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常见问题及对策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常见问题及对策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常见问题及对策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常见问题及对策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常见问题及对策

摘要:建筑智能化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更新快,涉及多个设计施工管理部门和多种学科,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文章主要研究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问题;对策

1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现状

随着信息智能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普及和应用,实现了不同学科和技术的相互融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现代化的发展。但是,由于智能化系统工程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技术研发和应用还不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在我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中,主要的设计单位是建筑设计院和系统集成商,主要施工是由具有一定资质的施工单位完成,这三者自身和三者之间的交流合作都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导致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中出现多种问题。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的监理工作由监理公司来负责,但是当前监理公司的监理人员缺乏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的专业知识,在监理工程中缺少技术指导,只能提供一些有关安

全和施工规范方面的基本监理意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的质量。同时,监理人员对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技术知识的缺乏,不能全面细致的监督智能化系统设计施工的整个过程。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完成后,有关部门需要对工程进行验收和检测,由于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验收和检测的重视程度不够,也会给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2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2.1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问题

我国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需要根据国家有关建

设的标准和规范,主要设计工作由系统集成商和建筑设计院,但是由于两者隶属于不同的专业范畴,在共同设计工程中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建筑设计人员缺乏电子、信息、智能化技术方面的知识,智能化设计人员不了解建筑设计原理,导致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出现多种问题,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工作主要有系统集成商完成,但是系统集成商普遍缺乏建筑设计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在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建筑设计

的实际要求,与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着比较多的分歧,工作协调难度大,从而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除此之外,建筑设计工作一般由方案设计、初步审计和施工图设计三部分组成,但是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中,缺少具体明确智能化系

统工程设计的规范和标准,如建筑智能化系统中机房设置、电子监控技术、多媒体技术、智能识别技术等没有严格的标准,审查和建立部门的监管力度也不到位,对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造成严重的影响。

2.2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问题

智能化系统工程由系统集成商来完成,包括培训专业施工人员、采购原材料、购买设备、深化工程设计方案、智能化系统的调试等,对确保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质量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智能化系统工程招投标工作完成后,设计单位需要参与制定设备表和材料表,提供给施工单位进行审核。由于智能化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学科和多项技术,在制定建筑施工设备报价表时,编入的工程设备不齐全,导致工程项目清单不准确,智能化系统工程商务报价偏高,虚报项目内容和材料、设备造价,导致智能化系统工程设备不能够满足施工的实际需求,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工程造价产生影响。

2.3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问题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工程监理对确保工程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监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由于监理人员缺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专业知识,在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进行工程监理时,不能全面细致的监管、审核整个工程项目,不能够正确、切合实际的对

工程施工进行专业指导,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质量无法保障。监理人员只能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安装的过程中提供一些建议,这种监理是不完整的、不全面的,监理效率低下,监理效果不明显,从而导致整个工程不能得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除此之外,在工程竣工后,监理部门对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检验工作也不十分重视,没有科学规范的进行工程评估,缺少专业人员进行工程验收,从而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质量产生影响。

3 解决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对

3.1 培养复合型工程设计施工人才

解决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常见问题关键在于

人才的培养,针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结合现代建筑设计的特点,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程设计施工人才,确保相关设计施工人员不但了解建筑设计施工的专业知识,也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有着深入的了解,这样就能够确保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与建筑设计施工相互协调,优化配套设计方案,提高智能化建筑的建设效率,提高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整体质量。

3.2 协调好各个单位之间的设计施工工作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是需要充分结合信息技

术和建筑技术的一项系统工程,还需要进行详细设计和评审

环节。在系统需求分析阶段,首先要定义清楚用户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智能化系统,在系统规划设计阶段,要根据用户需求书做出系统规划书。系统规划书主要是交待清楚系统的总的要求,如系统的总目标和主要指标,配置的子系统,各子系统的功能要求、指标要求、使用和运行维护目标,整个经费概算、工程进度要求。在详细设计阶段要做好技术设计与施工组织设计。

3.3 严格规范的进行工程监理

对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的监理必须配备具

有一定相关经验和资质的监理公司,监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专业知识,对于工程需要注意的细节有着全面的了解,确保监管工作切实有效,保证监理工作落实到位。同时,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技术、设备更新速度快的特点,监理部门还需要对监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确保监理人员能够紧跟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发展的潮流,全面做好监理工作,提高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高庆敏.影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原因及对策[J].工程设计与建设,2005(1).

[2] 杜成章.智能化工程设计有关问题探讨[J].智能建筑,2007(1)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的问题及措施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的问题及措施 发表时间:2018-07-06T13:52:15.26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5期作者:王庆才[导读] 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的短板,以及应对措施。 23110219830615xxxx 摘要:目前我国的现代化建筑施工技术已经举世瞩目,但是我们还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的进行创新总结,积极的汲取世界顶尖高科技管理手段与施工工艺,使我国建筑施工技术在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为我国的建筑业发展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让建筑技术更上一层楼。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的短板,以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解决措施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建筑事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近几年来,各种建筑结构不断的涌现了出来,建筑项目规模、数量都急剧扩大,建筑结构类型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多样化。在现代化工程项目中,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是将建筑设计化为建筑实体的过程,工程施工技术对建筑工程项目的使用寿命、施工质量、施工安全产生重要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越来越广泛,已成为目前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主流,也是整个工程结构的关键施工技术。因此若想在目前的工程项目中,做好施工质量管理要求,就必须要以钢筋混凝土作为主要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手段,从而实现建筑工程的整体性结构要求。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1.1 模板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模板的使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一般情况,采用木模当作模板,在梁木模施工中,大多数的部门都不会进行模板的设计,而相关的负责部门也没有对此设计与施工有严格规范的规定,这就导致施工当中模板出现的问题十分的普遍,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我们不难发现,有时梁的跨度很大,但是其宽度却很小,,下面使用支柱支撑。但是如果当梁的跨度远远超过了其自身所承受的最大值时,必须将梁的底模进行起拱设计,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建筑物的梁部出现跨中下垂的现象。 关于模板的问题,除了上述的梁模板,还有柱模板。柱模板横断面的尺度一般要适中,但是保证高度足够大。所以,柱模板安装过程中需着重的考虑柱子垂直度与抵抗混凝土侧面所产生的巨大压力。但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或偷懒,都疏于对柱模板进行有效的结构设计和安装工艺研究。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最后阶段进行柱模板拆除时,会经常性的导致混凝出现严重的缺陷,甚至会导致建筑结构的不稳定,严重的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1.2 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 一般在建筑施工单位,在钢筋下面一般都不会安放预制垫块,这个垫块其实就是一个保护层。预制垫块在使用时必须用混凝土,这样才可以保证保护层不会出现薄厚不一的状况。有一些施工企业,为了保护建筑混凝土固有的保护层,将楼板钢筋网面与钢筋骨架向上提,这样不但无法对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进行有效的保护,还会早曾钢筋网面与骨架逐渐走位,使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变形弯曲,给建筑施工带来安全威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些建筑承包商为了加速建筑工期,在混凝土没有完全的定形时,就在混凝土上方堆放重量较大的负载物,从表面来看,混凝土貌似没有遭到严重的破坏,但是却会导致混凝土的土质变得稀松、裂开,很可能的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安全。 1.3随意开凿槽洞问题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建筑工人为了安装水电等线路管道,健在墙上,梁柱地板等部位随意开槽凿洞,这种现象十分普遍。特别是房屋装修阶段,甚至还有施工人员为了方便竟然将承重墙凿去一大半的墙面;还有的还在柱梁上随意的开凿。特别是在厨房和卫生间,在安装水管的时候施工者大面积的凿开地面,而且开凿的时候会凿断受力钢筋,这样的话楼板的承载力就会大大的下降,从而导致房屋的安全性大大的降低。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施工和安装不同步。 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是载体,施工现场管理是基础,只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才能充分发挥施工技术的作用,才能综合提升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安全。 2.1强化安全管理,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现场管理首先应该注重安全管理,并着力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构建完善的施工操作规范,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将安全生产与绩效考核挂钩,成立安全工作小组,由施工阶段各个负责人任组长,号召施工负责人从自身做起,从严抓安全生产,加强安全巡查工作,一旦发现施工人员未按照施工规范进行合理施工,要及时给予他们一定的处罚。同时还应该强化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将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与技术培训有机结合,有效地提升施工人员的业务技能与施工水平。此外,还应该制定施工安全应急处置方案,一旦发生施工安全事件,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施工安全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2完善施工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应该完善施工管理,根据房屋建筑工程的特点及实际的施工进度、施工技术等,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保障工程施工的有序开展。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要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将管理的权限有效的划分,实现“扁平化管理”,将管理责任划分到各个施工阶段的负责人身上,逐级进行管理,有效地提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这些各个施工阶段的管理人员要强化与施工人员的对接,保障施工人员明确施工方案、设计图纸、施工技术的运用等。 2.3强化材料管理,着力提升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在施工材料的采购环节,运用供应商制度,有效地减少人为采购的弊端,同时着力提升采购人员的素质,帮助他们准确的辨别施工材料的优劣。在施工材料进场前,要加强施工材料的质量抽检,不符合施工规范的施工材料一律不得入场,同时追求采购人员的责任。在施工材料入场后,要加强施工材料的合理摆放,避免施工材料遭受风吹日晒,造成非建筑浪费。

建设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

试论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摘要】由于建筑工程具有结构类型多、露天作业多、施工环境条件多变、交叉施工等特点,在施工过程中稍有疏忽,极易发生工程质量问题。因此,当发生质量问题时应先查找原因,然后通过分析、论证,制订出科学的处理方案尽快予以处理,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使今后不再发生类似质量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处理方案 建筑工程项目由于具有产品固定、产品结构类型多样、露天作业多、环境条件多变、材料品种多、交叉施工等特点,因此,对工程质量影响的因素多,在施工过程中稍有疏忽,极易引起某一分部(分项)出现质量变异,进而发生质量问题或严重的质量事故。因此,当发生大小质量问题时,首先必须进行认真查找和分析原因,然后采取科学、有效措施进行及时处理,并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使今后不再发生类似质量问题。 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建筑构件错位、变形,部分构件开裂、渗漏水,某些构件断面尺寸不准、强度不足,整个建筑物发生倾斜甚至突然倒塌,等等,究其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 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1.1 违背建设程序 有些建设项目未经可行性研究、论证,不作调研就拍板定案,未作地质勘察就仓促设计、盲目开工;或无证设计、无图施工;施工中任意修改设计图纸,竣工验收前不作预验或未经竣工验收就交付使用,致使工程项目从一开始就埋下质量隐患。 1.2 工程地质勘察方面的原因 有些建设项目未进行认真的地质勘察,所提供的地质资料有误;未能查清地下软弱土层、滑坡、墓穴、孔洞等地层构造等,均会导致设计人员采取错误的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方案,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等,使上部主体结构和墙体开裂、倾斜、破坏甚至倒塌。 1.3 设计计算问题 某些建设单位未经公开招投标,擅自请无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甚至私人稿设计,致使因设计考虑不周,计算简图错误,计算荷载取值过小,结构构造不合理,变形缝设置不当,或悬挑结构未进行抗倾覆验算等等,导致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接二连三出现,使工程项目变成烂尾楼、豆腐渣工程。 1.4 建筑材料和构配件不合格 有些工程项目由于施工企业质量意识淡薄,唯利是图,采购工程所需建筑材料和构配件时,未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有相应资质的正规厂家所生产的合格产品,而是采购质次价廉、以次充好甚至假冒伪劣产品,比如,物理力学性能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劣质钢材、小窑小厂生产的廉价水泥,受潮、过期、结块和安定性不合格的处理水泥、砂石级配不合理且含土量超标、外加剂和掺合料性能不良、掺量不符合要求,等等,均会严重影响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密实性、抗渗性和强度,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构件出现裂缝、蜂窝麻面、露筋等等质量通病;预制构件断面尺寸不足、支承或锚固长度不够、钢筋少放或错放、板面开裂等质量问题。 1.5 施工质量和施工管理问题 很多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往往是由于施工质量不达标或施工管理不善以及交付使

建筑电气施工中常见问题(精)

建筑电气施工中常见问题 摘要:关于施工图设计违反“强制性条文”“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以下简称“条文”)发布已一年多,各地施工图审查机构也已相继开展审查工作,无疑这项工作将对提高设计质量,保证工程建筑安全,发挥重要作用。由于“条文”已上升到法规的高度强制执行,所以也与设计单位的生存、发展和设计人员的技术生涯息息相关,因此引起了设计界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建筑电气施工常见问题 一、违反强制标准和规范方面 1.电源进户处应做总等电位联结。违反:《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第4.4.4条。处理:补出示意图,并增加总等电位联结的做法说明。 2.动力配电箱应重复接地,并加打人工接地体,或利用基础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应达到国标要求。违反:《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第 3.0.1条。处理:以修改通知单方式补做进户总箱的重复接地。 3.建筑物应考虑防雷接地措施,如不需要设防雷时,应提供完善的设计依据。违反:《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第2.0.4条第四款。处理:提供完整的计算数据,维持原设计,不设置防雷措施。分析:如厦门某某建筑物长×宽×高为32.4m×12m×6.9m,为非燃品库房。根据设计手册P677 公式,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N=KNgAe次/a.经计算N=0.042次/a<0.06 次/a,故不属于第三类防雷建筑物。GB50057-94第2.0.4条第四款规定“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的一般性工业建筑物”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4.双电源没有采取防止并列运行的措施。违处煛豆┡涞缦低成杓乒娣丁稧B50052-95第3.0.2条。处理: 1.设计选用根据国标图集《低压双电源切换电路图》99D373制造的标准双 电源切换箱,已自带闭锁装置以防止双电源并列运行。 2.在系统图上加闭锁符号或说明。 5.二类防雷要求超过45米高的建筑应有防侧击雷措施。违反《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第3.3.10条。处理:在防雷图上增加防侧击雷的做法说明详3.3.10条文。 6.五路220/380V外线电源应注明哪几路不能从变电所同一低压母线段引出,以保证两路互投电源的可靠性。违反:《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____毕业论文

山东建筑大学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班级:1331311011 姓名:李东升________ 学号:1311010690 指导教师:张明 时间:2015 年11月15 日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论文任务书

摘要 施工质量管理,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和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非常重要。本文论述了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几方面的质量控制,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及相应的措施以强化建筑质量管理,对解决目前我国建筑质量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施工质量;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质量监督

目录 引言 (1) 一、质量和质量管理的基本论述 (1) 1、........... 质量的概念.................................... 1 2、质量管理的概述 (1) 二、建设工程项目各阶段对质量形成的影响 (2) 1、工程项目立项阶段对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 (2) 2、工程勘察设计阶段对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 (2) 3、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对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 (3) 4、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对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 (3) 5、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阶段对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 (3) 三、工程项目质量的控制原则、内容与方法 (5) 1、施工质量控制的原则 5 (1)................................................................................................................... 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原则 . (5) (2)................................................................................................ 坚持“以人为核心”原则............................................... . (5) (3)................................................................................................ 坚持“以预防为主”原则............................................... . (5) (4)............................................................................................................... 坚持“用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原则 (5)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刘颖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刘颖 摘要:通过施工技术管理,可以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可使施工技术不断 进步,从而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成本。通过施工技术管理,也可以逐步改变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面貌,提高竞争能力。由此可见,加强建 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控制是时代的必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要,因此,施工企 业管理者必须对技术管理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前言 建筑工程项目整体在施工的过程中流程很复杂,在工程进行中影响施工进度,工程质量的同时,各个环节都有紧密的联系。因为建筑工程从立项、规划、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都有很难解决好的问题,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各样 的问题,无论对哪一方的经济效益都会造成影响。 1 开展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提高服务能力 建筑施工企业技术是以产业化为目的的。施工企业的产品就是服务项目,就 是“加工”某类建筑物的服务能力。服务品种多少、服务质量高低、服务能力,这 些都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整体提高的环 境下,国内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也呈现出了集约化、智能化、科学化的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以后,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部分国 际知名建筑施工企业相继入驻中国建筑市场,明显增加了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竞 争压力,因此,在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加强对于施工新技术的研 究与应用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直接关系到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今 后命运。 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 鲜明的时代意义,在有效解决传统施工技术瓶颈问题的基础上,有利于进一步提 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建筑工程施工中各种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利于 建筑施工企业加强施工成本控制,并且全面提升施工的进度和安全,为国内建筑 行业的科学发展和创新进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近年来,结合我国建筑行业 的发展现状,国家建设部重点推广以下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①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技术;⑦深基坑支护技术;③粗直径钢筋的连接技术;④高效钢筋、预 应力混凝土技术;⑤新型墙体、建筑节能应用技术;⑥新型脚手架、模板应用 技术;⑦钢结构技术;⑧新型建筑给排水、塑料管应用技术;⑨建筑施工企业 计算机管理与应用技术;⑩大型建筑构件及机械设备的整体安装技术。 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实质 与世界建筑行业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 显著的特点,其实质主要表现在:符合经济时代、社会竞争机制和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要求,这些是进一步促进其创新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因此,必须加强对于 实质问题的深入研究,否则将难以实现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体系的科学构建。 2.1 符合经济时代的要求 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必须符合经济时代的要求,现代建筑行业 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其在今后发展中将面临更多具有经济时代特色 的新问题、新矛盾,所以只有实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模式的不断创新,才能有效 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和谐发展。 2.2 符合社会竞争机制的要求

建筑电气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建筑电气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摘要:我国工程质量事故统计显示,由设计原因造成的事故占40.1%,工程施工原因引起的占29.3%,其他原因引起的占30.6%,可见建筑设计在工程质量事故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电气工程是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电气设计又是电气工程的重要部分,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工期、投资和建筑工程的使用安全。本文就建筑电气施工图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和违反强制性条文的问题进行 分析、归纳和整理,并结合自己从事设计工作的体会,提出一些处理意见,以供本专业人员从中吸取教训,改进设计,提高设计水平。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计常见问题 【正文】: 1.电力负荷应进行分级(GB50050-2005第3.0.1条) (1)设计文件应阐述建筑物建筑面积、高度、用途并确定其性质、防火类别及其中的电力负等级;不应只笼统说明整个建筑物按某级负荷设计,而应对各电力负荷进行分级说明。 (2)负荷分级错误,常见的有:①对于高度24以下的,每层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的百货楼、展览楼和室外消防用

水量超过25L/S的公共建筑。“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规定其消防用电设备按二级负荷供电,设计人员没有查找相关规范也没有与建筑、给排水专业沟通,自认为是低层建筑,就盲目定为三级负荷。②同一规范规定室外消防用水量超过25L/S的工厂、仓库其消防用电负荷应为二级,却错误定为三级负荷。③一、二级旅馆中厨房动力、冷库等属一级负荷,却按三级负荷设计。④对高层一、二类建筑以50m 高度的习惯来划定类别,而不注意其用途、性质,如对于高度为32m、8层的医院,或每层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高度28m的综合楼属一类高层,其消防用电负荷应为一级却划定为二级等等。 2.应急电源与正常电源之间必须采取防误并列措施 (GB50052-2005第4.0.2条) (1)设计文件应有防误并列措施的有关说明及图纸设计内容。 (2)设计不应仅简单文字说明“应采取防误并列措施”,对一级负荷应特别注意表达柴油发电机的自启动条件,各主开关间的电气、机械联锁条件,以及主开关必须配置的附件,用钥 匙开关做机械联锁的应给出相互之间的联锁关系等。 (3)根据“条文”解释要求柴油发电机自启动信号应取自正常电源主开关的辅助接点,而不应仅取自高压侧进线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8-09T11:15:03.5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作者:宋平武[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日益增多。 富顺县城镇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四川自贡 643200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日益增多。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技术是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周期以及建设企业效益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意义重大。本文在简述施工技术管理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以及加强施工技术保障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建筑施工企业经营活动的基础是彼此间相互独立的不同工程项目,把企业整体经营活动作为管理目标、以不同工程项目作为管理的基本单元,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每一个工程项目的成败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所以,工程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目标实现的基础。但是,工程项目管理对于施工企业而言,仅仅是其企业管理内容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工作内容,而不是企业管理内容的全部,如何更合理地调配企业内部的各项资源和如何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才是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 1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所谓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的管理,主要通过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科学而统筹化的管理,能够确保建筑工程得以有序正常的进行,并且也能够更好的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并且在此基础上能够充分的发挥人员、器械以及施工材料的各自效能,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经济效益和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通过施工技术管理,不断加强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预防和及时改正,从而避免诸多不安全的事故和隐患的产生。所以,施工技术的管理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是意义重大的。在实际的操作中,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的管理,主要是在施工的过程中要能够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以及规则来实施,并且要以上级主管部门的技术指标作为依据和准则,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实施各项技术工作。总体来讲,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不仅对于建筑工程正常进行有着很好的保障作用,也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起着保障作用。所以,施工技术的管理作用重大。 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究 2.1关于土方项目的施工工艺和技术 对于建筑工程来讲,土方项目主要是指涉及到挖土、输送以及填筑等所有的活动。平时最为常见的便是建筑场地的平整以及挖掘坑基等。在设计标高的时候,通常有以下规则:对于大规模的项目,通常都要根据要求对于设计的平面图做到明确,平整活动要开展。这里所讲的平整活动是指将建筑原始的场地设置为满足要求的形式。这项工作需要满足相关的工艺以及相关的规划要求。而对于标高的明确措施通常是如果场地比较平整的话,在标高这个指标上基本没有特别的规定,需要结合填方的量来进一步的开展设计的工作。在具体的项目中,对于经过运算得到的高度需要分析一些指标来进一步的调整活动。这个活动通常是在运算完成后进行的。同时,由于土质比较疏松,所以应该要对其高度作适当的提升。最终需要通过经济性考察来进行评述,如果使用场外取土,那么就需要分析因此改变的土方数量的改变,也要对高度进行适当的调节。所以,设计平面的调节活动具有很关键的意义。 3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可行性措施 (1)责任化管理。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施工技术是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建立技术组织机构,明确技术管理是当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首要任务。建立和健全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技术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权、职、责。组织全体员工,特别是管理人员学习现行规范。尤其是对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学习,明确施工中各个分项、分部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最标准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从而预见胜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发扬技术民主,鼓励技术革新、创造发明,开展全员活动,通过循环技术措施,解决技术瓶颈。在施工全过程中必须施工图的熟悉、阅读和会审制度;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场地总平面图;施工图技术交底制度;施工质量管理制度;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制度;工程质最检验与评定制度;工程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明确责任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负责人,应该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负有全面的责任。自身的职责是能够对现场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解决,是在充分理解业主及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把没计图纸准确地实施于现场。同时进行测量计算数据的复核、参与各工序施工质最的控制,参与进场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控制等等。也就是说,凡是可能影响工程施工进展的技术问题和工程成品质量的各个施工环节都属于技术负责人应解决和参与控制、管理的范围。 4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保障措施探讨 4.1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该做好施工技术资料收集和整理的工作,对于所收集到的资料应该要及时、认真、准确的进行编制,不能进行后补。同时,还需要认真的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使用,将施工技术提高到新的水平。比如在钢筋施工中应该用好锥螺纹焊接技术、在混凝土工程中提高泵输送混凝土施工的管理水平、在模板工程中要使用新型的大钢模和宽钢模等等。对于国家推广的新技术,符合工程要求的就尽量使用。 4.2加强原料的控制 要对于工程所使用的原料进行严格的控制,对于不合格的原料或者是产品要严格的杜绝适用于工程中,一旦发现有不合格的原料就要及时的清除出去,以免发生错用的现象。同时,还应该要认真的做好现场施工的试验工作,该工作的重点应该是要抓住混凝土的制作以及试压,钢筋焊接接头的取样,要落实成品的保护措施,并且要安排专门的人检查其执行状况,保证成品的完备性。最后,便是应该要把握好混凝土的质量、配合比、原料剂量、混凝土搅拌和塌落度。 4.3加强施工的安全质量监管 要建立其健全的现象技术的质量奖罚制度,对于现场中所有设备的安全、使用检测以及自检记录和建筑物附近堆放的碎料等要及时的清除,施工的区域和生活区域分开要明确,贯彻施工过程中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而且,对于那些能够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和重点因素与部位,要组织专业的人士进行把关,施工时需要严格执行工序,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5 不断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综合素质

浅谈建筑工程合同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建筑工程合同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发表时间:2018-01-05T13:45:31.63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2期作者:邹晓艳 [导读]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我国的建筑行业开始越来越重视对于建筑工程的合同管理。 摘要: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合同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核心所在,需要工程各项管理工作都要围绕着合同这个核心来开展。因此需要加强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并在实际工作中利用新方法和新技巧不断提高合同管理的水平,确保合同各方都能够认真履行合同约定的条款,以此来有效降低合同风险,维护建筑市场的正常循序,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建筑工程;合同;管理 引言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我国的建筑行业开始越来越重视对于建筑工程的合同管理。重视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如今的建筑行业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整个建筑工程的承发包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也越来越多而且也越来越不明确,所以这就需要利用合同来对这些不明确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的规定。由此可以看出,做好建筑工程的合同管理可以有效让建筑工程承发包双方避免纠纷,保障双方的利益,也有利于维持建筑行业市场的稳定。 1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1.1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 合同作为签订双方权利义务的规范标准,签订双方都不需要按照合同的条款和内容来进行完全的执行,现在在于我国的目前状态对于合同管理的制度还不完善,不能有效的进行整体的管理,出现一些个人行为代表公司来签订的合同,由于在合同签订时候有合理的依据,一旦出现了问题那么就会造成利益的不合理分配,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在对于合同的整体管理中对于合同内的主要细节条款很容易被忽视或者完好的执行,合同管理的过程也缺乏力度,造成合同实施的困难现象,这些都是由于合同管理制度的不健全造成的,很容易给企业带来坏的影响。 1.2合同内容不规范 合同内容的不规范现象是很多建筑工程双方在制定合同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种缺乏专业人员的管控下制定的合同,很多条款的制定不合规或者不全面,很容易造成对于施工过程中的相关内容规定不完全,很容易造成企业获取不正当利益的现象出现。由于建筑合同的制定涉及到建筑、经济以及法律等多种方面,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对其进行制定与完善,为后期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保证。 1.3忽视合同变更管理 在建设工程过程中出现工程变更是不可避免的,但它们往往涉及到工程、环境、技术、经济、法律等多方面内容,所以处理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负责变更合同的管理人员根据相关资料、原合同条款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合同进行合理的变更。但往往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知识和及时变更的意识,应变更合同没有及时变更,造成了损失。 1.4合同管理人员缺乏经验 由于工程合同涉及专业众多,包括建筑技术、经济、法律等,因此,合同管理人员要具备相关专业技术知识,否则难以对合同进行全面的审查。同时,施工合同还涉及到多个专业的技能,而一个人的经验是有限的,难以全面掌握好施工合同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为此,需要建立一个专业团队来完成施工合同的管理工作。 2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2.1健全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制度 合同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较多,而且管理环节十分烦琐,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合同的执行带来较大的影响,而且还会损害双方的合法权益。因此对于建筑企业来讲,需要进一步强化合同管理,建立健全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合同管理制度,使合同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确保合同管理的规范性。建筑企业在完善合同管理制度过程中,需要建立合同交底制度、责任分解制度、每日工作报送制度及进度款审查批准制度等,而且在合同签订后,合同管理人员需要对项目管理人员和各工作组负责人进行合同交底,针对合同的内容和具体条件进行解释和说明。并针对合同时间的责任进行分解,将分解后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工作小组头上,对其工作范围和责任进行明确,确保合同任务在层层分解过程中能够落实到每一个人,使大家积极配合共同完成合同的具体内容。同时各职能部门在合同执行过程中需要将本部门的工作情况向合同管理部门进行报送,使合同管理人员能够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及时掌握,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合同的顺利实施。 2.2规范合同的内容与形式 对于合同的内容与形式,国家要出台相关的制度规范,从根本上为合同的标准形式提供相应的标准。对于合同规范标准的制定,要结合施工时期、施工状况等内容,对其合同的内容与形式进行仔细的研究与考量,制定出符合标准的合同形式,对经济责任双方的责任进行充分的规定与制定。在制度规范制定时,要通过对于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借鉴,结合本国建筑工程发展的实际状况,不断完善合同的规范形式,制定出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情况的合同文本,并提高其扩展力度。同时,也要不断加强内外部对于合同的监督与管理,保证其能够充分的得到履行与应用。 2.3加强合同变更和索赔管理 合同变更在建筑工程项目实践中比较频繁,而合同变更往往会导致索赔纠纷,承包商在签订合同时要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分析合同变更和索赔的可能性,采取最有利的合同管理策略和索赔策略;在合同整个履行过程中,合同管理人员要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对建设项目合同进行动态管理,对变更索赔项目要依据相关合同条款,重视现场签证,及时记录、收集整理所涉及的文件结合法律法规进行分析研究,合理履行合同,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提高企业生存能力。 2.4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 优化合同管理人员职业素质优化合同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也是保证合同管理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对此,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建筑电气工程包含了通信、照明、消防等多个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生活幸福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建筑内电气工程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 所以,重视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并按照相关规范标准对其进行严格的把控是 极为必要的。 关键词:建筑电气;施工;质量通病;防治 引言 目前,电气专业在建筑行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并且电气工程的好坏,对于提升建筑品 质至关重要,如果我们能够做好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把控,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 我国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本文针对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给 出了一系列预防的措施。 1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防控的意义 建筑电气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是由供电干线、电气动力、室外电气等许多小工程组 成的,当建筑投入到使用中后,水电和建筑电气工程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的密切,所以为了 让建筑能够正常的使用,我们必须要加强施工安全,提升施工技术和建筑质量。由于两者间 的密切关系,所以电气部分的施工也会对整体施工的进度有着影响,电气工程作为施工现场 的基础性的保障性工程,如果发生问题,就会耽误整个施工的进度,没有办法按照原来的计 划完成施工,这大大增加了施工成本,而且也损害到了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同时也使开发 商的利益受到了伤害。所以,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电气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增强电气施工 人员的安全意识。 2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管理原则 2.1专业性 建筑电气系统包含了电力、通信、消防等多个系统的内容,施工项目中的水电管线、线缆、接线盒等通常要埋设在建筑墙体内,其工程施工复杂性和隐蔽性较高,需要与建筑施工 中的土建作业相结合,提前预留管线埋设孔洞。同时,由于建筑电气工程的隐蔽性及复杂性 等特点,一旦施工中出现了埋设不当或质量问题,将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加大施 工难度,同时还会带来较大的安全风险。因此,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前必须做好前期规划方案 并在施工中严格按照方案执行,严格遵循建筑施工的专业性原则,严控施工标准和专业要求,这样才能减少问题的出现。 2.2整体性 建筑电气工程系统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系统,其与建筑消防、动力等多个施工系统相互 联系,互相影响,但各个系统又不能同时施工,因此必须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条件,对施工 流程、设备及各个环节的人员分配等情况进行整体协调,统筹规划。同时,建筑电气施工中 各个安装项目的流程也是相互联系、互为承接的。所以,施工人员要具备全局观念,时刻以 建筑工程的整体性为基础,对建筑电气工程所有子系统施工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2.3针对性

土建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土建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很多刚入施工的新手都会碰到一些常见的问题,本文总结了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和处理办法,供新手学习,希望能帮助到需要的人…… 一、蜂窝 常见问题有: (1)配合比计量不准,砂石级配不好; (2)搅拌不匀; (3)模板漏浆; (4)振捣不够或漏振; (5)一次浇捣混土太厚,分层不清,混凝土交接 不清,振捣质量无法掌握; (6)自由倾落高度超过规定,混凝土离析、石子赶堆; (7)振捣器损坏,或监时断电造成漏振; (8)振捣时间不充分,气泡未排除。 防治措施为: ①严格控制配合比,严格计量,经常检查; ②混凝土搅拌要充分、均匀; ③下料高度超过2m要用串筒或溜槽; ④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 ⑤堵严模板缝隙,浇筑中随时检查纠正漏浆情况。 处理措施为: ①对小蜂窝,洗刷干净后1:2水泥砂浆抹平压实; ②较大蜂窝,凿去薄弱松散颗粒,洗净后支模,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 ③较深蜂窝可在其内部埋压浆管和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浇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二、麻面 常见问题有: (1)同“蜂窝”原因; (2)模板清理不净,或拆模过早,模板粘连; (3)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刷; (4)木模未浇水湿润,混凝土表面脱水,起粉;

(5)浇注时间过长,模板上挂灰过多不及时清理,造成面层不密实; (6)振捣时间不充分,气泡未排除。 防治措施为: ①模板要清理干净,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要充分湿润,钢模板要均匀涂刷隔离剂; ②堵严板缝,浇筑中随时处理好漏浆; ③振捣应充分密实。 处理方法: 表面做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不做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充分湿润后用水泥砂浆抹平压光。 三、孔洞 常见问题有: (1)同蜂窝原因; (2)钢筋太密,混凝土骨料太粗,不易下灰,不易振捣; (3)洞口、坑底模板无排气口,混凝土内有气囊。 防治措施为: ①在钢筋密集处采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认真分层捣固或配以人工插捣; ②有预留孔洞处应从其两侧同时下料,认真振捣; ③及时清除落人混凝土中的杂物。 处理方法: 凿除孔洞周围松散混凝土,用高压水冲洗干净, 立模后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筑捣固。 四、露筋 常见问题有: (1)同“蜂窝”原因; (2)钢筋骨架加工不准,顶贴模板; (3)缺保护层垫块; (4)钢筋过密; (5)无钢筋定位措施、钢筋位移贴模。 防治措施为 ①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钢筋及保护层垫块位置正确,木模板应充分湿润; ②钢筋密集时粗集料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 ③保证混凝土配合比与和易性符合设计要求。 处理方法: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迅猛的发展,城市建设步伐也逐渐加快,与此相应的是我国建筑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建筑工程提供了更多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成为现代建筑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借以本文作者的施工经验与长年的知识积累,逐步形成了对建筑施工新技术的系统认知,并对其中的防水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钢筋连接施工、屋面施工四个方面的施工新技术和工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为相关企业和人员对建筑施工新技术的认识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新技术 abstract: in the 21st centur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rapid pace of urban construction has gradually accelerated, corresponding to our building technical level is also rising. the construction works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ies for building works to provide a more broad space for development, has also become a modern building enterprise has injected new vitality. a view to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of the author with many years of accumulated knowledge, and gradually form a cognitive system for new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waterproof construction, mass concrete construction, reinforced connection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一、结构设计容易出现的设计问题 【一】因施工原因造成问题 1、部门、专业间配合类 存在问题1:女儿墙、沉厕管井侧墙、屋面天窗壁等,大多是在钢筋混凝土板上为砌筑的砖或砌块墙体,砌体和混凝土2种不同材料界面处易形成裂缝,造成漏水。 解决措施:所有建筑要求做泛水处,均采用现浇混凝土泛水,泛水高度如建筑无特定要求的,按200mm高。 存在问题2:梁与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施工不便。 解决措施:同时浇筑的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一致。 存在问题3:地下室后浇带要在至少60d后方可浇筑,但地下室外墙的防水及基坑回填工程却需要先行施工,如何处理。 解决措施:地下室外墙后浇带处,在外侧设一通高预制钢筋混凝土板,该板置于地下室外墙防水层侧,建筑设计需考虑该处的防水做法,结构设计需考虑该板在后浇带尚未浇筑前用于拦挡回填土。 存在问题4:有些墙垛的尺寸太小,不便于砌筑且质量不宜保证。 解决措施:与混凝土墙、柱相连的墙垛尺寸≤120mm×120mm或某一边长小于120mm时,采用现浇混凝土墙垛。 2、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类 存在问题1:屋面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偏高,易产生裂缝而漏水。 解决措施:屋面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尽可能≤C25级。 存在问题2: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偏高,易产生裂缝而漏水。 解决措施:施工周期较长的大体积混凝土(如地下室底板、外墙等),设计时宜考虑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可

采用不少于60d龄期的混凝土强度。 存在问题3:地下室底板及侧墙后浇带新旧混凝土界面处易产生裂缝,经常出现渗漏。 解决措施:后浇带接缝处应做成企口;主筋在后浇带处按断开处理;采用膨胀止水带。 存在问题4:现浇混凝土板预埋PVC电管时,混凝土板经常沿管线出现裂缝。 解决措施:钢筋混凝土板中预埋PVC等非金属管时,沿管线贴板底(板底主筋外侧)放置300mm宽?1.0×10×10钢丝网片。 存在问题5:现电梯间前室有大量设备管线暗埋在混凝土板,造成结构隐患,易出现裂缝。 解决措施:预埋管线非常多的板(如高层建筑电梯前室等),板厚宜按结构设计所需板厚+30mm。 存在问题6:屋面等有防水要求的混凝土板,对裂缝控制要求较严,如何控制裂缝。 解决措施:有防水要求的屋面板结构混凝土添加抗裂纤维。添加量由招标中心或总承包提供中标产品参数,由设计单位确定。 3、防止首层地坪沉陷类 存在问题1:首层隔墙自身发生沉降,墙身出现沉降裂缝。 解决措施:首层隔墙下应设钢筋混凝土基础梁或基础,不得直接将隔墙放置在建筑地面上,不得采用将原建筑地面中的混凝土垫层加厚(元宝基础)作为隔墙基础的做法。 存在问题2:室外踏步、花台等发生沉陷、变形。 解决措施:建筑室外配件设计时,应考虑其地基及基础的设计。 存在问题3:室首层地面回填土较厚,回填质量不易保证。 解决措施:回填时,监理必须到位,加强质量控制及自检措施,在严格按照规要求进行回土填的前提下,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可采取以下加固措施: 1) 当回填砂、石、沙等低黏聚力大粒径材料时,不另行加固。 2)当回填土厚<500mm时,不另行加固。 3)当回填土厚500≤且≤2 000时,地面长跨小于3 000mm的,在建筑地面做法的混凝土垫层底部放置?6200双向钢筋网片,网片应锚入或搁置在周边结构上;地面短跨≥3 000mm的,除按上述要求增加钢筋网片外,在垫层底部增设地垄墙,地垄墙与周边结构形成的网格边长≤3 000mm。地垄墙做法由设计单位出具,地垄墙材料宜采用砌体,与上部的混凝土垫层的支承关系应有保证。 4)回填土厚>2 000mm时,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或现浇钢筋混凝土地面。

浅谈建筑工程中常见问题的思考总结

浅谈建筑工程中常见问题的思考总结 发表时间:2016-05-29T11:01:08.6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3期作者:黄飞[导读]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江苏工程有限公司对于混凝土在学校学习的较多但是那些都是理论知识,而且学的是素混凝土理论配比的计算问题以及各种材料理论知识。 黄飞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江苏工程有限公司 313310 摘要:本人于2011年7月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于同年8月到南京江苏公司报道培训后被分配到宁启复线电化工程宁启中心试验室。试验室是与我们专业吻合的地方,在学校学习的基本都是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的次数比较少,只在学习相关内容的时候才会有一次实际操作,因此刚开始对工作的内容也只是大体的了解。所以为了更快更好的胜任工作必须继续努力学习、思考、实践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以下是在这些年的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的思考总结,如有不足希望批评指正:关键词:混凝土;试验;路基;总结 一、混凝土试验 对于混凝土在学校学习的较多但是那些都是理论知识,而且学的是素混凝土理论配比的计算问题以及各种材料理论知识。实际操作也只是一次所以对混凝土很多方面在一开始的时候一知半解。来到宁启中心试验室后,混凝土试验不是太多但是也在主任的指导下进行了几次混凝土的配比的试验。 在拌制混凝土时会遇到很多问题,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原料问题。要想拌制的混凝土合格,必须先保证原料的合格。不同种类的混凝土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和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水泥的选择应结合工程性质和气候环境及施工条件。我们所用的水泥一般就是普通水泥和硅酸盐水泥。大体积混凝土一般用复合硅酸盐水泥,水下混凝土一般用火山灰水泥。此外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决定了水泥的强度等级的选择。粗骨料在混凝土中起骨架的作用,也是混凝土的强度主要来源,而细骨料则主要是填充作用。混凝土的用水只要是可食用的水都可以。 外加剂的掺量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另外更重要的是选择的外加剂必须与所用的水泥相适应。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主要是水泥中的C3A矿物对外加剂的选择吸附,降低外加剂的作用;外加剂碱含量对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的影响等原因造成的。因此选用原材料时,必须先根据加入外加剂与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质,判断出两者的相适应性,适应性达不到,则不能进行拌合否则只会起反效果的作用。有一次试验就是这种情况,外加剂与混凝土拌合物适应性不好,没用起到减水剂的作用还有点崩塌现象。混凝土配比的最重要的三个技术参数就是水灰比、砂率、单位用水量。水灰比对塑性混凝土的强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水泥的强度越大则混凝土强度越高,灰水比越大,混凝土的强度越高。当水泥的强度固定时,混凝土的强度决定于灰水比。水泥浆的稠度决定于水灰比,但水灰比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混凝土试验时水泥浆的数量和稠度对混凝土的和易性有显著影响,水泥浆量增多时,流动性增大,但是水泥浆过多时,将会出现流浆现象,容易发生离析。如果水泥浆量过少,则集料间缺少黏结物质,黏聚性变差,容易出现崩塌。水泥浆的稠度也决定着混凝土的流动性。所以拌制混凝土的水灰比的大小,需要根据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合理确定。混凝土的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率。在进行混凝土试验时,在骨料总量一定时,砂率过小,石子包裹不好,会使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变差,易发生离析和泌水;在水泥浆一定时,砂率过大,可能会使包裹砂的水泥浆过少,砂之间摩擦加大,从而导致混凝土的流动性变差。所以砂率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通常叫做合理砂率。采用合理砂率时,在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一定的情况下,能使混凝土拌合物获得最大的流动性且能保持良好的黏聚性和保水性。二、土工试验 宁启复线电化工程项目承建扬州东至海安全长为95.45公里,二十四局承建的Ⅱ标段,路基工程量较大,因此土工试验的量也较大。试验的数据是施工的关键,所以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做到精品宁启必须要有准确的试验数据。土工试验的最终目的就是为现场施工提供施工数据,来使施工达到规范要求的施工质量。路基填筑时首先得确定填筑的稳定材料即改良土的类型,用水量和压实度问题,然后才能施工。 在试验室收到一份土样时,首先得确定土样的液塑限得到塑性指数,以此来判断土的定名,适合用哪种掺合料稳定。掺合料的确定,是根据土样的塑性指数和土的颗粒组成。土工试验主要就是级配碎石和改良土,在级配碎石试验中遇到的最多的问题就是颗粒的级配问题和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问题。级配问题即对试样进行颗粒分析,得到土的级配指标的不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从而判定土的级配良好还是级配不良。如果把级配不良的土应用于路基的基层填筑那么要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就会很难,很大程度的浪费施工。而级配良好的土如果应用于路基过渡段渗水层则很难达到渗水的目的。级配碎石中粘土团及有机物含量超标时会严重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因此遇到这种级配碎石一定得冲洗达到规范要求值才能使用,否则会严重的影响工程的质量。 对于改良土的试验主要是液塑限、击实确定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确定最佳的灰掺量和七天无侧限强度。常采用经济合理的压实方法,而击实试验就是为了模拟现场施工条件下,获得路基土压实的最大干密度和相应的最佳含水率的关系。由平时的试验数据发现,土中所含粗颗粒越多,其最佳含水率越小,而最大干密度越大。一般粉粒和黏粒含量多,土的塑性指数越大,土的最佳含水率也越大而其最大干密度越小。后来经过对材料公路试验书籍的学习,发现对这些也有类似的说明,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对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的估计有很大的帮助。改良土在进行击实的时候需要提前掺入一定量的灰和水拌合均匀并闷一段时间,但是如果是水泥改良土,则闷料时间不能超过一小时,因为水泥和水反应相对比较迅速,时间过长成分会有很大改变。如果是石灰改良土则需要闷料八小时以上使其成分均匀才能进行击实试验。对于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则是为了保证达到路基的设计强度才能进行施工。土工试验确定土的颗粒特性和力学性能指标,这些指标是评价路基和优选填筑土料的必备数据更是优选技术措施的重要依据,由此可见土工试验是必不可少和至关重要的。 三、试验报告的处理 试验报告也就是试验数据的处理总结,它是指导现场施工的关键依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