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膜教案-公开课

细胞膜教案-公开课

细胞膜教案-公开课
细胞膜教案-公开课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体验科学家研究细胞膜的历程,

2.能力目标: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

方法。

3.情感目标: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

义;制备细胞膜的方法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养成科学的思维方

法。

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程序

板书设计:

第三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细胞膜的结构

1、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细胞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糖类

二、细胞膜的功能

1.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三、细胞壁

1、成分:纤维素和果胶

2、功能:支持和保护

3、特点:全透性

部编一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案第6课比尾巴教学设计与反思

部编一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案第6课《比尾巴》教学设计与反思 本帖最后由 ljalang 于 XX-10-29 11:37 编辑 部编一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案第6课《比尾巴》教学设计与反思 6 比尾巴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学生天生喜欢小动物,对于动物的尾巴更是感到好奇和新鲜。本课教学设计意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有效地运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赏识学生,通过“摸尾巴”“与小动物打招呼”等游戏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在课文阅读方面将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认识生字、读通句子、会读对话等层次,了解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趣味。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尾巴的资料,既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真正地感受到动物们的尾巴样子有趣,而且各有各的用处,还让学生在创编儿歌的过程中主动地运用了语言。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小动物图片及相关尾巴图,多媒体课件。(教师) 2.熟读课文,预习生字。收集小动物图片或者玩具,并了解这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识字游戏——“摸尾巴”。 (1)导言: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快拿出你的小手,我们来做个摸身体的游戏吧!摸摸你的鼻子,摸摸你的耳朵,摸摸你的嘴巴,摸摸你的头发,摸摸你的尾巴…… 预设:生疑惑,我们没有尾巴啊? (2)导学:我们人类没有尾巴,那谁有尾巴呢?(动物。)你知道哪些小动物有尾巴吗?它的尾巴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自己知道的有关小动物尾巴的资料。) 预设: 我见过马的尾巴。马的尾巴长长的,和长头发一样。

我见过猴子的尾巴,它的尾巴也很长。 我见过燕子的尾巴,它的尾巴像剪刀。 (3)小结: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知道这么多有尾巴的动物。 2.板书:“尾巴”,识记生字。 (1)指名读词。 (2)指导学生观察拼音。发现“巴”没有声调,读轻声。师补充:要读得又轻又短。 (3)指导学生记住字形。 导学:你还有什么办法记住“尾”和“巴”这两个字? 预设: 尾:偏旁记字法,上面一个尸字头,下面一个毛字。 联想的方法记:身体的后面长一条毛茸茸的尾巴。组词:尾巴狗尾草凤尾竹 巴:数笔画的方法记;减一减,色——巴。组词:尾巴巴住结巴 3.过渡:动物王国里有尾巴的动物可多了,前两天,它们进行了一场大比赛呢!它们要比什么呢? (板书:在“尾巴”前加上“比”) 4.认读课题。

细胞膜与细胞壁 教案

【课题】细胞膜与细胞壁 【课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举例说出细胞膜的选择透性; 3、说出膜组成成分的生理作用。 二、能力目标: 1、能熟练地把对照的方法运用到探究实验的设计中; 2、依据科学实验史料建构生物学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建立模型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2、理解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建立起生命活动的物质性观点。 【教学重点】细胞膜的结构 【教学难点】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科学家用显微注射器将一种叫做伊红的物质注入变形虫体内,伊红很快扩散到整个 细胞,却不能逸出细胞。 [提问]为什么伊红不会溢出细胞?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可能存在细胞壁…… [总结]细胞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有边界是细胞膜。 二、实验探究 课本28页小活动(PPT显示内容) [提问]该实验结果是什么? [学生回答]煮熟的玉米种子胚染上很深的红色,未煮的玉米种子胚只染上很浅的红色。[提问]这样的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三、细胞膜 1、细胞膜结构 质膜为什么会有选择透过性?这与细胞膜的结构有关,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跟随着科学家们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来看看细胞膜的结构到底是怎样的呢。 首先是资料卡片1,1885年,欧文顿(E.Overton)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是不一样的: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 通过以上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出E.Overton的推测是质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质膜中的脂质主要是磷脂分子,那接下来就通过资料卡片2来看看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 A:磷脂分子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

比尾巴教案公开课

《比尾巴》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部分生字,会写“公”字。认识笔画“撇折”和偏旁“八”字头、“鸟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读好问句。 3.知道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读好问句,知道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幻灯片课件、小动物的彩色照片、问句卡片。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你喜欢小动物吗? 2.今天咱们教室里来了好多可爱的小动物,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这些小动物也急着跟小朋友们打招呼呢。如果认识,就大声叫出他们的名字好吗?(快速出示六种动物图片,依次贴在黑板上) 3.小动物们要来干什么呢?看老师写课题(10、比尾巴)。认识这三个字吗?谁来读一读?学生读课题,师强调“尾巴”是

轻声词,师范读、领读。 (教学开始,通过生动形象的小动物图片,创设了一个把学生领入意境的学习情趣,利用儿童的好奇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1.这些小动物是怎样比尾巴的呢?赶快读读课文吧。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停下来多读几遍。下面请小朋友们开始读课文吧!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 3.小朋友读得很认真,今天,小动物们不仅要来比尾巴,而且还要来考考小朋友,看你们认不认识文中的生字宝宝。(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4.指名认读。如果他读对了,大家就跟着拼读两遍,如果读错了,我们就一起帮帮他好吗? 5.生字宝宝要和大家交朋友了,他们有礼貌地把拼音帽子摘去了,你还能认识他们吗? 6.小朋友,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认识了这么多的字,真了不起。能说说你是用什么巧妙的办法记住他们吗?会说哪个就说哪个。 (“把”左边是扌,右边是巴,组合在一起就是把字。

植物质壁分离实验教案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2.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二.实验原理: 1.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还是小),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3.相对细胞膜,细胞壁具有什么特性? 二、实验材料、用具: 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0.3g/ml的蔗糖溶液,显微镜等。 4.为什么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作实验材料?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是否可以?为什么? 5.蔗糖溶液浓度用0.5g/ml可以吗?为什么? 三、实验步骤: 1.制作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撕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放在水滴中展平,盖上盖玻片。 2.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观察细胞中央液泡的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 3.观察质壁分离现象: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镜检。 思考:为什么要重复几次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用吸水纸吸引? 思考: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液体是什么?为什么? 4.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镜检。 四、实验结论: 思考: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思考: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为什么? 五、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将在蔗糖溶液中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转到更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则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 B.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C.将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出现大量气泡 D.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蛋清稀释液中,溶液变成紫色

细胞核教案

细胞核(1课时) 一、设计理念或教学理念 本课以培养会学习的、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为最终教学目标,以探究性学习促进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构建,以“生物生活化、生活理论化、理论经常化”为具体的教学指导目标。 本节教学采用探究性学习与合作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创设教学情境,部分模拟科学研究工作,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研究过程,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使学生始终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学习动机较明确,对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程度增强,有一定的评价能力。但对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欠缺,协作意识差。就知识方面高一学生初中已学过一些生物知识,此前也已学习了细胞的组成和结构,但还需要引导学生形成统一的认识,构建知识的整体性。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前面三节:《细胞概述》、《细胞膜和细胞壁》和《细胞质》的基础上编排的,体现了细胞结构由表及里的顺序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为后续的学习作了铺垫,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生物遗传的基础,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基础,也使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有进一步认识。 四、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阐明细胞核的功能和结构,寻求探究细胞核功能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细胞是一个统一整体; 2、能力目标 ①.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领悟细胞核的功能、结构以及功能与结构之间相适应的关系; ②.培养学生探究实验的基本思想,最终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资料分析,使学生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增强学生科学严谨的作风,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 五、重点与难点分析 1、教与学重点 以课程标准为主,确定本节教与学重点是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教与学难点 按照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节教与学难点是细胞核的结构。 六、教与学的方法 1、教学策略 本节课以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的。这是根据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特点来合理选择的。探究性学习是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合作学习是学生通过合作,构建和内化知识的学习过程。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就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由学生来支配,突出

细胞膜教学设计

3.1基于两个版本的《细胞膜》教学设计 (第1课时)北师大版 一、设计思路 通过鸡蛋小实验让学生感知细胞膜的存在,引入细胞膜(质膜)的结构探究。在细胞膜的结构的探究中,以时间为顺序,把探究过程分成两部份,第一部分是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究,第二部分是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究,而在对细胞膜结构探究部分,又分成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究及蛋白质和磷脂运动状态的探究,把科学探究、建模的过程贯穿到整节课教学中来。在教学过程中以科学家对细胞膜的探究和完善过程的时间为主线,从远及近,以学生为主体,以科学发现的资料为引导,让学生重温了科学家们探究的全部历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建构模型,整个探究过程渗透着情感教育,科学发现的过程需要许多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科学技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通过课堂的巩固练习结束本节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两个版本教材对比) 本节是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章第1节,内容包括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和液态镶嵌模型的基本结构(第1课时)、细胞膜的功能和细胞壁(第2 课时)。液态镶嵌模型是教学重点,难点是探讨建立细胞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适应功能的观点、发展科学思维(建模)。本节通过时间轴和“成分——结构——功能”这条主线与其后3节紧密联系。本节是本章的起点,是构建本章网络的基石,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第2章学过细胞的成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所以这节课采用“提供资料→提出问题(要求)→做出假设(构建模型)→提供实验验证”的论证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大胆的提出实验假设,如同亲历科学家探索科学的历程,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保持强烈的探究科学的激情和兴趣,渗透探索科学过程和方法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构建细胞膜结构模型过程,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发展科学思维,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生命观念) 2.通过细胞膜的液态镶嵌模型观察,描述其基本内容。 3.说出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过程和方法,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树立辨证的科学观。 五、教学重点 1.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2.细胞膜的液态镶嵌模型学说的基本内容。 六、教学难点 1.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2.构建细胞膜模型。

比尾巴优质公开课原创教案

《比尾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随文识字,认识“比、尾、巴”等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3个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3、体会不同动物尾巴的特点及其功能。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随文识字,自主认字。 难点:练好朗读,读好书中问句。 教学准备: 1、书中动物的图片及相关动物尾巴图。 2、学生收集查找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文字、图片、玩具或模型等资料,注意留心它们尾巴的特点。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情境导入。 1、游戏导入。 师:上课之前,老师先跟大家玩一个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摸摸你的眼睛、鼻子、耳朵、下巴、肩膀、尾巴(老师下指令,学生做动作)。 生:啊,可是我们没有尾巴呀? 师:是的呢,我们没有尾巴,可是小动物们有尾巴呀,而且它们的尾巴都不一样呢!今天,动物王国专门举办了一场特别有意思的比赛,就是——比尾巴(导入课题,板书,齐读) 2、课题随文识字。 注意“比”是左右结构,注意左边和右边不是一样的,左边这一笔是竖提,右边这一笔是竖弯钩。“巴”本来的读音是第一声,我们经常说下巴、巴士,但是,当“巴”跟“尾”做好朋友的时候,“巴”应该念轻声。谁可以读好课题?(指名一位同学读)。请跟老师读一读,比尾巴。(跟读课题) 二、认识名称,生字过关。 1、这场有趣的比赛,吸引了许多参赛的小动物呢!这不,你看谁来了?(出示动物的图片) 2、你认识他们的名字吗?借助图片和拼音给你的同桌朋友介绍一下吧!(同桌互读) 3、谁想跟这些动物们交朋友呢?(指名读) 4、同学们真厉害,一下子就认识了这些动物朋友。如果它们躲起来,谁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呢?(请两位小老师带读,每人三组词语) 5、在读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些红色的生字。谁有好方法认识这些字?指名学生随文识字:猴(左右结构,反犬旁,跟动物有关系);松(左右结构,木字旁,跟木头有关系,松树);鼠(翘舌音,上下结构);鸭(左右结构,鸟字旁,跟“鸡”区分开); 6、学习生字“公”。 (1)技巧点拨:公(八字头,上下结构,组词) (2)板书范写,指点第三笔笔画为“撇折”。 (3)学生书空。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2讲细胞的结构教案

第2讲 细胞的结构 细胞概述、细胞核与原核细胞 1.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1)建立过程 ①1665年,胡克发现了细胞。 ②1838年,施莱登提出“所有的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植物各种功能的基础”的观点。 ③1839年,施万又提出“所有的动物也是由细胞组成的”。 ④20年后,德国菲尔肖作出重要的论断: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已存在的活细胞。 (2)内容

①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②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③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的。 (3)意义:证明动植物界具有最本质的联系。 2.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 (1)细胞的大小:最小的细胞是支原体,最大的细胞是鸵鸟蛋的卵黄。一般来说,细胞的大小以微米计。若细胞的体积大,其表面积与体积的比相对变小,影响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速度。 (2)细胞的数目:生物体的长大,主要是由于细胞数目的增多。 (3)细胞的种类:根据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3.细胞核 (1)结构 (2)功能? ????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膜包被的细胞器 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拟核区有DNA分子 D.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解析] 原核细胞无膜包被的细胞器;有些原核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光合色素,细胞溶胶中含有催化光合作用的酶,能进行光合作用;拟核区有DNA分子;有细胞壁的原核生物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答案] C 巧辨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 (1)看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则是真核细胞,无则是原核细胞。 (2)看细胞器种类:只有核糖体的为原核细胞,细胞器种类多的则是真核细胞。 (3)看细胞壁与细胞的形状:具有细胞壁,细胞呈现本物种(或生物类群)特有的形状,如细菌呈现球状、杆状或螺旋状,为原核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呈现较规则的形状,如植物的细胞为正方形或长方形,为真核细胞。K [题组突破] 考向一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1.细胞核的模式图如右,①~④表示其中的结构。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①由DNA、蛋白质和少量RNA构成 B.②是形成mRNA和核糖体的场所 C.③是由四层单位膜构成的核被膜 D.④是蛋白质和DNA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 答案:A 2.(2019·浙江4月选考)细胞核中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主要结构是( ) A.核仁B.核基质 C.核被膜D.核孔复合体 答案:A 考向二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细胞膜与细胞核

第1讲细胞膜与细胞核(含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知识点一细胞膜的成分、功能和制备 知识点二生物膜的结构 1.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连线)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知识点三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结构 2.功能 1.巧记细胞膜的“一、二、三” 2.必记细胞膜的三个关键点 (1)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膜的成分及含量不完全相同。如动物细胞膜中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而植物细胞膜中含量很少或没有。 (2)细胞膜的组分并不是不可变的。如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组成成分发生变化,糖蛋白含量下降,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 (3)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分布于细胞膜外侧,据此可判断细胞的内外侧。

(4)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蛋白质决定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3.巧记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二、二、五” 4.理清关于细胞核认识的五个误区 (1)物质进出细胞核并非都通过核孔: ①核孔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且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②小分子物质可通过核膜进出细胞核。 (2)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进出核孔: 核孔是由多种蛋白质构成的复合结构,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如细胞核中的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3)核仁不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场所: 核仁参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分布于染色体(染色质)上。 (4)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仁和染色体,其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没有关系。 (5)误认为核孔的数量和核仁大小是固定的: 核孔的数量、核仁的大小与细胞代谢有关,如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量大的细胞,核孔数量多,核仁较大。 细胞膜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过程体验] 如图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据此完成(1)~(4)题 (1)图中[a]是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根据a 可以判断细胞膜的内外侧,糖蛋白只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 (2)图中[b]是磷脂双分子层,其疏水性“尾部”相对,亲水性“头 部”向外,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3)图中[c]是蛋白质,以镶在表面、嵌入、贯穿形式镶嵌在膜的基本支架上。 (4)不同细胞膜中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中,其细胞膜上蛋白质

细胞膜教学设计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能力目标: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3.情感目标: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制备细 胞膜的方法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科学家用显微注射器将一种叫做伊红的物质注入变形虫体内,伊红很快扩散到整个细胞,却不能逸出细胞。 问:伊红为什么不会逸出细胞? 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学习内容] 2、如何制备细胞膜 采用两个问题探讨,让同学们展开讨论 问题探讨(小组讨论) 制备细胞膜时,应该选择以下哪种细胞,说说选择的原因? 备选材料:高等动物细胞高等植物细胞细菌哺乳类成熟红细胞你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备细胞膜时,我们如何解决以下问题 1. 如何制备红细胞稀释液? 2. 如何在盖玻片下把生理盐水换成蒸馏水? 3、学生代表上台演示实验,边做边讲解实验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上台演示,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并起到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 法] 4、观察细胞膜的结构,引导同学们来总结细胞膜的成分组成 (1) 小结:细胞膜的成分(2) (3) 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导同学们思考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什么物质?那么细胞膜上行使功能的主要物质应该是? 得出结论: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越多 5、细胞膜的功能 引导同学们阅读材料,自己来推测细胞膜的功能 材料一:用凉水洗红苋菜,水不变红;煮苋菜汤,汤却是红色的。 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例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是否死亡 这说明细胞膜具有什么功能? 材料二:肾脏移植是目前治疗肾脏衰竭最好的方法,因为移植到病人体内的肾几乎可以完全代替已衰竭了的肾脏的功能,让病人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但是进行器官移植的时候,病人要等到一个合适的肾脏进行肾移植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捐献者的肾 脏必须同病人的身体相匹配。这是因为当外来器官移植到人体内后,人体的免疫细胞会识别外来细胞,产生免疫排斥。

比尾巴 公开课教案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就先来玩一个“摸身体”的游戏吧! 2.游戏开始。 师:摸摸你的脸,摸摸你的鼻子,摸摸你的耳朵,摸摸你的嘴巴,摸摸你的头发,摸摸你的腿,摸摸你的肚子,摸摸你的尾巴。 你们笑什么?你找到尾巴了吗?把你的尾巴亮出给大家瞧瞧! 师:对啊,我们是没有尾巴。可是许多小动物们有尾巴。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些动物有尾巴呢? 生:猴子有尾巴。老虎有尾巴。兔子有尾巴------ 师:同学们的知识面可真广啊!你们认识“尾巴”这个词语宝宝吗?【出示词语卡片“尾巴”】强调“巴”是轻声。 3.动物王国里有尾巴的动物可多了,前两天,他们进行了一场大比赛呢!他们要比什么呢?【出示词语卡片“比”】(在黑板上板书题目:比尾巴) 二、读文识字。 1.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尾巴大赛呢?请小朋友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猴子、兔子、鸭子 孔雀、松鼠、公鸡 (1)学生自由读。 指名个别读:老师请最爱听课的小朋友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有没有读正确。 师:仔细看第一排,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三个字都是轻声。 师:(zi 变红色)你的眼睛真亮!我们把这三个轻声读一读。 (2)出示“公——松”,仔细看,你发现什么? 生:他们都是后鼻音 师:一齐来拼一次读一次 生:“公”和“松”都有一个“公” 师:你有什么方法记住他们呢? 生说 师:看,通过加一加或减一减偏旁,我们可以认识更多的字。 (3)仔细看这两个字(“鸡、鸭”变红色),你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右边都有一个“鸟”字。 师(板书:鸟)“鸟”字在这里是个偏旁,叫“鸟字边”。来,不拖音,读两次。有鸟字边的字一般都和有翅膀、有羽毛的动物有关。 除了这两个字,你还知道哪些字也是这个偏旁的? 生说:鹅、鸦、鸣、鸣 (4)小动物们说如果头上的拼音藏起来,你还会念,他们就会出来和大家见面了。齐读。(出示图片) (5)谁来和你喜欢的动物打个招呼? 师引导:你还会用什么方式打招呼呢? 三、读儿歌。 (一)1、小朋友,这三只小动物(出示图片、课件)真是急性子,他们凑在一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示范教案

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 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3?尝试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 4?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5?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阐述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功能。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说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1.形象地理解细胞膜的功能,体会细胞膜作为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边界的重要意义。 2.生物膜的空间立体结构。 3?对科学探究过程的分析,如何体现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相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科学家用显微注射器将一种叫做伊红的物质注入变形虫体内, 却不能逸出细胞。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二、讲授新课 (一)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膜与细胞的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等功能密切相关。细胞膜的主要功能包 括以下三个方面: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膜的出现是生命起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细胞膜的 伊红很快扩散到整个细胞, 细胞存在边界细胞膜。

存在使细胞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削艙不需要或有書的检履细匏需養的#质 咄胞罠广 + 代谢废愉、细胞分泌抗侔尺激肃等物质 注意:细胞膜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 (1)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 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 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2)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例如,精子和 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3)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如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推测的原始海洋景观想象图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案

细胞膜的结构及功能 一、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中“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内容是细胞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内容要求学生通过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的学习,认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理解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物质的跨膜运输打基础。是在对前面“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同时也为后面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新陈代谢、物质出入细胞、物质代谢、生物膜系统等内容作铺垫。所以本节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2)说出细胞膜有哪些重要功能; (3)说出细胞膜的“结构特性”和“功能特性”。 2、能力目标: 认识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清楚细胞膜结构的功能特点。 三、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与结构特点: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糖类; 2、细胞膜的功能: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 四、教学难点 1、细胞膜上脂质和蛋白质都是运动的; 2、细胞膜怎样进行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五、教学方法 讲解式教学法,融合直观教学法和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配合进行教学。 六、教学内容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胞的元素和化学组成,我们说了细胞是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的?首先是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等;然后是微量元素,有Fe、Cu、Zn、B、Mn 、Mo等,其中讲到C是细胞最基本的元素;接下来讲的是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他们的统一性是说生物界中的元素在非生物界里都有,而非生物界中的元素在生物界里也都有,差异性是说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中的元素含量有很大的差异;最后我们将了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有水、无机盐,有机化合物有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讲由化合物组成的细胞的结构和由结构决定的功能。说到细胞的结构,首先来看细胞的结构是什么,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其中一些还有细胞壁,比如,植物细胞。所以我们先讲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下面同学们用两分钟的时间看一下课本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节的内容,然后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细胞膜的元素和化合物组成是什么?2、细胞膜的结构是什么?3、细胞膜的功能是什么? 板书课题: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好的,时间差不多了,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刚才说的问题:1、细胞膜的元素和化合物组成是什么?2、细胞膜的结构是什么?3、细胞膜的功能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是围绕这三个问题来讲细胞膜的结构和工能。下面我们开始学习。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细胞膜的成分。

部编本《比尾巴》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比尾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比、尾”等11个生字和提手旁,会写“把、巴”2个字。 2、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识字游戏——“摸尾巴”。 (1)导言: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快拿出你的小手,我们来做个摸身体的游戏吧!摸摸你的鼻子,摸摸你的耳朵,摸摸你的嘴巴,摸摸你的头发,摸摸你的尾巴…… 预设:生疑惑,我们没有尾巴啊?(2)导学:我们人类没有尾巴,那谁有尾巴呢?(动物。)你知道哪些小动物有尾巴吗?它的尾巴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自己知道的有关小动物尾巴的资料。) 预设:我见过马的尾巴。马的尾巴长长的,和长头发一样。我见过猴子的尾巴,它的尾巴也很长。我见过燕子的尾巴,它的尾巴像剪刀。 (3)小结: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知道这么多有尾巴的动物。2.板书:“尾巴”,识记生字。 (1)指名读词。 (2)指导学生观察拼音。发现“巴”没有声调,没有声调,要读轻声,我们把巴读得又轻又短,谁会读?(指名读,齐读)一起来拼一拼,读一读。 3.过渡:动物王国里有尾巴的动物可多了,前两天,它们进行了一场大比赛呢!它们要比什么呢? (板书:在“尾巴”前加上“比”) 4.认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记生字 1.过渡:你知道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比尾巴大赛了吗?想去看一看吗?那就赶快读一读课文,读完圈出生字认一认。 2.提出自读要求: (1)边读边看插图,不会的字可以看拼音,注意把每个字的音读准确。 (2)找一找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三、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导学:瞧,字宝宝从词中蹦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比尾巴谁长短把伞兔最公。 ) (1)指名小老师带读。(如果他读正确了,我们跟他读三遍)(2)一起拼读。 (3)带拼音读三遍,去掉拼音再读。 (4)做巩固游戏。(师出示生字卡片随机识字。) (5)学习新偏旁“扌”,识记生字“把”。 扌:读作提手旁。提手旁表示用手做某些动作。在字的左侧。(出示相应的字,如:打、拍、拾等。) 导学:今天的生字中也有一个带“扌”的字,它是哪个?“把” 和“把”很像的是?“巴” 你会给它们组词吗?预设:把(车把)(把手)巴(尾巴)(下巴)(6)学生描红,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及时展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再写在课堂作业上。 三、读句子,读好问句的语气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 第三章 第1节 细胞膜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舒城育才学校pfsz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解释细胞膜在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中的重要作用。2.能力目标: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3.情感目标: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对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细胞膜对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引入: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对细胞的认识?(提示从细胞的结构和细胞的成分两方面谈起)引出第三章课题 当人们对细胞有一定认识后,有人尝试过想组装细胞,你们推测一下能否成功?通过这个事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系统不是其组分的简单堆砌,而是通过组织间结构和功能的密切联系,形成的统一整体 每一个系统都有一定的边界,那么细胞是否也有边界呢?引入课题: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1.展示一幅图片,创设问题情境 请尝试说出图中哪些是气泡?哪些是细胞?并讨论能否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膜? 2.要想真正观察细胞膜要用电子显微镜,但是在电子显微镜诞生之前,科学家已经能够确定细胞膜的存在了,你能想办法验证细胞膜的存在吗? (教师评价:通过讨论,我们已看出有些同学想法和科学家的想法有相似之处,希望同学们认真思考问题,大胆想象) 那么,细胞膜的成分是什么呢?它又具有哪些功能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当想办法获取细胞膜下面我们就结合实验体验一下细胞膜的制备 一、制备细胞膜

1.首先,我们应该确定合适的实验材料对于一个实验来说,合适的实验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课件展示几种细胞的图片) 讨论:上述图中分别是什么细胞? 哪一种细胞比较适合提取细胞膜呢?请尝试说出原因? 阅读课本P41旁栏相关信息:对红细胞有特殊要求吗?鸡红细胞可以吗? 2.如何利用红细胞获取细胞膜呢?用镊子撕取行吗?用针刺破行吗?应当用什么办法来获取细胞膜? 课件展示红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的图片 根据图中红细胞的形态差异,你能描述一下本实验的实验原理吗? 3.准备实验材料: 红细胞是从哪儿获得呢? 新鲜的血液非常黏稠,为了便于观察,需要对血液进行稀释,用什么溶液呢?(生理盐水) 4.进行实验操作:(课件展示) 第一步:制作临时装片 第二步:高倍显微镜观察: 5.实验结果及评价: ①你能体会到这个实验的关键步骤是什么?(高倍镜下引流法,使红细胞浸润在水中使之涨破的过程) ②刚才我们只是观察到细胞膜的存在和破裂,并没有真正把细胞膜提取出来如果把这个实验在试管中进行的话,你能够想办法获得较为纯净的细胞膜吗? 答案提示: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的其他结构密度不一样 采用不同转速离心的方法将细胞膜与其他物质分开 如果没有离心机的话,我们还可以采取静置的方法

细胞核功能教案

细胞核功能教案 篇一:细胞核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省优质课《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 阳谷县第三中学冀相伦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2.描述染色质的组成及与染色体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提高设计试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能力。2.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理念。3.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各实验的资料分析,使学生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增强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创新意识。2.在合作与交流中分享解决问题后的愉悦. 二、教学重点: 1、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真正认同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细胞核的结构特点及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和分析,不仅理解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同时掌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方法。

2、通过细胞核结构的教学,让学生领悟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四、教学方法:设疑导入→问题引导呈现探究→讨论实验结果→归纳总结→拓展延伸五、教学过程设计: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设计 阳谷三中冀相伦2014年10月 篇二:细胞核教学设计 课题: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承前面的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等内容,使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完整,也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如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 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基础,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以后学习遗传的基础,也使学生对“结 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有进一步认识。另外,其中的资料分析也让学生体验了生物学研究 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整体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了初步认识, 但学生的生物学知识还很薄弱,对于基因是如何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遗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导入 前面因为《来自星星的你》都教授红遍了大江南北,一夜之间就在中国取得了35个广告的代言权,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他又被网友们黑得体无完肤,因为其拒绝承认长白山是中国的。到底长白山是中国的还是朝鲜的,这就牵涉到了国界的问题。国界指的是国家领土范围的地理界限,在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国家被国界线勾勒成一只雄鸡,但是国界线是真实存在的吗?(不是,是人为划定的)那么大家的课桌有没有边界?(有)课桌的边界是真实存在的吗?(是,触手可及)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有的边界是实际存在的,而有的边界是人们假想出来的。 细胞作为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它有没有边界呢?(有)这个边界是什么?(细胞膜)那么细胞膜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呢?大家看到教材40页上的问题探讨:1、气泡是光亮的,里面只有空气;而细胞结构复杂,在显微镜下调节焦距可以看到细胞的不同层面。不能看到细胞膜,但能看见细胞核外界环境之间是有界限的。2、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进入细胞;用显微注射器将一种叫做伊红的物质注入变形虫体内,伊红能很快的扩散到整个细胞,却不能很快的逸出细胞;在光镜下可见,用微针碰细胞表面时,细胞表面有弹性,可伸展。二、实验:制备细胞膜 那么要证实细胞膜是真实存在的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分离获得细胞膜。那么大家思考一下什么细胞更适合作为制备细胞膜的实验材料,

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是不是所有的动物细胞都适合呢?可能存在什么样的问题?(细胞核和很多细胞器也有膜,这些膜可能会和细胞膜混在一起;选择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实验过程:制作装片(用滴管吸取一滴红细胞稀释液(生理盐水,分散细胞,防止凝结成块),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观察(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由低倍到高倍)——滴蒸馏水(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蒸馏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结果(凹陷消失,细胞体积增大,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来,获得细胞膜) 讨论部分:细胞膜和细胞质中其他结构的质量不一样,可以采用不同转速离心的方法浆细胞膜与其他物质分开。 三、细胞膜的成分 获得了细胞膜,我们就可以更加深入的来了解它,比如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大家思考一下,从化学的角度分析,可以用哪些手段研究细胞膜的物质组成?(染色法:利用某种指针对某些特定的物质能染色的染色剂来染色以鉴定某种物质的方法)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的方法可以对细胞膜的成分加以鉴定,比如溶解法:19世纪末,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过上万次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溶于脂质的物质都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由此,我们可以进行什么样的猜想?(细胞膜含有脂质物质)当然还要经过化学分析才能最终确定

比尾巴优质课教学设计

《比尾巴》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2、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喜爱动物的情感。 3、培养表达能力,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学会发现。 教学重难点:1、练习朗读和认字。 2、读好课文中的问句。 教具准备:相关的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识字游戏——“摸尾巴”。 (1)导言: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快拿出你的小手,我们来做个摸身体的游戏吧!我叫你们这样做,你就跟我这样做:摸摸你的鼻子,摸摸你的耳朵,摸摸你的嘴巴,摸摸你的头发,摸摸你的尾巴…… 预设:生疑惑,我们没有尾巴啊? (2)导学:我们人类没有尾巴,那谁有尾巴呢?(动物。)你知道哪些小动物有尾巴呢?它的尾巴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自己知道的有关小动物尾巴的资料。) 预设: 我见过马的尾巴。马的尾巴长长的,和长头发一样。

我见过猴子的尾巴,它的尾巴也很长。 我见过燕子的尾巴,它的尾巴像剪刀。 (3)小结: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知道这么多有尾巴的动物。 2.板书:“尾巴”,识记生字。 (1)指名读词。 (2)指导学生观察拼音。发现“巴”没有声调,读轻声。师补充:要读得又轻又短。 3、复习生字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这篇文章的生字词,现在我们来检测一下。读生字词(个别---小老师---齐读)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过渡:这一天啊,动物王国进行了一场大比赛呢!它们要比什么呢?(板书:在“尾巴”前加上“比”) 认读课题。 1.过渡:想知道哪些动物参加了比赛吗?赶紧来读读课文吧! 2.提出自读要求: (1)边读边看插图,不会的字可以看拼音,注意把每个字的音读准确。 (2)找一找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用横线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细胞膜和细胞壁》教案

《细胞膜和细胞壁》教学设计 (高一)六合高级中学沈琨 一、教材分析 《细胞膜和细胞壁》是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包括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结构与功能。本节是在学习了生物中的大分子以及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以后细胞器、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等内容做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对细胞中的化合物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但是对于组成细胞膜的各种化合物如何有序组合而形成完整的结构,以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都是初次接触。本节课从微观的领域认识细胞膜,较为抽象,且结论性知识较多,导致学生学习较为困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准确说出细胞膜的成分组成、结构特点和功能; (2)识记植物细胞壁的化学成分和功能。 2.技能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分析细胞膜亚显微模型,描述各部分的结构和名称,培养学生识别生物图式的能力; (2)根据科学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依据科学史构建生物学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引导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细胞膜的内部结构组成与特点。 2.教学难点:细胞膜的结构成分以及细胞膜的流动性。 五、课前准备 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光镜下未经染色动物细胞图片和光镜下气泡图片,让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1、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你是如何区分显微镜视野中的气泡和细胞? 答案提示:气泡中间光亮,里面只有空气;边缘颜色较深。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而且是一个立体的结构,在显微镜下,通过调节焦距可以观察到细胞的不同层面。 【过渡】那么,细胞膜的成分是什么呢?它又具有哪些功能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当想办法获取细胞膜。下面我们就结合实验体验一下细胞膜的制备。(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要想研究细胞膜的结构与成分,必须制备纯净的细胞膜。我们往往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与细胞器。那具体操作方法如何呢? 播放制备细胞膜的实验视频,让学生明确制备方法——哺乳动物红细胞放到清水里,红细胞会因吸水而胀破,从而获得纯净细胞膜。 【过渡】已经获取了细胞膜,如何分析细胞膜的成分是什么? 让我们跟随科学家的脚步,探索细胞膜的结构成分。 环节一:探究细胞膜的化学成分 资料1:1895年,欧文顿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脂溶性物质比非脂溶性物质更容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中。 思考:从资料中你可得知细胞膜中含有什么成分?依据是什么? 资料2:20世纪初,科学家们第一次将细胞膜从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并且发现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 思考:由此推测,细胞膜上最有可能还含哪种化合物? 小结:通过科学家对细胞膜化学成分的深层研究发现:细胞膜上确有蛋白质分子存在。细胞膜中的脂质主要是磷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