇】 导读:本文俞敏洪励志演讲稿【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现在一天到晚在谈互联网+,也一天到晚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能力,从内心拥抱变化,并且在变化中间寻找机会。这是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最根本的保证。1、想要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修炼自己说到底不管时代怎么变迁,技术怎么变迁,移动互联带来的这种商业*的模式,多少会改变某种商业的形态。每个人想要取得成功,最重要的还是修炼自己,把自己修炼成了,你就把企业或者把你做的事业给修炼成了。在中国的人群中间,我最佩服的就是企业家。理由非常简单,因为这些企业家每时每刻都在接受新思想、新思维、新挑战,并且勇于改变和改造自己。因为他们不仅仅在寻求变化,他们必须把自己的企业事业和个人放在变化前面来考虑。在变局产生之前,就必须布好局。另外,他们还必须具备非常敏锐的判断能力,要能够立得住,站得定,坐得稳,这个是很难的。七年以前,马云和王健林有一段对话。王健林当时要做万达影院,马云建议王健林别做影院,所有的电影一放在网上就能查到,中国盗版又那么猖獗。家庭影院兴起,家庭的屏幕和音响根本就不比电影院的差,你做万达影院肯定死路一条。当时我记得王健林只说了一句话,说小马哥,你能想象两个年轻人谈恋爱,在家里看电影,父母坐在他们后面一起看的场景吗?其实这就是商业的判断。2、*不那么容

易,一定要有*性思维不管是刚才的陈春花还是陈东升,还有站在这里的俞敏洪,都曾经被无数的人挑战和*过。有人说要把泰康人寿*掉,也有很多人说要把新东方*掉。13年底到14年一年的时间,喊出*新东方口号的公司大大小小有40家左右,说得最厉害的一家是三个月就让新东方从地球上灭绝。我今天还像恐龙一样站在这,但是那家公司去了哪里,我不知道。要*不是那么容易的,一定要有*性的思维。说到底还是要修炼自己。其实修炼是从年轻的时候开始,从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开始。我做了一个总结,一个人想要突破自己,要有酒神精神,这就是为什么每年我要喝醉60次的重要原因。在清醒的时候不敢调情的敢调情了,在清醒的时候不敢向陈东升提要求的,提要求了,这都是突破。四年前我们十几个企业家去呼伦贝尔草原旅行,路过一片特别漂亮的草原,但是山包下面围着一圈铁丝。我就想跑到山包上去看看整个草原的壮观景色,所有的企业家都想去,但是谁都不敢跨过这个铁丝网。最后还是我踩下了铁丝网往前走,最后还被另一个企业家一把抓回来,说铁丝网围着意味着是牧民自己的领地,进去的话说不定一枪被牧民给崩了。我就想牧民也是人,不能说看见人就一枪给崩了。所以我就爬到山顶上去了,结果发现蓝天白云,到处牛羊满山坡,景色极其壮美。结果大家看我在上面没事,一股脑全部爬上去了。其实这是我们自身的突破,也是一件小事。眼前这个铁丝网可能不是挡你,是挡牛羊,免得跑到别人家的领地上去,结果你把它看成挡住你的东西。我们内心有多少东西会挡住自己?太多了。3、如果你不做,这个世界跟你无缘再来讲一个故事,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管理的常识》 陈春花教授讲述写《管理的常识》一书的原因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我对两件事情其实是耿耿于怀的。 那么, 第一件事情是,我们所有人的工作时间实际上是, 应该说是比其他地区,特别是 发达地区的工作时间要长的,我自己的统计应该是大部分中国人的平均工作时间是超过 10 个小时的, 包括我在内, 也包括在座各位在内。 但是我们人均产出的这个数字其实是比较低 的,中国人均劳动力的产出只有美国人均劳动力产出的 4%,但是我们的工作时间是 2 倍于 他们。 而另外一个结果更让我们觉得比较痛苦, 就是我们的人均收入, 其实也只有美国人均收 入的 4%,就是我们的工资只有美国人均收入的 4%。可是我从来没有承认我们中国人不够 聪明,或者没有能力。 第二件事情是, 其实我们经历了 30 年,我们所有人其实都受过很多管理的培训和学习。 虽然这 30 年来我们的进步非常大,可是有一点我们却没有太大的改变,就是我们每个人对 于企业的增长或者利润的贡献都没有变的, 大概是美国人的六分之一和三分之一。 这个数字 这十几年来都没有变, 换个说法就是, 我们在这个部分都没有多大的进步。 所以我一直在问, 为什么我们 30 年来获得这个巨大的改变,但是我们每个人所付出的价值巨大,获得却没有 很明显的改变, 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那么我会认为整个经济的进步是源于我们做了很多的 资源投入, 我们用很大量的资源投入获得了经济的增长。 而另外一方面我会认为, 我们在管 理上没有太大的贡献。 因为管理的贡献是用同样的资源产出更多, 让每个人获得更高的绩效 和收益,这是管理要做的事情。但是在这个地方,我认为是没有做到。所以,这两个事情就 导致了我一直专注于一个课题的教学,教育, 或者研究。 其实这个课叫组织行为学。组织行 为学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它, 也都学过它。 然后在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基础上, 很多人都 有过训练。但是为什么我前面说过的两个问题还存在呢?那么这里面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 你们没有很认真的去理解管理要产生的价值是什么。 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 所以,我就在 这 个时间, 在我们每个人已经很努力但是绩效并改变并不明显的情况下, 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回 归到管理的最基本的问题上面来解决,所以我才觉得要写一本关于管理常识的书。 那么, 这本书所探讨的概念其实是最基本的概念, 每个概念我说出来各位都会觉得非常 的浅显和非常的简单。 什么叫管理, 什么叫组织, 什么是领导, 什么是激励, 怎么样做计划, 如何做决策,怎么样去设定组织结构,一共有七个。那么,这七个最基本的概念,我相信每 一个做管理的人都会经常遭遇到它,也经常会动用它。 我们不要把理论和实际操作分开, 识,其实是没有真正的理论的价值。 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管理的理解 很多时候不是员工的素质不行, 同的组织中,由于对管理常识的误解所导致的因素占了绝大多数。 管理没有对错,只有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绝大部分人都感觉自己已经非常努力地工作,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到底问题出在哪 里? 第一,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第二,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我自己有一个很明确的观点就是, 理论如果不成为常 当理 论成为常识的时候, 也就是所有人通常的认识,才 更不是企业文化不行, 在大部分效率低下、 内部无法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