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卫星通信产业V6

我国卫星通信产业V6

我国卫星通信产业V6
我国卫星通信产业V6

我国卫星通信产业发展概况及展望

郝为民

摘要:我国卫星通信产业经过近40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外发展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和我国整个通信行业发展相比也不太协调。本文阐述了中国卫星通信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了卫星通信企业和产品的发展情况,研究了国家相关政策,在上述基础上对中国卫星通信整个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最后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卫星通信产业;卫星固定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卫星直接广播;VSAT;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通信是实现信息化的必要条件,而卫星通信是我国通信网络的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正在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因此,信息化给卫星通信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中国通信市场竞争激烈,面临着地面通信市场和国外卫星通信市场挑战。

中国卫星通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首先要了解卫星通信发展状况、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了解卫星通信整个产业链结构和产业化情况,了解卫星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

卫星通信产业包括卫星制造业、卫星发射业、卫星服务业和地面设备制造业4大领域。卫星制造业分为卫星整星制造和卫星零部件及分系统制造。卫星发射业分为发射服务、运载火箭制造。卫星服务业包括卫星通信服务分为卫星固定通信业务、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和卫星直接广播业务。地面设备制造业包括地球站系统、VSAT系统、卫星直播地面接收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终端系统等。

本文阐述了中国卫星通信产业产业链的发展状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1、我国卫星通信产业发展概况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先后访华,我国首次使用地球站通过“国际通信卫星”进行通信。我国最初民用通信卫星项目的启动可以追溯到70年代中后期“331”工程的立项和实施,国内卫星通信应用的启动可以从当时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在80年代中后期推动的“三小站试验工程”算起。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通信卫星及其应用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我国已经建成一个卫星资源较充足的卫星固定通信业务用的空间段,它正在为我国和亚太地区用户良好地服务;我国已经建成一定规模的基本满足各种业务需要的卫星通信网,它较好地起到地面通信网的补充、延伸和应急备份作用。我国已经建成较大规模的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网,它为扩大我国广播电视覆盖率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卫星通信发展过程中,固定通信业务空间段发展大致经历如下三大变化:卫星转发器由无偿使用转为有偿服务;国内卫星通信和电视传输业务由租用外商经营的卫星转发器为主转为租用由我国运营商经营的卫星转发器为主;我国运营商经营的卫星转发器由供不应求已转为供求平衡并有较大富裕。从应用角度卫星通信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用于国际通信,第二阶段开始提供电视传送,第三阶段提供国内公众通信和各种专网通信,第四阶段提供卫星移动通信。

我国卫星通信业务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技术水平和应用规模上均有较大差距,此外,在产品国产化程度上,无论卫星或其应用系统,国产化

程度均较低。

1.1 卫星固定通信发展概况

1.1.1 可用通信卫星资源

至2013年5月底中国共有18颗通信卫星在轨运行。其中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11颗,亚太卫星控股有限公司3颗,亚洲卫星有限公司4颗。这些卫星主要为中国国内用户服务,也为覆盖区内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用户服务。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全面推进卫星资源的东拓西扩的国际覆盖战略,现有11颗在轨卫星的频段包含C、Ku、S频段,波束覆盖包括亚洲、大洋洲、中东、部分欧洲、部分非洲等地区,同时在建并规划有多颗卫星。亚太卫星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国卫通控股的上市公司,目前运营3颗在轨卫星,频段为C、Ku,覆盖亚洲、欧洲、非洲和澳大利亚,覆盖了全球75%的人口。亚洲卫星有限公司4颗卫星的频段为C、Ku和Ka频段,波束覆盖为亚洲、大洋洲、中东、部分欧洲、部分非洲等地区。

为了开展国际业务需要,我国有关单位还租用了国外多颗通信卫星的转发器。这些卫星有“国际通信卫星”和泛美通信卫星,还有银河-3R和热鸟-3等通信卫星。

至2013年5月份,中国各卫星公司在轨服务通信卫星具有的转发器数量如下表所示。

表1 中国各卫星公司通信卫星转发器数量

公司名称卫星

数量

卫星名称

发射

时间

数量

备注

C Ku C+Ku

中国卫星通

信集团有限公司11

中星5A(中卫1号)1998.5 24 24 48

中星5B(鑫诺1号)1998.7 24 14 38

中星5C(鑫诺3号)2007.6 10 0 10

中星5D 2010.9 - - - 暂无数据

中星5E 2012.1 - - - 暂无数据中星6A(鑫诺6号)2010.9 24 8 32

含1个S

转发器中星6B 2007.7 38 0 38

中星9号2008.6 0 22 22

中星10号(鑫诺5号)2011.6 30 16 46

中星11号2013.5 - - 45 数据不详

中星12号2012.11 24 23 47

亚太卫星控股有限公司3

亚太5号2004.6 38 16 54

亚太6号2005.4 38 12 50

亚太7号2012.3 28 28 56

亚洲卫星有限公司4

亚洲3S 1999.3 28 16 44

亚洲4号2003.4 28 20 48

亚洲5号2009.8 26 14 40

亚洲7号2011.11 28 17 45

含1个Ka

转发器

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拥有转发器带宽8400MHz左右,亚太卫星控股有限公司拥有转发器5415MHz,亚洲卫星有限公司转发器7416MHz。

国内卫星公司通信卫星转发器使用情况可用转发器总带宽使用率(出租率)和业务占有率来表示。中国卫通的平均出租率在74%左右,亚太卫星和亚洲卫星最近几年的平均出租率在80%左右。

中国卫通占据了国内大部分市场,其中广电市场占有率更是100%。用户分布如下:广电占50%,中国移动占15%,其他35%。

亚太卫星国内业务收入只占总收入的23%左右,另外业务以通信为主,占比近70%,广播业务只占30%左右。亚洲卫星的情况与亚太卫星公司类似。

表2 亚太卫星公司转发器利用率和业务比重(数据来自亚太卫星公司年报)

时间转发器数量

平均出租率

业务比重

C Ku 通信业务广播业务其他

2012 104 56 76.40% 67.00% 31.00% 2.00% 2011 104 44 84.40% 68.00% 29.00% 3.00% 2010 104 44 80.83% 62.00% 34.00% 4.00% 2009 104 44 79.57% 61.00% 34.00% 5.00% 2008 104 44 77.50% 52.00% 43.00% 5.00% 2007 104 44 65.50% 59.00% 37.00% 4.00% 2006 104 44 68.00% 62.00% 33.00% 5.00% 2005 104 44 56.75% 50.00% 42.00% 8.00% 2004 104 44 70.00% 45.00% 51.00% 4.00% 2003 104 44 71.50% 47.00% 49.00% 4.00% 2002 104 44 74.00% 46.00% 49.00% 5.00% 2001 104 44 75.10% 50.00% 48.00% 2.00% 2000 76 16 81.25% 44.00% 53.00% 3.00% 1999 76 16 81.10% 26.00% 73.00% 1.00% 1998 76 16 50.00% 28.00% 72.00% 0.00%

表3 亚洲卫星公司转发器利用率(数据来自亚洲卫星公司年报)

年份转发器数量

平均出租率C Ku

2012 110 67 79.00%

2011 82 50 82.00%

2010 82 50 73.00%

2009 82 50 65.00%

2008 80 45 60.00%

2007 80 45 49.00%

2006 80 45 57.00%

2005 80 45 54.00%

2004 80 45 46.00%

2003 80 45 39.00% 可以看出,我国卫星转发器利用率基本在80%左右,尚有进一步拓展应用的空间。另外

可以看出,中国卫通的转发器出租业务以电视广播为主,亚太卫星和亚洲卫星公司的业务从最初的广播电视业务为主,逐步发展为通信业务占主导地位。

1.1.2 公用通信国内业务

公用通信国内业务主要由中国电信、联通和网通经营。其中中国电信为最早和最大经营者。中国电信公网曾共用中星-6和中卫-1卫星约44个C频段转发器于全国干线和部分省内通信,另有2个Ku频段转发器用于电信试验和应急通信,并拥有C频段大中型地球站37个,Ku频段地球站4个,车载移动地球站30个,主要用于中速率数字(IDR)话音、数据、电视传输和因特网接入等业务。此外,还有分布全国边远地区的数百个VSAT用户站,用于传输话音、数据和图像信号。整个通信线路已全部实现数字化,共开通约3万多条双向电路。

电信运营商在建设村通工程过程中,一直使用VSAT卫星通信系统作为地面光纤网络的补充,共建设了3000多个VSAT站点。在2008年5.12地震后,运营商开始采用卫星通信网络作为地面光纤网络的备份,仅中国移动“超级基站”项目就在全国建设了1000多个VSAT 站点。

1.1.3 公用通信国际业务

中国是国际通信卫星公司成员国。中国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设有国际通信卫星关口站,承担着中国的国际通信业务。目前,北京卫星关口站每天通过印度洋、太平洋及亚太地区上空的11颗国际和区域通信卫星,构成了覆盖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卫星通信网络,成为中国重要的国际、国内卫星通信枢纽之一,是全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地面站。

1.1.4 专用通信国内业务

专用通信网是公用通信网的补充。专用通信网用户站除了某些单位早期使用较大天线口径地球站外,现都用VSAT。中国银行、证券、期货、石油、水利、电力、煤炭、气象、海关、铁路、交通、航天、民航、教育、广电、新闻、计委、地震局、烟草和卫生等各部门都建有专用通信网,主要用于远程教育与远程医疗、内部专网、信息广播、互联网接入、信息采集与远程监控、应急通信等业务。

1.1.5 专用通信国际业务

中国电信集团卫星通信有限公司负责经营中国的卫星国际专线业务。通过卫星国际专线,用户可以实现企业内部数据、网络、电话、传真、电视会议、电子邮件等应用的通信。其用户群体主要是:石油石化、矿产开采、路桥建设、电站建设、制造业、电台国际合作、新闻机构、政府机构等。

目前国内大用户主要有外交部和新华社两家。新华社全球卫星网按照全球地理位置将用户划分为二个子网,即亚太地区高速数据多媒体广播网和全球新闻信息数据广播网。

1.1.6 广播电视传输国内业务

在中星9号发射之前,主要利用亚太-6、亚洲-3S、亚太-2R、鑫诺-1、亚洲-4、中卫-1和泛美卫星的40个转发器传送92套电视节目和126套广播节目,以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广播电视节目。此外还利用鑫诺-1卫星有关转发器传送教育台5套电视节目和多路声音广播节目。

全国共有广播电视专用中央级地球站3座,省级地球站31座,卫星收转站80多万座。目前,中央台和省台各套卫视节目全部实现了卫星数字传送或数字、模拟节目并发。

在国内,通过卫星可以接收到所有中央广播电视节目和省、直辖市卫视节目,符合接收条件的涉外星级饭店可以接收到通过境外卫星平台转播的部分境外节目。

1.1.7 广播电视传输国际业务

主要通过租用分布全球的泛美-8、泛美-9、泛美-10、银河-3R和热鸟-3等国外通信卫星转发器向世界五大洲传送中国电视台的9套电视节目和国际广播台的32套声音广播节目。

1.2、卫星移动通信发展概况

中国尚无自建的国内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现使用的都是国外系统,主要有国际移动卫星(Inmarsat)系统、亚洲蜂窝卫星(ACeS)系统、铱星(Iridium)和全球星(Globalstar)系统。

1.2.1 国际移动卫星系统(Inmarsat)

国际移动海事卫星系统是由国际海事组织倡导移动卫星公司(原名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建立起来的一个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卫星已经历了四代,使用的都是对地静止轨道卫星。笫四代全系统由3颗静止轨道卫星组成,每颗卫星有19个宽波束和200多个窄带点波束,是首个提供全球3G服务的卫星通信系统。目前Inmarsat支持的通信服务主要包括:电话、传真、电传、数据传输、图像传输及遇险安全通信等,并为海事遇险救助和较大自然灾害提供免费的应急通信服务。业务系统从1982年开始的模拟体制A标准业务,发展到B、C、M、Mini-M、M4、F标准,以至到2005年推出的陆上宽带BGAN业务和卫星手持机业务(2008年推出海上宽带BGAN业务)。该系统在中国地区业务由交通部通信中心(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经营管理。中国现已经拥有5万多名海事卫星终端用户,包括海上、船舶的用户。

1.2.2 亚洲蜂窝卫星系统(ACeS)

亚洲蜂窝卫星系统是由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建立起来的一个区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由一颗静止卫星、卫星控制设施、网络控制中心和若干个地面通信关口站及广大用户终端构成。卫星定点于东经123°,覆盖整个亚洲地区。星上共有140个L频段点波束,覆盖我国约为45个点波束。该星可支持11000条话音信道及200万用户应用。可向用户提供双模

的话音、传真、低速数据服务以及区域性漫游等项目服务。我国已经在部分地区根据村村通项目的需要开展了此项业务应用。

ACeS 2006年与INMARSAT签订合作协议,到2011年实际上已经破产并停止运营,其资产被Inmarsat接管。

1.2.3 铱星系统

铱星系统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等倡导发展的系统。它是由66颗低轨卫星组成的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星上转发器采用先进的处理和交换技术,多波束天线,且有星际链路。它提供电话、传真、数据和寻呼等业务。它的用户终端有双模手机、单模手机和寻呼机。该系统在中国地区业务由中宇卫星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经营管理,该公司的关口站建在北京, 覆盖全国疆域。1998年11月铱星公司宣布商业运营,1999年5月中国正式开通铱星业务,已发展约800个用户。2000年3月铱星公司宣布破产,停止提供铱星服务。受此影响,中国地区业务被迫终止,并妥善地处理了各项善后工作。

2000年底由美国四家投资者出资2500万美元收购了该系统,2001年新的铱卫星公司成立,并重新提供通信服务。现铱公司希望重新在中国开展铱业务。该系统重组后,由于设备成本及运营成本大大降低,通话费也会降低调整了市场定位,增加了业务和终端种类,改变了经营策略,降低了设备和运营成本,现正处在恢复发展之中。

1.2.4 全球星系统

全球星系统是由美国劳拉、高通等公司倡导发展的系统。它是由48颗低轨卫星组成的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卫星采用透明转发器,多波束天线。它向用户提供话音、传真、数据和定位等业务。它的用户终端有单模手机、双模手机(全球星/GSM)、三模手机(全球星/AMPS/CDMA)、车载机和固定终端。该系统在中国地区业务由中宇卫星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经营管理。该公司第一个关口站建在北京,主要覆盖地区为我国东、中部地区,另有兰州关口站正在安排建设中。2000年5月在国内正式提供全球星服务,至2002年末已发展用户2600多户。

2002年2月美国全球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严重影响了我国兰州关口站建设和用户发展。由于卫星移动通信最有效解决的用户群体主要在我国西部地区(西北与西南),兰州关口站的建设被迫停止,严重影响了用户发展。2004年全球星公司被美国一家投资公司收购后,实行了业务扩展计划,改变了经营战略,瞄准了目标市场,现正在恢复发展中。

1.3、卫星直接广播发展概况

1.3.1 世广卫星声音直播系统

世广卫星直播系统(World space Satellite Radio)是由世广国际有限公司创建,它是一个L波段数字音频和多媒体卫星直播系统。该卫星系统有3颗静止轨道卫星组成,分别称为“亚洲之星”、“非洲之星”和“美洲之星”。三星分别覆盖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欧洲的部份地区。每颗卫星有三3个发射波束,每个波束含左、右旋两个载波,每个载波可以支持50

个以上的音频和多媒体服务频道。世广卫星接收机是便携式L波段数字接收机,可固定接收,亦可移动接收,共有四4种类型。它可直接接收来自卫星的的音频节目和高速传输的图象像、文字、数据、软件等多媒体节目。

“亚洲之星”于2000年3月发射成功,定点于东经105度轨道位置。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是“亚洲之星”在中国大陆地区相关业务的独家代理。该星中国地区的业务上行站等设施建在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的北京地面站,该站2001年上半年建成后可开通中国地区的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声音广播节目,还可开通中国地区的卫星多媒体业务:如金融经济信息广播、交通和地理信息广播、网上信息广播和文化娱乐信息广播,以及远程教育等多种业务。

1.3.2 中国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系统

2008年6月我国第一颗直播卫星中星9号发射成功,并于2008年7月完成在轨测试后交付使用。服务区覆盖中国大陆、海南岛、台湾、港、澳等地区。共有18个36 MHz和4个54 MHz带宽的Ku转发器,有向全国地区直播150~200套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SDTV)节目的能力。全国97%以上居民可采用0.45~0.6米口径天线直接从卫星接收到符合收视质量标准的广播电视节目。

2009年10月,我国通过中星9号直播卫星,采用专用的先进卫星广播系统安全模式加密播出了直播卫星“村村通”电视广播节目,包括CCTV-1/2/7/10/12/新闻/少儿、CETV-1和各省市卫视共47套电视节目,以及中国之声等14套广播节目。

“中星九号”成功发射后,其以国家招标方式将终端免费赠予偏远农村地区,并未向公开市场发售。目前直播星终端国家招标工作已进行过五次招标,总计超过1975万套。

第一次2008年12月,369.8万套,7家企业中标,金额12.95亿元,

第二次2009年10月,865万套,15家企业中标,金额30亿元,

第三次2010年7月,65万套,4家企业中标,金额2亿元,

第四次2011年11月,354.0498万套,六家企业中标,金额超过11亿元。

第五次2012年6月,321.8391万套,7家企业中标,金额近10亿元。

中星九号22个转发器中目前使用了8个,尚有较大余量。

1.4、卫星通信企业和产品发展概况

卫星通信按业务分为卫星固定通信业务、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和卫星直接广播业务三类。从前面分析可知,中国卫星固定通信业务已有一定规模,是中国卫星通信的主业务。因此,重点介绍此业务的通信企业和产品情况。

1.4.1 卫星运营商和产品供应商

空间段经营商通常叫卫星运营商。我国独资或中外合资经营静止通信卫星租赁业务的运营商先后有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亚太通信卫星有限公司、鑫诺卫星通信有限公司、中国东方通信卫星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直播卫星有限公司和亚洲通信卫星有限公司等。其中前五家属于新组建的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或控股公司。

我国各卫星运营商至2013年5月,正在经营的在轨通信卫星见下表。

表4 我国的卫星运营商和经营的卫星

运营商卫星卫星平台卫星制造商

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星5A(中卫1号)A2100A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中星5B(鑫诺1号)Spacebus-3000 法国宇航公司

中星5C(鑫诺3号)东三平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星5D Boeing 376 波音卫星系统公司

中星5E Boeing 376 波音卫星系统公司

中星6A(鑫诺6号)东四平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星6B Spacebus-4000 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

中星9号Spacebus-4000 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中星10号(鑫诺5号)东四平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星11号东四平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中星12号Spacebus-4000 C2 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

亚太卫星亚太5号FS1300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亚太6号Spacebus-4000 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亚太7号Spacebus-4000 C2 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

亚洲卫星

亚洲3S HS601-HP 休斯公司

亚洲4号BSS601-HP 波音卫星系统公司亚洲5号FS1300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亚洲7号FS1300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1.4.2 VSAT通信网络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

卫星固定通信业务网络经营商又分公用通信网络经营商、专用通信网络经营商和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经营商。其中蕴含于上述三网经营商中最活跃、数量最多的是VSAT业务经营商。

截止2013年4月,获准经营国内VSAT通信业务的经营商有40家。这40家企业中,小站用户超过1000个的只有11个,有60%的经营单位其小站用户数量还没有达到500个,没有形成规模经营,现有的小站用户数量难以满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我国VSAT市场基本被国外产品垄断,并且厂商众多,体制各异,详见下表。只是在最近几年,少数国内厂商自主研发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性能和国外相当的VSAT系统,已逐步得到推广应用。

表5 国内市场中VSAT设备厂商

序号公司名称产品产品类型所属国家

1.VSI V-NET TDM/SCPC 美国

2.GTE TDM/CDMA 美国

3.HUGHES PES、TES SCPC/TDMA 美国

https://www.doczj.com/doc/7912313807.html,STREAM SCPC 美国

5.STM SCPC 美国

6.AT&T TDM/TDMA 美国

7.SKYDATA TDM/TDMA 美国

8.SKYSTREAM TDM/TDMA 美国

9.GILAT SKYEDGE TDM/TDMA 以色列

10.NEC TDM/TDMA 日本

11.ALCATEL TDM/TDMA 法国

12.亚特兰大TDM/TDMA 美国

13.EFDATA Comtech CDL系列SCPC 美国

14.VIASAT LINKWAY、LINKSTAR TDM/MF-TDMA 美国

15.iDirect iNFINITI TDM/TDMA 新加坡

16.Advantech TDM/MF-TDMA 加拿大

17.NEWTEC TDM/MF-TDMA 比利时

18.POLARSAT MF-TDMA 加拿大

19.NORDA MF-TDMA 德国

20.南京全德单向广播中国

21.航天恒星ANOVO TDM/MF-TDMA(DVB-RCS)中国

1.5、近年来国家发布的重要政策

●1993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卫星电视厂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的129号令,

规定“国家对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生产、进口、销售、安装和使用均实行许可证制度,个人禁止自行接收卫星电现”;

●1995年10月,邮电部发布《关于使用国际海事卫星系统陆地移动业务管理暂行规

定》,加强对用户申请使用国际海事卫星系统陆地移动业务的管理;

●2007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防科工委联合制定《关于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

展的若干意见》(发改高技[2007]3057号),大力推进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的发展,提升卫星应用自主创新能力;

●2012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实施卫星及应用产业发

展专项的通知》,推动卫星应用产业自主化、体系化、多元化、商业化发展,其中在卫星通信方面,重点支持Ka波段宽带多媒体通信卫星研制、S频段卫星移动通信民用地面系统关键设备研制及运动平台卫星通信应用系统研发;

●2012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

通知,提出“以建立我国自主、安全可靠、长期连续稳定运行的空间基础设施及其信息应用服务体系为核心,加强航天运输系统、应用卫星系统、地面与应用天地一体化系统建设”,“启动由大容量宽带多媒体卫星、全球移动通信卫星、数据中继卫星等系统组成的空间信息高速公路建设”。

1.6、小结

1.6.1卫星资源初具规模

截止到2013年5月,我国在轨商业通信卫星18颗,其中C频段转发器近400个,Ku 频段转发器200多个,转发器总带宽超过20GHz。另外还有1个S频段和1个Ka频段试验转发器。

卫星转发器数量初具规模,基本满足目前业务需求,并且尚有一定富余。

1.6.2运营业务稳步推进

在卫星固定通信方面,卫星公用通信网、卫星专用通信网和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网得到较好发展;在卫星移动通信方面,国外静止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运营良好,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运营不佳。我国的静止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已开始建设,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正在论证;在卫星直接广播方面,国内卫星电视直播系统已投入运营,正朝商业化方向迈进。

1.6.3 地面产品制造夹缝中发展

我国VSAT市场基本被国外产品垄断,只是在最近几年,少数国内厂商推出了拥有自主知识的VSAT系统,已逐步得到推广应用。但总的来说,由于产品影响力等各种因素,应用有限,仍未改变国外产品占主导地位的局面。

1.6.4专业队伍成熟稳定

经过几十年,特别是最近十几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培养出一批有一定专业知识,经过实践锻炼的卫星设计、制造,频率和轨道协调,测控,运行维护,营销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队伍,这些十分宝贵的财富对我国今后卫星通信事业的发展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2、问题与发展展望

2.1 问题

管理体制分散。我国卫星通信发展一直缺乏明确的、统一的战略和思路,管理体制分散,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多年来一直没有形成良性商业运作模式。

政策支持落实不到位。过分强调市场的拉动作用,而忽视政府宏观规划和政策扶持的重要性。卫星通信是一个高技术、高投入、慢产出的产业,在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前,必须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

2.2 发展展望

卫星电视直播应用与产业发展成为重点。卫星电视/音频直播业务,是今后卫星通信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业务收入源。我国约有1.7亿户家庭需要通过卫星直播看电视,因而直接到户面向消费用户的视频业务将是卫星通信最有潜力的市场。

宽带多媒体卫星及其应用得到发展。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宽带高速的卫星通信系统逐渐成为主流,卫星宽带数据接入将出现重大发展。我国自主研制的静止轨道Ka频段卫星将得到发展,卫星宽带接入在未来10年内将有稳步增长。

自主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成为新的增长点。预计“十二五”末我国首颗静止轨道移动通信卫星发射,将满足我国数百万用户的迫切需求,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3、建议

结合国际通信卫星及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战略趋向和产业政策,针对我国卫星通信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发展建议。

1、从国家层面对卫星通信的发展进行扶持。卫星通信产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投入大、产量少、科技含量高、研制周期长,风险极高。单纯依靠市场力量难以保证技术、业务创新及其产业化持续健康地发展。因此,在卫星通信的发展过程中,应加强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卫星系统的研发投入,对边远地区,通过普遍服务基金的建设,支持卫星通信的发展。

2、建立卫星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开发的“国家队”和“地方队”,加强卫星通信应用技术的自主化。在国内卫星应用的各领域中,通信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自由的,但多年竞争的结果是:关键技术和设备依然受制于人,国外厂商大行其道。在国外竞争对手远强于国内的情况下,如果国家不予扶持,市场将很快被国外产品和企业垄断。国家主管部门应制定政策,通过专项资金、大规模采购等方式促进“国家队”和“地方队”的形成和健康成长,从而形成良性互动和互补,建立起数个拥有雄厚资本、先进技术和强大国内国际竞争力的卫星通信设备制造及系统解决方案提供的领军企业和一批有实力的地方企业。

3、充分发挥卫星通信优势,积极拓展发展空间。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卫星通信是地面网络通信的补充和延伸,而非替代品。但从卫星通信长远发展看,卫星通信只有突破从属和补充的角色,才能实现产业化的发展。未来Ka宽带等大容量卫星的普及,将缩小卫星相对于地面网络在容量和成本方面的劣势,进而利用其广域覆盖的优势,积极拓展发展空间。

4、加大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加大国家主导和支持下的由运营企业牵头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应用研究力量,开发新应用,推广新产品,培育新市场,力争使卫星通信应用进入百姓的日常消费行列。

5、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先进技术。扩大国际合作,搞好对外合作交流,加大卫星通信领域新技术,新应用和深空通信等领域的预研。

参考文献:

[1] 闵士权. 中国卫星通信发展现状和前景. 卫星通信广播导航遥感应用手册. 2006

[2] 郝为民. 抓住机遇面向应用合作共赢促进发展. 亚洲全卫星用户会文稿. 2008

[3] 郝为民. 我国卫星通信产业未来发展的对策研究与分析. 1999.12

[4] 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网站. https://www.doczj.com/doc/7912313807.html,

[5] 亚太卫星控股有限公司网站. https://www.doczj.com/doc/7912313807.html,

[6] 亚洲卫星有限公司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7912313807.html,/asiasat/index.php

作者简介:

郝为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无线电频率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 中国通信学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卫星与广播用户协会常务理事。在任现职前为原邮电部电信总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中国东方通信卫星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通信学会常务理事,卫星通信专业委员会主任。曾任国务院国民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成员,国家863计划通信专家领导小组(第一届)成员,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通信专家组专家等职,享受政府津贴。

【完整版】2020-2025年中国低轨卫星通信行业市场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2020-2025年中国低轨卫星通信行业市场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 管理专家 行业专家 ……

报告目录 第一章企业市场发展战略研究概述 (6) 第一节研究报告简介 (6) 第二节研究原则与方法 (6) 一、研究原则 (6) 二、研究方法 (7) 第三节企业市场发展战略的作用、特征及与企业的关系 (9) 一、企业市场发展战略的作用 (9) 二、市场发展战略的特征 (10) 三、市场发展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11) 第四节研究企业市场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及意义 (12) 一、重要性 (12) 二、研究意义 (12)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9-2020年中国低轨卫星通信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13) 第一节卫星通信系统简介 (13) 一、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13) 二、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特点与优势 (17) 三、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商业价值和战略意义 (20) 第二节卫星通信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 (22) 一、轨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环境 (22) 二、卫星通信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 (23) 第三节国内中外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发展现状 (26) 一、国外中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发展 (28) (一)第一代低轨卫星通信系统 (28) (二)国外典型中低轨宽带星座建设计划 (31) 二、国内主要中低轨卫星通信系统 (33) (一)航天科技集团“鸿雁”星座 (34) (二)航天科工集团“虹云”工程 (35) (三)中国电科集团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36) (四)银河航天“银河Galaxy”5G 星座 (36) (五)国电高科天启物联网星座 (37) 第四节2019-2020年低轨通信卫星产业正在兴起 (37) 一、卫星按用途分类,通信类占比最大 (37) 二、我国新发卫星通信类占比快速提升 (39) 三、美国在轨卫星远多于其他国家 (40) 四、卫星按轨道分类——低轨正在兴起 (41) 五、低轨卫星系统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点 (43) 六、新发卫星中低轨占比逐渐提升 (43) 七、2020年预计我国低轨卫星市场空间达4000亿元 (44) 第五节美国优先布局,中国也已起步 (46) 一、美国低轨卫星系统:已规划上万颗卫星 (46) 二、相比美国,中国低轨卫星产业起步晚、规模小 (51)

【完整版】2019-2025年中国通信卫星运营行业成本领先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2019-2025年中国通信卫星运营行业成本领先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 管理专家 行业专家 ……

报告目录 第一章企业成本领先战略概述 (9) 第一节报告简介 (9) 第二节企业成本领先战略的重要性及作用 (10) 一、成本领先战略是构建竞争优势的基础 (10) 二、成本领先战略还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作用 (10) 二、是决定企业经营活动成败的关键性因素 (11) 三、是实现企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 (11) 四、是企业扩展市场、高效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12) 五、是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利武器 (12) 第三节企业成本领先战略的特性 (12) 一、长期性 (12) 二、全局性 (13) 三、外向性 (13) 四、竞争性 (13) 五、动态性 (13)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8-2019年中国通信卫星运营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14) 第一节通信卫星运营概述 (14) 第二节我国通信卫星运营行业监管体制与发展特征 (14) 一、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监管体制 (14) 二、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5)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15) (2)香港地区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16) (3)行业主要产业政策 (17) 三、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19) (1)通信卫星制造水平明显提升 (19) (2)卫星通信向高频段发展 (19) (3)多波束天线技术趋于成熟 (20) 四、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 (20) 五、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 (20) (1)周期性 (20) (2)区域性 (20) (3)季节性 (20) 六、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系 (21) (1)上下游行业 (21) (2)上下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影响 (21) 七、产品进口国的相关进口政策及贸易摩擦的影响 (21) 第三节2018-2019年中国通信卫星运营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23) 一、卫星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23) 二、卫星通信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25) 三、通信卫星运营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26) 第四节2018-2019年我国通信卫星运营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27)

卫星通信应用标准体系建立

卫星通信应用标准体系建立 1卫星通信应用标准现状 1.1国外标准与卫星通信应用相关的国外标准化组织主要是国际电信 联盟(ITU)和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 1.1.1ITU标准无线电频率是卫星通信应用的基础,ITU是国际三大标 准化组织之一,主要致力于世界范围内无线电频率的管理和协调。ITU 制定的标准分为以《无线电规则》为主的规则体系和以“建议书”为 主的技术建议书体系。a)《无线电规则》是由ITU各成员国根据其 《组织法》和《公约》等共同建立的一套国际通用的、管理各种无线 电业务的契约性法规。其法规规定了各类无线电业务的频段划分及其 在世界范围内的分配情况(其中与卫星通信相关的有卫星广播业务(BSS)、卫星固定业务(FSS)及卫星移动业务(MSS)),同时还规 定了各国使用无线电频率必须遵守的程序和规则。《无线电规则》是ITU管理无线电通信、协调各国在无线电管理活动中的相互关系,规范其权利和义务最重要的规范性文件。b)“建议书”是ITU确定通信系 统工作运行和互通方法的标准,是世界各国间频率争执协调过程中的 产物,也是对频率使用经验的固化和积累。它由ITU各成员国批准, 虽然不强制执行,但因为这些建议书由世界主管部门、运营商和产业 界的权威机构编制而成,享有极大的声誉,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 遍的遵守和实施。当前,ITU已发布了4000余份建议书。 1.1.2ETSI标准ETSI是由欧盟委员会批准建立的欧洲地区性电信标准化组织,旨在通过标准确保欧洲各电信网间互通,促动欧洲电信基础 设施的融合。ETSI制定的标准不但被欧共体作为欧洲法规被要求执行,而且在世界其他地区也得到了广泛认可,被推广执行。ETSI制定的与 卫星通信应用相关的标准共327项,主要分为三大类:协议标准、地 球站标准、电磁兼容标准。a)协议标准包括以下几方面。●DVB (DigitalVideoBroadcast,数字视频广播)标准是一套完整的、适用 于不同媒介的数字电视系统标准。其中关于卫星广播通信的分支为

2020年卫星互联网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20年卫星互联网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一、低轨卫星风起,产业链迎重大机遇 (一)卫星通信系统概览 卫星通信是利用卫星转发器作为中继反射或转发无线电信号的通信方式。根据中国卫通招股说明书,卫星通信系统是以人造通信卫星作为核心基础设施,利用卫星中的转发器作为中继站,通过反射或转发无线电信号,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卫星通信系统的核心是卫星空间段,主要包括空间轨道中运行的通信卫星,以及对卫星进行跟踪、遥测及指令的地面测控和监测系统。卫星地面段以用户主站为主体,包括用户终端、用户终端与用户主站连接的“陆地链路”以及用户主站与“陆地链路”相匹配的接口。卫星通信具有抗毁性强、覆盖范围广、通信距离远、部署快速灵活、通信频带宽、传输容量大、性能稳定可靠、不受地形和地域限制等优点,可以实现有线电话网和地面移动通信网均无法实现的广域无缝隙覆盖。 按照卫星轨道平台的高度可以把卫星分为静止、中轨和低轨: 1)低轨卫星(LEO)的轨道高度范围为 500-2000km,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由于卫星轨道低,信号传播时延短,

(二)商用通信卫星发射拉动卫星制造和发射产业收入快速增长

2)地面设备制造业总收入 1252 亿美元,YoY+5%,占比卫星产业 45%。其中,消费设备(卫星电视、广播和宽带设备)收入为 181 亿美元,GNSS 导航设备收入933 亿美元,网络设备(VSAT,网关等)收入为 138 亿美元。导航设备和网络设备收入有所增长,消费设备收入持平或略微减少。 3)卫星制造业总收入 195 亿美元,YoY+26%,占比卫星产业 7%。其中,美国卫星制造产业收入 115 亿美元,占比约 59%,其他国家总计 80 亿美元,占比约 41%。2018 年共发射 314 颗卫星,YoY-10%。 4)发射服务业总收入 62 亿美元,YoY+34%,占比卫星产业 2%。2018 年共有 114 次轨道发射,93 次是商业发射,15 次是空间飞行器,6 次不是商业发射。其中,美国商业卫星发射业务收入份额占比为 37%。 商用通信卫星发射拉动 18 年卫星制造和发射产业收入增长。根据《卫星报告》,2017-2018 年全球分别发射了 345/314 颗卫星,虽然卫星整体新增发射数量同比减少约10%,但2018 年卫星制造业收入同比增长了26%,发射服务业收入同比增长了 34%。从卫星数量占比来看,商用通信卫星和研究与开发卫星占比大幅提升,其中遥感卫星占比大幅下降,由于卫星寿命基本在 5-15

卫星通信

我国卫星通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1-01-28 14:47:01) 转载▼ 标签: 分类:我国卫星通信 科技 中国 卫星通信 卫星应用 应急通信 it 我国独资和中外合资经营卫星的公司有4家,内地2家,香港2家。4家公司现有8颗通信卫星在轨运行提供业务,这些卫星是亚星-2、亚星-3S,亚星-4、亚太-v、亚太-1A、亚太-2R,中卫-1和鑫诺-1。以上卫星共有329个转发器 单元。其中C频段218个,Ku频段111个。上述卫星覆 盖了中国本土及其周边国家以及亚太等部分地区。据初步 统计8颗卫星的转发器出租率为40%左右。此外,为开展 国际业务需要,有关单位还租用了国外多颗通信卫星的转 发器,有国际通信卫星、泛美通信卫星、银河-3R及热鸟- 3通信卫星。 把卫星通信业务市场按应用领域分为公众通信应用领域、专用及增值业务应用领域、广播电视应用领域及应急

通信应用领域。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批准建立的卫星通信网有179个,各类双向通信地球站1万多座,单收站4万多个。整个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现有广播电视地球上行站34个,全国卫星电视接收站约有60多万个。40余家VSAT业务提供商的VSAT小站达3万多个。此外有数十辆具有C/Ku频段的应急通信车辆;国际移动卫星通信系统提供服务的全球星卫星电话2929套,Inmarsat移动台数百个。 近年来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各个运营公司投入大量的资金铺设陆地和海底光缆,其容量之大和价格之低廉,卫星通信面临巨大的挑战。卫星通信必须利用自身优势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1实现直接到户是卫星业务市场增长的最大推动力。 其中面向消费用户的视频直播业务、宽带移动无线接

2020年低轨宽带卫星通信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低轨宽带卫星通信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4月

目录 一、低轨卫星移动通信 (4) 1、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特点 (5) 2、低轨道宽带卫星已经初见成型 (6) 3、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产业生态 (10) 4、低轨道卫星物联网应用 (11) 二、频率资源对低轨宽带卫星的发展至关重要 (15) 1、太空互联网是低轨卫星系统的演进方向 (15) 2、从频率资源看太空互联网发展趋势 (17) 3、太空互联网产业链状况 (20) 4、卫星通信产业中的频率状况 (21) 三、低轨宽带卫星通信相关公司 (22) 1、卫星行业发展趋势 (22) 2、低轨卫星通信相关公司 (24) (1)吉利:布局卫星领域 (24) (2)银河航天 (25) (3)中国卫通 (27) (4)中国卫星 (29)

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将迎来爆发期。近年来,低轨卫星移动通信在技术突破和应用需求增强的促进下,形成了快速发展的趋势。由于低轨道卫星重量轻,卫星数量大,覆盖范围广,研发迭代周期短,成本低廉,便于组网。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组成的星座可以实现真正的全球覆来保证无线通信系统的质量和高可靠性。同时多址、点波束、频率复用等技术已经为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提供了技术保障。目前国外的星链计划和OneWeb星座、国内的鸿雁星座和虹云星座都已经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一旦完成部署,可满足全球宽带互联网用户的规模化接入需求,也可满足应急通信、传感器数据采集以及工业物联网、无人化设备远程遥控等对信息交互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需求,从而构建以卫星通信为基础的太空互联网。 频率资源将是低轨卫星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航天领域,频段轨道资源是一种有限的自然资源,卫星公司需要采取申报的方式向相关机构申请使用资格。国际规则中的轨道资源主要以“先到先得”的方式分配,后申报方不能对先申报国家的卫星产生不利干扰。低轨卫星要提供通信服务需要组网。低轨卫星星座由众多小卫星组成,当一部分卫星无法工作时,公司可以发射新的卫星进行补网,不会将整个资源让给别家。所以在低轨星座领域,资源的竞争更加激烈。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在频率资源的使用方面,太空互联网的设计上将以更多的技术创新,开辟更多可用的资源,这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式。 国内低轨卫星行业发展演进加快。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通信卫星在承载能力、输出功率、使用寿命、灵活性以及适应性等方面取

北斗卫星通信在水利行业中的应用(DOC)

北斗卫星通信在水利行业中的应用

目录 1.北斗卫星系统简介 (3) 2.水利行业应用需求 (4) 2.1.水利工程测量 (4) 2.2.水情监测 (5) 2.3.水利设备监控 (6) 3.短报文通信在水情监测数据传输中的应用 (6) 3.1.短报文通信介绍 (7) 3.1.1.通信方式 (7) 3.1.2.通信优点 (8) 3.1.3.通信缺点 (8) 3.2.应用方案 (9) 3.2.1.硬件配置 (9) 3.2.2.服务提供 (9) 3.2.3.通信保障 (9) 3.2.4.系统整体结构 (10) 3.3.实际应用项目介绍 (10)

1.北斗卫星系统简介 北斗卫星是一个提供全中国范围内的卫星定位系统。它是中国自主开发的用于地面定位的卫星系统,现在已发展成为可供民用定位和数据通信的系统。系统包括“北斗一代”和“北斗二代”,北斗一代空间部分由两颗静止轨道卫星和一颗备份星组成;北斗二代空间部分由5 颗静止轨道卫星、27 颗中地球轨道卫星和3 颗倾斜同步轨道卫星组成。 北斗卫星系统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空间卫星,地面站(LES)及分理平台(河南北斗卫星导航平台)和用户终端。 图1 北斗卫星系统结构 (1)空间卫星:空间卫星部分由2~3颗地球同步卫星组成,负责执行地面中心站与用户终端之间的双向无线电信号中继任务。每颗卫星的主要载荷是变频转发器,以及覆盖定位通信区域点的全球波束或区域波束天线。每颗卫星都有2个波束,定位在太平洋、印度洋二个区域。两颗工作卫星的波束分别为1、2、3、4。一颗备用星的波束为5、6。两颗卫星都可以覆盖中国全境。覆盖范围:北纬5~55度,东经70~145度。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2)地面站:终端与终端之间相互通信的中转站。其功能是完成与卫星之间上、下行数据的处理;对各类用户发送的业务请求进行响应处理,完成全部用户定位数据的处理工

MF—TDMA卫星通信系统技术体制分析

MF—TDMA卫星通信系统技术体制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是探讨分析MF-TDMA卫星通信系统技术体制,该体制具有灵活的组网方式,并且能够接入综合业务,使大小终端同时联网进行工作。在设计各个需求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该技术体制已经广泛应用在国内外卫星领域,并且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和探讨的热点话题。在分析该项技术体制时介绍了几种安全机制以及抗衰落技术,这样能够满足特殊应用的各项需求。 关键词MF-TDMA卫星通信系统技术;多波束;分多址 MF-TDMA主要是结合时分和频分的二维多址方式,能够借助于跳变和频率进行接收和发送,具备虚电路技术和变速率技术,能够通过大小终端对业务站型和种类进行较为灵活的组网。 1 透明转发MF-TDMA体制 透明转发主要分别为多波束间和单波束间。在进行多波束透明转发时需要卫星上设置交链转发频段。 1.1 单波束内透明转发 单波束内透明转发比较简便,主要是由主站和一般业务组成,主站主要负责对参考信号进行发送,其作为全网各站的时间基准,一般业务主要是将信号基准站在向本站进行分配时,在时间间隔阶段对突发数据进行发送。 单波束透明转发主要是借助地面终端进行,所以,其帧结构,捕获,参数和同步都能够按照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设计,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设计跳载波时也能够按照实际需求将其设计为发不跳收跳或者发跳收不跳等方式[1]。 1.2 星上微波交换矩阵多波束体制 在微波矩阵交换条件之下,针对其他波束内地球站的通信方式来说,需要将上行链路发射时间控制在特定时隙内,这样有利于转发器按照时隙位置选择相应的下行链路。在MF-TDMA卫星通信系统技术体制之下,上行链路地球站的发展需要在特定时隙内完成,不能向常规的TDMA技术那样在数据时隙内进行发射。该体制的突出问题在于借助于星上进行交换,处于某个波束内部的上行链路能够按照地球站的信号选择到其他波束当中。 2 MF-TDMA卫星通信系统技术安全机制 2.1 抗截获增强技术 有相关学者研究了抗截获增强方案,并且全面对该方案的重要技术进行了仿

卫星通信知识点

第1章 1.卫星通信: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破,在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进行通信。它是宇宙通信形式之一。 2.卫星通信的特点:①覆盖面积大, 通信距离远。一颗静止卫星可最大覆盖地球表面三分之一, 三颗同步卫星可覆盖除两极外的全球表面, 从而实现全球通信。②设站灵活, 容易实现多址通信。③通信容量大, 传送的业务类型多。④卫星通信一般为恒参信道, 信道特性稳定。⑤电路使用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⑥建站快, 投资省。 3.卫星通信的缺点:①卫星要求严格,要求有高可靠性、长寿命。②通信地球站设备较复杂、庞大。③存在日凌和星蚀现象。④卫星传输信号有延迟 4.非同步卫星系统按轨道分:1)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LEO),如极轨道卫星, 当卫星通过赤道上空时卫星间的距离最大, 此时须多开放一些小区; 当卫星通过两极时, 卫星间的距离变小, 这时会出现小区重叠, 在切换时要关闭一些小区。 2)中轨道卫星通信系统(MEO)3)同步(静止)卫星通信系统(GEO):当卫星的运行轨道在赤道平面内,其高度大约为35800 km 时,它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同. 5.地球卫星轨道分为:赤道轨道,极轨道,倾斜轨道。 6.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通信卫星,地球站,跟走遥测及指令系统和监控管理系统。 7.地球站的组成:天馈设备,收信机,发信机,终端设备,天线跟踪设备,以及电源设备。8.基本工作原理:当甲地一些用户要与乙地的某些用户通话时, 甲地首先要把本站的信号组成基带信号, 经过调制器变换为中频信号(70 MHz), 再经上变频变为微波信号, 经高功放放大后, 由天线发向卫星(上行线)。卫星收到地面站的上行信号,经放大处理, 变换为下行的微波信号。 9.影响同步卫星通信的因素:1)摄动:在空中运行的卫星, 受到来自地球、太阳、月亮的引力以及地球形状不均匀, 太阳辐射压力等影响, 使卫星运行轨道偏离预定理想轨道, 这种现象称为摄动。2)轨道平面倾斜效应3)星蚀与日凌中断4)卫星姿态的保持与控制 10.同步卫星通信卫星的组成:控制分系统,通信分系统,遥测指令分系统,电源分系统,温控分系统。 11.天线类型(按其覆盖面大小分):1)球波束天线: 覆盖地球表面面积最大。一般可达地球表面的1/3。2)覆形波束天线(区域波束天线): 覆盖的地球通信区域为一特定的区域, 如为一个国家国土等。3)半球波束天线: 是球波束天线覆盖的1/2。4)点波束天线: 此波束很窄, 覆盖地面某一限定的小区。 12.卫星通信的工作频段:1~10GHZ范围内较为适宜,而且最理想的频段是4~6GHZ附近。 第2章 1.窄带调频:NBFM 宽带调频:WBFM 2.调频波带宽公式(模拟):BFM=2(mf+1)fm=2(Δfp+fm) 3.CSSB/AM压扩单边带调幅 概念:压扩器是由在卫星通信发射端的“压缩器”和接收端的“扩展器”组成。 原理:如果一个36MHz带宽的转发器能容纳一个携带1100条话路的FDM/FM/FDMA载波,则在采用压扩器后。可使36MHz的转发器容纳2100条活路。另外,如果在转发器中可利用过频偏传输.则该转发器的容量还可进一步增至2900条话路。 4.CSSSB/AM/FDMA与FDM/FM/FDMA的不同:前者制式的卫星转发器的容量并不随着多址而减少。 5.QPSK解调方式:同步解调,非同步解调。 6.MSK调制与QPSK调制的区别:QPSK产生的相位模糊可以用DQPSK调制方式的 180(度)的载波相位变化消除,但不能改变其相位不连续;MSK(最小移频键控)就是相位连续频移键

中国卫星通信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卫星通信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全球卫星产业整体情况 (5) 一、卫星服务业 (7) 二、卫星制造业 (7) 三、卫星发射服务业 (8) 四、卫星地面设备制造业 (9) 第二节卫星通信产业发展概况 (10) 一、全球卫星通信产业概况 (12) 1.1 全球在轨通信卫星统计 (12) 1.2 全球卫星通信产业主要运营商 (14) 二、我国卫星通信产业概况 (14) 2.1 我国在轨通信卫星统计 (14) 2.2 我国卫星通信产业发展历程 (15) 第三节卫星移动通信产业发展概况 (16) 一、卫星移动通信的特点和优势 (16) 二、卫星移动通信用户领域 (17) 三、全球卫星移动通信发展历程和现状 (17) 四、全球主要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18) 4.1 Inmarsat (19) 4.2 铱星系统 (20) 4.3 全球星系统 (21) 4.4 Thuraya (22) 4.5 ORBCOMM (22) 五、我国卫星移动通信发展现状 (23) 第四节天通一号发射开启我国卫星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大幕 (23) 第五节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市场空间测算 (24) 一、现代战争对军事通信卫星依赖越来越高 (24) 二、军民融合是我国卫星移动通信发展的必由之路 (25) 三、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市场空间测算 (25)

第六节卫星通信领域相关公司分析 (26) 一、杰赛科技 (26) 二、南京熊猫 (27) 三、海格通信 (27) 四、华力创通 (28) 五、振芯科技 (28) 六、特发信息 (29) 七、中国卫星 (29) 八、信威集团 (29) 九、华讯方舟 (30)

国际海事卫星通信系统介绍资料

国际海事卫星通信系统介绍 北京米波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

目录 1 系统概述 (1) 1.1 INMARSA T发展背景 (1) 1.2 INMARSA T在卫星通信领域的重要性 (1) 1.3 INMARSA T的应用 (2) 1.4 INMARSA T通信体制和技术参数 (2) 1.4.1 通信体制 (2) 1.4.2 频率范围 (2) 1.4.3 调制方式 (3) 1.4.4 编码方式 (3) 2 INMA RSAT系统的构成 (3) 2.1 空间段 (3) 2.2 地面段 (5) 2.2.1 卫星控制中心(SCC) (6) 2.2.2 网络控制中心(NCC) (6) 2.2.3跟踪遥测指控站(TT&C) (6) 2.2.4 网络协调站(NCS) (6) 2.2.5 地面关口站(LES) (6) 3 INMARSAT系统的移动终端 (7) 3.1 INMARSAT-B (8) 3.2 INMARSAT-C (8) 3.3 INMARSAT-M (9) 3.4 INMARSAT Mini-M系统 (10) 3.5 INMARSAT-Aero (10) 3.6 INMARSAT-F (11) 3.7 BGAN终端 (12) 3.8 ISATPHONE终端 (13)

1 系统概述 1.1 INMARSAT发展背景 国际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简称INMARSAT,于1979年7月16日正式成立,成员国由当时的28个已发展到目前的近百个,INMARSAT总部设在伦敦,主要负责操作、管理、经营INMARSAT系统的政府间合作机构。现已成为世界上唯一为海、陆、空用户提供全球移动卫星公众通信和遇险安全通信业务的国际组织。 INMARSAT卫星通信最初只提供海上通信业务,它向广大的海上用户提供遇险呼叫、紧急安全通信、电话、用户电报、传真、各种数据传输、无线电导航等二十余种通信业务。1982年开始提供全球海事卫星通信服务。随着新技术的开发,1985年10月,INMARSAT大会通过了INMARSAT公约和业务协定的修正案,决定把航空通信纳入业务之内。1989年又决定把业务从海事通信发展到航空、陆地移动通信领域,并于1990年开始提供全球性卫星航空移动通信业务。 为了适应海事通信事业和通信网络发展的需要,国际海事卫星组织于1993年正式改名为国际移动卫星通信组织,1999年改制为股份制公司,2005年初成功上市,至今运转良好,是全球移动卫星通信业务的主要提供者,在世界移动卫星通信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2 INMARSAT在卫星通信领域的重要性 ●INMARSAT系统是全球唯一同时承担卫星移动通信和遇险安全通信的卫 星通信系统; ●INMARSAT系统成立时间早、占有市场份额大、运营良好、终端类型多、 业务种类全面; ●INMARSAT系统最初由各国政府投资组建,影响广泛; ●INMARSAT系统通信体制成熟,卫星先进,地面站遍布全球; ●各国军方都将INMARSAT卫星通信系统作为军用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 部分。

2013全国卫星通信产业五十家知名企业

2003全国卫星通信产业五十家知名企业 (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 鑫诺卫星通信有限公司 上海卫星通信公司 万康通信网络技术公司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中信国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十三所 中国教育电视台 天宇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双威通讯网络有限公司 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 北京大唐永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中交星网宽频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北京百年兴业卫星通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东泽勤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北京北电科林电子有限公司北京迅达多维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清华永新电子有限公司 北京航天天达卫星应用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神州天鸿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英斯泰克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世广(中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东方集团卫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加拿大波拉赛特通讯公司(中国)

西安航天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百年树人教育工程有限公司 西安欣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吉来特卫星通信有限公司 亚洲卫星有限公司 安达斯集团公司 成都西科微波通讯有限公司 武汉长征火箭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神舟卫星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南方卫星通信服务有限公司 美国ANACOM,INC 美国Comtech EFDate 美国Vertex RSI公司 美国卫讯公司 美国波谱通讯系统公司 美国维特康姆系统公司(Vitacom Systems Co.)美国康讯公司(Radyne ComStream Inc) 深圳市海克威电子有限公司 深圳市经天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华达微波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证券通信有限公司 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德国诺达卫星通信公司(ND SatCom AG) 燕都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国际卫星组织Intelsat

卫星通信体制MF-TDMA

MF-TDMA 多频时分多址接入(MF-TDMA)是将FDMA和TDMA体制相结合的一种混合多址接入方式。作为目前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所采用的主流体制,MF-TDMA允许众多用户终端共享一系列不同速率的载波,每个载波进行时隙划分,通过综合调度时频二维资源,达到资源的灵活分配。 在MF-TDMA系统中,每个载波是时分使用的,每个载波的TDMA速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甚至同一载波不同时隙的载波速率也可以不同。同传统单载波TDMA系统相比,由于载波速率降低,大大降低了用户终端的发送能力要求,通过使用不同速率载波的组合可构成一个能够同时兼容大、小用户终端且具有灵活组网能力的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当MF-TDMA系统的空中速率逐步提高,载波数逐渐变小,当空中速率高到一定程度载波数为1时,对应的就是传统的高速TDMA体制。当MF-TDMA系统的空中速率逐步降低,载波数逐渐增多,当空中速率低到用户终端的速率时,对应的就是FDMA(SCPC)体制。 根据用户终端的跳频能力,MF-TDMA可分为静态MF-TDMA和动态MF-TDMA两种。静态MF-TDMA是指一个终端在连续发送信号的过程中,载波的速率、时隙的宽度及突发的配置(调制编码方式等)都保持不变,即静态MF-TDMA不能在不同速率载波上连续跳频,只能在速率相同、频点不同的载波上进行跳频,而且载波时隙的大小、突发的配置也必须是一样的,如果用户终端需要不同速率的载波,则需要网控中心进行配置,终端将通信中断,调整过后继续工作;而动态MF-TDMA在连续发送信号过程中,载波的速率、时隙的宽度、突发的配置都可以实时灵活改变。即动态MF-TDMA可以在不同速率的载波上连续跳频,动态MF-TDMA的优点是可以更有效的适应多媒体业务的通信需求。 根据用户终端的频率切换速度,MF-TDMA可分为快速跳频(fast hop)和慢速跳频(slow hop)两种,快速跳频是指终端可以在连续的时隙上“跳频”,利用时隙突发中的保护时间进行频率的切换,保护时间通常根据实际情况为几个到十几个符号长度。“慢速跳频”指终端无法在连续的时隙“跳频”,频率之间的切换需要至少1个时隙的时间,但通常切换时间不超过1s。慢速跳频终端在实现代价上相对较低,快速跳频终端则更加灵活,可以更好的适应多媒体业务需求。在设计资源分配算法时需要考虑到终端的跳频能力,对于“慢速跳频”终端,一帧内的时隙通常连续分配在同一个载波内,即“慢速跳频”终端在帧内不跳频。 MF-TDMA的优点:具备一点到多点通信能力,可灵活组成各种网络结构,具有中高速数据通信能力,可对信道资源进行动态分配,实现对IP多媒体业务的灵活支持。 MF-TDMA的缺点:需要多个载波上实现全网同步,资源分配算法更复杂,由于是多载波工作,因此会带来互调噪声的影响。 MF-TDMA体制分类 MF-TDMA体制的实现需要解决时间基准的提供、初始捕获、同步保持、功率和频率控制、突发发送和接收、资源申请和分配以及综合业务接入等诸多关键技术。MF-TDMA技术体制既可应用于基于透明转发器又可应用于再生转发器,但需要根据不同的卫星转发方式及应用情况对MF-TDMA技术体制进行合理设计。根据MF-TDMA体制应用的转发器类型可分为透明转发体制和再生转发体制两大类。 透明转发体制 透明转发即卫星不对信号进行再生,也称弯管式转发,可进一步分为单波束内透明转发和多

国际海事卫星通信系统介绍

国际海事卫星通信系统介绍 米波通信技术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

目录 1 系统概述 (1) 1.1 INMARSA T发展背景 (1) 1.2 INMARSA T在卫星通信领域的重要性 (1) 1.3 INMARSA T的应用 (2) 1.4 INMARSA T通信体制和技术参数 (2) 1.4.1 通信体制 (2) 1.4.2 频率围 (2) 1.4.3 调制方式 (3) 1.4.4 编码方式 (3) 2 INMARSAT系统的构成 (3) 2.1 空间段 (3) 2.2 地面段 (6) 2.2.1 卫星控制中心(SCC) (6) 2.2.2 网络控制中心(NCC) (6) 2.2.3跟踪遥测指控站(TT&C) (6) 2.2.4 网络协调站(NCS) (6) 2.2.5 地面关口站(LES) (6) 3 INMARSAT系统的移动终端 (7) 3.1 INMARSAT-B (8) 3.2 INMARSAT-C (8) 3.3 INMARSAT-M (9) 3.4 INMARSAT Mini-M系统 (10) 3.5 INMARSAT-Aero (10) 3.6 INMARSAT-F (11) 3.7 BGAN终端 (12) 3.8 ISATPHONE终端 (13)

1 系统概述 1.1 INMARSAT发展背景 国际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简称INMARSAT,于1979年7月16日正式成立,成员国由当时的28个已发展到目前的近百个,INMARSAT总部设在伦敦,主要负责操作、管理、经营INMARSAT系统的政府间合作机构。现已成为世界上唯一为海、陆、空用户提供全球移动卫星公众通信和遇险安全通信业务的国际组织。 INMARSAT卫星通信最初只提供海上通信业务,它向广大的海上用户提供遇险呼叫、紧急安全通信、、用户电报、传真、各种数据传输、无线电导航等二十余种通信业务。1982年开始提供全球海事卫星通信服务。随着新技术的开发,1985年10月,INMARSAT大会通过了INMARSAT公约和业务协定的修正案,决定把航空通信纳入业务之。1989年又决定把业务从海事通信发展到航空、陆地移动通信领域,并于1990年开始提供全球性卫星航空移动通信业务。 为了适应海事通信事业和通信网络发展的需要,国际海事卫星组织于1993年正式改名为国际移动卫星通信组织,1999年改制为股份制公司,2005年初成功上市,至今运转良好,是全球移动卫星通信业务的主要提供者,在世界移动卫星通信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2 INMARSAT在卫星通信领域的重要性 ●INMARSAT系统是全球唯一同时承担卫星移动通信和遇险安全通信的卫 星通信系统; ●INMARSAT系统成立时间早、占有市场份额大、运营良好、终端类型多、 业务种类全面; ●INMARSAT系统最初由各国政府投资组建,影响广泛; ●INMARSAT系统通信体制成熟,卫星先进,地面站遍布全球; ●各国军方都将INMARSAT卫星通信系统作为军用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 分。

卫星通信产业及市场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卫星通信产业及市场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卫星通信(含广播电视)在诸多通信手段中具有许多优势,到今天已不仅限于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远、传输质量高、覆盖面积大、全天候通信及组网迅速灵活等特点,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系统趋向更复杂化,应用领域更加广阔,因而增加了新的容,利用卫星通信技术可实现全球通信的无缝隙覆盖,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卫星移动个人通信(GMPCS),可以实现具有广域复杂拓扑网络的构成能力,并积几十年的实践历史证明,它已成为各种通信方式中最可靠的通信手段。 卫星通信技术已非常广泛的应用于繁多业务:、传真、数据、电视/会议、声音/视频/数据广播、电子邮政、运距离教育、远距离医疗以及计算机联网等,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特别是迈入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起着更为突出的作用。因此,研究卫星通信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一、我国卫星通信技术及应用的发展 我国卫星通信的开发和应用,始于70年代“331”卫星通信工程的实施。从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红一号”升空以来,在2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独立研制并成功发射了42颗国产卫星,其中有7颗通信卫垦,特别是1984年4月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的发射成功和投入使用,为我国卫星通信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培植了我国卫星通信地面分系统,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开发、研制。生产所必须的一批工程技术队伍和生产厂群体,他(她)们自然成为中国卫星通信产业的创业者,其中原电子工业部第五十四研究所、无线电厂、电子工业基地等各厂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1976年我国第一座数字式卫星通信综合试验站建成。 1985年我国中央电视台,利用卫星向“老、少、边、穷”地区播放了卫星电视节目。 1986年新疆作为我国第一个省级电视节目上星,之后历时13年,全国31个省市级电视节目都送上了卫星,从而实现了利用卫星手段传送广播电视节目的目标。 1999年初,为了加速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计划,我国启动了国际上最新的卫星电视直播技术(DTH),目前二期工程已经启动。为实施该计划,中央电视台还建成了“村村通”电视平台,这标志着中国卫星电视直播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卫星通信系统介绍

1.【卫星通信系统概念】 卫星通信是地球上多个地球站(包括陆地、水面和大气层)利用空中人造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而进行的无线电通信。卫星通信系统是由通信卫星、地球站和跟踪遥测及指令分系统和监控管理分系统。通信卫星由若干个转发器、数副天线与位置和姿态控制、遥测和指令、电源分系统组成,其主要作用是转发各地球站信号。地球站由天线、发射、接受、终端分系统及电源、监控和地面设备组成,主要作用是发射和接受用户信号。跟踪遥测指令站是用来接收卫星发来的信标和各种数据,然后经过分析处理,再向卫星发出指令去控制卫星的位置、姿态及各部分工作状态。监控管理分系统对在轨卫星的通信性能及参数进行业务开道前的监测和业务开通后的例行监测与控制,以便保证通信卫星的正常运行和工作 2.卫星通信体制 所谓通信体制,是指通信系统采用的信号传输方式和信号交换方式。卫星通信系统的体制主要包括基带信号的类型及复用方式、中频(或射频)信号的调制方式、多址联接方式、信道分配方式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复用方式和调制方式是无线通信中都要涉及到的,而多址联接和多址分配是卫星通信所特有的. 3. 卫星通信地球站 卫星通信系统中设置在地球上(包括大气层中)的通信终端站。用户通过卫星通信地球站接入卫星通信线,进行相互间的通信。主要业务为电话、电报、传真、电传、电视和数据传输。 卫星通信地球站按使用方式分为固定站、可搬运站和移动站(船载、车载、飞机载);按通信性能分为标准站和非标准站。在标准站中又分为A、B、C、D 4 种类型。典型的卫星通信地球站的基本组成包括:天线系统、高功率发射系统、低噪声接收系统、信道终端系统、电源系统、监控系统。为实现用户间通信,还需有地面接口系统、信息传输系统和信息交换中心。 近年来世界各国竞相发展便于移动、便于安装的小型卫星通信地球站,发展了一种非常小口径通信终端(VSAT)地球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卫星通信的线路 (sorry 设计与测试未找到资料) 在一个卫星通信系统中,各地球站经过通信卫星转发器可以组成多条单跳单工或双跳单工卫星通信线路。整个通信系统的全部通信传输工作就是通过这些卫星通信线路完成。在卫星通信线路中,把从发信地球站到卫星这一段线路称为上行线路,从卫星到收信地球站这一段线路称为下行线路,上、下行线路和起来就构成一条最简单的单工卫星通信线路。当两个地球站都有收发设备和上、下行线路,而且这两条线路共用一个通信卫星转发传播相反的信号进行通信,就构成了双工卫星通信线路。 5.卫星信标 卫星信标是由卫星发送用于地球站的信标接收机确定卫星位置的专用信号,自动对准卫星. 因找不到专业的名词解释. 我自己的理解.. 信标接收机是卫星通信地球站中用于天线跟踪卫星的设备,具有L/ C/Ku各频段的信标接收能力,能够完成卫星的信标信号锁定、鉴相,并将其转换成与功率成正比的直流信号送给伺服控制系统,确保天线对准卫星工作,获得最佳天线增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