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肌理效果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及表现技巧

论肌理效果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及表现技巧

论肌理效果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及表现技巧

南阳师范学院丁宁

【摘要】肌理作为一种具有特质美感的绘画语言,被艺术家们广泛的运用到绘画。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画面肌理的构成是绘画语言风格及体现绘画材质美的不可回避的重要环节。好的肌理结构能够充分表现出画面的特点,体现画面魅力是绘画创作中塑造形象的重要艺术手段,是画面美的重要因素。本文将针对肌理效果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及表现技巧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肌理效果表现技巧重要性

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具体到绘画作品当中,它通常表现为,绘画或雕塑作品中的纹理或形象化语言,如:各种笔触,斧凿的印记,画面上的痕迹等等,肌理在绘画中的运用,不仅可以强调视觉的直观性,还可以使画面本身的形势和材料构成新的视觉美感,从而反映出作品的情绪与内涵。

肌理最初在绘画中的运用

绘画发展成为品种极其丰富多采的一个艺术门类,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中国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和以欧洲绘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两大体系。在欧洲,15世纪以后,油画技术广泛的流传开,由于油画颜料的特殊成分,使颜料本身就具备了既能表达出丰富的色彩效果,又能塑造形象的层次,质感和肌理。油画中的肌理,在许多知名画家的笔下,被进行着不同的诠释,画家利用油画颜料的特性,用厚薄不同的笔触,制造出不同的肌理效果。而讲究形神兼备的中国画,通常追求着两种肌理效果。一种湿润而流动的,另一种是枯涩而苍厚的。前者出自古代文人画家水墨淋漓的写意画法,在“有笔有墨“中突出水分晕化中泼墨与没骨的比趁融合,造成流美,湿润,空明和清新的的肌理,出自于山水画的干笔擦,又从敦煌壁画久经沧桑的风化剥蚀,获得启发,形成了富于厚重感,苍茫感的特有肌理。此外,在彩陶艺术,以及最早的装饰性壁画和镶嵌画上都开始用绿松石,贝壳等材料制作肌理。

肌理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肌理作为视觉艺术的一种基本语言形式,同色彩、线条一样具有造型和表达情感的功能。绘画语言是传达作者思想、表露情感的重要手段和媒介。而肌理作为绘画艺术语言的一种,它的重要性自不必说。肌理是物质与精神碰撞的产物,是画家内心情感的再现。在当今各种绘画学科相互渗透和影响下,人们的绘画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逐渐对肌理材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重视,在绘画作品中

对它的运用便广泛起来。绘画艺术的美离不开画面肌理材料之美,所谓肌理,是指美术作品表面的质感,是作者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技法所呈现的一种凹凸的纹理效果。具体地讲,就是美术作品表面的纹理,由触觉和视觉所感受到的起伏、平展、光滑、粗糙、精细的程度。根据肌理的物理表象可将其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

肌理:视觉肌理主要体现在纹理形状、色彩感觉、光洁度等视觉因素带来的心理反应上;触觉肌理主要体现在细腻粗糙、疏松坚实、舒展紧密等触觉因素带来的生理和心理感觉上。肌理能使画面产生可触摸的艺术效果,是平涂着色难以达到的。它包括画布的纹理、粗糙的底子、笔触的变化、刮刀的应用以及添加物的使用。

(一)画肌反映被表达事物的客观效果

肌理的创造来自于几个方面,一是工具,二是材料,三是手法。不同的工具,材料,手法所表现出的肌理呈现不同的特点。如水彩画以水作为调和剂在画家的处理下形成的流动,沉渍,渗化,明快,透明等特有的肌理效果和艺术韵味,它所运用材料的本体特性成就了水彩画艺术特有的肌理语言,也正是这些肌理效果具有某种不可替代性,从而构成了水彩画审美价值的基础。国画则以毛笔,宣纸,墨汁等工具材料通过画家的探索形成了国画丰富的表现技法,如点,勾,染,擦,描,泼等,技法的丰富性从而使国画呈现丰富的肌理语言和艺术效果,也使得国画有

别于其他画种而形成国画特有的艺术式样。油画亦然,传统的写实油画,呈现的是细腻的笔法,其肌理基本限于平面的肌理范围之内,表现出中和、含蓄的风格;印象派和野兽派画家越来越向突出油画色彩的肌理效果发展。而一些现代的油画,将油画颜色堆得极厚,几乎可以用公分计算,可以和浮雕相比,把油画材料所可能做到的肌理效果发挥到了极致,表现为激烈和炫目,形成了一种视觉冲击力很强的肌理语言。从而也构建了油画的艺术特色,由此我们可以肯定,肌理作为绘画语言是界定一种画种的重要依据,更是构建一种画种审美价值的基础。

(二)画肌是画家情绪和个性的表达

肌理作为一种绘画语言,是艺术家情感的载体,一旦被艺术家所选择,就变得具有了某一种特定的表征和涵义,成为他们想要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的语言。现代的艺术家们从多个方面寻求和利用肌理的途径去表现种种图像、色彩和质感。艺术家经常运用各种工具材料、媒介以及很多方法来寻找肌理语言的可能性。并产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绘画作品。例如张大千的“泼墨、泼彩”的手法的新颖、大气磅礴的效果是现代肌理运用的范例;赵无极万千气象的山水画,也运用了自己独特的处理手法;刘国松创造性地发明了纸筋法以及别出心裁地采用撕纸的手法表现岩石,使肌理效果丰富而独到;何家英在画面上采用迥然不同的立粉法,用“立粉”的肌理,表现质地不同的服装质感以及密密丛丛的春花,使画面生动、细腻、清新;江宏伟画中的“洗、擦、拓”的肌理运用将花鸟画赋予了深厚的人文内涵;水彩画家曹文侃的作品《春雨》画面中出现了大面积的水色流淌痕迹,由上而下,似树、似雨、似雾、似影,在似与不似之中,营造出了无穷灵动的肌理语言,达到了神似的境界;著名的水彩画家漆德琰的作品《土墙》墙面斑斑的肌理表现是这幅画的关键所在,在画面左侧和上方水色往下流淌的痕迹,看似天然形成,实则是作者独具匠心的营造,那充满情趣的痕迹,既丰富了画面,以使自然之像与审美情趣的传达达到高度统一;湖南水彩画家坎勒的作品《来自森林的报告》运用玻璃卡纸作画,形成了丰富,细腻,厚重的肌理效果。我们不难看出在现代的绘画艺术中肌理这种绘画语言越来越被更多的艺术家所追求和探索,

探寻一种和自身审美情趣相结合的肌理语言必将使自身的艺术作品形成个性化的艺术风格。

肌理的表现技巧在不同画种里的体现:

绘画作品常借用肌理来充分表现物体的外在特征。肌理能使画面产生可触摸的特殊艺术效果,是平涂着色难以达到的,在不同的画种里,又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

肌理在油画中的表现技巧

借用肌理作画,以求得视觉的满足是古典写实绘画常用的技法。现代派画家更注重肌理,甚至将布片、草根、树叶等实物直接贴于画面之上。这里介绍几种借用肌理表现物象质感的油画技巧:

绒感:用小笔触有规律地点成一片或在铺好颜色的地方使用小笔杆、硬木棍等点出绒毛状。传统方法中有使用木屑、沙粒等物的,具体作法:将胶液涂于所需部位,胶面上撒上筛选后干净的木屑,待胶与木屑粘合后,清除多余木屑(竖起画框,在背面轻拍),干透之后为防止木屑吸油,要在表面喷一层胶液。董希文先生在画《开国大典》中的地毯时,使用了小米做肌理,逼真的营造出了地毯表面的绒感,使画面更加生动,更具表现力。

草丛的肌理:可以用小笔勾画。大面积的草地常采用干拖法,即用大笔蘸浓厚的颜色拖刷,颜色干后再拖,反复进行直到产生厚重的草地效果,可使用画刀、扇形笔等辅助工具。传统表现方法是用白颜料加快干油在底层上搓出草的肌理,干后罩色,为使色层丰富可再用小笔勾画。使用丙烯材料做肌理需要在表面喷胶后再着色。美国画家怀斯利用稍挤干的蘸满水彩色的粗糙画笔画枯草或毛皮的底层。

用乳胶调和大白粉或立德粉做成的粉膏可做多种肌理,但不能太厚,否则有脱落的可能,表现木纹等纹理时可借用刀具。着色时可以首先反向铺色。如画面效果是冷色调,那么先用暖灰色薄涂一遍(棕色加少量的黑色)。然后用干净的布擦一遍,颜色便会渗到肌理的缝隙中,这一层颜料可用丙烯,因它干得快且坚固,并对后面的多次表现起作用,松节油也不易洗掉。接下来采用刮、罩的反复制作就能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肌理在水彩画中的表现技巧

1) 用海绵局部洗涤 , 减弱色度 , 修正形体 , 调整画面 , 使其统一。还可以使用在潮湿纸面上用纸卷、毛巾、白棉纸擦抹出图案 , 调淡颜色 ; 或在干爽纸面上 , 用砂纸轻磨纸面 , 丰富画面的颗料肌理。另外 , 还可用滚筒向不同方向推压 , 产生深浅浓淡的效果。

(2) 用刀片刮出各种不同的痕迹 , 或用笔杆头代用刮具 , 表现出飞白或深色的线条。

(3)用牙刷、猪鬓刷进行点画、溅泼、吸提、擦净的方法表现出质感不的肌理。

(4) 用蜡笔、油画棒、遮蔽液可以起到留出亮色的作用 , 既可以留白 , 又可以造成斑驳的肌理效果。

(5)底纹 : 即利用丙烯颜料或胶状白粉在画面上做底 , 水彩颜料因吸水程度不同而产生变化 , 适宜表现草丛、布纹的质感。

(6)搓揉 : 即将画纸揉伤 , 涂上较深的颜色 , 纸面上的揉伤程度不同 , 吸色的深浅也不同 , 使画面产生各种自然的纹理效果。纸面干燥后将这些特殊效果加以利用 , 能产生特有的斑驳的肌理。如美国画家怀斯在《冬日的磨坊》、《苹果酒桶》等作品中用这种方法表现了斑驳的油漆、千疮百孔的断壁残垣、粗糙的栅栏等,在生活中这些物象也许并没有什么美感可言,然而当它们经过画家艺术化的加工处理后,便以艺术美的崭新面貌呈现出来,从而表达出特定的审美因素和审美意味。

肌理在版画中的表现技巧

凹印法此种方法和铜版画中凹印相近。用较干的颜色,可调些浆糊,涂到含有凹痕的肌理上,用透明有机玻璃片顺着肌理的纹将凸面上的颜色刮去,这样颜色就存在凹痕之中,将印纸覆盖其上,用马连或汤勺从背面加压力磨擦。磨压的力量视纸的含水量来定。

凸印法一般用旧油画笔蘸上所需要的颜色,利用笔的扁平面,在需要印制凸痕的肌理上擦,由于笔的扁平面宽,笔里含色含水少,所以只需较少颜色擦到凸纹上,凹处不存颜色。这样就可以印出凸起的细致纹理。

湿印法将中国画颜色或水彩画颜色根据需要加清水调匀,印纸含水略多,用画笔蘸上颜色,涂在需要印制的纹理上,将印纸覆上,用马连轻轻按摩或重拍即可印出所需的纹理。

重叠法用透明色上版,先印淡色,再在同一部位加较深色重叠印上。先印虚些,再在同一部位刷色重叠印上去。亦可在同一部位的版上先印冷色再印暖色或先印暖色再印冷色。这样用薄色重叠压印,多次覆盖,取得变化自然,浑厚整体的效果。

染印法如果整个画面印好翻开来看,整体色彩关系比较散乱,各部分不够谐调,再把印好的画覆在色版上对齐,在版上刷上起统一基调作用的透明色彩,薄薄罩印若干次,便可去掉画面上的“火”气和纠正不够统一的毛病。

各类技法的综合将凹印法、凸印法、湿印法等方法同时在一次印刷中完成,需要凸部造型的地方,可将颜色着于凸部,局部印制需要凹面造型的地方,将颜

色擦于凹部,印纸背面用马连或汤勺施加压力,将颜色吸附到印纸上,还可采用湿印法使其滋润、渗化,使其拓印效果变化莫测。如此反复印制,采取综合水印版画特殊技法即可完成。版画家陈强先生更是在版画上的肌理效果方面做尽了文章,他的凹凸纸版画纯粹就是肌理效果的体现。为了得到与众不同的肌理,他不择手段创作,撕、贴、磨、刮,甚至丙稀、乳胶、松香和揉皱的纸……全用上了。他的作品已没有传统观念上的刀法、木味,整个版画就是一个肌理的大杂烩,肌理,就是他作品的生命。他认为“凹凸纸版画最明显的特征是特殊的肌理效果”。其作品如《古道》、《向远方》等,肌理的运用恰到好处,与作品主题珠联璧合,读来形象感人,格调非同一般。

结语

肌理作为一种表现手段,运用在绘画作品当中,能够准确的表达画家的意图,表现画家的情绪和个性,同时也更好的反映出所表达事物的客观效果。随着越来越多的材料被发掘并运用到绘画中,如何合理利用材料制作肌理构建画面,成为画家长期探索的课题。但肌理是无法代替作者的创作思想的,它作为一种表现手段终究要服务于创作内容。

Abstract Texture idiosyncratic aesthetic feeling as a kind of have the painting language, be artists widely applied to painting. In art creation process, picture the structure of the texture and embodying the painting painting language style of unavoidable qualitative beauty important segment. Good texture structure can fully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icture, reflect picture art is charm in the important art means image building, is an important factor picture of beauty.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importance of skin texture effect in painting and expression skil ls are analyzed and expounded

参考文献

[1] 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

[2]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 萧风,柯华,杨春生,雷广平,黄林,艾方中,徐芳,王丽娜,关伟长.世界传世名画全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4] 厐均.油画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5] 矫苏平.西方当代绘画评介[M].陕西: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6]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M].陕西: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2011年于南阳师范学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