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余数的除法除法竖式的重难点分析及解决策略的研究

有余数的除法除法竖式的重难点分析及解决策略的研究

有余数的除法除法竖式的重难点分析及解决策略的研究
有余数的除法除法竖式的重难点分析及解决策略的研究

有余数的除法除法竖式的重难点分析及解

决策略的研究

从学生的学习经历看有余数除法是对除法意义的进一步理解,是对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后续学习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及小数除法的基础。人教版教材将原本在三年级出现的此内容下移至二年级下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遇到了一定程度的困难。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取决于学生学习的需求。把握学生学习的需求,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分析是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基础和前提。

一、问题的提出

在日常生活平均分物时,分的结果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恰好分完,没有剩余(即余数为0),另一种是平均分以后还有剩余(即余数不为0)。从学生的学习经历看有余数除法是对除法意义的进一步理解,是对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人教版教材将原本在三年级出现的此内容下移至二年级下册,下面呈现的是现人教版(修订)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单元的教学内容和原人教(实验)版三年级上册有余数除法的教学内容。

在对比中发现:教学内容从原来的4个例题增加至6个例题,例题的编排更加重视对“关系”的理解,如:表内除法与有余数除法的关系,除数和余数的关系等,有余数除法中各数之间的含义。同时还重视了对有余数除法学习意义的理解,编排了2个例题突出生活中用有余数除法知识解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本单元的教学难点过于集中,怎样教?成为困扰教师的主要问题。

要想解决怎样教的问题还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入手结合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进行思考和教学设计。

二、研究目标:通过对学生的前测问卷及访谈情况的分析,梳理了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单元的学习难点,针对学习难点提出了:在整体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分散教学难点;采用直观方式建立多种表征联系理解有余数除法中各数之间的关系;重视学生的“原始认识”,让数学课堂有“探寻”的味道的教学建议。

三、研究方式:问卷调查、访谈。

四、研究过程

(一)测试

1.测试对象:二年级共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测试题目说明:闭卷30分钟

(二)访谈

随机选取参与测查的二年级学生作为访谈对象。

五、研究分析

从前测试卷中可以看到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题目中的文字和图示信息,采用圈一圈的方法找到答案,并借助除法的意义正确列式。其中80%的学生采用先列式计算,再圈圈验证的方法完成题目。但是对除法竖式的认识知之甚少,出现了以下几种竖式情况:

在对书写①②③④的学生进行访谈后发现:学生对竖式并不陌生,学过了加法、减法竖式,通过家长的辅导和其他途径的学习也学会了乘法竖式的表达方法。因此面对“用竖式计算”的要求时自然产生想法:除法竖式怎样写呢?于是学生在思维储存的知识方法中快速检索,在完成任务中学生“创造”出了以上竖式的表达方法。不难看出学生能够运用“几个几”的知识,将加、减、乘和除的意义建立起联系,借助几个几的意义建立除法竖式的模型。

在对书写⑤⑥⑦的学生进行访谈时,发现学生对除法竖式认识并非原生态,有的学生在书籍中见过“)”号,有的学生在校外学习过,从⑤⑥商书写的位置更能看出,这些学生对于竖式计算的认识基本处于“雾里看花”或者“匆匆而过”的状态。对除法竖式中各数的含义以及各数之间的关系并不理解,觉得商只要有个位置就可以了,很难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知识相联系。

和题目1比较,学生对文字信息理解正确,并通过自己的理解运用画图的方法寻找答案。但是只有18.75%的学生是采用先列式计算在画图验证的方法完成题目。大多数学生发现不能用口诀直接找到结果,对答案不确定,因此采用先画图,再列式计算的方法完成题目。对还剩2个的表达方式也比较多样,出现了以下几种典型情况:

随机对学生进行访谈。

师:在这个除法算式里,17叫被除数,5叫除数,3叫商,如果让你给还剩的2个梨起个名字,你会叫它什么?

学生:“剩数”“余数”“多数”。

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已经初步理解了“余数”的含义,2表示剩余的部分是学生共同的认识。

学生这样进行竖式计算:

说明学生对有余数除法中各数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模糊的。

93.75%的学生采用举例子的方法回答问题,因此结论也是唯一的。在学生的头脑中缺少“变化”意识,也缺少“追问”意识,因此还未形成“余数组”的认识。

26.26%的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题目含义,并结合题意画示意图辅助思考,结合生活实际作出正确判断。回答错误的学生主要是对题目中“最多”和“至少”等词语不理解。还有的学生忽视了对余下的3人的处理,缺乏将对数学问题还原成生活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我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单元的学习难点进行了梳理。

六、研究成果:

(一)在整体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分散教学难点

修订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和“有余数除法”有关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图(1),此学习内容是学生在分物过程中首次经历剩余情况。图(2)是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的学习内容,学生在分物的过程中再次经历有剩余情况。这两次学习使在学生进

一步熟悉画图策略,同时能够用图示表征,符号表征等方式说明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渗透“余数”表象。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规律”,感受“规律”中的“组”,形成“份”、的概念表象。

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和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除法的意义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学习尤为重要。乘法的意义是建立除法意义的基础,而除法意义的学习又是形成有余数除法含义的基础,因此重点研究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就成为研究后续一系列问题的核心,也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从以上学生的学习经历来看,有余数除法的学习并不是毫无基础和经验的,把握教材的主要教学内容对后续知识进

行适时适度的渗透可以起到分散教学难点的作用。(在梳理教材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个问题,到目前为止现人教版教材中出现了加法、减法和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唯独没有乘法的竖式计算内容,建议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乘法竖式的教学,同时渗透十进位值制,为讨论除法竖式中商的对位问题做铺垫。)

(二)采用直观方式建立多种表征联系理解有余数除法中各数之间的关系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达尔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尤其是数学概念的学习更是如此。因为数学概念的特点是高度的抽象化与应用的普遍化。所以学生学习概念必须要经历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使学生各种感官都参与到感知概念的本质中来,从多方面,多角度认识概念的内涵。

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儿童智力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的理论,即:感知运算智力阶段(0~2岁),前运算智力阶段(2~7岁),具体运算智力阶段(7~12岁),形式运算智力阶段(12~15)。其中第三阶段属于小学生智力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儿童能联系具体事物进行思考,也就是说,思维的内容和形式尚未分离。因为,儿童认知的形式,即不单纯来自先天能力,

也不单纯来自后天经验,而是来自儿童的动作和活动,儿童必须通过活动和具体事务进行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将外在刺激转换为内在表象从而形成概念的认知历程。

例如:把12个苹果每4个放在一个盘子里,需要几个盘子?在表内除法学习的初始阶段学生需要在动手操作中感受一份一份分的方法,获得把一定数量的物品按份分以后的结果。当实物操作成为一种经验以后,学生就能够运用这种经验将分的过程用画图的方式表达出来,并获得结果,学生能够借助自己的直接经验将“分的过程”与“图”建立联系,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此时学生的画图过程就从原有的感知性动手操作上升为思维性动手操作,学生的数学思考自然的融入其中。当学生处于思维性动手操作阶段时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将学生呈现的“图”与“数”“符号”建立一一对应的联系,形成“除法算式”,使学生不断的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不断的丰富对“算式”的感性认识,实现将“操作”“横式”“竖式”相互结合,“有来有回”的教学。

(三)重视学生的“原生态认识”,让数学课堂有“探寻”的味道

在前测调研中学生问了几个“好问题”:除法竖式是什

么样的?余数和要分的总数是什么关系?这个竖式中为什么有两个12呢……

学生最朴素的认识展现了数学发展的历史,数学中有大量的“约定俗成”,但是约定俗成不是胡思乱想的规定,而是有其“合理性”。当学生理解了合理性时,就能够学好数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经常用“就是这样规定”的语言回答学生的“傻”问题,久而久之也就磨灭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火苗。面对学生的“傻”问题,教师要能够激励学生去探寻“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它的背后有什么原因和道理吗?”长此以往学生获得的是数学的思维和数学的思考。以上就是本人对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单元学生学习难点的分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提出了一些浅显的认识。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竖式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竖 式》教学反思 《除法竖式》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除法竖式,在上课前我就考虑除法竖式与以前学的差别很大,学生会不会不容易接受。上课前,我先带着孩子复习了加减乘的竖式,提问学生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然而然想到除法竖式,兴趣很浓。本课一开始出示情境图,写出除法横式,这部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困难,于是我追问,除法竖式会写吗?学生有的预习了,会写;有的“自以为是”的认为除法竖式与加法、减法等的竖式相同。于是我先让孩子自己试着编写除法竖式,发现全班没有一个人写对,大多数都写成了加减乘的竖式模式。即使有的学生知道除法竖式和别的不一样,也没能完整的写出。 既然孩子没有先行组织者,那我就必须一步步引导孩子学会除法竖式。所以我联系除法横式,自己出示了除法的竖式格式,让学生互相说一说不明白的地方,学生第一次接触除法竖式,提出了好多问题,又刚好是竖式要学的重难点所在,让学生带

着问题进行学习,要比单纯的“告诉”效果要好的多。接着教学除法竖式的书写我重点结合情境理解竖式各部分的名称,孩子理解起来效果还不错,让跃跃欲试的学生自己动手也来写写。在学生写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孩子没有注意数位对齐,也正是我教学中忽视的地方,所以在后面的练习中,我不断强调数位对齐。正因为有了一步步的引导,学生对于除法竖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作业中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除法竖式》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除法竖式,在上课前我就考虑除法竖式与以前学的差别很大,学生会不会不容易接受。上课前,我先带着孩子复习了加减乘的竖式,提问学生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然而然想到除法竖式,兴趣很浓。本课一开始出示情境图,写出除法横式,这部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困难,于是我追问,除法竖式会写吗?学生有的预习了,会写;有的“自以为是”的认为除法竖式与加法、减法等的竖式相同。于是我先让孩子自己试着编写除法竖式,发现全班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带余除法就是带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带余除法主要包括整数的带余除法和多项式的带余除法。其中,整数的带余除法定理为:对于任意的a,b(设a≥b且b≠0),存在唯一的商q 和余数r使得a=bq+r。多项式的带余除法则与之类似。接下来橙子搜集了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1 这节课主要学习例3,即除法的竖式计算,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知道除法有两种: 1、没有余数的除法; 2、有余数的除法。 例3的第(1)题讲的是没有余数的除法,在学生读题后首先判断这题是不是解决平均分的问题,如果是,又是什么样的平均分,由题目的第2条信息"每4个放一盘",明确这一题的确是解决平均分,说详细点就是知道总数和每份数,要求份数,应该用除法解决。确定了方法,学生就可以列式了,然后借由学生列出的横式引出: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介绍竖式的知识,首先,竖式的运算步骤,第二,确认被除数、除数和商的位置。第三,知道竖式中第2个12是怎么来的,具体表示的是怎样的数量。第四,0是怎样得来的?它有表示什么?结合题意,竖式中第2个12不是总数,而是在每盘

放4个苹果的情况下得出3(商)盘可以放12个。0则是总共的12个苹果与分掉的12个苹果的差,表示12个苹果正好分完,没有剩余有了第(1)题做铺垫,我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第(2)题,让学生自己探求的竖式,再想一想竖式中每个数的意思。学生汇报后,比较(1)(2)两题的竖式,看看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和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其中第(2)题小萝卜的话给出了一种求商的方法,思考12里最多有2个5,所以商2。这题还要注意的一点是算式中商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具体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做练习时,学生刚学习除法的竖式,还不太熟练,尤其在做完第1题,紧接着做第2题时,有很多同学不知道4÷2的竖式怎么算,是因为过于死板的记忆知识,将没有余数的竖式当做有余数的竖式计算。通过第2题可以知道在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中求商的第二个方法——看除数想乘法算式,找和被除数最接近的积,再和总数相减求余数。第4、5两题先明确题目的已知信息和所求的问题,能列出算式和竖式,知道竖式中每一个数的是怎么得来的,根据情境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这堂课竖式对于学生比较复杂,一堂课过后发现很多同学仍不能明确竖式的写法和格式,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和理解。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2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了表内除法“正好分完”的情况,再学习这部分“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也很容易混淆,学生在学习时存在一定困难。

有余数的除法(一) 除法竖式

有余数的除法(一) 除法竖式 教学内容:西师版二下第70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 含义及算理。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教学难点:除法竖式的书写及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算 5×()=15 6×()=42 9×()=72 4×()=24 14÷2= 32÷4= 27÷9= 56÷7= 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用乘法口诀口算的。 师:如果数字较大不能口算的时候就需要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想知道吗?(板书课题:除法竖式) 师:关于除法竖式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例2整合后的例题:分桃子 (1)出示例题情境图,学生找出数学信息和问题:12个桃,每只猴子分3个,一共可以分给几只猴? (2)请一名学生用圆片代替桃子在黑板上分一分。 师:原来的桃怎么一个都没了? 生:都分走了。 师:分走了多少个桃? 生:3×4=12个。 师:说明12个桃刚好分完. (3)学生列式:12÷3=4(只) 师:在这个除法算式中12叫做什么?(被除数)3叫做什么?(除数)这个4叫什么?(商) (4)师:下面我们就学习用除法竖式来计算这个题。(灯片演示竖式的书写过程)

师:有什么疑问吗?(让学生对除法竖式的含义和书写提出各种疑问) (5)师生探讨,解开学生的疑惑。 教师边讲述边板书:横式下面空一行写出被除数12,给12戴上一顶帽子“厂”表示除号,除数3写在“厂”左边当小耳朵。 师:算12÷3想那句口诀?(三四十二)商几?(4),4该写在什么位?(个位)为什么?(4表示4个一) 教师标出除法竖式里各部分的名称,引导学生看着竖式齐读:12除以3等于4。 师:这里的12、3、4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有12个桃,每只猴子分3个,可以分给4只猴。) 师:那被除数下面的12和0是什么意思,又是怎么来的呢? 同桌讨论后汇报。 生:12表示分走的桃,是用3×4得到的;0表示桃子没有剩余,是用原来的桃减去分走的桃得到的。(强调0放在个位) (6)学生规范书写一遍竖式计算过程。 2、试一试:竖式计算45÷5= (1)学生独立做。 (2)订正。 (3)小结,除法竖式计算三步曲:商、乘、减。 三、巩固应用 1、引导练习:教材第70页“试一试”把竖式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完成。 请一名学生按照三步曲的顺序说一说竖式计算的过程。 2、纠错练习 3、自主练习:看横式写竖式。 (1)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48÷6的竖式,请一名上台展示,全班点评。 (2)同桌合作,说出横式让对方写竖式。 4、综合练习:你有几种填法? 四、课堂总结 师:学会了什么本领?写除法竖式要注意些什么? 48 48 6 0 8 63 7 0 9 () 2 () () 8 0 () 2 7 2 7 3 0 8 27÷3=

(完整)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竖式)

二年级下册数学——计算练习题(混合运算和除法竖式) 例1.有13根 ,每3根一份,分成了( 4 )份,还剩( 1 )根。 13÷3=(4 )……( 1 ) 4 商 4 商乘以除数 1 余数 2.用竖式计算。 20÷3= 28÷5= 24 ÷7= 23÷3= 50÷6= 67 ÷9= 45÷7= 59÷8= 34 ÷5= 53÷7= 38÷8= 43 ÷5= 66÷7= 82÷9= 29 ÷3= 32÷7= 35÷8= 18 ÷5=

一.我会填。 1.看下面各题,把它写成一道综合算式。 6×7=42 42-15=2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9=24 24÷4=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再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或只有(),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 二、计算题(脱式计算,选算的部分先划上横线) 75+15-36 60-40÷8 50-(30+12) (21-18)×8 45÷(3×3) 8+8×9 5×8-2418+12÷442÷6×9 6×(49-40)7×2+48+16÷4 12+4×381÷9÷37×(5+2) 56÷(50-42)72-9-972-30-8 二、列式计算(文字题只能写综合算式,然后脱式计算) 例1、 45减去21与15的和得多少? (2)8乘3的积再除以6得多少? 45-(21+15) =45-36 =9 (3)82与18的差除以8,商是多少? (4)18加5与7的积是多少?

除法竖式数学教学反思

除法竖式数学教学反思 除法竖式数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除法竖式数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除法竖式该按怎样的顺序写?为什么要这样写?在除法竖式教学之前,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我觉得对于直接利用口诀的除法,竖式不仅显得复杂,而且竖式的作用也很难让学生理解,学生学习除法竖式存在哪些困惑呢? 怎样让学生自然地记住除法竖式的顺序,并把余数写下来呢?其实,除法竖式形成现在简洁的书写格式,人们经历了一个漫长改进逐步完善的过程。我觉得采用拿来主义,遗弃了宝贵的完善过程,直接将智慧的结果——“除法竖式”作为一种“书写格式”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显然是不利的。 算理讲解,也许对于教师和优等生是可行的,但还有更多的学生只能是不懂装懂。即使那些优等生,明算理之后,诸多疑问还是无法消除,而除法竖式的价值在有余数除法中容易凸显,为此我大胆将二下简单的有余数除法渗透到本节课中,课堂上我创设了一个情景,学生学习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我先拿了6个磁铁,让学生在黑板上平均分成2份,接着要求学

生用语言把分磁铁的动作表示出来, 学生说得很好:把老师手里的6个磁铁平均分成了2份。 谁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学生说6除以2等于3。写出的竖式是形如加法的竖式,这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且对于没有余数的表内除法,竖式写成此种形式学生没有觉得不妥。 接着出示7个磁铁,要求学生平均分成2份,分后追问:刚才分掉几个磁铁,现在手里还有几个磁铁?怎样用算式表示? 学生答:分掉几个磁铁,用2*3=6表示,现在手里还有1个磁铁,用7-6=1表示。 谁能试着用竖式计算?绝大多数学生写的竖式仍然形如加法竖式,但余数1不知写在什么地方合适了。 针对学生的困惑我加以小结:除法竖式非常神奇,能将分东西的过程完整地记录下来。接着边分磁铁边板书除法竖式。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时我及时介绍竖式中像“厂”的符号表示除号,被除数和除数和商的位置。接下来我又问:下面的6是哪里来的?1又表示什么? 引导比较两种竖式,学生体会到了除法竖式有别于其他运算竖式的价值,正确解释6除以2等于3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学生能够通过情景理解到这一层。我心里由衷地感到高兴,我觉得直观地利用有余数的平均分更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对教材进行调整后,学生对本知识的学习比我预想的要好。 通过这节课告诉我们: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学习的起点是重新从等分的事实开始来构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还是可以根据除法的算式研究计算中出现的新问题,但是经历了这一次活动,我认为其实我们的对象已经不是除法的事实,而是除法的本身在平均分正好分完时可以用没有余数的除法在解决,而在平均分后有剩余就要运用有余数的出发来解决,这只是除法计算中的另一种情况。因为学生在学习有余数除法以前,已经认识了除法,知道要把一个数等分,可以用除法计算。至于这个数能不能正好分完,对每一个人来说,在没有计算或进行分的实践之前,是不会知道能分完或不能分完的。只是在建构了除法后,在进行计算时,

需要我们研究会出现的两种情况。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具体物体的平均分,理解什么叫有余数的除法,再体会什么情况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了解余数的含义,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通过实际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通过直观形象的学具操作、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每组把小棒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学生从“小棒”开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结论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不是我告诉学生这规律,而也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圈。在圈一圈,猜一猜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整节课学生动

(完整版)二年级下学期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竖式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口算练习(一)姓名时间分分数家长签字 22÷3=14÷3=7÷2=9÷2=19÷3=20÷3=20÷3=29÷5=37÷5=36÷5=14÷4=18÷4=12÷5=16÷5=9÷5=10÷3=12÷5=14÷3=16÷3=3÷2=20÷6=24÷7=28÷6=32÷6=15÷6=32÷9=4÷3=6÷4=8÷3=14÷3=22÷3=22÷3=22÷5=32÷5=32÷5=4÷3=8÷3=12÷5=16÷3=9÷2=10÷6=12÷7=14÷8=16÷8=13÷3=21÷4=22÷4=25÷4=34÷4=17÷5=16÷3=27÷2=36÷5=45÷7=36÷7= 17÷5=10÷7=12÷7= 12÷7= 18÷7= 22÷7=34÷7=6÷4=8÷5=54÷7=15÷6=18÷4=21÷8=24÷9=12÷8=56÷9= 12÷5=18÷5= 24÷5=49÷5= 26÷6=12÷5=17÷5=26÷5=35÷6=35÷6=42÷5=49÷5=56÷5=10÷7=9÷5=18÷5=27÷5=36÷5=14÷5=30÷7=36÷7=42÷5=48÷7=20÷7=7÷5=14÷5=21÷5=28÷5=28÷5=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口算练习(二)姓名时间分分数家长签字 40÷6=48÷9=56÷6=64÷9=5÷2= 45÷8=54÷8=63÷8=32÷9=15÷4=8÷3=16÷3=24÷5=32÷5=9÷5= 7÷2=14÷5=21÷6=28÷5=27÷5=54÷7=63÷8=72÷7=31÷7=30÷8=25÷6=30÷7=35÷7=40÷7=42÷8=4÷3=8÷3=12÷4=16÷3=13÷2=45÷7=54÷8=63÷8=22÷5=9÷2= 8÷5=16÷5=24÷5=32÷5=40÷7=18÷5=27÷5=36÷8=45÷6=56÷7=12÷5= 12÷7= 5÷2= 54÷8= 48÷9= 7÷5= 36÷5= 6÷5= 21÷5= 42÷8= 21÷5= 42÷5= 54÷7= 16÷5= 42÷9= 8÷7= 20÷7= 12÷7= 36÷7= 16÷7= 48÷7= 12÷7= 14÷6= 48÷7= 10÷7= 45÷7= 4÷3= 42÷5= 8÷3= 42÷5= 45÷7= 63÷8= 30÷8= 36÷8= 12÷5= 54÷8= 45÷6= 49÷8= 8÷3= 3÷2= 42÷7= 6÷5= 18÷5= 36÷5= 54÷7= 40÷7= 24÷5= 14÷5= 14÷6= 30÷7=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竖式教学反思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竖式教学反思 除法竖式的学习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经过这段时间的教学,通过对学生课堂的表现、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方面,我了解到除法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将“除法竖式”作为一种“书写格式”进行教学,很突然的让学生去接受,这样做对学生的学习显然是不利的。然后进行算理讲解,对于一部分优等生这样做是可行的,他们能够理解,但还有更多的学生只能是不懂装懂。而且即使是那些优等生,在明白算理之后,仍然有诸多疑问还是无法消除。 很多学生无法理解:为什么除法的竖式跟“加减乘法”的竖式不一样?除法为什么要从高位算起?得数(商)的写法也不同,要写在竖式的上方,并且也要从高位开始写……这么多的难以理解造成了除法教学的困难。在刚开始进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竖式时,甚至发现很多优等生也出现不会解答的现象,这使我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更深的反思。 除法竖式的格式与加法、减法、乘法都不一样,它的出现给了学生一次强烈的视觉和思维冲击,学生一下子无法接受,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我觉得可以让学生尝试一下跟加法、减法、乘法一样的竖式,让他们自己发现这种方法的缺点,然后在进行除法竖式的教学。 首先让学生明了除法各部分的含义,按照横式的读法顺序进行书写。被除数——除号(除号被“厂”字形代替)——除数——等号(被横线代替)。等学生已经能熟练的进行除法竖式计算了,再回头解决学生的疑问:为什么要从高位算起?学生可能就会领会:(1)先将大部分分掉,留下小部分再来分更加简便。(2)低位算起也是可以的,但比较麻烦。 俗话说:熟能生巧。对于除法的笔算,练习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学生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缺少练习。而且练习必须及时,能够让我们当场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纠正。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能缺少教师的鼓励评价,随时保持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取得

word完整版2017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 1、先圈一圈,再写算式。 (1)●●●●●●●●●●●●●●每4 个分一组,可以分几组?列式: (2)★★★★★★★★★★★每3 个分一组,可以分几组? 列式: 2、根据题意,先画草图,再列算式。 (1)9 支铅笔,每人分2 支。可以分给()人,还剩()支。画图: 列式: (2)9 支铅笔,每人分4 支。可以分给())颗,可以分给(人,还余下()颗画图: 列式: 每人分几颗?余几颗?比一比,19 有3、颗糖果,看谁写得算式多?算式: 一、填空

1、在除法中,余数应比除数() 2、被除数= ()×()+(),也就是除数必须比余数()最小是() 3、除数6,商是9,余数是5,被除数是() 4、()÷6=()……(),余数可能是() ()÷5=4……(),余数可能是() 5、一个数除以9 有余数,余数最大是() 6、○□□△○□□△○□□△……第25 个图形是() 7、○▲□○▲□○▲□○……第23 个图形是() 8、在现阶段有余数的除法列竖式时,商要对着被除数的() 9、有12 个羽毛球。平均分给5 人,每人分() 10、35 个小朋友坐船,每船坐8 人,至少()条船。 11、有9 个桃子,每盘放2 个,可以放()盘,还剩()个 12、有26 个桔子,如果每袋装4 个,可装()袋,还剩()个;如果每袋装5 个,可装()袋,还剩()个,如果每袋装6 个,可装()袋,还剩()个。 13、两个数相除,余数是6,除数最小是() 14 、用21 根长度相等的小棒,可以摆出()个正方形,还剩()根 15、( )里最大能填几? 30 <4×)()8(24 <3×)(31 <4×)(57 <6×)(.

2020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北京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笔算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的,主要教学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 式写法。要解决这节课的问题有几个关键一是首先是口诀的 问题;二是竖式的书写问题;还有试商的问题。 学生虽然在二年级时已经学过了口诀,但学生经常想不起来 乘法口诀,这就导致笔算的速度减慢或者错误。在课前我做 了些复习,但在教学中效果不是太明显,不是练一道题两道 题就能解决的问题。这是一种计算能力要在慢慢的练习中习 得。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尽管教材中没有概括出计算法 那么,但学生应形成一个基本的笔算除法的学习策略,知道 在做笔算除法时,一般应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应有一个合理的演算顺序。因此,教学时,很有必要通过直 观操作与笔算竖式相结合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 算理,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笔算除法过程中最严重的问题是竖式的书写问题列竖式步 骤的问题。很多学生对422口算就能算出结果,也有一些学 生在假期学了一点竖式除法,也会列竖式解决,但是由于不 理解算理,竖式书写的格式不正确,十位和个位的数一起除,不落下来,商的位置不会写。有的干脆写完除号把口算算出 的商再写出来就算完了。 针对这种现象,我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除法中的每个数表

示什么意思,要让学生说清楚,如2写在了哪一位上?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4又是从哪得来的,它表示什么?使学生 理解十位上的4除以2商是2个十所以写在十位上,2个20是40所以4也写在了十位上末尾的0可以省略。十位上的 数除完再除个位,不能放在一起,这节课的内容可以放在一 起,如果要再难些就不可以了,所以十位上的数一层楼房, 个位上的数一层楼房,用孩子喜欢的语言让学生明白十位除 完个位上的数为什么要落下来,而不是一起除,为下节课的 学习打好基础。 另外,这节课我没有让学生动手摆小棒,一是怕耽误时间, 二是怕转移注意力,我觉得学生现在对数的理解完全可以脱 离小棒这个形象具体的工具,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抽象能力。 虽没有让学生亲手摆,但我通过了课件展示分小棒的形式让 学生理解算理,算是间接的完成了数形结合吧。 通过课后作业反应,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竖式除法的算理,能 用正确的格式来书写。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笔算除法》 教学反思 笔算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学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要解决这节课的问题有几个关键:一是口诀的问题;二是竖式的书写问题;三是还有试商的问题。 学生虽然在二年级时已经学过了口诀,但学生经常想不起来乘法口诀,这就导致笔算的速度减慢或者错误。在课前我做了些复习,但在教学中效果不是太明显,不是练一道题两道题就能解决的问题。这是一种计算能力要在慢慢的练习中习得。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尽管教材中没有概括出计算法则,但学生应形成一个基本的笔算除法的学习策略,知道在做笔算除法时,一般应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应有一个合理的演算顺序。因此,教学时,很有必要通过直观操作与笔算竖式相结合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笔算除法过程中最严重的问题是竖式的书写问题列竖式步骤的问题。如:很多学生对42÷2口算就能算出结果,也有一些学生在假期学了一点竖式除法,也会列竖式解决,但是由于不理解算理,竖式书写的格式不正确,十位和个位的数一起除,不落下来,商的位置不会写。有的干脆写完除号把口算算出的商再写出来就算完了。

针对这种现象,我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除法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要让学生说清楚,如2写在了哪一位上?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4又是从哪得来的,它表示什么?使学生理解十位上的4除以2商是2个十所以写在十位上,2个20是40所以4也写在了十位上末尾的0可以省略。十位上的数除完再除个位,不能放在一起。 这堂课,我觉得以下四方面自己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一、比较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课件。 二、比较合理的处理教材。教材给我们呈现的情境图是3月12日植树节,把情境图用呈现给学生,并请学生发表意见。之后,再让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完成竖式计算,初步体验试商的方法。最后出示两题练习巩固试商方法。第二个问题要解决的是调商。学生据题意列式,接着让学生自主尝试,然后让学生解说计算的过程,老师板演,通过汇报交流,认识到为什么要调商,怎样调商,突出对算理的理解。 三、在练习的处理上,把课后的练习进行整合,有层次,有侧重点的进行练习设计,从而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训练、提高学生的试商速度;根据试商情况,很快说出准确的商,训练学生的调商方法;课后练习第一、二题,商是几?比一比谁试商的速度快?综合强化学生试商和调商的方法;第三题,解决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精心整理的《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1 如何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是学生刚刚接触的新知识,所以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感兴趣,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这一系列活动完成的,这样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比较深刻地领会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余数要比除数小”是计算除法必需遵守的法则,教学中我并没有硬性地将这个法则讲给学生听,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去发现它,并从正反两方面去探讨如此规定的理由。最后,我还组织了及时的,必要的练习,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并掌握这种计算方法。 我先出示了例题,并让学生摆一摆并列出算式,在摆的过程中我通过问答的形式将13、4、12、3、1各表示什么使学生清楚的理解,并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列竖式计算这个除法算式。 在列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将竖式列成了加法的形式,有的学生列的很准确,让他们将式子呈现在黑板上,通过对比的形式比较出优缺点,知道竖式要清楚地表示出每一步,不这么表示缺步骤。并将每个数表

示什么弄清楚。 学生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一般会采用两种不同层次的方法:一是借助直观图或动手操作求得商和余数;二是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试商。试商的本质是依据除法运算的意义,着眼乘、除法的关系进行的一种较为抽象的思考。初步理解并掌握试商方法,不仅是为了达成本节课的基本教学目标,也是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法计算奠定基础。此段教学过程,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除法的经验,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试商的思考方法,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化过程,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升数学思考水平。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2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是二下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会用小棒摆一摆得出结果,而这节课主要是关于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掌握试商的方法和懂得余数比除数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因此,在师傅和邢老师的指导下,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会表内除法以及会用竖式计算没有余数的除法,所以,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安排了一道6÷3的计算题和4题括号里最大能填几的题目,让学生通过“算一算” 并多数学生根据示例:几乘几最接近几又小于几来“说一说”,既巩固旧知,又为后面的学习做充分的铺垫。在学习7÷3之后,又及时利用课件将其与6÷3进行比较,让学生自主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竖式

除法教学反思

除法教学反思 以下三篇是收集的关于除法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 篇一: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本节课我本着“扎实、有效”的原则,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且面向全体学生来进行教学。通过教学实践,个人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算”和“用”有机结合。 数学课程提倡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强调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计算教学更是不能只是简单的计算,要把计算和生活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本课从例题材料(分气球)到练习设计购买方案,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以用引算,以算为用。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数学学习是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两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3.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80÷2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120个气球,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到后面的练习卡片上的空白处理等,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4.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中师生平等的对话,对学生富有激励的评价,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一种积极的状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好习惯是一位良师益友,有些学生往往很聪明,内容掌握的也很好,可在简单的计算中出错误。究其原因是做时只图快,做后不检查造成的。课堂上我经常表扬认真、仔细的同学,让同学友情提示,促使学生在计算中良好习惯的养成,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值得引起我再次思考的是: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把新知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构通?一堂课下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及答案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及答案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 1、在除法中,余数应比除数小,也就是除数必须比余数大。 2、被除数=除数×商+ 余数。 3、除数6,商是9,余数是5.被除数是59。 4、□÷6=□……□,余数可能是( 5、4、3、2、1)。 □÷5=4……□,余数可能是(4、3、2、1)。 5、一个数除以9有余数,余数最大是8,最小是1。 6、○□□△○□□△○□□△……第25个图形是(○)。 7、○▲□○▲□○▲□○…… 第23个图形是(▲)。 9、有1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2 个,还剩2个。 10、35个小朋友坐船,每条船坐8人,至少要(5)条船。 11、有9个桃子,每盘放2个,还剩(1 )个 12、有26个桔子,如果每袋装4个,可装(6)袋,还剩(2)个;如果每袋装5个,可装(5)袋,还剩(1)个;如果每袋装6个,可装(4)袋,还剩(2)个。 13、两个数相除,余数是6,除数最小是(7 ) 14、用21根长度相等的小棒,可以摆出5个正方形,还剩1根。 15、( )里最大能填几? (1)(9)×6<57 (2)(6)×7<43 (3)(7)×5<38 三)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答案略) 53÷7= 52÷6= 34÷5= 35÷8= 34÷5= 54÷8= 五、解决问题 1、姐姐买来一束花,有11枝,每5枝插入一个花瓶里,可插几瓶?还剩几枝? 11÷5=2(瓶)······1(枝) 答:可插2瓶,还剩1枝。 2、○○○○●●○○○○●●○○○○●●……那么第21颗棋子是什么色的?第43颗棋子是什么色?(列式计算) 21÷6=3(组)······3(颗) 43÷6=7(组)······1(颗) 答:第21颗棋子是白色,第43颗棋子是白色。 2、妈妈买了21米花布,每4米做一个窗帘,可做几个窗帘?余几米布? 21÷4=5(个)······1(米) 答:可做5个窗帘,余1米布。 3、有25片扇叶,每台电扇装3片,这些扇叶够装几台电扇? 25÷3=8(台)······1(片) 答:这些扇叶够装8台电扇。 4、王老师买来一条绳子,长20米,剪下5米修理球网,剩下多少米?剩下的每2米做一根跳绳,可以做几根跳绳?还剩多少米? 20-5=15(米) 15÷2=7(根)······1(米) 答:可以做7根跳绳,还剩1米。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笔算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学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要解决这节课的问题有几个关键:一是口诀的问题;二是竖式的书写问题;三是还有试商的问题。 学生虽然在二年级时已经学过了口诀,但学生经常想不起来乘法口诀,这就导致笔算的速度减慢或者错误。在课前我做了些复习,但在教学中效果不是太明显,不是练一道题两道题就能解决的问题。这是一种计算能力要在慢慢的练习中习得。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尽管教材中没有概括出计算法则,但学生应形成一个基本的笔算除法的学习策略,知道在做笔算除法时,一般应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应有一个合理的演算顺序。因此,教学时,很有必要通过直观操作与笔算竖式相结合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笔算除法过程中最严重的问题是竖式的书写问题列竖式步骤的问题。如:很多学生对42÷2口算就能算出结果,也有一些学生在假期学了一点竖式除法,也会列竖式解决,但是由于不理解算理,竖式书写的格式不正确,十位和个位的数一起除,不落下来,商的位置不会写。有的干脆写完除号把口算算出的商再写出来就算完了。 针对这种现象,我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除法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要让学生说清楚,如2写在了哪一位上?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4又是从哪得来的,它表示什么?使学生理解十位上的4除以2商是2个十所以写在十位上,2个20是40所以4也写在了十位上末尾的0可以省略。十位上的数除完再除个位,不能放在一起。 这堂课,我觉得以下四方面自己做的还是比较好的。一、比较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课件。 二、比较合理的处理教材。教材给我们呈现的情境图是3月12日植树节,把情境图用呈现给学生,并请学生发表意见。之后,再让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完成竖式计算,初步体验试商的方法。最后出示两题练习巩固试商方法。第二个问题要解决的是调商。学生据题意列式,接着让学生自主尝试,然后让学生解说计算的过程,老师板演,通过汇报交流,认识到为什么要调商,怎样调商,突出对算理的理解。 三、在练习的处理上,把课后的练习进行整合,有层次,有侧重点的进行练习设计,从而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训练、提高学生的试商速度;根据试商情况,很快说出准确的商,训练学生的调商方法;课后练习第一、二题,商是几?比一比谁试商的速度快?综合强化学生试商和调商的方法;第三题,解决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去探索除数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试商和调商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完全暴露了出来,思维的积极性相当的高,达到了原先设计的效果。

三年级《数学除法的竖式计算》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除法的竖式计算》教学反思 除法的竖式计算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学习例3,即除法的竖式计算,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知道除法有两种:1、没有余数的除法,2、有余数的除法。例3的第(1)题讲的是没有余数的除法,在学生读题后首先判断这题是不是解决平均分的问题,如果是,又是什么样的平均分,由题目的第2条信息"每4个放一盘",明确这一题的确是解决平均分,说详细点就是知道总数和每份数,要求份数,应该用除法解决。确定了方法,学生就可以列式了,然后借由学生列出的横式引出: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介绍竖式的知识,首先,竖式的运算步骤,第二,确认被除数、除数和商的位置。第三,知道竖式中第2个12是怎么来的,具体表示的是怎样的数量。第四,0是怎样得来的?它有表示什么?结合题意,竖式中第2个12不是总数,而是在每盘放4个苹果的情况下得出3(商)盘可以放12个。0则是总共的12个苹果与分掉的12个苹果的差,表示12个苹果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有了第(1)题做铺垫,我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第(2)题,让学生自己探求 12÷5的竖式,再想一想竖式中每个数的意思。学生汇报后,比较(1)(2)两题的竖式,看看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和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其中第(2)题小萝卜的话给出了一种求商的方法,思考12里最多有2个5,所以商2。这题还要注意的一点是算式中商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具体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做练习时,学生刚学习除法的竖式,还不太熟练,尤其在做完第1题,紧接着做第2题时,有很多同学不知道4÷2的竖式怎么算,是因为过于死板的记忆知识,将没有余数的竖式当做有余数的竖式计算。通过第2题可以知道在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中求商的第二个方法——看除数想乘法算式,找和被除数最接近的积,再和总数相减求余数。第4、5两题先明确题目的已知信息和所求的问题,能列出算式和竖式,知道竖式中每一个数的是怎么得来的,根据情境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这堂课竖式对于学生比较复杂,一堂课过后发现很多同学仍不能明确竖式的写法和格式,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和理解。

三年级数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doc

三年级数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下面给大家分享《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借鉴!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以刚学过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为基础,由旧知引入新知,可以很好地理解算理。通过学生独立尝试,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概括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再除的算理与计算方法。学生在经历一系列的计算练习后,感悟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步骤,并能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同时,在汇报中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会倾听,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为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算理,在练习的设置上,从具体的尝试练习上升到抽象的算理,促进学生计算技能的发展。 通过课堂教学和作业批改情况来看,学生存在以下问题:竖式没有写完整;数位没有对齐;还有少部分会出现移两位下来的;余数大于除数的。对于这点,我认为应当让学生多说多练多找错。学生才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马上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在百位不够除,并且前两位数字和除数不能整除时,学生计算比较困难。我想在巩固练习课上多下点功夫,尽量让每一位孩子都能理解算理进行笔算。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笔算除法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在前两天刚刚学过“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对于笔算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基本的笔算方法都已初步形成。本节课笔算中重点要解决的是: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的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学得轻松,也掌握得较好,自认为在以下几方面做得较好: 一、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原形。 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就应该适当选择学生熟悉的、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学生学会在探索这些现实的情况和问题中认识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本节课,我创设生活情境,将枯燥无味的计算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如:以小梦和小欣整理照片为素材引出除法算式,这样做既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 本节课,我始终本着尊重主体、相信个体的原则,让学生始终参与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之中。在突破“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商也要相应地写在十位的上面”这一重难点时,我没有加重老师讲的力度,而是留给学生充分地探求知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去思考,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我设计了三个小问题,然后,让同学们在小组里先充分讨论,如果,把这三个问题思考清楚了,难度也就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 (1)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 一、填空 1.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 )。 2.当除数是8,余数最大是(),最小是()。 3、当余数是8,除数最小是()。 二、计算。 1.口算 4×()= 16 ()×5 = 15 3×()= 12 ()×4 = 20 2×()= 10 ()×9 = 81 5×()= 45 ()×4 = 32 6×()= 36 ()×5 = 30 5×()= 25 ()×4 = 36 35÷5 = 72÷9= 56÷7 = 81÷9 = 48÷6 = 36÷4 = 30÷5= 14÷2 = 7÷7 = 42÷6 = 56÷7 = 27÷3= 10÷5 = 27÷3 = 25÷5 = 45÷6 = 48÷5= 50÷6 = 37÷5 = 74÷8 = 39÷7 = 33÷8= 27÷8 = 21÷4 = 23÷6 = 2、用竖式计算。 88÷9= 30÷7= 52÷9=46÷6=

三、判断题。 1、9×()<68,括号里最大能填8。( ) 2、28÷5=5……3 () 3、33÷7=5……2 () 4、如果△÷6=○……□,那么□最大应是5。() 5、( ) ÷8=4……3,()里应填35。() 四、解决问题 1、小明买来13个苹果,平均分给奶奶、爸爸、妈妈,余下的给自己,小明自己还有多少个苹果? 2、我们班一共有45人,平均分成6组,每组几人?还多几人? *4、有13米布,每2米做一件衣服,能做几件? *5、46个同学去春游,每辆车可坐8人,一共要用多少辆车? *6、34人去旅游,每4人一个房间,至少需要几间房子?

《除法竖式的认识》教学反思(含试卷)

《除法竖式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精心创设的学校的情景中,学生始终兴趣浓厚,积极地投入课堂学习中,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学习效果也较好。 数学课堂一定要有有生活趣味。如:数学小精灵在学生的眼里,是可爱的、有灵气的“智慧小精灵”。这样的课就有了更多的味道,就更能吸引学生。 学生列出了除法竖式,并让学生说清楚竖式中每个数是什么意思。尤其是对被除数下面的数是怎么来的,下面的“0”以及是怎么来的,都重点让学生表述清楚。 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15盆花,每5盆一组,可以分几组?”让学生尝试列出横式和竖式。然后注意观察和巡视。让学生上来板演,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评判。让学生说服学生,比老师一个人说强多了,给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这样处理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节省时间。实际上学生对竖式的书写并不陌生,但只要学生理解了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竖式的书写也就不是问题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个数的含义,以及进一步理解横式和竖式之间的联系还指名两位学生上来指一指,使图、横式、竖式对应起来,相信学生对横式和竖式中的各个数的含义都很清楚了。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最小内角是46度,这个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 2.在比例尺是1:8的图纸上,甲、乙两个圆的直径比是2:3,那么甲、乙两个圆实际的直径比是( )。A.l : 8 B.4 : 9 C.2 : 3 D.无法确定 3.猴山在公园门口东偏北25°方向上,距离600米,那么公园门口在猴山的()处. A.北偏东35°,距离600米 B.西偏南25°,距离600米 C.南偏西25°,距离600米 4.有一个正方体,其中3面涂成黄色,2面涂成蓝色,1面涂成红色.抛了9次,发现有8次是黄色的面朝上,现在抛第10次,黄色的一面朝上的可能性为() A.B.C.D. 5.自然数按因数的数分,可以分为( )。 A.奇数和偶数B.质数和合数C.质数、合数、0和1 6.半圆的周长为( )。 A.πr+r B.πr+2r C.+r 7.一列队伍,按1~8的顺序循环报数,最后一个人报“5”,如果这列队伍的人数在60~70之间,这列队伍的人数可能是() A.2的倍数B.3的倍数C.5的倍数D.无法确定 8.运送一堆铁矿石,用一辆大货车6小时可以运完,用一辆小货车8小时可以运完,大、小货车一起运,()小时能运完. A.3 B.3 7 C.3 3 7 D.2 9.1 4 ÷ 1 2 × 2 3 =() A.1 5 B. 1 12 C. 1 3 D. 2 3 10.一个小数乘以它的计数单位后积是0.05,这个数是()。 A.5 B.0.05 C.0.5 二、填空题 11.甲、乙二人各有若干元,若甲拿出他所有钱的20%给乙,则两人所有的钱正好相等,原来甲、乙两人所有钱的最简整数比是(______)。 12.的分数单位是_____,它含有______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比1少______个这样的单位. 13.用3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体积是________立方厘米。 14.若x是最小的非0自然数,y是最小的质数,z是最小的两位合数,则x+y+z=(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