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荐学习高中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推荐学习高中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推荐学习高中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推荐学习高中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推荐学习高中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作者: ————————————————————————————————日期:

?

5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一、考点解读

1、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实例—分析)

2、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实例—分析)

命题趋势:

以区域图、数据统计图表、示意图和文字材料为背景命题,通过交通线、商业网点、区域资料生产和需求的区位分析,综合考查某一区域内各种地理事物分布特点及成因;以某一重大交通工程建设为切入点,考查交通线的区位因素,交通条件变化对社会经济、人民生活等的影响;注意交通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带来的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变化。

二、知识构建

(一)、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1、五种基本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方

优点缺点适宜货物

铁路运输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

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

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

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

大,短途运输成本高

远程、量大、容易

死亡、变质的活物、

鲜货

公路运输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

重要的运输方式。机动灵活、周

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

然条件的适应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

高、运费较贵

短途、量少,容易死

亡、变质的活物、

鲜货

水路运输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

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

性差,受航道水文和气

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

大宗、笨重、远程、

不急需的货物

航空运输飞行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

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

高、且设备投资大、技

术要求严格

贵重、急需、数量

不大的货物

管道运输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

方式。用管道运输货物,气体不

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

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

而且可以昼夜不停地运输,运量很

管道运输要铺设专门管

道,设备投资大、灵活

性差

原油和成品油、天

然气、煤浆以及其

他矿浆

2.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及其布局的影响因素(1)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主要表现

高速化提高运输工具的运行速度,缩短运行时间,增加通过能力

大型化扩大运输工具的装载量,如巨型运输船舶的出现

专业化发展集装箱运输,节省包装和仓库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保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2)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现代铁路等交通运输建设中,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因素对交通区位的影响,已经超过自然因素而成为决定性因素。

区位因素主要影响

自然因素地

平原区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

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成

“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节省投

资。

地质

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

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

气候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

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

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公路国道线

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

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

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经济因素是

决定性因素。

社会因素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

展等

技术因素

可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自

然障碍和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技术因素是保障因素。

3、区际交通

1).世界五条主要的海上运输航线

世界上比较繁忙的海洋航线有五条:北大西洋航线(最繁忙);地中海—苏伊士运河航线;北美东岸各港口经巴拿马运河至北美西岸各港口的航线;北太平洋航线;好望角航线。

2).中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含欧亚大陆桥)

(1)中国铁路运输“五纵三横”

南北干线京沪线

京九线

京广

东西干线

京包—包兰

线

青藏铁路:西宁——拉萨(第二期工程:格尔木——拉萨)

(2)公路运输

?高速公路:具有平直、速度快、省油、经济效益高的特点。

?入藏公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新藏公路

(3)两条亚欧大陆桥

亚欧大陆桥包括两条铁路线:

一条是西伯利亚大铁路,东起符拉迪沃斯托克,西至莫斯科,是亚欧大陆铁路运输的重要干线;

另一条是连云港——鹿特丹铁路,是目前亚欧大陆东西最为便捷的通道。

(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1.交通方式和布局发生变化的原因。

①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交通区位的决定性因素;②社会经济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2.交通发展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交通运输的变化引起市镇的兴衰。

⑴列表比较我国南方和北方聚落形态特征及成因

地区聚落形态形成原因

北方多呈团块状,形态比较规则,道路呈棋盘式地形平坦开阔

南方沿河道、铁路或公路分布,多呈带状布局河网密度较大,用水和交通方便

⑵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发展速度的影响图解

3.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

(1)不同地形商业网点的比较

平原山区交通线密度大小

商业网点密度大小

组织形式固定式:如商业街和商业小区

商业街:市场最优原则:建立在城市几何中

心处,商业活动的范围很大。

交通最优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

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商业小区:建在居民住宅区内

流动式聚落

空间

形态

发展

速度

沿交通干

线扩展

基本不变

加快

缓慢

交通线

发展

交通线

衰落

交通

条件

费运

1

23

B

C A 商业网点中的“点”指能够聚集人流、物流的各种“节点”。它可以是大、中、小城市,也可以是城市内部具有聚集人流、物流功能的商业集中地段。将这些规模、作用范围不等的“节点”编制成“网”的便是各种交通线。

商业网点的密度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 自然 、社会、经济 等因素共同影响形成的。

(2)交通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人流和物流来体现的。

交通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 许多商业聚集在高速公路与城市结合部 集装箱运输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出现各种类型的专业化市场、超市、连锁店等。 城市交通的改善、私人小汽车的普及 多功能的大型购物休闲中心应运而生。 发达国家的城市郊区化,城市中心交通拥挤,郊区交通发达 大型综合商场、购物中心、超级市场等,多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位置优越的地方;城市中心区不再是最便捷的购物场所。

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发展

使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发生显著变化,网上购物、电子商务、无人自动售货机成为潮流。

三、分类训练

考点一: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一、单项选择题

右图为三种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费与运距的相关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直线1、2、3依次代表的运输方式分别是:

A 铁路、水路、公路 B 水路、公路、铁路

C 公路、铁路、水路

D 公路、水路、铁路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在A B区间,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是1

B 在B C区间,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是3 C 2代表的运输方式在AB 区间运费最省 D

C 点以外的合理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

读日本国内运输结构的变化图,回答3~4题。

市区环

便捷

聚集

散中转

人流物流

3.日本国内货运中航运占重要地位。

客运中航运所占比重很小,原因是

①日本降水丰富,河网密布,河

运发达②航运货运量大,价格低廉③

航运客运速度慢④航运受气候条件

影响大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②

4.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客、货运输中,汽车运输所占比重增大较快,原因可能是

①汽车运输量大,速度快②高速公路快速发展③大吨位汽车出现④汽车运输安全系数高⑤日本汽车工业发达

A.①②B.②③C.③④⑤D.①④⑤

5.我国南方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是

①我国南方河流比北方多?②南方大多处于湿润地区,降水丰沛,河流水量大

③南方大多数地处热带、亚热带、河流常年不冻④南方河流流向便于地区联系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下表显示了我国陆路交通的部分数据,据此回答6-7题。

1980年2002年

铁路营运里程(万千米)5.33 7.19

铁路客运量(亿人)9.2210.56

铁路旅客周转量(亿人·千米)1383 4969

公路营运里程(万千米)88.33 176.52

公路客运量(亿人) 22.28111.63公路旅客周转量(亿人·千米) 730 7806

注:运距=旅客周转量/客运量

6.2002年我国铁路客运与公路客运相比较

A.铁路客运的平均运距与公路相当 B.公路在短途客运方面占有显著优势

C.铁路短途旅客周转量与公路相当

D.铁路客运的平均运距相当于公路的3倍

7.1980-2002年间,我国铁路交通

A.在客运中的比重稳步提高

B.单位营运里程的客运量呈下降趋势

C.与公路交通相比,客运的平均运距增长较慢

D.与公路交通相比,旅客周转量增长较快

8.铁路建设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铁路对应的线路特征描述最合适的是

A.京哈铁路——以桥代路 B.兰新铁路——起伏剧烈

C.京沪铁路——迂回曲折

D.成昆铁路——桥隧相连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新建了一系列大桥,加快了各地人员、物资的交流,完成9-10题

9.杭州湾跨海大桥采用S型设计,使桥梁与航道水流保持基本垂直。这一设计思路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海啸

B.赤潮 C.潮汐 D.寒潮

10.苏通大桥是目前已建成的最接近人海口的长江大桥,它创造了“最深桥梁桩基础”、“最高索塔”、“最大跨径”和“最长斜拉索”四项世界纪录。这样设计有利于:

A.提高南北陆路运量B.确保“黄金水道”的通航能力

C.稳定河口水文特征D.抵御台风侵袭

二、双项选择题

下图为宁启铁路线经过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宁启铁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宁启铁路东起南京,西至启东B.宁启铁路连接了较多的经济点

C.宁启铁路完善了江苏省综合运输网D.宁启铁路的走向主要受地形条件的限制12.宁启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意义有

A.促进扬州市旅游资源的开发B.使沿线的大别山革命老区直接受益

C.减轻京九线的交通压力 D.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13.上海、广(州)深(圳)、北京是我国航空运货的三大中心。我国航空货运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广州白云机场的航空货运量居三大货运中心之首

B.三大货运中心也是我国的三大经济中心

C.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是我国航空货运的主要货源地

D.我国航空货运主要集中在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

读右下图,纵坐标1-5代表各种运

输方式四项指标的比较,1-5代表由优到劣

的大体次序,回答14-15题。

14.在世界经济贸易中,下列物流流向及其所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合理的是:

A、小麦:从中国到美国选用③

B、鲜花:从中国到日本选用①

C、石油:从伊朗到日本选用②

D、铁矿:从澳大利亚到上海选用⑤

15.下列产业布局对交通运输条件依赖性较强的是:

A、石油化工B、坑口电站C、商品粮基地D、大型仓储

三、非选择题

16.如下图所示,铁路a沿线经济发达,铁路b沿线经济欠发达,G湖农业发达,水灾频繁。新建铁路c(E—H—J),全长300千米。铁路c的社会经济影响有(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四个正确项,将其代号填人空格):;;;;

①可将I地矿产运至D城发展大型冶金工业。②铁路a运量不变,铁路b运量增加。

③J城和E城成为新的铁路枢纽。④K城经济腹地扩大,窗口作用加强。

⑤可调节G湖人湖径流量。⑥可扩大F地土特产和I地矿产的外运量。

⑦H城的经济区位明显改善,成为新的铁路枢纽。

⑧有利于G湖区的抗洪救灾和农业发展。

17.泛亚铁路(新加坡至昆明)将是联系东盟和中国的重要通道,其中,新加坡—吉隆坡—曼谷的已有铁路为共用段,自曼谷至昆明的待建铁路有东、中、西三个方案,如表1和上图所示。

表1 泛亚铁路待建线路三个方案的比较(单位:千米)

方案经过主要城市铁路总长度需新建铁路

东线曼谷—金边—胡志明市—河内—昆明5520433

中线曼谷—万象—昆明41801245

西线曼谷—仰光—昆明43211017

东盟国家首选东线方案,分析其有利因素。

18、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图6),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

(1)分析造成大桥施工困难的自然原

因。

(2)从宁波到上海,经该桥将比走原有

公路路程短。据图估算缩短的里程约

为千米。

(3)是评价大桥建成后产生的主要经

济与环境效益。

考点二: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山东省的临清市地处运河岸边,明清时一度成为我国北方有名的商埠,每日船来车往,商贾云集,烧制的“临清砖”专供宫廷御用。但新中国成立后,与其他城市相比,发展缓慢,成为山东省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市。随着京九线的开通,临清市又一次面临大发展的机遇。回答1-2题:

1.导致临清市在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是:

A.资源 B.文化教育 C.交通 D.“临清砖”的生产2.导致临清市后期发展缓慢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清王朝灭亡的政治因素B.战争和灾害

C.“临清砖”的停产D.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

3.台湾岛铁路是半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的横向铁路,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河流因素 C.气候因素 D.矿产因素

读我国南方某城市道路和居住小区分布图.回答4-5题。

4.20世纪90年代末与80年代初比较,该城市交通运输系统( )

A.建设发展均不受河流分布的影响B.联系市外的新道路有所增加C.未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立体网络D.道路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化

5.20世纪90年代末,该城市新建居住小区( )

A.大多沿河流分布 B.多在商业中心附近选址C.位置远离交通线 D.由商业区向北、东、南扩展

读下图完成6—7题:

6.图示四城市中城市交通布局最合理的是

A.甲?B.乙?C.丙D.丁

7.图示四城市中商业区布局合理的是

?A.甲、乙B.甲、丙、丁C.乙、丙D.丙、丁

8.关于商业网点的叙述

A.山区应比平原多设固定商业网点,以保证偏僻地区居民的生活所需

B.两个地区间的商品若能互补,有利于商业网点的形成

C.瓶装啤酒向远距离的商业网点销售,能提高经济效益

D.商业活动一定要走出家门,在公共场合进行

读图回答9—10题。

9.图示范围内最大的商业中心是

A.A B.B C.CD.D

10.该地区最大商业中心的发展条件是

①历史悠久,商业基础好

②海陆空交通便利

③经济发达,商品经济能力强

④人口稠密,商品市场广阔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双项选择题:

11. 下列关于商业中心区位选择的原则,正确的是

A.商业中心以集聚为原则,布局应靠近行政中心

B.商业中心以市场最优为原则,布局在城市的几何中心

C.商业中心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布局在市区环路边缘主要干道交叉口四周

D.商业中心以购物方便为原则,布局在居住区内

12.有关商业网点密度与其形成条件之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条件优越,商业网点密度就比较大

B、社会经济水平高的地区,商业网点密度较小

C、交通运输通达性越强的地区,商业网点密度越大

D、自然条件对商业网点密度起决定性作用

读右图,回答13-14题。

13.扬州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是我国商业贸易最繁

荣的城市,后来逐渐萧条。这说明

A.商业城市不是一成不变的

B.自然地理位置的变化必然导致商业城市地

位的变化

C.经济地理位置(如交通)发生变化可导致商

业城市地位变化

D.影响商业城市区位的决定性因素是交通条

三、非选择题:

14.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所示地区??(填字母)可能成为商业街。

(2)A、B、C、D四地???商业网点密度最大,原因是??

(3)A、B、C、D四地商业网点经济效益好坏排序正确的是??。

A.A>B>C>D??B.B>A>D>C??C.D>C>A>B D.B>C>D>A

(4)A、B两地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可能是A ??、B??。

15.在我国重要商业中心分布图上,完成以下练习:

(l)填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商业中心名称①

②③④

(2)我国主要的商业中心为什么多分布在东部地区?其原

是。

(3)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其最主要原因是上海本身拥有和。

(4)天津市自然条件并不优越,但却成为重要的商业城市其主要原因是

16、读某历史名城布局图(图五),回答下

列问题。

(1)该城市老城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 。

(2)你认为老城区中①区域和②区域哪个

形成较早,原因是什么?

图五

(3)新城区出现主要是受什么区位因素影响?__________________。我国的省会城市中区位主要受此因素影响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参考答案

分类训练

考点一: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一、单项选择题:1.C 2.A 3.D4.B5.D 6.B 7.B8.D 9.C10.D

二、双项选择题:11.BC 12.AD13.BD14.BD15.AD

三、非选择题

16.③④⑥⑧

17.运营里程长;利用现有铁路长,需新建铁路短的优势;铁路主要经过平原;所经地区人口较稠密,城市多,经济相对发达。

18.(1)①海域宽阔②台风多③潮差大④流速急⑤水深,风浪大⑥海洋腐蚀环境作用严重⑦桥墩地基

(2)(在85-105间的值均可得分)

(3)降低交通成本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增进区域经济整合) 实现节能减排(减少运输油耗及尾气排放,减轻环境污染)

考点二: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1.C 2.D3.A 4.B5.D 6.D7.C 8.B9.A 10.D

二、双项选择题:11.BC 12.AC13.AC

三、综合题:

14.(1)B (2)B地形平坦,人口众多,商品生产能力强,接近生产消费市场,商品流通速度快(3)D(4)货郎担、大蓬车等流动形式商业街或商业小区

15.(l)重庆广州沈阳南京 (2)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和交通便利(3)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商品经济发达的广阔腹地 (5)处于华北平原经济腹地,距离北京最近

16.(1)河流煤铁资源(2)该城市为历史名城,形成较早,而早期城市的分布往往选在有丰富水源的地方和交通便利的地方,①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形成较早,②区域是开发利用铁矿资源发展起来的,钢铁工业出现的历史相对较晚,所以②区域是后形成的。(3)交通石家庄郑州(列举的城市只要合理,就可得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